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怎样写出真情实感

老人 0 37

作文怎样写出真情实感,第1张

作文怎样写出真情实感
导读:放假了,我离开钢筋水泥的城市与十多年没见的故乡重逢。快过年了,却也不多见几个人。天阴沉沉的,一场大雪正在酝酿。青石小路上,远近摆着几个冷落前凉亭。田里一片狼籍,还插着几个蓬松的草人。冷风直吹进我的心,冰冷的快要支离破碎。哎﹗这哪里是我的故乡

放假了,我离开钢筋水泥的城市与十多年没见的故乡重逢。

快过年了,却也不多见几个人。天阴沉沉的,一场大雪正在酝酿。青石小路上,远近摆着几个冷落前凉亭。田里一片狼籍,还插着几个蓬松的草人。冷风直吹进我的心,冰冷的快要支离破碎。

哎﹗这哪里是我的故乡啊?

童年的故乡,比这美多了,可是又没了印象。现在看到我的故乡倒像是个被遗忘的村子。我知道那些年轻的,有点本事的人都跑到了城里。剩下的不过是些老人,风烛残年。其实,我早该知道那些,只是我对故乡还有那么一丝希望。现在看来也已是随着冷风一起走了。

这次回家过年,主要是为了看望爷爷奶奶,(爷爷出了意外,怕不久于人世,我是他唯一的孙子)。而明年下半年,我就要升学到外地上学。在此之间就没了时间回家。正月十一就要报名,之前还要回母亲那里,须在初八之前离开这里。

走到村口就看见家家屋顶上炊烟袅袅,此时大家都在做晚饭。一到家门口,狗就跑出来对着我狂吠。奶奶出来开门,高兴地接过我手中的大袋小袋。进了屋,爷爷正躺在床上,见了我,也是高兴地说不出话来。墙上挂着许多猪肉和一个大猪头。

“猪是什么时候杀的?”

“十三。还是多亏了福全帮忙杀的。他也问起过你,希望你回来后能去他家玩

突然间,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童年时的画面:蔚蓝的天空挂着一颗火红的太阳,水田都种着绿油油的稻子,风一吹,就像海水般起伏。田边的小溪里有个大人和小孩在抓螃蟹。那大人就是福全。那时,我才七岁,而他比我整整大了二十岁。但是论起辈分,我还是他叔叔!因为父母要去外地工作,带上我会很不方便,就把我留在了乡下的爷爷奶奶家。

我对福生的第一印象并不好,成天游手好闲,又没文化。可不到一天,我就喜欢上了他。因为他能带我去玩;放风筝,捉蜻蜓,摘野果……他最会抓螃蟹了。

他经常带我去抓螃蟹。就在那条小溪里,他卷着裤管和衣袖,腰间系一个泥鳅篓,目光搜索一下,翻开一块石头,然后迅速用食指和拇指一夹,正好夹在螃蟹的身子中间。螃蟹挣扎着被扔进了篓里。

待抓满了一篓螃蟹,福全就烧了起来。原来青黑色的螃蟹一到锅里就变成了诱人的红色。福全边吃螃蟹边和我讲起《白蛇传》。他说,那法海就藏在这蟹壳当中。如果吃完蟹肉就会发现有个像罗汉的东西在蟹壳上。可是我吃了那么多只螃蟹也没见过什么像罗汉之类的东西。

父亲回来的前天,福全带我去了山上玩。路上开着许多漂亮的野花,福全就一一告诉我它的名字。忽然他问我:

“你知道山魈吗?”

“不知道,那也是花吗?”

他变得有些严肃,向我解释说:

“山魈是一种住在山上,专门抓小孩子的怪物。”

一听这,我的心渐渐恐惧起来。他又说:

“被山魈抓去的小孩都会被它用泥巴涂在脸上,用蚯蚓塞满嘴巴。村里人要敲锣打鼓,破口大骂山魈,它们才会放了小孩……”

我再也不敢听下去,一个人哭着跑下山去。

后来,父母都回来了。我抱着他们大骂了一阵。听说福全来了,我就躲到房里,不想再见他。几天后,我就和父母去了城里,至此没有相见。

现在说到他,我也是漠不关心地问:“那他还好吧?”

“唉!他的日子也不好过啊!都四十多岁了,还是光棍一条。父母又死得早,没留下一点财产。他自己又不争气……”

听完奶奶的话,不知为什么,我竟忍不住想见见他。

故乡的夜没有城市的喧嚣,静谧的让人很早地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奶奶准备了一下,要带我去父亲坟上,小黑(狗名)也跟来了。我看了看奶奶准备的东西,说:

; B3 a# G2 Z( E, {/ Y“要烧的够不够?”“够了。”

“不够的话,再去买就是了。”

“可是这里没有店!”

:于是我们出了门。

“哟!这么快又成了小伙子,还真帅啊!”一种很不会舒服的称赞传入耳里。

我吃了一惊,朝远处一看,只见一个黑皮肤,小眼睛,四十多岁的女人站在田边,就像奶奶家用的火钳。

我懵然无知

“怎么连丈母娘都不认识了?”

我更加懵懂。幸好奶奶在旁边说“小孩子的事忘得快,定是记不住了。”然后在我耳边轻声告诉:“她就是上村的刘寡妇,欣儿她妈。”

噢!我记起来了。小时候,上村的确是有这么一个人。因为丈夫死得早,自己又不肯改嫁,所以大家都叫她刘寡妇。当时,她的皮肤还没这么黑,眼睛也没这么小,更不像火钳。我和她的女儿――欣儿,常在一起玩游戏,她当新娘子我当新郎官。村里人就以此取乐,常问我:“你长大了要娶谁当新娘子?”我还高兴地说要娶欣儿。而现在,我像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一样惊奇地看着她。她却冷淡地说:“读书人的脑袋装的都是知识,又怎么会记得人呢?”

“不是这样……欣儿呢?”我惶恐了,急忙解释。

“她在家洗衣服哩。”

“那她在哪读书?”

“读书?书能当饭吃吗?再说现在大学毕业也没分配,自己还要交学费。这种亏本的事,谁干呀?”她定是没读过书,才会说出这样没道理的道理。

“那她总不能在家呆着吧!”

“当然喽!年过了,她就要回城里工作。”

“这能行吗?她以后怎么办?”

“看你说的,我女儿现在在大酒店工作。前些日子,她还带我去过城里。啊!那楼高路宽,睡的床也是软软的,真是太舒服了。将来,我女儿就会带着我去城里过好日子……”刘寡妇一边悠悠地转身,一边美美地说。奶奶拉着我走了。

大雪终于来临。我吃过午饭,在房间写作。小黑吠了起来,我诧异这大雪天的也有人来,就赶紧去开门。

这来的竟是福全。他看上去已不同当年。除了额头上多了几道深深的皱纹,两鬓也斑白了许多。整个人显得很苍老。他扛着一把锄头,手里拿着两根冬笋。他的手显得又粗糙又古板,已不能迅速地夹住螃蟹,却能将冬笋紧紧抓住。

我很庆幸这么多年后还能见到他。可是,我不知道该如何称呼它。若直乎姓名,毕竟他已是个四十多岁了。但大伯、大哥之类的称呼又完全不适合。

他见了我也是很激动,想说又难以启齿。终见听见他意外的叫道:“叔!……”

这的确是雪上加霜。现在和以前截然不同,我和他之间不仅是年龄上的距离,也是心灵上的距离。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你面前。

“外面冷,赶快进来吧!”我带他进了屋。

奶奶也听到了声音,从里屋出来。“太婆!”福全很恭敬的叫了一声。

“是福全啊!你怎么下雪还来?”

“我……我去挖冬笋,顺便过来看看。”

“那就留在这吃晚饭!”我说。

“不,这不太好。”他推辞得很快,看着奶奶。

“这有什么不好的,就是吃顿饭嘛,你还怕我们没菜吗?”我看了奶奶一眼。“对啊!福全就留在这吧,那也会热闹些。”

“太婆,你太客气了!我……”

“那就这样,饭多烧点!”我没给他推托的机会。他只好放下锄头,把两根冬笋交给奶奶,说是加点菜。

我和福全坐着聊开了天。当我问到他现在的生活时,他满面憔悴。

“今年闹旱灾,收成不好,这个冬天怕是很难过……”

“这农村不好呆,那就去城里呀!”,

“城里?那比这也好不到哪去!干什么都要钱。而且城里人霸道,乡下去的都要受欺负,还是乡下比较自由……”

我好像说到了他的痛处。从他眼里依稀可见“穷”、“卑”两字。

吃完晚饭,他要走了。我想请他来这过年,可他不肯。奶奶也没有说些什么,我只好让奶奶给他一些米,一块糖糕,四条年糕和几斤猪肉。他扛着锄头,提着东西,冒着风雪走了

夜里,奶奶又说了些关于福全的事。原来今天夏天,福全去城里打过工,期间还来找过我。后来,他打工的厂拖欠工资,拖着拖着就不给了。福全也没办法,身无分文,就连回家的车费也是好心人施舍的

正月初八,我须离开。因为车少,所以很早就上路了。奶奶含着眼泪依依不舍地为我送行,小黑也来了。但最后,他们还是和故乡一起消失在浓雾中。

我坐车里。看着书。突然那些字都站了起来,在嘲笑我。他们是笑我白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吗?我想起昨天村里人都坐在一起晒太阳,福全和刘寡妇也来了,却不见欣儿,大概是去了城里吧!有人开起了玩笑:“刘寡妇,我看你和福全挺般配的,干脆嫁给他算了。”有人也愿意免费给她做媒。刘寡妇瞥了福全一眼,心里似乎在说:“他连自己都难养活,还想娶我?”福全只是勉强地一笑,就像寒冬里开的一朵桃花,然后又是一副苦瓜脸。

车开了,我坐车窗边,听着马达的声音。虽然外面被浓雾笼罩着,但我知道我离故乡越来越远。我想:我读过这么多年的书,将来至少可以养活自己,也不会让子女放弃学业,趁早工作。更是有可能生活富裕了,买上房子,就把爷爷奶奶接到城里,也请福全来住上几天。

我想到将来却又发愁了。刘寡妇让欣儿没完成学业就去工作,她还一心想去城里过好日子。我还偷偷地担心过欣儿的将来,可现在我的将来不也是幻想出来的吗?只是她的将来狭隘,我的将来开朗罢了。

我的浓雾中仿佛看见了将来:阳光明媚,欢声笑语。我想:将来是想得到,想不到的。地上有无数条路,并不是每条路都通向光明的未来,只有选择走上正确的道路,前途才会一片光明!

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高二5篇

春节,没等起得早的太阳从地平线上爬起,村里的每家每户便亮起了灯。不论大人,老人还是小孩,都必须起床为过年做准备。你们家乡风俗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高二,希望大家喜欢。

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高二篇1

俗话说得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春节到,家家户户真热闹!一年之中,过春节应该是大家最喜庆的日子吧。

按照我们广东的规矩,春节从扫尘开始了。扫尘顾名思义就是将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焕然一新!扫尘的传统风俗,由来已久。民谣说:“二十四,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南方称“扫屋”,北方叫“扫房”。在年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一直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用青竹叶与柚子叶绑在杆上清扫屋顶天花、墙壁上的尘垢蛛网,谓之扫去“穷运”、“晦气”,来年清吉。

对联窗花,也是春节必不可少的吉祥物。大人们拿着崭新的对联,踩上凳子,将对联整整齐齐的贴在家门口。贴福字可还真有讲究,要把福字倒过来贴,寓意着福气到家。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情就是买新衣服。衣服、裤子、鞋子、袜子,样样俱全,焕然一新。即使没有鞋子和袜子孩子们也总会拥有一件新衣裳。第二件事就是买各式各样的零食饮料,薯片、饼干、利是糖等等各种零食。恐怕第三件事是买玩具或用品,特别是未成年的孩子们。

春节眨眼就到了。年三十晚,大人们准备年夜饭,广东人必备的白切鸡,清蒸鱼,各种美味佳肴大饱口福。一口接一口,吃个不停,一勺接一勺,美味不会停。恐怕是吃完这顿饭就要胖个三四斤啊!在我们老家有一个很特别的习俗。就是在吃完年夜饭后我们要用柚子皮熬的水来洗澡,从头淋到脚,寓意着将来年的厄运都统统洗掉。煮好的柚子水倒倒一个大盆中,放进浴室,香甜的柚子皮散发着迷人的味道,使人忍不住喝上一口。洗完澡换上新衣服新鞋子,拿上背包和同学们,朋友们,亲戚们在楼下玩耍。

大年初一,和弟弟妹妹哥哥姐姐,一起玩耍和同学朋友玩个够。吃好玩好睡好,真是又舒服又轻松啊!不过一年之中,也就只有这几天可以无忧无虑的玩耍啦!赶紧看这几天好好嗨皮嗨皮一下吧。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形形色色的特色风俗才形成了五彩斑斓的中国。

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高二篇2

春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习俗,我去过很多地方过春节,只有妈妈老家的春节是我见过最特别的。

我妈妈的老家是河北,房子是个四合院,分东、西、南、北四个屋,她那里在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九的晚上就要在北屋摆贡品,这里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贡品,一张正方形的桌上中间先摆上一个猪头,猪嘴里叼着一个猪尾巴,外婆说:“这代表有头有尾,猪头左边摆上一只鸡,代表吉祥如意,右边摆上一条鱼,代表年年有鱼。”接着还要炸藕盒,“藕盒”就是把莲藕切片,两片中间连着不切断,把调好的肉馅放进去,然后在外面裹上面粉放到油锅里炸,炸成金**捞出来,放到鱼的右边,然后再开始炸牛肉丸,炸好以后放在鸡的左边。这样桌上的贡品还没有摆完呢,还要在猪头、鸡、鱼、丸子、藕盒后面都摆上一个前一天就做好的桃子形状的馒头,渐变的粉红色做的特别好看!然后再在馒头后面摆上五盘各式各样的糖果。所有东西的后面贴着一张天帝老爷的画像,画像两边各挂着金**的锡纸元宝,然后在猪头的前面放上香炉,香炉上插上一根龙形状的香,外婆说:“这叫盘龙香,一根刚好烧一天,每天烧一支!在每次吃饭之前还要还要磕头烧纸,一直烧到年初二,这样所有的贡品就算摆完了,而且每家每户都是这样摆的。”

到了年三十,一眼望去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高挂,一派祥和喜庆,人们忙着贴对联,粘福字,到了中午要包饺子,这也是北方特有的习俗,外婆说:“过春节吃饺子,取自《更岁交子》,也是继承祖先的习俗,饺子包好以后要在祭祀祖先之后才可以吃。所以饺子是一种具有仪式感的食物。再有饺子的形状向元宝,寓意“招财进宝”符合中国人过年图吉利的想法,而且饺子皮薄馅足,味道非常鲜美,百吃不厌,在这里七八岁的小孩就都会包饺子了,所以过年吃饺子的习俗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传下来了,到现在饺子不仅仅是一种食物,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人们团圆的象征,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听完外婆这样一说,我更觉得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具有重大意义,深深感收到我们祖先的智慧。

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高二篇3

在我的家乡桐乡有一个习俗——“抢糖糕”。每当有人家造好了新房子,就要在新房落成的某一个黄道吉日的清晨祭上梁菩萨,同时要准备很多东西,比如:糖糕、圆子、薯片、虾条,以及红包、一元硬币之类的,站在新造好的房子上把东西抛下去,让四周的邻居来抢,俗称“抢糖糕”,据说是为让新房子聚人气。

“嘿咻,嘿咻,嘿咻……”我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前一天一起拖着几个笨重的袋子气喘吁吁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为“抢糖糕”做准备。这次我们村拆迁造新房,几十户人家一起“抢糖糕”,那可真是史无前例,那场面想想就叫人兴奋!

十月一日是个好日子,也是上梁大吉“抢糖糕”的日子。我们一家在早上四点钟就起床开始了拜上梁菩萨的仪式。家家里面红通通,灯火明亮;外面人声鼎沸,四处得到消息的人陆续赶来,兴高采烈。

我喜出望外,激动得睡不着觉,三点多就醒了,在新房子里窜进窜出,看什么都觉得新鲜。拜好菩萨以后,重头戏“抢糖糕”开始了。爸爸领着几个男亲戚(扔糖糕的人也有讲究,只能男人扔)“噼里啪啦”放了几个鞭炮,便开始撒东西了。我呢?早就把袋子顶在头上,准备接受“洗礼”。

满天的零食犹如雨点般向地面袭来。它们带着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状呼呼地飞向人群,面包、糖果、糖糕……还有鸡腿!楼下的人一边欢呼,一边低着头,左右开工地在地上乱抓,有几个干脆顶着一个大筐在头上,看见东西往哪儿扔,就把筐子往哪儿移。

相比汹涌的人群,我太矮了,我那袋子也太软了。于是,我飞快地冲进家里,推出一个大纸箱,找准一块“风水宝地”,就仰着头朝爸爸他们大喊:“这里,这里!”果然,好东西像长了眼似的向我飞来,我不停地把落在身边的东西往纸箱里扔,满地都是五颜六色的东西,满眼都是伸来伸去的手和脚。

半个小时左右,“抢糖糕”结束了。人们拖着抢到的一袋袋“糖糕”心满意足地回家了。路边上,有几个老年妇女还在互相拉开了袋子,比一比谁抢到的东西好,谁抢到的多;在有些乱糟糟的场地上,还有几个人在细细搜索,不时从隐蔽处找到了一只巧克力元宝,一块贴着红心的一元硬币……

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高二篇4

端午节是我们国家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习惯,在这一天很多地方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节目来纪念这个日子。我们这边当然也不例外,举行活动的节目也是非常多的。当然其实各地的习惯都是差不多的,不是赛龙舟就是吃粽子,洒雄黄酒等等。当然还有一个就是我们会在门口的地方挂上艾叶和菖蒲这类东西,具体的效果我也没有细问,不过我最喜欢的就是一边吃粽子一边看龙舟了。

在端午这天,必定是要赛龙舟的,我们往年的龙舟竞渡是非常激情的。“端阳的下午,小孩们都穿上新衣服,佩带“香囊”和“蛋兜子”,高高兴兴地跟着大人们观看龙舟竞渡。他们都会挤去码头或者河边,掌声,呐喊,尖叫,口哨,锣鼓让你听不见你自己在说什么。旌旗,浪花,赤裸的黝黑的臂膀,破浪的龙舟让你目眩神移。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没有亲眼目睹的人是没有办法体味当中的激动和振奋的。”而且谁划龙舟赢了还会被人表扬,说明我们这个村的村民比较厉害。现在赛龙舟也都带有一点比赛的性质,几个村组合到一起,大家进行比拼。

我们每年都是如此,在岸边上吃着粽子然后看大人们在下面进行比赛。以前我小的时候,我爸爸也是一个龙舟的选手,不过现在已经不是了,划龙舟还是很需要体力的,我爸爸年纪不小了也就不去赛龙舟了。不过现在可以带着我在岸边观看,端午节日还是快乐的度过了。每年到这个节日就是我们最开心的日子,有好吃的粽子有好看的龙舟,我们这也有自己的风俗和民俗,可能跟全国各地都差不多,但是还是有一些细微的差别的,只有走南闯北的人才能够体会到其中的不同。

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高二篇5

“年糕,年糕,年年高。”冬至打年糕是我们家乡的传统习俗。

冬至前后,村子里到处散发着一股熟悉的味道,是年糕!打年糕喽!瞧,家家户户都像赶庙会似的,或肩扛,或车载,把一袋袋糯米陆续运到村头。大家把一袋袋糯米倒进碾米机里,碾成糯米粉来做年糕。碾好的糯米粉都被倒进了一个个小木桶里,白花花、软乎乎的,沾点儿放到嘴里,淡淡的米香中夹着一丝甜味……糯米全部碾好后,家里人就把木桶拎到蒸年糕的炭炉上,只等糯米粉熟了就可以做年糕了。每个人的脸都被炉炭映得红扑扑的,看起来很喜庆。

不一会儿,蒸糕师傅喊了一声:“出锅嘞!”人群立刻开始骚动,小孩子们更是迫不及待,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热气腾腾的糯米粉被倒入石臼中。“可以开始了!”话音刚落,好几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就挽起衣袖,围着石臼,拿着木槌,一边转一边舂糯米粉。淘气的孩子们也会乘机上前,你敲一下,我捶一下。可他们一不小心把糯米粉蹭到脸上,就变成了小花脸。

没多久,年糕打好了,婶婶们就拿着菜刀,娴熟地将一大块年糕分成许多小块的。吃上一口热乎乎的年糕,香滑软如,谁尝了都会啧啧称赞。切剩的年糕角就被心灵手巧的奶奶变成了小兔子、小鲤鱼、大元宝……孩子们可喜欢这些了。

最后,每家都把年糕一块一块整齐地摆在竹席上,再把竹席托举到通风的竹架子上。等风干后,就能带回家慢慢享用了。

冬至,全村打年糕、吃年糕,品尝的是邻里之间的那份温馨,感受的是乡里乡亲的那份情谊。

中秋节快到了,又可以吃月饼了。我望着天空那皎洁的月亮,不由的想起小时候的一个中秋节。

那是我九岁的中秋节前夕。我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妈妈买了一盒包装精美的月饼,满心欢喜的等着中秋的到来。中秋节的晚上,我从订购点拿回我的月饼,一路上,我的心里都想着妈妈夸奖我的话。快到家门口,我突然看见王奶奶正充满期盼的目光坐在门口。王奶奶是我家的邻居。她的儿女都在外地工作,各自忙着自己的事业,平时不轻易回家,有时甚至一年也不回来。所以,我经常到王奶奶家玩,她也会很热情的招待我,给我做好吃的。我从她那期盼的目光中明白,她是多么渴望她的儿女能回来,陪她过一个团圆的中秋节呀!

我看看王奶奶,又望了一下手中的月饼,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我径直拿着月饼向王奶奶走去。“王奶奶,祝您中秋节快乐!”王奶奶望了我许久,“谢谢”边说边接过我手中的月饼。我突然看到了她的眼睛里闪烁着感激的泪光。

回到家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并没有骂我。还对我说:“孩子,你做得非常好,我和你爸爸正商量着去王奶奶家过中秋呢!王奶奶那么孤独,我们关心关心她也是应该的。”“那我们现在就去吧”“好。”于是,我和爸爸妈妈提着东西走向了王奶奶家……

“莹熙,来吃饭了。”妈妈的叫声打断了我的回忆。“哦,我来了,但愿今年也是个难忘的中秋。”说完,我走向了饭桌……

  “叮叮叮”随着清脆的闹铃声,我睁开了眼,看了一眼闹钟,6:30分。我马上起床,洗漱完,吃完早饭,背上书包,从容不迫地上学去了。

这个小闹钟是奶奶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它的外形是一个乡村小屋的造型,银色的外表使它看起来不是十分地单调。屋顶上有个漂亮的小烟囱,圆圆的窗户就是一个钟面。它每天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准时叫我起床。

记得以前我经常会睡过头,常常不是上学迟到就是没有时间吃早饭。在我生日的那天,奶奶神秘地对我说:“我为你准备了一份生日礼物,它虽然不贵重,但却很耐用;它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但却能实实在在地帮助你。你猜猜会是什么”我以为奶奶会给我买书、钢笔之类的礼物,所以猜了好久都没有猜着。当奶奶从身后拿出她的'礼物给我看时,我惊喜万分,高兴地说:“太好了,这个小闹钟正是我需要的,谢谢奶奶!”奶奶微笑着说:“你以前总是抱怨上学迟到,现在有了闹钟的陪伴,我希望你上学再也不要迟到了。”于是,从那以后,这个小闹钟就一直陪伴着我。

有了闹钟负责地提醒,我每天都准时起床,按时到校,再也没有迟到过。每天放学回到家中,写作业的时候,小闹钟就安安静静的站在我的书桌上,陪我一起写作业。每当我写作业累了,抬起头看着小闹钟的时候,仿佛听见它说:“加油,认真写作业,时间可是很宝贵的,你要抓紧时间学习哦!”看见小闹钟的指针不停地在转动,想到它也在努力工作,不曾偷懒,于是我又继续做作业。

感谢奶奶送给我这么好的一份生日礼物,我永远爱您!感谢小闹钟日日夜夜地陪伴和提醒。我要向小闹钟学习,对自己的任务负责,珍惜时光。

 说起美食,我可以滔滔不绝地想你们说出许许多多的美食,因为在家里我可以称得上是个“小厨师”、“小小美食家”!我做过很多佳肴和甜点:有香芋糕啦,扬州炒饭啦,麻辣豆腐串啦,手撕鸡啦,蒜香虾等等。其中,我对红糖年糕却是情有独钟!

  第一次吃到红糖年糕,它就给我留下难忘的味道。它看起来晶莹剔透,红得像一块方形的红宝石。一口咬下去,放在嘴里,它就像一颗东跳西跳的乒乓球一样,非常有弹性。在口中咀嚼,满嘴甜得比花蜜还甜,这种甜,甜得不是很甜,甜得不是很淡,味道到刚刚好。

  尝过它后,我赶紧找菜谱学做这道甜点。如今,我想“传授”给你们!

  只要的材料有:面粉十千克(其中包括七千克糯米粉和三千克的大米粉),红糖两千克,水三千克。

  开始动手做了:

  步骤一:先把红糖与水煮溶,把它倒入面粉中里,均匀地搅拌十五分钟。

  步骤二:把面糊倒入扫好油的方盆里,或者倒入自己喜欢的模型里,蒸煮大约一小时,出炉后把它放在另一处,让它慢慢变凉。做好后,你还可以把它煎、炒、炸都行哦!这样会更好吃哦!

  怎么样?是不是非常简单呢?你也来做做吧!

我们机神社区生活着许多老年人,炎炎夏日他们生活得怎么样?我们社区决定举行一次活动去慰问他们并给他们送上礼物,让他们也感受到自己好像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我们10位同学分成两组,在社区老师的带领下,拿着牛奶,提着礼物分别准备去慰问两位老人。我们头顶着太阳,健步如飞地来到了一位老奶奶家门口。轻轻地敲门,可老奶奶却不在家,听她的家人说,老奶奶正坐在楼下的凳子上乘凉呢!我们听了,立刻快步跑到了楼下,找到了老奶奶,并对老奶奶说:“老奶奶,我们是濮家小学的学生,放暑假了,我们来看望您。”老奶奶听了满面笑容地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老奶奶高兴地拉着我们的手,对我们问寒问暖,并问我们的学习怎么样。我们一一做了回答。我们把牛奶和礼物送给了老奶奶,并祝老奶奶健康长寿。我们五位学生围着老奶奶一起与老奶奶拍了一张照片,留作纪念。活动完后,我们又回到了社区。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曾经有过类似关爱别人这样的经历。例如给希望小学捐款、捐书啦,在公交车上给老人、孕妇、小朋友、残疾人让座啦,同学或者朋友住院了,常常去看望他们啦,这都是包含着爱心的行为。而这种爱心,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而我,就是在这颗爱心的促使下,到一所敬老院去看望老人。 在上个学期,我们和十几个好朋友拟定了一个“到敬老院看望老人”的计划,时间定在星期天。到了盼望已久的星期天,我们带着已经准备好送给老人的水果、点心以及准备送给老人的礼物,就带着满怀的热忱出发了。 当我们到达敬老院时,已经是两点半了,为了不打搅老人们的休息时间,我们只好顶着烈日,在敬老院门口等了半个多小时,也就是三点多,老人们睡醒了,我们才轻手轻脚地从大门进去了。 当我们跨进敬老院的大厅时,老爷爷、老奶奶们已经在大厅里等候着我们了。他们早知道我们今天要来看望他们,所以早早地就兴高采烈地在大厅里等着我们的光临。当我们看见这些老爷爷、老奶奶时,有的比较健康,可是有的却还有疾病、有残疾,我一看到这个情景,心里就一阵酸。我们纷纷把准备好的水果、点心和礼物拿出来,送到每个爷爷、奶奶手里。看到他们拿到礼物乐呵呵的样子,我们也非常开心。 接下来就到表演节目的时间了,我们每个人轮流表演了小品、相声、唱歌、朗诵等节目,敬老院里的爷爷奶奶们看了我们的节目,乐开了怀。他们不但一边看一边笑,而且几个平时不爱说话的老爷爷也开始来劲了,他们拿着麦克风,唱起了有浓郁民族气息的家乡歌、地方歌,虽然我们听不懂,但还是可以看出他们很高兴,很快乐。 我们还分了组和每个老人谈心,我和曾威分一组,和一个八十八岁的老奶奶谈心。从和她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她的儿子现在在外地,没有时间来陪她,又不放心她,只好把这位老奶奶放到敬老院里来。而且我们还了解到,这位老奶奶和曾威竟然是同乡、同村的老乡!知道这是来自家乡的朋友,老奶奶更是热泪盈眶。我看到她那感动的表情,自己也有点感动了。 我们逐个探望完躺在病房里的老人,已经快到五点了,我们也该回家了。虽然有点疲劳,但听到敬老院里的阿姨们说老人们已经很久没有这么高兴过了,是我们使老爷爷、老奶奶们这么高兴的。我们再怎么疲劳、怎么辛苦,也觉得是应该的。 在这次爱心行动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关爱的力量是那么的伟大,它既可以使老人们感到快乐,同时也可以让自己感到快乐。他能给老人家带出一份关爱,使他们感到有人关心他们,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感到温暖,舒适和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