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都非常好,适合个人供奉。但是泰山奶奶是中国内陆的山神信仰,尊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简称碧霞元君。个人不建议三尊同时供奉,如果供奉光是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属于是佛教,天山奶奶是道教神仙,因此,供奉了佛教菩萨,就
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都非常好,适合个人供奉。但是泰山奶奶是中国内陆的山神信仰,尊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简称碧霞元君。个人不建议三尊同时供奉,如果供奉光是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属于是佛教,天山奶奶是道教神仙,因此,供奉了佛教菩萨,就不再适合再去供奉泰山奶奶,
另外,其实家里有佛像是好事,但是一定要恭敬供奉才是。供佛注意:
1
佛堂或者佛龛干净整洁,注意及时清理;
2
供奉佛祖先供佛,供完佛之后,人才可以吃;
3
供品摆得正正当当,齐齐整整,佛前摆供的地方,任何东西都不能放,这表示恭敬;
4
最好中午前撤供,过午后也不要供奉;
5
供奉佛祖,可以放水果、鲜花、清水等都可以,但是不要放动物制作的食品和工艺品等;
巍巍泰山传说有神灵同在,老百姓常到泰山上向“泰山奶奶”求福,近日有人去泰山,被“泰山奶奶”留下了。
这人同家人也是去泰山,向神灵求福保平安,烧完纸香后,他们去饭店吃饭,刚进饭店门口,这人就扑倒在地,停止了呼吸,经抢救无效身亡,家人都很伤心,回到家街坊邻居们知道这事了,就说这是被泰山奶奶留下了,既然留下跟了神仙当为这件大喜的事敲锣打鼓、摆宴庆贺,为何家人为这个身强力壮的男子汉伤心哭泣,妻子三次晕倒?那都是骗人的鬼话。
泰山奶奶为什么要把人家留下?她是想留他作老伴,还是想招他作女婿,或许留他在身边作管家无论留他作什么也当通知他们家人一声,问一问家人同不同意,他本人愿不愿意,这样不明不白就把人家抢走,是不是和犯罪分子绑架人一样的性质?其次泰山奶奶是神仙,她神通广大,什么事不能自己办,什么东西没有?留下个人作甚?
有的人说,这人许了愿,没有还愿,泰山奶奶生气把他的命要了,人尚且有宽宏大量的心,作为神仙怎么小肚鸡肠和人斤斤计较?
若焚纸烧香真让神仙保护,那泰山人就没一个出事的了。仔细想想它们不过是一塑雕像,是人通过泥巴、镀金、石头等打造而成,而人却把自己捏造的小人,称之为神仙,三天两头给他磕头,并给他穿上衣服、鞋子等,这简直与六、七岁的儿童在玩过家家一样,另外倘若你不给它做衣袍,献供物就冻死饿死,那它有什么本事,连自己都保不了,怎可能保护你?再者你给它点钱就保你,不给不保,那它岂不成了贪官?世上一个廉政之官还不如此呢,所以说这全是胡弄人的,根本没一点道理,无非是多浪费一些金钱、物质、时间。“泰山奶奶”这是人们幻想的一个神名,不过是人们“迷信”————-迷迷糊糊的相信,别人说有,自己也随伙说有,别人说灵自己也夸耀说灵,上当的人多了,它也就变成真的了,其它还是虚空的。
但神确实有,他就是人们常说的老天爷,而他不图人的钱、物,不要人的袍和酒菜,他公道只看顾好人,惩罚恶人。想让他保护,只要长一颗善良的心,常让别人得好处、得益处就够了,他所喜悦的人,他不会留下他,且是千方百计保护他,让他活的开心,活的顺利!!!
据考证,泰山寺兴建于明朝嘉庆年间,当时叫“显济庙”,供奉的是碧霞元君。清朝乾隆四十三年即1778年,徐州知府永龄将其更名为碧霞宫,即俗称的“奶奶庙”。说起“奶奶庙”的来由还有段动人的传说,据说,很久以前,徐州一带遭遇了一场严重的瘟疫,死了很多人。一些有钱有势的人,骑马坐轿的来到徐州六七百里地的东岳泰山,求东岳大帝为其保佑,而许多贫民百姓则没有盘缠钱只好在家坐以等死。而东岳大帝之女,心地十分善良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奶奶”当时年仅十五六岁,得知这一情况,非常焦急,欲拯救处于水火中的灾民,决定自己独自前往徐州为更多的百姓消灾除害、解难。但家人考虑她年纪尚小且只身一人,放心不下,没能同意。这可急坏了小碧霞,此时曹舅爷知道后表示愿意护送泰山奶奶前往徐州。经过长途艰辛跋涉及一路上舅舅的悉心照料,二人终于来到了徐州并很快降服了瘟神,也为从四方赶来的百姓治病收灾。人们为了纪念泰山奶奶功德,特意为她建立了殿堂。同样,曹山舅不仅护驾有功,他也为人憨厚,性格耿直,乐善好施,疾恶如仇。人们也不会忘记曹山舅,娘娘殿建成后,人们又建了曹山亭,里面端坐的是曹山舅的塑像,从此常年在山下一条上山的路口守护,严防妖魔上山搞破坏,并向人们讲述“做善得福,做不善遭殃,因果报应的道理,劝化世人回心向善”。
泰山奶奶殿坐落在山顶,规模宏伟,气势不凡。大殿正前是香炉等设施,平日里是烟雾缭绕,香火鼎盛。大殿前端左右两方皆是配殿,大殿的屋顶全部盖孔雀蓝琉璃瓦,正脊、垂脊和戗脊等以黄、绿两色为主楼空雕花,装饰丰富多彩、华丽气派,殿内的正方是三尊与真人大小相当的泰山奶奶的金色坐像,披着红色披风,挽着发髻,面目慈祥,和蔼可亲。泰山奶奶很灵验,人们也赋予了很多的美好传说,泰山奶奶心地很善良、富有同情心,只要你是诚心向她老人家祈祷、许愿,泰山奶奶多会帮你排忧解难,但是许愿后要是应验,不要忘记给泰山奶奶还愿。泰山奶奶喜欢美,还愿时除了要给老人献上五色水果,还要再给奶奶买束鲜花。
按照有庙就有庙会的常理,可以推断泰山庙会的形成应在奶奶庙建成之后。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为泰山庙会,也是庙会的正会,其后两天是偏会。这也是一年中最热闹的几天。四邻八乡的善男信女都云集于此给泰山奶奶敬香磕头,乞求平安。而民间依然流传着“上山不拜曹山亭,泰山奶奶不知情”的说法。所以,来泰山要先拜山脚下的曹山亭。这也是徐州泰山文化的一大亮点。四面八方的敬香者纷纷来到泰山庙,朝拜“泰山奶奶”,以求多子、多福。逢会期间,敬香者不仅涉及所属六县(市)、五区,而且鲁南、豫东、皖北一带的善男信女都来此朝拜。这充分体现了佛教文化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大慈大悲、普渡众生”的精髓的深入人心,也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平安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渴求。
从山脚到山顶,蜿蜒的盘山小路的两边涌满了出售各色商品的小贩,不仅引的孩子们流连忘返,缠着父母要买,就连经历了风雨沧桑的老人们也是流连驻足~~~~~小贩们的吆喝声以及以及整个热闹的场面,构成了一副热火朝天的场面。远乡的人更是推车挑担‘携家带眷,争先恐后赶来。沿路两侧,各种零食摊点,紧紧相连,山脚下的松林布满帐篷,南北形成数条小巷,烟酒饭店,刀案相碰,乒乓作响,吆三喝四招徕顾客。
泰山庙会的盛况,民国初年徐州宿儒杨维周老先生,在其《泰山竹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纷纷俱作泰山行, 绿女红男尽出城。
更有何人夸远足,莘莘学子气峥嵘。
云龙山过人丛丛,泰岳危峰指顾中。
满路儿童齐拍手,欢然共说碧霞宫。
翩翩车马侈豪华,仆从追随说大家。
旷野苦无休息处,松林张幕试新茶。
扰扰纷纷闹市多,居然闹市在山坡。
更与空地人从居,男试其能女唱歌。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