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新春贺岁活动围绕祭祝祈年为中心,以除旧布新、拜神祭祖、驱邪攘灾、祈求丰年等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新春贺岁活动围绕祭祝祈年为中心,以除旧布新、拜神祭祖、驱邪攘灾、祈求丰年等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贺岁活动,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有着各种被流传下来的习俗。
除夕上午修供祭祖,正房八仙桌后的墙壁上挂家堂,桌子上摆有熟肉、油炸物、点心、水果等祭品,上面覆盖菠菜叶谓之青头。另外还要置酒上茶。新近老了的人单独祭祀,三年后方上家堂。屋门外设一祭桌供天地三界。都要上香烧纸。中午12点之前上供,然后点鞭炮,一家人(分家过的兄弟都围老人在一起)吃团圆饭。下午包素馅的饺子,包饺子时会随机地在2-3个中包硬币。门上贴春联、屋里贴年画。晚上点鞭炮吃饺子烧老牛。
大年初一4点多起床煮素馅水饺,为了不把回家过年的“爷爷奶奶”吓走,尽量不要出动静。不能拉风箱,不能碎碗、不能砸蒜。因此前一天必须选好柴禾。煮熟饺子都是先上供,然后晚辈给长辈磕头再吃饺子。吃到硬币的会非常高兴,意味着发财、有钱花。无论是包饺子,或者煮饺子,都要十分小心,要派做事细致的妇女,不能出现破饺子,否则认为不吉利。
正月初二,赶早送“爷爷奶奶”,没啥具体时间,原则就是送完后天不亮。所以初二还要早起,由院里某人组织,以炮仗为号,大家集合,上完供后,点香,潜意识里认为“爷爷奶奶”会跟着香火走,必须保持香火不灭。然后走到坟上,磕头、放炮仗。然后回来撤供。等等其他的许多习俗。
我眼中的新年,首先是劈劈啪啪响成一片的鞭炮声我们家乡的风俗,年三十中午和大年夜必吃饺子,饺子下锅的那一刻,家家燃放爆竹那如鼓点一样的声音密密匝匝,连绵四五个小时之久,响彻天宇在我听来,这是最早的春雷阵阵,我总是为这骤然而来的春的气息而激动得不能自已
我眼中的新年,是红通通的春联春联一贴上门楣,年的气氛就热烈起来,仿佛一场大戏,正式拉开了序幕贴满了春联的村庄喜气洋洋,人们在这喜洋洋的气氛里,包饺子,炸年糕,煮肉,为新年做着最后的准备
我眼中的新年,是年三十中午你来我往互送饺子的奔忙仍是家乡的风俗,饺子煮熟,不能自家先吃第一碗供灶爷,第二碗端给爷爷奶奶和家族中的长辈,其次是叔伯婶娘村路上川流不息地奔走着送饺子的大人和孩子每人端一个茶盘,盛一碗饺子,两个自家蒸的馒头,给小孩子的几块压岁钱,给男孩子的一盘炮,给女孩子的一朵花路上遇见了,老远地微笑着,互相说“早啊”,急急忙忙地就过去了下面还有好几家要送呢
我眼中的新年,是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前几年是倪萍和赵忠祥,这两年是朱军和周涛,他们在除夕之夜一出现,这年就达到了第一个高潮
然后就是拜年了整个村庄都在行动小孩子除夕之夜玩到很晚,还在沉沉的睡梦里,就被大人叫起来了燃过鞭炮,吃过饺子,就开始去拜年晚辈见了长辈,第一句话就是:“拜个年吧”那作为长辈的一个,则赶紧说:“免了,免了”呵呵地笑着,把桌子上的果盘端到你面前,非得让你吃点什么才肯放你走小时候,我总是以为除夕这一夜是格外延长了的,已经做过了许多事情,天才蒙蒙地亮起来及至长大才明白,那不过是人们为迎接新年而早起了的缘故
鞭炮声渐渐地息了,年也拜过了,天亮起来,看着满院子红红的鞭炮纸屑,我就会惆怅起来——这年,就到了尾声了至于其后的走亲戚、压岁钱等等,都只是一个个余音,真正的高潮,已经过去下一个“过年”,要等很久很久了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风俗多样。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各个地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年俗。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些北方春节习俗。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