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奶奶上香口诀

老人 0 106

泰山奶奶上香口诀,第1张

泰山奶奶上香口诀
导读:给泰山奶奶上香并不需要口诀。泰山奶奶是正神,只要大家虔诚,口中念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发心。作为神明都有神通,诚言挚语可入神耳。有的人天生表达能力不行,没关系,泰山奶奶也不是听你的语言,而是听你的心声。所以在拜泰山奶奶时,最重要的是心诚,如

给泰山奶奶上香并不需要口诀。

泰山奶奶是正神,只要大家虔诚,口中念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发心。作为神明都有神通,诚言挚语可入神耳。有的人天生表达能力不行,没关系,泰山奶奶也不是听你的语言,而是听你的心声。

所以在拜泰山奶奶时,最重要的是心诚,如果有所求那么就诚心实意的去求,直接讲出你要求的事情,不要绕弯不要啰嗦。建议提前组织好语言,不要所求的事物太泛泛,要有针对、具体的事物去求。

心若虔诚烧一炷香即可。道经云:“一柱真香通信去,上圣高真降福来。”因此,碧霞祠提倡文明敬香,环保敬香的理念。而不是为求一己之私欲来谄媚神明,希望善信能摒弃错误的烧香观念,具足正信。

给泰山奶奶敬香的的讲究

以线香三支为准,点燃香(烧香时不分男女,皆用左手点香。点燃后若起明火,可左右摆之,不能用口吹灭,因口鼻不清净故)。面对神像,持香时左手在外,右手在内。持香双手平举至胸口,香头至眉间相齐,此时垂帘默声祈愿,之后行作揖礼。

然后用左手上香,因为道教以左手为阳左手为净手,而右手操持百事,容易沾染污秽。按先中间、再左(自己右手边)、后右(自己左手边)的顺序分别插入香炉内,三炷要插直插平,插直是要求烧香者心地正直,插平是要求烧香者心平气和。

三炷香平列间隔不过一寸宽,则是寸心感神之义。故有“烧香不过寸,过寸神不信”之谚语。上香讫恭对神像,即行叩拜礼。

以上内容需结合实际情况,仅供参考。

岱庙

旧称东岳庙,因泰山别名为岱,故今称岱庙,它是历代帝王封禅时驻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庙创建于汉,拓于唐宋,后经历代重修,成为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南北长4057米,东西宽2367米,总面积为966372平方米,整座建筑规模宏伟,结构严谨,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俨然一座帝都神府。主要名胜有:宋天贶殿、壁画、东御座、汉柏、铜亭等。这里古柏葱郁,银杏参天,碑刻林立,文物荟萃。

普照寺

位于泰山南麓汉峰下,由梵语“佛光普照”取名,传为六朝古刹。该寺前临小溪,后靠青山,依山势组成四进式院落。中轴线上有山门、大雄宝殿、摩松楼;轴线左右是禅院、石堂院、花圃和菊林院,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之意。院内“六朝松”历经1600余年,是泰山著名景观之一。1932年,爱国将领冯玉祥曾在此隐居,现寺内收藏他写的“丘八诗”碑48块和1941年周恩来写的“寿冯焕章先生六十大寿”碑一块。

桃花峪

位于市区西北约15公里,泰山西路,为泮河源头,峪上段有“桃花源”,因古时桃林满谷而得名。从桃花峪山口沿山溪溯流而上,但见两岸群峰耸秀,重峦叠嶂。溪水潺潺,一路欢歌,奔入桃花峪中。这里人迹罕至,水丰草美,树茂花繁,冬无奇寒,夏无酷署,构成了独特的小气候,令人神往。现已开辟为新的游览景点。

后石坞

后石坞位于岱阴,处玉皇顶、九龙岗、尧观顶之间的深谷当中。这里山险、庙幽、洞奇、水秀、松古,奇丽多姿,幽奥无穷。“危崖挂怪松,青翠万山迷”。后石坞处处生长着千姿百态的古松,有的侧身绝壁,有的屈居深壑,有的直刺云天,有的横空欲飞。山风劲吹,松涛阵阵,山峦回响,使岱阴越发险而奥,幽而奇。

灵岩寺

位于泰城西北20公里处,因依灵岩山而名。灵岩山西口有石坊。额曰“灵岩胜境”,此为灵岩寺的山门,自山门顺谷东行,经绿荫如盖的“十里松”便是灵岩寺。其寺历史悠久,规模宏伟。东晋高僧朗公创建,北魏法定禅师重建。今寺为唐贞观年间慧崇高僧所建,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望。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登封泰山时曾驻跸于北,德宗时,宰相、史学家李吉甫将灵岩寺与浙江天台国清寺、江苏南京栖霞寺、湖北江陵玉泉寺誉为“域中四绝”,而灵岩寺欣然享有“四绝第一”的盛名而著称于世。

扇子崖

位于泰山西路,经无始天尊盘旋而上,就到了扇子崖,因它高耸峻峭,形如扇面,故名。扇子崖之西是傲徕峰,又名芙蓉峰。因巍峨突起,有与岱峰争胜之势而名。峰虽高不过泰山主峰之半,但犀利峥嵘,傲然不向泰山低头。

登山索道

中天门索道 于1983年8月5日建成通车,是中国第一条大型三线往复式客运索道。它南起中天门,北止南天,全长2078米,相对高差603米,单向客运量为每小时240人,运行速度每秒7米。

桃花源索道 于1993年8月28日建成通车,是单线循环吊厢式客运索道。它下起桃花源景区,上止南天门北端,全长2196米,相对高差671米,每小时客运量为1000人,运行速度为每秒5米,整个线路有49个吊厢,每吊厢乘座6人。

后石坞索道 于1993年8月28日建成通车,是单线循环双人吊椅式游览索道。它下起岱阴后石坞景区入口处,上止岱顶北天门,全长518米,相对高差172米。每小时额运量为500人,运行速度每秒35米,整个线路有24个吊椅,每椅乘座两人。

盘古开天东岳为首

司马迁与“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碧霞元君的来历

泰山奶奶

岱宗坊

岱庙天贶殿前的弧忠柏

岱庙里的东斜碑

岱庙里的碑刻珍品李斯碑

天贶殿比北京的金銮殿矮三砖

王母池与吕祖洞

泰山石敢当除妖避邪

何首乌

牧羊老人

秀女石

悬云寺

黑龙潭上长寿桥

唐僧师徒晒经处——经石峪

盘古开天东岳为首

天下名山无数,历代帝王和芸芸众生何以独尊东岳泰山呢?这还要从开天辟地的盘古说起。

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世界初成,天地刚分,有一个叫盘古的人生长在天地之间,天空每日升高一丈,大地每日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高一丈。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就这样顶天立地生活着。经过了漫长的一万八千年,天极高,地极厚,盘古也长得极高,他呼吸的气化作了风,他呼吸的声音化作了雷鸣,他的眼睛一眨一眨的,闪出道道蓝光,这就是闪电,他高兴时天空就变得艳阳晴和,他生气时天空就变得阴雨连绵。后来盘古慢慢地衰老了,最后终于溢然长逝。刹那间巨人倒地,他的头变成了东岳,腹变成了中岳,左臂变成了南岳,右臂变成了北岳,两脚变成了西岳,眼睛变成了日月,毛发变成了草木,脂膏变成了江河。

因为盘古开天辟地,造就了世界,后人尊其为人类的祖先,而他的头部变成了泰山,所以,泰山就被称为至高无上的"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岳之首。

司马迁与“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西汉著名的历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司马迁,对泰山的钦敬之情是众所周知的。

西汉元封元年,汉武帝第一次封禅泰山,司马迁的父亲作为史官,本应来泰山参加封禅,但是他却因故留在洛阳。他对参加封禅视为他政治生命中的一件大事:不能东行参加封禅大典,令他异常遗憾和失望,终于忧锁成疾,卧床不起。这时,恰好司马迁外游归来与父亲相见,于是他握着司马迁的手流着泪说:"我们的祖先是周朝的官吏,远祖还有大功于夏,是百官之长,后世逐渐衰弱,难道天将灭绝于我吗?你如果能继任太史官职,那就能继承祖业了。现在汉朝的天子继承了数千年来封禅泰山的大统,封禅于泰山,而我却不能随行,这是命中注定的呀!我死之后,你一定会继任太史官职的,做了太史不要忘了我所渴望的著书立说的意愿。"

司马迁从父亲的言谈话语之中看出参加封禅泰山的大典对光宗耀祖是何等重要。司马迁没有辜负父亲的愿望,即使在受了宫刑之后,仍矢志不移,决心忍辱完成父亲未竞之业。他在给好友任安的《报任安书》中,表达了他受刑之后的痛苦心情,并提到写作《史记》的意图和完成的决心。就在这篇著名的书信之中,司马迁把泰山融入千古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可见,在司马迁的心目中,泰山是一个庄重、威严、雄伟可亲的象征。

后来,人们使用"泰山""鸿毛"这两种轻重反差极大的物体来比喻轻重悬殊的两种事情。

碧霞元君的来历

凡是爬泰山的人,不论内客还是外宾,没有不拜见泰山奶奶--碧霞元君的。有的慷慨解囊,施舍钱钞;有的虔诚叩首,五体投地。据说,碧霞元君能为众生赐福,消病去灾,所以泰山的香火至今缭绕不绝,每年春天,都有许多人从外地纷至沓来,进香许愿。可是,他们未必知道碧霞元君的来历。

传说姜子牙辅佐周武王建立了周氏王朝后,天下统一,武王认为大臣们开国有功,应该重重有赏。可是,想来想去,却找不出合适的礼物,最后,武王还真想出了个绝顶的好主意,把全国的领地都分给大臣们。这样以来,既显示了他武王的慷概,又能说明他对大臣们的信任;同时考验大臣们是否真的忠君报国;再者,武王这样也就轻松愉快,落得清闲做他的"天子"就行了。主意一定,武王便把封神大权交给了军师姜子牙,让他分封诸侯。

却说姜子牙分封诸侯,封来封去把全国其他的名山大川、风水宝地都封尽了,就留下了一座东岳泰山。姜子牙早就知道泰山气势雄伟,风景秀丽,是个供人游玩的好地方,他原准备把泰山留给自己,可谁知半路里又杀出个程咬金,武王的护驾大将黄飞虎找上门来,非要把泰山封给他不可。两人正在商榷,不知谁又走漏了风声,黄飞虎的妹妹黄妃也来找姜子牙要地盘,说是武王答应她,要她来找姜子牙。这下可好了,三个都看准了泰山这块宝地,可总不能都去坐呀!这到底如何是好呢?事到如今,只黄氏兄妹就够姜子牙缠的了,自己便不得不打消了坐泰山的念头。不过放弃了也怪可惜,他见黄氏兄妹一个凭护驾有功,一个仗武王后台,两人争得面红耳赤,就赌气地对他们说:"好了二位,谁也别争,谁也别抢,凭自己的本事,谁先登上泰山,泰山就是谁的。"黄飞虎一听,不禁拍手叫绝。他想:凭我一身气力,泰山还能有黄妃的份?可是,身单力孤的黄纪,也没有一点惧色,一口应允了。

黄飞虎是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武夫,比赛日期一到,便骑上他的麒麟,日夜兼程,从京都直奔泰山。黄妃为比赛绞尽了脑汁,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比赛一开始,她先将自己的鞋子脱下一只,使了个神法,将鞋子扔到玉皇顶上,然后才不慌不忙地向泰山赶来。等到黄妃爬上泰山,兄长早在南天门上等得不耐烦了。

他见黄妃姗姗来迟,便对她说:"不行就是不行,别逞能。这回你该服气了吧?"。

"真是岂有此理!是我先已到此,我以为你在路上出了什么事,前去接你,不想你已绕道赶来。"黄妃一本正经地说。

"你别胡搅蛮缠,你说先到,有何证据?"黄飞虎还真有点着急。

"证据吗?当然有,你来看吧。"

黄飞虎跟着妹妹来到玉皇顶,只见黄妃的一只绣花鞋端端正正地放在石坪上。尽管有证有据,黄飞虎却从心里不服气,不禁斥责妹妹:"你耍滑头。"黄妃不紧不慢地说:"凭本事嘛,怎么是耍滑头?"黄妃自知纸里包不住火,光是兄长一人好对付,等姜子牙他们来就麻烦了。她作出无可奈何的样子对兄长说:"咱们兄妹二人,本该是你敬我让,不分你我才是。这样吧;我住山上,你住山下;咱们共管泰山总可以了吧?"这样一来,先来的黄飞虎倒做了不晓世理的孬种;后到的黄妃倒成守慷慨大度的好人;把个黄飞虎气得直翻白眼。可也没有办法,谁让她是自己一母同胞的妹妹呢,只好答应了。

等姜子牙赶来,一看便知道黄飞虎上了妹妹的当。可是他见黄氏兄妹都协商妥了,也不好再把事情说破,只好将计就计,把黄飞虎封为泰山神,把黄妃封为碧霞元君,一个在山下天贶殿,一个在山顶碧霞祠。

泰山奶奶

泰山奶奶选地方的时候,曾到过徂徕山一次,她发现太平顶周围有一片大荒地,长满各种各样的药材,还有各种花草,共三百多种。泰山奶奶很喜欢这个地方和这些花,就给这个地方取名叫"花坡"。她在泰山长久居住以后,每年五月都要到徂徕山赏花。

她来的时候,让人用小车推着上山,山上就留下了车辙印,这就是车辙山的来历。

她认为这些花虽好,但也需好好管理,她就从泰山上领来一个和尚,让他在花坡为她养花养药,所以花坡旁还有个山,样子很象一个和尚的头顶,叫"和尚头"。

和尚就常年在这里为泰山奶奶浇花。第二年,泰山奶奶又来了,和尚就向她提了几个问题,让他老人家想办法:第一,这里水不充足;第二,这里经常有牛来吃花。泰山奶奶根据和尚的要求,在花坡附近点了两个池,一个叫"上池",一个叫"下池",两池水供浇花用;在人们进山经常走过的路上,她袍袖一抖,出来了两块石头,叫"夹牛石",如果牛到这里,就会被夹住。

第三年她又来了,坐在一个地方歇了一会儿,她看到好多老百姓上山拾柴禾,鞋都磨破了,用葛条和荆条缠一缠还继续穿。泰山奶奶觉得很可怜,觉得应该给老百姓点儿施舍,于是她把头上的簪子拔下一个说:"你变作一个锥子,为老百姓锥鞋。"

这簪子就变了个闪闪发光的锥山。她又让葛条和荆条围着锥山转了一圈,让老百姓补鞋用。

泰山奶奶到了山上,见到了和尚,跟他说:"你的花养得不错,可还没达到我的要求。"

和尚说:"那上水池和下水池的水太大,花受不了,得想个办法既要浇了花,又不能让它涝了。"

泰山奶奶又一甩袍袖,山上就出来个泉子,不管春夏秋冬,天旱天涝,它总是一点一滴地往下淌水浇花。它就是现在的"滴嗒泉"。

泰山奶奶后来又觉得每年都这样来看花也不大舒服,就对和尚说:"你能不能给我想个办法,让我每年来了能舒舒服服住几天?"

和尚说:"你让底下那些人给你修个观音楼吧!"

泰山奶奶就派和尚化装成一个平常人到底下的村子里叫老百姓给泰山奶奶盖个观音楼。老百姓就献石献料,在花坡上盖了个观音楼。

泰山奶奶觉得老百姓出了力,也应该酬谢酬谢,于是袍袖一甩,花坡上裂了个大缝,缝里有两个瓮,一个叫"米瓮",一个叫"面瓮",在这两个瓮里种庄稼,年年都大丰收。老百姓上山来拾柴,吃完了煎饼,用包煎饼的包袱从瓮里包一包米,包一包面,就回家了。

后来,泰山奶奶邀了她身边的男女随从一起来看花。这样呢,上厕所就很不方便,于是泰山奶奶又一舞袍袖,山上出现了三块奇形怪状的石头,叫"三人不见面"泰山奶奶在花山采了很多花,想带着回去,可是没法拿。她的一个女随从就对她说:"你不是带着脸盆、镜子和梳头匣吗?咱把花装在梳头匣里不行吗?"

泰山奶奶说可以。打开梳头匣,里面有把梳子和一个簪子,泰山奶奶把梳子带走了,觉得簪子没什么用,就随手丢下山去了,时间长了,就变成了一块很象簪子的石头。

岱宗坊

相传,当年碧霞元君为了独占泰山,用各种方法,战胜了很多对手,终于成了一山之主。虽如此,碧霞元君仍贪得无厌。她依仗自己父亲玉皇大帝的权势,不断将管辖范围向四周扩张。这样便引起了各方神仙的愤慨,大家纷纷到掌管封神大权的姜子牙那里去告状。

一天,姜子牙带着《封神榜》来到泰山,给碧霞元君划定管辖范围:从泰山极顶算起,四周各管五十里。碧霞元君嫌管的地面小,当场就和姜子牙争吵起来。

姜子牙不气不火,好言劝道:"元君!你若嫌地面小,咱们可以再作商量嘛!"

"怎么商量法?"碧霞元君问。

姜子牙不慌不忙地说:"你可以找件东西来,往山下扔,东西落到哪里,你就管到哪里,你看行不行?"

碧霞元君心想,就凭我的本领和力气,扔个百儿八十里是没问题的!便答应说:"好,就这样办!不过,咱可要说话算数,谁也不许反嘴呀!"

"一言为定,绝不反嘴!"姜子牙一本正经,十分认真地说。

这时,碧霞元君弓腰拣起碗口大的石块,抬手就要往下扔,姜子牙急忙拦住,说:

"慢!石头遍地都有,你把它扔下山去咋能找得到?就算找到了,别家神仙不承认也不好办啊!依我看,还是扔件别人都没有的东西最好。"

碧霞元君也觉得这话有理,但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东西,喃喃自语道:"这可叫我扔什么东西好呢?"

姜子牙慢吞吞地启示道:"依我看,你穿的这绣花鞋别人都没有。你将它扔出去,既好寻找,别人也不敢不认帐!"

碧霞元君听了,心想:对,我把一只绣鞋扔下山,一只拿在手中,谁敢不认帐?!于是便脱下一只绣鞋,用上全身气力朝山下扔去。扔完绣鞋以后,姜子牙和碧霞元君以及其他各路神仙一齐在山脚下,找到了那只绣鞋。只见那只绣花鞋跟朝上、头朝下地插在地上,形似一座小小的坊门。他们一算里程,从这地方到极顶,只不过二十来里。这时,碧霞元君才知中了姜子牙的计,但又不好反嘴,只好默认了。

后来,人们便在这里建起了一座坊门,取名岱宗坊,成了登泰山的起点。泰山脚下,凡是从泰安北关登山的人,都必须以这里为起点向上攀登。

岱庙天贶殿前的弧忠柏

岱庙天贶殿前的露台下,甬道正中有一棵不算高大的柏树,其向南的一侧有一疤痕,据说,围着前面的扶桑石正转三圈,反转三圈,然后再往北去摸此柏树的疤缝,如果能摸准,则是吉祥之兆,向泰山神求子则得子,祈福则得福,想发财的则可发大财。但是游人多不能摸准。此柏虽然其貌不扬,看上去也不算古老,但它却有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

传说,自从武则天被高宗皇帝李治召进宫后,逐渐得宠,不久便废掉了王皇后,由武则天取而代之。李治仁厚无能,上朝不能决大事,需由宰相提出建议,然后由他恩准。武则天虽为女流之辈,却精通文史,御人有术,她当了皇后以后,逐渐代皇帝批示奏折,临朝参政。

太子显逐渐长成以后,对母亲干预朝政甚为不满,屡有不同政见,由此触怒了武则天而召至杀身之祸。追随太子显的大臣石忠,亦早已对武后参政十分反感,见太子被害,为了表示对太子的忠心,他拔剑剖腹而自杀,以示对武皇后的不满。

石忠死后,其魂魄来到东岳泰山,面见泰山神,状告武则天任用酷吏,滥杀无辜,连自己亲生儿子也不放过,要求山神惩治其罪。泰山神感其忠心,令其化作一棵柏树,侍立殿前,日夜守护着山神,赐名"孤忠柏"。

如今游人所见树南面的疤痕,即是当年石忠剖腹的剑痕。

岱庙里的东斜碑

岱庙里的碑刻,大都是帝王将相所立,大家名人所书,有什么李斯碑、张迁碑、衡方碑,还有武则天巧立名目所立的鸳鸯啤,人们都慕名而来,前往观赏。却也有一幢非出名家高手的石碑,格外引人注目,吸引着八方游客,因为这里流传着一个颇为有趣的故事。

相传,北宋时候,文坛上的两颗巨星--王安石、苏东坡一道来泰山游玩,望泰贷拔地通天之势,观天下九点齐烟之景,赏秦松汉柏之挺秀,听溪水丽鸟之长鸣,所到之处,吟诗作赋,游兴不减。

却说两位文豪来到贷庙,先到天贶殿拜见了泰山神,又开始赏字观碑,无意中发现一幛石碑向东微微倾斜,引起了二人的兴趣,随行人员也都议论纷纷,有的说是历经数百年后,下面的乌龟吃不住劲了;也有的说乌龟欲往东海,以此示人,众说不一。

这时,王安石兴致勃勃地问苏东坡:“苏老兄,睹此碑有何感想,是否也赋诗一首呢?”

苏东坡想起当年王安石和他开了个玩笑,把他“贬”到黄州,虽说解开了“秋花不比春花落”之谜,却也受了不少苦,他便想借此捉弄一个王安石,就若有所思地说道:“恨当年安石不正”说完示意王安石续接。

王安石才思过人,也非等闲之辈,一听“安石不正”,早就知道这家伙在算计自己,便了若无其事地吟道:“到如今仍向东坡。”结果王安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引得众人大笑一场。苏东坡也不得不叹服。

岱庙里的碑刻珍品李斯碑

在碑刻如林的岱庙里,最珍贵、最有价值的,自然是秦代的李斯碑。它刻于公元前209年,虽历经百世,而风韵犹存。

对李斯碑历来评价很高,鲁迅誉之为“汉晋碑铭所从出”,堪称是一件艺术瑰宝。其遒劲若虬龙飞动,其清秀如出水芙蓉,足见其艺术魅力。正因为它举世注目,被视为珍品,才引来它一段非凡的经历。

据说,此碑是秦丞相李斯奉秦二世胡亥之命所刻,立于贷顶玉女池上,为其歌功颂德。明代嘉靖年间,为防止风蚀雨淋,移于碧霞祠东庑。到了清代乾隆五年,碧霞祠突然遭火,火借风势,越烧越旺,结果把碧霞祠烧了个一塌糊涂,李斯碑也因之不翼而飞下落不明,许多人都叹为可惜。

到了嘉庆二十年,泰安知县汪汝弼是个喜文弄墨的人,他早知李其碑的珍贵,一直为不能亲睹而慨叹。他来到泰安以后,便下决心要把它找到。于是他四处散贴告示,有告知其下落者,悬赏重金。

不久,一位九十余岁的赵氏老翁,由家人搀扶来到县衙,对汪知县说:“知县大人,在下是个瓦匠,以前在山顶修玉女池时,见过一截残碑,不知是否大人所寻之物。”赵氏老翁把碑的形状、字迹等,一一告知,说:“当时被人扔进玉女池,望大人差人前往查视。”

汪知县听了赵翁的介绍,已知十有八九是李斯碑,自然喜不胜喜,也不怕山高路险,便邀前任知县蒋因陪同赴上山。果然从玉女池中找到一截残碑,冲洗后,“臣斯臣去昧死请”等字,历历在目,确是李斯真迹。于是汪知县大加庆贺,在山顶造房兴宫,于东岳庙西筑起精美的小亭,取名曰“宝斯亭”,以后又改为“读碑亭”。安入之时,还举行了隆重的仪式,重赏了赵氏老翁,算来,从失而复得,已有七十五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又过了一十七个年头。到了道光十二年,东岳庙因年久失修,西墙在一场暴雨中倒塌,此祸殃及“读碑亭”,碑亭被砸塌。新任知县徐宗干得知,忙差人从瓦砾中找出,将碑移到山下,放置于岱庙道院壁间。

光绪十六年,有一小偷,看到人们将此碑视若珍宝,想毕此物定值千金,便在一个风雨之夜将此碑偷走,事发以后,即任知县毛蜀云下令全城戒严,大索十日,终于在北关的石桥底下发现,重新置于贷庙。真可谓千载碑文能历世,失而复得不寻常。

现在李斯碑存于贷庙东御座内。我们今天能一饱眼福,目睹此碑,确是三生有幸,游泰山定要睹此碑,不睹乃一大憾事。

天贶殿比北京的金銮殿矮三砖

天贶殿踞岱庙正中,是岱庙的主体建筑。它重彩描绘,古朴典雅,重檐叠角,若苍鹰展翅欲飞;清风徐来,风铃响动,使四周显得格外清幽,令人心旷神怡。这富丽唐煌的天贶殿,无论就规模还是形式,都与北京的金銮殿相差无几,据说它们之间,还有万缕千丝的联系呢!

相传,很久以前,这里仅仅是个小山神庙,周围是断壁残垣,而且年久失修,透风漏气,不避风雨。庙里的道士为此十分着急,官府又不给拨钱,他就下决心自己攒钱修庙。

一晃一年过去了。道士把香客扔的钱和化缘得来的银子统统收起来,藏在山神的神台底下。一天晚上,等到夜深人静,道士把钱拿出来一查,修庙的钱已经够了。他虔诚地跪在神像前说:"山神爷,我给你老人家修庙的钱够了,过不了多久;你就甭担心风吹雨淋,跟我活受罪了。"没想到,道士的举动被一个前来投宿的小偷看见了。等道士睡下以后,小偷把神台底下的钱一文不剩地全偷走了。第二天,道士发现后,像丢了命一样急得直哭。抬头一看,山神爷还依旧笑眯眯地坐在那里,就埋怨道:"山神爷呀山神爷;我都快急死了,你还笑!我省吃俭用一年有余,好不容易攒了这些钱,你自己都看不住家,这庙还怎么修?!"他躺在床上,迷迷糊糊地就睡着了。朦胧中,只见山神笑着向他走来:"别着急,庙自然要修,还不用我们自己动手。现在京城里皇帝的女儿,得了重病,请了各地名医都没治好,我有三包香灰,你拿去给她诊治。到那时,庙自然就有了。"说完,从袖中掏出三包香灰递给道士。道士一睁原来是个梦,可手里确是三包香灰,于是,他便收拾收拾进城。

一到京城,只见城门前许多人都在围着看告示,一打听,是皇上最宠爱的公主生了一种怪病:脸上长满了疮,丑陋之极。皇上下令谁能治好公主的病,将满足这个人的任何心愿。道士这可高兴了,他伸手就把告示撕下,大摇大摆地进了皇宫。到了后宫,道士一看公主的病,和山神说的不差分毫,可是他想到治好疮就能修庙,也就什么都不在乎了。等他把香灰敷上。就这样,道士连上了三天,那疮第一天就合了口,第二天结了痂,第三天就完全好了,而且一点疤也没落。

皇上得知爱女的病治好了,非常高兴,就把道士召进金銮殿,要赐给他许多金银财宝,绫罗绸缎,可是道士一概都不要。皇帝很纳闷,世上还有见了财宝不动心的人,忙问:"你想要什么?"道士就把他攒钱修庙的事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只要求皇帝修座小庙。修座小庙还不是小事一桩,皇帝便一口答应了,向道士要修个什么样的。道士哪里见过世面,他向四周环视了一下说:"我看你这屋不错,就修个这样的吧。"一个贫道穷僧,怎能和皇帝住一样的金銮殿呢?可是皇帝已有言在先,要什么给什么,怎能失信于民?就很不情愿地说:"好吧,就修个这样的,可要比我的金銮殿矮三砖才成。"矮三砖就矮三砖,道士没说的,连忙向皇帝叩头谢恩。

所以,现在的天贶殿和北京的金銮殿一样,只不过矮三砖而已。

王母池与吕祖洞

泰山东麓的王母池,是王母娘娘的瑶池仙境。庙的后面是风景清幽的小蓬莱。

这座庙的东楼,下临溪谷。楼上有块匾,上书"山不在高"四个大字,取"有仙则名"的意思。楼下有个不大的水湾,清澈见底,山雨大作之时,咆哮如雷,浪花四溅。这个水湾,名叫虬在湾,俗称虬子湾。

相传,小蓬莱有一条神虬,在溪涧中修炼,不知犯了什么天条,被王母娘娘囚禁在这个小水湾里。它在这湾浅水中,既不能兴风,也不能作浪,终年蜷缩着它那细长身子,过着囚禁的生活。

有一年的夏天,泰山上来了一个疯疯癫癫的老道士,自称姓单,人都称他单道士。他白天游山玩水,化缘讨斋,晚上住在虬在湾东岸的石洞里。

这年中秋节的夜里,皓月当空,王母池内外,寂静清爽。单道士带着一壶酒,拿着一支箫,还带了文房四宝,来到虬在湾的石坪上,席地而坐,喝一会酒,吹一会箫。悠扬的箫声,引得潜藏在水底的神虬跃身水面,还不断向老道点头朝礼。这时,老道用竹箫敲着石坪,大声喊道:"功业已满,就此飞升,此时不走,还待何时?!"道士拿起毛笔,在虬头上点了一笔。再看那条虬,在水中一滚,立刻化做一条墨龙,腾空而去。泰山上空,马上乌云翻滚,大雨倾盆。

风雨过后,又成了月光明亮的世界,从此单道士也就在泰山上失踪了。第二天,人们在石坪上见到了一首墨迹飞舞的大草字,写的是"昔年此地我曾来,事满华夷遍九垓。无赖虬蛟识吾面,使我踪迹不沉埋。"后面大书"回回翁"三字。

以后人们从单字的两口和回字的两口,恍然悟出了,这是吕字的变形,知道这是吕洞宾专门来泰山解脱神虬升天的。因此人们就把他所住过的石洞,称做吕祖洞了。

泰山石敢当除妖避邪

泰山脚下有一个人,姓石名敢当。此人非常勇敢,武功高强,好打抱不平,在泰山周围名气很大。

泰安南边五六十里地,有个大汶口镇。镇里有户张姓人家,张家的女儿年方二八,长得自然是脱俗漂亮。可近来每到太阳压山的时候,就从东南方向刮来一股妖气,刮开她的门,上她屋里去。这样天长日久呢,女孩就面黄肌瘦,很虚弱。找了许多先生看,也治不好。人们说,这是妖气缠身,光吃药是治不好的。

张家老人听说泰山上有个石敢当很勇敢,就备上毛驴去请他。

石敢当一听,他就去了。他交待下人:"准备十二个童男,十二个童女。男的一人一个鼓,女的一人一面锣。再就是准备一盆子香油,把棉花搓成很粗的灯捻,准备一口锅,一把椅子,只管把东西准备齐了。"

这样天色一黑,他就用灯芯子把香油点着了。他用锅把盆子扣住,坐在旁边,用脚挑着锅沿,这样虽然点着灯,远处也看不见灯光。

一会儿,从东南方向来了一阵妖风,看着风就过来了。石敢当用脚一踢,踢翻了锅,灯光一亮,十二个童男童女就一齐敲锣打鼓,妖怪一进屋,看见灯光一亮,就闪出屋,朝南方跑了,上了福建。然而福建有的农户又被妖风缠住了身体。怎么办呢?人家就打听,后来,听说泰山有个石敢当,能治妖,就把他请去了。他又用这个办法,妖怪一看又跑了,就上了东北。东北又有个姑娘得了这个病,又来请石敢当。他想:"我拿他一回儿,他就跑得很远,山南海北这么大地方,我也跑不过来。这样吧,泰山石头很多,我找石匠打上我的家乡和名字:'泰山石敢当',谁家闹妖气,你就把它放在谁家的墙上,那妖就跑了。"以后就传开了,说妖怪怕泰山石敢当,只要你找块石头或砖头,在上面刻上"泰山石敢当",妖怪就不敢来了,所以现在盖房子、垒墙的时候,总是先刻好了"泰山石敢当"几个字垒在墙上,就可以避邪。

何首乌

泰安城南有个何家庄,住着姓何的父子俩,以采药为生。村里还有个大财主,开了个药铺,要他们给他采药。这一年,父亲身体不好,儿子因为照顾父亲,就很少上山采药。那财主说:"你们再不上山采药,我就把你们撵出去。"

何家的儿子没办法,只好带着生病的父亲上山采药。到了山上后,父亲说:"我从东路上,你从西路上,咱们分两路采。""好吧!"他们就分手了。

那老头爬到半山腰上,突然雷电交加,雨就哗哗地下起来了。老头腿也软了,肚子也饿了,头也昏了,正想找个地方避雨,忽听对面一座小山上有个小孩哭。老头子心想:这么大的雨,怎么还有小孩子哭呢?再怎么难受也得救孩子!就冒着雨跑到对面山头上去了。一看有个小黑孩,胖乎乎的,很爱人,在那里哭呢!老头很疼得慌,就把他抱到一个山洞里去了。小孩也不哭了,老头也昏过去了。醒来一看,小孩不见了,手里剩下个黑黑的、跟个地瓜样的东西,很香。老头也饿了,就把这个东西吃下去了。

一会,他儿子就来了,拉开嗓子喊:"上哪去了,下这么大雨!"

老头在洞里答道:"在这儿呢!在这儿呢!"

他儿子进来一瞧,里头是个头发乌黑的年轻人,就上去"啪啪"揍了那人两个耳光:"你冒充俺爹,你才多大年纪?"

"我就是你爹,你怎么不认得我了?"

儿子他仔细一看,果然是父亲,就说:"你怎么这么年轻了呢?"

他父亲就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讲了一遍。又说:"你看这还剩了一半呢?"

他儿子把这东西拿下山去,找药铺里的先生一看,原来那黑东西是药。由于这药能使人白发变黑,又是姓何的采的,从那以后,这个药就叫"何首乌"了。

牧羊老人

朱元璋做了皇帝,降旨重修泰山,想把原来岱顶上小小的昭真观,改建成碧霞元君祠。要修得金碧辉煌,宏伟壮观,全部用青砖铜瓦。工程这么大,山又高,路又陡,砖又沉,瓦又重,全靠肩挑人抬。

开始往岱顶运料的那天,挑夫上百人,可是每人只能挑两块砖,或者两片瓦。从山脚向山顶,一个挨一个,个个累得汗流浃背,/ca>

9月中下旬爬了一次泰山,在前一天下雨,当天白天阴天的情况下,4个女生夜爬用了不到5个小时,成功看到了日出。直到现在,回味起来还觉得是一辈子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登山之前的准备:

经验1: 能工作日去就别周末去,能周末去就别节假日去

相信十一假期泰山人山人海的视频大家也都在抖音上看到了,那种人流密度下根本不能自己把握爬山节奏,会很累。我们爬的那天刚好是工作日,上山的路上人很少,走10分钟都未必能碰上一波人,所以感觉比较自在。

如果是夏天去,建议多带一身衣服。据夏天去爬过的同事说,不仅衣服湿了,连裤子都湿了。

经验2:找目标一致、负能量少的人一起爬

我们在爬山之前就坚定信念,必须爬上山顶,再累也要坚持住,能不能看到日出就随缘了,一路说说笑笑,拍拍照,很欢乐。而且,几个人都比较随和,不会事儿事儿的,也就避免了产生意见分歧。毕竟,争辩也是会消耗精力的。万一有一个没带脑子出门的,在路上一直和你不停的说话,你累到不想说话了,她就怪你给人脸色……等等,可以自行脑补。一次旅行让多少闺蜜形同陌路,这样的事情每天都能听说。

队伍里最好有一个有运动习惯或者有爬山经验的人,能时时刻刻提醒你调整呼吸,告诉你一些技巧。在必要的时候,体力好的人还能拽爬得慢的人一把。

经验3:瓶装水不用带太多,山上的水没有你想的那么贵

即便快到山顶了,也有10元3瓶的矿泉水。如果需要热水那可以自己带点。

经验4:爬山之前吃点饭

不需要吃撑,起码不要饿着肚子,不要靠书包里背着点零食就去爬山,毕竟,山上的饭肯定没有山下的饭好吃。我们分别吃的汉堡和牛肉面,到第二天上午都没怎么饿。

经验5:带上红牛和士力架

一罐红牛就够,我们是在中天门把红牛喝掉的。士力架一个也够了,在中天门时多休息一会儿,然后都吃掉的。我们4个都25岁以上奔三的年纪了,除了一个喜欢骑共享单车之外,其余的人平时都没有锻炼的习惯,不敢打赌如果不补充体力,能否坚持爬到顶,以及爬到顶是否会特别累,所以都选择了防患未然。年纪小一点的,可能体力会好一些,也许不需要这两样东西。

经验6:买手电筒和拐杖

上山的一路上都有卖的手电筒和拐杖的,但是最好没爬之前就在山下买好,不是因为山上贵,而是因为一路上都太需要了。一路上都是没有路灯的,只有每过几十分钟出现的一些商铺有灯光。如果你觉得月光很强,强到不需要手电,那就不用买了。如果是两个人,买一个10元的手电筒就够,一直开着都不会用完电。如果是4个人,可以买2个10元的手电筒。我们买2又强要店家送了1个5元手电筒,光明显不如10元的亮。如果要求不高,那5元的也能满足基本需求。最好不要用手机的手电筒照,很费电,况且踉跄一下把屏幕摔了还很贵。

在路上遇到两个没买手电的妹子,就摸黑硬爬,我们4个能帮她们照着一点就照一点,后来赶超之后不知道她们怎么爬的。

拐杖的话,很便宜,3-5元一根。即便上山时不需要,下山时肯定会需要的。

经验7:准备一个一次性雨衣

山上的湿气很重,我们去的当天白天下了一天雨,晚上9点刚停。微风吹过还有雨滴落下,这时候可以穿上雨衣。到南天门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租军大衣,因为实在太冷。雨衣可以套在自己衣服外套和军大衣之间,毕竟军大衣穿的人多,隔着一个一次性雨衣会少污染外套一些。

普通的5块钱,用完了就扔。好一点的10-15元,厚一点,结实一点。穿完还能拿回来留着以后继续用。

经验8:带纸巾,带150元以上的现金

上厕所会用到,而且一路上不管穿多穿少,都会哗哗流汗,风一吹特别凉飕飕,把纸巾放在随手能掏出来的衣服兜里面会比较方便用。我们一开始时都穿着外套,后来脱了外套只穿里面的短袖。我们4个女生,还没爬到一半刘海儿就成绺儿了。一是因为刚下完雨,树上有水滴会随微风吹落,二是雾气特别大,空气都是潮呼呼的,三是出汗太多,头皮和脸上全是汗珠(注意,不是额头,是整张脸上都是汗),不想掏纸巾就一抹脸然后一甩。尽管如此,有一个小伙伴居然没脱妆,眉毛还清晰健在,我们都开玩笑说要和她买同款。

如果想在山顶拍一张好看的照片,又怕爬山脱妆的话,还是带着点化妆品吧。

现金用处:下山缆车100元,大巴30元,其余20元可以预防手机信号不好时买东西用。

经验9:看好天气,下雨就别去了

一是因为台阶滑不安全;二是爬山会出汗,再加上被雨淋的话会很不舒服。雨衣那个帽子大小遮不住脑袋,长度遮不到鞋子,雨伞也遮不住鞋子而且举着四五个小时会超级累,总之,只要下雨肯定至少半身湿透;三是雨大了会封山不让爬。

经验10:天气预报里查到的日出时间基本就是实际日出时间

没爬之前,我还在担心,会不会泰山山顶由于海拔高,会提前看到太阳,结果推测失败。6点日出,五点多就到了,白白多等了半个多小时,不过早到的好处就是占据了比较好的观日出地点。

云海日出之前

登山过程中:

经验11:把握好节奏,不要爬太快

我们没去看哪里是十八盘,哪里是某某景点,一直只关注现在几点了。在爬山之前在网上发帖求助,有人说自己爬了十几个小时,有人说爬了7个小时,有人说经常去爬山的大爷只需要2个小时。后来我们平均了一下网友们提供的爬山时长,在没爬之前就计划好要在中天门喝掉红牛,吃掉士力架,然后全程用4-5个小时爬完。所以全程基本只看手表,以及到没到中天门,到没到南天门,心里大概有个数,根据时间来把握爬的速度。一个经常跑步锻炼,还每年都去跑马拉松的朋友说,他上山只用了3个小时,结果下山时就悲剧了。

夜爬的好处是看不到无边无际的台阶,不仅光线有限,雾气也遮住了更远处的路。在爬台阶时,我们都提前照到眼前的一个两组台阶的连接处,说走到那里就歇一会儿。就这样,爬1-2组休息十秒左右,爬到有商铺的地方多休息一会儿,呆个两三分钟,然后继续走。其实我们只用了4个半小时,只是到南天门之后觉得离日出还太久,就在租军大衣的地方拍了一会儿照片,又四处转了转,还去厕所套了一下外套和雨衣,一共磨蹭了快半个小时。

经验12:租军大衣不要太早,到南天门租就来得及

如果有冲锋衣,就不用租军大衣,除非穿冲锋衣都特别冷。军大衣租太早就是个累赘,本来爬山就很累了,军大衣那么沉,就像背着一个麻袋一样。一路上又潮湿还出汗,水汽都跑军大衣里面去了,衣服会更沉。有一个很倒霉的朋友,穿军大衣爬山赶上了下雨,据说,就像扛着一个人爬山,非常绝望了。

南天门那里有很多租衣服的地方,虽然有很多家,但是都是一样的价格。新的军大衣比较干净,20元一件,押金100;旧军大衣很脏,10元一件,押金多少我也忘了,我们租的新大衣,还挺干净。

到南天门以后,明显感觉风力加大,又冷又潮,仿佛到了南方的冬天,确实很需要军大衣。我怕冻到鼻子会感冒,就带了个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