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男子被拐33年后手绘地图寻亲,元旦母子相认,今后会在一起生活吗?

妈妈 0 42

河南男子被拐33年后手绘地图寻亲,元旦母子相认,今后会在一起生活吗?,第1张

河南男子被拐33年后手绘地图寻亲,元旦母子相认,今后会在一起生活吗?
导读:在4岁的时候,李景伟从云南被拐卖到河南开封。在被拐卖的时候,这个小孩子已经有了记忆,所以他在看了孙海洋寻子成功之后,就坚定了自己的寻亲念头。所以这个男子就手绘了一幅地图,终于在2022年1月1日找到了自己的母亲,母子两人在开封兰考相认了。在

在4岁的时候,李景伟从云南被拐卖到河南开封。在被拐卖的时候,这个小孩子已经有了记忆,所以他在看了孙海洋寻子成功之后,就坚定了自己的寻亲念头。所以这个男子就手绘了一幅地图,终于在2022年1月1日找到了自己的母亲,母子两人在开封兰考相认了。在相认之后,母子两人是会居住在一起的,他们特别珍惜团聚的时光。并且母亲也一直在寻找孩子,两个人是双向奔赴,这件事情也让很多网友感动不已。

这个男人是怎么找到自己母亲的呢?

这个男孩子在被拐卖的时候年龄是比较大的,已经4岁了,所以他能够记住老家的环境地貌。在被拐卖之后,他一直用木棍在地面上画自己老家的地图,让自己的记忆很犹深。在新闻上看到孙海洋寻亲成功之后,男子也坚定了自己寻找母亲的想法。所以他就把这个地图画了出来并发布到了网上,还求助了相关的警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母亲,两个人也在一起抱头痛哭。

今后会在一起生活吗?

现在这个男子生活在河南开封,而男子的母亲生活在兰考。所以两个人之间相距并不是很远,只有100多公里,两个人也特别珍惜团聚的时光,会生活在一起的。并且男子还考虑在河南过年,在过完年之后会回云南给自己的父亲上坟,告诉父亲自己终于找到家。这件事情确实是令人很感动的,一个小孩子在被拐卖之后居然还可以记得家乡的地址,通过手绘地图找到了自己的母亲,实在是很厉害。

总结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越来越发达,也会有更多的人能够寻亲成功,会让亲人得以团聚。在采集到指纹和DNA之后就能进行匹配,让相似的人在一起相认,并不会亲人永隔。

28年前,19岁的黄小娟抱着美好的希望去找工作,却怎么也没想会被“困”在一个小村庄28年,直到儿子长大成人,在儿子的联络下,才被亲人知晓踪迹。

寻亲

视频确认时电话两头都已泣不成声

说起黄战娃,灞桥区兴义庄村的人都知道他的大女儿黄小娟“丢”了,多年没有音讯。可最近一周,73岁的黄战娃的心情可谓跌宕起伏,因为寻了28年的女儿突然托人来寻亲了。

“6月30日,附近的智慧岛幼儿园保安李师傅来家里,说网上有个小伙子通过他们园长打听我儿子,看人还住在这里没。”黄战娃说,对方说了地名,说了儿子的名字,他们就要了对方的电话,打过去之后,小伙子说他27岁,姓周,在北京打工,是替在江苏连云港的妈妈寻找亲人。小伙子还发来自己的照片,“我当时一看就觉得这娃的脸型长得像我闺女。”黄战娃说。他们赶紧向小伙子要了他妈的电话,打过电话后,又用手机视频通话,“没错,就是我娃。”黄战娃说。

黄战娃的二女儿黄巧娟说,当时视频的时候姐姐在电话那头哭,他们一家人在电话这头哭。“这么多年才得知姐姐当年是被拐卖了。”挂了电话,一家人就商量着去接黄小娟回家。

相见

住了28年不知70公里外是大海

第二天,黄巧娟和哥哥及亲朋五人一行上了路。黄小娟被拐卖的地方是在连云港东海县青湖镇的一个小村子里,距离西安一千多公里,“一路上走走停停,到7月2日凌晨4点终于找到了姐姐家,姐姐的公婆已经不在世了,姐姐的丈夫和儿子在北京打工,在家里还见到了姐姐的女儿。”黄巧娟说,接姐姐的过程一切都很顺利,往回走的路上,她带姐姐去了海边,“离她家70公里外就是大海,可姐姐都不知道”,这让她觉得心疼。

7月4日晚7时,黄小娟终于回到了她日思夜想的家。尽管家乡早已变了样貌,原来的土房土路也变成了水泥路砖瓦房,但父母的牵挂始终不变——黄战娃一见到女儿,眼泪就开始忍不住往下流。村里人知道这个消息,都替黄战娃高兴,村民冯师傅高兴地说:“这是大喜事啊。”智慧岛幼儿园的陈园长告诉华商报记者,他们接回女儿,一家人还专程来园里道了谢。

女儿

“去找工作被一男一女拐卖到村里”

说起当年被拐,黄小娟记忆犹新。1989年农历九月二十三,她独自从家出发,到西安市碑林区人才市场找工作,“遇到一对男女,说可以给我介绍工作,工资高还不辛苦。”涉世未深的黄小娟就这样跟着他们,也不记得坐了多久的车,去的地方名字都不知道,只知道到了一个村子里,说的话和西安的话有很大差异,可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一去就是28年。

关于被拐卖后的生活,黄小娟只说,刚开始她想回家,可人生地不熟,哪里也去不了,连着两年,生了两个孩子,有了牵绊,但她也没有放弃回家的念头,曾多次跟丈夫提过,能否回家看看父母,但得到的回答总是“等家里条件好了,经济允许了,就让你回去”。前几年,她跟着丈夫儿子去过北京,再哪里也没去过,甚至家周围她都没去过,衣服都是夫家的人从镇上买回来的,平时她就跟着丈夫种地,家里给的钱很少。

如今,黄小娟的儿子27岁了,在北京打工,女儿也26岁了,是两个孩子的母亲。黄小娟说,丈夫没有残疾,买老婆就是那个地方太穷。不过现在好多了,家里也盖了二层小楼房。两个外孙出生后,她负责照看孩子,日子似乎也不那么难过了。

计划

当28年黑户先办身份证 不打算再回去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黄小娟不善言谈,问两句说一句,话也很简短,说话间时不时抹去溢出的眼泪,问她有没有逃跑、有没有受过欺辱,黄小娟说,她没有逃跑,也无处可跑,哪里都找不到。好在夫家的人对她还不错,从来没有打骂过。黄小娟自己的事情不愿过多提及,倒是说了她所在村子其他被买来的媳妇的境况:有一个女孩跑了,半路上被抓回来,打成了精神病……

昨日,华商报记者电联了黄小娟的儿子小周,小周说,他很小的时候妈妈总给他讲家乡的事,但对于妈妈的情况知道得并不清楚。关于父母的关系,小周说表面看上去挺好的,实际如何,妈妈不说他也能看出一些。妈妈想家,他有责任帮助达成。

在夫家当了28年的黑户,如今黄小娟回来了,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办二代身份证,“这样去哪里也方便。”黄小娟说,她回来了就不再走了,还想把儿子女儿都接来。

从年少青春到年近半百,28年来的煎熬,终于和家人团聚,希望她幸福开心。

历经长达34年的两地相隔后,在认亲仪式上,曾经被拐卖逃离山东的母亲冯某英终于见到了34岁的小儿子 李某新,当母子重逢后,血浓于水的本能令他们紧紧相拥,画面非常感人。母亲冯某英嘴里念叨自己终于找到儿子了,性格内向的李某新也在现场提及了一张家中抽屉里泛黄的年轻女子照片,见到亲生母亲后想责问母亲为什么将他一个人留在那里,相信这个问题也困扰了他34年, 但问题到了嘴边就胆怯了。

见面后紧紧抱在一块

冯某英在1986年跟四川的丈夫闹矛盾离家出走,当时肚子里怀着小儿子,在车站被诱骗拐卖至山东,在1987年生下李某新后冯某英就逃回了四川。如今时隔34年重逢,小儿子李某新已经长成了一个身形高大的年轻人,而母亲冯某英却已成为一个老人。母子重逢见面忍不住紧紧拥抱在一起。冯某英抱着儿子,老泪纵横,口中念叨着心里很愧疚当初没有把他一起带走,这下终于找到他了。看得出冯某英内心是多年来都在思念这个当初被她丢在异乡的小儿子,如今终于又找回并见到了,心情十分的激动。母子重逢的这一场面令人忍不住潸然泪下。 

抽屉里已泛黄的年轻女子照片

34岁的李某新身形高大,性格却十分内向,虽说是他要求警方帮忙找寻母亲,但在跟亲生母亲真正见面后话却很少。现场他只是主动提及了一张家中抽屉里泛黄的年轻女子照片,曾经问过养父是谁,养父只是告诉他是他的母亲,已经去世了。直到养父临去世才亲口透露他的身世。有句话说睹物思人,相信这张抽屉里的照片承载了他多年来对于亲生父母的幻想。 如今见面后现场有人问他有什么话想问母亲,李某新沉默了,其实他一直想问母亲为何当初抛下他,内心对母亲当初丢下他独自逃走是积攒了34年的委屈和埋怨的,但如今看着年老的母亲,这些话还是没能当面问出口,或许到了现在,一切过往的不甘都释怀了。

这位男子非常厉害,对于亲情也有强烈渴望。4岁时候被拐走,就能够拥有如此惊人记忆力,长大以后凭借记忆力,加上民警和网友帮助,成功寻找到了亲人。

男子老家在云南,四岁时候被人贩子拐走,并卖到河南开封兰考县生活。年幼的他,清晰知道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也一直在努力记忆自己家乡,不让家乡的样子,随着自己长大而被遗忘。

最终男子凭借记忆力,手绘了家乡地图。经过网友们推理寻找,外加民警的帮助,男子成功寻访到了家乡。了解完这件事情后,我的脑海里产生了下面这两个看法。

一、男子很厉害,能够想到长大寻亲

很难想象一位知道自己被拐来的孩子,这么多年如何在养父母家中度过。他内心里对家乡极度想念,另一方面又不能让养父母,看出自己的这份心思。内心里所拥有想法,也不能够向着他人吐露。

为了不让时间,冲淡自己记忆。男孩成长过程,也只能够不断逼迫自己重复记忆,只为了长大以后,能够依照记忆顺利寻亲。这正是男孩厉害之处,也是他能够自主寻亲,一个重要原因。

二、有志者事竟成,坚持总会有收获

男子能够顺利寻亲,也少不了网友和民警帮助。众多热心网友,根据男子提供线索,自发帮助他寻找家乡。网友们利用自己地理优势,以及手中掌握的信息,逐一推理排查,帮助男子寻亲。

常言道“众人拾柴火焰高”,男子寻亲之路,在众多网友,以及民警帮助下,得以顺利实现。从这件事情中,也让我看到了坚持总会有收获,只要我们愿意朝着正确方向努力,终会到达胜利终点。

越来越多寻亲成功事情,都在鼓舞那些孩子被拐家庭。让他们知道,找回孩子有希望,只要自己不放弃,终有团圆的一天。

这个男子在养父母家里过得并不幸福,他从小就没有得到过养父母的关爱,所以他16岁就辍学,开始四处打工,他一边打工一边寻找亲生父母,生活得非常不容易。

第一,四岁时被拐

这名被拐的男子姓王,王先生在4岁的时候跟着父亲出门赶庙会。可是庙会上的人太多,父亲一时大意,导致李先生被人贩子抱走。

从那以后,李先生就被人贩子辗转了好几个地方,后来终于把他卖到了河南兰考的一户人家。虽然养父母家里没有儿子,但是王先生在养父母家里并不受关爱,养父母一直把他当做外人。平时有什么好吃的好穿的,养父母都不愿意让他吃。家里有什么脏活累活,养父母都会让王先生去干。

王先生在养父母家里没有受到过一丝的关爱,心里非常难受。正是因为不幸的童年遭遇,才让他把自己被拐的事实记得清清楚楚。

从小到大,他一直不停的回忆自己被拐的信息,生怕自己忘了他是被拐来的孩子。

第二,四处飘零

王先生16岁的时候就辍学出去打工了,他辗转了十几个城市,一边打工一边寻找自己的亲人。

为了寻亲,他在报纸上登过寻人启事,也在网上发布过很多的帖子,可是一直都没有父母的消息。

第三,终于和亲人团聚

王先生被拐的时候只有4岁,但是他的记忆非常的清楚,王先生可以清楚的记得自己小时候亲生父母家周围的情况,于是他把这些地貌都绘制出了一张地图。

同时他寻求了警方的帮助,警方给他采取了DNA血样,把他的血样加入到中国打拐DNA数据库里面。很快,王先生的信息就跟他的亲生母亲比对上了,王先生因此而找到了自己的亲人。

总结:王先生被拐的20多年时间过得非常不容易,他在养家从来没有受到过养父母的关爱,16岁的时候就开始四处漂泊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