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学后家长应该做什么?

妈妈 0 40

孩子上学后家长应该做什么?,第1张

孩子上学后家长应该做什么?
导读:确实,在孩子进入小学之后,很多家长会有焦虑和困扰。就以我身边的情况为例。前同事,她的女儿上一年级的时候,几乎每天都会跟我吐槽,女儿今天又被留在学校写作业,女儿的老师今天又跟她说她的拼音不过关,几乎在孩子上一年级的这一年,她整个人都处在焦虑的

确实,在孩子进入小学之后,很多家长会有焦虑和困扰。

就以我身边的情况为例。

前同事,她的女儿上一年级的时候,几乎每天都会跟我吐槽,女儿今天又被留在学校写作业,女儿的老师今天又跟她说她的拼音不过关,几乎在孩子上一年级的这一年,她整个人都处在焦虑的状态中。

她跟我说,她就是后悔没有给孩子上幼小衔接,他们班上几乎一大半的孩子都上过幼小衔接,拼音都是提前学过的,老师上课时都是一带而过,学的很快,我女儿做事磨蹭,接受能力差,老师上课几乎都听不懂,虽然老师也很负责任,孩子听不懂的会让他留下来,单独给他讲,但是总是这样,孩子压力也大,我们作为家长的也很苦恼和焦虑。

我问他,你们上的是公立幼儿园吧?

他说是的,在幼儿园考试,几乎没有讲任何关于进入小学的知识,每天都是带孩子没心没肺的玩。

我又问,那你们家长在孩子幼儿园时期就没有给过他任何的指导和教育吗?

我和他爸爸都上班,哪里有时间管他呢,爷爷奶奶更是管不好,每天把孩子接回来,能让他吃饱穿暖就不错了,不可能指望他们教育孩子。

我女儿直到现在写作业,拖拉,做事磨蹭,每次她爷爷奶奶把她接回家,吃饭都要一两个小时,边吃边玩,还要看电视,玩手机,虽然一年级没有什么作业,这个习惯着实让我头疼。

说到这些,我已心下了然!

根本的问题应该不是孩子没有提前学习,而是孩子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家长没有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得不说,现在确实很多家长会提前给孩子上所谓的幼小衔接课程,大多数的孩子接受能力都比较强,老师讲过之后,进入小学,老师稍微讲一下,甚至孩子不听课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

其实这样的危害是很大的。

孩子想当然的觉得我不听课也能得高分,也能掌握知识,说明我本身就很聪明,就很厉害,我可以不用认真听讲。

一年级可以这样,甚至二年级也可以这样,那么到了三年级不听课,蒙混过关也能取得好成绩,那不得不说这个孩子天赋异禀,是个奇才。

无独有偶,我儿子班上有一个小朋友,上一年级时,刚开始上拼音的时候,他儿子几乎每一堂都听不懂,家长很着急,正好学校门口有兜售课程的,他就病急乱投医去报了这个专门针对拼音的课外班。

据他本人讲,这个课外班的老师很负责任,他有自己编的一套教材,讲的很细致,对孩子也很有耐心,他也曾把老师讲的教材拿给我看,确实也不错。

总之,孩子在学习拼音的那一个月,这个孩子和家长也算是战战兢兢的度过了最困难的阶段。

然而,孩子现在上三年级了。

有一次在班级群里,他妈妈把孩子的作业发到里面,本意是想吐槽孩子作业不会,我惊讶的发现,这个孩子b,p不分,b,d不分。

已经三年级了,按道理说,当时他也找了专门的老师进行针对的一对一的指导,他妈妈说当时学的效果也不错,正常情况下,应该不会出现这种低级的错误。

并且他们班的语文老师很负责任,也很有经验。

三年下来,孩子的拼音水平还是这样,只能说明孩子本身并没有认真学习,换句话说,孩子根本没有把心思用在这个上面。

你再提前学,学的再多,也只是家长一厢情愿的往他的脑袋里灌输知识,他本身并没有接收这个知识的意愿和能力。

做再多的努力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也是前两年,没有疫情的时候,我去逛公园。

当时我的儿子是上一年级,也就是刚刚进入一年级的那个阶段。

在公园里看见一个小朋友趴在石头上写作业。

因为现在根据jyj的规定,是不允许12年级有课外作业的,我奇怪,这个孩子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作业要写。于是跟她妈妈交流起来。

她妈妈说孩子上大班,第二年就要上小学了,听很多前辈说如果不上幼小衔接的话,上小学会跟不上。我给孩子报的这个幼小衔接班是提前半年预约的,不然根本没有名额。

我大概看了看孩子的作业,几乎就是一年级的内容。

并且有的发音方法和我儿子上小学老师教的是不一样的。

当时我只有一个感觉,既然上小学,老师会教,为什么要提前重复的学习,并且有的内容课外班教的跟学校正规的教学内容是不一致的,这样的所谓幼小衔接班真的有意义吗?

也许也会有有的家长发出不同的声音,你是站着说话不嫌腰疼,孩子上课学习听不懂,跟不上老师的步骤,不光是孩子急,老师家长家长也更是着急。

与其到时候临时抱佛脚,还不如现在提早给孩子学起来,终归有是比没有强。

家长的焦虑和担心,我完全能够理解。

说实话,孩子在上小学之前。

甚至是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我就听很多家长说,孩子上小学之后,学习进度会非常快,如果不提前给孩子上幼小衔接班的话,孩子完全跟不上。

别的城市我不知道,就南京这个城市而言,当时我们上学的时候,幼小衔接班都是要提前半年或者一年才能预定到。

真是等到你需要的时候才去报名,可能真的报不上。

听了很多前辈的经验,我也很是焦虑和担心。

于是在孩子中班升大班的那个暑假,我就奔波在各个培训中心,给孩子找合适的幼小衔接班。

最终选择了一家口碑不错,离家也很近的培训班。

我记得当时的课程是一个礼拜上一节课,一节课是三个小时,一共上半年,费用是3600块。

也就是说,我提前一年定好了这个班。就等着开班上课。

虽说钱交了,但我心里总是不踏实。

因为关于幼小衔接班众说纷云。

有绝大部分的声音说,幼小衔接是必须上的,也有40%的人说孩子上幼小衔接会影响以后孩子上课的专注力,甚至是很多上过幼小衔接班的孩子,也许12年级不明显,到了三年级,他的成绩会急剧的下滑,孩子的学习习惯也会变得非常糟糕。

其实教育孩子哪里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模式,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更多的是听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

我既担心孩子不上幼小衔接班会跟不上小学的步骤,又担心如果给他上了,会适得其反。

就在这种纠结的心情下,孩子上了大班。

大班开学一个月左右,幼儿园的老师进行了日常交流。

正好借着机会,我跟幼儿园的老师很深入的聊了聊。

当时孩子的老师正好他的孩子上小学二年级,我也借着这个机会跟老师请教了,要不要上幼小衔接班。

因为在我看来,他们老师是专业的,并且也是一个小学生的妈妈,应该经验比较丰富,他的建议和想法也会比较客观和中肯。

我把我的顾虑和担心跟老师和盘托出。

当然,老师没有给我直接的意见或者是建议。

他只是说我家的孩子接受能力比较强,他们平时会教孩子绘本,也会教孩子简单的数学,我的孩子可以自主的阅读绘本,他的识字量是很丰富的,教数学的时候,他反应的也很快,基本上是没有太大必要上所谓的幼小衔接。

可以说,这次跟老师的谈话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

虽然在我心里也认为自己的孩子非常不错,但是又有哪个家长会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呢?

我生怕我会带着母爱的滤镜来看自己的孩子,所以并拿不准他到底是怎样的水平。

然而,跟老师谈过之后,我坚定的把幼小衔接的钱退了回来,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去退,培训班的老师说,你一定要想清楚,退了之后再想来上就很难有名额了。

其实即使退了我心里多多少少还是会有一点担心的。

于是我给孩子买了一个APP上的课件,印象中这个课件是68元。

他是用动画片的形式给孩子讲拼音这件事。

孩子在刚上一年级的第一个星期,我也是非常忐忑,虽然说给他买了APP课件,但我也担心他是不是适应小学的生活,是不是能适应老师快节奏的教学。

实话实说,他们当时教拼音的时候确实很快。

但我儿子当时完全没有跟不上的情况。

因为一开始我就担心他跟不上,在他上学之前的很长时间,我就再给他灌输一个思想,你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老师讲,如果遇到不会或者不懂的问题,一定要问老师,如果你回来问妈妈,妈妈不是不想告诉你,只是有些东西你们现在学的和妈妈当时学的不一样,我如果交给你了,可能教的是错的,这样你一直以为的就是错的内容和答案。

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你一定要认真听老师讲,遇到不会的,不懂的,一定要第一时间去跟老师搞清楚。

也许是我的这些话,孩子听进去了。

从孩子上课的第一天,他的课堂效率都非常的高。

给一个老师讲授的内容,他都认真仔细的听进去。

也确实,他每次回来有不懂的问题问我,我都不会给他讲解,我告诉他的方式是寻求老师的帮助。

所以从孩子上学的第一天,到现在他已经是三年级的小学生。

他的拼音学的很扎实,他的别的学科学的也很好。

实话实说,我们回来并没有进行题海战术,也没有进行更多的额外刷题训练。

我自认为我的孩子不笨,但也并不是那种天赋异禀的孩子。

他之所以成绩还不错,我认为得益于他的听课效率和他平时的学习习惯。

因为我一直给他灌输一个思想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如果自己都不愿意去做,那么不会有人能够真正帮得到他。

所以我的观点很明确,进行学科的幼小衔接,完全是没有必要,甚至是弊大于利的。

那么我这里为什么要强调是学科的幼小衔接呢?

大家普遍说的幼小衔接就是指学习拼音和简单的加减法。

目的也很明确,就是担心孩子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会不适应,会跟不上。

确实,现在绝大多数的公办幼儿园是不教文化课的。

特别是在大城市,几乎没有一家公办幼儿园会教文化课。

但是并不代表他没有幼小衔接的内容。

那这里幼小衔接的东西更多的是指帮助孩子去适应小学的生活。

因为幼儿园主要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毕竟在幼儿阶段,他们需要老师无微不至的照顾,可能上厕所的时候会帮他提裤子,可能会提醒孩子该喝水了,可能会提醒孩子该收拾玩具了,可能会轻声细语的跟孩子说,要跟小朋友友好相处。

但是到了小学,就是完全不一样的环境和状态。

首先要面临的就是,每节课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坐在那里45分钟,听老师讲着相对枯燥的文化课知识。

要大小便了,自己去厕所。

渴了自己喝水。

吃饭的时候不管你想不想吃,老师都不会去喂你。

这就是最大的差别。

并且,绝大多数小学的老师并不会像幼儿园的老师一样和蔼可亲,跟你轻声细语的说话。

他们会把你当成大孩子来教育和引导。

所以在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幼儿园老师做的所谓幼小衔接,更多的是帮助孩子们适应小学的生活。

然而,这个幼小衔接在我看来是至关重要的。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你担心孩子初上一年级会跟不上步骤,你就给他提前学习拼音和数学,你担心孩子上初中跟不上节奏,也提前给孩子补课,那么,上高中上大学,这每一步你都能够提前布局,让你的孩子走在所谓的起跑线之前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相较于提前学习,家长应该帮助孩子的是在幼小阶段,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一点至关重要,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才是帮助孩子受益一生的良药啊!

关于给孩子选择公办幼儿园还是私立幼儿园,很多家长也有这样的声音。

公办幼儿园老师都是带着孩子玩儿,私立幼儿园会教很多文化课知识,这样让我们家长省很多心。

我也大概说一下我儿子的情况。

我们当时上的是公办幼儿园。

幼儿园的老师非常认真负责,三年下来,孩子除了刚上幼儿园时有过一个月的分离焦虑,其他时间都是开开心心的,每天老师的课程都是精心设计的,会带着孩子们讲故事,会给他们弹琴,唱歌,会让他们自己玩玩具。我最满意的就是他们的定制课程。

他们幼儿园提倡的是田野教学。

什么是田野教学呢?

打个比方,有一次早上吃过早点,老师带孩子们去幼儿园里的小山坡上散步,有的孩子就发现树上有蚂蚁,有的小朋友就奇怪,为什么会有树皮脱落?

老师当时并没有给他们讲解到底为什么,而是让孩子们带着这个问题去思考。

并且成立了两个小组,一个小组是研究蚂蚁的,一个小组是研究树皮的,小朋友们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报名。

老师也建议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来了解蚂蚁和树皮。

家长们当然也乐于配合。

就自发的在网上买了专门养蚂蚁的容器。

也给孩子搜相关树皮的知识。

老师会根据孩子们的反馈来告诉他们为什么,来帮他们答疑解惑。

类似这样的课程非常多。

用他们老师的话说,如果是有针对性的备课,他教的会非常得心应手,甚至不用备课都会手到擒来。

但是他们愿意根据孩子的发展,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来制定课程。

我真的很庆幸孩子在这样的幼儿园学习。

我认为有这样的老师,有这样理念的幼儿园,真的是我孩子的幸运。

这些知识的传授,在我看来,比较所谓的文化课知识更有用。

所谓术业有专攻。

小学老师,他的专业就是教授文化课知识,幼儿园老师更多的是培养孩子的兴趣。

不同的年龄段就专注的做本应该属于他这个年龄的事情。

另外,有些东西确实不是幼儿园老师能教的了的。

比如有的拼音的发音是会有改变的,那么幼儿园的老师在这一方面就相对来说没有那么专业,他教给孩子的话可能也没有那么严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还不如不教。

所以,我个人的观点是,完全没有必要进行学科的幼小衔接。

然而,对于行为习惯的衔接教育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般来说,正规的幼儿园,他都会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来进行正确适当的教育引导,作为家长,应该充分的相信老师的能力,也应该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有些不必要的焦虑和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孩子上大学后,妈妈们的生活将会有所改变,并且她们的忙碌主要会展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家庭管理:孩子上大学并不意味着家庭管理的任务就会变得轻松。反而,妈妈可能需要更多地关注家庭的各个层面。例如,整理和清洁那些曾经由孩子占据的空间,重新规划家庭预算,甚至是调整家庭的饮食习惯。另外,在孩子离家后,家庭的动态也会有所改变,妈妈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适应这种变化。

投资自我:许多妈妈会利用这个阶段重新挖掘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是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技能和能力。这可能包括返回职场,进一步升学,或者投入更多的时间在健身、阅读、艺术、养生等个人兴趣上。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让妈妈们从日常繁杂的家务活中解脱出来,更加注重自我成长与提升。

社区参与: 妈妈们可以利用更多的空闲时间参与社区活动,包括志愿者工作、社交活动、社区服务等。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她们保持社交的活跃性,同时也有助于在社区中构建有影响力。

关注孩子:即便孩子已经上大学,妈妈依然十分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她们会定期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在大学的生活状况,包括学业、健康、人际关系等方面。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她们会提供支持和指导。

生活中的其他职责:除以上几种可能的情况外,妈妈们可能还要忙于许多其他的事情,如照顾老人、处理家庭财务、照顾宠物等等。这些职责都需要妈妈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总的来说,妈妈们在孩子上大学后依然忙碌,但忙碌的焦点可能发生一些改变。她们可能更多地关注自我投资和社区参与,同时依旧要管理家庭,同时不能忽视对孩子的关注与照顾。

做早餐,送小孩去上学,买菜,拖地,晒衣服,做午饭接孩子放学,一吃吃饭。陪娃午睡,送娃上学,回来看看东方家庭教育,看看微信群公告做些家长任务,接孩子回来做晚饭吃了辅导孩子作业,冲凉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