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女生寄给边防战士的特殊礼物,你知道是什么吗?

妈妈 0 76

高二女生寄给边防战士的特殊礼物,你知道是什么吗?,第1张

高二女生寄给边防战士的特殊礼物,你知道是什么吗?
导读:“家是最小家,国是最大家”,我们生活在现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应该感谢国家,感谢那些奉献在一线保护国家疆土完整保护人民安全的人!今天一个热搜,让我感觉到比较好奇,“高二女生寄给边防战士的特别礼物。”这份特殊的礼物到底是什么呢?新疆军区某边防团高

家是最小家,国是最大家”,我们生活在现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应该感谢国家,感谢那些奉献在一线保护国家疆土完整保护人民安全的人!今天一个热搜,让我感觉到比较好奇,“高二女生寄给边防战士的特别礼物。

这份特殊的礼物到底是什么呢?

新疆军区某边防团高原执勤点,官兵们收到了广州中学生寄来的信件。黄山、长城、黄果树瀑布……一名高二女生细心剪下众多著名景点的贴到信上,她写道:“这就是你们保卫的中国,谢谢你们!”

这礼物的确很特别!

当我看到这样一个标题的时候,我自己也会想象到这到底是怎样一个特殊的礼物居然会上热搜。

这礼物的确很特别,居然是将许多著名景点的帖在了一封信上,并且信上写道:“这就是你们保卫的中国,谢谢你们”!我的确为我们中国风景感到自豪,同时也为中国军人感到非常的骄傲!

“中国人,中国魂!”

中国人一直都是一个庞大的代名词,中国军人一直都是一个强大的代表,他们默默无闻的守在边防,一年如一日的度过,每一天都过着一样的日子,没能陪伴自己想陪伴的人身旁。

中国军人保护着祖国的疆土,保护着我们,他们一直都是那样无私伟大的人,有他们才有我们的良好学习环境,良好的生活氛围!

特殊的礼物送给特殊的他们!

特殊的礼物,让他们见见被他们保护下的中国的的良好风光,相信见到这样礼物的他们也感觉到非常自豪。我从小就对军人有着特别的敬畏,非常喜欢他们,看见他们眼睛就会闪亮着光亮,好像他们就是天上的星星一样!

中国军人有着不一样的中国魂,伟大的代名词干着伟大的事情,感谢他们!感谢祖国!

军人一直都是我的偶像,他们守卫在边疆,保护祖国疆土,保护人民安全,一直都在默默无闻的付出着!

高二女学生给边疆战士寄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热搜:

新疆军区某边防团高原执勤点,官兵们收到了广州中学生寄来的信件。黄山、长城、黄果树瀑布……一名高二女生细心剪下众多著名景点的贴到信上,她写道:“这就是你们保卫的中国,谢谢你们!”

这礼物的确很特殊的。

当我看见这个标题,我也想象过这特殊礼物到底是什么样的礼物?但是始终都没想到居然是:将著名景点的贴到一封信上并且写道:“这就是你们保卫的中国,谢谢你们。”

坚守在边防的战士,他们一年如一日一样的度过,虽然自己的工作很辛苦,也不能时常陪伴在自己亲人和朋友以及爱人的身旁,但是他们无怨无悔,丝毫没有一句怨言!

危难时刻出现的总是他们的身影!

军人一直都是我崇拜的偶像,无论在何时看见她们,我的眼睛都是发着亮的,他们就像星星一样那样耀眼,但是非常亲民!

无论是在什么自然灾害还是可控因素的条件下,一旦有危险出现的地方就有他们,他们会第一时间站出来保护人民安全,保护祖国的疆土完整,他们的眼里不允许有着任何危险祖国祖国和人民的东西出现!

这让我想起了在去年因为中印边境发生冲突,就牺牲了几名战士。他们对于祖国疆土是零容忍态度!

是他们让我们的生活一直无忧无虑。

家是最小家,国是最大家!有了他们才让我们这个家更加安全,我们才能更加安全的读书和生活,有了他们,才有我们现在重要美丽的风景地区,高二学生送给边防战士的礼物实在是特别!辛苦你们了,伟大的战士们!

斯姆哈纳,“旧的铁皮屋子”,是一个新疆柯尔克孜族村庄的名字,边防战士到这里之后,也成为了哨所和边防连的名字。

从阿图什到斯姆哈纳,有两百多公里。第一次到南疆,沿途是连绵的红山和戈壁,山顶积雪常年不化。我用手机咔咔拍着,拍到上边这张图的时候,司机师傅终于忍不住了,说“不用拍了,你拍的地方,就是我们要去的地方啊”。—— 我们要去的哨所,就在帕米尔高原雪山上。

终于到了哨所。 四面雪山,哨所红旗飘扬,“西陲第一哨”几个字泛着令人心生敬畏的光。这里是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边境,与北京时差三个小时二十分钟, 与东部地区时差达四个小时。 冬天里,晚上九点多这里太阳才落山,每天边防战士们在这里挥别祖国最后一缕夕阳。 哨所对面山坡上,有白石头堆出的大大的中国地图,地图中央是五星红旗和六个大字:祖国在我心中!第一次,这只从小学就会画的大公鸡地图让我觉得如此神圣。

哨所向西五十米,就是中吉边境的第77号界碑。从界碑往山坡下望去,可以看到吉尔吉斯斯坦立的界碑,和他们的营房,他们的一位边防人员正在骑马巡逻。恰好一位大妈背着包袱在爬坡,我们的边防战士说,那位大妈是吉尔吉斯斯坦的人。

和一位战士聊天,恰好他是哨所班班长,姓黄。黄班长看起来二十四五岁,来边防连却已经八年。新兵训练完听说自己分到了边防连,车一过甘肃,看到茫茫的戈壁滩,“ 别说人连一个动物都看不到,我心里就不乐意来了”, 但是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他说服自己留了下来。

八年下来,问他习惯不习惯,他还是不习惯,饮食上一直没适应。他的家乡在四川,爱吃辣,而边防连的战士来自大江南北,有的口味偏甜,有的口味偏重,众口难调,厨房里就把饭做得不咸不淡,取适中。 吃饭如此,吃水要到界河去拉,冬天里就要凿冰,慢慢舀到桶里拉上来。 最大的问题是不对不允许谈恋爱,要结婚只能探亲时家里安排相亲。黄班长还没有女朋友,一年探亲一次,在家待一两个月,哪个姑娘愿意等? 八年已经可以转业了,黄班长已经续过一期,打算再续一期,干到十二年再考虑转业成家的事儿。

巡逻的地方都在雪线以上,近的山口巡逻一圈几周乃至两三个月就下去了,远的山口一年只能去一次。巡逻只能骑马或者徒步,背着干粮帐篷睡袋,晚上就露营睡睡袋。荒山野岭,又是边境,我问他怕不怕,他笑着说: 怕什么怕,我们手握钢枪呢。

每天训练,这里海拔三千米,很多人来了就高原反应,走几步就气喘吁吁了。黄班长说,五公里十七八分钟就下来了。平常的时候,他们也会打打棋牌,看看电视,打篮球乒乓球等,就算是娱乐了。

从哨所往边防连营地走,沿路就是密密的红柳。黄班长和战友自豪地说: 这都是我们一棵棵种出来的! 戈壁滩寸草难生,种树更难, 有一年刚种下一大片树苗,就被洪水冲光了。种一万棵,能活下来的不过几十棵,死了再种,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居然也有活了几万棵 ,长成了漂亮的红柳林。

在边防连来这里驻扎之前,这里一片荒芜。上世纪六十年代几位战士来到这里,就下定决心用双手打造一片乐园,尽管只有“三峰骆驼一口锅”,也誓“不做雪山的奴隶,要做雪山的主人”。现在几十年过去,这里有了红柳林,有了前哨桥,造起小西湖、落日公园、虎峡飞瀑、刺玫园等,挖渠引水建起水电站。后来一位作曲家给他们写了边防连连歌: 西陲第一哨,斯姆哈纳边防连,三峰骆驼一口锅,雪域荒漠把家安,踏冰卧雪志更坚 ,赤胆染绿洲,湖水碧如蓝,日落观美景,伴马迎朝阳,斯姆哈纳好家园…战友说这都是黄班长日常在维护,是他的功劳。黄班长腼腆地说:不不不,是前辈们都建好了,我们尽力维护。

路上隔几公里,就会看到有老百姓和武警一起巡逻。后来知道那是老百姓自己组成的护边员队伍。有位七十多岁的柯尔克孜族老妈妈,布茹玛汗·毛勒朵, 常年带着儿孙自发护边,她还经常自己捡石头,刻上“中国”两个字 ,放在路边,或者送给村人。 有战士巡逻经过,她一定会煮好饭送给战士们吃,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儿子。 也许在边防战士来到这里之前,他们的生活有太多不稳定因素,才会如此感恩,也让我们感动。 军民鱼水情,在这里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千斤重的保卫边疆安定的承诺。

戈壁滩上有胡杨,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离营地不远的路上,黄班长自豪地指一棵树给我们看:看,胡杨!长了好几百年了,四五个人拉手抱不过来! 树下一块小石头刻着红字“扎根树”,那是黄班长给它取的名字。

茫茫戈壁,寸草全无,就这样一棵树倔强地立在这里,扎根边疆,不正像成千上万个黄班长这样的边防战士么?我敬佩他们。

  解放军报《云中的哨所》------------世界屋脊边防哨所的一曲感天动地的时代颂歌

  人生总是要面临许多选择,生死关头的高尚取舍最能折射出心灵之光。——题记

  这是发生在世界屋脊边防哨所的一曲感天动地的时代颂歌。

  西藏军区边防某团五连六班驻守詹娘舍哨所的战士们,在雪崩袭来、生命危险时,表现出英勇顽强、团结互助的精神,生动再现了当代边防军人的高尚品德。

  6月13日,成都军区在拉萨举行命名大会,授予六班“英勇顽强团结互助模范班”荣誉称号。

  面对雪崩的选择——

  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

  西藏亚东县气象局局长加穷:

  今年2月以来,亚东县境内连降大雪,詹娘舍哨所山口一线积雪厚达2至4米,凹地积雪最深处厚达40至60米,风力达10级以上,百年不遇,史所罕见。

  在特殊的自然环境中,詹娘舍哨所官兵一直过着夏天吃雨水、冬天吃雪水的生活。

  3月2日,卫生员王鑫和战士于辉吃过午饭,背着背囊到距哨所15米左右的地方背雪回来化水。在近80度的陡坡上,两人将一锹锹积雪往背囊里放。

  13时30分,一声闷响,划破了詹娘舍哨所上空的宁静。于辉脚下的积雪突然崩塌,连人带锹被卷入300米深的悬崖。

  “班长,于辉掉下悬崖了!”王鑫气喘吁吁地跑回哨所向班长靖磊磊报告。

  “快!值班员留下,其余同志跟我来!”靖磊磊当机立断,带领副班长梁波、战士杜江南、杨恒升、赵勇及卫生员王鑫迅速下山救战友。

  由于下山通道被积雪覆盖,靖磊磊坐着铲雪用的铁锹迅速滑下山崖。找到于辉,靖磊磊将他抱在怀里,一边呼喊他的名字,一边掐他的“人中”。大约30分钟后,于辉终于醒了过来。

  寒风呼啸,乌云翻滚。“快走,要打雷了。”靖磊磊说完,将背包绳系在自己腰上,背上陷入半昏迷状态的于辉,指挥大家撤回哨所。

  向哨所攀登的“路”,是一个80度左右的陡坡。杨恒升拿着铁锹边往上爬边铲雪开路,副班长梁波带着杜江南、赵勇边走边将脚下的积雪用劲踩实。前面的战士每上一步,就将靖班长腰上的背包绳往上拖一步。走在最后的王鑫双手插进积雪中,用头紧紧顶住班长背上的于辉。

  当战士们爬到距离哨所约100米远时,杨恒升发现上方积雪裂出一条巨大的弧线。“班长,可能又要发生雪崩!”杨恒升的话音刚落,积雪突然崩塌,战士们再次被卷下山崖。

  不知过了多久,第一个醒来的靖磊磊带着剧痛刚坐起身,一口鲜血喷涌而出。他用力支撑起身体爬过去将其他战士一一摇醒,并将赵勇和于辉从积雪中刨出。

  此时,于辉已重度昏迷,其余战士都不同程度受伤。

  眼看大家伤势太重,雪深坡陡,加之天色渐暗。靖磊磊当即决定:“我留下照顾于辉,你们赶快绕道返回哨所报告团里,请求派人来营救。”

  “我是卫生员,我留下,你们快走!”王鑫恳求。

  “班长,要走一起走,就是死也要死在一起。”另几名战士说。

  在生死抉择面前,战士们表现出了边防军人高尚的情怀。

  靖磊磊命令:“我和卫生员留下照顾于辉,你们就是爬也要爬出去向上级报告情况,然后请人来营救!”

  山风呼啸,雾气升腾。梁波等4人爬上一个山梁,回头望去,只见靖磊磊和王鑫在冰雪地上将于辉搂在怀里,焦急地向他们打着“快走”的手势。

  夺眶而出的泪水,在4名战士脸上凝成了冰花。

  面对绝境的选择——

  英勇顽强团结互助

  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高山病防治专家李素芝:

  常人每天所需热量为2000大卡,野营、行军等重体力劳动,日消耗热量3200至4200大卡。一个常人在不补充食物的情况下,在海拔4000米以上、零下10摄氏度以下的雪地里通常只能存活12小时。

  梁波带着3名战士向哨所急行。他们4人分两组,杜江南在前面10米处开路,梁波同杨恒升、赵勇在后面跟进。突然,只听“咔嚓”一声,杜江南脚下的冰层破裂,身子随即陷进积雪中。

  “快,杜江南掉进雪窟窿里了!”梁波立即指挥大家救人。

  积雪下的树枝划破了战士们的双手,刨出的雪被鲜血染红。冷、痛、饿……各种困苦交织在一起,侵蚀着战士们的身体。忍耐、坚持!20多分钟后,大家终于将杜江南拉出雪窟。杜江南手臂、头部被划破,额头上的鲜血不住往外流,浑身不停地打颤。

  夜黑风高,险情四伏。战士们走出约1000米,又是“咔嚓”一声。

  “副班长!”走在梁波身后的杨恒升见梁波滑进冰河,失声大叫。

  “快,接人桥。”战士们趴在刺骨的雪地上依次抱着对方的腿,将梁波慢慢从冰河里拉上岸。

  上岸后的梁波衣服顿成“冰甲”,鞋子也掉了,不住地打着寒颤。

  饥寒交迫,伤势加重,行走困难。走着走着,梁波双眼开始模糊,双腿渐渐不听使唤。他对大家说:“我可能不行了,你们快往前走,好叫人救班长他们,不然一个人也走不出。”

  “副班长,无论如何我们也不能抛下你。”杨恒升哭着硬背起梁波,艰难地往前挪动。其实,杨恒升的腿已在雪崩中受了伤。

  在艰难的行进中,战士们每走一步,都要使出全身力气。突然,杨恒升眼前一黑,和梁波一起栽倒在雪地上。

  “只有尽快报信,才能营救战友!”杜江南、赵勇奋力前进。刚走出1公里左右,腿部和面部受伤的赵勇也昏倒在雪地上。

  杜江南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一定要火速把信息传递出去!他用手捂住伤口,爬一段,滚一段,连滚带爬地向哨所行进。

  23时30分,经过近10个小时的生死行程,满脸是血的杜江南终于将战士遭遇雪崩的情况报告给上级。

  部队领导得知情况后,立即组织力量营救。很快,梁波、杨恒升、赵勇3人获救,但没能发现其他3名战士的踪迹。

  战士生命重如山。军委首长、成都军区及西藏军区领导十分关心失踪战士安危,多次指示采取非常手段开展营救工作。军区领导决定紧急起用直升机飞往西藏边防搜救。同时,团里派出搜救小组利用晚上气温低、积雪硬等有利条件,逐步向前推进,实施地毯式搜索。

  3名战士终于被找到了,但他们已永远和雪山融在了一起。

  面对艰苦的选择——

  云中孤岛无私奉献

  西藏军区边防处处长李军安:

  海拔4655米的詹娘舍哨所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东段,面积40平方米,每年10月至翌年5月为雪季,6至9月为雨季,1至6月为雷电多发期,气温10℃至-30℃。

  3月12日,就在3名战士牺牲后的第10天,中央电视台军事纪实栏目播放了反映詹娘舍哨所官兵生活的电视片《云中的哨所》。半个小时的电视片,再现了烈士生前的音容笑貌。烈士王鑫的母亲直到节目结束还在擦眼泪:“没想到娃儿在那么苦的地方当兵,每次打电话却说一切都好。”

  人称“云中孤岛”的詹娘舍哨所,生活条件异常艰苦。

  哨所缺水,战士们夏天接雨水,冬天取冰雪化水。这两类水都缺少矿物质,常年饮用会脱头发、凹指甲。为增加矿物质含量,战士们在水缸里放上各种石头。为节约用水,早上一盆水众人洗脸,晚上加热一起洗脚。

  哨所地处风口,一年刮风时间超过300天,风力均在六级以上。每年,哨所战士走下雪山,回到亚东县城,不用开口,人们都知道他们是詹娘舍哨所的兵——因为严重缺氧和强紫外线长期照射,他们有着紫黑色的脸、稀疏的头发、紫红肿胀的手、下陷成小汤匙状的指甲,那是詹娘舍留给他们的印记。

  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却是边防官兵所向往的。30年来,每一个上詹娘舍哨所的官兵都是自己主动申请的。

  在一些同龄人尽情享受现代生活时,哨所官兵心甘情愿地挤在20多平方米的吊脚楼里,在雪山之巅为祖国站岗放哨,接受大自然残酷的锤炼……

  詹娘舍到底有什么神奇的魅力,让官兵无怨无悔爱着她?

  是中国军人为国戍边的使命感。梁波告诉记者:在詹娘舍哨所站岗放哨,最能体会什么叫国境线,什么是国家主权,最能真切感受到作为雪域卫士的光荣和自豪。

  是到艰苦环境中接受锻炼的进取心。赵勇告诉记者:人活着,就要有追求。当兵戍边,就是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自己。能吃下詹娘舍哨所的苦,可以直面任何困境,接受所有挑战。

  是战友间雪一般纯洁的兄弟情。杨恒升告诉记者:今年1月,靖磊磊收拾好行囊正准备回家完婚,得知老班长王国昌的姐姐患尿毒症须换肾,家里让他马上回去以备不测,他当即决定再次推迟婚期,把休假机会让给了老班长,没想到他和未婚妻竟再也不能完婚。今年春节,哨所官兵全部病倒,所有的药都吃光了,靖磊磊挣扎着起来给大家熬了一锅辣椒汤。

  其实,记者知道,战士们有句话没有说出口:哨所是很艰苦,可再艰苦也得要人去守。我不吃苦,就意味着别的战友要去吃苦,所以宁可把苦留给自己。更何况,为祖国守边防,苦中有乐,苦中有光荣。

  这就是我们的战士,平凡,而又伟大。

如果说起军人相信有很多人都会非常的崇拜,正是由于他们的付出,才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为平安,而边防战士更是在所有军人之中最为值得尊敬的一个种类,因为他们的工作更为辛苦,并且也有着非常大的危险,有一个高二的女生给边防战士寄去了特殊的礼物,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那么这一个女孩为什么会这样做呢?也让很多人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好奇。

针对于这一件事情,有很多媒体都是非常关注的,并且对于这一件事情也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之后发现这一个高二的女生之所以会给边防战士送去礼物,主要是为了能够表达自己的敬意,同时还专门为他们写了一首歌,作为礼物,在这种情况之下,也让很多的战士都感觉到非常的感动。

作为军人来说无疑是非常危险的一个职业,并且在工作的过程中也是非常危险的,虽然他们的工作非常辛苦,但是他们却是任劳任怨,也正因如此所以才赢得了很多人的尊重,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有不少人也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表示出自己的尊敬以及自己的感情。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发现,遇到危险的情况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少的那么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有很多人也都感觉到习以为常,但是所有的平安之所以会出现,也是有着自己的原因,而导致我们不会遇到危险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这些军人们的付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能够赢得大家的尊重也是非常正常的。

随着大家对于军人这一个群体越来越关注,并且对于他们非常的尊重,相信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从事于军旅,这对于我们的国防力量增强,能够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作用。

(一)

2001年12月,西北某地的太阳光倾洒下来。阳光十分刺眼,两个年轻战士在劳动了一上午之后,没有脱鞋,斜躺在床上就睡着了。

午睡之后,乌云从天际滚滚而来,这里突然下雪了,雪花和沙尘一起随风飘落,那种浅**的雪令人感到压抑。

这两个瑟瑟发抖的战士,他们这样谈论:

“我的同学现在肯定还在睡觉。家里的秋天没有这么冷。”

“是啊,他们睡完了以后会吃零食、玩电脑、还有可能出去逛街。”

“你怀念以前的生活吗”

“不,我不怀念。那时候我不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对了,我想忘记过去。”

上面这个想忘记过去的人,他曾经并不是乞丐,也不是罪犯,而是一名普通的孩子。从他入伍那天起,他就与之前的生活割裂了,每一个方向似乎都是生活的方向,每一个路口似乎都是难以抉择的路口。他迈着并不坚定的步子走向了边关,他并不知道那里的大风会把皮肤吹裂、那里的苦水会让头发掉光、那里的黄沙漫无边际,但他还是来了。

12月14日,他踩着干硬的石子巡逻。

3月14日,他披着月光巡逻。

5月14日,他没能从巡逻路上回来。

让我们回忆那天的场景,他和战友踏上巡逻路时,旭日初升,当他们完成任务往回走时,太阳已经是炙烤着大地。战友们接连中暑晕倒,他拿出仅剩的水,让战友回连报告。

乌云遮住星光的时候,他想象着自己是一株胡杨,在多少个无眠的夜晚,站在戈壁滩上,守着月亮,等它变圆。然而,他就在月光下,让沙尘掩盖了自己年轻的躯体。战友发现他时,他已经把生命留在了祖国的边防线上。双腿依旧是笔直,但再也不能动一下;臂膀依旧是有力,但再也不能伸起。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但也却是一个英雄的故事。落寞的身影走在边防线上,留下的是英雄的脚印,左脚写的是忠诚,右脚写的是大义。

他的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曾是一个想要忘掉过去的人。他的确做到了。他的墓碑静静地矗立在那里。

(二)

他的老家在一条安静的街道上,街道两旁栽种着槐树,春天时,一串串的白色花瓣使附近的空气变得芬芳。那时候,他有一间房子,他在那里待了整个少年时期,日子一晃而过。然后,父母去世,他离开家乡,参军入伍。

时光如流水,一年又一年。无论是大雪纷飞,还是风沙漫天,他始终没有过离开部队的念头。

他这十几年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交通工具上度过的,他屁股下面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大卡车、越野车、巡逻车、客车、甚至于骆驼……

他从小张变成老张,他从黑发变成脱发。

部队里司机班很多老驾驶员都患有痔疮,他们的处理方法是是忍着。只是每一次踩刹车或者离合器,都会感到阵阵疼痛。

1995年夏天,他的痔疮又犯了,这次非常严重,肚子剧痛,便血难以起身,他感觉自己要不行了,那个夜晚,他想了很多,没有牵挂,那就继续干下去。可在那之后,他迅速的消瘦下来,由一个健壮的中年人变成了瘦子。

他仍然在出车的路上踩着刹车和离合。直到有一天,他再也没能踩下去,在他为之激动的新车上离开了这个世界。

战友们依依不舍,在送他回家的时候,他们的眼泪都流了下来……路边的槐花,洁白而芬芳,默默绽放。也许,战友们要用很长的时间去思考他为什么隐瞒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