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过周岁,农村一直有送礼习俗,爷爷奶奶送什么礼物比较好?

老人 0 26

孩子过周岁,农村一直有送礼习俗,爷爷奶奶送什么礼物比较好?,第1张

孩子过周岁,农村一直有送礼习俗,爷爷奶奶送什么礼物比较好?
导读:如果家里有小宝宝要过周岁的时候,一般都会请客,然后为孩子做一个周岁礼。并且身为孩子的长辈也要给孩子送一些礼物,特别是爷爷奶奶。对于一岁的小宝宝来说,可以送衣服,提前送的话也可以在周岁那一天穿着,并且孩子一般都长得不慢,所以尽量选衣服的时候选

如果家里有小宝宝要过周岁的时候,一般都会请客,然后为孩子做一个周岁礼。并且身为孩子的长辈也要给孩子送一些礼物,特别是爷爷奶奶。对于一岁的小宝宝来说,可以送衣服,提前送的话也可以在周岁那一天穿着,并且孩子一般都长得不慢,所以尽量选衣服的时候选择大一号的。婴儿的皮肤都很娇嫩,要注意衣服的材质,尽量选择阴人年获纯绵的,这样宝宝不会过敏。

一岁的孩子也可以玩一些适龄的玩具,比如声音比较大或颜色比较鲜艳的,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听觉以及视觉能力,让孩子对于颜色能够更好的认知。而且一岁的孩子大多数都会走路了,也有着自己的思想与行为能力,所以可以选择一款早教机,这样能够让孩子的智力得到尽早的开发,并且早教机中还可以听故事听音乐,孩子用起来也比较的适合。

更有趣的礼物就是带周岁的孩子去影楼拍摄一组照片,一周岁对于孩子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进行拍照留念。所以如果爷爷奶奶能够送孩子去拍照的话,也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而且能够留存很长时间,多年以后,也能够将这组照片拿出来观看。如果实在不知道送什么礼物或者想到的礼物别人都送过了,那么也可以给一个大红包。

红包是比较实际的,不管怎么样红包都能够派上用场,可以让孩子的父母在以后用这笔钱给孩子进行教育上的投资,或帮孩子存到银行。不管礼物是贵重还是普通,这都代表着爷爷奶奶对于孩子的美好祝福与喜爱,所以不要纠结爷爷奶奶送的东西是什么,只要能够真心的爱孩子,对孩子好就可以了。

1、奶粉和衣物

孩子出生后奶粉是一个消耗品,送好的奶粉给孩子,让孩子茁壮成长,小孩出生后的衣物也需要经常更换,实用性很强。

2、长命锁和银手镯

一般小孩是带着爱和祝福降生,在满月的时候长辈对孩子满满的爱,也可以用戴在脖子和手上的配饰来表达美好的祝愿,并且小孩带着很可爱。

3、手脚印模具

这个礼物可以记录孩子每个成长的过程,孩子满月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可以压一个手印或者脚印是很有纪念意义的。

4、婴儿车、婴儿床

婴儿车作为亲人是送的最多的一种礼物,不过在购买的时候最好是坐躺两用的,因为宝宝在很小的时候脊椎很脆弱,是不能够坐着,最好是两用的可以延长使用周期。

5、送大红包

孩子在出生之前父母和爷爷奶奶就准备好所有东西了,这个时候再买礼物重复率很好,比较浪费,直接送大红包,有需要的可以让孩子妈自己购买会更好。

宝宝满月奶奶送什么礼物好

宝宝满月奶奶送什么礼物好,满月于宝宝来说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结点,家里人不仅会给自己的宝宝准备有意义的礼物,而且办满月酒给宝宝送祝福。那么宝宝满月奶奶送什么礼物好?

宝宝满月奶奶送什么礼物好1

1、孩子用的小车:一辆婴儿推车:婴儿推车在宝宝成长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辆小车,选择婴儿推车的时候尽量选择一款即能坐又能平躺的一款,因为带婴儿外出时休息更方便,能用到宝宝大概2-3岁。一辆学步车:这个要宝宝大概6-7个月的时候才用到,这个时期的宝宝应该学会站立了,也慢慢开始学习走路了,有学步车就方便多了。

一轮自行车:用到这个车的时候要到宝宝3-5岁的时候,宝宝开始学习自已脚蹬自行车,可以适当的和妈妈一起骑行。一辆滑板车:因为我家是男宝宝,宝宝长到5岁以后才可以单独玩耍这种车。

2、首饰:送首饰在我们老家有一种寓意,佩戴之后驱邪避灾,代表着吉祥如意的意思,比如手镯,项链琐等。首饰材料可以选择金的或者银的,我家宝宝姥姥送的是银质的一对手镯和一把长命锁。宝宝特别喜欢他的手镯,总是向家人和朋友炫耀他的手镯,手镯可以调节大小,宝宝一直带到了3岁多。

3、衣服和小被子:我家大宝满月的时候是冬天,所以姥姥给送好几套亲手制作的棉衣和2个小被子。自己缝制的衣服里面用的材料都是家里自己种植的棉花,而且是连体的棉衣包括脚的部分。宝宝用着即安全又保暖。

4、红包:红包当然也少不了,买过东西又送红包,这也是我们那里的风俗,姥姥怕买的东西不齐全,缺什么让自己再买。

以上就我家大宝满月的时候姥姥送的一些礼物,不同的地方风俗也会不同,送的东西也会有所差别,希望这些能帮到你。无论送什么礼物长辈们都非常疼爱孩子们的。

宝宝满月的时候,很多地方都有风俗,姥姥要给宝宝送礼物。我们家乡的风俗是送锁子,米面和鸡蛋。

1、送锁子

锁子的意思就是银项圈,上带长命锁,寓意长命百岁。后来到我小的时候,不流行长命锁了,都改为送银手镯或者银脚环了。

很多家乡的朋友现在翻自己婴儿时期的照片,都会发现清一色的手上带着银手镯,或者胖胖的脚上挂着银脚环。

2、送米面

这个米面并不是单纯指米和面,是很多东西的统称,而且我家乡在中原地区,不产大米。

满月时,姥姥会准备一些食物,一般是面食。再带上小朋友的推车,衣服,小被子,摇篮等,去女儿家喝满月酒,送给女儿女婿。

送的所有东西,包括这个去送的过程,叫做“送米面”。

3、送鸡蛋

送鸡蛋一般是给产妇的,有一定的数目,具体多少我也记不清了。上百个是有的,还要准备红糖。

之所以单独拎出来说一下送鸡蛋,是因为还要以满月宝宝的名义,给到场的客人送染了红颜色的鸡蛋。

宝宝满月奶奶送什么礼物好2

一、送富贵吉祥礼物

做爷爷奶奶的都希望自己的孙子孙女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而在中国自古就流行送新生婴儿一些长命锁,手环脚环之类的吉祥礼物,因此爷爷奶奶也可以送自己的孙子孙女一些纯银制作的吉祥饰物,有些还能刻上孙子孙女的名字,很大气也很有寓意。

二、送成长记录礼物

对于大人来说,小宝宝成长的每一个瞬间都是很让人振奋的,孩子成长的重要日子都是很值得纪念的。就如满月来说,可以送孩子一些手足印泥相框,宝宝成长相册等等,记录孩子的美好,保存孩子最宝贵的童真岁月。

三、送实用哄娃礼物

婴儿满月爷爷奶奶送什么礼物好,哄娃神器最为实用。宝宝都是“爱哭鬼”,你不知道它上面时候回嚎啕大哭,哭起来的时候不仅影响周围邻居的生活和休息,也会让人产生厌烦的情绪。所以,孙子孙女满月就送他们一些带娃神器吧,像摇摇床,早教机就是不错的、选择,让孩子更容易入眠,从而改善宝宝的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

扩展资料:

送礼技巧

1、要明确送礼是要打动别人,而不是打发别人,所以要有正确的表达方式及适合的时机,记住,不是在过节的时候才是适合的'时机。下面为送礼几大妙招,可以借鉴

2、包装,礼物包装,这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不要小看包装,一是让人觉得眼前一亮的感觉,能感受到的诚意,二,包装盒里面可以夹带想表达的祝福,记得要有署名,相应的也可以让人记忆深刻。

宝宝满月奶奶送什么礼物好3

宝宝满月时姥姥一般送什么礼物

宝宝满月,也就是婴儿出生满一个月。我国各地的传统风俗,家人要为孩子办“满月礼”,这是是旧时的一种传统仪式,称为“满月礼”,或者“给月礼”、“弥月之喜”。为此置办的酒席称“满月酒”。现在一般称为“满月酒”,其他称谓都省略了。

1、满月礼的时间确定

看到这个小标题,也许有人要说,这不是废话吗,满月礼就是满三十天的那日,还要另外确定日期?

按过去的习俗,“满月礼”不一定要放在满三十日那天。过去,婴儿的满月礼确实要确定一个日期。不同地方,或不同人家,甚至婴儿是男是女,确定的日子还真不一样。比如一些地方风俗,男孩的满月礼定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三十天,而女孩则定在二十九天。据民间的说法,这种日子的确定为“古法”,也就是古代传下来的习俗。

过去,也有一些人家,主要是比较有文化,崇尚儒家思想的人家,把婴儿的满月礼定在婴儿(不分男女)出生后的二十四天。其中的寓意,取古代二十四孝中的典故,期盼婴儿长大成人后,以像二十四孝之中的人物一样,孝顺父母。

也有一些地方则是自己翻老黄历,或者请人选择吉利的日子为婴儿举办满月礼。

现在大多数的人家,不分男孩女孩,一般都是定在婴儿后出生的三十日。也有选择吉日的,不超过婴儿出生后的四十天内。

过去新生婴儿有“三朝礼”,有的地方还有“六朝礼”“九朝礼”。现在的人都比较珍贵,一般来说生孩子都到医院,这样要保险一些。产妇在医院少则住四五天,多则住半个多月,当然也就无法做“三朝礼”“六朝礼”“九朝礼”之类。很多人就把这些与“满月礼”合在一起了。

2、宝宝满月时传统风俗中姥姥送的礼物

按照过去民间的传统风俗,婴儿出生满一个月值得庆祝,产妇坐了一个月的“月子”,到满月之时称为“出月”,也是一件有纪念意义的事。因此,过去民间一般要置办隆重的满月酒。

到了喝满月酒那天,奶奶或母亲抱着婴儿与长辈和客人一一见面,长辈与婴儿见面时要送孩子的礼物,或者送“圧岁钱”。亲戚朋友有的送衣物,有的送红包。主人家要回赠客人红鸡蛋,也就是把煮熟的鸡蛋皮染成红颜色。

满月礼的重头戏是产妇的娘家人来祝贺。在女儿生孩子时,产妇的娘家一般以孩子的姥姥或外婆代称,这与旧时男人忌产女有关。旧时习俗,满月礼这一天,孩子的姥姥或外婆不亲自前来,而是派产妇的兄弟来给小外甥(小外甥女)送一种贵重的礼物。

旧时民间把这种礼物称之为送“头尾”。“头尾”是一种比喻的说法,也是一种深含寓意的说法,即期望新生婴儿将来长大成人,有好的开头,也有圆满的局,谓之“有头有尾”。

那么送的“头尾”又有哪些东西呢?“头尾”就是婴儿从头到脚穿戴的帽子、衣服、鞋袜、小被子、小风披、小毛毯等,还包括婴儿的饰品,根据家庭的状况,饰品的种类和数量有所不同,比如有金锁(有的是银锁)、银牌(有的是铜牌)、手镯、脚镯等等。

很多地方除了送衣物和饰品外,姥姥家还有送“长寿绳”的习俗。什么是“长寿绳”呢?“长寿绳”就是用彩线系着的一个红包,包内装有铜钱,民间称为“铜钿牌”。并把“铜钿牌”挂在婴儿的胸前,寓意为保佑婴儿长命富贵。

也有一些地方的“长寿绳”比较简单,用彩线系一枚铜钱,也是挂在婴儿的胸前,也称为“铜钿牌”,寓意也是一样的,只不过是“铜钿牌”的简化版。

至于其它一些小孩用品,如摇篮、童车、高火桶之类,旧时一般作为嫁妆办齐,也就不再重复赠送了。

3、现在姥姥送宝宝满月礼物

那么现在姥姥给小外孙小孙女送些什么好呢?如今时代不同了,所要送的东西也就有了很大的变化。

比如送“头尾”,现在很多地方不是兄弟送,而是姥姥亲自送上门,以表示姥姥的心意。也有不少的做姥姥的,一直在服侍产妇,现在都是正常事。送的“头尾”也简化了很多,只是象征性的。帽子、衣服、鞋子自然少不了,只是件数根据实际需要置办。变化最大的就是婴儿的饰品,一般送一两件 表示一下意思就行了。然而,姥姥送“长寿绳”的习俗,很多地方依然传承下来了。

现在女儿出嫁时的嫁妆不比过去,一应俱全,现在简化多了。因此,有的姥姥还得送小外孙小孙女的童车(旧时是坐式童车,现在是手推车)及其它一些儿童用品。主要是根据姥姥的心意和婴儿的实际需要。

还有一些地方,姥姥或外婆小外孙小孙女有特别的习俗,那就按地方的习俗办理,毕竟,我国民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不同的地主有不同的传统民俗文化。此文讲的只是普遍性的民间习俗。

在农村,很多老人是跟儿子儿媳妇住一起的。

他们在给儿子分房子的时候,会有一处房子是用来养老的房子。谁分到了这个房子,就会跟老人住在一起。我婆家是老大家分到了这个房子。我公婆一直跟我大哥大嫂一家住在一起。

两代人住在一起,很容易就三世同堂了。这本是一件好事,彼此之间都有照应。老人养老方便,孩子从小也有老人给帮着带。

但是,在农村却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但凡这种三世同堂的人家,婆媳之间的关系都非常不好。

王茜跟自己的婆婆简直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她恨不得把自己家和婆婆住的屋子中间砌上一堵墙。当初分家的时候,她就不想跟老人一起住,无奈抓阄抓到了。她原本想着跟婆婆住在一起也不错,等自己有了孩子,跟老人住在一个院子里,难道她婆婆还能不帮她带孩子。

结果,等她生了孩子。她的婆婆真的不帮她带。她婆婆说:“不带就都不带,没给别人带,也不能给你带。不能让别人觉得不公平。”

于是,王茜家里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只要王茜在家里抱着孩子,她婆婆就躲出去。有时候,王茜想洗个衣服,或者是回趟娘家,她婆婆就在院子里坐着,但是她愣是把孩子送不到老人手里。

如果不住在一起,指不上就指不上了。但是,住在一起,老人就睁着眼,一点都不管,王茜就心里不好受了。她跟自己的男人说:“这不是她亲孙子吗?就是个邻居来了,都要抱抱。她愣是一下都不给抱。还说,怕人家看见了,给其他儿媳妇说闲话。”

王茜想要跟老人互帮互助,可老人却一开始就想好了不让王茜依靠自己。

在吃饭这件事上,老人也分得特别清楚。王茜家里改善伙食的时候,老人就在屋子坐着。她会做好自己的饭,然后等着自己的儿子给自己端肉。

可等到她的儿子给她端过去的时候,她就会说:“我都做好饭了,谁吃谁的,你以后别给我端,省得你媳妇不高兴。”

王茜的老公,当然不敢不端了。

他要是不端了,就意味着他怕媳妇,怕到自己都不敢给自己的亲妈端碗肉的地步。

可王茜的老公给她端了好吃的。等到她吃肉的时候,她就会把门锁起来吃。为什么锁起来,因为她的小孙子已经能跑了,时不时跑到老人的屋子里翻箱倒柜。

于是,老人就把自己的好吃的藏起来,等到没人的时候,她就把门一锁,自己偷着吃。

可小孩都很精的,他知道自己奶奶屋里有好吃的,老人越不让他吃,他就越惦记。于是,这个孩子一天五六趟地往自己奶奶的屋子里跑。

老人也真的是很抠门。她怎么也不肯让小孙子吃她一口肉。她的想法很简单:“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一开始就吃不到。他吃不到,也就不要了。”

老人像防贼一样,防孙子的表现,极大的惹怒了王茜。在王茜看来,这是完全不公平的。

其他的儿子都不会给老人端肉吃。只有他们因为住在了一起,他们小辈改善生活,觉得不给老人送说不过去。可老人接受了他们的“送”,却对他们的孩子如此冷漠。

有一次,老人锁着门吃肉。王茜的儿子进不去,就坐在门边哭。她又气自己的孩子没出息,又气老人真的是狠心,孩子哭成这样,她愣是不开门。

她因此跟男人吵了一架,告诉男人以后不能再给他母亲端肉。她把婆婆的冷漠都跟男人说了,还说了孩子哭,孩子的奶奶都不肯开门给孩子块肉吃。

老人听到他们吵架,也跑过去跟自己的儿子哭:“我都老了,有什么钱?我自己有点钱,买点好吃的,都给他吃了,我吃什么。再说了,又不是你们一个,给他吃,给别人吃不吃,都吃的话,把你妈的骨头吃了算了。”

王茜跟老人闹过几场之后,就彻底跟婆婆疏远了。她生病了,多难受,婆婆就当没看见。婆婆被热水烫了,她也就当没看见。一家人,两边的心,彼此谁都把谁当仇人,而不是当亲人。

而王茜的孩子对自己的奶奶更是都是仇视。

他跟外边的人说:“她不是我奶奶,她有肉都不给我吃。”

老人跟自己的儿子吵架说,这个孩子都被王茜教坏了。而王茜说:“孩子说的都是事实。”

最可怜的是王茜的老公,夹在两个女人之间,经常只有挨打受气的份。他大晚上从来不敢出门,因为他特别怕自己一走了,两个女人就马上会吵起来。

婆媳不和,最可怜的是男人。

王茜的老公因为两个女人吵架的事情,给她们都下过跪。他的母亲逼着他教训王茜,而王茜当着他妈的面就给了他一个耳光。

王茜说:“你敢打我试试,我打你行,你敢打我,明天我就带着孩子跟你离婚。我要早知道你有个这样的妈,八抬大轿抬我,我都不来。。”

王茜这样,男人的母亲就开始坐在地上大哭自己白养了儿子。好几次,王茜和婆婆这样大闹,周围的邻居过来看笑话,王茜的老公就会自己打自己。

可他自己打了自己,也没有人心疼他,两个女人只是暂时的偃旗息鼓,彼此依旧是水火不容。

王茜的老公跟周围的邻居说:“两个女人,我都惹不起,我能怎么办。我不给我妈端了,我妈嫌我不孝。我给我妈端了,我媳妇觉得不公平。她们不是在折磨彼此,她们是在折磨我呢。”

再恶的婆婆,也赢不了强大的儿媳妇。

《知否》里的盛淑兰能够和离,是因为有强大的娘家。而王茜的娘家也很给力。她们看到王茜的婆婆这么冷漠无情,便开始给自己的女儿出主意。

她们拿出了20万块钱,让王茜再去借一些钱,在城里合资买一套房子。房子写王茜和她父母的名字。王茜要搬走,要把老家的房子买掉。王茜的婆婆说:“这房子是我盖的,是我的,你住可以,买不行。”

王茜说:“那我不住了,你跟你儿子两个人住吧。咱们之间最清楚不过了,你没给过我一点好,我对你,生不养死不葬。”

王茜带着孩子和父母搬到了城里。男人刚开始硬气了几天,后来也搬到了城里。

王茜跟男人说:“我这个房子,你妈可不能进来住。你以后跟你妈养老,就回你家的房子养老。你别惦记我的房子,我也不惦记你老家的房子。”

老人也是个狠的。她看到儿子跟着儿媳妇走了,就对其他的儿子说:“以后谁给我养老,我住的这个房子就归谁。”

婆媳相处,婆婆该迈出“友好”的第一步。

王茜的婆婆本是三世同堂,如果她当初能走出第一步,帮王茜带孩子,不要要么刻薄冷漠。可能,她跟王茜就不会走到这一步。

《还珠格格》里,尔康的父母劝走了紫薇,尔康说:“你们不怕失去她,难道也不怕失去我吗?”

是失去儿子,还是得到一个“相敬如宾”的儿媳妇,其实是很多老人会面临的选择。

但多可惜,很多老人都选择了失去儿子。

要她们善待儿媳妇太难了。她们会想没有回报怎么办?她们会想,我凭什么善待儿媳妇?她们会想,带孩子是你自己的事情,跟我有什么关系?

于是,越老越多的儿媳妇从进婆家开始,就注定了跟婆婆相处不好。

因为,那个老人从来没想过要跟儿媳妇处好关系。

至于孙子,她们会因为讨厌儿媳妇,也连带着讨厌孙子。因为,那是那个女人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