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温暖来自自身800字作文关于爷爷与孙子之间的

老人 0 14

有一种温暖来自自身800字作文关于爷爷与孙子之间的,第1张

有一种温暖来自自身800字作文关于爷爷与孙子之间的
导读:我的爷爷我的爷爷今年已八十六岁,头发也脱的稀少了,他每天戴着一顶蓝色帽子,而且帽子里面总是藏着一些卫生纸,可能是戴着舒服吧,又穿着一黑衣服,显的更加苍老。爷爷特别喜欢工作,现在还在三叔的醋厂里干活。每次到三叔醋厂去,总能看见爷爷的背影。在我

我的爷爷

我的爷爷今年已八十六岁,头发也脱的稀少了,他每天戴着一顶蓝色帽子,而且帽子里面总是藏着一些卫生纸,可能是戴着舒服吧,又穿着一黑衣服,显的更加苍老。

爷爷特别喜欢工作,现在还在三叔的醋厂里干活。每次到三叔醋厂去,总能看见爷爷的背影。

在我的心目中,爷爷是一位英雄。在老家的侧面墙上,挂着一幅年轻军人的照片,听爸爸说,爷爷曾经是一位军人,他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这张照片正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照的。

爷爷特别不喜欢别人自己年龄大。记的有一次,有位叔叔去三叔那里倒醋,看到爷爷年龄那么大,就对三叔说:“老人家那么年龄大,你就不害怕给你收错钱”。正在说话时被爷爷听到,爷爷因此特别的生气便骂那位叔叔说:“你才老呢,我有那么糊涂吗……”。爷爷说了一连串的气话,那位叔叔感觉不妙拿上醋匆匆走了,再也不敢说爷爷老了,我看完这段情景后,感到爷爷可真天真。

爷爷年龄已大,回味自己的一生,他要写一本自传,他每天都坚持写,从他小时候写起,写完之后便让堂姐帮他修改,再让爸爸打印出来,结果是厚厚的一本。爷爷的文学写作能力好,他把自己一生的酸甜苦辣写的淋漓尽致,我看后非常受启发,了解了那时的艰苦生活。不过爷爷的思想也比较守旧——重男轻女。

每逢回老家过年,他特别关心堂哥,给堂哥的压岁钱也多,但堂哥却学习不上进,辜负了爷爷的希望,没有考上大学,只有自费上大学。现在老家的经济很紧张,爷爷时常向爸爸打电话说这事,让我也学习上有了压力。不过爷爷现在思想也开始转变了,常会讲一些故事,用故事教育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随着我一天天的长大我感到爷爷是一个饱经风霜,经历过各种风雨,又勤劳,还有点倔强的人,也是我最敬佩的人!我爱我的爷爷!

作文标题: 读《孙子》有感

关 键 词: 有感 初中初一 2250字

字    数: 2250字作文

本文适合: 初中初一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

本作文是关于初中初一2250字的作文,题目为:《读《孙子》有感》,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相信读过《孙子》的人,无一不会为文中博大精深的军事思想所折服,而且考虑到《孙子》成书于春秋时期,在如此遥远的古代,能够总结出这么丰富而又富含哲理的军事思想,更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孙子》原本只是一部兵书,但到了现代,它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一部兵书,里面包含的战略战术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商业环境,指导着商业战略,而它富含的哲理也是非常深远的。作为一个教师,我尝试从教书育人的角度来寻找《孙子》给出的启发,获益匪浅。

《孙子》一共13篇,分别论述了用兵之法的不同方面,在这里,我也逐篇地叙述我的感想。

第一章是始计篇,主要论述了用兵对国家的重要性,以及用兵前需要考虑的天、地、人、将、法五个方面的要素,特别强调了“庙算”的重要性,所谓庙算,就是预先的谋划。其哲学意义就是要对即将面对的事物有一个彻底的了解。在教育中,天时和地利的因素显得不怎么突出,主要体现在对人、将、法的了解上。人是指学生,而教师自己则可视之为将,至于法吗,可以引申为教材。新学期开始之初,面对一群陌生的学生,对他们及时地进行了解是非常必要的,只有知道了他们的整体情况,和个别特点,才能正确的制定出总体的教学方案和针对学生个人的教育方法,这样有的放矢,教学的效果自然就要好许多。另外,由于教材在不断的发展变化,面对全新的教材,如果不及时加以分析和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由于生疏而显得措手不及,至少会使教和学的过程变得非常吃力,就算改动不是很大,也需要对其中的细节了如之掌,这样一来,就算教材年年更新,教学过程也会有条不紊而富有成效。

《孙子》的第二篇谈论的是作战的策略,其精华思想是速战速决和取用去敌,战争耗费极大,如果旷日持久而又不能取用于敌,则国内必然空虚疲惫,陷入危险的境地。这里孙子强调了战争要注重效率,在教学中也一样,给学生布置练习的时候,一定的量是必须的,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让他们有效率地学习,这样,学生也能充分利用他们有限的精力来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如果不重方法,只重数量,填鸭式的布置足以将学生压垮的作业,以期望获得数量效应,很可能使学生患上学习疲劳症,一见到作业就无精打采,精力也不能集中,这样只能事与愿违。

谈论作战之后,孙子论述了进攻的艺术,在谋攻篇中,孙子写道:“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这段话的前半句,可以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了,在孙子看来,最好的进攻方式是攻心,让对方无心一战,即不战而自屈,这是心服的原因。孙子将攻心放在首位,充分说明了使人心服的重要性,战争中如此,教育学生亦是如此。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在不断地进行探索,这个过程中学生难免走错方向,犯下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很多时候他们其实并不明确的知道自己的所犯的错误对自己意味着什么,这时,作为老师,不仅仅要告诉他,他错了,更重要的是要告诉他,他为什么错了,错在什么地方。犯错的学生承认错误,可能只是他畏于老师的威严而暂时做出的妥协,心里并不认为自己错了,甚至可能怨恨老师阻碍了自己的打算,产生逆反心理是正常的,要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关键是要学生明白自己的错误,也就是服其心,攻心的道理,孙子在二千多年前就给我们指出,心服,才是真服,让学生心服的教育方式,才是卓有成效的教育方式。

第四篇,军形,论述了攻守之势,孙子认为,能够取胜的信号发自于敌,而不能被战胜的信号来自于己,为将者要让自己保持不可被战胜的防守之势,不被对方钻空子,又要善于发现敌人的“可胜之势”,及时地夺取胜利。其方法论意义就是,要使自己时刻保持充分准备,又要善于观察对方的每个细节,反映在教学上,就是首先要使自己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问题,可能对自己提出什么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不让学生因为他所提出的问题无法得到解决而使他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虽然自己不可能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每个情况都事先预知,但有备总胜过无备;另一方面,要善于观察学生,对整班学生的总体特点有所了解,对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有所了解,才能有所准备,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教育方法来教育之。

《孙子》第五篇讲兵势,第六篇讲虚实,突出的是一个“变”字,随机应变,适时而动,以无尽的变化来扰乱敌人,使其摸不着头脑,从而克敌制胜。教学中也要变,但目的不是扰乱别人的视线,而是提起学生的兴趣,每天程序化的课程会使学生的兴趣下降,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加入一些新的要素,则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来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七篇论述的是“军争之法”,这里的军争,我的理解是让军队争得有利的因素,此外,孙子还谈到了三军的“气”,说道:“朝气瑞,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他主张避开敌方锐气正盛的时候,当他们倦怠的时候发起攻击,与曹刿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有异曲同工之妙。孙子是从敌方的角度来说的,从己方的角度,就是要利用好锐气正盛的时候,而在己方倦怠的时候要尽快离开战场,防止被敌方袭击。这让我想到了,在教学中,要利用好学生兴趣正浓的时候,趁热打铁,一鼓作气,把他们需要学习的知识教给他们,当他们倦怠,则不宜再行教学,此时效果会直线下降,而因让他们进行休息,作为调节。劳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八篇曰九变,“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便出自此篇,这一章中,孙子列举了“五地”和五个“有所不”,指出了在各种地形和情况下应该采取的应变措施,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这一思想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都得到了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教育工作,也是所有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从事了二十多年的教学工作,工作经验应该算是比较丰富的了,但当代的社会飞速的发展,别说二十年之前的学生和现在的学生相比,就是三年前的学生和今年的学生相比,他们所处的社会和家庭环境都有所不同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潮流是教育工作的必须,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利用经验而不局限于经验,则是与时俱进的前提条件,由此,其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

  有这么一位邻居,由于又是老乡,所以走得比较近,经常你家、我家一块玩,她家孙子比果果小4个月,奶奶很爱小孙女,总是夸奖不绝于口,每次都在不停的说她孙女的新本事。譬如会招手了,听到音乐会很激动,会叫很多称呼了,等等等等••••每次她洋洋自得的时候我就得说:嗯!宝贝真厉害哇!

长期如此,我••••••好累呀!

  原标题:奶奶夸孙子,一直夸一直夸 媳妇担心“赏识过头”

  孙子用筷子敲碗,奶奶夸:以后要当演奏家

  孙子拿别人的手机玩,奶奶继续夸:能干得不得了,没人教,他自己也会玩

  前天晚上,王女士一家去给一位亲戚贺寿。宴席上,王女士的婆婆一个劲儿地夸赞孙子。“一开始亲戚们还跟着一起夸,可是婆婆从头赞到尾,大家都烦了。”王女士说,她一直鼓励婆婆对宝宝赏识教育,但婆婆好像“赏识过了头”。

  过去,信奉“谦虚使人进步”

  婆婆几乎没夸过自己的儿子

  王女士和老公都是“70后”。之前因为忙于事业,两人一直没要孩子,直到前年才生下宝贝儿子小锋(小名)。

  婆婆一直盼孙子,王女士怀孕后,婆婆就搬来和儿子媳妇同住,照顾王女士的生活起居。王女士说,婆婆照顾她,比母亲对她更细致。

  不过,在带孩子方面,王女士挺犹豫。“我妈以前是小学教师,我想让她帮我带孩子。”王女士认为,她妈妈带孩子应该比婆婆强。婆婆文化程度不高,而且“喜欢走极端”。

  “我老公跟我说过,他从小到大,婆婆几乎没夸过他。”王女士说,婆婆以前信奉“谦虚使人进步”,整天鼓励儿子要向别人学习。儿子好不容易考了全班第三名,她会说:“你看人家第一名多棒!”

  “我觉得老公受影响很深,缺乏自信。”王女士说,她一度不想让婆婆带宝宝。不过,为了家庭和谐,她还是妥协了,答应让婆婆、公公和自己的父母轮流带孩子。

  担心婆婆挫伤孩子的自尊心,王女士经常跟婆婆讲,对宝宝要采取“赏识教育”。“好好好,就是要多夸夸他。”婆婆说,这个容易。

  如今,改换“赏识教育”

  孙子做什么,老人都夸好

  “婆婆真的没少夸我们家宝宝。”王女士说,儿子出生1个月后,隔天就去游一次泳,那时她就常听婆婆夸宝宝“小手很有劲,游得比人家小孩好”。孩子稍微能听懂大人的话后,婆婆更是不吝赞美:孩子正常吃饭,婆婆夸“你最棒”。孩子穿件衣服,婆婆也赞“你最帅”。

  时间久了,王女士发现,儿子没有言语激励,就没有动力。有一次,小锋摔了一跤,趴在地上不肯起来,怎么劝都不行,最后儿子哭着怪她没说“你最行”。“他现在连做错事也希望我们哄他,夸他几句才肯改。”

  不过,婆婆显然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孙子“赏识过度”。前晚,一家人去给亲戚贺寿,一上桌婆婆就开始见缝插针狠夸孙子。孙子用筷子敲碗,被婆婆夸成以后要当演奏家。孙子拿别人的手机玩,婆婆也不管别人的担忧,继续夸孙子“能干得不得了,家里的电器全部会开会关。手机游戏没有人教,他自己也会玩。”

  “起初,亲戚们都夸我们家宝宝。但是,婆婆从头到尾一直在夸,话题围绕着他,大家就有点烦了。”王女士说,最后她只好带儿子出去玩一会儿,婆婆才消停下来。

  赞美要适度、讲技巧

  西祠讨论版“中国好家长超级大联盟”的“盟主”何力行:“我女儿很小的时候,我就经常夸奖她,让她有动力。不过,夸奖也是门艺术,要讲究技巧。有时,我会用一个动作、一个欣赏的眼神来代替夸奖,不一定会说‘你真棒’,但是会说‘你观察得很仔细’,我觉得用这样的具体描述肯定孩子的良好行为,有利于孩子形成优良品质。”琪琪爸:我们家女儿也是老人带得多,我也鼓励老人赏识孩子,不过我们不会一味地夸孩子。要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

  瑞瑞妈:把孩子夸过了头,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满月当天或前后一两天。

这样选择的时间可以与孙子的生日相呼应,营造出更加庆祝的氛围,也是一个比较适合的时间点。具体的送礼时间应根据家庭的安排和孙子的情况来确定。如爷爷奶奶无法在满月当天到达,可以与家人商量提前或者延后一些时间送礼物,以便能够亲自参与这个特殊的时刻。重要的是,送礼物的时间长短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心意的真挚和对孙子的祝福。

转眼又到了孩子放暑假的时候了,李奶奶终于松了口气,她决定带着孙子回老家,一来惦记着家里的菜园,二来老姐妹几个叫嚷着她早些回去打麻将。

所以孙子刚一放假,她就迫不及待的收拾行李,跟儿子、媳妇儿商议回去过上些日子。

小孙子自是非常高兴,有机会捉鱼摸虾的到处跑了。

隔壁有了几个半大孩子,天天的带着李奶奶的小孙子田埂土坡的放开了跑,李奶奶落了个清静,早按耐不住憋屈,早早地吃了午饭,早约着几个老姐妹打麻将去了。

这一打忘记了时间,天色开始暗下来了,张婆婆的儿媳妇提醒着不早了,要开始做晚饭了,几个老姐妹才如梦初醒:“这天都黑了,得赶紧回去给孙子做饭去。”

李奶奶刚走出家门,远远的就看见隔壁的刚子在踢路边的石子玩,就对着他喊:“刚子,刚子,我们家尧尧没跟你一起玩啊?”

刚子抬头见是李奶奶,自顾自的不停踢石子。

李奶奶加紧脚步往家赶,来到大门口就对着屋里喊:“大孙子,尧尧,奶奶回来了。”

没有任何回应,老伴儿倒是从屋里出来了。

“没跟你一起?”

“傍晚跟刚子一起出去疯了,我这不打了会儿麻将嘛。”

不见了小孙子,李奶奶有些着急了,赶紧的去找刚子,刚子说半下午他一个人跑回家喝水去了,就没有再见到了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课文将奶奶分杏这件事写清楚的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起因:“我”家杏儿熟了,领居家的小孩嘴馋来摘杏子。

2、经过:奶奶发现后没有责备他们,反而打杏、分杏送给孩子们。

3、结果:奶奶分杏这件事让“我”懂得了分享的快乐。

一、奶奶想要分杏的愿望:

在课文开始的时候,奶奶看到树上结满了杏子,心里非常开心,渴望品尝这些美味的杏子。她决定把杏子分给全家人一人一个。

二、家人表达对奶奶的关心:

奶奶的孙子和儿媳得知奶奶想要分杏的愿望后,纷纷表达出对奶奶的关心。他们觉得奶奶年纪大了,应该享受更多的关爱,不应该自己动手分杏。

三、奶奶坚持分杏的决定:

奶奶听到孙子和儿媳的话后感动不已,但她还是坚持要亲自分杏。她认为只有亲手品尝过的杏子才是最美味的,她希望自己能够亲手给每个人分杏,来表达对家人的深深的爱。

四、分杏的具体过程:

奶奶拿起篮子,站在杏树下开始分杏。她先选了一个最大最圆的杏子,放进儿媳的碗里,表示希望她健康美丽。接着,奶奶又选了一个颜色红润、皮肤光滑的杏子,放进孙子的碗里,寓意他聪明伶俐。奶奶细心地挑选了每一个杏子,并根据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和喜好来分配。

五、分杏后的感受与反思:

分杏结束后,奶奶坐在杏树下,看着家人们品尝着她亲手分的杏子,心里倍感幸福。她意识到,家人给她的关爱是深沉而真挚的,而自己亲手分杏的决定也是正确的。奶奶为自己能够为家人分杏感到骄傲和满足。

通过以上的描述,课文将奶奶分杏这件事情的发展过程写得十分清楚,让读者能够逐步了解奶奶的愿望、家人的关心、奶奶的坚持和分杏的具体过程,同时还表达了奶奶分杏后的感受与反思。

奶奶的爱

四年级 | 写人 | 577字

小时候父母没有时间照顾我,就把我丢在爷爷奶奶家。爷爷奶奶把我当成掌上明珠一样呵护。

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越来越讨厌啰嗦的奶奶。奶奶常常为了一件小事说个不停。就比如我吃饭吧,我明明在夹菜,可是奶奶一会让我夹这个菜,一会儿让我夹那个菜,我不夹菜,她又不停问我是不是菜不好吃,是不是胃口不好……你说,这怎么让我忍受得了?于是我一直用厌恶的眼神看奶奶,和奶奶的关系也越来越差,最后到了看见对方就绕道走的地步。而这一切,爷爷看在眼里,但还一直责怪奶奶的啰嗦。可是。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让我愧疚万分。记得那次,爷爷有事,就让奶奶送我去上学。一路上,我和奶奶互相不说话。时间也快,不一会儿眼看穿一条马路就到学校了。可不巧,那天的红绿灯正在维修,一辆辆车子在我眼前飞驰而过,丝毫没有减速的意思。我迟迟不敢把脚伸出去,心里恐慌极了,不知怎么办才好?这时,一只大手伸了过来,这只大手很粗糙,很难看,手慢慢拉住了我冰凉的小手,这只大手好似有魔力,我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流遍全身。我抬头一看,啊,居然是奶奶!当我再次正视奶奶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不禁惊呆了,不知什么时候,奶奶脸上的皱纹多了许多,两鬓的头发在朝阳的映衬下变成金色的了……

我匆忙赶到教室,眼角湿润了。没错,爱,可能就是在一个细微之处,就如一次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牵手。啊,奶奶,你那只温暖的手,你全身心的付出,我永远记得。

帮奶奶洗脚

奶奶病倒了,爸爸要上班,由妈妈照顾奶奶。今天是星期五,我放学回家,看见妈妈在往盆子里倒热水。我好奇地问道:“妈妈,你在干什么呀?”妈妈回答道:“我在兑水,要给你奶奶洗脚,洗洗脚对奶奶的身体有好处。”洗脚吗?妈妈照顾奶奶一天下来肯定也累了吧?不如由我来给奶奶洗脚,想到这里,我就叫嚷着,妈妈,妈妈,由我来给奶奶洗脚!坐在床沿上的奶奶听到我的话,摇了摇头慈祥地道:乖孩子,奶奶的脚脏。我听了这话,顿时不依了,叫道:哪里脏了?奶奶的脚是最干净的了,老师常常教导我们要孝顺长辈,我给你洗脚不是天经地义的吗?奶奶听了我的话,顿时乐呵呵地笑了起来,摸了摸我的头,答应了我的要求。

我给奶奶洗脚呀,心中十分高兴。不需要我兑水,妈妈怕我小孩子粗心,把水打翻了,已经在盆子里兑好了水,并且端到了奶奶的脚下。我连忙卷起袖子,把奶奶的脚捧着,按照妈妈说的那样,轻轻地把袜子脱掉。脱掉袜子,一双布满老茧的小脚顿时出现在我的眼前。这一双怎样的脚啊!饱经沧桑,奶奶为这个家付出了多少,才能让一双脚变成这样?看到这双脚,我忽然感到自己的眼睛有些酸涩。我捧着奶奶的脚,就像捧着珍贵的传家宝,把它轻轻地放进热水里。我给奶奶洗脚,并唱着歌,奶奶也跟着哼唱起来,妈妈在一旁打着节拍。家里充满了温馨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