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留娘鞋一般是出嫁女儿送给妈妈的。在我国一些地区,逢闰月年,出嫁的女儿要给母亲买双鞋,而还有一种说法称送闰月鞋是中华民族孝敬老人的传统,过去人穷无鞋,光脚劳作,导致脚破流血,异乡游子闰年闰月回家团聚,就为老人买双布鞋以示孝心。据说旧时的人文化
留娘鞋一般是出嫁女儿送给妈妈的。
在我国一些地区,逢闰月年,出嫁的女儿要给母亲买双鞋,而还有一种说法称送闰月鞋是中华民族孝敬老人的传统,过去人穷无鞋,光脚劳作,导致脚破流血,异乡游子闰年闰月回家团聚,就为老人买双布鞋以示孝心。
据说旧时的人文化水平不高,不了解科学知识,认为一年多出一个月挺邪乎,害怕会对长辈不利,于是就流传逢闰年闰月要给母亲送闰月鞋,也叫做“留娘鞋”,以前都是手工自制,在鞋后跟外侧拐弯处,还要用彩色花线绣上妈妈的属相,以祈求保妈妈平安无事,而到了现代,人们多是直接买鞋赠送给母亲。
闰月的习俗1、买闰月鞋为父母增福增寿
很多地方,盛行闰月年为父母买鞋的习俗,并有俗话为佐证“闰月鞋,闰月穿,闰月老人活一千”。所以,成年的子女,都会在闰月年为父母买鞋子,以表达对父母的孝顺和祝福,祝福父母健康、平安、长寿。
2、为老人准备寿衣
旧时,老人们很重视自己的寿衣、寿材(棺材),六十岁左右的老人就开始考虑这些问题,互相之间还要交流讨论。寿衣是很有讲究的。从里到外、从头到脚,每件衣服的样式都有说道,而且要把一年四季的都备齐。寿衣准备好后,老人们每年都会把寿衣拿出来晾晒,接触阳气。
3、为老人提前修坟建墓
以前的皇帝,几乎是在继位登基之初,就开始为自己建造陵寝,相传陵寝越早建造好,越会为自己增寿。这种看法由皇帝影响到帝王大臣、富贵之家,后来只要有条件的人家,都会尽量在老人身体还很健康之时,就请高人选择吉地,并择日请能工巧匠建造墓地,以为老人延寿之用。
祈求父母健康长寿。
在民间有闰月年是灾年的说法,要趋吉避灾,就要在闰月年的闰月分穿红色或丈蓝色的衣服,这样就可以去灾了。古有谚语:“闰月衣,闰月穿,闰月老人活一千”的说法。为了让父母健康长寿,儿女会在闰月给父母买衣服。
而且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百事孝为先”的俗语,也就是做事要先孝顺父母。父母的恩情比天大,但大家没有把给父母送多少东西作为标准,所以就有了给父母买衣服的行为。这种行为并没有特殊意思,只是儿女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
闰月的禁忌
1、妇女喝闰月茶。在武夷山当地就有这种闰月喝茶的一种风俗,主要还是妇女喝茶,一般男人都不能参加,只有女性才能有资格入席参加。设宴喝茶一般都是由村里的农家妇女轮流作东,并且邀请附近的女客入席。
2、送母亲猪脚和面线。像在台湾的地方,出现闰月的话,如果家里已经有嫁出去的女儿还要买一对猪脚与面线送到娘家给母亲吃,代表吉利。
3、娘家送女儿雨伞或蕉扇。有的地区,娘家还会在闰月给女儿送雨伞或者是蕉扇,寓意表示娘家是女儿永远的一把保护伞,祝福女儿早生贵子,为夫家招财添丁,幸福一生。
导读: 闰四月的时候,在民间会有一些习俗,在古代这个月份十分重要,有很多习俗需要去做。而送留娘糕就是其中一种,但闰月送留娘糕也有特定的时间,那么2022年留娘糕什么时候送2022年送留娘糕时间是什么时候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2022年留娘糕什么时候送
留娘糕是闰月送,而2022年是平年,没有闰月,所以不用送留娘糕。“闰月年,留娘年。”民间自古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闰月自古被认为对母亲的健康不利。“留娘糕”又称“闰月糕”。一年多出了一个月对母亲健康不利,儿女变着法讨母亲高兴做的花糕。
相传,以前的人文化不高,认为农历有13个月不好,怕对母亲不利,只有给母亲送“留娘糕”“留娘鞋”才能避灾。“留娘糕”就是花糕,用面粉蒸,中间放13颗枣,印上不同形状的话,让娘吃了花糕,今年就能把娘留下。
留娘糕是闰四月的其中一个习俗,在农历三月份、四月份这两个月份送就可以了。
在我国民间,有“闰月年,留娘年”的说法,认为闰月年对母亲的身体健康不利。有些地方有女儿的人家,就有闰月年的时候给妈妈送花糕的说法,民间称作“留娘糕”,寓意是希望母亲健康长寿,永远留在女儿身边。这“留娘糕”也叫做“闰月糕”,其实也就是花糕。
还有另外一个传说,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嵩山有一个姑娘,非常孝顺。在一个闰月年里,中原大地闹饥荒。一天姑娘想到,平常年景里,父母还吃不饱,今年多出一个月,不定他们会饿成什么样子。
想到这些,外嫁的她赶紧就把自家的一点小米,搜罗起来做成花糕,翻山越岭回家去探望双亲,故事传开,由此有了每逢闰月,出嫁的女儿给父母送花糕的说法,并日久成俗,体现出人们的美好祈愿。
在古代,人们为了讨母亲欢心,做闰月糕的时候,都要在花糕上“做出花样”,有的捏一条小鱼,有的捏一朵花。而因为闰年一年有十三个月,因此花糕周围一定要有13颗红枣。
民俗学家介绍,在我国黄河、淮河、长江流域很多地方都有闰月送母亲“留娘糕”的风俗,这一风俗在刚兴起的时候带有一定的信仰,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成为表达孝心的一种方式,如今不少人在闰月年买闰月糕、“留娘糕”,不仅送给母亲,还会送父亲以及公婆。
闰月由来
农历是我国的传统历法,所采取的传统农历是一种以阴历为基础,同时又融合阳历成分而形成的历法,即为阴阳合历。阳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为一回归年而制定的。阴历则以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而制定,根据月相确定日期和月份。一个阴历朔望月平均为295306天,12个朔望月为354天或355天,与阳历回归年(约36525天)相差11天左右,3年累计的时间差距会超过一个月。因加入了阳历成分,故农历是兼顾太阳、月亮与地球关系的一种历法,属阴阳合历。由于纯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而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不能反映季节。与阳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的是,阴历年相比阳历年在天数上有时会相差一个月;为了协调阴历年与阳历年之间的天数,于是农历便通过“置闰法”进行调整使两者年总天数相适应。
现行农历置闰方法是“十九年七闰”,即每隔两年到三年,就必须增加一个与上一个月相同的农历月份,增加的这个月叫闰月。置闰法的规则是依据与阳历回归年相关的二十四节气来定的。一个回归年分为二十四节气,如果二十四节气从立春排到大寒,那么第奇数个就叫做节气,第偶数个叫中气。农历用十二个中气分别表征一年的十二个月,中气与中气之间的平均相隔相较一个阴历朔望月会多出近一天。长此以往,总会出现中气在月末的现象,那么接下去的一个月必然会没有中气而只剩节气了(也就是下一个中气位于之后第二个农历月的月初)。于是这个没有中气的农历月份就被称作上一个月的闰月。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