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70岁奶奶团”护送学生上下学,是什么让她们坚持了15年?

老人 0 55

山东“70岁奶奶团”护送学生上下学,是什么让她们坚持了15年?,第1张

山东“70岁奶奶团”护送学生上下学,是什么让她们坚持了15年?
导读:山东“70岁老奶奶团”护送学生坚持15年上下学,那么是什么让她们坚持了这么久呢?          导语:孩子你的到来点亮了我们的生命,为我们的生活赋予了全新的意义,愿你像颗种子,勇敢地冲破泥沙,将嫩绿的幼芽伸出地面,指向天空,孩子,你知

山东“70岁老奶奶团”护送学生坚持15年上下学,那么是什么让她们坚持了这么久呢?

          导语:孩子,你的到来点亮了我们的生命,为我们的生活赋予了全新的意义,愿你像颗种子,勇敢地冲破泥沙,将嫩绿的幼芽伸出地面,指向天空,孩子,你知道吗?当你出生的那一刹那,妈妈就感到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孩子是社会的希望也是我们家庭的希望,我们都会让孩子去接受先进的教育都会让他们去上学,而有70岁多的老奶奶坚持了15年送那些孩子上下学,那么是什么原因呢?

        原因就是她们对于这些孩子的关爱,不想让这些孩子有任何的危险,在起初老奶奶在送自家孩子上学的时候顺便带着孩子们过马路,看到排队等着进校门的学生有调皮捣蛋的,就帮着维护维护秩序。”奶奶团”志愿服务队的队长马呈香说她的孙女就读这所小学,每天她都会送孙女上下学,“有一次,一个胡同里突然冲出来的车差一点儿撞到学生,随着校门前过往的车辆越来越多,马呈香和几个送孩子上学的老伙伴商量后,开始自发在上下学时段护送孩子们过马路。当年,周边小区许多退休在家老人陆续也加入了志愿服务的队伍目前,该志愿服务队有九位奶奶长期做志愿服务,她们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64岁,平均年龄70岁的她们,一天三次在校门口为孩子们的安全保驾护航,每次至少在马路上站一个小时,这一干就是15年。

       结束语:正是因为有这些热心的人在我们的生活才能够如此美好。

孙子考上大学爷爷奶奶怎么祝福如下:

希望每个宝宝天天都能像花儿一样开放,像阳光一样灿烂!健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1、希望未来的你,可以勇敢做你自己,不一定要能干,但一定要是个正直的人!

2、要永远记得朝着太阳的方向生长,宝贝一周岁快乐。

3、越长越漂亮越长越聪明,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4、希望你身体强壮,快快长大,越长越可爱。

5、希望你胃口好,长得高高壮壮,但是你胃口太好了,也是件恐怖的事。

6、希望宝宝快快成长,永远都可以用你可爱的微笑,感染身边的每个人!

7、愿你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不抱怨、不将就、有自由、有光芒。

8、我们深切期望你健康成长、一生平安、幸福。

9、希望成长后的你,可以做个孝顺的好孩子!

10、我希望你能快乐地成长,过上幸福的生活。

11、希望未来的日子里,宝宝能快乐的成长,有个快乐美好的童年!

12、我们伴你长大,你陪我们变老。

13、用心记录你生命中每一个不可复制的瞬间。

14、生日快乐,我的女孩,健健康康的成长。

15、希望你的生日特别愉快,冰淇淋吃个够,玩是痛快加痛快!

16、愿你的世界里充满好天气,所到之处都是阳光,温风如愿。

17、慢慢的成长岁月里,那些点点滴滴细枝末节无比珍贵。

18、祝福我们的宝宝一定要一生平安幸福,吉祥如意。

19、祝福我们的宝宝越来越聪慧、机灵、美丽、勇敢、坚强!

20、孩子,愿你生命中的愿望都能得到实现,祝你在每个成长的日子里都开开心心!健康和快乐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东西,真诚的祝愿健康和快乐永远伴随你。

21、希望宝宝你快快成长,快乐成长,永远都用你可爱的微笑,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

22、愿我们的小宝贝儿,愿你慢慢长大。

23、感谢上苍,感谢命运,让我的生命中有你!

文老痞子

说起赵欣培这个名字,也许有些人并不太清楚,其实他曾是一名童星,在86版《西游记》里扮演“红孩儿”一角,红遍大江南北。

原以为赵欣培会在 娱乐 圈这条路上奋勇前行,没想到才刚拍完《西游记》就急流勇退,离开 娱乐 圈,潜心读书。

为何赵欣培不趁热打铁,继续在 娱乐 圈继续事业,而是选择离开?退圈后的赵欣培,又在其他领域作出什么样的成绩?

1977年的一天,在北京城的一户人家里,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他的到来备受父母的宠爱,这个男婴就是赵欣培。

赵欣培的父母都是技术员,平日里总是忙的不着家,没人照顾的赵欣培,便被父母送到奶奶家寄养。

其实寄养到奶奶家也有好处,一是父母工作忙,赵欣培在奶奶家可以得到更好的照料,二是奶奶家住王府井教堂的门房,附近有个不错的幼儿园,到时候赵欣培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也方便奶奶每天接送。

自小在人来人往的胡同里长大的赵欣培,虎头虎脑胆子大,特别惹人喜爱。

到了1982年,5岁的赵欣培正读大班,有一天遇到《茁壮成长》剧组来幼儿园选角。

这部剧为了选出胆子大的小演员,剧组人员特地在班级里架着摄像机,躲在镜头后看着每个小朋友们的表现。

当时工作人员喊着,哪个胆子大的小朋友,把女孩子手里的皮球抢过来。

那些小朋友们平日里没见过这这么大的阵仗,都扭扭捏捏不敢向前。

这群孩子里就赵欣培胆子最大,他一点也不害怕,还听从工作人员的指令,上前将小女孩手里的球抢过后,递给工作人员。

导演一看,这个小演员不胆怯,长得也虎头虎脑很讨喜,当下立马拍板,就定他了!

就这样,赵欣培因自己的一个举动,换来了《茁壮成长》的拍摄机会。

得知儿子获得拍摄《茁壮成长》的机会,赵欣培的母亲为了照顾孩子,让他多一个锻炼的机会,就暂停自己的工作,陪着赵欣培去拍摄。

在此期间,可爱又有家教的赵欣培,身边除了有妈妈的贴身照顾,还得到片场其他人的喜爱,场记于虹更是把赵欣培当成儿子一样看待。

于虹很喜欢淘气可爱的赵欣培,此后她还无意中成为赵欣培的“贵人”。

拍完**后的赵欣培,拿了500元的片酬后,又回到了幼儿园继续学业。

后来他们一家又搬到史家胡同,赵欣培开始进入史家胡同小学上学。

进入学校学习的赵欣培,也是个妥妥的小学霸,到了1984年,年近八岁的赵欣培又获得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拍戏机会。

这一年央视开始准备筹拍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杨姐导演正在为“红孩儿”一角发愁。

当时于虹正在《西游记》剧组当场记,她看到杨洁导演发愁,她就推荐了赵欣培。

 杨姐导演听了于虹的介绍,便让她去邀请赵欣培来试镜。很快于虹便找到赵欣培和他父母说明来意。

当时赵欣培正在上小学二年级,学业比较繁忙,父母担心他去拍戏会耽误学业,但是拍摄《西游记》也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

一向开明的赵欣培父母没有自作主张为赵欣培做选择,而是将这件事告知赵欣培,让他自己决定。

当时《西游记》已经在电视上播出一部分,赵欣培听到能和孙悟空等人一起拍戏,他特别欣喜的答应这次拍摄计划。

 父母看到赵欣培对“红孩儿”一角感兴趣,也很支持赵欣培的决定,因为和于虹很熟悉,父母则全权将赵欣培托付给于虹照顾。

于虹先是将赵欣培带去杨洁导演家见面,杨洁让赵欣培表演唱歌跳舞,他可爱的模样让杨洁很是喜欢,随后赵欣培又去剧组带妆试镜后便通过这个角色。

当时刚好是暑假,赵欣培虽然只拍摄了一集“大战红孩儿”,但是却花了他一个月的假期。

刚开始,赵欣培跟着剧组去长白山取景,两周后,剧组又带着赵欣培去大连的一个公园内拍摄。

当时赵欣培很多字还认不全,因此在开拍前,会有人在一旁念台词,赵欣培则在一旁听台词背台词。

表演时,也会有人在一旁告诉赵欣培需要做些什么,让他去想像发挥。

因为年龄小,杨姐导演没有对赵欣培严厉,她会拍摄很多场景,再来选择最好的。

赵欣培在拍摄期间都是比较乖的,很少发脾气闹情绪。哪怕有一次因为NG吊在树上大半天也没有闹情绪。

 不过赵欣培还是在服装上“闹过脾气”,因为“红孩儿”的服装只是一件大红肚兜,下半身没有裤子遮挡,这让赵欣培感到很难为情。

尤其是一场“红孩儿”被五花大绑的戏,赵欣培更是大半个屁股都露出来了。

最终赵欣培让杨洁清场,才将这场戏顺利拍下去。

很快一个月过去了,赵欣培也结束了“红孩儿”戏份的拍摄,回家继续他的学业。

03不再拍戏

回到学校的赵欣培,也成为了学校里的“名人”,很多同学都会跑过来问他拍戏经历。

当时也有很多广告、片约找到赵欣培的父母,希望他们能“趁热打铁”,让赵欣培继续火下去。

面对各种片酬诱惑,父母并没有特别心动让赵欣培早早放弃学业,去闯荡 娱乐 圈,而是和赵欣培一起商量。

 上三年级的赵欣培此时早已“迷恋”上学校里的计算机课程,对于拍戏广告并没有多大兴趣。

父母看到儿子没有兴趣,便直接推掉那些邀约。

随着赵欣培更加深入学习计算机,兴趣也与日俱增。父母为了赵欣培能更好的学习计算机,除了特意在少年宫报计算机兴趣班,还为赵欣培购置了Z80计算机。 当时的计算机非常昂贵,大概是普通人一年的收入,但赵欣培的父母却没有过多的犹豫。

尽管赵欣培痴迷计算机,但并没有因计算机而荒废学业,相反他的学业还是依旧名列前茅。

在史家胡同小学毕业后的赵欣培,因学习成绩优异被保送到北京二中。

上了初中的赵欣培因有了志同道合的同学,更是在计算机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在赵欣培的组织下,几个同学一起到首都师范大学开设计算机兴趣班。

计算机升级更新换代很快,旧的电脑已经无法满足赵欣培的需求,当时“286电脑”大概是八千多一台,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但父母仍旧选择为赵欣培的梦想买单。

他们托付熟人最终以六千多的价格购入一台“286电脑”,此后“386电脑”面世后,父母再次斥“巨资”为赵欣培购入。

在赵欣培初中升高中时,当初《茁壮成长》的导演还曾找过赵欣培,希望他再次拍摄**,却被赵欣培婉言谢绝,此后再也没有导演找过赵欣培拍戏。

1995年,年满18岁的赵欣培以610分的优异成绩进入北大计算机系。在选择学校时,赵欣培也曾在清华和北大之间犹豫过,权衡再三后,他还是选择了人文气息更强的北大。

大学四年毕业后,赵欣培正在保研和找工作之间犹豫,此时的父母依旧没有过多干涉赵欣培的决定,只是在他的背后默默支持。

他们告诉赵欣培:“想做什么就去做。”

“人生的路还很长,也许继续走下去,还能遇见更美的风景。”

最终赵欣培放弃了高薪IT职业,在老师的推荐下,去中科院软件所继续深造。

五年半的硕博连读,让赵欣培开始沉下心去继续研究自己最爱的计算机。

 都说是金子总会发光发亮,尽管赵欣培默默在中科院学习,也有大型IT公司找上门。

2005年,临近毕业时,有IT公司想花重金聘请赵欣培去上班。

但是赵欣培却不愿意选择大型公司,转头进入了创业型的公司就职,专门做企业应用、B2B协作等内容。

比起大型公司,创业型公司更自由,挑战也更多,赵欣培也不愿意去大型公司受约束。

如赵欣培所想的那样,在创业型的公司上班,他能学到更多的新知识,也能开阔眼界。

就这样,赵欣培在公司待了近十年,从年轻小伙到中年男人。

按常理说,他在公司这么多年,能力这么强,收入和待遇一定不会差,按部就班工作到退休也挺好的。

 但偏偏赵欣培是个会“折腾”的人,2014年,年近37岁的赵欣培,在创业型公司上了近十年的班后,他又开始从零开始,出来创业。

他认为自己在原来的公司已经做到一定的程度,再工作五六年也不会有大的改变。

一天,他和朋友们一起聊天进行头脑风暴时,突然灵光一闪,想到农业互联网前景不错,因此他又开始踏上重新创业的征程。

2014年7月,赵欣培和朋友们合作,成立北京农管家 科技 有限公司,他在公司里担任CTO。

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帮助合作社提供融资和农资团购服务,帮助农资厂商完成和合作社的直接对接。

赵欣培曾在采访中表示,因为 科技 都是相通的,所以也不完全是从零开始,只是换个地方继续工作,压力并不会很大。

很早就完成结婚生子买房等人生大事的赵欣培,很早就过上财富自由的生活。因此哪怕刚开始创业初期收入会比此前减少,也并不影响他的家庭生活。 不过尽管赵欣培是公司高管,但他把自己的姿态放的很低,他会从基层做起,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及时了解到各种问题,及时处理。

经营一段时间后,赵欣培发现一些国内农业发展的局限性问题,他认为农业发展规模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必须要重视起来。

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赵欣培最终成功拿下三千万A轮融资,公司也在他和朋友的带领下蒸蒸日上年收入上千万。

如今四十四岁的赵欣培俨然是一位成功人士,中年发福的肚子也曾被网友们“嘲笑”,早已没了当年“红孩儿”的帅气。

但赵欣培却一点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他认为不当明星也挺好的。

有自己热爱的事业,家里有贤妻相伴,还不用刻意保持身材而放弃 美食 ,他认为自己已经很幸福了。

可以说是赵欣培开明的父母才造就了赵欣培这样的人生。

不刻意说教,不过早利用孩子去挣钱,放手让孩子去做决定,在孩子的人生关键时刻给出好的建议,并且尊重孩子的选择,才能让赵欣培过上了许多人梦想的生活。

如果当初父母只为了眼前的名气和利益,让赵欣培进入演艺圈,不注重学业培养,也许现如今演艺圈也不过多一个碌碌无为的中年男演员。

也许现如今的赵欣培,也不过是一个要同样经历中年危机、随时遭到淘汰的男演员罢了。

好在赵欣培能在爆红时急流勇退,放弃当明星,潜心读书才有了如此辉煌璀璨的人生。

庞众望,毕业于河北吴桥中学,2017年以高考684分,并获农村专项计划清华大学60分加分,总计744分,夺得河北省沧州市理科状元。

庞众望,毕业于河北吴桥中学,2017年以高考684分,并获农村专项计划清华大学60分加分,总计744分,夺得河北省沧州市理科状元。2016年,他代表学校参加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获得二等奖;参加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获得三等奖;

在第三十三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获得二等奖……2019年度学校评奖评优活动中获学习进步奖。为班级事务出力。学习之余,他还进行勤工俭学。经过4年的努力,庞众望圆满完成学业。

2021年7月,庞众望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顺利毕业,获得了直接攻读清华大学博士学位的资格,直博的研究方向,依然是精密仪器专业。

曾获得“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

庞众望是河北沧州人,母亲为他起名叫“众望”,俗话说,孩子是老天的眷顾,庞众望就是这个家庭的唯一希望。

一提到贫穷,所有人都会想到很多词,比如穷得叮当响,全无存款,身无分文,吃饱不足。当然,这都是表面上的,只要有足够的努力,还是可以改进的。

庞众望家贫穷的地步不仅仅是这些。

他的母亲从小就因为一种天生的脊椎病而下半身麻痹,而他的父亲则是一种心理障碍。

不过幸运的是,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都很喜欢庞众望,所以他也很开心,幸福的时光,永远都是那么的短暂,俗话说得好,上天不会眷顾任何一个人。

在庞众望6岁的时候,他就经常生病,后来被发现有先心病,家里倾尽全力,才在村民们的帮助下凑够了手术费,把庞众望从伤神手中抢了回来。

她的家,面积只有86平方米。

在这86平方米的空间里,曾住过87个孩子。

在这87个孩子里,有20个考上了清华和北大。

如今30多年过去,这些孩子有的当了市长,有的去了国外,有的自主创业,还有的当兵成了英雄。

她叫 麦琼芳 ,人称“扁担姐”。

1960年3月21日,麦琼芳出生在广西省百色市。

19岁那年,她成了百色市人民医院的一名勤杂工, 每月工资47元。

后来,在家人和朋友的撮合下,麦琼芳认识了丈夫韦家延。

而她与86个孩子的“缘分”,还要从丈夫的一位战友说起。

两人结婚后,韦家延去了广州军区当兵服役。

一天,战友赵才旺收到家里来信,看完信后,他忍不住捂着被子哭了起来。

这一幕被刚回宿舍的韦家延看见了,他心想,平时训练再辛苦再累,都没见赵才旺掉过一滴泪,他肯定遇到什么难事了。

韦家延上前安慰,一问才知,原来是赵才旺的母亲生病了,村医医术有限,母亲又不愿离开家,去大城市找医生看病。

赵才旺害怕母亲的病症越拖越严重,这才忍不住哭了起来。

“我家在田林县利周瑶族乡,地处偏远,路也不好走,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出过村子,母亲害怕到了大城市,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白花一趟冤枉钱。”

听到赵才旺这么说,韦家延心里有了主意。

妻子麦琼芳不就在市里医院工作吗?也许她能帮上忙。

就这样,赵才旺的父母千里迢迢来到百色市人民医院,找到了麦琼芳。

麦琼芳得知原委后二话没说,就带着赵妈妈去做各种检查。

看着检查报告,医生表示,赵妈妈的病已经有些严重了,必须要住院。

此刻,赵爸爸面露难色,他陪着在这儿住院,家里的庄稼该怎么办?

“您回去吧!反正我每天都要来医院上班,可以顺手照顾一下伯母。”

说是“顺手”,麦琼芳简直把赵妈妈当成了亲生母亲一样来照顾。

每天早上很早就起来给赵妈妈做早饭,照顾赵妈妈洗漱、吃过早饭后,麦琼芳再去上班。

中午下班,麦琼芳行色匆匆回到家,忙活半天给赵妈妈准备午饭。晚饭亦是如此。

“你闺女真孝顺啊!”病房里的一个阿姨满脸羡慕地说道。

赵妈妈看着笑意盈盈、喂自己吃饭的麦琼芳,眼里噙满了泪水。

一个多月后,赵妈妈恢复出院。她紧紧拉着麦琼芳的手,哭着说道:“闺女,你对我比亲生闺女还亲呢!你要是不嫌弃,就认我当干妈吧!有时间来我们瑶族乡看看。”

麦琼芳满口答应着,后来,在赵妈妈的盛情邀请下,麦琼芳终于去了瑶族乡。

连麦琼芳自己都没想到,这一次简单的“探亲”之旅,竟然改变了她的一生。

瑶族乡亲们的贫穷程度,完全超出了麦琼芳的想象。

目之所及,整个瑶族乡的村民全都穿得破破烂烂,大多数孩子的衣服上都有补丁,有的孩子的鞋子脚指头都露了出来,而有的甚至连鞋子都没有。

住的房屋环境更加恶劣,低矮的木板房,多雨的夏天经常漏水,到了冬天又极其潮湿,屋内常年都有一股淡淡的霉味儿。

有人说,善良是一种选择。

可对麦琼芳来说,善良却是一种本能。

看着生活贫苦的瑶族乡人,麦琼芳决定帮助他们。

然而,当时的她,也只是一个一二十岁的小女孩,又没上过什么学,每月工资也只有47块钱。

她拿什么谈“帮助”呢?

“我虽然没学问、不富裕,但我有手有脚,办法是人想出来的,只要你想,总会做到的。”

麦琼芳没上过什么学,说出的话却是很多人一辈子都领悟不到的哲理。

回到百色市后,麦琼芳做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举动:

她开始向同事“化缘”。

“这东西你们还要吗?不要的话能不能给我?”

麦琼芳的同事说,那段时间,他们听到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无论是衣服鞋子,米面吃食,甚至一块小小的毛巾,麦琼芳都会收下。

回家后,她将这些衣物先洗干净,用热水烫一烫,最后再消一遍毒后,叠好装进袋子里。

很快就装满了两大袋子,然后麦琼芳就用一根扁担,挑着这些衣物,走三四个小时的山路,送到瑶族乡的村民手中。

后来,麦琼芳又开始向周围的邻居“化缘”。

“阿姨,你家有没有不穿的小孩儿衣服,能不能给我啊?”

“大姐,你家院子这桌子是不要了吗?能不能低价卖给我啊?”

麦琼芳放下自尊和面子,向邻里讨要不要的衣服和生活用品,她当时才只有二十多岁。

积攒够两袋子后,麦琼芳就挑起扁担,一步一步走向瑶族乡。

1985年,麦琼芳在挑着衣物进山的途中,不小心从10米高的山坡跌落。

去瑶族乡的山路偏僻难行,鲜有人路过,不知过了多久,麦琼芳才从一阵剧痛中醒来。

简单包扎后,麦琼芳便继续挑着两袋衣物,直到把物资送到目的地。

自己的生活都够辛苦了,还要坚持往山里送物资。

有人叫麦琼芳“七大姐”,百色话就是疯癫的意思。

因为经常挑着衣物进山,麦琼芳和山里的几位孤寡老人也混熟了。

她为老人送来衣物,得知老人生病后,又带着老人看病。

过年的时候,害怕老人孤独,麦琼芳还会大老远跑来给他们拜年。

多年来,凌云、右江区有好几位老人过世,都是麦琼芳为他们送的终。

在百色市,有一位姓陈的老人,这些年也一直受麦琼芳照顾。

麦琼芳为他做饭、洗衣、打扫屋子,把他当作亲生父亲,整整照顾了7年。

2011年,陈老先生去世。

离世前,他拿出早已写好的遗嘱, 上面明确写着,自己的几十万存款和在住的这套房产,全部留给麦琼芳。

直到那一刻,老人的3个孩子才终于醒悟,他们平时有多么疏于关心父亲。

可麦琼芳并没有接受老人的遗赠,她说,自己照顾陈老,出自真心,不求回报。

坚持往山里送物资,无偿照顾老人,麦琼芳的举动感动了一些人。

他们主动找到麦琼芳,送去自己的一片“心意”:

“麦姐,我家里买了好多米,吃不了,你拿去给他们送去吧!”

“麦姐,我家孩子新买的衣服,还没穿就小了,给山里的孩子穿吧!”

自1983年以来,麦琼芳每隔一个月就会进一次山,她用自己的双脚一次又一次丈量着百色和瑶族乡的距离,扁担也换了一根又一根。

长年累月下来,她挑坏了20多根扁担,麦琼芳“扁担姐”的称号由此而来。

一根扁担,这头挑着善良,那头挑着爱心,中间是麦琼芳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

而她和86个孩子的“缘分”,也由这根扁担衍生而来。

有一次,她拿着衣物来到瑶族乡的一农户家里,母亲搂着孩子正抱头痛哭,父亲坐在一旁唉声叹气。

地上那张大学录取通知书,看似若有似无,却像一块大石头,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我们对不起孩子,供不起他读书……”

父母向麦琼芳诉说着心中的苦楚,满脸的愧疚。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穷人家的孩子,知道上学的机会来之不易,所以更加努力学习。

他们只是穷,不是笨。

很多人考上了大学,却苦于没钱,一辈子被困在这座大山里出不去。

麦琼芳十分动容,随即掏出50块钱塞到孩子母亲手里,然后说道:“一定要让孩子上学。”

而她当时的工资,只有47块钱。

麦琼芳的“孩子”越来越多, 最多的时候,家里86平方米的面积,住了16个孩子,3位孤寡老人,一个星期就吃掉了90斤大米。

家里除了一张沙发,剩下的地方摆了5张上下铺。即使这样,有的孩子还是要在地上打地铺。

麦琼芳说,“家里除了床多,碗筷也多,被子也多,像集体宿舍,也像学生公寓,大家一起生活,虽然很苦,但也很开心。”

对此,麦琼芳的丈夫韦家延没有任何埋怨,儿子韦晶更是从4岁时,就跟着母亲麦琼芳挑扁担,给山里的哥哥姐姐送物品。

麦琼芳的外婆曾说过: “人这一辈子,出生时需要别人帮忙接生,死了需要别人帮忙埋葬,人的两只手,一只用来帮自己,另一只用来帮别人。”

如今母亲又将这句话告诉了麦琼芳,麦琼芳做了母亲后,又把这句话告诉了儿子。

三代母亲,一代接一代,把善良传承,将爱心延续。

2004年,丈夫意外去世,本就贫困的麦琼芳,此时还收养了几十个贫困的孩子。

可山高压不垮大地,困难压不倒麦琼芳。

为了让孩子们安心上学,麦琼芳开始没日没夜的干活。

白天在医院上班;

下班后就去摆夜市,卖烤串;

有段时间还去饭馆给人洗碗;

到了夜里,麦琼芳又去给人看大门,值夜班。

“那段日子,我就叫自己‘白加黑’,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一个月下来能挣1750元。1000块钱给孩子存着当学费,剩下的分给孩子们当生活费。”

即使这样,麦琼芳也有顾不过来的时候。

有一年,她收养的孩子里,有8个同时考上了大学。

为了孩子们都能上大学,她在母亲的支持下,将家里4个哥哥姐姐的房产证借来抵押,为孩子们办了助学贷款。

39年来,麦琼芳共抚养了87个孩子,除了韦晶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剩下86个都是她收养来的孤儿或贫困儿童。

而她收养的这86个孩子中,其中有20个孩子考上了清华和北大。剩下的孩子,有的上了中专、大专。

长大后,这些孩子有的当了兵做了警察,有的当了老师,有的做了市长,还有的自主创业当了老板,甚至有的去了美国、加拿大、泰国、瑞典工作学习。

因为广西离越南的靖西县很近,麦琼芳还收养了一个越南女孩。

麦琼芳并没有因孩子的国籍而区别对待,后来女孩回国上了大学,毕业后又来到了中国,在北京找了一份工作。

麦琼芳的20个孩子考上名校的消息在当地不胫而走,他们认为孩子能取得如今成就,是因为麦琼芳教育有方的结果。

甚至有人登门拜托麦琼芳,他们愿意把孩子寄养在她家,出多少钱由麦琼芳说了算。

麦琼芳却拒绝了,她说: “这不是钱的事,跟孩子不能谈钱,要谈感情,讲志气。”

说起自己的“ 育儿 经”,麦琼芳爽朗一笑回答:“我文化水平不高,教不了孩子什么。平时经常说的也就那一句话: ‘先做人后做事,不然读再多书也没用’。”

在麦琼芳的影响下,孩子们都很懂事,他们会主动帮“麦妈妈”做家务,吃完饭,有人收碗筷,有人擦桌子,有人扫地。

一切收拾妥当后,高年级的孩子会帮助低年级的孩子辅导作业,为了能让弟弟妹妹们更好的理解知识,他们自己就不得不格外认真努力学习。

孩子们都毕业参加工作后,2010年,麦琼芳也从医院退休,每个月有3000块钱的退休金。

每年腊八节,她都拿这笔钱,进行一次施粥活动。

2010年1月13日,第一次的施粥活动,麦琼芳和志愿者共送出8000多碗粥。

而她收养的孩子们,也都能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了。

自己能赚钱后, 这些孝顺的孩子们提出,每个月给麦琼芳500元的生活费,可被麦琼芳拒绝了。

对此,麦琼芳表示: 我不要钱其实是有私心的。我害怕孩子们给了这些钱,就忘了自己怎么长大的。我不需要他们回报,只想让他们把这份善良传承下去,他们如今的能力,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而只有亲身去那些贫困地区看看,才知道谁家需要衣服,谁家需要米,才真正知道生活什么样儿,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事实上,孩子们也按照麦妈妈的话去做了。

有两个在南非工作的孩子,他们每年都会组织两次给非洲援助药品的公益活动,每次捐出的药品大概有二三十万元。

“两个孩子很棒,他们已经坚持了16年。”麦琼芳有些骄傲地说道。

还有一个叫黄俊的孩子,不仅让麦琼芳骄傲,麦琼芳每每提起,总会心痛。

有一年,在部队服役的黄俊提前跟麦妈妈打电话,告诉她他要带战友一起回家过年。

看就在麦琼芳高兴地备年货的时候,部队却来人了。

“他们告诉我,说小俊想见我,却把我带到了殡仪馆……”

原来,黄俊和战友在一次外出时,遇见两名落水儿童。为了营救孩子,黄俊奋不顾身跳入冰冷的河水中将孩子救了上来,自己却再也没醒过来。

麦琼芳扑在黄俊遗体上哭得撕心裂肺。从此以后,黄俊成了麦琼芳心中无法言说的痛,也成了麦妈妈心中最骄傲的孩子。

2015年,麦琼芳被评为“中国好人”。

同年,麦琼芳又被马云邀请,去北京水立方参加了纳斯达克的远程敲钟仪式。

这一年,麦琼芳55岁了。

这一年,她对外宣布,不再收养孩子。

此消息散布开后,之前对麦琼芳的溢美之词变成了无尽的怀疑,甚至是谩骂。

很长一段时间,网络上都没有麦琼芳的消息,大家都以为她被舆论吓怕了,不敢再出面。

“嘴长在别人身上,他们爱说什么说什么,我这个人大大咧咧惯了,不在乎。”

麦琼芳想了想,说道:“很苦,但也很快乐。 要说金钱,我是真的很穷;但如果说富足,我可比李嘉诚还‘有钱’,李嘉诚可没有养这么多孩子。” 说完,麦琼芳自己先哈哈大笑起来。

“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就是做善事,我开心,我高兴。以前挑扁担进山,是我身体好,现在我60岁了,人老了,体力跟不上了,腰间盘突出、风湿病都找来了,这把年纪了,想歇歇。”

她以另一种方式,继续着自己的善行。

麦琼芳创立了百色市扁担姐工艺品贸易有限公司,为深山里的留守妇女和残疾人士提供了工作机会, 通过售卖广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麽乜”, 帮助大家自食其力,脱贫致富。

“如果真要求个为什么,我说是为了长命百岁,你信不信?我母亲一辈子乐善好施,她活到了103岁。”

麦琼芳扬了扬手中制作完成的“麽乜”,再次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作家李银河说过,人生有四种境界:

一种是既成功又快乐;

一种是既不成功又不快乐;

一种是成功但不快乐;

一种是不成功但很快乐。

麦琼芳的一生,都在向着真善美无尽奔跑。

她的一生,谈不上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却很快乐。

那么你呢?

你的人生属于哪一种?你又如何定义自己的一生?

那你家肯定是一个书香世家,家中的文化氛围一定很浓,奶奶富有文化的思想也会对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很多孩子问父母为什么天天让我学习,让我考大学呢?很多父母不知怎么回答,只是泛泛地告诉孩子上大学能学很多东西。

原本就被现在的学习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孩子听到这样的回答能有考大学的动力吗?父母补补课了解一下上大学到底有什么用?

有句很经典的话形容大学四年: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知道自己知道。毕业后,你就会想念大学的好处。

一、同学。你的大学同学及朋友,将是你人生当中的宝贵财富。可以说,你的同学对你的重要性,仅次于你的亲人。

无论何时何地,你都有可能获得来自同学的友情、帮助与安慰。很多大公司的崛起,都是一帮同学共同努力的结果。很多人的一生的成功,都是因为一个志趣相同的优秀同学。

甚至你可能还会收获爱情,收获你的另一半,而爱情,是人生中与事业同等的两件大事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谕。

即使你大学时没收获爱情,你的大学也很重要。哪个青年人找对象会不考虑对方的学历呢?

二、你自己。大学四年,和一帮与你差不多优秀的、比你更优秀的或是不如你优秀的人在一起,使你加深了对自己的真正了解。

你了解到,你其实并不是那么牛逼,因为有人比你更牛逼,虽然你曾经认为自己很牛逼。当然你也可能了解到你并不是那么无能,因为有人比你更无能。

由于大学环境的宽松,你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不是像中学生那样只知道学习。你了解了自己究竟喜欢什么,讨厌什么。

你了解了自己擅长做什么,不擅长做什么。你了解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你对自己的了解逐渐接近真实。你不再狂妄自大,也不再妄自菲薄。这就是成熟。

三、修养。

你见过暴发户吗?很多暴发户虽然挣了很多钱,可以他们身上却散发着庸俗、铜臭与粗鲁。这正是因为他们没上过大学,即使一身名牌、百般妆扮,也不能掩盖本身人文素养的缺失。

大学四年,你一直和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在一起,看音乐会,看画展,参加社团,读各种书籍,你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人文素养、道德修养都在不断地加深。

在人文素养方面,你要大大超过那些没上过大学的人。如果你有了钱,你可能会选择艺术享受比如听音乐会、看话剧甚至是艺术收藏,这是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而缺乏人文修养的人可能会去大吃大喝、购买奢侈品,甚至是黄、赌、毒,这是低层次的感官享受。你可能不如暴发户有钱,但你的人生质量是另一个层次。

我并没有看不起有钱人的意思,实际上,很多暴发户后悔没有好好读过书,很多富翁都对知识分子非常尊重,甚至是羡慕。

他们经常通过附庸风雅来显示自己是有品味的,甚至要想尽办法给自己搞个大学文凭。你在羡慕暴发户们腰缠万贯的同时,殊不知他们也在羡慕你的知识与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