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不可以赠送元宝的,要自己挣得。我有以下方法:免费的活动我介绍你几个:1、 每隔4个等级去天使坏坏那里领取成长奖励 2、 5级以后,每天免费一次的嘉年华牛翔赛跑3、 砸水晶蛋,5级以上每20点成长值就可以免费砸一次。砸中的话有机会得到属性物品
不可以赠送元宝的,要自己挣得。我有以下方法:免费的活动我介绍你几个:
1、 每隔4个等级去天使坏坏那里领取成长奖励
2、 5级以后,每天免费一次的嘉年华牛翔赛跑
3、 砸水晶蛋,5级以上每20点成长值就可以免费砸一次。砸中的话有机会得到属性物品
4、 6级以上的宝宝每天可去武道馆,免费比武5次,目前可选择物理攻击(武力)和魔法攻击(智力)两种方法
5、 10级以后,每个周末双休日有一次的免费寻宝,若幸运可得到一些元宝甚至礼包
6、 15级以后,玩欢乐谷的游戏是免费的,积分还可以换属性
7、 20级以后,玩冒险岛的过关游戏是免费的,还有属性值和大礼包可拿
8、 Q宠过生日时可以去生日屋领礼物,100元宝
9、每周末可去许愿树许愿,粉钻用户可以许两个愿望
10、梦幻之旅,每周有机会获得免费的旅游体验劵并得到属性物品
11、步行街可领儿童节的礼物,15元宝或3点属性
12、购买数码产品可以每天免费一次寻宝
13、芬达会员每天一次免费网球比赛
14、每天的免费转盘
15、去酷睿街头秀里面滑板,每天首次免费。
16、每天去点舞会的南瓜有可能会得到它派送的小礼物。
17 、守卫农庄得大奖:6级以上宝宝每天有一次免费获得捕鼠夹的机会,运气好的话可以得到80元宝
用Q币
1、天使坏坏的成长奖励
20级以下的宝宝每升一级都可以找天使坏坏领取成长奖励
2、和牛翔赛跑
5级以上的宝宝,每天有一次机会和牛翔赛跑
3、砸六一彩蛋
每隔20成长值都可以用小木锤免费砸蛋,彩蛋在嘉年华、购物街、打工场随机出现
4、冒险岛
普通用户达到20级以上就可以免费玩冒险岛游戏
5、爱心许愿树
在周六、周日可以到许愿树许愿,每次可以许一个愿望14天内愿望没有实现则愿望失效,要到第15天再许一个愿望(第15天如果不是周末,则要顺延到本周周末)另愿望实现后,若7天之内不开启,视为放弃
6、神奇之旅
下载安装新版本后,Q宠宝贝就可以点击“随便逛逛”,有机会参与到神奇之旅中噢
7、小飞侠的小礼品
每个Q宠宝贝都可以按照小飞侠的提示在它那里领取小礼品:第一步要求下载安装新版本,第二步要求参与神奇之旅并成功点亮一个区域,第三步要求成功拜访好友
8、寻宝乐园
10级以上的宝贝每天都可以免费寻宝一次
9、守卫农庄
6级以上的宝贝每天都有一次免费守卫农庄的机会
10、幸运大转盘
每天可以免费转盘,有机会转到15,7,3,1,0,-1,-3不等的分数
11、欢乐谷
15级以上的宝宝都可以玩欢乐谷游戏,每天有10次免费兑换积分的机会另一只宠物只有10次兑换属性的机会
12、爱心任务
每天都可以找印第安老人接任务,有机会接到可以不花QB就完成的任务,完成任务后可在当日再接任务,没有完成任务则在当日24点失效
13、猪猪庄园
拥有猪猪伴侣或是粉钻用户均可到猪猪庄园免费玩游戏
14、四合院认亲
每个Q宠宝贝都可以到四合院找老奶奶,与自己的父母、配偶、子女认亲
15、梦幻之旅
每周都有一次免费的机会在梦幻旅行社猜气球,猜中即可获得猪猪岛旅游体验券
16、元宵
每个Q宠宝贝每天都有一次参与元宵活动的机会
17、生日屋
每个宝宝在它每个月生日当天都可以去生日屋领取生日礼物
PS:领取生日礼物时,成长值至少要比上个月多出10点(第一次领取无此限制)
生日为31日的宝宝在4、6、9、11月的30日领取奖励
生日为29、30、31日的宝宝在2月的28日领取奖励(如遇闰年则在29日领取奖励)
18、魔法厨房
等级超过5级的Q宠宝贝可以免费参与魔法厨房活动可以在“储藏室”里选择已有食品进行烹调,每次烹调最少使用1件食品,最多使用3件食品,使用的食品饥饿值总和不超过1800每次烹调的时间为30分钟
19、魔法工厂
等级超过5级的Q宠宝贝可以免费参与魔法工厂活动可以在“储藏室”里选择已有日用品进行炼制,每次炼制最少使用1件日用品,最多使用3件日用品,使用的日用品饥饿值总和不超过2700每次炼制的时间为30分钟
20、魔法装扮屋
等级超过5级的Q宠宝贝可以免费参与魔法装扮屋活动可以在“储藏室”里选择已有装扮或交通工具进行炼制,每次炼制最少使用1件物品,最多使用5件物品,交通工具的剩余使用天数最少6天,最多57天装扮使用天数最少18天,最多180天另外某些绝版和价值为0的物品不能炼制每次炼制的时间为30分钟
21、领取QQ秀徽章
达到等级/婚恋要求的Q宠宝贝都可以去美人鱼处领取QQ秀徽章
活动奖励:
0~5级: 葛藤徽章
6~11级: 青霜徽章
12~17级: 红莲徽章
12~17级,已婚:恋·红莲徽章
18~30级: 幻月徽章
18~30级,已婚:恋·幻月徽章
30级以上: 金翼徽章
30级以上,已婚:恋·金翼徽章
22、武道会PK
6级以上的宝宝每天都可以去武道会PK可选择物理攻击(武力)和魔法攻击(智力)和对方宠物进行PKPK输了将会扣一定的饥饿值
23、小南瓜的礼品
找到小南瓜有机会获得小礼品
小南瓜在购物街、步行街、乐扣游乐场随机出现
活动奖励:
找到小南瓜随机获得下列奖品之一:
◆万圣小南瓜(假面舞会的打折券)
◆圈圈冰淇淋×1(饥饿+90)
◆乐扣贝×1
◆挚爱蛋糕×1(饥饿+180,武力+1)
◆大话梅×1(饥饿+180,魅力+1)
24、送信
每名宝宝都可以到布袋长老这里送信一次送信会持续30分钟在送信的过程中会有小灯泡,点击小灯泡会有随机事件但无法免费完成爱心布布的任务
活动奖励:
送信30分钟之后可以随机获得以下奖励之一:
◆1级藏宝图碎片×1
◆2级藏宝图碎片×1
◆3级藏宝图碎片×1
◆伟大可乐×1(饥饿+360)
此外,小灯泡事件中爱心布布任务可免费选择“康乃馨”有可能完成任务得5元宝(但不能点亮地图)
25、包粽子
每名宝宝都可以到粽子姑娘这里包粽子一次包粽子会持续50分钟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会弹出小灯泡,点击小灯泡会有随机事件
26、免费领取星座卡
27、开宝箱
截止到2008年8月31日,每名Q宠宝贝都可以免费到活动页面 开宝箱
28、种树
有树种就可以去种树,宝宝成长32个成长值之后就可以去收获
树种获得提示:完成绒绒毛巾任务或霹雳啪啦糖任务
29、彩虹沼泽
有彩虹蛋就可以去培育彩虹蛋,宝宝成长23个成长值之后就可收获
彩虹蛋获得提示:完成馨香花瓣浴任务
30、三周年礼包
5级以上的宝宝都可以领取一个三周年礼包
31、传递火炬
每名宝宝都可以去当志愿者传递火炬另外火种燃烧10天以上者也可以领取一个火炬,作火炬的发起人每个Q宠只能传递一个火炬
32、守卫火种
每名Q宠每天都可以帮助他人守卫火种,报名成功后只要在当日14点~20点在线即算成功
另花一张星座卡即可领取火种,在每日14点~20点在线来守卫火种,可得到丰厚奖励若当日不在线,也可用星卡 来请他人代为守卫火种
33、闯黄金星宫
5级以上的宝宝都可以免费闯一关黄金星宫,此后每闯一关都需要一张星座卡
34、唤祥龙腾飞
每个宝宝每天都可以唤醒祥龙,每日先找祥龙记录成长值,成长8点后再去找祥龙领取心愿蜡烛并为中国加油即可
35、金山乐园
绑定了金山通行证的宝宝每天都可以去两次金山寻宝
36、神秘宝藏
每名Q宠宝贝都可在该NPC处领取一张免费的藏宝图碎片并可通过送信、守仓来获得藏宝图碎片,进而开启宝藏
37、DIY冰点
每名Q宠宝贝都可以参与DIY冰点活动,参与活动必须先有一瓶Q宠婴儿牛奶,冷冻60分钟之后再选择是否加入配料,加配料的话每种配料最少加入1个,加入配料的总数不能超过10个
★Q宠婴儿牛奶获得提示:参加嘉年华跳高、攀岩比赛有机会获得、砸六一彩蛋有机会获得
活动奖励:
不加配料制作有可能得到下列奖励之一:
◆圈圈冰淇淋×4(饥饿+90)
◆冰点购物券×1
◆冰淇淋×1(饥饿+360,魅力+3)
老太太在今年的10月17日去世,享年92岁。今天,我的老太太已去世五个星期了,我们全家一起去老太太的陵墓烧纸。
我们一起去烧纸的人年龄各异,大的有七八十岁,小的就是我---只有九岁,亲人们都来啦,希望老太太能高兴。
一想起老太太,我的泪在心中就流成一条黄河。以前,老太太有病时,医生给她扎针,她从不露出痛苦的表情,因为她不想让我们感到难过。我太爷走得很早,七十岁就离开人世,老太太一个人带着一家老小过活。我不知道老太太是怎样度过漫长的20多年的。
在烧纸的时候,我给老太太送了许多金元宝、银元宝和金纸、存折,祝愿老太太在天堂可以有许多钱来打麻将。祝愿老太太能不再辛苦为家人操劳。我们还给附近的墓也烧了纸,希望他们能和老太太成为好邻居。
啊,老太太,我会想念您的,也衷心祝愿您在天堂能够变得十分快乐!
广州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 广州美称花城,以种花为业者,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如今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更成为广州的一大民俗。每年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景,各大公园都在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扎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花市,售花赏花,人潮涌动,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迎春花市。 广州新年派发"利是" 广州新春风俗,在人际交往中,必备"利是"。当然,所谓"利是",即为红包,亲朋相见,大人要给小孩"利是"。广州市民中,市民阶层十分讲究,要给双封,而内包多少纸币则不拘,但没有"利是"即为无礼,所以春节期间到广州人家里做客,要多带几个红包为好,免得麻烦。甚至商场门口,也会在金桔树上挂满"利是",任人摘取,以求吉利。
亨崇说,早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君之前,福州人便开始为新年而忙碌。按福州人传统,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以后便不杀生,所以正月要食用的肉类就得在这之前准备。家中妇女把杀好的鸡和猪吊在天花板上,等晾干后炖熟,放在瓮内用酒及多种配料腌制。
侯亨崇说,这样一瓮食品,不仅是团圆饭桌上的佳肴,往往还可以一直吃到正月底。
到了除夕,吃团圆饭前,福州人都要先祭祖,在众多祭品中侯亨崇对马蹄和年糕的印象最深刻。马蹄长在田地里,生命力很强,以马蹄祭祖,有希望祖先保佑有关人家后继有人的含义。
福州人的年糕跟本地市场常见的年糕不同,它的大小犹如一个托盘,口味也不一样,所以每年福州会馆都会替会员订制年糕,好让乡亲能品尝到别具福州风味的年糕。
祭祖时年糕得切片油煎,然后盛在盘里摆上供桌。福州人很重视年糕,除了祭祖,年糕也是团圆饭桌上的一道饭后甜品,即使不吃,饭桌上也少不了它。此外,红糟鸡、福州鱼丸和肉燕也是福州人团圆饭桌上的美味食品。
福州人还有一个颇有趣的年俗。吃过团圆饭后,父母都要用卫生纸替小孩抹嘴,意思是童言无忌,若小孩说错了什么话,希望神明不会怪罪于他。
大年初一,福州人出门拜年之前,必须先祭天,竹篾饭是必备的祭品。饭是盛在一个竹篾编的容器中,当中要插一朵纸红花,周围则插上筷子,有向天祈福之意。
根据传统这天福州人还要吃一碗太平面。那是用红糟鸡鸡汤泡的面线,面里还要加两个鸡蛋,现在也有人以鹌鹑蛋取代。顾名思义,太平面是吃平安的。
侯亨崇记得,福州人的元宵节也很热闹。游神是一大节庆,响彻云霄的鼓乐声,簇拥的群众,此起彼落的爆竹声,把喜庆的气氛推向最高潮。
侯亨崇于1959年20岁那年回到新加坡。这几十年来,因为各种因素,福州人过年的传统习俗已无法完整保留下来。
侯亨崇说,比如很多福州家庭都加入了非福州籍成员,为了适应不同籍贯成员的饮食习惯和喜好,这些家庭不得不加入一些非福州食品,使得团圆饭桌上的食品再也不是单纯的福州食品了。
他说:“这是时代改变的结果,年长的福州人不应固执己见,在以和为贵的原则下,我们应顺应时代作出适当的调整。”
老上海过年习俗
春节在中国延续已有数千年。但长期以来,“春节”之称是指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孙中山下令全国改行阳历,随之,新年也应换在阳历元旦了。然而农历新年毕竟已成全民皆庆的传统大节,坚固、深厚的风土习俗和民族文化,是难以改变的。农历新年之庆,仍是年年不息、年年强劲。由于新出现了一个阳历元旦,为示区别,自民国以后,农历新年就移用了节气中的 “春节”之称。
旧时从农历12月23日起就进入“过年”了,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始告终,还形成了一套固定程式。下面让我们来看上海城旧时是如何“过年”的。
农历腊月廿四,即十二月廿四日,为“灶神”上天奏事之日,故廿三之夜,家家户户要“送灶”、“祭灶”,庆新年由此拉开序幕。是夜每户或祀灶神于堂,更多的是在贴着灶神像的厨房灶头上,供酒、果,还必供荸荠、茨菰以及好鱼、好肉,有竹枝词这么说:“名利亨通少是非,全叼神佑默相依。今朝酌献无他物,鱼买新鲜肉买肥。”
灶神上天是要向玉帝汇报一年中人间的好坏、人之过失,为避免他言之过分,故“送灶”时人们还供上用饴糖所做的糖元宝等,据说为让他吃了粘上牙齿,说话不清,以至可少说、不说人间坏话。“送灶”时各家要点上香烛,是夜,屋内香烟缭绕,各色供品耀眼,过新年的气氛一下子到来了。
腊月廿五,是诸神下界之日。按传统,各家各户里里外外掸尘扫除,清除一年的积灰,清理平时乱堆的杂物等。此举颇为认真,用现在的话来说,称得上是一次积极的、有规有模的群众性卫生运动了。经这一天的工作,每家每户龌龊大去,用品比前井然,里里外外展露出清新之貌,是像一个换年的样子了。
也就从此日起,家家户户开始忙着过年的各方面的紧张张罗。首先是要购买、备足新年所用的各色食品。每户还必磨粉,为包汤圆,有些家庭又抟粉自制年糕。前者是取“团团圆圆”之意,后者吃了可“高高兴兴”、“年年高”。其次是准备新衣、新帽、新鞋。人们一般也许一年中都穿旧物,但在新年中是一定要翻翻“行头”的;再次是开始买春联、买年画、买“门神”,以张贴于门上户首、楼上楼下。这一时期,为供应大众所需,市上售卖这些东西的品种很为丰富。各家也是各取所需,如买春联,店家多选“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一般住家则多选“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园”等。
这一时期也是店家在年中最忙碌的时候,一方面逢生意红火、销售最旺之季,另一方面,年尾正是各家清理一年来往帐目,向欠户索取积欠之期。于是各家派出专人办理此事,城中便出现了一支颇有规模的“讨帐”队伍:“帐条布袋手中携,行过街东到巷西。踏进重门忙叫应,先生该欠要归齐。”还帐有很爽快的,但更有许多出于各种原因而不能按期还帐者。讨帐者身负重任,穷追不舍,往往是日夜行动,夜间不顾五更之寒。
在不能按期还帐者中,实际有不少属完全无力还帐者。这些人除了欠店家之帐外,很可能还欠着私人之债。年底也是大多数欠债偿还之时,这样,这些人就面对着两个方面的讨钱重压。不过按惯例,讨帐、讨债只讨到除夕为止,新年里是不能讨的,否责自讨“晦气”,于已不吉利。因此对躲帐、躲债者来说,除夕是最后一关,如逃过此关,明年又当别论。于是他们一直与讨帐、讨债者周旋,千方百计度过这除夕之关:“百孔千疮债主来,毫无打算又难回。我今只好登台避,躲过今晓就甩开。”
不过除了上述那样的贫困者之外,从总体来说,新年来临,大家不免都异常的喜气洋洋、兴高采烈。在经过前述的种种准备以后,天天盼望的除夕终于来到眼前,新年的庆祝也就进入了高潮。
除夕之美在日落。是晚,各家长幼齐集户内,即使是远出在外者,也要尽量在此前归家与家人一起过年。大家在灯火下团坐一起,同吃“年夜饭”,边吃边喝,说说笑笑,这顿饭时间延续较长。这是一年辛苦到头的尽享天伦之乐,故名曰“合家欢”。
此夜紧接新年,所以许多家庭之长者,在年夜饭后,不去就寝,围炉守岁。也是边说边笑,边吃杂食。大家不会觉此夜夜深更长。到子夜时,有一些人还会往城内庙中争烧“头香”。
守至鸡初鸣、天微明,各户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在早已安好供品的堂上,拜天地、祭祖先。然后少幼齐向家长拜年,家长向小孩散给年前已准备好的压岁钱,这是小孩们念叨已久的盼望,至此总算欢天喜地地到手入袋。接着开门放爆炸迎新,邻里相见互道新禧。
自初一以后各日,便是亲戚朋友往还拜年之期。客来多携礼品,待客必请喝“元宝茶”,是为茶内放上青果或茶盖顶置青果一枚。还用金漆盘装果品献客,口中则说“恭喜多如意”。又必请吃酒饭。其时长辈凡见幼辈皆要送压岁钱,这对经济拮据者来说,不免是不小的负担。不过此类拜年之风,至清末上海已见简化。交往多者出外拜年,往往不进门内,仅投一名刺,权作已来贺年,这样便可省却应酬和开销:“换得桃符样色新,衣袍短套到门前。何人最怕腰频折,投刺匆忙当贺年。”
新年中除相互走动各表贺年外,其余时间就是以各种各样的行游、娱乐活动来“欢度”了。有外出游逛的,最多去的地方是城隍庙以及相连的西园(即豫园):“新年无事快逍遥,行过园中九曲桥。忽听儿童齐拍手,谁家鹞子半天摇。”不过自近代租界辟设后,五光十色的十里洋场魅力无限,也成了新年的一个游乐好去处,特别是对住在洋场外面的人:“城中人爱洋场去,城外人争入庙园。同时一般看乐意,大家相喻在无言”;又有出外看戏、听书、喝茶的。开埠后上海洋场内外*风很盛,还有一些人便借此期作艳游,于是忙坏了各处的烟花场:“新年气象镜新磨,掷得金钱疾似梭。楚馆秦楼千百所,果盘开处笑声多”;当然,更多的人常逗留家中,室内之乐自可寻得,如邀亲招友大筑“方城”,击鼓弹琴、自拉自唱等:“美食鲜衣乐岁更,倩人投刺藉通名。各家闭户停三日(指商家),不是牌声即鼓声。”
到正月初五日,为财神(俗称“路头神”)诞辰,各地都有“接财神”、接“五路财神(取东西南北中五路之意)”、“接路头神”之举。财神统“财”,人人有关,尤商家开业为财,故他们的庆祝最为起劲。上海早就是东南繁华的大商邑,商肆随处可见,初五庆祝之特别闹猛也就可想而知的了。商家接财神多供三牲:生猪头、鲤鱼、雄鸡。鲤鱼者,谐音“利余”,特别受到欢迎。早在日前,街巷中来自农村的乡人,向各家兜卖新鲜鲤鱼,鲤鱼又被称为“元宝鱼”,故被称为“送元宝。”
初五子时,商家堂上正中挂起赵公元帅的新像,除三牲外,其余供品极为丰盛。香烛燃起,光耀满堂。接着在户内外大放爆竹,此起彼伏,阖城轰响,声震百里。且连续不断,其声、势之烈竟过于初一正日的天明:“爆竹相连不住声,财神忙煞共争迎。只求生意今年好,接送何妨到五更。”
终于到了十五元宵。十五月满,正好合团团圆圆之意,是为大吉大利。此日每家必吃“元宵”,即汤圆,也是取团圆、吉利之义。但元宵之盛还在于“灯”,所以又名“灯节”。是日家家户户、各店各铺悬灯门前,寺庙、园林、广场等公共处所,更是大张灯彩。日落后万灯齐放,连片连城,红光耀天。灯彩造型五花八门,有各色花灯,各种植物灯、动物灯、人物灯、故事灯等,沪地最常见的有兔子灯、元宝灯、走马灯,最大、最精彩者为“龙灯”:龙身有首有尾,鳞片闪烁,共长9节,下承以长柄,由舞龙者操持。又由专人持大珠般的“滚灯”,与龙身周旋、追逐,甚至打斗,它们共舞行于沪城的大街小巷中。
届时男女老少成群结队出外观灯。城隍庙及西园又是一个活动的中心点。是处亭台楼阁遍饰灯彩,内外通明。园中大假山高岩处,还燃放花筒烟火,最为吸引人。来此的观众摩肩接踵,个个笑逐颜开。这灯节除看灯外,领略的还是一种特别的“人气”:所谓“十里珠帘都不卷,看灯人看看灯人”,便是那种独特的意境。元宵夜之闹猛一直要延至夜深,待灯阑兴尽,众人始慢慢步回家。一种说法,这天正好还是灶神归来之日,那么回家正好将这位灶老爷接住。
在即将到来的黎明晨曦中,这一年的春节之庆到此落下帷幕。(文/郑祖安)
崇明春节习俗
春节是我国民间传统的重大节日,它是一年四季中的第一个节日,故特别被人们看重。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由于本县的独特地域,因此各地的春节习俗略有不同。现采集一些过去岁月春节前后的场景、镜头与读者诸君一起融身于浓浓的乡情中同醉。
廿四夜
从农历十二月廿三起,辛勤劳作了一年的人们为过好春节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农历十二月十三或二十四日夜,统称为"廿四夜"。相传这一天为灶君上天之日,民间普遍有送灶君上天的习俗。百姓在这一夜用"卷银包"(用青菜和慈菇、豆腐等烧熟后作馅,再用百叶包裹成)、"廿四糖"、赤豆饭作祭食,点上香烛,祭供灶君,并备纸钱,扎彩桥,磕头礼拜,然后鸣放鞭炮,在将灶君像与前帘(俗称"喜串")烧化前,户主对着君像自言自语地说些诸如"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等吉利话祈祷。此俗现已除,但吃赤豆饭、卷银包的古风犹存。过了廿四夜后,家家户户越发忙碌了,里里外外大扫除,俗称掸檐尘,各家忙于洗涤被褥帐子,酿酒、炒花生和蚕豆,并采购吃的用的东西。海岛城乡百姓普遍都要磨粉蒸糕,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因"糕"和"高"是谐音,人们图的是年年高的好口彩。本县各地制糕的方法各不相同,上沙以蒸松糕为主,中部地区蒸的是粘糕,下沙主要蒸蒲鞋底糕;而穷苦人家则用高梁粉、白玉米作为蒸糕的主要原料。此外人们还要备些锡箔、纸钱、香烛、元宝、茶食果品之类的东西作祭品以此敬神。除夕前几天,人们还要贴上新春联,挂尊祖,把先祖的遗像挂在中堂正壁的墙上,摆好祭品,待大年夜一到,点上香烛,让后辈瞻仰。除夕前人们还进行打囤子,即把石灰装在麻袋里,往地上打印,企盼来年粮谷满仓。这些活动现已不见。有的农户还将市内的垃圾及无用的杂务和杂草堆放到外场,点火焚烧,以求来年吉祥,平安无事。
除夕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是除夕,俗称大年夜。在这一天,把过年的一切陈设都布置定当,如写春联、贴门神等。晚上全家老少围在一起吃年夜饭,菜肴远比平时丰盛,主要的一道菜用菜心、豆腐等烧成后用百叶卷裹,被称之为卷钱捆,以示来年财源滚滚而来。这一夜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日子,因为父母、长辈送上压岁钱。在旧社会,没钱的人在这一天是难熬的,按旧规,当年债务要当年清,年底讨不到债,到年初一就不能强讨了,直到二月初落灯后才能讨债,所以债主在大年夜差人四处讨债,还不起债的人只好四处躲避,有家不能归,到年初一才能回家。所以往日有"年关粮户好过,没钱难过"的俗语。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年处一清晨家家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称"开门炮",其原意是驱邪,后来就含有开门大吉、高升发财的意思。过年了,大人小孩换上新衣帽,穿戴整洁,全家围桌而坐,共进丰盛的早餐,以素食为主,再加上汤圆(圆子)、糖年糕、以示全家团圆,年年高,并将去年廿四夜的一碗赤豆饭拌入早饭内,俗称"陈年饭",意为隔年有余的好口采。早饭后,孩子们向邻居、亲友长辈们一一尊称问好。正月初一这一天忌讳颇多,不能动刀具,不能泼水,不能去水桥淘米,不能扫地,不能开后门,不能搬动柴禾,不能出口污言,不能动手打人,不能睡得太晚等等。连煮饭烧菜的柴草要用芝麻杆,黄豆杆等放在炉堂里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火越旺,越吉利,预告今年万事兴旺,节节高另外,年初三和年初五早晨家家都要烧早饭,饭前要点燃香烛,企求全家兴旺平安
旧时,一到春节乞丐就多起来了有一种乞丐,他们不是因为家中贫困而去行乞,而是为行孝道据传,老年人活到九九八十一岁有一道鬼门关,只有吃了"百家饭"才可安然无恙度过这一关于是家有老人的孝男孝女们在新春初一日走出家门去讨饭给自己的父母吃还有一种乞丐俗称"叫化子",他们乞讨的方式令人好笑有的乞丐用红纸裹着菜头挂在竹杆上,每到一家门前就说菜头到,生意好,恳求施舍,这叫"送菜头"有的用纸和竹丝做成牛状,到家家门前说尽好话,吉利话,以求施舍,这叫"送春牛";有的手持一根冬青或柏树的树枝,在树枝上挂些小铃后古钱,表示在新的一年里家人会象摇钱树一样,财源滚滚而来,这叫"摇钱树";有的企丐身穿佛衫,头戴神像面具,化装成财神菩萨的模样到各家的宅院内狂奔乱跳,以示财神菩萨来了,这叫"跳财神"崇明人在旧社会里虽生活贫困,但遇到这些企丐还是乐善施好,给一些干粮和其他食品解放后这些行企方式早已绝迹了
在海南人看来,所有的民俗都是按人的意志、人的愿望,人为地做出来的,所以,在海南方言中,所有的民俗行为前面均加上一个“做”字,如做清明、做亲家(即结婚),而北方人“过年”,海南方言叫“做年”。需要说明的是,“做年”指的是“做旧年”即过春节。而北方所说的过元旦,海南叫“做新年”。不过在海南乡下,“新年”是不当年来“做”的。
海南俗话“年怕中秋,月怕十五”。一过中秋,乡下就筹备着“做年”:阉公鸡、填肥鸭、圈家猪、备做年钱。一进入阴历十二月下旬,“做年”的气氛就越来越浓烈了!
首先是十二月二十四送“灶公”。传说中,“灶公”是玉帝派来人间监督善恶之神,每年的这一天都要上天向玉帝汇报。为此,家家户户都用竹把或竹枝将屋前屋后、屋内屋外、屋上屋下全面打扫干净,香炉也要打扫干净并换上新炉灰,夜间则备酒果设祭,为“灶公”送行。
一送完“灶公”,一家之长就忙于“发市”。在过去,各乡镇的“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唯有年前几天“市”,才“发”一“发”!卖三鸟的、卖金银香烛的、卖京果糖糕的、卖“公仔幅”(年画)的、卖“王乐膏药”的(即走江湖)、卖碗筷陶盆的、卖“祭年桔子”的、卖各种衣服的……有卖就有买,买猪肉的、买干菜的、买湿菜(即时令蔬菜)的、买“拜公”祭品的、买过年穿的衣服的、买年画对联的……整个上午,每个“市”上,挑担子的、提篮子的、推车子的、抱小孩的、年老的、年少的、男的、女的……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农民们用担子挑年货、用车子推年货。他们把辛苦一年的积蓄都掏了出来!把一年的消费能量在这几天内都迸发了出来!
“发年市”的熟人见面互问的话语便是:“哥二!‘鸡阉’(即已阉了的公鸡)肥了不?”“三嫂!有‘鸡阉’做年不?”“三婆!您屋(即您家)做工作么仔(在外面做工作的孩子)要回来做年不?”“二公!你屋南洋有‘年批’(指南洋亲人寄回来的过年信)寄回不?”
人们满怀“做年”的喜悦,把买来的年画贴在客厅里,把对联贴在门楣上,有的人家在家具、果树上还贴上“利市”红纸。年前几天,家家户户都在忙浸糯米、磨米浆、做年糕,文昌等地方则是忙于做米花糖、花生糖(这些年糕果做的量都很大,既是自家吃,也当礼品送,一般都是吃到整个正月底)。
每到这个时候,在大、中、小城市里工作的达官贵人也好、文人雅士也好,贩夫走卒也好,引车卖浆也好,光宗耀祖也好,口袋干涩也罢,都大车小车、大包小包携妻带儿女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
海南有句歇后语“三十晚上-刀砧不得闲”。因为在海南,无论多拮据的人家,腊月三十,借钱借米也要杀鸡杀鸭,红烧肉、猪蹄子、荤菜、素菜七大盘八大碗的摆满香炉前的八仙桌子上,候祭祖先仪式完毕后,便放鞭炮,候饭菜已凉透后才拿下来全家围着火炉吃年饭(俗称“围炉”)。除夕晚上,男女老少洗澡后,个个换上新衣服,也即是送旧迎新之意。即使是在票证时代,平常攒也要攒下煤油,从三十晚上开始,室室点灯,家室有灯,夜以继日,一连数天直至初四天亮才罢。俗称“发灯”,取“添丁发财”之意。三十夜,不少人“守岁”,彻夜不眠,直至初一降临,这时,按照时辰,家家户户争相燃放过年喜炮,意为“迎春接福”,接着各晚辈给长辈人叩头、行礼、祝贺“添福添寿”,长辈则给晚辈--发“压岁钱”。
初一凌晨,无论老少都得起床吃“斋饭”(即为清净洁白以怀念祖先)。“斋饭”不但类似于伊斯兰教的清真食品,而且正如北方人过年必吃鱼(年年有余)一样,吃的东西还须有吉祥寓意,其中必有清炒茄子(茄子,海南话寓意一年比一年好),清炒水芹菜(“芹”与“勤”谐音,祈望全家在新的一年勤勤劳劳)、长粉丝(寓意过日子细水长流)、黄黄的像金元宝状的豆腐干(寓意招财进宝)……
大年初一,禁忌特多:不能挑水(除夕那天得把水缸挑满)、不能扫地(即使爆竹纸、果壳纸屑洒遍地,也不能扫,说是把“财神”给扫掉了)、不能相骂、不能打架、不能打碎器皿(意为“和和气气”),见面须说贺年吉利话……
海南各地拜年的习俗不一样,有的地方是初一二来拜年,初三四来无味,有的地方却是初一不能上人家里拜年。拜年的礼品,一般有柑桔或礼品中夹桔子叶,以表示“今年将大吉大利”的祝福。
初二是出嫁的女儿带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如是新婚第一年回娘家拜年,则自备鞭炮,进门前放一串鞭炮以表告知。女儿女婿给老丈人、丈母娘拜年是最隆重的拜年,这一天,家中其他人(特别是长辈)都得在家,接受拜贺。岳父岳母得准备丰盛的筵席宴之,下午女儿女婿走时,还得给用红纸包的糖果、年糕等给女儿做“迎路”。
初三,海南的一些地方叫“炒考”,即将大年三十特地多煮的干饭、吃的鸡、鸭头脚用油爆锅炒一炒再吃,以表示去年有东西余到今年,也表示年已过去。
可以的 没问题 自愿 一切恭敬就好 念诵经文更好
求子
多多放生功德回向 请菩萨帮助给个好孩子
每天念诵普门品、心经(或抄写) 数量不限 多多益善 加持回向
求观音菩萨慈悲加持给(名字)一个福德智慧之男 (或秀丽端庄之女 )以后孩子健康 快乐 愿孩子安乐易养。永远无病无忧脑。求观音加持顺产 孕期反应不要太强烈。三遍
春节是我国民间传统的重大节日,它是一年四季中的第一个节日也是一年中最快乐的节日,在新年里我们
包饺子,
打雪仗,
吃火锅,
放鞭炮,
剪窗花
逛庙会
贴春联
串亲戚
扭秧歌
挂灯笼玩的开心,笑的开心,在上海就另有一番情景啦!不信你看看,上海春节新年习俗
腊月开始办年货:
据中国传统,踏入腊月即农历十二月,已适宜办年货,除了买腊味、糖果外,生果亦少不了,其中苹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团圆,所以买多一些也无妨。
年廿四谢灶:
相传年廿四是诸神返回天庭述职的一天,其中灶君更是掌管人间衣食的神明,所以人们都兴起谢灶的礼仪,谢灶的供品包括生果、烧肉及一些斋菜,而汤丸及麦芽糖更是必备的,据说这些甜品能封住灶君的嘴,免他上到天庭向玉帝乱告状。祭祀仪式方面,在灶头放齐供品后,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来年衣食丰足及身体健康,之后烧衣及撒酒,最好将一些汤丸放在炉灶上,或将麦芽糖涂放在灶君碑的金漆字上,效果会更佳。
年廿八洗邋遢:
年廿八是清理家居的好时机,中国传统来说,这天一家人都要帮手大扫除,冒求将往年的霉气及不如意通通扫走,而自身亦要洁净,包括洗头、冲凉及理发等,据闻这样做年便可以消灾去病。
择好时辰贴挥春:
每年都有一个流年贴挥春的好时辰,可以查阅通胜而知,而贴挥春亦有一些宜忌要注意,一般人都喜欢将一个福字倒转贴在门口,表示「福到临门」。而贴挥春不要贴四张,因四字谐音不吉,最好贴够八张,代表由头「发」到尾。
此外,亦要留意挥春的字眼,是否与家人的生肖相冲,例如「龙马精神」的「龙」与属狗者相冲,「马」亦与属鼠的人相冲,如家中有人属这些生肖,最好不要贴这张。
年三十晚要送年:
年三十晚是一年的最后一日,这天具有感恩和团圆的意义。当日下午要开始送年的仪式,要开好祭桌,摆好五牲及各种年粿以供奉诸神,之后便是拜祖先,以感谢祖先及各位神明一年来的照顾,而且祈求来年继续平安大吉。
到了晚上,一家人聚首一堂吃其团年饭,年夜饭都有鸡、有鱼、有菜,吃得丰富是年夜饭的特色,特别是吃菜时,要由头吃到尾,代表长长久久,吃鱼则要故意吃剩一些,代表年年有余,吃过年夜饭之后,便是长辈派发压岁钱的时候,根据古时的民间习俗,利是里会装著用红线穿好的一百个铜钱,具有长命百岁的意思,而现在就用货币代替,不过利是钱一定是偶数,以求大吉大利,除夕夜许多人都不会睡觉,守岁到天光,根据传统习俗认为,守岁是为了祈求双亲长寿。到子夜十二点正,就开始烧炮竹,庆祝新一年来临。
正月初一宜祭祖:
年初一祭祖是很重要的习俗。在祖先神位上放一些红枣、糖冬瓜、花生糖及生果等,跟著一家人烧香诚心祭拜及烧衣。祭祖完毕后,就开始拜年的活动,晚辈向长辈或亲友间互相拜年,拱手互相恭贺,如有亲友到访拜年,就要笑面迎人,说些吉利的说话,年初一切忌发脾气或口黑面黑。
此外,年初一亦不可扫地或倒垃圾,相传这样会送走财气,一些不吉利的话亦不能说,否则这年会不好运,亦尽量不要打烂碗碟或盆具,如真的不小心打烂了,就说些好意头的话,例如「碎碎(岁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等。
初二妇女返娘家拜年:
年初二是出嫁女儿回娘家的时侯,为甚麼初一不可返,而要初二返,皆因相传年初一回娘家,会令娘家变得穷,所以大家就要年初二才返了。此外,返娘家拜年亦不能空手,必须准备一些贺礼,如糖果或生果等。
年初三赤口:
各人留在家中,不出外团拜,恐防招口舌是非。
年初四接财神:
话说年廿四送神返天庭,年初四则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所谓「送神早,接神迟」,所以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则在初四下午才接也未迟。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齐备,并要焚香点烛烧金衣,金衣方面,「神马」、「甲马」及「天兵」等都不可少,以欢迎诸神重临人间。
年初五启市日:
年初五俗称「初五隔开」。这时可将供奉神位的供品收起。做生意的人可以拜神开铺,大派开工利事给员工,以求大家工作顺利,而一些过年的禁忌,如洗头、倒垃圾及扫地等都可以解封,过回平时一样的日子了。
你这样做很好啊,一般如果家中设灵台的话,在每餐供奠后可以烧,如果不供餐的话,一般是‘做七’时再烧,就是她故世当日算起每七天祭拜一次,尤其是第五、六个‘七’特别隆重,第七个‘七’祭拜后可拆灵台,到百日再进行祭拜,然后做一周年,头三年每年清明、冬至的正日进行扫墓祭拜(所有的亲人都参加),以后每年清明、冬至扫墓可以委派人(有时间去的人)进行就可以了,再后就是在逢‘十’忌日(故世日)进行祭拜,老人逢‘十’生辰日也作为祭拜的日子,一般做到百岁。(每次祭拜后都要烧的)



















谢了.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