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女子挨饿,男子免费送食物,疫情下你还见到过哪些温暖瞬间?

老人 0 54

上海一女子挨饿,男子免费送食物,疫情下你还见到过哪些温暖瞬间?,第1张

上海一女子挨饿,男子免费送食物,疫情下你还见到过哪些温暖瞬间?
导读:2022年爆发的这场新冠疫情牵动着很多网友的心,因为新冠病毒一直在进行变异。而变异后的病毒隐匿性非常的强,传染性也非常的强,在上海就成了新冠病毒蔓延的一座城市,在这座城市中,因为新冠疫情,上海人民被封在家里大约两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很多人都

2022年爆发的这场新冠疫情牵动着很多网友的心,因为新冠病毒一直在进行变异。而变异后的病毒隐匿性非常的强,传染性也非常的强,在上海就成了新冠病毒蔓延的一座城市,在这座城市中,因为新冠疫情,上海人民被封在家里大约两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很多人都缺乏物资,生活很困难。但是疫情无情人有情,虽然说大家都被封在家里,但是在疫情的时候还是有很多志愿者,包括医护人员在为大家做核酸检测,帮助大家度过难关,在上海就有一名女子挨饿的时候,男子免费的送食物,这一则新闻一出,就引起了很多网友的撼动,因为这些温暖瞬间让人感觉到非常的安心,那么在疫情情况下还有哪些温暖的瞬间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对于这次上海疫情有很多很多温暖的瞬间,在上海各个地方都有一些核酸检测的医护人员在努力的为大家做核酸检测,在现场时总会能听到小孩子一些感谢话语,就比如说哥哥,姐姐,你们辛苦了,有一些孩子甚至还会为这些医护人员送上自己的话,画中就写着谢谢你们的守护,这些都让人感觉到非常的感动。

除了一些孩子们的暖心举动,有很多业主也有非常多的暖心举动,就比如说在疫情情况下,有很多人其实是吃不饱饭的,但是只要有人在业主群中进行询问,其他的业主就会尽可能的去帮助,比如说对于一些比较困难的业主可以去其他的业主家中吃饭,也有一些业主会给居委会和医护人员送去一些暖手宝等。一些物品,这些都让人感觉到非常的温暖。

总的来说,疫情虽然是无情的,但是每一个人都是友情的,正是因为无数的中国人在这场战役的过程中众志成城,守望相助,才能使我们更快的战胜新冠疫情,上海也即将迎来美好的春天。

说真的你们真的不知道在最近这一段时间,我对意大利人的看法究竟是有多千回百转托马斯360度螺旋回转。

 

在我的印象中,意大利一直是一个非常奇葩的国家,在第2次世界大战中他们曾经是轴心国,后来又加入了同盟国。

 

被重重包围困在沙漠中,极度缺乏水资源,他们可以拿德军历经千辛万苦突破重重包围才送进来的水资源煮意大利面。

 

面对英国的拒绝投降,他们可以一拥而上打败了英国人,再强迫英国人接受他们的投降。

 

表面上他们是一个靠奢侈品靠小资情怀靠旅游业生存的传统欧洲国家,实际上意大利的工业水平并不比德国人差。

 

面对这样的意大利,万幸有“奇葩”这个形容词的存在,如果没有“奇葩”这种的形容词存在,还真的是让人不知道该用优秀还是沙雕去形容意大利。         

 

然而正是这是这样的意大利,最先响应中国一带一路的号召,在汶川地震的时候最先支援中国,曾经还为四川援建过医疗中心。

 

在这次疫情中,意大利是全世界范围内第1个向中国学习直接封城的国家,而且一封就封了10座城,这10座城占意大利GDP的30%。

 

真的,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我老感动了,心里不断的涌现出一个想法,那就是“意大利牛逼”“卧槽,牛逼”“我的天呐,那可是30%,牛逼”“想不到意大利也有这么爷们的时候”“意大利兄弟真好顶啊”“可以对意大利放心了呢~”

 

但是万万没想到,在第2天就看到了这样的新闻。首先是意大利议员戴口罩开会被其他参与者怒怼并且指责他戴口罩的行为。

 

再然后是意大利封了城之后,意大利人没有老老实实的像中国人一样宅在家里,相反,他们开始了各种非常快乐的游行和聚会。酒吧餐馆夜店爆满,全民狂欢,全民857,一点紧张的氛围都没有。

 

好不容易随着确诊数量的提升,紧张的氛围开始存在了,但这个时候戴口罩的人仍然不多,而且最骚的是有些人即便戴了口罩,但冲着他们把鼻子露出来的姿势,怎么样你也不会觉得他是一个正常人

 

别说意大利政府快要被意大利人的神奇操作给气死了,我一个吃瓜群众都快被他们整的智熄了完全可以理解意大利政府的心酸无奈和愤怒。

 

看着最新一天的疫情通报,意大利新增了3000多确诊病例,不知道怎么说,可能现在除了祝福他们以外,也没什么好做的了。

 

所谓佛度有缘人,虽然他们之前没有上船,但是还是希望他们能够好好的活下来,损失尽量小一点。

口罩的英文叫respirator,意思是人工呼吸器。它的历史可追溯至1世纪。

当时罗马的著名作家老普林尼,在他的百科全书中说,用动物的膀胱皮来保护罗马矿山工人,以使其免受氧化铅红尘的侵害。

16世纪,意大利神奇全才达芬奇提出,用一片细布浸水之后,捂住口鼻,可以保护士兵免受有毒粉末的伤害。

经过这些先贤的启蒙,1785年,终于有人发明了人工呼吸器,他就是法国的化学家德罗齐尔。他本是一生献身“载人自由气球”的发明者,但在研究气体的过程中发明了呼吸器。

如今,他念兹在兹的载人氢气球已成为历史,但无心插柳的呼吸器却一直流传下来,更新迭代,成为人类不可须臾或缺的健康保护用品。

不过,那时的呼吸器外观与现在有天壤之别。1799年普鲁士的一个采矿工程师介绍,他们用的呼吸器是一种整个套在头上的袋子,袋子下端围绕紧密贴合脖子。

使用时,穿着者会佩戴上一个空气压缩罐,向呼吸者提供空气,同时有阀门可以呼出用过的空气。

到了1848年,呼吸器才有了现在口罩的雏形,这个里程碑式的改造者,就是美国人哈斯莱特。

第一眼看到意大利群众戴口罩的图我还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仔细一看顿时笑了。不知道是恶搞还是什么原因,鼻子都没罩上,只捂了个嘴巴。看来鼻梁太高有时也不见得是件好事。

截止到3日上午,意大利累计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数量为2036例,死亡病例高达52例。目前为止是欧洲疫情最为严重的国家。但相对于当地华人的紧张情绪,本地人对新冠肺炎貌似并不是全员在意。

意大利在1日对国家进行了病情地区的划分。最为严重的是意大利北部,有11个城镇和大约5万居民被封锁,称为“红色地区”。但即使政府发出了警告,当地有些居民为了“人权”,举行“反封锁”行动,在无保护措施的情况下聚集广场。这种行为无疑把自身及他人安危处于危险情况下,令人迷惑。

疫情较轻的为“**地区”,学校持续关闭到本周末,主要的体育文化活动暂停。而只发现个别病情的地区则近乎不受控制,民众生活一如往常。不仅口罩难买,街上带口罩的人也很少。

只能说疫情初期,民众对于防疫的重视还不够。他们得到关于防护的措施仅限于勤洗手、打喷嚏用胳膊肘挡住等最基础的行为。而少社交、尽量待在室内的举措却很少人有意识去执行。

比如在2月23日仍然举行的“橘子大战”。其实那个时候就应该注意疫情的扩散,但民众都认为没有必要取消狂欢节。他们认为反正没有狂欢节,人们也要去火车站、超市等,一样有被感染的风险(破罐子破摔的味道)。

现在疫情的发展趋势加重,意大利居民们其实也在逐渐提高防护意识。希望局面能早日有所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