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宝宝目前多大了啊?不然可以给孩子买一块写字板了然后让孩子先学起写字来了 然后再买一些唐诗跟英语字母让孩子提前看起来了我家孩子目前三岁不到 现在已经会了很多的英文单词了生活中轻松提高宝宝智力的 42个小方法一、提高宝宝逻辑性1、考推理你和
宝宝目前多大了啊?不然可以给孩子买一块写字板了
然后让孩子先学起写字来了 然后再买一些唐诗跟英语字母让孩子提前看起来了
我家孩子目前三岁不到 现在已经会了很多的英文单词了
生活中轻松提高宝宝智力的 42个小方法
一、提高宝宝逻辑性
1、考推理
你和宝宝准备一起吃早点了,但还没有把早饭盒揭开,父母可让孩子猜一猜:"猜
猜看,咱们今天早点吃什么"你希望是牛奶还是豆浆"这种方法可提升孩子
的数学逻辑智能。
2、数楼梯的台阶
上下楼梯会让孩子感到疲倦而无味,但倘若这时父母用一些有趣的方法,不仅能
让宝宝智能有所提升,而且宝宝吵闹着要大人抱自己上楼梯的状况也将会大大
少。父母可带领孩子一级台阶一级台阶,一层一层地数数楼梯的阶数,在不知不
觉攀爬楼梯的过程中,孩子的数学逻辑智能也会有所提高。
3、数门
带孩子出门后,可利用回家的一段时间,因为回家的路上时间很充足,孩子的心
情也大多比较放松。这个时候,面对四通八达的各条马路,让孩子分辨并记忆,
找出各条路的特点及不同之处,学会利用参照物来认路,能够提高孩子的观察力。
在回家的路上,还可以指导孩子数门牌号码,分清哪边是想数,哪边是奇数,能
强化孩子的数字概念,对提升数学逻辑智能很有帮助。
4、寻找节目时间表
晚上看电视的时候,孩子最爱看的节目是在什么时间播出呢可以在电视报上找
出那个时间,教孩子认识时间。这可以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而且孩子在不知不
觉中还能学会一些汉字。
5、一起数玩具
晚上睡觉之前,要让孩子把自己的玩具收拾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过,父母
可以从旁协助,借此机会帮助孩子学到新本领。最开始的时候,父母可以和孩子
一起大声数玩具,数完一件放好一件。孩子通过模仿就能知道数数的顺序,以后
就可以让孩子自己数和放玩具了。这可以培养孩子的数学智能。
6、看商品标价
逛商场时,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看看商品的标答,让孩子知道每样商品都有它的
标价。然后再和孩子算一算,买两件要多少钱,妈妈有10元钱,够买几样……这
能使孩子对金钱有个最初的概念,也能提升他的数学智能。
7、增减衣物学数学
天气暖和了,衣服要减少;冬天天气冷,衣服要相应地增加。在这个过程中,可
以和孩子一起数衣服的件数,夏天穿单衣件:秋天穿内衣+毛衣+外套共3件
冬天穿内衣+毛衣+外套+防寒服共4件。宝宝在此过程中就会把天气冷和要保
暖及穿厚衣服,天气热和要凉快及穿薄衣服联系在一起,让孩子从具体的生活经
验中提升本体感觉,认识自然。
在穿脱衣服的时候可以让宝宝自己系纽扣,从上往下系,或是从下往上系,让宝
宝的数学逻辑智能得到提升。
二、增强与人交往能力
8、与人打招呼
教孩子向遇到的熟人打招呼,向他们问好。打招呼的时候教孩子用不同的礼貌称
呼,如"叔叔,阿姨,奶奶“等,还要教孩子使用礼貌的招呼用语“您好”、“您去
上班吗"等等。这可提升孩子的人际智能。
9、进行自我介绍
到别人家做客的时候,让孩子简单地自我介绍一下,不必说得太多,如果孩子害
羞,只要介绍一下姓名、年龄就可以了,这既能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也能
提升他的内省智能。
10、到有相仿年龄小朋友的人家做客
爸爸妈妈有时候也要挑选一下做客的对象。到有小孩子的人家去做客,能为孩子
创造与人交往的时机,与小朋友一起玩要时,也能培养孩子合群及合作的意识。
11让孩子来帮忙
爸爸妈妈可以假装自己有困难,让孩子来帮一下忙,如帮忙搓一下抹布等。通过
劳动,孩子能建立自我服务及服务他人的意识。父母的帮忙请求能让孩子有参与
感,并能训练他最初的合作性,对他的人际交往有好处。
12、让宝宝去问路
妈妈可以经常带孩子上街,在街上时,妈妈要鼓励宝宝去问路,这可以提升他的
人际智能,因为向陌生人询问道路,可以充分锻炼宝宝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提升空间智能
13认方向
路上教孩子注意认路、辨别方向,如以建筑物为识别标记等。尤其到十字路口等
复杂地形,可让孩子观察上、下、左、右、前、后各个方向。这可提升孩子的空
间智能,让孩子熟悉道路。
14、辨认东南西北
教孩子利用周围景观来认路,例如用阳台、树叶方向、路牌等等来帮助辨认东南
西北,对孩子方向感的训练很有帮助,还能提升孩子的空间智能。
15、给宝宝下指令
妈妈可以让宝宝做个小帮手,给他适当地下指令,如"帮妈妈去童放在里面的那
罐牛奶",或指示他“看看你的背后","往左边一点"等。对宝宝说话,妈妈要多用
以下字眼;在里面、上面、下面、前面、后面、最上面、最下面等等。这能提升
宝宝的空间智能。
16、观察树叶的变化
季节交替,植物的变化最明显。生活中,可以观察树叶一年四季的变化,让宝宝
了解季节的概念,同时提升宝宝的视觉空间智能。
夏天树叶的颜色是翠绿色的,到了秋天就变黄了,而到了冬天就落光了,只剩下
孤零零的树枝,但春暖花开时,嫩绿的树芽又冒出了头。爸爸妈妈可以带宝宝观
察同一棵树,观察年,并为宝宝讲解其中的道理。
树叶颜色的变化、生长和枯萎在宝宝的视线里不断交替,提升了孩子的空间智能
和自然智能。
17地图向
准备出游前,最好先买一张旅游目的地的地图,当然也可以在到达目的地再买。
别小看这张地图,它可是你提升宝宝空间智能的有效工具。告诉宝宝你们下一个
目标,让宝宝在地图上找到你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和目的地位置,并找到前进的正
确方向。前往目的地的路上,爸爸妈妈还要提醒宝宝看路标,到达目的地后,再
拿出地图让宝宝确认目标是否正确。
这个过程看似复杂,但对提升宝宝的空间智能非常有效,同时宝宝的方向感。空
间想象力以及执行能力也都得到了训练和培养。
18、识物
指着路上的街道、车站、建筑物,告诉孩子它们各自的名称、建造年代。可提升
孩子的语文智能,增长孩子的知识。
可让孩子观察沿途的自然景观并向孩子作介绍,告诉他各种景观的名称、特点、
功用、季节变化等,提升孩子的观察能力。
四、锻炼说话能力
19、让孩子形容他最喜欢的动画角色
孩子对自己喜欢的角色印象一定很深刻。可以让孩子形容给妈妈听,他喜欢的角
色长得什么样,是一只小鸭子,还是一只大笨能,它的嘴是什么颜色等等。这可
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0、边走路边唱儿歌
父母带孩子走在路上时,有许多增加孩子知识的机会,可以给孩子猜测如“麻屋
子,红帐子,里面睡着白胖子"之类的谜语,孩子不一定能猜出来,但对这种形
象生动的儿歌会感兴趣,有利于孩子的语言智能。
21品特点
妈妈可以拿着一个宝宝感兴趣的物品,为他描述这个物品的一个或多个特点,如
谈谈它的颜色(是草地般的绿色):或是它的形状和大小(小圆球);数量的多宜
(两个桔子):或是它的质地(柔软的或是硬的));或描述它的声音(电视的声音
很大,很吵),也可以让宝宝试着描述一下这个物品的特点。
宝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运用语言和组织语言,他的语言智能也就能得到提品。
22起决定买什么
在购物的过程中,可以让宝宝的注意力集中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上,如正在挑选面
包,你可以和宝宝讨论一下你的想法,也让宝宝说说他的想法,他一定会说为什
么要买这个面包,也许是样子好看,也许是闻起来很香等等。最后做出一个大家
都满意的决定,宝宝在发表他的意见的同时,大大提升了他的逻辑智能和语言智能。
五、培养艺术细胞
23、唱歌
让孩子在路上唱幼儿园老师教的儿歌,能调周动孩子的情绪,因为在幼儿里,不是
每个孩子都有单独唱我的机会,如果能让他单独唱唱,他对音乐一定会感兴趣
24、听着轻松欢快的音乐劳动
你是不是每周都进行一次全家大扫除呢可以让孩子和你一起,一边大扫除,一边
听欢快夫的音乐。这能提高大家的方动情绪,孩子也会觉得这是个快乐的时间,有
助于养成他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也提开了他的音乐智能
六、训练观察力和记忆力
25、辨认蔬菜
让孩子辨认青菜、装菜等辈冀,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各自的特征,能提升孩子的白
然观察智能。
26、观案菜的颜色
在妈妈做饭时,让孩子练习判断菜什么时候熟了,找一找生冀和熟菜额色上的不同
可训孩子的观察能力。
27观案做菜顺
妈妈做菜时,让宝宝在旁边仔细观察妈蚂做藁的工序,做好之后,让他说出某一道
蕖的步骤,如做芹菜炒肉丝时是先炒肉丝还是先炒芹菜等,这样能训练孩子的记乙
力,增长孩孩子的生活帮识。
28、介绍营养价值
在陷宝宝吃饭时,父母先说每道冀的营养价价值,接着看孩子能记住多少,既增长
了知识,又训练了记忆力。
29、画出自己喜欢的角色
让孩子照着电视中的样子画出他喜欢角色的样子。电视的画面不是固定的,因此
这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而且还能训练他的记忆乙力。
30、说出玩具的颜色
可以让孩子先说出某件玩具的颜色,然后再说出思些玩具颜色一样,这可以教孩子
认识颜色,还能培养孩子视觉分辨力和观塞能力。
31、孩子找出相同材质的玩具
可以教孩子把不同材质的玩具放在一起,比如有的是塑料玩具,有的是绒毛玩具,
还有的是木头做的玩具等等。这可以培养孩子的触觉感知力和视觉分辨力,让孩
子学会分类。
32、辨认颜色
爸爸妈妈可以利用机会,让孩子学习辨认各种颜色。如叶子的颜色,有绿色的,
也有**的,还可以问问宝宝"我们家里有哪些东西是黑色的,哪此又是红色的"
等等。室外还有许多花草颜色各异,可以教宝宝分辨花的种类和色彩,如菊花的
品种就很繁多,颜色也是多样的,是很不错的自然教材。在辨认颜色的过程中,
宝宝的视觉智能不断地受到刺激,充分发挥他的视觉能力,培养他的辨别和观察
能力。爸妈在他进行颜色辨认时尽量不要加以暗示,要让宝宝自己去观察身边的
东西,认出所要寻找的视觉对象。
33、辨认声音
带宝宝到一个接近大自然的室外环境时,接触自然界声音的机会大增,爸爸妈妈
可以告诉宝宝注意听某种声音。例如动物的叫声、溪流的水声、风声和雷声,都
可以用来提升宝宝的听觉能力。我们生活的城市里还有许多声音,如:机车启动,
汽车按喇叭,消防车的长鸣,盖高楼的敲击声等等,都可以用来刺激宝宝的听觉。
在宝宝对这些声音有了记忆之后,可以让他听到声音后马上辨认。通过刺激宝宝
的听觉会让他的感觉更敏锐,变得更机灵。
34、触物猜名
在室外活动时,爸爸妈妈可以利用室外遇到的各种材质、形状、大小等都不同的
东西提升宝宝的触觉能力。先让宝宝把手放到背后堂心朝上,家长把捡到的各种
小东西放到宝宝的掌心上,让他先形容一下手中的东西触摸起来的感觉,然后再
说出他猜到的答案。例如宝宝可以触摸家长放在他手中的鹅卵石,说:"我摸到
一个硬硬的、滑滑的、冰冰的、重重的东西,觉得好像是一块石头。"然后让宝
宝拿到面前看看自己猜得对不对。进行这种智能提升活动时除了用静物,还可以
用动物。看看宝宝能不能猜出他正触摸的是一只蚕宝宝,或是一只蚂蚁。
七、增强内省智能
35、和孩子一起反省
一天的忙绿,劳作终于过去,是跟孩子好好谈心的时候了,不要摆出家长的面孔。
应和孩子成为最好的朋友,在爱的气氛中,诱导孩子说说自己今天在幼儿园里有
没有犯过错误,或做了哪些好事情让老师表扬了,为什么表扬…………让孩子自己
找原因,这样能提升孩子的内省智能。
36、故意说错一件事
与孩子谈心时,故意说错一件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或说错一个故事,例如今天把
阳高照,而你却说今天天气不好,看孩子的反应,这样能提升孩子的内省智能、
逻辑智能。
37、表达心情
全家人在一起聊天,突然让孩子判断家里其他人是不是高兴,高兴的程度如何:
或者讲一个故事,让孩子练习表达喜、怒、哀、乐等情绪,以提升孩子的内省智能。
38、估算时间
在和孩子聊了一会儿之后,告诉他已经聊了多长时间,然后继续谈话,一段时间
后,让孩子自己估计一下谈话的时间。这样会提升孩子的内省和数学智能。
39、让宝宝参与出游前准备
在出游前,爸爸妈妈都会进行物品准备,千万不要认为这是大人的事,与宝宝无
关,其实让宝宝参与出游前准备是有效提升他逻辑智能和内省智能的机会。
让宝宝想想出游要准备的物品,也许有他特别希望携带的东西父母没有记得。在
准备的过程中,从起居到饮食,一项一项考虑进去,鼓励宝宝充分贡献自己的力
量,这会让宝宝的逻辑智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同时也要尊重宝宝的意见,
让他感受到自己的需要,这对培养他的内省智能很有效。
八、提高运动能力
40、让孩子自己收拾玩具
在开始时,可以让孩子帮助你来整理,渐渐地让孩子学会自己收拾。当孩子自己
动手做的时候,要鼓励孩子,即使他做得不是很好,也不要责怪他。这可以训练
孩子的动手能力,也让孩子明白,小孩子应该学会做力所能及的事。
41、远距离沟通
爸爸妈妈可带宝宝到一个较空旷的草地或广场,爸爸、宝宝、妈妈3个人之间间
隔一段距离,爸爸用语言加手势把一句话表达清楚,宝宝看到后再学着爸爸的样
子把这句话传给另一边的妈妈。
这个活动可以锻炼宝宝的表达能力(语言表达和肢体表达),在有趣的游戏式活
动中提升宝宝的语言智能和肢体运动智能。
42、跑步前进
难得的室外亲子活动时间到了,爸爸妈妈可以带着宝宝活动活动筋骨,跑步可是
个不错的活动腿脚的方式。
在起跑前,先定下一个目标,如前面的那棵树,远处的那个凉亭等。然后开跑,
爸爸妈妈最好陪着宝宝一起跑,但爸爸妈妈一定要记得让宝宝得胜。这样他就会
喜欢这种智能提升的活动,跑到目标后可以再选一个目标再跑。
跑步这种活动,会使宝宝多次深呼吸而增加送往大脑的氧气供应,会使他的头脑
更为灵活大小肌肉更协调视力和平衡能力等都会得到提升,从而也就提升了宝宝
的肢体运动技能。
父母希望孩子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呢?在幼儿园上学哪些是要学会的?宝贝要上幼儿园了,爸爸妈妈不免兴奋又忐忑:上幼儿园的宝贝,会有怎样的成长呢?他能从幼儿园学到什么呢?
有的爸爸妈妈希望幼儿园能多教些东西,最好是双语教学,琴棋书画幼小衔接课程一样不落;有的则希望幼儿园以“玩”为主,让宝贝享受单纯、快乐的上学前时光,在玩中成长。
到幼儿园学“生活”
真心爸妈偏向后者。我们不太关心孩子在幼儿园学到多好的英语、多少才艺,能认多少字,学会做什么难度数学题,我们更看重的是,孩子能在一个愉悦、有爱的环境中,完成他们初步的“社会化”过程,学到对他们未来成长更加重要的那些东西——与人相处的能力、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合作精神、韧性(宽容、忍耐、妥协、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能力、面对生活的开放性和了解生活的能力。
每个孩子,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社会化”过程,才会成长为能适应社会、独立面对生活,既乐于有益社会和他人,也能在纷繁社会生活中保有“自我”、让自己生活得幸福、快乐的成人。幼儿园,是孩子社会化过程的第一个关键阶段。
他在幼儿园学到多少知识、才艺并不重要,那些知识他未来都能学到,那些才艺,他到成年后还有无比多机会可以开始学习。但在幼儿园年龄段应具备的社会化意识和能力,当时没有学到,过后很难弥补,并且那些意识和能力的缺失,会在未来的小学、中学阶段,成为孩子成长中诸多问题和困扰的源头。
从这个意义上讲,送孩子去幼儿园,不是让他去学知识和才艺,而是让他去学习“生活”的。
幼儿园带给孩子的生活能力
1、与人相处
上幼儿园前,孩子接触到的“他人”非常少的,而且这些他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保姆阿姨,几乎都是围绕着孩子转的,在院子里一块儿玩的小伙伴,也只是在各自照顾者的悉心呵护之下,做极其有限的互动。
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孩子会很容易将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认为万事万物都应该为我转动,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很难发展起来。
进入幼儿园,孩子会接触到更多“他人”——老师、保育员、同班小朋友、其他班级的小朋友,孩子需要接受这些以往没有接触过的人,和他们发生各种各样的互动,建立符合幼儿园规则的关系。
这些,对于孩子,是全新的课题。孩子需要在这个过程中:
重新定位自己——哦,原来我不是世界的中心;
学会定位他人——她是老师,我需要遵从,她是小朋友,我们不能互相争抢;
学会理解他人的表达和正确表达自己——老师这么要求我,我应该努力做到,我有什么要求,要和老师好好说,不能像对爸爸妈妈那样哭闹。
在幼儿园,孩子慢慢从最初的不适应,到学会与生活中这些新角色的“他人”和谐相处,培养出最初的与人相处的能力。
2、适应集体生活规则
在自己家里,生活细节上,大人配合孩子的时候居多,每个孩子也会建立起不同的生活习惯。但在幼儿园,面对那么多孩子,老师完全没有办法做到适应每个孩子个性化的需求,所以幼儿园需要依赖集体生活的规则才能正常运转:
什么时候吃饭;
如何吃饭;
上厕所怎么排队;
什么时间要洗手、什么时间喝水、什么时间午睡;
上课时小朋友们该怎么做;
园外活动时小朋友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孩子们在适应这些规则的过程中,会逐渐建立统一、轮流、秩序、等待、遵从等意识,这些意识,会深深扎根在他的头脑中,潜移默化地成为他未来的行为规范的一部分。
学会适应这些规则,就是孩子的成长。如果孩子不能适应这些规则,他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会过得相当困难;如果连幼儿园的集体生活都不能适应,上小学后也很难适应学校的规则——他很可能成为让所有老师烦恼的“问题”学生,既令别人困扰,自己也享受不到高质量的学校生活。
3、合作
幼儿园的小朋友经常需要互相合作——一起唱歌、一起跳舞、在游戏中承担不同角色,在这些合作活动中,孩子们会培养出初步的合作精神:
懂得一些事情,不是自己一个人能完成的,需要大家一起来做;
懂得大家一起做事,有时需要步调一致,有时需要分工合作;
懂得在大家一起做事时贡献自己的力量;
懂得给他人支持也接受他人的支持;
懂得配合别人也接受别人的配合;
懂得自己有时候是主角,有时候需要做配角。
孩子在幼儿园建立起的合作精神,对于他未来上小学、中学、大学、进入社会都非常重要。
4、韧性——宽容、忍耐、妥协、坚持
我们不会对孩子做什么“挫折教育”,但是很关注孩子从幼儿园阶段起,就培养出一定的“韧性”,或者叫“弹性”:
宽容:明白他人和我不同,我不能期待所有人的行动都以我的意志为转移,学会不吹毛求疵,不睚眦必报。
忍耐:明白幼儿园不是自己家,不能什么都由着我自己,自己的言语和行为收到一定的约束是必要的,而不是不可忍受的。
妥协:明白自己不是幼儿园唯一的宝贝,和小朋友相处,不能处处抢先、时时要尖,要做必要的妥协、让步。
坚持:一些活动自己可能感到困难,但不能想做就做,想不做就不做,需要坚强、坚持,慢慢适应自己以往不擅长、不胜任的活动。
说这些,可能会让一些孩子还没上幼儿园的爸爸妈妈感到沮丧——我孩子在家里是宝贝,上到幼儿园又要宽容、又要忍耐、又要妥协、又要坚持,岂不是去受委屈去了吗?
但请理性地想想,成人生活在社会中,是否也需要这些韧性,去应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环境,孩子容忍度低、脆弱、该让步时不懂让步,该坚持时不能坚持,他未来要面对多少困境?
5、自己的事自己做
孩子在幼儿园,还需要做不少自己照顾自己的事——擦完手挂好自己的毛巾,喝完水放好自己的水杯,吃饭时把自己喂饱,午睡时给自己换上睡觉的衣服,睡醒时再把衣服换好,活动时摆好自己的小椅子,有时还需要帮老师从玩具柜中取出玩具和收好玩具,去上幼儿园时把小书包放到自己的小格子,放学时再背好自己的小书包。
别小看这些小小的日常活动,它们都是很重要的“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训练,孩子能自己把这些小事情做好,上学后就很容易学会照顾好自己的书包、自己记好作业并完成作业。上幼儿园时在这些小事情上有困难的孩子,上学后会有更多困难。
6、了解生活
幼儿园生活本身,就与家庭生活不同,孩子适应并享受幼儿园生活,就是一种开放的、学习不在爸爸妈妈身边时如何生活的姿态和能力。
而且,幼儿园的各种活动,都会培养孩子的开放性,也让孩子更多了解生活。比如真心爸妈觉得两个孩子在幼儿园收获最大的几项活动:
每周的园外活动:幼儿园会带孩子们去博物馆、科技馆、公园、郊区养殖园等各种各样的地方,孩子们会看到无比多有趣的事物,还培养出后来这么多年爱去博物馆、科技馆的习惯。
每学期的采购活动:幼儿园每学期都会带孩子们去附近的超市,告诉孩子每人可以买几块钱的零食,然后让孩子自己挑选。这让孩子既学会自己买东西,也建立起金钱、预算的观念。
各种节日的手工制作活动:母亲节父亲节给妈妈爸爸做小礼物、端午节包糉子、中秋节打月饼、元宵节包汤圆。这些活动的意义,都远远不是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那么简单。
爸爸妈妈能帮到什么?
对于一个身心发展正常、爸爸妈妈能给与正确引导的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出这些能力并不困难。
爸爸妈妈能给予孩子的引导包括:鼓励孩子配合老师的要求;鼓励孩子和小朋友好好相处;当孩子有不喜欢上幼儿园的表现时,仔细分析各种可能的原因并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每天和孩子就上幼儿园斗智斗勇斗狠;当孩子表示被小朋友欺负时,了解真实情况,认真分析是不是孩子和人相处能力的问题;当孩子在幼儿园遇到吃饭、穿衣等生活上的困难时,在家里帮助孩子做些提升生活能力的训练……
但也有爸爸妈妈,并没有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和小朋友发生冲突就认为是别的小朋友欺负自家孩子;老师给孩子一些建议,就认为是老师不喜欢自家孩子;每天只关心孩子在幼儿园“学”到什么,而不关心孩子“体验”到了什么;只关心孩子的英语、才艺、认多少字、会做多少题,而不关心孩子在幼儿园能否好好生活等等等等。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