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囊怎么做,里面的香料是什么?

老人 0 55

香囊怎么做,里面的香料是什么?,第1张

香囊怎么做,里面的香料是什么?
导读:香囊里面的香料有艾叶、菖蒲、金银花、藿香、白芷、丁香、苏叶、薄荷等。制作香囊需用到的材料:针线、布料、装饰用的流苏、挂绳。一、准备一块适宜大小的布,布的大小视制作香囊的大小而定。二、将布对折缝好两边位置,如图所示红线。三、将缝好的小口袋开口

香囊里面的香料有艾叶、菖蒲、金银花、藿香、白芷、丁香、苏叶、薄荷等。制作香囊需用到的材料:针线、布料、装饰用的流苏、挂绳。

一、准备一块适宜大小的布,布的大小视制作香囊的大小而定。

二、将布对折缝好两边位置,如图所示红线。

三、将缝好的小口袋开口处向外翻折。

四、在靠下的位置缝一圈线。

五、一圈完毕剪去线头。

六、在此线上面约一厘米处再缝一圈线。

七、缝好的图如下所示。

八、在任意一条线的中间缝一个绊。

九、缝好的效果如下图。

十、在两条线之间穿一根绳。

十一、另一面也同样穿一根绳于两线之间。

十二、将处于同一边的两绳头打上结。

十三、在最底部缝上流苏。

十四、效果如下图:

十五、最后将绳子穿在留出来的绊上。

十六、香囊便完成啦。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端午节教案范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端午节教案1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体验集体吃粽子的快乐。

 2指导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理解有关节日的一些风俗习惯。

 3能用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

 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家长与幼儿一起了解端午节。

 2赛龙舟的录像;几个不同大小的香包;一个大粽子,幼儿每人一个小粽子。

 3教学挂图《屈原的故事》;教学音带《屈原的故事》。

  活动过程

 1、出示粽子导入活动。

 --教老师出示大粽子,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吃过吗?是什么味道?过什么节日要吃粽子?

 --介绍节日名称的"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中国人就要过端午节。

 --提示语: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这个节日表示什么意思?让我们来听听这个故事。

 2、讲述故事,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出示挂图,播放录音《屈原的故事》。

 --提问并小结:现在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原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划船是为了寻找投江的屈原爷爷,粽子是扔进江里喂鱼的,是为了鱼儿不伤害屈原爷爷)

 3、观看录像,感受赛龙舟是紧张、欢快的气氛。

 --提问:他们在干什么?看赛龙舟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4、了解相关风俗活动

 5、品尝粽子,体验快乐。

 --请幼儿自己动手剥粽子,吃粽子。

 --请幼儿交流粽子的味道。

 活动建议与提示:

 1此活动安排在端午节的前一周在开展。

 2组织幼儿自由阅读相关才来哦,了解粽子的来历、端午节里的民间风俗。请幼儿用橡皮泥报纸、绳子等材料做粽子,布置一个粽子展示会。

 3如果条件许可,活动前可让幼儿观看一系列的端午节的活动录像,如赛龙舟、包粽子、做香包等,使用前后可让幼儿观看一系列端午节里的民间庆祝活动。

 4请家长与孩子进行娱乐游戏"划龙船",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

  教学反思:

 通过“端午”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感受过节的快乐,做中国人的光荣。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积累幼儿的文化底蕴。在活动中让幼儿展现自我,发展自我个性,进一步培养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同伴间的团结合作精神。

幼儿园端午节教案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习俗。

 2、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感兴趣。

 3、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4、通过参加端午节环境创设,感受参与端午节庆祝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习俗。

  活动准备

 1、包粽子、做香囊所需的材料。

 2、活动前请幼儿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3、请部分爷爷奶奶参与活动。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老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到爷爷奶奶家过节。

 1、请爷爷给小朋友讲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2、小朋友自由和爷爷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进一步了解端午节时人们进行的一些活动: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枝、洒黄酒、挂香囊等。

 3、幼儿和爷爷奶奶们一起进行过端午活动。

 (1)、我给奶奶学包粽子。

 请奶奶向小朋友介绍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2)、做龙舟、划龙舟。

 和爷爷一起用布和竹棍做成龙舟进行龙舟大赛,请幼儿四五人一组,套上龙舟,进行划龙舟比赛活动,先取到红绸一组为胜。旁边请几位幼儿为他们摇旗呐喊。

 (3)、做香囊活动。

 请奶奶示范香囊的做法,把碎布缝成校口袋,放进香料和少许艾草,合上袋子,幼儿学做香囊。

 (4)、吃粽子,感受节日的气氛。

 (5)、和爷爷奶奶再见。

  教学反思

 1、通过这次活动,使幼儿对端午节的传说及相关习俗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孩子兴趣浓,热情高涨。

 2、这节课通过三个小活动,让幼儿与爷爷奶奶的心理距离拉近了,孩子亲自参与了活动。锻炼了孩子动手能力,增进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了解。

 3、从这次活动整个开展情况来看,我觉得孩子们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同时也得到爷爷奶奶的密切配合,但我觉得爷爷奶奶及孩子他们知道的还很欠缺,需要进一步提高。

 4、此次活动,自我觉得参与度还不够,还没有真正进入角色,还需要我做更深层次的思考,提高对孩子的服务质量。

 5、从这节课中,我也有所思,如果让我在开展同样的活动,我会采取更丰富的活动形式和内容,积极参与,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小百科,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幼儿园端午节教案3

  第一阶段:联结与建构

  教学目标 :能对端午节的习俗理解图画的含义;能朗读儿歌,感受儿歌朗朗上口的特点;能理解“挂”、“缠”、“系”等词语的含义;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完整的故事;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挂香蒲、划龙舟等。

  教学过程:

 导入活动:教老师说一个挂于粽子的谜语,请幼儿猜猜谜底。示范:“四个角、四个面、六条棱;外面穿着一件绿大衣,中间系着一条白腰带;摸上去软绵绵,掂一掂沉甸甸。”(向幼儿展示彩线纸粽子)这个粽子是老老师用彩线和纸做的,你还见过什么样的粽子?你吃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前几天,我们一直在听一首儿歌《端午节》,下面我们一起再来听一遍吧。(播放儿歌的VCD,只播放声音,不播放画面。)儿歌中说过端午节的'时候要做什么呢?我们一起看看大书。

  阅读图画:

 封面:封面上有谁?背着的背篓里有什么?她手里拿着什么?她会用这些叶子做什么?她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我们看看书名叫做《端午节》,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时哪天吗?对,封面上写着呢,端午节是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

 第一页:桌面上有什么?是用来做什么的?桌面的左边是谁?表情如何?心理怎么想的?(揭示文字,将文字读给幼儿听,同幼儿讨论桌面上是什么,用来做什么。)

 第二页:小女孩在做什么,表情如何?妈妈在做什么?这页对应的儿歌中的哪一句?为什么?(揭示文字,将文字读给幼儿听,请幼儿指出香蒲和粽子。)

 第三页:妈妈和小女孩在做什么?这页图画对应的是儿歌中的哪一句?为什么?(揭示文字,将文字读给幼儿听,请幼儿在画面上指出五色彩线。)

 第四页:这幅画对应的是儿歌中的哪一句,你是怎么知道的?(揭示文字,将文字读给幼儿听。)小女孩腰间挂的是什么,手里拿的是什么?学一学她的表情和动作。我们为什么要挂香包呢?

 第五页:图画上有谁?他们的表情和动作是怎样的?他们为什么要这么高兴呢?她们要去做什么?(把文字读给幼儿听)她们要去看什么呢?小姑娘手里拿的是什么?画面右上角是什么?

 第六页:她们要去看什么呢?你能用儿歌中的话把这页的内容概括一下吗?你见过赛龙舟吗?

  第二阶段教学:阅读与反思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如赛龙舟、戴五色彩线、挂香铺等;补充关于端午节的背景知识;能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教学过程:

 阅读文本和小书:教老师为幼儿朗读几份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的端午节的背景知识,可以请幼儿补充自己知道的部分,也可以请幼儿提问不清楚的地方。

 教老师出示大树,和幼儿一起完整朗读儿歌一次;教老师将小书发给幼儿,请幼儿自行阅读几分钟,然后和幼儿一起观察小书:书中有只动物每页都出现,它是谁,它在做什么?请你在每页上找出来;教老师带领幼儿逐页翻看大书,讨论关于端午节的背景知识。

 第一页:端午节在什么时间?我们说过是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它是在什么季节呢?

 第二页:我们为什么要吃粽子、挂香蒲?你知道还要带什么东西吗?

 第三页:为什么要佩戴五色彩线(五色即青赤黄黑白)?为什么要挂香包?为什么端午节会赛龙舟?

 教老师再完整带领幼儿朗读儿歌数次,提示幼儿注意朗读的语气和节奏。

幼儿园端午节教案4

  活动目标:

 1通过分享、交流,初步了解体验端午节的相关习俗,体验和集体共同过端午节的乐趣。

 2尝试动手制作端午节的相关物品:粽子、香包、五彩绳、彩蛋。

  活动准备:

 1让幼儿收集有关端午节的各种资料。

 2有关制作的各种材料:

 粽子——粽叶、糯米、线等。

 香包——各种形状的布片、订书器、棉花、香水、干花。

 彩蛋——煮熟的鸡蛋、颜料、水彩笔、蜡笔、油画棒。

 五彩绳——各色缎带、绒线、绉纸。

 3有关的、艾草和菖蒲。

  活动过程:

 讲讲看看:

 要求:交流幼儿收集的有关端午节的内容。

 指导语:

 1(在门上悬挂艾草何菖蒲)知不知道今天我们班的门上挂的是什么呀(菖蒲)那为什么要挂菖蒲呢(因为端午节要到了,挂菖蒲是端午节的习俗)

 2那你们知不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呢

 (1)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每家人将钟馗像悬挂在门上,可以镇宅驱邪,保佑一家平安。

 (2)挂艾叶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种叫芳香油的东西,可以用来杀虫防病虫害,它的香气可以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的作用。

 (3)赛龙舟:屈原投湖自杀的时候呢,有许多人划船去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可是却没有能够把屈原就上来,后来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划龙舟来纪念这件事。

 (4)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后,人们怕河里的鱼虾把他的尸体吃掉,就将糯米包在粽叶中,投到河里喂鱼。

 (5)饮雄黄酒:雄黄是一种矿物质,在端午节这天,人们把它放在米酒中制成雄黄酒,但是小朋友不能喝酒,就用手指沾雄黄酒在额头上写一个“王”字。

 (6)佩香包:端午节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要戴上香包,香包里面放了很多想香料,闻起来香香的,香包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可以挂在脖子上,也可以带在手腕上,好看极了!

 (7)五彩绳:在端午节人们编各种彩色的带子挂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8)竖鸡蛋、画彩蛋:人们说:“在端午节的时候,能将鸡蛋竖起来的人,这一年都会有好运气。

幼儿园端午节教案5

  执教者:

  班级:

  时间:

  课时: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并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2、以鸭蛋为造型对象进行装饰表现的技巧。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对学生活的热爱之情。

 2、利用鸭蛋为表现对象,学习在鸭蛋上作画的技巧。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关于端午节的传说与习俗的资料、准备绘画工具,鸡蛋。

 2、教老师:准备相关信息资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导入。

  二、导入:

 老师:同学们,再过不久,端午节就要到了。你家以前是怎么过端午节的?能给大家说说吗?

 学生答:(吃粽子,在门口挂艾草,吃鸭蛋等等)我们、我们的父母、爷爷奶奶都在每年的这一天庆祝传统节日。

  三、交流资料,认识端午:

 1、介绍端午节

 播放《端午节的由来》

 老师:端午节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距今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要以各种活动来庆祝节日,谁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学生答老师补充

 老师:端午节正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楚国被秦国打败后,屈原悲愤投江了,这天正是五月初五,爱他的人们怕鱼虾吃掉他的尸体,就包了很多粽子投到江里去喂饱鱼虾,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以吃粽子的方式来怀恋他呢!

 2、端午节的风俗:

 老师问:据你所知,中国民间还有哪些端午风俗?

 学生答: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吃咸蛋。

 ①谁来说说划龙舟习俗的由来?

 欣赏各种龙舟比赛的,介绍龙舟比赛活动总结民族精神(课件欣赏)

 老师:原来人们划上龙舟是为了去打捞屈原的尸体,渐渐地就变成了现在端午节上的民间活动啦,看龙舟就是把船做成了巨龙的模样……它也体现了咱们民族的精神就是团结协作、奋勇拼搏!正是因为我们有这种优秀的民族精神,看还把老外也吸引来啦!

 ②介绍粽子的来历和种类?(课件欣赏)

 老师:古时候,粽子叫角黍,它的原料主要包括尖角和黍料,味道比较单一,现在的粽子种类可丰富拉,有枣泥、豆沙、咸肉……味道有甜有咸可好吃啦!老老师的粽子还没煮好,让我们先来一饱眼福吧!

 ③欣赏香包,介绍挂香包习俗

 老师:香包的外观都很小巧别致,一般还要配上五彩丝线,挂在身上非常漂亮!香包里装着药材,据说可以去疫祈福,所以大人们都会在端午节这天为孩子们系上一个漂亮的香包!赠送香包,借节日表达祝福。

 ④挂艾草饮雄黄(课件欣赏挂艾草饮雄黄)

 老师:端午节正好是在天气变暖的五月,很多害虫病菌都跑出来了,所以人们会采取很多预防措施。什么措施呢?

 学生答老师补充

 老师:比如人们会在房上挂艾草或菖蒲,据说这些药草能驱逐蚊虫,预防病菌。听说雄黄有去百毒的功效,所以人们会在节日这天喝些雄黄酒或把雄黄涂抹在额头或肚子上以消毒驱邪。

 ⑤画彩蛋

 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江苏地区过端午节的习俗挂彩蛋

 老师:咱们江苏一带也有很多端午节的风俗呢,咱们江苏地区到端午节还要以挂彩蛋的形式来庆祝节日呢!

 2、出示鸭蛋资料,引出彩蛋

 老师:不要小看我们的鸭蛋,它们不仅仅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还能变成好看的装饰品呢!(欣赏一组彩蛋装饰)今天我们也来画一个彩蛋来庆祝端午节吧。

 3、欣赏彩蛋的

 老师:我们先来想想可以在鸭蛋上画哪些东西,老老师已经总结了几块,可以是点线面的装饰,可以是小动物,可以是水果自然,也可以是植物等等。

 (1)画出重要的点。

 (2)添加细节线条。

 (3)涂上漂亮颜色。

 4、让学生思考自己想画的内容并互相讨论(四人一组设计鸭蛋外衣)

  四、学生画彩蛋,(播放有节日气息的背景音乐)老师巡回辅导并提示在鸭蛋上作画的注意事项:

 (1)将鸭蛋固定在透明胶带的圈内以便操作。

 (2)涂过颜色的地方要小心避让,否则容易将颜色蹭掉。

  五展示评价

 1、欣赏学生的作品,老老师做简单评述。

 2、传授学生一些简单包装的方法,使彩蛋更具学生活情趣。

  六艺术彩蛋欣赏

 1、介绍中国彩蛋制作作品。(课件欣赏)

 2、西方复活节彩蛋的介绍。

 老师:除了我们有彩蛋艺术,西方也有一个和彩蛋有关的节日,就是复活节,这个是为了庆祝基督诞学生的节日。(课件欣赏)

1端午节演讲稿三分钟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同志们,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党中央,国务院对传统节日高度重视,要求把传统节日搞旺,2007年,国务院又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纳入国家法定节日,使传统法定节日增加到四个,这有利于保护传统文化。中国传统节日凝聚着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是展示和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形式。

 根据中央文明办的部署和要求,在端午节期间,我们XX省组织开展了"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系列活动,以纪念屈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引导人们增加爱国情感,提高科学意识,共树文明新风。

 这次活动包括中华经典朗诵,文艺表演,诗歌朗诵,传统游戏,知识竞赛等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鲜活,参加这次活动的主体是我们的青少年学生。通过举办这样的传统节日活动,目的是加强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知识的普及工作,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了解,让广大青少年了解传统,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聚中国人的心,长中国人的根,铸中国人的魂,进一步在广大青少年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进爱国情感,树立报国之志,唱响***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使我们青少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最后,祝大家端午节快乐!谢谢!

2端午节演讲稿三分钟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每年的这一天人们必不可少活动,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佩香囊,赛龙舟。今年的6月xx日是农历的五月初五,也将迎来我国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那么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据说,在两千多年前,楚国的大夫屈原情系百姓,心忧天下,当他得知楚国被秦军攻破后,就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江自尽。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就有了后来赛龙舟的风俗。百姓们把用楝树叶包裹,外缠彩丝的饭团投入江中祭奠屈原,就成了我们现在吃的粽子习俗。于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月就被定为端午节。端午时节,千家品粽,万户悬囊,人们纷纷挂艾草、佩香囊、赛龙舟、办诗会,来纪念屈原,庆祝节日。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外来文化越来越多的渗入了我们的生活,这曾经最热闹的活动,渐渐被人们所淡忘,我们似乎不再眷顾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而将更多的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些西方节日。当我们还沉在西洋节日的欢声笑语中时,2006年,韩国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听了这些,我们又是什么样的心情,这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的得失,不仅仅是少了几项庆祝的活动,更重要的是,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而如今,这个我们过了二千多年的传统佳节眼瞅着成为了他国的国家遗产,我们将是怎样的尴尬与无奈。

 中国的传统节日异彩纷呈,文化内涵丰厚,它们留存着先民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我们须怀感恩之心,敬畏之情。同学们,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中华文明需要大家共同传承,并且发扬光大。希望大家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让华夏文明在神州大地彻彻底底的辉煌起来!

 谢谢大家。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3端午节演讲稿三分钟

 各位师生:

 大家好!

 今年的6月xx日是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人们会通过赛龙舟、包粽子、喝雄黄酒等形式来来纪念一颗不朽的灵魂——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非常哀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身体。有的渔夫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希望鱼龙虾蟹吃饱了,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有的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希望晕倒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为棕子。

 郭沫若评价屈原为“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浪漫主义诗歌之先河,创立了“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的楚辞文体;发明了“惟草木之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香草美人传统。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绝的才情,似河流汇聚成海一般,浩瀚无垠。我国文最长的抒情诗——《离骚》,就是他集毕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死了已有2300年了,今天我们来纪念他,主要是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辉”的人格。屈原作为一个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当时客观残酷的社会条件而失败了。但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却成功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是他的气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他的伟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莲的圣洁,强大的精神力量,为后人颂扬,激励感染了无数中华儿女前行的脚步!

 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他永远上生活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谢谢大家!

4端午节演讲稿三分钟

 大家好!

 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对了,就是端午节。端午节,又称诗人节、五日节、五月节……端午节与春节、中秋节、清明节共称中国汉族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节这天,大人会包一些粽子给我们吃。同时在五月初四这天晚上,人们会买一些艾草泡在盆里面,然后把盆放在外面。第二天人们就会分给家人洗脸。大街上还卖虎 头鞋、虎 头帽,小朋友们的脖子上还挂着一个香囊,头上还涂一些雄黄酒。据说,白娘子与许仙在端午节时喝雄黄酒,白娘子恢复了原形,把许仙吓得丢了半条命!

 端午节的由来还有个呢!屈原是一个楚国人,在楚王身边当差,一心为国家着想,他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为楚王出了无数个良策,可楚王听信了臣的谗言,将屈原流放外地。屈原在经过汩罗江时听说国家被敌军占领了,十分生气,就抱着大石头跳入江,投江自尽。老百姓听说屈原投江自尽,纷纷含泪来到汩罗江,把粽子扔进河里,让那些鱼虾不吃屈原的尸体。

 这就是端午节,我相信端午节这天,人们会开开心心的,忘记烦恼,享受生活。

5端午节演讲稿三分钟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战国时期,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倍受楚怀王器重,但是屈原的主张却遭到了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使得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xx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阳、端午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

 屈原离世已有两千多年了,今天我们来纪念他,主要是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辉”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他会永远生活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让我们怀着对伟大爱国之士的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看待中华的每一个传统佳节吧!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聆听!

6端午节演讲稿三分钟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

 昨天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

 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那么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呢?

 第一,端午节是纪念诗人屈原的节日。因为爱国诗人屈原见国破人亡,五月初五投汨(mi)罗江。屈原沉江后,古人将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万舟齐发、呐喊鼓乐吓退蛟龙,以此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

 第二,端午节是卫生节。端午前后正是春夏交替之时,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虫滋生,是传染病的高发时节。为了避免疾病的发生,古人在端午节时插艾叶用以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第三,端午节是体育节。因为人们在这天要在水上赛龙舟。龙舟竞渡是一项很有气势、极具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端午竞渡能对强身健体、民众团结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第四,端午节是美食节。早在晋代,粽子就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人们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形状看有四角形、锥形、菱形。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可谓粽叶飘香粽子可口。

 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希望我们能怀着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成为古老文明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谢谢大家!

7端午节演讲稿三分钟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国旗下的讲话的主题是:纪念屈原,过端午节。

 大家都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那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赛龙舟,当作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为了传承屈原的爱国传统,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谢谢大家。

8端午节演讲稿三分钟

 同学们、老师们:

 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内容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同学们,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今年的端午节是6月xx日,也就是本周四。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很多,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20xx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因为他主张坚决对抗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还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极了,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最有名的是《离骚》。后来,秦国 军队攻占了楚国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汨罗江。当时他62岁。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 杀的消息后,纷纷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又纷纷把江米装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

 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国南方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因此,端午节又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今年的端午节放假为3天,也就是本周四五六,周日正常上课。在放假期间请同学们要注意安全,特别是最近流感比较严重,尽量少去公共场所。最后,祝同学们过一个愉快的、安全的端午节。

9端午节演讲稿三分钟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重午节。关于端午节还有一道儿歌呢:“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每年我们都要吃粽子,传说是:“屈原投江,老百姓怕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用竹筒装好米食投入江中,后来演变成用竹叶包好投入江里喂鱼、虾。”我们还要把菖蒲绑成一束,挂在门前,象征去除不祥的宝剑,用来避邪驱魔。

 端午节最隆重的活动就是划龙舟。他的来历是: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我们现代人以划龙舟来纪念屈原。

 我知道的端午知识还可以吧!你们知道吗?

 谢谢大家!

10端午节演讲稿三分钟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今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许多风俗,如赛龙舟、吃粽子,悬艾叶等。在我的记忆里,每逢端午,奶奶都要包粽子,煮咸鸭蛋、蒸大蒜,给我做香囊,带五色线。爷爷把买来的艾叶插在门上驱邪。

 今年的端午节是个星期六,爷爷奶奶星期五就把过节用的东西准备齐了,等着我们回去。

 回到奶奶家,奶奶把做好的香囊和五色线给我带上,我闻着艾叶的清香陶醉了。我主动要求学习包粽子。奶奶说,包之前问一个问题,看你知道不知道。粽子的叶为什么外面是青的,里面是白的的。我回答不上来。奶奶说,寓意是做人要清清白白,像屈原一样。听完奶奶的解释,我感叹道: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传统真好,不仅让我们吃到美食,还有教育人的作用。

 开始包棕子了,我从芦苇叶堆里挑出一个又大又绿的叶子,碧绿似翡翠,笔直的纹理清晰可见,漂亮极了。我将叶子卷成一个类似金字塔的卷,不知怎么回事,调皮的棕叶总是不听话,刚卷好,准备放米的时候,又恢复了原样。看着奶奶她们已经包好几个,我急的“满头大汗”。妈妈看着我的窘相,笑着说:“包粽子看似简单,其实想包好是不容易的,就像你们学习一样,勤学苦练,才能学会。”

 经过努力,一个粽子就包好了,虽然不好看,但这是我第一次包粽子,我还为我的作品骄傲呢!我还把我包的粽子照了相,放在QQ上,留作纪念。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别提有多高兴了。我的粽子是天下吃的粽子!

 谢谢大家!

11端午节演讲稿三分钟

 同学们,老师:

 大家好!我是xxx。马上我们迎来的就是端午节,听到这个节日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吧。但我还是要为大家介绍介绍!

 端午节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也是六月xx日,端午节也被称为端阳节,午日节等。

 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归纳起来,大概有几点吧:

 1、纪念屈原,屈原是楚国诗人,他在这天投汩罗江殉国。

 2、迎接伍子胥,当时人们把伍子胥视为河神。

 3、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她只有十四岁,每日每夜沿江痛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她父亲的尸体。

 4、迎涛神,伍子胥含冤死后,化为涛神,后来人们把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江。

 在端午节我们会吃粽子,都是用艾叶包的,家人在一起吃,其乐融融,大家吃得津津有味。粽子的品种很多,有蛋黄粽,有肉粽,还有蜜枣粽等。我们还会在端午节这一天划龙舟,划龙舟是为了祭祀屈原,曹娥。划龙舟不是一个人在划,而是十几个人一起划,有一个人在前面击鼓。龙舟的样子更是美轮美奂,非常精致,都是用木雕成,雕刻家们都是精雕细琢。我们还会看到街上的妇女都带着艾虎,人们认为艾虎可以驱邪,小孩子们还会戴着香囊,可以驱避毒虫。

 今天就讲到这里了,端午节大家也知道了不少吧,我就不介绍喽!

 谢谢大家!

12端午节演讲稿三分钟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

 粽子的种类非常多呢,如果按照地域分的话,大致有南,北之分。另外,就是包粽子的叶子的种类,也有南,北之分。

 粽子的南北之分:南方因为盛产竹子,就地取材以竹叶来缚粽。一般人都喜欢采用新鲜竹叶,因为干竹叶绑出来的粽子,熟了以后没有竹叶的清香。

 而北方人呢,就习惯用苇叶来绑粽子。苇叶叶片细长而窄,所以要用两三片重叠起来使用。

 就口味而言,北方的粽子以甜味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

 因为是周日,所以妈妈在家也忙着包粽子。准备了很多材料,最主要的是粽叶、糯米,还有不同种类的“馅”,有蜜枣、豆沙、红豆、鲜肉、花生米。

 谢谢大家!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会在家中摆放艾叶和菖蒲,给孩子们系上五色绸带,吃粽子和喝雄黄酒,以此来祈求平安幸福。而在端午节期间,制作香囊也是一项重要的传统活动。

  香囊是一种装有香料的袋子,它可以放在衣物中,让人闻到清香,去除身上的异味。制作香囊的方法很简单,首先准备好红色的绸布和香料,例如艾叶、桂花、五香、沉香等,然后将香料放在绸布中央,挤成橄榄形,扎紧口袋即可。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香囊被视为一种美好祝愿的表达。人们相信香囊可以带来好运和健康。因此,在端午节期间,制作香囊已成为一种精神传统。不仅如此,香囊的装饰也变得越来越精美,不少人会在香囊上绣上金丝、银丝,或者添加一些流苏和吊饰,使其更加美观。

  总之,端午节的香囊怎么做,虽然简单易学,但却承载了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传承。制作香囊不仅能够增加家庭温馨,也能够让人们更深刻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大家不妨利用端午节这个好时机,在家中一起制作香囊,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