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写的天下第一“福”字,你知道它包含几个字与几重含义吗?

老人 0 83

康熙写的天下第一“福”字,你知道它包含几个字与几重含义吗?,第1张

康熙写的天下第一“福”字,你知道它包含几个字与几重含义吗?
导读:在这里先讲个关于康熙写“福”字的事情。其实康熙每年都有写“福”字的习惯,每次过年,康熙就会亲笔御书“福”字,赐给有功的大臣,不仅如此,功劳突出的大臣还会额外得到一个“寿”字,算是对下属的肯定以及祝愿他们新的一年能够福寿安康。公元1691年,

在这里先讲个关于康熙写“福”字的事情。

其实康熙每年都有写“福”字的习惯,每次过年,康熙就会亲笔御书“福”字,赐给有功的大臣,不仅如此,功劳突出的大臣还会额外得到一个“寿”字,算是对下属的肯定以及祝愿他们新的一年能够福寿安康。

公元1691年,康熙掐指一算,自己送出去许多“福”字,他认为再送出去,大臣们得到的福字就越来越多,物以稀为贵,倘若这样,自己的“福”字就失去意义,之后便再也没有赐过“福”字,但是为了喜庆,每年都还会写十幅“福”字张贴在宫中。

由此可以看出,康熙在位时期,写过的“福”字是非常多的,被称为天下第一“福”,但是这个天下第一并不是指康熙写的多,而是这个“福”字包含的意义以及多个字组成的“福”字。

康熙写的“福”字大致有五个字组成,分别是才、福、寿、子、田,被誉为多才、多福、多寿、多子、多田。

康熙写的这个“福”字和民间常写的福字不同,不属于方正饱满,而是形窄狭长,被称为“长瘦福”,也就是长寿之福的意思。

这个红圈中代表的是“才”字,誉为多才,唯有才德兼备之人可得之;

这个责则代表“子”,子孙满堂之意,古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个其实看起来像一个“多”字,所以就是多福的意思;

这个被看作是“寿”字,寓意是多寿,福寿安康,多福多寿;

而这最后一个是“田”字,但是“田”不封口,寓意洪福无边,无边之福;

通过这五个字的组合,康熙的这个福字才被称为天下第一“福”!

公元1673年,康熙的祖母孝庄太后六十大寿,突然得病,太医束手无策,康熙查阅古典,得知有“承帝事”一事,就是增加福寿的意思,天子是万福万寿之人,可以向天请寿,于是为祖母请福寿,沐浴戒斋三日,写下此“福”,并加盖“康熙御笔之宝”印玺,最后赠给祖母,未曾想,孝庄太后在得到这个“福”字之后,病情减退,最终以75岁的高龄善终,在古代75岁可谓是少见的。

今日闲来无事,就解析此“福”,希望看到的人都能够五福合一,福寿安康,平安快乐!

清朝的时候有个读书人写了句“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引发了一场大案,可能也正是出于这种原因,清朝从康熙开始就喜欢写诗、写书法,水平不说如何,但是数量还是很够的,据说乾隆一生就写了48000多首诗。

这个数量就很“假”了,要知道陆放翁陆游一生也只不过写了9000多首诗而已,乾隆一下子一个人就搞出将近五万首诗来,自然是让人十分的疑惑的。相比起乾隆来说,康熙就比他精明的多,不会那么的夸张,虽然也有说他一天打死三百多只兔子的,但是在书法上康熙还是很脚踏实地的。

康熙出生于1654年,当时正值清和明打仗的时候,加上康熙的母亲是一个并不很得顺治喜欢的女人,所以康熙几岁的时候也并没有得到他爹的什么关注。顺治最后的去向也很奇怪,有的人说他是得了天花而死,也有的人说他是为情所困,最后当了和尚,不管怎么样,因为顺治的离开,康熙的命运改变了。

孝庄作为顺治的母亲,可能是因为和多尔衮之间不明不白的关系的原因(其实也没啥,那都是当时的传统,不算很过分),她是很不得顺治的喜欢的,母子之间的关系非常的淡泊。也许是为了找回那份曾经的亲情,也许是为了保住大清的江山,孝庄在扶持康熙上位之后就特别的关心康熙,亲自教导康熙。

康熙那时候是个父母双亡的孤儿,只有和这个奶奶是最亲的,加上孝庄对他也特别关心,所以他非常的喜欢这个奶奶,就算是后面长大了外出去巡查,每天到了哪个地方也会给孝庄汇报,在外面打猎抓到了野味什么的,往往还要派人八百里加急送回宫中给他的奶奶吃上一口尝尝鲜。

公元1673年,是孝庄的六十大寿,按照中国人的规矩,六十大寿要大做,康熙当然也要给他最喜欢的奶奶大做六十大寿了,为她准备了各种长寿面、糕点、寿桃等高档次的寿礼,准备在孝庄大寿的那一天献给她。不料人老多病,孝庄六十岁的人了,在快要过生日的那几天突然就生病了。

这病也病得奇怪,平日里十分灵验的御医怎么治都治不好,眼看着奶奶日渐消瘦,容颜枯萎,康熙那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去翻书自己找方子,毕竟术业有专攻,他一个做大清皇帝的人哪里能找得到什么治病的方子呢?万一用错了药把孝庄的病治坏了怎么办呢?

于是底下的太监告诉他,要不然您就给她写个福字亲自祝福一下她?正所谓心诚则灵,何况你是大清的皇帝,作为大清的皇帝亲自为大清的太皇太后祝福,肯定会有很大的作用的!康熙一想,对啊,作为大清的皇帝,写个福字总该有些气运加持,说不定这一写,就把奶奶的病给治好了呢!

于是康熙一本正经的沐浴斋戒三天,然后一气呵成写了一个“福”字,太监们一致喝彩,康熙自己也觉得写得非常不错,平日里康熙写的字虽然也算工整,却都没有这次的有神韵,这一次也许是因为心太诚,超常发挥了,他后面再怎么模仿都写不出来这么有神韵的字了,成了康熙写的最好的一个字。

于是,他亲自给奶奶送去,本来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没想到孝庄看了康熙写的这个福字,居然一下子就好了过来!底下的太监、宫女一个个都喊道:“太皇太后洪福齐天,陛下洪福齐天!”然后许多人都传说这是一幅加持了大清气运的福字,乃是天下第一“福”,有着无上的魔力。

于是这个福字就被康熙当作大清的传国至宝流传了下来,后面在乾隆的时候,却被和珅把这天下第一福给偷走了,然后这个贪婪无耻的和珅为了永远占据大清国宝“天下第一福”就用这个“福”字做了一个风水局,把它和龙脉结合起来,藏在了假山的山洞里面的一个石碑上面。

直到嘉庆查封和珅的家的时候,才发现了这个大清国宝,不过这时候“福”字已经跟龙脉连接在一起,也不好拆除,于是嘉庆一气之下就把这里给封了起来,后面200多年,都没有人发现这个“福”字。

直到1962年,总理去恭亲王查看的时候,才发现了这个大清国宝,并且对它视若至宝,凡是有重要的外宾前来的时候,总理都会带人去参观一下,然后把碑拓作为“国礼”送给他们。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孝庄太后60大寿将至,不料突染沉疴,久治不愈,太医束手无策。百般无奈之时,康熙查知上古有“承帝事” “请福续寿”之说,意思是真命天子是万福万寿之人,可以向天父为自己“请福续寿”,遂决定为祖母请福,在沐浴斋戒三日之后,梦中悟出如何结合运势,特于乾清宫升座,举行极为隆重的御笔挥毫大典,一气呵成了这幅 “福”字,并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印玺。

康熙御笔的整个福字倾注了对祖母的挚爱,事后康熙几番重提御笔,却再也写不出其中的神韵,可谓“福”字之奇,所以民间盛传此福为“天赐鸿福”、“天下第一福”。

令人拍案称奇的是,这福御宝有意无意间,还创造了许多空前的纪录,细品之下,真乃佳作天成。

其一:因御“福”加玺后,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得以传世的惟一一枚不可倒挂的“福”字,取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御“福”加御玺镇福,奇珍无比。

  其二:此“福”的书写不同于民间常用的饱满方正,其字形窄而狭长,为瘦,音谐“寿”,民间称之“长瘦福”,即长寿之福。

其三:俗语称“有福必有寿,有寿必有福,有福没寿是为无福可受”,但是,由于“福”、“寿”二字字形差异太大,因此,自古从来没有哪个书法家可以把“福”“寿”合为一字书写,在这福御宝右半部正好是王羲之兰亭序中“寿”字的写法。故而,这福字也成为了现存历代墨宝中惟一的将“福”“寿”写在同一个字里的福字,民间称之为“福中有寿,福寿双全”之福。

其四:此福与民间称作“衣禄全、一口田”的福字截然不同,该“福”字左部偏旁颇像一个“才”字,隐含“子”字,右部似王羲之所书“寿”字,右上角极似“多”字,右下部又似“田”字,再加上左上角的一点,呈现“多一点”的整体含意,其间包括了“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数个汉字,是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五福”合一之“福”字。

其五:由于其中的“田”部尚未封口,因此是鸿福无边、无边之福。 

孝庄太后自得到了这“福”字,百病全消,15年后享高龄得以善终。可谓“福”字之灵,民间俱称这是康熙“请福续寿”带来的福缘。 

而康熙为祖请福,自身亦送福得福。康熙一生政绩卓著:招降郑氏而收复台湾、平葛尔丹以定蒙古、重创俄罗斯而重夺雅克萨,完成了天下民族的大一统,康乾盛世至此发端。康熙执政61年,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一生有子数十,子孙满堂,恰应“多子”之端;

康乾盛世,国富民强,为“多才(财)”;

裁撤三藩、收复台湾、与俄国精确边界、两次亲征准葛尔…这些俱是开疆拓土,合了“多田”之兆;

与孙乾隆帝各执政逾一甲子,均以高寿善终,正是“多寿”之人;

国泰民安则是万民“多福”。

这切都印证了此福“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之说,孝庄太后称其为“福之本源”,民间则称“五福之本、万福之源”。故而,这个“福”字又被认为是汲天地灵气的古今第一灵验之福。为了永久保存这福世上独一无二的“福”字,孝庄亲命将其刻为石碑,成为皇家至宝。

可谓:“请福聚福、送福得福!”“天下第一灵验之福!”

说到康熙其实故事很多,但是我们今天要说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话说康熙十二年的时候孝庄病了,这可把康熙给急得,最后康熙没有办法就十分用心的写了一个福字,最后孝庄的病竟然好了,这个就显得十分的有意思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背后到底有什么故事呢?这个福字为什么会这么神奇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分析揭秘看看是怎么回事吧!

话说孝庄这人辅佐了两代帝王,一个就是儿子福临也就是顺治,另一个就是孙子康熙了。

咋说呢?顺治这人有点矫情,按说他这皇位是天上掉馅饼砸到了头上,捡到的。当时要不是大哥豪格和叔叔多尔衮势均力敌,谁也奈何不了谁,各退一步,才有了他的皇帝帽子,不然皇帝这帽子压根就没他啥事。

结果好不容易熬死了多尔衮,自己个却因为一个董鄂妃,要死要活的要出家当和尚,把个孝庄气的七窍生烟啊!

所以后来的康熙,孝庄那是小心再小心的传授帝王之道,生怕有个啥闪失。

结果就是没了母亲的康熙,打三岁开始就被孝庄收拢到了眼跟前养活着。

而且康熙又是个孝顺的人,所以对这孝庄很是敬重。

康熙写福字故事

1673年这一年恰好就是孝庄的六十岁大寿,搁过去人活六十古来稀啊,那会能活六十那都是长寿的人了,这时间点上的老人身体机能下降的忒厉害了。

这不眼瞅着孝庄的大寿就到眼跟前了,呱唧一下子孝庄可就病了,这一病可就起不来了。

这一家伙可把康熙给急坏了,太医院养活的那些个太医,除了跪地下磕头啥也不会。

养你们这些个干嘛嘛不行,吃嘛嘛不够的东西有何用处!气的康熙把这帮人全轰了出去。

康熙自己个翻书查,这就查到上古有承帝事请福续寿的说法,所以他就决定自己个给孝庄请福。

按照上古的说法,他这就沐浴斋戒了三天。特意去了乾清宫,这地可是康熙处理政务的地,就为这事,还举办了隆重的写字大典。

那炮仗响的噼里啪啦,把耳朵都能整懵圈了,那响鞭甩的啪啪,都能汇成一曲子听了。

接着就精心挑选了一支笔,这笔上头嵌着四个烫金大字赐福苍生,用的纸还不一般啊,是丝绢整成的纸,闭目养神,接着就憋着一口气,咔咔咔就整了一个福字。

搁过去皇帝写个福字,那叫御笔,写完就得了,谁拿着谁有福气。

可康熙还觉得不够,直接捞起搁一边的玉玺,端端正正的在福字的顶上头加了一大印。

就这大印可了不得啊,第一,一般的皇帝写福字,加盖玉玺压根就没有过,这是唯一的一个。

第二,一般加玉玺的时候,都是字的左下方,他到好直接加盖到了正上方。这寓意就是鸿运当头,福星高照。

第三,玉玺是啥玩意,那只有圣旨和重要的文件才盖的,这是蝎子粑粑独一份的买卖啊!

您还别说,这孝庄得了这福字,回头那太医都拿不下的病就这么好了,齐齐整整的又活了十五年,这就活了七十五岁。

就这福字,咱说一般的福字咱倒挂,寓意福到了,而这福字,您可不能倒挂,毕竟玉玺在正上方,人家本来是鸿运当头,您这么一倒,啥意思,自己个琢磨去吧!

话说这玉玺应该是最重要的一点。

康熙真正写的福字

第一,说咱老百姓的福字,一般是圆润饱满的,四四方方很方正。但康熙写的这福字,叫形窄而狭长,凸显了一个瘦字。

这瘦与寿同音,所有暗含长寿之意,所以有长寿之福的说法。

第二,老话说有福必有寿,有寿必有福,有福没寿是为无福可受。一般情况下想要把福字和寿字合成一个字写,这没那个书法家能办到。

哎!康熙的这个字就办到了,人家这福字的右半边用了王羲之那兰亭序中寿字的写法。

所以这个福字,那是福中有寿,福寿双全啊!独此一家。

第三,这字和咱老百姓写的福字他压根就不一样,隐含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左边那偏旁,您瞅瞅像个才字,这还不算当中间还含了个子字,右半边咱刚刚说了像个寿字。而这右上角那一块特别像个多字,右下边这嘎达瞅着又像个田字,外加左上角的一点,这叫嘛?这叫多一点。

好吧,把这些个东西连在一起,这就是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这叫五福合一啊!古往今来第一字。

憋死俺了,写到这里俺都冒汗了。

最后,那田字还没封口,嘛意思呢?这叫鸿福无边,无边之福。

瞅见没,人家一个福字,就这么多解读,您不得不佩服啊!天下第一福,这没跑啊!

其实要俺说,这还有一点,就是康熙不像乾隆那么嘚瑟,很少有墨宝流传。

最后的故事

后来孝庄好了以后,就把这福字给刻在了一块石碑上,这是要流传后世的。

结果到了乾隆手上的时候,这石碑就从宫里边溜达出去了,去了和珅的府上。

这事有两种书法,一种是和珅偷去的,另一种是乾隆送给和珅的。

要俺看和珅偷去的说法不靠谱,乾隆这人小气的紧,这么个重要的东西,他能让他随随便便的丢了?要知道乾隆最喜欢的就是康熙,啥事都要和他比,而且这是很少流传的康熙御笔啊。

况且这么大个石碑,您说拿走就拿走,宫女太监护卫都是瞎子吗?乾隆一问这就露底啊!和珅能干这事吗?不能啊!

所以这石碑应该是送给了和珅,这家伙把个和珅给乐坏了,从太湖里边整了老鼻子多的太湖石,就搁萃锦园整了一条巨龙,那福字他就搁在了龙穴里边供奉起来。

还起了个名叫洞天福地,这嘚瑟劲,您就别提了。

后来嘉庆把他那窝给抄了之后,原本是想把这福字给弄回来的,结果一查,发现这福字正好在龙脉上,担心动了以后有啥不好的影响,这才作罢!

当然这事,没啥史料可以解读的,但事实就是这福字石碑就没动过窝,就一直在哪了。

天下第一福由来

公元1673年,康熙为祖母孝庄太后“请福续寿”,写下了震烁古今的“长寿之福”,此福暗含“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是古今唯一的“五福合一”、“福寿合一”之福。孝庄“请福聚福”,康熙则“送福得福”,所以此福被称为“天下第一灵验之福”。福中有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加顶,喻“鸿运当头、福星高照”之意……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对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凡是在门前贴有福字的人家将免于处死。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得知后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然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个康熙御笔亲书的“天下第一福”则是另外一个故事。清代康熙皇帝一生酷爱书法,但却很少题字,所以康熙御笔是历代皇帝的笔墨中流传最少的,这就有了“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说法。传说康熙一生流传下来的就剩三个字:“无为”、“福”。“无为”现存于故宫,而本文的主角“天下第一福”则存于北京恭王府中的“福”字碑上。传说康熙大帝年幼丧母,由孝庄皇太后抚养长大。然而正当康熙盛世的时候,孝庄皇太后却重病缠身。康熙救祖母心切,化孝心于笔锋,创造了震烁古今的“福寿”联体字,然后征召天下能工巧匠,把它雕刻在一块大青石上,并背着这个“福”字碑前往祈年殿拜祭天神。为示孝心,康熙大帝跪在“福”字碑上祈福,上苍有灵,孝庄皇太后身体奇迹般康复,康熙大帝将“福”字碑请回宫中供奉在佛阁。 乾隆继位后,将“天下第一福”赐给自己的宠臣和珅,和珅命人运来几千块太湖石,在自己的府邸后花园砌成一条巨龙,这条龙的位置正好在京城的龙脉上,他将“天下第一福”藏在龙穴之中悉心供奉。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文物局对“福”字碑进行修缮,定为“中华三绝”文物之一。

纵观康熙大帝亲笔所书的这个福字,刚劲有力,颇有气势,右上角的笔划很像一个“多”字,下边为“田”字,而右偏旁极似“寿”字,更为珍贵的是碑的正上方刻有康熙的御玺之印以镇福,这更是其他历史传碑无法相比的,因此这个福字也就不能倒贴。传说中,谁能给家中老人请回这个“天下第一福”,就一定能够为老人添福添寿。这个“福”字在请回之后还有一定讲究,除夕挂出,每日须净手敬香,并于晚上用手去摸福字,由下向上,摸得越高,则会越长寿,时至正月十五必须收起深藏,此谓“摸年福增年寿”。

该“福字左部偏旁颇像一个“才”字,隐含“子”字,右部似王羲之所书“寿”字,右上角极似“多”字,右下部又似“田”字,再加上左上角的一点,呈现“多一点”的整体含意,故称该字为“多才多子多田多寿福”,更为珍贵的是:在“福”字正上方又嵌印了康熙皇帝的御用玉玺用以镇福,更使其珍贵无比,据说,周总理称该字为“中华第一福”。

《中华第一福》是康熙皇帝在康熙盛年国运隆盛时的御笔书法。该“福”字自成一体,气势蓬勃,道劲有力,是康熙皇帝盛年极其珍贵的墨宝。

据说该“福”字是康熙皇帝为其祖母孝庄皇太后六十寿辰祈福所书,时因皇太后体衰病弱,康熙操心祖母身体康泰,一日梦中悟出如何结合运势,为祖母祈福,特于乾清宫升座,举行极为隆重的御笔挥毫大典,将梦中由上天感应的该福字书成敬献祖母,皇太后得该“福”字后身体日见好转,并得长寿,享90高龄成为传奇佳话,故康熙认为该字很有灵气,令人刻于一石条之上,置于宫中,奉为大清国宝,300年来该“福”字灵验的传说可谓家喻户晓,传说得该“福”字者,便能得福阴庇护,心想事成,平步青云有如神助。

该“福字左部偏旁颇像一个“才”字,隐含“子”字,右部似王羲之所书“寿”字,右上角极似“多”字,右下部又似“田”字,再加上左上角的一点,呈现“多一点”的整体含意,故称该字为“多才多子多田多寿福”,更为珍贵的是:在“福”字正上方又嵌印了康熙皇帝的御用玉玺用以镇福,更使其珍贵无比,据说,周总理称该字为“中华第一福”。

中华第一福已被乾隆帝点化为“万民之福”,理所当然的应该让天下万民都能沾沾这中华第一福之灵气,得以请福聚福送福得福。

康熙御笔亲题、加盖有“康熙御笔之宝”印玺、有着“天下第一福”之称的福字碑现存在恭王府花园。恭王府不仅以此福为镇宅之宝,府内设计也处处以福为主题,隐藏在花园窗格、环廊各处的“福”,有九千九百九十九个,再加上康熙御笔,共有一万个福。

这个“福”字,字形瘦长,故称之“长寿福”,即长寿之福。

因“福”“寿”二字字形差异太大,自古没有哪个书法家可以把这两个字合二为一书写。而此福字右半部正好是王羲之《兰亭序》中“寿”字的写法。故而,成为了现存历代墨宝中惟一的将“福”“寿”写在同一个字里的福字,民间称之为“福中有寿,福寿双全”之福。

此外,它的右旁上部的笔画像个“多”字,右旁下部像个开口的“田”,整个右旁又像个“寿”字,而左旁极像“子”和“才”字,包含了“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多个寓意,是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五福”合一之“福”字。

清朝时期民间口口相传的这个“福”字为“万福之源”,也是福字碑的由来。

再加上其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的印玺,该“福”字也成为唯一不可倒挂的“福”字。

扩展资料

康熙御笔天下第一福的来源

康熙十二年,正值盛世之际,抚养康熙多年的孝庄太后却突然身染重病。当时太医院的所有太医都对此病束手无策。而眼看祖母的病势愈发严重,素来仁孝的康熙皇帝也是忧心如焚。

他在无奈之下接受了宫中喇嘛的建议,为祖母向天父请福去病续寿。他在沐浴斋戒三日之后,拿起御笔虔诚的写下了请福的福字,还在福字的上面盖上了“康熙御笔之宝”印。

随后又命工部巧匠,把此福字刻在一块专门选定的大青石上。福字碑刻好之后,康熙皇帝跪在碑上祈求天父让自己的祖母康复。也许是康熙的做法感动了天父,在他祈祷完之后祖母孝庄居然慢慢康复了。

康熙大为欣喜,此后他就命人将福字碑供奉于宫中佛阁当中,以继续保佑祖母平安康泰。而孝庄太后,也在75岁高龄才因病去世。

后来此事传到民间,百姓都认为康熙皇帝写的此福字,可以祛病消灾延寿添福气,因此也将其称为“长寿福”。康熙皇帝自己也这样认为,但是他再次提笔书写时,却再也写不出一模一样的福字。

--天下第一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