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上学要妈陪送,该如何纠正及引导

妈妈 0 14

女儿上学要妈陪送,该如何纠正及引导,第1张

女儿上学要妈陪送,该如何纠正及引导
导读:1、孩子闹著不想上学大都是因为分离焦虑,孩子离开爸妈会哭是正常的,爸妈不舍孩子也是正常的,但爸妈须放心、放手,平静地用同理心接受孩子的哭诉之后,便温柔坚定地让他上学,避免讨价还价、恳求或威吓的言语,否则孩子会感受到你的焦虑或犹豫,于是长期的

1、孩子闹著不想上学大都是因为分离焦虑,孩子离开爸妈会哭是正常的,爸妈不舍孩子也是正常的,但爸妈须放心、放手,平静地用同理心接受孩子的哭诉之后,便温柔坚定地让他上学,避免讨价还价、恳求或威吓的言语,否则孩子会感受到你的焦虑或犹豫,于是长期的拉锯战便难以避免。

  当孩子显得不安时,你可以提供孩子安慰与再保证(虽然暂时分开还是一样爱他,保证一定会准时来接他,请他放心在学校玩,老师就是学校的妈妈,有事都可以找老师帮忙)。同时,也可以让孩子带著心爱的玩具或依附物去上学;给孩子一样代表爸妈的物品,如:照片、妈妈的手帕。

  此外,孩子也会受父母道再见时的态度所影响,如果父母对孩子的道别是充满爱与快乐的,孩子也会以同样方式回应,所以送孩子上学时请带著愉快的心情和孩子道别,并约定接他的时间,让他安心。

  2明明喜欢上学,为何还会哭闹呢?

  爸妈和其他旧生家长聊聊,就会发现,中班以前的入学哭闹,是许多孩子学习路上必经的过程,是无须惊慌的“成长痛”。如果孩子已经喜欢上学了,恭喜你!这表示他已适应学校生活了。还会哭闹,则表示他仍然舍不得爸妈离开、想撒撒娇,看能不能“鲁”来父母更多的陪伴。你可以稍微陪伴一下孩子(时间长度事先约定好),也给孩子一样代表爸妈的物品,如:照片、妈妈的手帕、手机吊饰,告诉孩子想爸爸妈妈时可以拿出来看。

是监护人,都有义务这样做。

如父亲、母亲,

如果父母不在身边,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那么他们也有义务这样做。

同时还要教育好孩子,上学要带上书包,自己的学习用品自己要学会收拾整理。

我没有孩子,但是我是一个老师,在市区,别说是四五年级的孩子需要接送,我们学校高中的学生,学校仍然要求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

孩子四五年级了,他仍然只是一个孩子,有些孩子学校离家几公里,哪怕是在学区范围内也是蛮远的。不接送,你能放心?

提问的是没孩子呢还是家离学校太近?

我家孩子都初三了,还在接送,没办法,现在 社会 环境比不得我们那时候了,那时候从一年级就自己过马路上下学,胸前挂着家门钥匙,马路上一天也看不到几辆 汽车 通过,像人贩子,拿着刀乱砍行人的,抢劫的,变态拐小女孩儿的,几乎没有,至少碰上的概率极低,现在大街上车多人多,坏人也多,所以尤其是女孩儿更要接送,否则出了事儿就会悔恨终身。

如果没有人贩子,那么我也放心孩子自己上学,可惜现在人贩子很猖獗

前几天就在我家孩子上学的学校,一个孩子自己上学途中被车撞身亡了,这就是许多家长即使很忙也要抽空去接孩子的原因!

主要是交通安全。孩子过马路不是特别小心,即使孩子遵守交通规则,一些无视交通规则的骑车人,开车人也让人放心不下。

我儿目前初一,放学可以不接,上学不能不送,不送要迟到。

各人想法不同,如果你觉得放心可以不接送,现在 社会 不安全因素太多,没有大人在身边,孩子在路上也不知道会受到什么诱惑,不是不相信孩子,作为真是家长,更多的是想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好好成长。

有些人觉得自己的茶杯很宝贝,所以小心翼翼。

有些人觉得自己的茶杯不值钱,碎了就碎了。

这些都很正常。不正常在于,你不珍惜是你的自由。但是不珍惜茶杯的人居然觉得人家珍惜茶杯的人思想很奇怪。

你没有孩子或者视自己孩子如草芥那是你的事,你宁愿在家多打一会 游戏 或多看一会电视**是你的自由。人家关爱自己孩子是人家的事。没有用你一分一毫。

就算孩子上学回家只有丁点危险,只要家长能避免都会避免。

如果提问者没有小孩,那么说明提问者还是有自知自明的。如果有小孩,那么这个小孩太不幸了!

这个在目前的环境下,家长接送小孩是最优解。第1个是安全考虑,最大可能避免碰上坏人以及交通事故。2 家长。用自己的交通工具去接送,节约很多时间。所以2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吃饭和休息。3第三是能减轻小朋友的负担。因为很多人的书包实在太重了。4在路上能进行专门的交流。很多时候往往就是在路上才能进行交谈。回家早去做作业去玩,要去忙了。当然这是各家权衡的结果,我也见过很多一年级甚至幼儿园都自己上学的。那是因为学校和幼儿园都在校区边上。

学生经常迟到是令教师很恼火的一件事情。在学校的纪律评比中,这常常是最刺眼的一个项目,每天都立竿见影。有学生经常迟到,班主任压力很大,处理起来,也就很难保持冷静的头脑:容易发脾气,容易搞体罚,容易请家长,容易激化矛盾。按说迟到不是什么太大的事情,可是由于上述原因,它可能在教师的心目中成为很大的问题。教师对经常性迟到的认识,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孤立地看迟到现象。他们往往不善于把迟到放到学生整体精神状态的大背景中来观察,就事论事,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又急于求成,这就容易失败。

1.恐惧教师,恐惧学校

这种学生的主要问题不是迟到,而是他们根本就不愿意到学校来,又不能不来,家长催逼,老大不情愿,能晚点就晚点。少在学校呆一会儿,是他们最大的愿望。

有些学生虽然迟到,但是一旦来到学校,还是能高高兴兴学习,起码也能在下课的时候高高兴兴游戏。这种学生不同,他们整天没精打采,只是偶尔能高兴起来,而他们精神最好的时候是快放学的时候。

有的可能是教师恐惧症。这种学生见老师就躲,见老师就害怕,他们可能是受过老师无数的批评,很少或从来没有被老师表扬过,也许有某个老师严重地伤害过他,使他从此望老师而生畏。如果我们发现某个经常迟到的学生看见老师就蔫,可是和同学在一起要相对好一点,那可能就是这种学生。解决这种孩子迟到问题的方法是,老师和他搞好关系。如果他发现有一个老师真正关心他、喜欢他,能看到他的优点,他就可能高高兴兴来上学,而很少迟到了。

有的可能是学校恐惧症。就是说,学校里有他特别害怕的人或事情。可能是因为在学校受欺负,可能是因为生理或性格原因被同学起外号、嘲笑,被孤立等,还可能是早晨来校时有大个学生劫他的钱,他不敢告诉家长、老师,只好晚到一点,以避开麻烦。这种孩子,当你批评他迟到的时候,他很可能不加申辩,只是一声不响,因为他无话可说,或有话不敢说。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一定不要轻易批评他,而要尽可能和蔼地向他询问情况。对他说:“我相信你不愿意迟到,你迟到一定有自己的苦衷,告诉我,我会帮助你。你要是不说,老迟到,学校会给你处分的,那不是很冤吗?”

有些学生已经到了辍学的边缘(中学生为多),我们把这种学生叫作“边缘学生”。他们根本连学都不想上了,老师若还在那里为迟到和他没完没了,那实在是放开大题做小题,浪费感情了。关于这类学生的问题,本书后面将有专门的论述。

2.家长纵容造成的习惯性迟到

有些学生是迟到的老手了。他们从幼儿园开始就常常不能按时到校。稍微有点不舒服,家长就说:“得了,今天不去了,反正家里有姥姥看着。”旷课尚且不在乎,迟到更不当回事了。家长根本就没有把孩子每天按时上幼儿园看成是一种早期的纪律训练和规则意识训练,看作是未来孩子上学的重要准备。他们只有疼孩子的本能,没有教育观念,只图眼前讨好孩子,不为孩子计长远。幼儿园再好,也不如在家舒服自由,家长一放松,孩子自然顺坡下驴,能赖在家里就赖在家里,久而久之,就拿迟到不当回事了。我们常常看到有些小学生甚至中学生,迟到、旷课满不在乎,老师批评他他还挺委屈,可能就是这种孩子。在他们的习惯中,迟到是正常的,因迟到而挨批倒是很奇怪的,因为他们的家长从来都没有因为他们迟到而着急、生气过,只有纵容。这种家长后来当然会变脸。上了小学,纪律严格了,迟到几次教师要打电话给家长,再迟到学校要给纪律处分。这下家长着急。

了,子是开始每天催逼、唠叨,甚至打骂孩子,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要知道家长是成年人,你转弯容易,孩子跟得上吗?他已经习惯了懒散呀!于是孩子就要对家长不满、反抗。这就是亲子战争的萌芽。家长应该反思一下,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当初要是始终让孩子按部就班上幼儿园,如今上学就不会有迟到现象。可见,有些中小学生因迟到弄得老师天天打电话给家长,正是家长自己种下的恶果。

也有的孩子开始还算比较规矩,按时上幼儿园,按时到校。忽然得了一场病,在家休息,家长百般照顾,孩子尝到了不上学的甜头。病好之后,家长老觉得孩子可怜,于是在上学问题上就难免放宽了要求,今天不去就不去了,迟到就迟到了,孩子也不容易嘛。这样,孩子也就养成了懒散的习惯,甚至可能装病不上学。这叫作倚病卖病,也是家长“心软”造成的恶果。

所以,如果教师遇到有学生连续迟到,我主张先不要着急批评,而要了解一下他的“迟到史”,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爱迟到的,家长那时的态度是什么。如果确属家长纵容造成的习惯性迟到,那就一定要把家长请来,给他讲清前因后果,让他认识到自己的失误,以后再也不要袒护孩子的迟到现象了。注意,如果家里有隔辈人(爷爷、奶奶、老爷、姥姥),光做父母的工作还不行,要争取所有家长统一认识。但在行动上,要告诉家长,需要坚定,不能急躁。孩子有个头疼脑热,不要大惊小怪,凡是能坚持上学的,家长们要一致主张孩子上学。为了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可以暂时请一位家长陪送孩子上学,但是,要准备逐渐撤出来。孩子因为迟到而受罚,只要教师的做法不过分,家长就不要替孩子说话。教师也不要急躁,因为养成一种新的习惯,至少需要一百天,而克服一种旧习惯,则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教师如果因为学校评比造成焦虑而对家长、学生过分施压,恨不得立竿见影扭转学生的迟到现象,可能会适得其反,弄不好还会酿成事端。

3.家长包办过多造成的习惯性迟到

也有的学生经常迟到既不是因为学校恐惧症、教师恐惧症,也不属于家长纵容造成的习惯性迟到。家长不但不纵容,反而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就因为上幼儿园、上小学的迟到、旷课问题与孩子进行过“持久战”。打也打了,骂也骂了,赏也赏了,罚也罚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大道理讲了无数,家长嘴皮子都快磨破了,最终孩子还是常迟到。这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要考虑是否有人掣肘。父亲要求严格,母亲却给孩子说好话;父母要求严格,隔辈人却护着孩子,不能形成合力,如此,严格是没有效果的。孩子有保护伞,就会磨蹭。遇到这种情况,要先协调一致,再说其他。

其次可能是家长包办太多。有很多家长从叫孩子起床开始,什么都替孩子做。催逼孩子起床,一件一件给孩子穿衣服(孩子此时半睁着眼睛),拉孩子进卫生间,甚至帮孩子洗脸刷牙。如果家长这样伺候,则无论你嘴里说的话多么严厉,他都不会着急,因为他心里有底——反正你比我还着急,反正这都是你的事情,反正你得替我把一切做好。皇帝不急大臣急,急死你也没用。有的孩子甚至经验丰富到了这种程度,他能从母亲喊他起床的声调中准确判断出,什么时候我可以不理不睬,到了什么火候我可就必须起床了,我妈真急了。起床上学本来是孩子分内的事情,竟然变成了“给妈妈起床,给妈妈上学”,主动完全变成了被动。人之常情是,只有自己的事情才会抓紧,别人的事情总不那么急迫,如此,孩子迟到也就是很自然的了。这种孩子真的迟到了也狼狈,也害怕,也后悔,但是他们不会反思自己如何磨蹭,而会埋怨家长:“就赖您!干吗不早点叫我?”而这种家长挨了孩子的数落,居然好像自己理亏了一样。孩子迟到,家长负责,迟到的问题就很难解决。

这种家长需要教师指导。教师要告诉他们,迟到不迟到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不要替他承担责任,家长顶多做一些帮忙的工作,而且尽可能减少。比如早晨叫孩子起床,就不应该是家长的事情,闹钟可以叫,手机可以叫,凭什么还要劳动家长?等到孩子将来上了大学,家长难道也每天叫孩子起床吗?等到孩子就业了,到公司上班了,家长也要叫孩子起床吗?如果将来不能这样做,那现在就不要惯孩子的毛病,以免将来不习惯,带来更大的痛苦。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现在每天叫他他还迟到呢,要是不叫,不是更要迟到吗?”不一定。家长要是跟孩子说清楚,让孩子自己负责自己的事情,很可能他反而会有进步。还有一个办法是家长故作懒惰或者疲倦状,和孩子“交换位置”,也就是说,我早晨起不来,我是弱者,我需要照顾,请你早晨叫我起床,好吗?对有的孩子,这招比较灵。注意,如果孩子不起床,家长千万不要唠叨,提醒不要超过三次,然后就径自洗漱上班,不要管他,你越管他毛病越多。另外,也不要总是说孩子“爱迟到”。这样说多了,孩子就可能认定自己是一个爱迟到的人,这种角色认定会更加强化孩子的迟到现象。

总的说来,学生经常迟到的问题,还要靠家长帮助解决,而要想借得家长的“东风”,教师就必须学会指导家长,给他出具体的主意。单纯责怪家长,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因为家长很少有愿意孩子迟到的,他只是教育观念有些毛病,又缺乏方法。

孩子上学迟到了,静下心来,耐心解释

第一步,告诉家长,想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时间观念是很重要的!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在后面的学习中养成好习惯。

第二步,告诉家长,我们是要遵守规定,而不是让校区的规则迁就他们,这样子才能让孩子有好的榜样。

第三步,告诉家长,怎样避免迟到,比如:每天提前十分钟出门;下雨天提前十五分钟出门。及时查看校区通知上课的信息,保证家长不会因为错过信息而迟到做完以上事情之后,我们还可以:提前通知:提前一天,提前两个小时多次强调:可以在上课前私信:xxx妈妈,今天我们的上课内容很重要哦,千万不要迟到了,不要xxx就要错过超级有趣的互动过程精确时间:精确到分钟,加深家长的印象:xxx妈妈,我们9月30日下午4点30分的课程千万不要迟到哦给孩子奖励:孩子得到奖励,肯定也会愿意准时上课,这样,孩子也可以提醒家长准时将自己送到校区上课侧面敲击。

在微信群、朋友圈分享一些培养时间观念的消tips,不仅能让该家长看见,也可以提醒其他家长孩子按时上课建立规则:家长没有时间观念,影响的是孩子,如果迟到,孩子就会失去小红花,失去积分,无法兑换喜欢的奖品。

家长很多说,比如说孩子如果不按时完成作业,如果没有老师要求去做,老师会批评家长,而不会批评孩子。所以说怎么也得把老师的要求尽可能的完成,是不是?还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每天起床磨磨蹭蹭,你看怎么催他,无论怎么教育他,改不了。家长这些事情我都遇到过,我给你分享一下我怎么解决的。

我的小孩离学校很近,正因为离学校很近,所以他这点非常嚣张,直到磨蹭到最后一刻才出门。几乎每天早上,他妈妈跟他都得大战300回合,搞得家里很不愉快,但是最终为了不让孩子迟到,他妈妈还是,一肚子怨气之中领着孩子,尽可能的在点赶到学校。

后来为这个事,我跟他的班主任老师专门沟通过,我希望班主任老师配合,结果班主任老师非常配合。那天我就跟他妈妈说,今天咱们谁都别管他,就让他迟到,果然孩子还是照旧磨磨蹭蹭,因为我没有提醒他,迟到了5分钟,老师就告诉他迟到是很不好的行为,如果你再有类似的行为,今年期末取消你评选优秀生的资格,就这一下,彻底治回来了。之后每天到点,他就提前洗漱好,赶紧的收拾好书包,按时上学去了。

所以说家长您不妨也一试,跟学校老师沟通交流,配合好。

当孩子进入学堂以后,父母们是不是感觉到更加忙碌了?每天早上叫孩子起床,然后送他们上学,中午还要接回来,晚上也依然如此。

但这些并不是让父母头疼得事情,有的家长反映自家孩子是个起床困难户,每次督促他起床上学,他都会慢慢悠悠磨磨蹭蹭,孩子上学几乎没有不迟到的。不过也有一些家长并没有认为孩子迟到是一种坏习惯,而是怪自己住的远。

同是小张就是如此,小张说:上了小学以后,孩子几乎是天天迟到,但她没有觉得自己统筹安排的时间有问题,她依然是每天早上早早起床,然后喊孩子起来洗漱吃饭。

可是不知怎么最后时间总是不够用,孩子也每次都迟到,小张认为是自己家住的离学校比较远,于是就和老公商量在孩子学校的附近租了一间房。

可让小张没想到的是,孩子迟到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越来越严重,这时小张才发现,孩子上学总迟到,根本不是住的远的原因,而是孩子养成了一个不好的习惯。

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妈妈会像小张一样,对于孩子经常上学迟到的现象总是感到无语,不过孩子们迟到的原因有很多,而他们也各有各的特点。

你家孩子总迟到吗?是不是也因为这些原因呢?

1、 对时间没有观念

其实对于年幼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对时间方面还没有太多的观念,总认为上学不需要太赶,尤其是刚刚进入学堂的孩子,因为在家里父母没有给他们制定好一定的时间概念,所以,早上赖着床上不起也就养成了迟到的坏习惯。

2、 过度的依赖父母

也有一些孩子迟到是因为过度的依赖父母,他们总觉得自己不用看时间,父母早上反正会一遍一遍的催促,可是这样只会养成孩子过度拖延的坏毛病,因此孩子们才会迟到的越来越晚。

3、 熬夜成了一种习惯

也有一些孩子迟到是因为晚上有熬夜的毛病,其实这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第2天学习,而且也会损伤他们的身体。

因为只有孩子达到深度睡眠状态,他们身体内才会分泌出足够的生长激素,这样孩子不仅身高方面占优势,而且大脑也会发育的更好。

对于孩子的迟到现象家长们都感同身受,不过,这样的坏习惯如果不给他们更改,会不断的延续下去,直到孩子长大,他们依然会在各种场合去迟到。

这对孩子以后的成长道路来说有害无利,所以今天就给妈妈们分享一个小方法,只要全部掌握,孩子就不会再迟到了。

对孩子的迟到现象,妈妈们可以这样做

1、 让孩子明白上学是他自己的事情

想要改变孩子的迟到现象,那么就要让他们明白上学是他自己的事情,就像我的同事小张一样,她在发现女儿迟到是因为拖拉的毛病以后,就和孩子好好的谈了一次心。

她对女儿说:宝贝你要明白,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每天我叫你起床你很烦,但是妈妈能做的只有这些,从明天开始我不再叫你起床,而是给你买个小闹钟,定好时间,你自己起。

2、 不去叫孩子起床给他们定个小闹钟

小张说到做到,她还对女儿说:起床穿衣,你自己独自完成,然后妈妈只负责帮你准备好早餐,至于早上穿什么衣服,你也不要问我。

你必须要在前一天的晚上把所有衣物都准备好,这样你就不会在第2天因为穿衣服而导致迟到。小张的女儿默默地点了点头,但是她第2天依旧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起床,于是孩子又迟到了。

3、 和老师一起把孩子迟到的坏毛病改掉

这时小张又想到了一个办法,她给孩子的老师打了一个电话,并叮嘱他只要孩子迟到那么就给予严厉的训斥。小张女儿的老师也非常配合,他在孩子迟到后给予了小小的惩戒,并叮嘱她明天不要再迟到了。

可是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想要改掉一个坏的习惯并不容易,接连几天小张的女儿依然还是迟到,但是每次迟到老师都会更加的严厉去批评她。连续一个礼拜左右,在小张和老师的共同努力配合下,小张的女儿终于改掉了迟到的坏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