
导读:送礼送羊的寓意其实就是吉祥如意的意思,因为羊的谐音就是祥,将羊肉当做礼物的话就有送吉祥的意思,加上过年过节的时候吃羊肉也是很多人的习惯,不但是符合大家的需求,同时带有的营养价值也是很丰富的,尤其是一些放养的羊肉。给领导送羊当然也是可以的,但
送礼送羊的寓意其实就是吉祥如意的意思,因为羊的谐音就是祥,将羊肉当做礼物的话就有送吉祥的意思,加上过年过节的时候吃羊肉也是很多人的习惯,不但是符合大家的需求,同时带有的营养价值也是很丰富的,尤其是一些放养的羊肉。
给领导送羊当然也是可以的,但需要选择包装和品质比较好的羊肉,尤其是一些高山地区放养的土羊肉,对于领导这种有品味、对食物挑剔的人来说还是很不错的,每次买上一只或者是一盒的话,看上去非常的有面子。
但在部分地区因为习惯不一样,所以对羊肉并不是非常喜欢,这就需要重视起来不能随便送,必须要在知道领导口味的基础上选择,不喜欢的话就改变选择。
送礼送羊大部分时候都还是很不错的,不但是寓意比较好而且还符合很多人的需求,因此还是可以作为大家送礼的产品。
进入农历六月份,又到了每年的送羊季。送羊,是姥爷舅舅给外孙外甥送。有这样一个风俗,而且现在的孩子们多受重视,必须得动起来。
之前看到张姐姐文章里,他们那边五月看闺女,我们这边送羊应该跟他们那个差不多。虽然说是给外甥送的,其实结婚第一年六月就开始送了,而且第一年比较隆重,姑娘娘家的叔伯都会过来,以后的每年,差不多就只给自家闺女送,有的关系好的叔伯也可能会送。四叔家没有女儿,之前每年都会给姐姐送,后来有一年因为什么事情耽搁了,就没再送。送羊说是每年都要送,不能中断,如果断了以后就不再送。
这两天看到朋友圈里,看到各种卖礼品的,折扣活动很多,都是应这个送羊的景。而且这几天肉价也涨了起来,每次过节这肉价定得涨,有时候过去了会落下来,有时候就再下不去。继二月二的面包鱼,蛋糕鱼,超市里有卖用面蒸的羊,现在也有了羊形状的面包羊和蛋糕羊,还有像生日蛋糕一样,做成羊的造型。各种材料的,各种形状的羊,应有尽有。
下楼去买菜的时候,看到楼下都是车,车上下来几个人,然后后备箱里拿出来很多礼品,看着应该都是送羊的人。虽然说整个六月都可以送羊,大家都喜欢赶在上半夜,尤其是刚进六月这几天。送羊人多,现在大家都去外面招待客人,饭店的生意也好了很多。妈妈他们火锅店,这几天不允许休息,人总是爆满,服务员到后厨都累得够呛。
昨天二舅过来就是给我们送羊,顺便看看婆婆。放学在电梯里碰到女儿同学,同学妈妈说今天姥姥来家里送羊,上午不去学校。今天下楼又碰到他们一家人,说是接姥姥上楼,看到姥姥拿了好多东西,除了各种礼品,还看到了油饼,中间切开的那种,大家说油饼是羊的草,送羊的时候要带着草,大包小包的东西,不下楼接,姥姥他们还拎不上去呢,看这就知道这姥姥有多疼外孙了。
小姨家没有女儿,离我家也近,过节的时候我一般都会去家里走一趟。这两年小姨觉得我经常去家里,也开始在六月给我们送羊,其实不想她那么麻烦,不过也是小姨的心意,也能坐一起说说话,虽然小姨每次都不留下吃饭。
昨天小姨打电话说要来家里,正好我们要去医院换药,怕回来太晚了,没让小姨过来,她说这两天放假,今天再过来。上午正在厨房收拾,小姨过来了。小姨拿着的是玩偶羊,小姨说吃得羊也没什么稀罕的了,买个玩偶还能玩一段时间。玩偶很可爱,女儿一定会喜欢,而且还很有意义呢。
明天我们也去给姐姐他们送羊,三个孩子,我们也得多带点礼品,不然还不够分呢,况且老大早就喊着要喝豆奶粉,要喝优酸乳,不给安排怎么行!等着收你们的羊吧!
1、烂醉今朝卧道傍,乡闾共为护牛羊。高怀那遣群儿觉,至理真能万事忘。——陆游。
2、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两鞭之。——庄子。
3、大道以歧路亡羊,士人以多方丧生。——列子。
4、涧底盘陀石渐稀,尽向坟前作羊虎。——王建。
5、但愿牛羊满家宅,十月报赛南山神。——王建。
6、把人群分成羊和狼,有些简单了,却也是准确的。——刘震云。
7、世界上所有的狼都想装羊,而世界上所有的羊也都在装狼。——刘震云。
8、失马讵知非福,亡羊不妨补牢。病里正须周易,醉中却要离骚。——陆游。
9、金鼎合神丹,世人将见欺。飞飞骑羊子,胡乃在峨眉。——陈子昂。
10、青羊宫前锦江路,曾为梅花醉十年。岂知今日寻香处,却是山阴雪夜船。——陆游。
11、现在没有国界了,中国狮子可以吃美国羊。——张瑞敏。
12、宁救百只羊,不救一条狼。——谚语。
13、黄昏,你把清晨驱散的一切收集回来;羊群归棚,孩子回到母亲身边。——萨福。
14、园丁爱自己种下的花朵,牧人爱自己放牧的羊群。——谚语。
15、不劳而获的珍宝,不如劳动得来的羊羔。——谚语。
在我大约12岁的那年暑假,妈妈从外婆那里要来了一只小羊,准确的说这只羊是我要的,那时候村子里很多人家都喂羊,村里的玩伴们每天下午会去村子东边的胜利沟放羊,因为沟边岸上的草长的很好,水也很清澈,经常会有放牛放羊的过去,我也跟着他们一块去玩,可每次都是替别人赶羊,所以有一天我让妈妈从外婆家要了一只小羊,于是我也每天赶着自己的羊和他们一块去,到了河边后,会让养儿们在附近吃草,而我们会在岸边编草绳草帽,又或者掏螃蟹,总之河边好玩的事情有很多。
一个暑假过后开始上学了,爸爸在外地打工,妈妈一人每天忙于农作物,便没人去放羊,只好把羊拴在院子里的棚子下,每天带点鲜草回来给它吃,我虽然每天坚持喂它,但羊却越来越瘦,它很少会叫,常常站在那里低着头发呆,我想是因为孤单,在这里没有亲人没有同类,每天关在院子里,渐渐的像一位90后空巢青年,患上了治不好的抑郁症,小羊本来不胖,如今关起来显得更瘦了,我有些于心不忍,慢慢的也失去了当初对放羊的兴趣,我说妈妈你让小舅来把羊带回去吧,这么喂下去可能养不活。
妈妈说,你小舅出门打工了,没人来带,何况小羊喂了这么久也长大了,自行车没法带了。
外婆家距离我家有二三十里路,对于少年的我和妈妈,似乎真的不知该怎么把羊送回去,小羊并没有生病,只是食欲不好常常发呆,所以并没有把它卖掉,于是就这么一直拖着,后来妈妈也出门打工了,把我和妹妹交给了佬佬奶奶来带,佬佬问我这羊怎么这么瘦,我说像生病了不怎么吃东西,佬佬说那把羊送回去吧。我问怎么送?
佬佬说用架车拉回去,我说那还不如卖了。可是佬佬并不同意,说羊是你外婆家的,你不要了就要给人家还回去。对于佬佬的话那时年少的我不理解,我甚至觉得他有些古板。我说那把卖了的钱给外婆不行吗?佬佬仍旧不同意,坚持着要把羊送回去,我拗不过他只好认可。于是在周五的晚上吃完饭佬佬说晚上早点睡明天要早起。我问干嘛去?佬佬说,送羊去。
于是第二天一早天蒙蒙亮的时候我和佬佬就起床动身了,吃完早饭后佬佬把羊抱到架车上然后拴起来,让我也坐到车上面,然后走到车前面把架车绳子套在自己的肩膀上,挽起袖子朝着手心吐了两口唾沫然后抓起车把迈开步子走了起来,乡间的小路有些颠簸,可我却睡着了,等我醒来时已经走到了平坦的柏油路上,东边露出了缕缕红霞,太阳已经探出了大半个身子,不远处的村庄有些起的早的人家也冒出了缕缕炊烟,田间地头也有些农民正在挥舞着锄头,我说,俺佬你歇一会换我来拉车。
佬佬头也不回的说道,再等会吧,路还长着呢。
二三十里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是拉着板车走路过去,就显得很长了,佬佬大概又走了一个小时觉得有些累了,于是换做我来拉车,我把驾车子扶好,等佬佬坐到架车上扶好后对我喊了声走,然后我把绳子套在肩膀上,身体前倾和两只胳膊同时用力,迈开了步子,架车也随之动了起来。
佬佬平日里是一个话不多的人,但在路上看到远处的景物和村庄时也会跟我提起,说以前年轻时来过这里给人家干过活,这是什么村子那又叫什么河。又说起以前家里有头骡子,不管去哪都是骡子来拉车,咱就往车上一坐就行,骡子聪明,路走过一次它就知道怎么走了,有几次你爸去赶集在车上睡着了,骡子自己就把车拉回来了,它认路聪明的很。我问那后来骡子呢?佬佬说,有一次你大姑家干农活,你大姑夫来把骡子借去,结果在地里累死了,为此你奶奶把你大姑夫吵了一顿,生气了很久。我说要是现在还有骡子的话,就省的咱俩拉车了。
关于这头骡子我不止一次听佬佬奶奶提起过,每次提起都说很好很聪明,只有一次小姑赶车的时候,骡子发疯的乱跑了起来,把年纪最小的小姑吓哭了半天。以前家里还有头母牛,在我还要小一些的时候,我看过它在门口的空地上生了一头小牛,似乎有些难产,当时的兽医和村子里的几个老人争执了许久,不过最后小牛还是顺利出生了,没多久就摇摇晃晃的站了起来,那时全村人都过来看,那是我唯一一次见过,所以记忆犹新。家里也养过几头猪,小一点的猪仔有时候会从猪圈的排水口里跑到锅屋来找吃的,那时候村子里还没有电,晚上要点煤油灯,有一次晚上把正坐在凳子上吃饭的我连人带碗给顶翻了,我一屁股坐在地上碗里的面条洒了我一身,小猪仔还要拱过来吃洒在我身上的面条,我哇的一声大哭,奶奶忙的拿起扫把边骂边把小猪仔赶了出去。
佬佬奶奶这辈人当时的生活我难以想象是怎么熬过来的,我有五个姑姑一个叔叔,再加上我爸,一共七个孩子,另外家里还有二三十亩地,这些全靠姥姥奶奶两个人忙活着。跟着佬佬奶奶生活的那些年,我常常看不惯他们的节俭,剩菜剩饭剩了好几天也舍不得倒掉,直到发霉。我说现在都有粮食了这么省干嘛,老吃剩的对身体不好,奶奶说,你懂啥,60年代饿死多少人,树皮都被吃光了,有的时候就要省着点,等用的时候才能拿的出来。我说不用省,书上的课本都说了现在的粮食多的都要卖给外国人吃了,以前的穷苦日子再也没有了。现在想想就像我们身上的钱,总是不知道省,等用的时候却拿不出来。虽然我常吃剩饭剩菜,但身体在那几年长的最快,因为佬佬奶奶不管刮风下雨从没让我饿到过,早上上学不管天气多冷都是早早起床做好饭让我吃饱了肚子再去,冬天佬佬的手冻裂出许多血口子,碰到凉水会钻心的疼,每次疼的时候就让我拿透明胶布替他贴上,说这样凉水渗不进去就不会那么疼了,我说这样没用,可是我又不知该怎么办,只是心疼他,我摸着佬佬又干又裂的手,上面的死皮和老茧粗糙的像块砂纸,我把透明胶带一块块的贴到裂开的血口子上,然后佬佬把手翻来覆去看了一遍说这样就不疼了,接着转身去锅屋做饭去了。记得有一次快过年爸妈从广东打工回来,我中午放学回家走到门口时,爸妈看到我的身高很是惊讶,尤其是我爸,抬头看着我“哎呦”一声。
我和佬佬就这样走着聊着过了很久,我累了就换他一会,他累了就换我拉一会,去外婆家的路上要路过一条火车道,地下道太陡,我和姥姥一老一少,拉着车子不敢通过,于是又绕了些路从火车道预留的路面上过去,等没有火车的时候便赶紧推车过去;过了火车道后还要经过一条沟,可是当时的桥正在建设,不过沟里的水不多人们用土垫了一座土桥,这样就可以通行了,可是坡度还是很大,我不记得是否有人帮忙,总之一老一少两人想要拉着车过去会有些吃力。过了这条沟就看到外婆家的村子了,再走上一小段路就到了外婆家。那个年头还没有电话,所以外婆外佬根本不知我们会来,当我和佬佬推开院门时,外婆和外佬正在堂屋吃饭,看到我和佬佬拉着架车子进来,赶紧放下手里的碗筷起身喊到:“哎呦,我滴个亲家,你怎么现在才来。”佬佬说:“一大早就起来了,路上走的慢,这羊家里小孙子不喂了,我就想着给你们送回来了。”外婆跑到架车旁边看到车子上的小羊又哎呦一声道:“你也真是,不喂了就卖了呗,这么远的路你还走路拉过来,咱都这么大年纪了。”佬佬笑着说:“没事不累,这你的羊我不能一句话不讲就给卖了呀。”外婆似乎也觉得佬佬有些古板,然后叹了口气,又“哎呦”一声。外佬喊到:“行了行了,赶紧吃饭吧,你在晚来一会俺都吃好了,不知你来也没做什么好菜,先随便吃点吧。”然后给我和佬佬找了凳子,又去盛了饭拿了筷子,外婆拿了个馒头递给我说饿坏了吧?我摇摇头说还好。小时候的我似乎总是说还好还行,我咬了口馒头看了看墙上的钟表,已经是十二点半了。
午饭吃完后,佬佬和外佬坐在堂屋门口拉家常,外婆把羊从架车上牵下来解开绳子赶进羊棚里,我看了看小羊,它站在羊群里还是呆呆的。到一点半的时候佬佬就起身要走了,外佬留着让佬佬多坐会,可佬佬说,不了不了,还要赶路呢,趁着天黑之前赶到家。
下午我和佬佬走的稍微快了一些,一路上没怎么说话,只是闷着头着急赶路,不过到家时天还是已经黑了。如今回想起这是我至今以来走的最远也是最久的一次路,但对于佬佬来说,或许是他一生当中普通的一次,因为那个年代没有车子,在没有牲口的时候不管去哪里都是靠着两条腿,在佬佬腿脚好的时候他带我去过很多地方,每次去外村吃酒席都会带着我,每次都会把好吃的肉往我碗里夹,对于我来说那个年代能吃顿酒席,高兴的程度仅次于过年,后来长大后我也带着佬佬吃过一次酒席,我想把好吃的肉夹给他,可是他却咬不动了,佬佬真的老了……,如今佬佬的腿也走不动了,而我却越走越远,一年当中很少回去几次看他。
书上常说长辈的爱像太阳,但比那太阳更耀眼,长辈的爱像大海,但比那大海更宽广,佬佬一辈子没读过书,而佬佬给我的爱是那么的朴实无华,是那清晨里的一碗粥,是晚上的一碗鸡蛋面,是夏夜里的一把竹叶扇,是冬夜里的一床棉被。这次送羊是我少年时和佬佬记忆当中的一次经历,其他还有很多,用架车拉我去看病,半夜里去摘樟树叶,让我把爸妈从远方寄来的生活费每笔都给寄到账本上,他的善良他的勤劳他的古板,总之都是值得回忆与记录的事情。
(完)
我在云南剑川期间正赶上火把节,这也是我第三次在这里过火把节。
剑川的火把节分彝族和白族不同的日子,其中彝族是农历六月二十四到二十六,一共三天。而白族是六月二十五,只有一天。
其实云南的火把节很多民族都过,而对于彝族,这是一年最重要的节日,比春节都要重视。
我在云南一共过了三个火把节,深刻感受到这一节日对于彝族的重要,也看到了他们好客热情和传统里的喜庆期盼。
我在剑川老君山镇帮扶了八个彝族孩子,这三年我都到这里看望暑假中的孩子,同时在这里过彝族火把节。
因此我也认识了彝族的老奶奶罗谷谷,她今年86岁了。
2018年一月份,我在当地扶贫工作队朋友带领下前往剑川老君山深处,朋友说这里有几个孩子家庭比较困难,我说想去看看。
在进入一个山谷不远,就有路障拦截了,而守护的是一个老奶奶,她就是罗谷谷,和儿子一起守护这片山里,儿子平时出去巡山,老人守住路口,对进山的车辆进行检查、登记和传授防火知识。
罗奶奶的家离得不远,在一个山坳里,除了她这里还有几户人家,其实都是她的儿子和孙子,这里海拔3000多米,周围都是原始森林,不乏名贵的树木,几百年的红豆杉到处是,已经不算什么,有些树木还有编号,是科研部门卫星定位的稀有名贵树种。
老人守着这条路,守着这些树,也守着自己的家园。
罗奶奶虽然八十多岁了,但是耳不聋眼不花,还能说普通话,这在大山里的彝族中是非常少见的,我觉得老人是见过世面的人,她说原来在香格里拉,后来移居的这里,已经四十多年了。
老人的儿子告诉我,祖上也是小凉山的彝族,后来到了香格里拉,再后来一部分族人又移居到了老君山,分住在不同的山坳里。他们父亲去世的早,他妈妈带着五个孩子来到这里,最后把他们都抚养成人,除了女儿外嫁,其余四个儿子还住在这里。
我第一到云南,听到这样一种说法:汉族人占街头、白族人占田头、苗族人占山腰、彝族人占山头。过去彝族人以打猎为生,靠山吃山,同外界联系并不大,属于原始 社会 一下子过渡到了 社会 主义,很多风俗与习惯与外界不同,也不愿意同外面交往。
但罗奶奶似乎不同,她喜欢同人交流,也愿意告诉别人她的事,很多人很快就会喜欢上她。
罗奶奶有四个儿子,都在这山坳里住,一条简易的公路只有在冬季或者不下雨的时候可以通行,基本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除了二儿子因养牛要条件好一点,其他都是普通的日子,而老四条件最差,家里有四个小孩儿,三个身体有病或残疾,也是我帮扶的对象。
除了老四家的四个孩子,还有老君山深处另外四个,一共八个孩子,我们有个三十人的团队帮助了三年,从学习到生活,给这些孩子关爱和温暖,而孩子们进步很快,渐渐长大了。这是我2018年火把节在剑川同孩子们在一起,这也是他们在老君山上过的最后一个火把节。
我每次到他们家里了解孩子们的事,罗奶奶都要过来,在一旁静静的听着,其实她没有读过书,他的儿子也没有读过书,但她对孩子学习的关心让我很感动,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奶奶啊。
彝族人待客喜欢煮一种小吃“苦荞粑粑”,每次来都要这给我吃,而奶奶有时要自己亲自煮,八十多岁的老人还自己生活,身体也很好,爬山我都跟不上,这是老人的福分。
我对苦荞粑粑吃不惯,但是特别喜欢煮苦荞粑粑的汤,每次都要喝几碗,现在他们全家都知道了我的喜好,每次一进门不仅端上苦荞粑粑,肯定还有一碗汤,喝完了马上盛第二碗。
2019年国家在山下建立集中居住点,老人也同儿子们搬到了山下,但老人没有自己的房子,而是同三儿子住在一起。
但老人闲不下来,我看到她在烈日下正劈着竹条,卖给制香厂挣一点钱,她说给孙子上学用,那次我自驾西藏回来,就把车上的一把大遮阳伞送给了她。
老人对我说,她喜欢山里,不喜欢现在的生活,虽然这里看病就医、进城买东西方便,但她喜欢清静,喜欢那些森林和河流,她一辈子都是待在山里的。
同很多生活在大山里的彝族老人不同,罗奶奶是非常爱美和讲究卫生的,她的衣服永远是干干净净,而一直戴着一串“琥珀”项链,但仔细看,项链是塑料的,老人说不懂材质,但是她喜欢,觉得戴着“好看”,老人其实没有值钱的金银饰物,可以说一生都没有富贵过。
老人的富贵在于她一人将五个孩子抚养大,在大山里她的每一个脚步都有回音,每一滴汗水都浇灌出生命。老人懂事理,儿孙们也很孝顺,这是一个明明白白的彝族老人。
我非常喜欢这奶奶,而老人也喜欢我。
今年我再次来到剑川,并同老君山八个帮扶孩子一起过2020年的火把节。
这里彝族人的规矩,火把节的当天早上每家要杀一只羊,而且还要全家到场,很隆重的仪式,要祭祀祖先。
奶奶住在三儿子家,一早就把羊杀了,但听说我要带朋友们来,坚持要再杀一只羊给我和朋友吃,羊是奶奶从条件较好的二儿子家要来的。
这一天一直下雨,老人冒着雨给我们煮羊肉吃。
热气腾腾的羊肉煮好了,真的太香了。
奶奶在一旁静静看着,一再叮嘱我“吃肉、吃肉”,我也真的没少吃,这是奶奶的心意,也是我们感受到的一种亲情。
这三年来我不知道来过几次了,而每次他们都拿出最好的东西给我吃,除了彝族人的好客,还有对我的信赖和感恩。
我是一个喜欢旅行的人,开始并没有想做公益,但是在路上总会遇到一些需要帮助的人,看见了就无法回避,这是上苍的安排,也是对我人品与格局的一种考量,我无法装作看不见。
于是就有了和这八个孩子的故事,也有了同奶奶的交往,我在远方会想起她,而她在儿孙面前也常叨念“书影老师”。
这就是缘分吧,冥冥中早已注定,能结识老君山深处的彝族奶奶,或许前世我们就曾相遇。
走在旅途中最美的遇见不是风景,而是人文与情怀,我和罗奶奶的故事,不仅是旅行故事,更是人生中的一种找寻,可以感动,更值得回味!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