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文/孕婴帮,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眼看着又要开学了,一些家长不得不把放在乡下爷爷奶奶家的孩子接回家。经过了一个暑假的散养,很多爸妈接娃时差点认不出,才2个月,咋就变了这么多呢? 康康的父母都是上班族,平时
文/孕婴帮,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眼看着又要开学了,一些家长不得不把放在乡下爷爷奶奶家的孩子接回家。经过了一个暑假的散养,很多爸妈接娃时差点认不出,才2个月,咋就变了这么多呢?
康康的父母都是上班族,平时照顾孩子的时间不多,一到寒暑假更没时间。所以每年暑假,康都会把孩子送到乡下奶奶家住,不仅能缓解老人对孙子的相思之苦,还能让大人安心地去工作。
康康在奶奶家就像被放出笼子的小鸟,开心得不得了,每天在外面玩得不着家。2个月后假期结束,父母接康康回家,妈妈环顾了一周都没看见孩子的踪影,便问奶奶孩子咋还不回家。奶奶笑呵呵指着不远处正在玩泥巴的几个孩子说,就在那呢。
妈妈叫了好几遍名字,康康才回过头,妈妈瞬间懵了:这是我亲儿?当初送过来的时候还是个白净的小帅哥,现在不光吃胖了还晒黑了好几个度,妈妈心里不知是生气还是高兴。
1 两代人的教育方式不同
老人一般比父母宠孩子,孩子不小心犯了错, 老人会温声细语地教导,孩子更容易接受 ;而 父母得知孩子犯了错,很多会严厉批评,态度强硬 。我们理解父母心情,但这样的方式反而还让孩子反感,起不到好效果。
2 生活方式不同
随着年龄增长, 老人作息越来越规律 ,每天都早睡早起, 孩子会跟着形成习惯 。而且相比年轻人,老人对电视手机没有太多的执念,不会一天到晚抱着玩,孩子也会放下手机,去找其他小伙伴一起玩。况且在乡下,没有在城市中有那么的规矩,孩子可以地释放天性,无拘无束地玩耍。
3 对 时尚 的态度不同
因为生活背景不同,随着时代的变迁, 父母越来越注重孩子的颜值和形象 ,每天出门给孩子穿的像个公主王子,不仅如此还要抹防晒等。老人生活在物资比较匮乏的年代,在他们看来, 衣服只要能穿就可以 ,更别提给小孩护肤了。所以孩子在老人和父母的照顾下会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画风。
①增进与老人的感情
有些老人习惯了农村的生活,不喜欢跟着儿女到城市里住。平时儿女又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照顾和陪伴老人,所以正好可以趁假期这段时间把孩子送回老家与老人相处增进感情, 既缓解了自身压力,也给老人带来了欢乐 。
②放松心情
在城里生活的孩子,每天看到的都是车水马龙的街道,巍峨耸立的大厦,身处紧促的学习生活无法真正享受生活中的乐。 在乡下,好像时间都可以慢下来,孩子也能放松地感受农村生活的安逸 ,再也不用专门跑到公园山上看风景,打开家门就可以看到山清水秀的景色。和小伙伴一起和稀泥可比在家打 游戏 有意思多了。
③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
在乡下待一段时间,孩子可以看到城里看不到的东西,认识到不同的农作物,最重要的是能看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村民。 老人会带着孩子下地干活,孩子能切实地感受生活的不易,也许会不再挑食,珍惜生活。
老人带娃和父母带娃虽然有很大不同,但只要把孩子往 健康 积极的方面引导就没什么问题,而且让孩子体验有意义的乡下生活,也是一段有趣的回忆。
我是帮妈,一名高级育婴师,私信“ 育儿 ”,帮您解答带娃路上的困扰~
有一些家长因为自己工作十分忙碌的原因,就会选择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小编发现,有一个家长询问,在孩子五岁之前把孩子送给爷爷奶奶带,是不是不好?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说一说。
一、为什么不建议家长把孩子送给爷爷奶奶带?因为我们要知道,爷爷奶奶年纪毕竟大了,所以说很多的东西都会忽略掉,而且爷爷奶奶的思想也是比较落后的,无法去教育到孩子,再加上有一些爷爷奶奶对孩子也是非常溺爱的,即使是孩子做了一些错误的事情,爷爷奶奶也会选择容忍。这样的话也会让孩子养成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会让孩子没有责任心,也会让孩子的无法勇敢地去担当自己的错误。并且孩子如果遇到了一些问题的话,也无法去跟爷爷奶奶诉说,所以说也很有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二、跟家长之间关系疏远。在孩子五岁之前,年龄都是非常小的,所以说家长如果把孩子送给了爷爷奶奶带的话,那么也很有可能会导致孩子的记忆当中,家长的身影越来越模糊。如果说我们在孩子五岁之后把孩子偶尔给爷爷奶奶带的话,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孩子五岁之前,家长还是把孩子带在自己的身边吧,这样的话,也能够让孩子跟父母更加的亲近一些,而且也能够改变孩子的一些坏毛病。
三、总结。孩子五岁之前是养成坏毛病的最佳时间,很多的孩子在五岁之前,如果没有父母帮他们分辨是非的话,也会导致孩子染上一些不好的习惯。而且在家长后来注意到了这些问题之后,也没有办法改变了,因为这些问题已经在孩子的身上根深蒂固了。
#亲子教育# 导语都说有老人愿意帮你带孩子,这是你的福气。但是老人往往宠溺孩子,到底改不改把孩子交给老人带?以下文章由 考 网整理发布。
宝贝暑假跟着奶奶回乡下好吗
小章妈妈暑假没有时间照看孩子,于是想着把宝贝送去乡下爷爷奶奶家,但是妈妈却有着一些疑虑……
疑虑一:被爷爷奶奶宠坏。一般来说,孩子去爷爷奶奶家放假回来,生活自理能力会有退步。那是因为老人家总喜欢宠着孩子,包办代替多,给孩子买很多零食,在午睡上又对其不加节制,生活规律会变得比较乱,所以家长普遍觉得和爷爷奶奶过完暑假回来的孩子比较难带些。
疑虑二:乡下蚊虫多。乡下花草树木多,蚊虫也多,小章妈妈担心宝贝被蚊子叮咬也是许多家长的疑虑。
尽管如此,将孩子送到乡下体验农村生活还是很有好处的。
好处一:亲近大自然,体验乡村生活。现在城里的孩子很少有机会亲近大自然,到乡下走一走,孩子可以换一种环境,拥抱自然,体验乡村生活。
好处二:体验劳动的快乐。如果可以鼓励爷爷奶奶让孩子做些简单的农活,通过实践让孩子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付出与收获的人生道理,适当让孩子吃点苦头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哦!
好处三:增进亲情。可以带孩子与农村亲人见面团聚,增进感情交流,过一个亲情假期。
好处四:强健体魄。孩子到乡下经过体力劳动和风吹日晒,可以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减少疾病。
纵容老人这样带孩子就是失职
为人子女的要知足,要懂得要感激老人的付出。遇到些小问题,不影响孩子健康和成长,没必要争执,能退让就退让。
但为人父母者,也不能一昧退让,怂到底。老人家有一些实在不靠谱的行为,在他们眼里看着没什么,却对孩子危害极大!这时候,你别不好意思了,一定要站出来,和老人沟通。特别是以下这几种行为,如果家里老人这样对待孩子,千万要及时阻止!
1、担心孩子饿着,老给他塞吃的
孩子为啥总不肯好好吃饭回家看看老人怎么喂饭的!
孩子明明吃饱了吃撑了,偏拿着勺子逼着孩子再多吃几口;
孩子明明高兴地玩着,每隔一段时间打断孩子游戏,往他嘴里塞上一口香蕉、面包之类;
孩子实在太饱了,不愿意吃东西,就威胁、恐吓、强迫孩子一定要吃……
一天到头就担心孩子没吃饱,将吃饭变成一种强迫,导致孩子对食物的欲望、对美食的喜爱在逐渐消失。从来没感受到饿的孩子,你别指望他主动去好好吃饭。
2、怕孩子冷,总让他多穿点
天下的爷爷奶奶,总怕孩子被冻着了,被风吹着了。
二十几度的天气,去朋友家做客,爷爷奶奶穿着短袖,却给孩子包了三件衣服,说是入春易着凉。
能够理解爷爷奶奶的爱,都凡事都要有限度,穿少了会着凉,穿多了照样会生病!
孩子被困在厚厚的衣服里,热量没法散发出去,导致身体温度越来越高,而长时间的高温导致孩子高热、脱水、缺氧、昏迷,甚至呼吸、循环衰竭,捂出了危险的捂热综合征,情况严重还会让孩子丧命!
另外,孩子穿太多,不止会导致捂热综合征,还可能捂出痱子等皮肤病,甚至发生脱水休克,还有可能会让宝宝更容易生病。
3、迷信各种民间土方偏方
老人家有点迷信,孩子生病了求神拜佛,我们可以理解他们的苦心,不多插手。
但是如果是迷信土方,这个就难搞了!
朵妈有个朋友,孩子咳嗽了大半月还没好,婆婆专门去乡下找了治咳嗽的偏方,哪知才吃一回,孩子就腹泻拉肚子了。
是药三分毒,也许有些土方偏方是有药效的,但是它对身体的危害往往也只是未知的。对于这些成分未知,剂量不明的药物,你舍得让孩子吃进肚子里
4、大事小事都帮宝宝干了
家里要是有老人带孩子的,都会有这个烦恼。老人爱孩子是好事,但是宠得没边了,反而会溺坏孩子。
朋友的孩子是婆婆带大的,到了四岁不会自己吃饭,也不会自己上厕所,上幼儿园面试,被老师嫌弃了!朋友悔不当初,说不该任着婆婆把孩子给惯得啥都不会做。
的确,把孩子惯得没有自理能力,不止是影响他上幼儿园的问题。还会影响到他的独立能力和动手能力,没人想孩子成为一个笨手笨脚又爱依赖人的爱哭包。
5、背地和孩子说妈妈坏话
和婆婆有什么矛盾,我们都不希望孩子也掺和进来,不想孩子在奶奶和妈妈之间左右为难。
但这世界上,也不乏会对孩子说妈妈坏话的婆婆,用零食唆使孩子说妈妈坏话,甚至恐吓孩子“你妈妈不要你了!”
或许婆婆只是有些嘴碎,并没有多大恶意。但当妈的,看到这种行为真的很火大!这不仅仅会挑拨亲子关系,还可能导致孩子为了讨好双方,获得更多的利益,成了双面人。
我希望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能是坦诚的,没有龃龉的,所有婆婆要是这样做,我必定阻止。
6、整天对孩子说“不能动”、“不能碰”
老人家毕竟年纪大了,不能常带孩子出门溜达。所以孩子的活动场所基本在家里。
然而不少老人家,担心危险,担心孩子把屋子搞乱,看娃时常常把“不能动,不能碰!”挂在嘴边,限制孩子的探索欲望,减少他的活动量,不利于孩子成长。
你可以理解老人的不容易,但你不能放之任之。
要知道,孩子待在家里的那几年,是他身体和大脑发育的关键几年。如果就让孩子整天窝在地板上玩玩具,他的运动能力、探索能力和好奇心都很难得到发展。
不妨告诉老人允许孩子“多动多碰”的好处有多少,并和他一起清理家中的危险物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孩子接触、探索一些物品,这样既确保了安全,也能够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
孩子没带好别让老人替你背锅
“穿怎么多,孩子不生病才怪!”
“不要给孩子吃太多糖,对牙齿不好!”
“你这样有求必应,孩子都要被你宠坏了!”
……
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没错,这些都是我们常对家里老人说的话,说出口的时候不觉得有什么,但是仔细想想,每一句话里都充斥着我们对老人带孩子的挑剔与抱怨。
孩子没带好,难道真的都是老人的错吗?
回答这个问题前,先问问自己:
我们有抱怨老人的资格吗?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我们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懂得使用更先进的设备去获取最新的育儿资讯,这使得我们自以为比老人更懂得带孩子,从而对他们的育儿方式产生抱怨。
☆孩子感冒发烧,老人说不要太紧张,我们立即反驳说:“生病当然第一时间看医生!”
☆孩子吵着要吃糖,老人心软给孩子糖吃,我们会抱怨道:“为什么总是给他糖吃!”
☆带孩子出门,老人抱起孩子就要走,我们立刻阻止说:“现在都是用推车!”
其实,大多数老人比我们带孩子更有经验,只是他们的方法有些落后而已,这不能怪他们。就连我们自己现在用的方法对于下一代来说可能都是落后的,那么,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抱怨老人的呢
带孩子是父母的责任
孩子是父母的,带孩子自然也是父母的责任,老人完全没有义务帮忙,也许我们都该好好反省:
孩子受凉感冒,老人心疼,就会想要给孩子多穿,这个时候我们在干嘛
孩子哭闹,老人心一软,就会忍不住给孩子糖吃,这个时候我们在干嘛
孩子想要这个想要那个,老人疼爱孙子自然毫不犹豫掏腰包,这个时候我们又在干嘛
通常,我们都会说:“我在上班挣钱养家啊。”
这个理由充分到让人无法反驳。的确,没有足够的经济收入又怎能支撑起一个家、为家人提供优裕的生活条件呢
可是,我们也必须承认,从选择“上班挣钱养家”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失去了很多跟孩子相处的时光,也无法兼顾到孩子的教育。所以孩子没带好,我们自己首先要负的责任,而不是老人。
老人只是给了孩子另一种爱
我们常说是老人把孩子给惯坏了,其实不然,老人可能会宠溺孩子,却没有惯坏孩子,他们只是给了孩子另一种爱。
当我们因为工作缺席了孩子的成长而感到愧疚时,是老人们的爱让我们稍微好过些。
我们不在孩子身边时,他们至少还有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爱,这种爱虽不能代替父母的爱,但也能给孩子的童年留下很多美好温馨的回忆。
因此,在带孩子方面,老人的宠溺是单纯爱孩子,出现孩子被惯坏的情况,只能说是我们自己的失败,没有教育和引导好孩子,这个锅不应该由老人来背。
少点抱怨多些感恩
老人辛苦了大半辈子,晚年就该享享清福。于是,我们便把孩子交给老人带,觉得天伦之乐也是一种清福。
然而,老人理解的享清福可能是:早上到公园下棋耍太极、下午约上几个好友去叹下午茶、晚上兴致来了就去跳跳广场舞、玩闷了就来个夕阳红组团游……
现实中的享清福却是:早上送孙子上学,下午接孙子放学,晚上没人陪聊天早早睡觉,想参加组团游却因儿女们的反对而作罢……
面对老人们所做的一切,我们不仅视而不见,反而一边抱怨他们带孩子不靠谱,还一边告诉他们下次应该怎么做,瞬间感觉自己的良心在隐隐作痛。
带孩子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老人之所以意揽下这个苦差,完全是出于对子女和儿孙的爱,我们要心怀感激。
如果老人的某些做法确实会伤害到孩子,应该心平气和地和老人沟通,用事实例子告诉他们这样做的严重性,而不是一味去抱怨和指责他们。
孩子最终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作为父母的要负主要责任,毕竟自己的孩子自己不去管教,又怎能去怪责别人呢
导读:把孩子送回老家给奶奶带,暑假结束娃儿变了样,亲妈:这是我儿?
各位点开这篇文章的朋友们,想必都是很高的颜值吧,我们真的是很有缘哦,我每天都会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 育儿 资讯,如果对我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么,有什么一些意见的话欢迎在下方积极评论哦,我每条都会认真看的。那么本期的内容是:把孩子送回老家给奶奶带,暑假结束娃儿变了样,亲妈:这是我儿?!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吧!
一些父母在孩子放暑假时会将他们送回自己的家乡,并让他们的祖父母帮助照顾他们。这将使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陪伴老人,并解决了暑假期间父母无人看管的问题。暑假即将结束,甚至很多孩子已经开始上学了,所以父母全都开始了离开并回到家乡,带着孩子们回到城市上学。
城乡生活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孩子们在农村生活了很长时间,变化将是巨大的。暑假过后,婴儿发生了变化,甚至连母亲也无法识别。最近,一位珍贵的母亲分享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讲述了她的生活:孩子刚去暑假时,老人说他想念她的孙子,所以她把孩子送回了家乡,请她的奶奶帮忙接住它。
结果,当我回去接孩子时,我发现孩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原本是纯真的孩子在乡下玩耍,不知道他奶奶的想法。他为孙子穿上一条小碎花裙。他看到儿子打扮得很漂亮。妈妈还说:“这是我的儿子?我的宝宝怎么成了这个领域最漂亮的男孩。”
下面的许多母亲也分享了他们的经验。其中一位说,她把孩子送回了家乡两个月,并计划让孩子做一些工作。结果是孩子的肤色因阳光而变暗。感觉超过一度,就像去非洲旅行一样。
尽管将孩子送回乡下很容易使他们晒黑的皮肤变粗糙,但是有很多好处:
1孩子可以与祖父母相处以增进他们的关系
许多家庭可能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将老人带离家住城市,使老人只能住在乡下。暑假期间,当孩子被送回农村时,老人会还有一个伴侣,这样他们就不会太孤单。此外,如果孩子分开很长时间,孩子可能不会亲吻他的祖父母。如果孩子被送回,如果他与祖父母日夜相处,这种关系自然会增加。
2让孩子体会生活的艰辛,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
父母爱孩子,不愿忍受一点苦,相反,这种宠坏对孩子没有好处,使孩子适当受苦是有益的,当他们把孩子送回乡下时,遇到困难的孩子可以意识到父母通常所说的“艰苦”,这使得对孩子的教育更加容易。
3让儿童接触自然并放松
经过一个学期的认真学习,孩子的身体有点疲倦,把孩子送回乡下,亲近大自然,玩泥巴和鱼,让孩子们放松一下,这比住在城市里更有意义并让孩子们拿着手机玩耍。
当然,把孩子送回乡下放暑假有很多弊端。其优缺点取决于父母的判断和选择。经过综合考虑,决定是否将孩子送回农村。
今天的互动主题:您可以将孩子带回暑假回家吗?欢迎在评论区域留言!
我是一个家庭教育老师,一个高级的产科教师,也是一个多平台的 育儿 作者。跟随我给你带来实用的母性和 育儿 知识。如果你有任何困惑或疑问,请发私信,我会及时回复,希望我的一些建议能让你作为一个家长突然敞开心扉,不再孤独地走上 育儿 之路。
那么,为啥越来越多的姥姥,开始把娃“还给”奶奶呢?背后原因很少人明白。
姥姥带娃影响母女关系
我婶子,帮我堂姐带了3年孩子,原本大家都觉得女儿会感恩亲妈的付出,亲妈也会在帮女儿带娃中收获女儿更多孝顺,可现实却是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差。据我婶子说,自从到女儿家带娃,俩人就经常吵架,其实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两人生活习惯不同了,带娃方式不同等。总之,就是帮忙带娃之后,母女俩关系反倒不如从前了。所以,孩子一上幼儿园我婶子就把带娃的活儿推给他奶奶了,现在她还很后悔给女儿带娃。
其实,主要是因为母女俩关系亲,女儿在跟亲妈相处时不会顾虑太多,所以有时候说话做事就显得没那么尊重人。而且,一点的小矛盾都不会忍让妈妈,母女俩关系自然越来越差。如果是孩子的奶奶带娃,作为儿媳,不管是心里还是面上都会表现得客客气气。
与女婿关系太难处
都说婆媳关系难处,其实那是姥姥们没跟女婿住在一起,如果长期住在一起,到时候关系不见得比婆媳关系好处理多少。而姥姥带娃,若长期住在女儿家,就会引发类似于婆媳矛盾的“翁婿矛盾”。有很多帮忙带娃的姥姥,都说过在女儿家带娃或多或少会看女婿脸色,说话时稍不注意就会引发矛盾。
这种情况,其实还不少。毕竟,丈母娘跟女婿关系再好,那也只是逢年过节走亲戚那一会儿。如果长期住在一起,难免因各种问题产生矛盾。而姥姥们不想看女婿脸色,也不想跟女婿相处得不愉快。所以,越来越多的姥姥,开始把娃“还给”奶奶了。
娃带大却跟奶奶亲,太扎心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俗话说的“外孙是姥姥家的狗,吃完就走”。毕竟,外孙是跟男方家姓的,在名义上他还是别人家的人。姥姥就算再尽心尽力带娃,以后孩子大了还是回他自己家,回到爷爷奶奶身边。所以,很多小时候跟姥姥长大的孩子,长大都跟奶奶亲,这一点会让姥姥很扎心。
像我邻居大妈,思想传统,就很排斥帮女儿带娃。用她的话说:“孩子是他们家的人,他爷爷奶奶都不管,我凭什么管?管好了是人家家里的人,管不好都是我的错,我闲的。”虽然这样想有点不近人情,但也有点道理。毕竟,传统思想很难改,姥姥带娃最后却跟奶奶亲,也挺让姥姥扎心和尴尬的。
“谁来带娃”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即便是带娃一族,不管是妈妈还是奶奶或者是姥姥聚在一起,也常讨论这个问题。
其实问题都有两面性, 父母带娃有父母带的优势,老人带娃,也不全是劣势,各有好处 。
之所以觉得好笑,是因为这个太反应现实了,看了网友的分享就像看到自己家孩子一样。
有位网友这样说:因为工作忙,暑假把孩子送到奶奶家一个月,再去接孩子,村口看到一个啃鸡腿的“土孩子”直接忽视,到家之后,老娘说自己的孩子都不认得了?
回头再看差点哭了,要知道我家宝宝可是一个白白净净的小太岁,眼前这个脏兮兮,满脸花还大口吃鸡腿的“嘎子”竟然是我的娃!
1、衣着形象上
最大的区别一定在衣着形象上,妈妈带的孩子往往都是衣鲜亮丽,看起来很时髦,老人带的往往就是“实用”,至于外观,统一的格子大褂,冬天棉袄,夏天光腿,要多实用有多实用。
说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我带宝宝的时候, 宝宝的衣服也是有层次的,秋衣放在秋裤里,毛衣放到毛裤里,奶奶带的时候,上衣不分里外统一往秋裤里一塞完事。
2、孩子的气质大不同
衣着形象不同,气质当然不同,一个“土霸王”,一个是时髦的小家伙,不过这还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由里到外的气质。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老人带的孩子往往比较容易自来熟,气质里就带着一股子“大家都是一家人”的感觉。
3、孩子的体质有区别
老人带的孩子体质容易有两个极端,要么特别容易生病,要么体质特别好。
特别容易生病的孩子,往往被老人呵护的很好,别人穿毛衣的时候,孩子已经穿上棉袄了,别人还穿单衣的时候,孩子已经里三层外三层了。
而体质很好的孩子,老人常常是心比较大,跟前者刚好相反,别人穿了毛衣了,孩子可能还只穿单衣。
4、孩子的性格有差别
小区里有个宝宝,之前奶奶的时候,见着生人就兴奋,后来由妈妈带了以后性格发生了大变化,甚至有点怕生了。
这也不是个例,很多孩子都有这个特点,老人带的时候性格比较外向,妈妈带的时候性格发生了转变。
1、年轻人和老人的观念不同
老人眼中孩子养大了就行了,有吃有喝是重点,至于穿衣服,完全没有必要花太多钱打扮。
年轻妈妈不会这样想,妈妈们会比较注重孩子的形象,愿意把孩子打扮得光鲜亮丽。
2、老人和年轻妈妈的喜好不同
老人通常喜欢扎堆,哪里人多往哪里钻,所以孩子带出来比较皮实,也不会怕生。
妈妈没有老人那么通达,见到生人一般也不会主动打招呼。
孩子的性格和气质受到大人的影响,所以妈妈带的孩子比较容易羞涩怕生。
其实如果老人性格比较内向,不喜欢扎堆,孩子同样会容易怕生。
3、老人和年轻人对温度的感知不同
老人给孩子穿衣服是按照自己的感知来增减,而年轻人给孩子穿衣服,当然也是按照自己的感知来选择。
老人通常会怕冷,当她们觉得冷的时候,就会给孩子不停增加衣服。
对孩子来说,还是以年轻人的感知为准,给孩子穿太多衣服,反而不利于还 健康 ,孩子对温度的感知更接近年轻人。
现在的很多老人带娃有个共同的特点:孩子穿的衣服很多。
给孩子穿衣服自然是怕孩子感冒生病,殊不知,穿的越多,孩子越容易生病。
天气变冷之后,小区里很多宝宝都生病了,而这些生病的宝宝都有一个共性:穿的太多了。
小孩子往往闲不住,跑来跑去 ,穿太多容易出汗,一冒汗,风一吹,一准感冒受凉 ,这就是不建议给孩子穿太多的主要原因。
孩子感冒往往不是冻的,而是出汗之后凉着。
老人带娃不只有不足,实际上,老人带娃存在很多优势。除了上文提到的孩子容易“自来熟”以外,还包括以下一些:
1、解放年轻人的时间
老人带娃最大的优势就是解放了年轻人的时间,对年轻的妈妈们来说,有老人帮忙带娃,就可以实现自己的 社会 价值,同时可以不断提升自己。
这对年轻妈妈来说意义非凡,一份工作的意义不仅仅是有收入,还涉及到自由以及个人的价值。
2、老人的经验丰富
老人的经验比年轻人多,虽然老人的知识面可能没有年轻人宽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远远不及年轻人,但是当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老人的经验让他们可以保持淡定。
网上看过一个案例,孙子耳朵里飞进小虫,奶奶异常淡定,倒了一滴香油滴入孙子的耳朵里,后来及时把孩子送到医院,这位奶奶就全靠着经验避免了更大的麻烦。
对于新手爸妈来说,遇事容易惊慌,有老人在就好像吃了定心丸。
3、老人更懂得控制情绪
年轻父母在孩子面前控制情绪的能力还是差点,老人们在这方面往往做得特别好,在孩子面前很能掩饰自己的情绪,这对塑造孩子的性格方面,也是十分有利的。
从年轻人的角度来说,很多人无法接受老人的观念和带娃的方式,所以才有了一系列的家庭矛盾。
有个朋友在这方面就选择视而不见,她真的可以说是很有智慧的女孩子了。
宝宝出生以后,由公婆带,她家的宝宝跟我家的宝宝相差一个月,我家的宝宝到现在为止发过两次烧,一次是被传染,还有一次是疫苗的不良反应,她家的宝宝到现在为止已经得过3次肺炎,发过几次烧,每次都是由感冒引起,最后吊水结束。
看过她的朋友圈,觉得宝宝穿的衣服太多了,建议她少给孩子穿衣服,她说:爷爷奶奶带的,我不好说什么,建议过几次没有效果。
不管是老人还是父母,肯定都是心疼孩子,表现出来的之所以不同,因为两代人的观念不同,我们要认清差距,然后选择试着接受,这样有助于家庭和谐。
不过当关系到孩子的 健康 问题和一些底线问题的时候,父母还是要坚持原则,选择科学的方法,更有利于孩子的身体 健康 。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