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两岁半的小侄子哭了。他哭得很大声,嘴里不断重复着“妈妈,我要妈妈”。眼泪径自流进了嘴里,他似乎没有感觉到。“妈妈,我要妈妈。”他仍带着呜咽哭喊着。而他哭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妈妈离开他了。一岁的小侄女刚刚尿在了裤子上,姐姐不得不把小侄女被尿湿的
两岁半的小侄子哭了。
他哭得很大声,嘴里不断重复着“妈妈,我要妈妈”。
眼泪径自流进了嘴里,他似乎没有感觉到。
“妈妈,我要妈妈。”
他仍带着呜咽哭喊着。
而他哭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妈妈离开他了。一岁的小侄女刚刚尿在了裤子上,姐姐不得不把小侄女被尿湿的裤子脱下,马上洗干净。于是,姐姐拿着湿裤子走进了卫生间,消失在小侄子的视线中。
于是,小侄子哭了。
自从我回家以后,类似的事已多次发生。我开始注意到,小侄子对于姐姐那似乎超常的依赖。
超常的依赖来自于对于离开的恐惧。
小侄子之所以如此害怕姐姐从他的视线中消失,是因为在过去的一年中,小侄子并不经常和姐姐生活在一起,而是聚少离多。
显然,虽然不到三岁,但他已开始害怕离别。
他需要有妈妈可以依赖。
为什么姐姐会经常离开他,原因很简单。姐姐在去年为小侄子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妹妹,但姐夫要工作,不能帮忙一起照看小孩,而姐姐一人又无力照看两个年纪如此小的孩子。
因此,姐姐和姐夫做出一个决定,他们决定将小侄子送至乡下的老家,由姐夫的爸妈代为照看,姐姐专心照顾尚在襁褓的小侄女。
于是小侄子被送到了乡下。有时姐夫的爸妈也会把他带到我家,让他见见父母,有时姐姐和姐夫也会到乡下去看望他,但总归是见少离多。
这是一个无奈又合理的解决方式,只是要委屈小侄子在乡下和爷爷奶奶生活一年,但这似乎也没什么。
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一年不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又能有什么影响呢?
是的,有影响。每次分别,小侄子都会嚎啕大哭。他觉得自己被抛弃了。
这么小的孩子,连1+1=2都不知道,能体会“被抛弃”的感觉吗?
是的,他能体会。
这个月是乡下割水稻的时节,姐夫的爸妈每天在田里忙的昏天黑地,抽不出时间来看孩子,于是小侄子又被送回到姐姐身边,待上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在这几天里,每次姐姐上楼晾衣服,或者下楼干点什么事,小侄子都会从房间里跟出来,呜呜地哭。
他害怕。
害怕姐姐再次离开,害怕自己再次被“抛弃”。
姐姐和姐夫大概没有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每次离开,对小侄子都是一次伤害。
如此小的孩子,尚且害怕父母的离开,更大些的孩子,对于父母的缺席,怎么可能无动于衷,只不过他们不会用哭声来表达抗议,而更多的时候,是将不满掩藏在心里,化为行动。
陪伴和关爱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似乎为人父母者皆懂,但却不是人人都能把这点落到实地,时刻放在心上。
在乐城,工作机会少,工资低,绝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选择了外出讨生活,造成了严重的留守儿童问题,他们很多处于无人看管或者半无人看管的状态,初中以后就独自租住在学校旁边的小楼里,学期末才回家,一年到头,只有过年时才能见上父母一面。
这一年里,他们的学习情况怎么样,又交了怎样的朋友,在不上课的日子里,他是怎么打发时间的?
这些,父母一概不知。
乡镇里的父母,尤其信奉一个道理:只要夫妻俩在外努力打工挣钱,让子女能进城里读书,那么子女就能学出一个好成绩,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未来考大学、成栋梁。
至于自己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缺席、对子女关爱的缺失,无关轻重,没有影响。
这当然是谬论。
回家以后,得知了一个消息,今年初中毕业的表妹中考只考了300分。这个分数很低,上不了县里的高中,她打算去南昌读卫校。在初三这一年里,她逃学,翘课,而且恋爱。男朋友是个小混混,西瓜头,青春痘,喜欢穿紧身的黑色休闲裤,把两条竹竿似的纤纤细腿充分展露出来。
但我能理解她,她太缺爱。
叔叔(他爸爸)是个赌鬼,曾经输红眼后回家要钱无果,把菜刀架在了自己母亲的脖子上,后来则一直在外地混着。
婶婶则是很彪悍的乡下女子,经常当着几个孩子的面和叔叔在深夜大打出手,动静越大越欢,叔叔外出后,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当起了甩手掌柜,把几个子女抛给我奶奶,自己跑到乡下种蘑菇去了。
在这个家庭里,表妹几乎没有得到过爱。这样的环境造就了现在的表妹。
她的问题不是愿不愿意好好学习,是愿不愿意好好生活。
我每次回家都找她谈心,她也曾经想过要改变,但最终无能为力,只能看着自己不断下坠。她几乎丧失了好好生活的动力和能力。
难道还有人不想好好生活?
当然有,当然可以。
而在乐城,有成百上千个像表妹一样的少男少女,在缺乏家庭关爱的环境中,野蛮生长,最终成为所谓的问题少年。
这样的少年在乐城的街道上随处可见,十四五岁,面目模糊,努力装出一副颓废忧郁的模样,但精心修剪的刘海却遮不住脸上的突兀的青春痘。
他们无头苍蝇一般漫无目的地在街道上乱转,不知道要做什么,不知道该期待什么。
我每晚出门散步,都能碰见两个女生,大概是高中生,剪了齐耳的短发,烫成显目的银色,穿着花哨的服装,一到晚上便在乐城的街上来回飚车,摩托的轰鸣声与兴奋的呼哨声被多普勒效应拉的很尖细。
其实乐城很小,摩托车跑一个来回大概二十分钟不到,但她们会重复不断地来回飚车,仿佛其中真的有什么了不得的趣味。
有什么趣味?
把他妈的青春尽快挥霍掉就是趣味。
想起回家后的第二天下午,跟高中同学一起去网吧里打撸啊撸,打完出来的时候发现一楼有四五个女孩聚在一起吸烟,走近了才发现这些女生身形尚小,大概还在念小学五六年级。
她们脸上带着兴奋的、跃跃欲试的表情,一支烟几个人轮流吸,发现我在看她们以后,其中一个女生向我投来了挑衅的目光。
直到现在,我依然记得那个轻蔑又孤独的眼神。
现在很多妈妈都在纠结,孩子究竟是该自己带还是奶奶来带。自己带,没有时间更没有精力。给奶奶带,又怕乡下带的娃脏兮兮的,农村风气太严重。究竟农村的奶奶能不能带好孩子呢?其实环境并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奶奶本身。
农村奶奶究竟能不能带好孩子1从环境上来看也是有利有弊
我们都知道农村的环境一般都比城市的环境要好,农村没有人来人往,没有城市里的喧嚣,没有快节奏的生活,有的只是绿油油的野菜和金灿灿的大麦。虽然很多大城市现在都在搞绿化,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但依旧没有办法和农村相比。
城市的环境虽不如农村,但发展却不可小觑,出门就是公交地铁,出租车也是方便了不少上班族。作为农村奶奶,貌似不太能适应城市生活,毕竟过惯了农村闲暇的日子。比如农村老人晚上吃完饭,就想看看电视睡觉,但是城市里基本上十一二点才休息。
农村老人更看不惯这种浪费电,又浪费钱的生活。当然是思想与习惯不同,意见也很难统一,时间一久,老人自然想回去。其实呢,孩子在城市生活和在农村生活各有利弊,孩子在城市能收获很多,眼界自然也会打开,见识的东西也很广。但是,在农村却能够呼吸更好的空气,有更多的空间玩耍。
2在教育的问题上,农村奶奶似乎更能带好孩子
现在很多年轻人,一直都标榜孩子应该在自己身边,事实上自己都是个宝宝,每天手机时间都会比宝宝还要多。而奶奶反而更疼爱孙子孙女,他们愿意把所有的时间都交给孩子,也会根据自己带孩子的经验,取长补短,因为他们毕竟是带过一个甚至很多孩子的人,并且愿意和孩子沟通交流。
事实上很多家长反应,孩子更喜欢跟老人在一起学习,因为在城市里,大部分孩子早早地就进行了早教,从小的压迫感,他们反而更愿意和自己最亲的人在一起沟通交流学习。而农村奶奶,相对有更多的耐心,也不会被电子产品所绑架。
3生活上,农村奶奶和爸妈存在更多分歧
首先在饮食上,农村奶奶普遍在宝宝一岁之前,就想在辅食中添加盐、糖之类的,但是对于新手妈妈来说,这些都是很排斥的育儿观。其次就是衣着问题,很多奶奶恨不得大夏天也要给宝宝穿很多,深怕宝宝冻着,但是我们的新手妈妈都知道讲究科学,大人穿多少小孩也是一样,没有必要过分的保暖。
其实这些问题都是小问题,只要耐心地进行沟通,彼此相互体谅,理解。我相信作为一个明事理的长辈,也一定会尊重晚辈的意见。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农村奶奶都适合带孩子呢?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适合带孩子,能不能带好一个孩子,最重要的一点取决于老人本身。
以下几类老人不适合带孩子1 满口脏话
有些老人,会习惯性地爆粗口,而孩子却特别喜欢模仿大人,跟着这样的老人一起生活,很容易学成“出口成脏”的人。
2 自身存在不良习惯
有些老人喜欢抽烟、喝酒、随地吐痰,还有待人并不和善的老人并不适合带孩子,这样带出的孩子会受到不良影响。
3 缺乏耐心的老人
小孩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经常性地犯错,但是家长教育孩子一定要细心,有耐心。如果缺乏耐心,因为一点小事就对孩子动手,这样老人可不能带宝宝。
4 沉默寡言的老人
小孩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大人不断地引导,当然老人如果性格活泼一点的,小朋友也更喜欢与他们交流,对孩子性格的塑造也有一定的好处。相反沉默寡言的老人,内心也是很沉闷的,在小孩子学语的时候,很容易限制孩子的语言能力,所以这类老人不适合带娃。
所以农村奶奶带孩子,并不是一件糟糕的事情,有利有弊。只要大家权衡好利弊,最终选择一个对家庭更好的方案,一定会对孩子未来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你遇到的家庭是重男轻女的家庭吗?当你怀胎九月生下一个宝宝的时候,无论他是男是女,都是你的心头肉,但对于重男轻女的家庭中,如果你生的是个女儿,她们的脸上就是满脸的不高兴。
而我就是生了一个女儿,婆婆对我是百般刁难。
我与他是朋友介绍认识的,彼此对于对方都是有着一定的好感的,由于我们到了结婚的年龄,我们便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结婚后不久,我们便有了我们之间爱的结晶。而婆婆得知我怀孕了,高兴得喜上眉梢,从老家赶来这里去照顾我,在怀孕期间,婆婆对我真的是照顾有加,当时我就感到我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有着一个爱我的丈夫,也有着一个疼我的婆婆,这个时候我还在想婆媳关系也没有那么难相处啊。
但好景不长,当我孩子出生之后,我便知道原来婆婆不是疼我,而是疼她的孙女,而是疼她的孙子。
当时我并不知道外面的场景是如何的,是我妈告诉我的。
医生一出产房,我妈问的是大人怎么样,而我婆婆首先问的是男孩还是女孩。当医生说出是一个女孩的时候,我婆婆的脸色是肉眼可见的变化,甚至都没有等我出产房就走了。我认为她是有急事,但当我坐月子,照顾孩子的时候,我才知道她们的重男轻女思想有多么的严重。
后来我嫂子已经生了两个男孩了,婆婆对她真的是疼爱有加,没多长时间,嫂子又怀孕了,检查一看还是一个男孩。而我只有一个女孩,是因为我想要给一个孩子最好的爱和教育,于是就没有想要第二胎。
但由于嫂子家经济条件不好,抚养两个男孩已经很拮据了,但是我婆婆还是坚持要让她把这第三个孩子给生下来。
这天,我婆婆抱着我小侄子来到了我家,想要让我去抚养这个男孩,她认为只有男孩才是整个家庭的希望。但是我也向她明确地表示自己有了一个女儿了,再来一个可能会比较吃力,但是我婆婆却说让我把女儿送到乡下去养,而去精心养小侄子。
当时听到这个事情的时候,不仅是我,连我的丈夫都感到十分的吃惊。不过无论她说什么,最终我都是不同意,因为他毕竟不是我自己的孩子,我怎么可能会让自己的孩子去受苦而精心去照顾其他人的孩子呢?
对于婆婆的这种做法, 她有着重男轻女的思想我没有办法去改变,我也不想要去改变,但是我的女儿是我的心头肉,我在没有条件给予她更好的生活时,是绝对不会去要二胎的,更不用说去抛弃我的孩子养别人的孩子了。
我们经常说有一种孩子是爸爸妈妈带出来的孩子,还有一种孩子是爷爷奶奶带出来的孩子,爸爸妈妈带出来的孩子肯定是非常的时尚,而且很精致,毕竟现在的父母都非常的注重自己孩子的教育工作。但是相对于爷爷奶奶来说可能就不一样了,不会那么精致,也会按照自己的审美来打扮自己的孙子孙女,这也是来自爷爷奶奶的爱。
一:穿上了花衣裳。
家里面有女儿的话,妈妈一般都非常的愿意打扮自己的女儿,给女儿买漂亮的衣服,鞋子,梳好看的头发,就像是一个小公主一样。但是有的时候爸爸妈妈比较忙的话,就会让爷爷奶奶帮忙带几天,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的审美肯定是不一样的,毕竟年代不一样,奶奶为孙女穿上了花棉袄,孙女的颜值高,所以还是可以的,就是像村花一样,让人看了都哈哈大笑。
二:生怕孙女冻着。
可能在妈妈的眼中,对于女儿来说,就是要打扮的漂亮一点,时尚一点,比较精致。但是对于爷爷奶奶来说,不算什么好看不好看,自家的孙女怎么都好看,就是不要冻着就可以了。所以天气冷的话就会给孩子穿厚的衣服,保暖就行,可能这就是来自爷爷奶奶的爱。
三:头发乱七八糟的。
很多的妈妈都喜欢养女儿,因为有一个女儿自己就可以好好的打扮了,尤其是梳好看的头发,编各种各样的样式。但是对于奶奶来说,在村里面也不会那么在意,总之就是非常随意的一抓就可以了,孩子玩一会的话,头发就很乱了。
其实如果有条件的话,还是父母自己养孩子比较好,毕竟父母的时代和爷爷奶奶的时代不同,两代人教育出来的孩子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