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梵高七大构成是什么

妈妈 0 56

小梵高七大构成是什么,第1张

小梵高七大构成是什么
导读:小梵高七大句成是,第一节 凡高的艺术风格 (一)早期 (二)中期 (三)后期 第二节 促使凡高艺术风格形成的因素 (一)地域(环境因素) (二)凡高独到的艺术见解 (三)凡高的人生经历,第一节 凡高的艺术风格 凡高艺术风格大概可分为三个时期

小梵高七大句成是,第一节 凡高的艺术风格 (一)早期 (二)中期 (三)后期 第二节 促使凡高艺术风格形成的因素 (一)地域(环境因素) (二)凡高独到的艺术见解 (三)凡高的人生经历,第一节 凡高的艺术风格 凡高艺术风格大概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早期 从开始学画至未到巴黎之前。这个时期画面比较黑暗,滞气,沉闷。主要受到荷兰传统绘画的影响。代表作吃土豆的人织布工人 吃土豆的人1885年4月完成。在这幅画里凡高想用绘画来表达这样的一种思想:“在这些灯光下吃土豆的人,就是用伸进盘子的同一双手去锄地,它叙述的是体力劳动,表明他们是诚实地挣到他们的食物的人”凡高为了完成这幅画,画了50多幅各种头像和半身姿势的习作。完成后不久,凡高写下这么一段话“这是表现主义的诞生”。,吃土豆的人,(二)中期 凡高到达巴黎,在巴黎习画期间(1886年12月至1888年去阿尔之前) 在巴黎习画期间,正是印象主义发展的鼎盛时期。凡高结识了一些印象派大师级人物:莫奈、毕沙罗、德加、西涅克等。受到印象派的影响梵高的画面开始变得明亮。凡高接受了西涅克的信念,开始用小点子画一些风景画。在巴黎凡高见到了很多的日本版画,开始用油画颜料临摹日本浮世绘作品。这个时期代表作有阿斯尼尔的花园,阿斯尼尔花园,(三)后期 凡高到达阿尔后,画面非常明亮。颜色不是为了要达到局部的真实,而是要启示某种激情。用色生涩、干燥、挑衅,一笔笔不充分调和的颜色厚厚地叠加在画面上,在对立中求得和谐。翻滚的笔触融合了东方线条的表现力,也发挥出西方油画色彩的感染力。代表作向日葵,向日葵,日本版画对凡高后期艺术风格影响很大,凡高对日本版画的描述“他们以流畅的不多的几笔笔触画人物”“色彩都是那样的鲜艳夺目,你一定会产生一种绘画革命的思想”。日本浮世绘的简朴风格平涂色彩的手法。对凡高这时期艺术风格影响也很大。后来凡高到达阿尔后就以臆想中的日本,作为自己的“绘画革命”之地。,一地域(环境)因素促使凡高艺术风格的形成 绘画不是一个孤立的文化现象,一个有成就的画家或有影响的画派的出现都与其所处的地域(环境)因素密不可分;同时,他的题材、他的思想,总是反映着不同的自然环境、人种民族、社会生活、风土人情;也或曲折或直接地反映了画家的思想和情感。,第二节 促使凡高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在凡高未到巴黎之前,其作品比较滞气,沉闷,没有鲜亮的感觉,不能给人以强烈的刺激;但是,到了阳光璀璨的巴黎以及南国的阿尔后,他的画变得异常明亮,鲜活起来。这时期,凡高喜欢运用纯色点画的绘画技术,他用一道一道的笔触,不仅使色彩化整为零,而且传达了他自己的激情。这样的画法,在他之前还没有任何艺术家曾经那样始终如一,那样卓有成效地使用这种手段。另外,在这一时期,凡高的作品中那些大胆、粗放的笔法帮助凡高传达了他振奋的心情。,二凡高独到的艺术见解促使自己艺术风格的形成 凡高16岁开始进入古皮尔公司工作到23岁离开古皮尔公司。分别在海牙,伦敦,巴黎工作过。见过各种风格的艺术作品。 1凡高语录: “我热爱生活,只要我牢固地抓住了生活。我的作品就会得到人们的喜爱” “在我的理解中,艺术家就是要努力的奋斗,不断地探索我已经发现了它,了解了它所谓艺术家就是即使我不断的遭受挫折,也不要灰心也要正视人生我相信我会有出头的那一天。,2凡高认为: 被描写的对象仅仅是艺术创作的一种媒介。不要简单停留在事物的外表,艺术创作要融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生活的情感。所以梵高追求的是用色彩的独特效果来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世界观。,**背景中得鸢尾花,三凡高的人生经历促使自己艺术风格的形成 他当过店员、临时代教员、传教士,也漂泊为流浪汉,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一生充满着失衡。痛苦,孤独,悲剧。,凡高年表 1853年 3月30日出生于荷兰布拉邦特的尊德特 1869年 十六岁 7月进入海牙古皮尔分公司 1873年 二十岁 5月调到伦敦古皮尔分公司 1875年 二十二岁 5月调到巴黎古皮尔总公司 1876年 二十三岁 4月离开古皮尔总公司,转至英国,先后在拉姆斯盖特、艾尔沃斯任教,1877年 二十四岁 14月在多德列希特一家书店做店员。5月,到阿姆斯特丹, 为进入神学院而补习。 1878年 二十五岁 7月中断补习。8月在布鲁塞尔一家教会学校培训。12月赴波里纳日做见习助理。 1879年 二十六岁 17月在波里纳日传教。7月,被学校解聘。 1880年 二十七岁 决定以绘画为业。赴布鲁塞尔习画 1881年 二十八岁 12月赴海牙,跟毛威学画 1882年 二十九岁 在海牙习画 1883年 三十岁 19在海牙习画。9月12月在德仑塞习画。12月回纽南父母家 1884年 三十一 在纽南习画,1885年 三十二岁 1月11月在纽南习画 11月赴安特卫普 1886年 三十三岁 2月赴巴黎 1887年 三十四岁 在巴黎学画 1888年 三十五 1月2月在巴黎习画 2月赴阿尔画画,12月发生精神病。 1889年 三十六岁 1月5月 在阿尔画画,期间多次发病 5月住进圣雷米精神病院。 1890年 三十七岁 1月5月在圣雷米画画。5月赴奥弗画画。7月29日自杀身亡,麦田上的乌鸦 此画是凡高最后的作品。梵高对他的重要作品一向都要在书信中进行描述。可是 这幅作品却无半句述及。 凡高语录: “灿烂到极致不是黯淡就是死亡” “这一生不过是播种时期,收获是要在下一次人生作的”,参考文献: 1 凡高自传亲爱的提奥 荷文森特凡高著 2 拜师康斯太勃尔。

适合。幼儿园中班的孩子正处于涂鸦期的阶段,开始能够使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小梵高美术课的设计符合这一阶段孩子的绘画发展需求,通过各种主题和活动,引导孩子发挥想象力,用画笔自由地表达自己。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大班美术教案漂亮的裙子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美术教案漂亮的裙子教案1

 设计背景

 房子是孩子们很熟悉的事物。家中的隔壁的及随处可见的建筑让他们对房子有着直观的认识。并且孩子们一直都比较喜欢画房子画他们的家。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和想象设计漂亮的房子。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线条描绘能力。

 (3)感受绘画的乐趣。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重点难点

 (1)运用点、线,面来设计房子。

 (2)完整的画出一所房子。

 活动准备

 各种房子、记号笔、水彩笔、彩色纸若干张。

 活动过程

 (1)让孩子们说说家里的房子是什么样的邻居家的房子呢漂亮吗

 (2)由我来说一下有很多不同的漂亮房子。

 (3)让孩子们说说他们见过的最漂亮的房子是怎么样的

 (4)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让小朋友们看看其他样不同的漂亮房子。

 我对此进行小结:我们身边有着各种各样漂亮的房子,它们的设计很漂亮。

 (1)下面我们小朋友也画漂亮房子给爸爸妈妈和老师住好么我们小朋友拿到笔和纸就开始画漂亮房子送给老师吧!你们会送什么样的漂亮房子给老师呢

 (2)作品展示:。有的小朋友画了车子样子的房子、有梯子样的、有在大树上的等等特别多。

 小结:小朋友们的房子都特别漂亮,老师很喜欢。老师相信爸爸妈妈也会喜欢的那么我们把我小朋友自己画得漂亮房子送给爸爸妈妈吧!

 教学反思

 “三人行必有我师”,孩子也是我的老师。孩子们看待事物不同的角度的视角,以及他们拥有的天马行空丰富的想象力,让我随着年龄增长渐渐丢失的童趣有着深刻的反省。今后的自己将会让自己慢慢找回曾经的遗失。在课堂上我大致画出房子的轮廓,有的孩子根据自己的想法画得很独特而有些就完完全全的跟着黑板上的描绘出来。前者收获的肯定是快乐多一些,而后者的情况总有一天会对绘画不感兴趣。对于不同情况我对此也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因此我在课堂上将会把更多的耐心更多的鼓励倾洒向孩子们。他们也一定会更加出色。

大班美术教案漂亮的裙子教案2

 活动意图:

 夏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炎热的季节。拖鞋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利用幼儿熟悉的材料开展活动,丰富幼儿的游戏情节,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设计了此次活动《漂亮的拖鞋》。引导幼儿按照想象进行大胆的装饰,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夏天是个炎热的季节,了解一些使自己凉快的方法。同时在欣赏感受、设计制作中培养幼儿的审美观与动手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设计拖鞋,学习对称的画法。

 2、了解夏天一些使自己凉快的方法。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通过讲讲、做做、设计拖鞋进一步感受夏天是个炎热的季节。

 活动难点:

 设计制作拖鞋的鞋面(贴长条形纸)。

 环境创设与准备:

 1、活动室中创设夏天的环境。

 2、收集各种夏天的拖鞋。

 3、范例。

 4、幼儿制作用具。

 活动流程:

 看看说说——讲讲做做——展示交流

 一、看看说说

 夏天到了,你感觉怎么样

 炎热的夏天,你怎样让自己的小脚凉快一点

 小结:妹妹穿了裙子,弟弟穿了西装短裤,凉快多了。小脚丫穿上漂亮的拖鞋会更加凉快!

 二、讲讲做做

 1、出示范例讲讲

 最近熊猫伯伯开了一家拖鞋店,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些什么样的拖鞋

 1)这些都是拖鞋么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你最喜欢哪双拖鞋为什么

 3)你想设计一双漂亮的拖鞋么你想怎样设计

 2、帮助幼儿思考制作拖鞋的步奏

 1)先做什么(在长条纸上画上喜欢的花纹图案)接着做什么

 2)接着做什么(把长条纸的两端分别贴在鞋底前半部分的两边作为鞋面)

 难点:贴长条形纸时,两端各往里折进去一小段,用浆糊贴住

 小结:制作凉鞋时有一条流水线:如:先进行鞋底选择——鞋底装饰——鞋面制作——鞋面鞋底都装扮好了,最后将鞋面鞋底连接(让幼儿了解简单的制作过程和方法),一双漂亮的凉鞋就做好了。

 三、幼儿制作

 夏天到了,熊猫伯伯店里的拖鞋太少了,请你们帮忙多做几双拖鞋好吗

 指导要点:

 1)鼓励幼儿设计的图案、贴的方式与别人不一样。

 2)提醒幼儿贴长条形纸时,有颜色图案的一面朝上。

 3)指导个别幼儿贴长条形纸时,两端各往里折进去一小段贴住。

 4)提醒幼儿长条纸的两端分别贴在鞋底前半部分。

 四、展示交流

 1、比比谁做的拖鞋又漂亮又牢固。

 2、看看你做的拖鞋穿起来舒服么凉快么为什么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动脑筋设计各种拖鞋使自己凉快。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教学目标完成较好,整节课非常流畅,孩子们的'积极性很快被激发起来,整个活动中幼儿都能够自由想象,大胆的装饰。激发了幼儿创作表现的欲望,积极投入学习、制作之中。活动中幼儿一直兴趣满满,注意力集中。

大班美术教案漂亮的裙子教案3

 活动目标:

 1、探索学习用点、线及简单图形装饰衣服。

 2、会选择鲜艳的色彩装饰衣服。并能注意袖口的左右对称。

 3、能够大胆创设花纹,喜爱画装饰画。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音乐磁带。

 3、请女孩子穿上漂亮的裙子。

 活动过程:

 1、欣赏女孩子身上漂亮的裙子,激发幼儿兴趣。

 播放音乐,请女孩子上来进行时装表演,在教室里走一走,展示自己漂亮的裙子。

 2、选择1—2件花裙子,重点引导幼儿从色彩及装饰图案上来欣赏,感知裙子的美。

 3、通过提问以及简单示范的方式,帮助幼儿学会装饰的基本方法。

 提问:

 (1)你想在裙子上装饰哪些图案

 (2)在裙子的前面、裙边以及袖子上装饰怎样的花纹教师进行简单的示范,启发幼儿应点、线、圈及简单的图形装饰。(领边、袖边、裙边以及裙子的前面,注意左右对称。)知道在图案上的色彩上要对称的要领。

 4、交代装饰要求。

 教师提醒幼儿应线条和颜色对称的手法装饰衣服,鼓励幼儿用鲜艳的色彩进行装饰,注意色彩的对称和搭配。

 5、幼儿装饰、教师指导。

 带领幼儿打开幼儿用书,启发幼儿装饰美丽的裙子。

 6、总结评价。

 带领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引导幼儿从装饰的花纹和色彩入手进行评价。

 能力弱的孩子建议用双休日学过的格子画的形式装饰。

 活动反思:

 由于幼儿初次接触装饰画,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比较重视了幼儿对线条、图形和花纹的搭配,还在裙子上作了范例,虽然我在幼儿作画前反复提示幼儿要画出和老师不一样的裙子,但仍然有一部分孩子与范例比较相象。有一部分幼儿则创造地装饰了裙子。在评价时,我特地表扬了这些有创造的孩子,鼓励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在以后的活动中,要注重幼儿创造性装饰的培养,,激发幼儿感受、表现美的能力。

大班美术教案漂亮的裙子教案4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各样路的图案和颜色美,大胆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2感知生活环境美给人带来的心情愉悦,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

 3在欣赏的基础上激发幼儿手工剪贴路,提高幼儿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和表达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欣赏各种各样路的图案和颜色美。

 活动难点:

 感受路与周围环境和人融合在一起所产生的协调美和意境美。

 活动准备:

 前期准备:周末请家长带幼儿去认识各种各样的路,重点引导幼儿体验路面铺设的图案美和颜色美,并把幼儿觉得漂亮的路用相机拍摄下来。

 其他准备:将幼儿照的漂亮的路的照片做成展板让幼儿欣赏交流。将各种各样具有代表性的路制成课件,课件分2个模块:老师找路1(色彩素雅的路)和老师找路2(色彩鲜艳的路),每个模块又设计了两种播放模式:自动播放模式和手动播放模式。公园背景图4幅、各种颜色的卡纸、剪刀、浆糊

 活动过程:

 一、谈论、欣赏展板照片,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回顾。

 师:这些是小朋友找的漂亮的路。你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说说你在哪里找到,它漂亮吗漂亮在哪里也可以看看其他小朋友找的路漂亮吗走在漂亮的路上,你的心情怎么样

 幼:这条是在我爸单位里找的,上面的长方形图案很漂亮,我走在这条路上心情很好。

 幼:这条路我见过,在兰溪公园,我喜欢在这圆圈圈里跳呀跳,很好玩。

 幼:这条是我们幼儿园里的路,我每天走在这条路上心情很好,很高兴。

 幼:这条是街上的人行道,上面的图案也很漂亮。

 老师:(总结)我们生活里有各种各样的路,有的路很漂亮,走在漂亮的路上心情都变好了。

 通过展板照片让幼儿回顾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对自己置身其中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美的发现和感悟。幼儿急切地挤到展板前,兴致勃勃地谈论各自寻找的各种各样的路。

 二、欣赏课件——自动《教师找路一》 (色彩素雅的路)

 师:老师也找了许多漂亮的路,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

 自动播放课件《教师找路一》配上理查德的钢琴曲秋日私语>,营造一种幽雅、宁静的氛围,让幼儿欣赏、体验天天走着的路竟然那么美,那么触动人心。幼儿欣赏时不由地发出一阵阵“哇!”、“哇!”的赞叹声,可以看出这些漂亮的路带给幼儿的心灵震撼。

 三、打开手动《教师找路一》

 1幼儿自由欣赏讨论:老师找的这些路里你喜欢哪一条路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条

 幼:我喜欢第1条路,第1条路很漂亮。

 幼:我喜欢第6条路,上面有花的图案,很漂亮。

 幼:我喜欢第5条路,像光盘。

 ……

 教师为幼儿的审美感受提供自由交流平台,让幼儿的审美感受得以自由表达,此时幼儿的审美感受是零散的,细碎的。

 2引导幼儿逐幅欣赏,分析路面图案造型及给人们带来的心理感受。教师抛出的问题如下:这些路你喜欢哪一条路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条它上面的图案怎么样是什么形状的这图案的排列有什么特点这样排列图案你觉得怎么样你有没有见过或走过这样的路如果你走在这样的路上,你的心情怎么样

 师:老师找的这些路里你喜欢哪一条路为什么

 幼:我喜欢第1条路,这条路在河边,是鹅卵石铺的,没有栏杆,走过去很刺激

 师:你呢

 幼:我喜欢第3条路。

 师:为什么喜欢这一条路面上的图案是什么形状的

 幼:这条路很漂亮,上面有许多长方形图案。

 师:这些长方形图案的排列有什么特点这样排列图案你觉得怎么样

 幼:那些长方形图案排列有规律、很整齐,我觉得很美。

 师:这样的路你有没有走过如果你走在这样的路上心情会是怎么样的

 幼:走在这样的路上心情很好。

 幼:我喜欢第5条路,我觉得它像一张张光盘,还有音乐跑出来,我喜欢在上面跳舞。

 幼:我也喜欢第5条路,上面的图案像一片片荷叶。

 ……

 此环节教师帮助幼儿梳理审美经验。本着尊重幼儿的个性化体验,我以师幼问答的形式引领幼儿逐幅欣赏、解读路面的图案造型等审美元素,表达审美感受。

 当幼儿提到左图《教师找路1》的8号路时,除了引导幼儿欣赏图案、颜色等审美元素外,教师借助问题:“如果把这条路和周围的环境合起来看,你觉得怎么样 ”启发幼儿发挥想象,感知路和周围环境搭配能够产生一种协调的美。(此图的周围的高楼大厦一层一层的,路也像两幢躺在地上的高楼一层一层的,这样搭配就产生一种协调的美。这就像人们穿衣服喜欢配套看起来很协调很好看。)

 当幼儿提到左图《教师找路1》的5号路时,教师借助幼儿的各种想象(如:路的图案像光盘、荷叶、苹果、圆圈、老师则把路边的草坪想象成碧绿的湖面,把路看成漂浮在湖面上的一片片大大小小的荷叶等)引导幼儿感知同样一条路,大家想象不一样,感觉也不一样,就产生一种意境的美。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审美素质的提高,我们生活的环境正逐步趋向和谐美。通过老师解读,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周围环境里的协调美和意境美。

 师(总结):这些路面的图案不一样,图案的排列也不一样,人们看了感觉也不一样。有的图案有规律、很整齐,给人感觉有秩序的美;有的图案没有规律,比较自由,给人感觉一种轻松,随意的美;有的给人感觉一种协调的美,有的给人感觉一种意境的美。

 四、欣赏课件——自动《教师找路二》(色彩鲜艳的路)

 师:小朋友再看看老师找的另外一组路,这组路你觉得怎么样

 将各种各样的路分成色彩淡雅和色彩鲜艳两组依次呈现给幼儿欣赏,使幼儿在欣赏时能更鲜明、清晰地感知各审美元素。这组路的色彩鲜艳,很有视觉冲击力,很吸引幼儿的眼球,幼儿看了赞叹不绝。

 五、打开手动《教师找路二》

 1幼儿自由欣赏讨论:这组路你觉得怎么样美在哪里

 幼:第1条红色的路很美。

 幼:第3条彩色的路也很美。

 幼:哇塞,第8条铁路也有彩色的。

 ……

 2引导幼儿逐幅欣赏,解读路面的颜色搭配及给人们带来的心理感受。教师抛出的问题如下:你喜欢哪一条路这条路主要用什么颜色搭配颜色这样搭配你觉得怎么样要是你走在这样的路上心情怎么样你想干什么为什么

 师:你喜欢哪一条路这条路主要用什么颜色搭配

 幼:我喜欢第1条路,它是红色的。

 师:红色的路给人什么感觉你有没有见过这种颜色的路。

 幼:红色的路给人感觉很美,很像结婚的时候走的路。

 幼:也很像去领奖台的路。

 幼:实验小学操场的跑道也是红色的

 师:要是走在这样的路上,人们心情怎么样

 幼:走在红色的路上心情会很高兴。

 幼:走在这样的路上,人们心情很激动。

 师:走在这样的路上,你想干什么你为什么想那样做

 幼:走在这样的路上,我想跑步,因为我很激动。

 幼:走在这样的路上,我想大声呼喊,因为我很高兴。

 ……

 师:你喜欢哪一条路这条路主要用什么颜色搭配……

 幼:我喜欢3号路,它用红色、白色、橙色、棕色搭配很好看,很像通往迷宫的路,我很想走进去看看。

 ……

 师(小结):这些路的颜色很漂亮,一条路除了图案美,颜色也会把路装扮得更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审美素质的提高,我们生活里的各种各样的路越来越美。那你们知道这些路是谁设计的

 此环节重点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路的颜色美及给人们带来的心理感受从幼儿的回答可以看出幼儿对色彩较敏感,想象丰富。

 六、幼儿设计路(手工粘贴路),迁移欣赏经验。

 1激发创作欲望

 师:听说xx地方正在兴建公园,公园里的路还没设计好。今天请你们当设计家,帮忙设计一条漂亮的路,好吗这儿是四张景点图,你可以任意选择一个景点设计路,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了各种颜色的路,需要什么颜色的路自己选。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图形,小朋友可以发挥想象力,用这些图形大胆设计图案,看谁设计的路最美。如果你想设计很特别的图案,桌上有剪刀和纸,你就大胆设计吧。

 借助背景图激发幼儿手工设计路,运用欣赏经验,培养幼儿的审美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同时启发幼儿设计路时能与周围环境合起来考虑以达到和谐之美。

 2幼儿创作,教师针对幼儿的创作情况进行指导。

 3作品展示

 师:请小朋友将设计好的路嵌入背景图,看看你设计的路漂亮吗可以向同伴介绍你是怎么设计的也可以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么设计的他的想法和你一样不一样

 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相互欣赏、交流,一起体验创作的乐趣。幼儿的作品采用嵌入背景图式展示,旨在让幼儿感受设计对象与周围环境融合。

 活动反思:

 一、选材生活化。

 《幼儿园指导纲要》强调“幼儿的学习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以生活为基础,建立在生活之上。”本次活动教师能捉住幼儿天天感知到的生活环境中各种各样路的美来引导幼儿进行欣赏、体验,实现审美素质的提高。

 二、注重幼儿的审美体验。

 在活动前请家长带领幼儿去寻找路,进行初次的审美体验,让幼儿与路对话,与家长对话,在对话中积累审美经验。在活动中教师借助展板照片和多媒体课件的分模块欣赏,引导幼儿再次体验,通过幼儿再次地与路对话,与老师对话来梳理、提升审美经验。

 三、注重幼儿的个性化的情感表达,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强调:“艺术活动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我在此次欣赏活动中借助提问来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如:在幼儿解读漂亮的路的图案美和颜色美中我会问:你喜欢哪一条路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条它上面的图案怎么样你有没有见过或走过这样的路如果你走在这样的路上,你的心情怎么样你想干什么整个活动过程幼儿情感愉悦,兴趣浓厚,积极性高。

 四、尝试将环境美学理念引入幼儿园审美教育。

 引导幼儿体验将路与周围环境和人融合在一起欣赏所产生的协调美和意境美。也引导幼儿在设计路时能与周围环境合起来考虑以达到和谐之美。

大班美术教案漂亮的裙子教案5

 活动目标:

 1、运用对比的方式发现桃花的不同形态,并用简单的形态进行表现。

 2、大胆添画桃花,丰富画面,能画一整片桃树,感受绘画作品的美。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欣赏过桃花树

 2、物质准备:作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这是什么(桃树)

 小结:这是我们之前去参观过的桃树的照片,今天我们来画一画上次我们看到过的桃树。

 二、局部观察感知,讨论画法

 1、这棵桃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树枝,树杆,树叶,花)

 2、他的树枝是什么形状的

 3、树叶和花的比例是什么样的桃花的花瓣是几片的

 4、你想怎样来画这棵桃树

 小结:先画树杆,再画树枝,接着画桃花和树叶,桃树上桃花比较多,树叶比较少,看起来一整片都是粉红的。

 三、幼儿尝试写生画,教师巡视并指导:

 1、引导幼儿大胆作画,要求画出桃树的主要结构。

 2、鼓励幼儿画一整片桃树,画面干净整洁。

 四、讲评:展示作品,互相欣赏。

 师:你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

 教学反思:

 桃花色彩鲜艳,盛开时景色怡人。孩子们对桃花都非常感兴趣也很喜欢,从这个兴趣点出发,引导幼儿去画一画桃花,但如果单画一棵桃树或一簇桃花显得略微单薄,为了给孩子们充分发挥了发表想法和心声的空间。前期组织幼儿去观察了桃树,请孩子观察桃树的构成,桃花的构成,你最想画哪一个部分。孩子们都滔滔不绝地发表着自己的想法。让孩子在观察的前提下再进行作画,从而提高孩子的兴趣。

 接下来是让孩子现场作画,这时出现了困惑,孩子们根本无从下笔,桃花虽然单朵画不是很难,但整体表现出一片桃树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不知该先画树还是先画花,花的构图,以及树和树的叠加关系又成了一个难点。我通过言语提示,鼓励幼儿大胆的作画,有了前期观察的辅助,孩子们都大胆的进行了尝试。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过多的提示孩子桃花的花瓣的形状,很多孩子都画了四片花瓣。但最后成品图还是很不错的。

 通过这次作画活动,让我想到了在组织活动时还要多注意细节的内容,多鼓励幼儿大胆作画,用递进的方式去完成目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儿园美术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欣赏生日贺卡画面的形象美,色彩美,造型美。

 2、感受贺卡所表达的温馨的情感和美好的祝福。

 3、提高选择贺卡的有意性、并用美的语言表达祝福。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 理解贺卡的隐性美,提高选择贺卡的有意性 。

 隐性的美是比较抽象的,教师让幼儿反复的欣赏、讨论、帮助幼儿建立自己的审美特色,从理解美到表现美,从分类到送祝福,帮助幼儿理解贺卡的隐性美,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教学准备: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数张生日贺卡、环境布置、生日蛋糕

  教学过程:

 (一)唱生日歌 ,激发兴趣,体验快乐的情感。

 (二)欣赏自己带来的贺卡 ,欣赏其形象美,色彩美,造型美,感受和卡所表达的祝福与愿望。

 1、幼儿讨论、教师指导,欣赏贺卡的美

 2、集体欣赏,分类比较。

 (三)每位幼儿想一句祝福的语句,为生日的幼儿送上祝福,教师指导。

 (四)游戏:买贺卡,提高幼儿选择贺卡的有意性。

 (五)延伸活动,制作贺卡,进一步提供幼儿创造美的能力。

 好的幼儿园美术评课,让幼儿在美的境界中畅游,好的幼儿园美术评课,让教师的教学更得心应手。

幼儿园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胶水在纸上粘贴细沙或大米、小米、芝麻等点状材料,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体验粘贴活动的乐趣。

 2、鼓励幼儿遇到困难敢于求助,在讨论过程中相互学习。

 3、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胶水、毛笔、盘子、洗净的细沙或大米、小米、芝麻、湿抹布。材料可以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准备。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教师提问,引起幼儿兴趣:每天早上,小朋友都高高兴兴地来到学前班,请你告诉大家,你来到学前班的路是怎样的?你还走过什么样的路?

 2、了解活动内容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粘贴材料,提出活动内容:今天,老师请小朋友用细沙(或大米、小米、芝麻等材料)来修一条上学前班的路。

 3、学习制作方法引导幼儿探索怎样用胶水、细沙等材料粘贴出上幼儿园的路。

 (1)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第1页,说出上学前班的路在哪里。

 (2)激发幼儿已有经验,互相讨论粘贴步骤。(先在"路"上涂胶水,撒上细沙。)

 (3)交代粘贴要求:粘贴前先用毛笔将胶水均匀地涂在"路"上,但不能涂到"路"的外面。再把细沙或其它粘贴材料均匀地撒在涂有胶水的"路"上,用手掌轻轻压几下,稍等一会,把幼儿用书竖起来,轻轻地把多余的细沙抖落在准备好的盘子里,再修补一下没有细沙的地方,上学前班的路就修好了。

 4、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教师提醒幼儿正确地涂胶水,遇到困难主动找老师或者旁边的小朋友商量解决。做好后,压和抖落多余的细沙时,动作要轻,便于收拾。

 5、欣赏评价作品请小朋友将作品放在自己的桌上,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欣赏评价同伴的作品。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幼儿园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尝试用滴洒的方法绘画,能表现冬天的雪景,感受滴洒画呈现的独特效果。

 2、能控制手部力量创作滴洒画。

 3、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4、培养幼儿养成有序摆放工具、材料的习惯。

  活动准备

 水粉笔,水粉颜料,,挂图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名作,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出示波洛克的作品,请幼儿观察特殊的绘画效果教师:“你看到什么?这样的画见过吗?猜猜看画家用什么方法画出来?”

 2、教师讲述并演示滴洒画的方法。

 (1)教师出示画好大树的画纸,边用水粉笔演示滴洒边讲述。师:“看,冬天的风呼呼地刮着,把树叶都吹走了,带来很多雪花。”(启发幼儿将滴洒的颜料想象成雪花。)

 (2)师:“滴洒在树上的颜料像什么?让你想到了什么?(激发幼儿使用其他颜色进行滴洒。)

 (3)找一找还可以在哪里滴洒颜料。(鼓励幼儿在树上、树下、空中、地面上洒上各色颜料。)

 (4)教师鼓励幼儿用水粉笔滴洒,并注意控制手部力量及甩动方向。

 3、教师强调活动注意事项,幼儿创作。

 (1)师:“这种作画的方法有意思吗?你想不想试一试?

 (2)师:“试一试向不同的方向甩,画面会出现怎样的不同的变化。(引导幼儿向不同方向甩)

 (3)师:“在滴洒过程中颜料不要太多,使颜料滴下来画面就不美观了。“

 (4)鼓励幼儿使用不同颜色作画。

 4、欣赏与 评价。

 (1)教师引导幼儿相互欣赏作品,感受画面的特殊效果。

 (2)师:“谁来说说你分别在哪些地方进行滴洒?这种绘画方法给你怎样的感受?”

 小百科:冬季,是四季之一,传统是以二十四节气“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立冬”意味着风雨、湿度、光照、气温等,处于转折点上,开始从秋季向冬季气候过渡。

幼儿园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粉印版画的人物画,能清晰、生动地表现妈妈漂亮的样子。

 2、通过观察照片、卧忆等方法,能讲述自己妈妈的样子,表达妈妈在外形上的主要特点。

 3、进一步激发对妈妈的喜爱之情。

 4、以绘画的艺术形式表现对妈妈的爱,愿意主动向妈妈表达自己的情感。

 5、通过绘画学习用简单线条描述记忆形象,画出自己妈妈的突出特征。

  教学准备

 1、幼儿观察过妈妈化妆、打扮的样子。

 2、妈妈化妆后的照片(艺术照、写真)。

 3、各色颜料,作业纸,调色盘,水粉笔,抹布,桌布等。

  教学过程

 1、请幼儿淡一谈自己的妈妈,激发幼儿创作的愿望。

 (1)教师:你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你觉得你妈妈哪里最漂亮?她什么地方与众不同?

 (2)教师:化妆、打扮后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呢?妈妈什么样的发型最好看?妈妈穿什么样的衣服最好看?妈妈的裙子是什么样的?

 2、与幼儿讨论描绘妈妈的方法。

 (1)教师:今天,我们要来画一画自己的妈妈。怎样把自己的妈妈画得漂亮呢?(抓住妈妈的特征,注意发型、面部、服饰的细节表现)

 (2)教师:在绘画的时候可以为妈妈的而部进行什么样的装饰?你想给妈妈穿卜什么样的衣服?戴上什么样好看的首饰呢?什么地力;可以用夸张的方法去表现?(发型、服饰、五官)

 3、出示以往幼儿的粉印版画作品,与幼儿一起讨论人物厕的制作技巧。

 (1)教师:这几幅作品有竹么问题?为什么五官都看不清楚了?(涂色与勾线的问题)

 (2)教师:涂色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先涂大块的地方,比如脸颊、额头等,再涂小块的五官)妈妈红红的脸蛋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叠印)

 4、幼儿创作。

 重点:妈妈打扮后的样子。

幼儿园美术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感受圣诞节愉悦的气氛,积极的参与手工制作活动。

 2、能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制作和装饰。

 3、知道圣诞节的意义。

  二、活动准备

 1、报纸(让幼儿在课前将一面涂成红色),圣诞帽折法分解图若干张,已做好的圣诞帽一顶。

 2、收集各种废旧瓶子,盒子,卫生纸桶等,准备亮光纸,蜡光纸,白纸,绵纸,彩笔,蜡笔等。

 3、糨糊、抹布。

  三、活动过程

 (一)圣诞帽(折纸)

 1、导入

 师(戴圣诞帽)播放课件《圣诞节的西瓜猪》前半部分激发幼儿兴趣:你们想不想一同参加圣诞会呢(幼)可是呢,要请大家制作出我和西瓜猪头上戴的圣诞帽才行哦。

 2、幼儿活动

 (1)播放课件《圣诞老人帽(折纸)》(可放慢处理)引导幼儿初步感知。

 (2)结合分布图强调折纸中的难点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重复播放课件,并将步骤图张贴于教室四周,让幼儿观察操作、(还可提供材料装饰帽檐)

 (4)幼儿戴上帽子到表演区,自由表演

 (二)装饰圣诞树

 播放课件《圣诞节的西瓜猪》后半部分:

 发生了什么事(幼)、让我们一起帮助西瓜猪装饰圣诞树吧。

 (三)知识梳理

 1、为什么要过圣诞节

 2、圣诞节会遇到谁?

 3、圣诞节我们要做什么?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幼儿园中班圣诞节美术教案(第2课时)

 一、活动目标

 1、利用广告纸、旧挂历纸等物品,初步学习制作和装饰幸运棒。

 2、感受圣诞节热闹的气氛,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3、知道圣诞节的意义。

 二、活动准备

 1、圣诞帽1只、布口袋1只、自制小贺卡人手一份。

 2、请家长带幼儿去商场、大超市欣赏圣诞节的装饰,观察圣诞幸运棒的造型,并辅导幼儿学习卷幸运棒。

 3、彩色卡纸、彩带、礼品包装带、旧广告纸、旧挂历纸、蜡笔、胶水、压花、油性笔

 4、圣诞歌曲:铃儿响叮当

 三、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老师扮演圣诞老爷爷,背一个空口袋,随着音乐进教室,引起幼儿的兴趣。

 圣诞老爷爷说:“小朋友,我给你们送礼物来了,可是我的幸运棒不见了,变不出礼物来,你们能帮帮我做根幸运棒吗?

 (二)制作幸运棒。

 1、请幼儿谈谈:“看见过什么样的幸运棒?”

 “我想设计什么样的幸运棒?”

 (1)幼儿先自由交流,老师下位指导。

 (2)请个别幼儿讲述

 (3)幼儿再次讨论

 (4)老师帮助幼儿小结。

 2、老师出示一根幸运棒总结:幸运棒上有一个幸运物,可以是,下面是一根棒。

 3、在圣诞歌曲中,幼儿开始自己制作幸运棒。

 (1)老师先示范如何制作棒:卷旧广告纸,要细一点,头上用胶水粘住。

 (2)幸运物的制作。老师引导幼儿尝试设计不同的幸运物造型。

 (三)结束。

 1、幼儿做好幸运棒给“圣诞老人”。“老人”从口袋里变出了许多小礼物赠送给小朋友。

 2、小朋友随着音乐自由舞蹈。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五、活动延伸

 开展丰富多彩的迎圣诞活动,请小朋友创想:如何布置我们的教室,如何来设计贺卡送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如何来庆祝这个节日,以及老师给小朋友讲圣诞故事,欣赏圣诞歌曲,观看圣诞故事片等。

幼儿园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用简单的线条图案装饰画伞

 (来自:: 幼儿园美术教案伞 )

 2激发幼儿帮助他人的情感

 3激发幼儿喜欢装饰的美术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水彩笔,画纸,若干雨伞的,音乐伴奏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猫和小狗在玩皮球,突然接到小兔子的电话。小兔家的超市开业,想邀请他们去超市看看。

 (二)基本部分

 1欣赏雨伞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是什么?(雨伞)你们喜欢雨伞吗?(喜欢)老师也很喜欢这些雨伞,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些伞是什么颜色的,上面都有什么花纹。

 (教师与幼儿一同欣赏)

 2雨伞的用途

 师:刚才我们看到了许多漂亮的小花伞,你们知道雨伞都有哪些用途吗?(挡雨,遮太阳,挡风)

 师:小朋友真棒,为了奖励你们,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吧。

 3故事:

 小兔、小狗、小猫来到了草地上玩耍。他们玩得可开心了。突然,乌云遮住了太阳,“轰隆隆”打雷了,“嘀哒嘀哒”下起了小雨,他们什么都没带。眼看就要被雨水淋湿了,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呀?

 (给他送雨衣,给他打伞。。。)

  教师小结: 小朋友们真聪明呀,想到了这么多的办法帮助小熊。我们现在就送给他一把漂亮的小雨伞吧。

 4幼儿作画

 (三)结束部分

 1作品分析

 师:请几个小朋友上来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说一说送给小熊的是一把什么样的雨伞。

 小结:刚才小动物看到我们小朋友送给他的雨伞,特别高兴,要跟我们小朋友说:谢谢!小朋友应该怎么说呀?(不用谢)我们小朋友真的很懂礼貌呀。小动物说要带我们一起出去玩,你们开心吗?走喽,我们跟着他们一起出发吧。

幼儿园美术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锻炼幼儿十指协调性、灵活性,发展幼儿思维能力,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让幼儿了解曲线,画曲线,初步形成色的'概念。

 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活动准备:

 皱纹纸,各色粉笔,白纸,奖励品。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1、问早问好互动小游戏

 2、引入“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表演一个魔术,想不想看?”老师表演魔术,变出由皱纹纸做成的各色彩条在手中挥动。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观察:“小朋友们看,老师手里拿的象什么?”让幼儿自由回答老师适当加以提示。

 2、老师变换挥动方向,上下、左右、前后,让幼儿回答象什么,如水草、波浪、丝巾、绳子等等,每说一个可让幼儿复述。

 3、老师根据幼儿说的在纸上画,一边画,一边教幼儿念水草、波浪……

 4、让幼儿举起手来,和老师一起画,强调手的动作,要进行曲线运动。可多做几遍。

 5、将幼儿分成几块,拿好粉笔,到白纸处画。教师指导。

 三、结束部分

 幼儿作画时,家长可参与进来,最后可分给幼儿彩条玩耍。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幼儿园美术教案 篇8

 今天下午听了一节园内的公开课,虽说是公开课但听起来常态课的成分比较多。课后,上课老师的自我阐述只在引导孩子方面。那么仅仅就存在引导与回应幼儿一方面吗?以下是听课后搭班杨老师以及个人听后感受。

  一、听课,给自己思考

 首先,个人认为整节课没有亮点,找不到老师要表达的是什么?到底整节课的重点在哪里?现在还用临摹的教学方式,是不是已经很老套或是可以根据《纲要》精神,换种教学模式呢?

  二、书籍加经验,学习

 关于杨老师的评课,我总觉得听课没有评课学的知识多,今天又验证了这个说法。杨老师的评课我用自己的话可以说是很到位。看看杨老师对此课的评论。(加入了一些个人的理解)

 1重点在哪里

 《不怕冷的小企鹅》这节课中并没有听到不怕冷的意思来。讲的全是如何关于画企鹅。

 2偏离主题

 《不怕冷的小企鹅》是中班《勇敢的我》这个主题里的一个活动,大主题相当于一颗树的树干,而主题里的各个领域里的活动相当于是树干分出来的树枝。那么大主题里的目标,而是由渗进每个领域的活动里去的,所以这节课的教学方式也已经脱离了大主题。

 3教学环节中的回应

 (1)当问幼儿,你玩过猜谜语吗?(幼:没有)那今天我们来玩玩猜谜语的游戏。接着老师就开始以儿歌的形式说谜面。这里幼儿回答的是没有玩过猜谜语的游戏,那么要介绍给幼儿,猜谜语是怎么玩的,然后在进行猜谜语游戏。

 (2)当幼儿回答谜语是企鹅时,教师回应说:为什么说是企鹅?在这个的回应上应该更有指向性或是针对性,比如,从谜面哪里你猜出来的是企鹅?

  三、个人领悟

 每次的听课都是带着目的去学习的,比如刚开始听教师的回应、听教师的环节设计的过渡语、听教师如何完成目标等等,而每次的听课总是能学到很多,特别是课后的各位经验比较丰富的老教师发表的评论,总会给自己灌入更多的新力量。

 今天从杨老师的评课中学到了,1选课要清楚课的来源,弄清楚这节课的想表达的是什么?2那么这节课你想带给孩子些什么?3确定目标后,如何使孩子们学到点什么?环节的设计。4每个环节应环环相扣、过渡语要如何设计?5想象着孩子们可能会给你的回答,做好如何回应,意外的回答又该如何回复?

 学以致用,所以鼓励自己大胆的尝试把有经验老师的方法用到自己的活动中来。做个有心人,多看(书)、多听(不一样的课)、多记、多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