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孩子上幼儿园,送的最多的是妈妈还是爸爸?

妈妈 0 32

早上孩子上幼儿园,送的最多的是妈妈还是爸爸?,第1张

早上孩子幼儿园,送的最多的是妈妈还是爸爸?
导读:这个问题我不请自来哈哈哈,南南妈妈和我爸妈都觉得做爸爸的粗心大意,做事毛毛躁躁,不放心让我送。新闻里就没少报道,“郑州某爸爸把孩子送错幼儿园”,“ 宝山某舅舅把孩子送错幼儿园”,“爸爸问宝宝,你上的是哪个幼儿园”。粗心大意的毛病,全国爸爸跳

这个问题我不请自来哈哈哈,南南妈妈和我爸妈都觉得做爸爸的粗心大意,做事毛毛躁躁,不放心让我送。新闻里就没少报道,“郑州某爸爸把孩子送错幼儿园”,“ 宝山某舅舅把孩子送错幼儿园”,“爸爸问宝宝,你上的是哪个幼儿园”。粗心大意的毛病,全国爸爸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但我真的是很爱我们家南南呀,我觉得我自己去送还是有比他们更好的地方,我把理由说给他们听后,他们同意让我送一段时间试试,现在我家南南在我的接送下还是有所成长滴。

1、宝宝有安全感

情绪的影响是相互的。宝宝上幼儿园,开始哭闹的时候,妈妈和爷爷奶奶开始心软加不舍,在这个犹豫不决的情绪中,会影响宝宝的情绪,宝宝更加有了依赖。而爸爸的情绪相反,觉得这件事情是非常轻松正常的,不会有多大的情绪波动,反而给了宝宝一种安全感和信任感。

2、会影响宝宝性格

爸爸的性格阳刚果断,会传染给宝宝。比如宝宝想要一个玩具而哭闹的时候,妈妈会拿一个玩具去哄,爸爸一般就不怎么理会,不给玩具也不哄。宝宝觉得自己的哭闹不能解决问题时,就会停止哭闹了。爸爸的这种行为,从根本上断了宝宝哭闹的想法。

3、培养宝宝独立

爸爸在宝宝成长过程中,对于培养宝宝独立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相处的时间少,宝宝在独立上会有所欠缺。比如,宝宝上幼儿园的路上,常见一种情况。妈妈送是帮忙背着小书包,还要抱着宝宝走。爸爸送是,宝宝自己背小书包,牵着手一起走。这个事情确实是一件小事情,但是就是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的小事情,无限放大后会影响到宝宝的性格。

4、增加父女感情

很多家庭的爸爸都是早出晚归,好不容易等到下班回家,宝宝已经睡着了。这样的生活缺少和宝宝的相处和沟通。既然晚上很少有时间陪伴宝宝,早上送宝宝去幼儿园,就是一个很好的相处机会,有助于增加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现在我家宝宝已经上中班了,我开始给她找一些app来对她辅导学习,英文类的还没找到,但是识字类的我有特意买一个,我先自己试玩一遍,觉得比较好操作,有趣味性,才让她试玩一下,看她喜不喜欢,叫《猫小帅学汉字》,也没有天天教她看,但她隔一段时间会要求自己要看,当走在街上看到哪个认识的字,她就会开心的指出来 ,然后回来查看自己读的对不对,如果她不想看我们也不强求。到现在,已经能认800个字了呢。

送孩子上下学,宝妈比宝爸多。

在幼儿园工作,经常见到,接送孩子上下学的,除了爷爷奶奶和保姆,剩下的,妈妈居多。常常有人说,因为爸爸工作很忙,所以,接送孩子的重任交给妈妈。

其实现在生活妈妈的工作和爸爸一样,忙的大有人在。只是妈妈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做得更细腻,对孩子的关心和担心会有更多的顾虑。

前一阵不是有新闻,说有一位爷爷把孩子送去幼儿园,送错了地方,当孩子哭闹着说这不是他上的幼儿园,爷爷说你就是犯懒,你不愿意上幼儿园才说不是你的幼儿园。

而我也亲眼见到不少的爸爸偶尔来接孩子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中班还是大班。孩子教室在什么地方,他也不清楚。爸爸带娃粗心的多一些,对孩子的各种细节不够上心,于是妈妈感觉不放心,干脆就自己带了。所以但凡妈妈有空,大多都是妈妈接送的多。妈妈接送可以多一些跟老师当面交流,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爸爸接送基本很少跟老师交流,早上能安全的把孩子交到老师的手上,晚上能平安无事地把孩子从老师手上接回去就已经很不错了。而给孩子报名注册的时候,留下接送的电话大多也是妈妈的。

当然也有很细心的爸爸,每次接送孩子的时候,事无巨细的跟老师交代孩子的注意事项,或者是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只是这样的爸爸似乎比较难得。

我家孩子上幼儿园基本上都是我送,爸爸偶尔送。

而据我观察,负责接送最多的是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等老年人,然后是妈妈,最后是爸爸。

这大概是现实的写照, 本来也没有什么问题,有老人帮忙最好,没有老人帮忙的话就一般妈妈会选择全职,最后就是爸爸有空时来带带孩子。但最怕的是形成思维或者行为上的惯性,认为孩子就是某一个人负责的,很多事情与自己无关。

记得有一次儿子班开家长会,说是第第二天有活动需要家长帮忙,看那位家长有空可以报名。结果有一个爸爸就站起来说, 我帮孩子妈妈报名,她妈妈是全职妈妈,明天应该没什么事,今天我是替她来开会的。

我们家长听了都笑了,老师也说: 你是孩子的爸爸,来开家长会也是你的责任,你怎么能说来替孩子妈妈来开的呢,就凭你说的这个话,就可以想象你在孩子成长中的参与度,还是希望爸爸多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

说出来很可笑,但却是事实,不论是爸爸还是妈妈,任何时候都不能把孩子完全交给另一个人,觉得就是另一个人的责任,自己完全不参与。

当然接送孩子只是一个方面,谁有时间谁接完全没问题,关键是看平时的陪伴,任何一以工作忙为借口不陪孩子都是不负责的。

关于谁送孩子上幼儿园的问题,我也来说说我的看法哦。目前我在我家宝宝幼儿园看到的妈妈接送的居多,也有一部分是爷爷或者奶奶接送的,爸爸负责接送的也有,但只占了一少部分吧。

在现在的 社会 环境下,每个人的家庭环境都是不一样的,而且我相信每个做爸爸妈妈的都会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孩子做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的,只是很多时候迫于生活等等因素,让我们不得不做出一些选择。

我们可以看到,当下全职妈妈的比例是多于全职爸爸的,甚至说全职爸爸在我们的身边是很少见到的。一般都是在有了家庭,特别是有了宝宝之后,妈妈放弃工作选择来照顾孩子,这可能一方面与女性照顾宝宝比较细心有关,另一方面男性可能在家庭中承担的更多的是赚钱养家的责任。

当然也不能单一的这么说,其实现代女性也有很多比较独立的,既能赚钱养家,也能照顾好孩子的也不少呢。

不管是谁接送,肯定爸爸妈妈都是爱孩子的了,养育孩子,照顾孩子,爸爸妈妈都是有责任的。

每个家庭接送孩子的状况肯定是根据状况来的,希望每个孩子在人生每个重要的阶段我们都能一起经历呢

我来说下我的情况:

首先我是宝爸,儿子上中班,其次我们在广州十三行开个档口卖女装的早上730要开档(商场规定的时间不开罚款的,下班14:30)!

1早上上学基本都是我送,

7:50~8:00出发,十分钟到学校,儿子很这一点很好,随时可以起床,洗个脸就可以走,有时候会问妈妈呢?我说妈妈上班早不能迟到,小孩子还是会理解的,但是有时候会向我倾诉他想妈妈送,小孩子希望的是父母一起送当然也是一起接的!

2放学时间周一周二17:30周三周五16:30一般都是妈妈接,我忙着跑厂拉面料做衣服很晚才回来,他会问同样问题,爸爸怎么不来接我,妈妈给他同样的解释!

3有段时间舅舅接送,宝宝早上送他上学会说爸爸你今天可以接我吗?

总结:爸妈谁有时间谁去,都有时间偶尔也要一起一次,譬如一个月一起接送一次!每次要和宝宝沟通一下,表示爸爸妈妈很爱他,也可以约定!

最主要是接孩子回来,出校门就开始:你要和他尽量聊一下今天在学校是否开心,和小朋友有没有什么愉快的事!孩子都会说的!你可以一直问:还有吗?还有吗?

儿子很喜欢我去接他,主要是我会给到小惊喜:比如放学容易饿,我带个小猪包,小饼干,放在我包里,最近天热,我也会学校附近和他一起买冰激凌,让他自己挑自己选!如果他要买玩具或者软糖我会否决的

说这么多就是想告诉你们,无所谓谁接送多,应该说谁陪伴的,谁更了解孩子的学校生活以及学习情况!谢谢不喜勿喷!!!

刚开始的时候是爸爸妈妈一起送孩子上学,我八点半上班,他们都是八点,所以我的时间比较充足,有时候孩子在幼儿园里不想家长走,我就多呆那么一两分钟,有时候跟老师聊几句,了解下孩子最近的情况和表现。

后来要照顾老二,早上事情多,就成了爸爸一个人孩子上幼儿园了,刚开始的时候,孩子有点情绪,所以每次都会送到电梯口,跟孩子好好说再见,然后就乖乖的去上学了,表现很棒,没有那种撕心裂肺的哭过。有时候孩子哭,肯定是有原因的,问清楚什么原因,沟通好,下次就不会哭闹了,不要每次都恶语相向,孩子会有阴影。

我家孩子早上送幼儿园,送的最多的是我,也就是妈妈,只有我工作出差或是生病,无法送孩子 的时候,爸爸才会出场,担负起送孩子上幼儿园的责任。

根据我送孩子上幼儿园看到的情况,送孩子的,妈妈居多,爸爸只是少数。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一部分是我们国家的国情决定的。在当前的 社会 ,家里的经济支柱以爸爸居多,妈妈的责任以照顾孩子、照顾家庭的居多。

既然爸爸是家里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那么,爸爸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工作上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要养家、养孩子,承担孩子上幼儿园、上兴趣班的支出费用。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现在是工作和家庭不能两全。

妈妈们既然把精力更多的投入到家庭和孩子身上了,那么职场上,就可以松懈一些,能兼顾工作更好,不能兼顾工作就全职照顾孩子,现在好多二胎家庭,妈妈基本上都是全职在家照顾孩子了,早上送孩子时,看不到不少抱着老二、牵着老大上幼儿园的妈妈们。

养育孩子,已经成了每个家庭的头等大事,好多父母也意识到了隔代养育的弊端,一些父母已经把养育孩子的重担扛在了自己的肩头,不再希望父辈们来帮着养育了,夫妻俩分工合作,共同承担起养育孩子的责任,爸爸负责挣钱养家养娃,妈妈负责接送陪读陪玩,按照科学的 育儿 观念去养育孩子,虽然家庭收入少了,但是孩子的整体素质提高了,父母亲自带的孩子,远比老人带出来的孩子更懂事、更有礼貌。

我们家是一切都是我负责,早上起来给女儿做早饭,穿衣服,吃早饭,梳头发,洗脸等全部都是我的活,女儿暑假每天早上八点要去学舞蹈,因为离家比较远,至少提前半小时出门,七点二十几了叫老公快起来了,七点二十几了,他还来句你还知道七点二十几了呀,真的想打他,可惜打不过他!平时女儿上学的时候也是我一个人做这些,把女儿送到学校再去上班,下午五点下班了再去接她。晚上晚饭也是我煮,洗澡洗头也是我的事,每天晚上给她读故事书也是我的事。老公就是每天洗洗内衣内裤和给我们娘俩弄点水果吃,晚上如果他在家吃了饭的话他会洗碗。

这个问题其实是想折射出这样一个问题:父母应该多陪伴孩子,把孩子的事要放在心上。

孩子上幼儿园,不管是妈妈送的多还是爸爸送的多,这其实并无多大的影响,谁有时间,谁方便就送,这不是非要严格区分开的,所以不要纠结这个问题了,关键是父母要好好看看自己怎么陪伴孩子的。

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爸爸妈妈的工作、时间不一样,所以讲究一个原则,谁方便谁就送这是理所应当的。但是,谁送的多并不代表谁就为孩子付出得多,更不能以此来当自己的“挡箭牌”。有的父母就是经常在关于谁送孩子去上幼儿园的这个问题上大动干戈,喋喋不休,其实这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父母要转变思想,提高认识,要把焦点放在如何高质量陪伴孩子上。

有过送孩子上幼儿园经历的父母,都可以感受到孩子的爷爷奶奶送接最多,其次是妈妈。在我们眼中,可能是爸爸接送的最少。这也许和爸爸的工作及时间上有很大的关系。但是爸爸也不能因此当作接口,有时间的话主动承担起来,或是有机会就去接接孩子,这是给孩子的惊喜。

此问题表面看上去是一个谁送孩子上幼儿园最多,其实暗含了父母的 育儿 观和家庭氛围的建设问题,这两个方面对孩子的教育引导有很大的影响。父母不应该比较谁送的多,这是毫无意义的比较,也不能代表谁为孩子付出的多,谁又付出的少。同时,父母之间多一份信任和理解,构建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至关重要。

所以,基于家庭教育的到位,父母尽心陪伴孩子的情况上,这就是一个毫无意义的比较。父母给孩子高质量陪伴才是至关重要的。

爸爸上班忙,没时间

很多家庭,爸爸是经济支柱,照顾孩子的事情自然落在了妈妈的身上,孩子在幼年时期通常与妈妈更亲近,也会更愿意让妈妈去送他们上学。

上幼儿园的孩子,更容易哭闹

孩子刚开始上幼儿园的时候,因为与不愿与妈妈分离,是很容易哭闹的,而爸爸们通常不善于处理孩子的情绪,或者没有足够的耐心,所以让妈妈送。

其实爸爸妈妈送孩子,都各有各的好处。

在我们小区有一位邻居曾讲述自己孩子上幼儿园的经历,儿子刚开始上幼儿园的时候,因为先生顺路,他想让孩子与先生多一点相处的时间,于是每天早上让先生去送孩子上幼儿园,结果先生每次把孩子送到幼儿园,转身就走了,没有注意观察孩子在幼儿园的适应情况和表现情况,直到孩子出现抗拒上学,才发现其中的问题。

爸爸会让孩子更自信

爸爸常常去送孩子,会增加亲子相处的机会,爸爸的方向盘,爸爸的肩膀,爸爸的大手掌都会让孩子更加有安全感,有研究证明,爸爸陪伴多的孩子会更加自信。

当爸爸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越多,他对孩子就越了解,在孩子身上时间付出的越多,对孩子的感情也就会越深。

小新最让人感动的片段小集锦: 1:小新写信给妈妈:“妈妈,谢谢你照顾我” 2:有一次小白爱上了一条狗狗,结果那狗狗被车撞死了,小新就抱着小白做在撒满夕阳的山头 3:一次,小新没有吃青椒和胡萝卜,他妈妈不让他吃晚饭。夜里,小新很饿,跑到冰箱那里找冷东西吃,但东西没多少,一会又饿了起来。小新没办法,只好含着泪求妈妈给他做饭,他妈妈说,以后一定要吃青菜,不然的话还不给你晚饭吃。第二天,小新去幼稚园,果然把青菜都吃了(哭得爆凄厉的……小新的眼泪可是很难得一见的……) 4:我最感动的是,小新以为她妈妈去医院检查是要死了,就坐在家门口等妈妈回来。等到黄昏的时候,妈妈回来了,小新就跑上去抱着他妈妈哭 5:那集小新救了一只受伤的麻雀,并把它带回家喂养。可是麻雀一天比一天衰弱,有一天麻雀突然能飞了,小新很高兴。突然麻雀又坠地死去。小新哭得很伤心。 画外音说:“麻雀是想用最后的力气对小新说一声谢谢。” 6:小新腿断了,在家休息,看着妈妈在自己上幼儿园的时候原来每天都要如此忙碌的做家务说:”妈妈等我好了帮你做家事吧“ 7:风间去美国的那集,小新唱一首歌送他,小新唱的时候一下都没笑,一唱完大家都哭了 8:小新给妈妈送伞,憨憨的,可爱的样子,妈妈看到他浑身湿透的样子,禁不住抱着他哭了。 9:妈妈的成年礼那集,由于妈妈年轻的时候错过成年礼了,结局的时候,夕阳下,小新告诉妈妈,等到他18岁的时候要把成年礼的纪念品送给妈妈 10:小新得到了一副可以修复东西的手套,他本来准备回去修玩具的,但是不小心被他浪费了很多魔力当他还剩下最后一次魔力的时候,他遇到一个心脏病发作的老爷爷,他用最后的一次魔力治好的老爷爷的病最后他只能自己用胶水修他心爱的玩具 11:集体食物中毒记,下病床后,顺手帮妈妈盖上被子 12:小白通过某仙女(精灵)变成了小新的弟弟,在小新在森林里迷路时,为了找到小新,小白舍去了永久作小新的弟弟,而变回狗来寻找小新的气味 曾经有一个人这样说过—— 蜡笔小新有很多真情实感的地方~让我们发现这年代最最平凡的,最最美好的美丽感动~~ 只是借用小新的搞笑~ 如果只看到的他的搞笑,那么你只看到了表面的东西~

开学啦,宝贝们第一天去幼儿园,爸爸妈妈们是不是很紧张,很失落呢?是不是趴在窗户外久久不愿离开呢?

李晟在《婆婆与妈妈》中说,如果孩子第一天去幼儿园,她肯定是天天扒墙角。扒在窗户外,远远的看着孩子。

孩子第一天上幼儿园,妈妈的一天,道出了许多父母的心声

还有网友分享了一个这样的视频,女儿第一天去幼儿园,爸爸把女儿送进幼儿园之后,回到车里,不停地哭泣,哭的那个伤心,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的不舍与失落。

孩子第一天上幼儿园,妈妈的一天,道出了许多父母的心声

那时候我不理解,孩子上幼儿园不是很正常的事吗?有什么好哭的,一个大男人竟然为了女儿去幼儿园就嚎啕大哭,会不会小题大做了。

直到上个星期,我家大宝第一天去幼儿园,我才深刻的明白,理解那位爸爸的心情。看着孩子第一天去幼儿园,父母哭的惊天动地真不是小题大做。

我家大宝第一天上幼儿园,我也很担心他会一哭二闹三逃跑,毕竟他从来没离开过我半天。

把他交给老师时,竟然没有哭闹。我在门口偷偷看了他几眼,依然不哭不闹,头也不回的跟着老师进去了。

看到大宝没有哭闹,我竟然有点失落。

幼儿园的老师在门口不停的说:“请家长们不要在门口逗留,放心的把宝贝交给老师,老师们会照顾好您的宝贝,有事情会第一时间打电话通知,请相信我们的专业。”

即使老师这样说,还是有很多家长,不放心自己的孩子,怕孩子哭闹,一直在门口偷偷看。

孩子第一天上幼儿园,妈妈的一天,道出了许多父母的心声

我看了一会大宝,看到他没有哭闹我就离开了。

在回去的路上,走着,走着,又想大宝会不会哭呀,又想回头去看看。

心里百感交集,想到老师的话“要放心把孩子交给老师”,还是回去吧!强忍着泪水回到了家里。

这一天我在家的状态是这样的。

9:00

大宝这么久看不到我会不会哭了?

他会不会想我?

哭了怎么办,老师会不会安慰他?

我要不要去偷偷瞄一眼?

10:00

他现在在玩什么呢?

有小朋友和他一起吗?

会不会和老师说要上厕所?

会不会被人欺负啊?

10:30

大宝在幼儿园会不会听老师的话,听老师的指令?

会不会疯跑撞到别人或自己?会不会流很多汗?

老师会及时帮忙换衣服吗?

11:30

是不是要吃午饭了?

不知道他吃得好不好?

有没有哭?老师会喂他吗?

会不会吃不饱?

孩子第一天上幼儿园,妈妈的一天,道出了许多父母的心声

12:00

该午睡了第一次在学校午睡,会认床吗?能睡着吗?

有没有想妈妈?

会不会又哭了?

会不会尿床?

老师会安慰他吧?

12:30

啊啊啊!我好想大宝啊!

班级群里为什么一点动静都没?

要不要给老师打电话啊!

13:00

班级群里终于有动静了老师发来了宝贝们在学校的视频,照片。

看到我家大宝没有哭闹,能自己吃饭,睡觉,玩耍的照片时。眼泪哗的一下就留下来了。

孩子第一天上幼儿园,妈妈的一天,道出了许多父母的心声

虽然只是很普通的照片,而我却看了反反复复看了几个小时,边看边笑边流泪,又开心又难过。

开心的是大宝没有哭闹。

难过的是,大宝在幼儿园里,自己吃饭,自己睡觉,没有我的陪伴,感觉他长大了,更独立了,我也应该要放手了。心理五味杂陈。

14:00

看着大宝睡觉的照片。

孩子第一天上幼儿园,妈妈的一天,道出了许多父母的心声

又在想宝贝起床了吗?

有没有尿床?

鞋子会不会穿反?

老师会帮忙穿衣服吧?

15:00

快了快了,宝贝马上就要放学了!

我待会要第一个去接他!

16:00

终于放学了!

妈妈来了!妈妈来了!

接到大宝的那一刻,又想哭了。

抱着他,不停地问在幼儿园有没有哭?有没有想妈妈?有没有好好吃饭?

………

孩子第一天上幼儿园,妈妈的一天,道出了许多父母的心声

以上就是大宝第一天上幼儿园,我在家时的状态。

大宝去上幼儿园的这一天,感觉特别漫长,家里没有他的吵闹声,没有他的身影,异常的安静,有点不习惯。整个人都很紧张,很焦虑。

我想很多父母应该都跟我一样,孩子第一天上幼儿园,都很焦虑。

可是,孩子入园是一个必经的阶段。孩子进入幼儿园,就是为了走出家庭的小圈子,到一个新环境中去学习如何游戏、交友、照顾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要相信老师的专业。不要过分担忧孩子的日常起居、吃喝拉撒,要相信幼儿园老师的专业素养,她们能照顾好宝贝们的。

孩子第一天上幼儿园,妈妈的一天,道出了许多父母的心声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个慢慢放手、渐行渐远的过程。

孩子上幼儿园,不管是孩子哭闹,还是父母不舍得,父母都必须学会适时放手。只有放手,孩子才会飞得更高,孩子才能独立,才能真正的长大。

最后祝愿所有小宝贝们都能开开心心的顺利入园,健康成长。

爸爸妈妈们不要太焦虑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