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我国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你述情况,孩子的奶奶和妈妈经常强制性给孩子掏耳朵,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这个问题还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你可以和你母亲与妻子沟通交流,阐明经常掏耳朵的危害性,改正她们的不好习惯。分类: 文化/艺术
我国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你述情况,孩子的奶奶和妈妈经常强制性给孩子掏耳朵,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这个问题还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你可以和你母亲与妻子沟通交流,阐明经常掏耳朵的危害性,改正她们的不好习惯。
分类: 文化/艺术
问题描述:
必须是小品,而且要比较短的两个人演的哦!!!
解析:
歌颂父母为孩子辛劳。
人物:父亲 母亲 娃子 妹妹 校警1,2 学生1,2,3 摊主
第一幕
旁白(这是一个边远的小山村,娃子终于考上大学了,他成了这个山村这么多年来唯一的一个也是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学生,这天,父母亲在村口送娃子,天灰蒙蒙的,细鱼萧萧下)
母亲:
娃子呀!你一个人在城里要好好照顾你自己呀!爹娘是不能在你身边了,你在学校里别只顾着省,不能坏了身子,我们在乡下就是再苦在累也会想办法给你弄些生活费。(拿出一个红色小包)这是你爹筹的一点钱,你先带着吧!
(父亲在一旁沉默的吸烟)
娃子:
唉!爹娘,娃子要走了,往后在也不能在你们身边照顾你们了!相反,不肖儿还要拖累你们,你们往后要自个照顾自己,别只想着我的生活,我到实可以找些工作,再说学校还有贷款。还有就是妹妹,得催着她多学习!等我出来后再供她上学,真对不住她呀!
母亲: 哎!娃子呀,你就别想太多了,家里人都明白,只盼你有出人头地的那一天!(母亲哭)
(父亲吐出一口烟站起来):
娃子,爹是个老粗农,身体不好,你很懂事也很有出息,爹娘都为你高兴呀!只要你们俩有出息,俺老两口就是埋进黄土也了无牵挂了!
娃子: 爹,别这么说,我一定会让你们过好日子的!
母亲: 娃子,走吧,时间不早了,别误了车!
三人依依不舍,牵手到别!
母亲: 注意身体,别老想着家里!
娃子: 爹娘,你们回去吧,别累着了(哽咽)
父亲: 走吧!往后的路还长着呢!娃子他娘,咱们回去吧!(二人转身,三个人回头望了望)
母亲: 我就是放心不下呀!
第二幕
旁白(娃子一回到学校就给家里写了信,这天三人割完稻草回家,女二和父亲再后慢慢的走,母亲见桌上有一封信)
母亲: 嗳!娃子他爹,丫头快来呀!娃子来信了!(高兴的说)
妹妹: 快让我看看!(父亲加快脚步上前)、
父亲:丫头,快给爹娘读读。
妹妹读信:
爹娘,妹妹,近来家里好吗?大水过后剩下的麦子都收回来了吗?天气好的话就别急着收,慢慢的来!父亲身体不好,可别累坏了身体!娘,你有关节炎,不能在受凉了,下雨天千万别出去!妹妹的学习还好吧?我回来带几本书给她补补。我在这边一切都好,学校领导也很关心我,我还在校外找了份家教,也不影响学习,生活费都够了!我每顿都在校外的小摊上吃,小摊都是乡下农民办的,很便宜,一个月能省下不少钱哪。放假可以给你们买件毛衣回去。
好好照顾身体,不要牵挂。
儿:娃子
(三人流泪)
妹妹跑到门口叫道:“哥哥,我的好哥哥。你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我们等你回来-------”
母:咳!娃子还真懂事啊!
父:咱们家可就指望他了。
母:娃子他爹。你说咱们去摆小摊咋样啊?反正咱们从乡下带些麦子去换面粉也不要多大本钱,再说,家里也实在没有个抓挠的法子。你说中不?
父亲沉默 “我瞧这事没准能成。你烧个热汤面,学生都没吃过,保不准还爱吃哪!再说,咱又不坑人家。“
妹:“爹,娘,那可要吃苦的,起早贪黑,吃风喝冷的。而且城里车来车往,我怕你们吃不消啊!
父:那算啥,你爹妈两个,这许多年来的困苦都熬过来了。
父:这事就这样定下来了,丫头给你哥写封信。
(丫头下)
旁白:娃子收到信后,经过反复思索,觉的城里比乡下好些,而且自己也可以去帮帮忙,于是就决定了。
二老来城里啦,由妹妹一人看家。
第三幕
(父母背着包,蹒跚地上,母亲两手拎着包,父亲在找电话)
父亲:同志,打个电话。
电话亭主:别称呼的那么恶心,要打你就打。
娃崽正和几个舍友聊天
父亲:喂,你好,请娃崽接个电话好吗
男生:(大笑)娃崽,谁是娃崽,我们这没有娃崽到有兔崽
娃崽:(大惊)娃崽找我的,(接过电话)
父亲:娃崽,我是你爹呀我和你娘都在着儿了
娃崽:什么,爹,你在哪儿呀(惊奇)
父亲:我们在你的学校门口
娃崽:爹,你等着,我这就去接你们(扔下电话)
(父亲接过母亲的包,等待``````)
电话亭主:一块二,土老冒。
娃崽:(急忙跑上,面向爹娘)爹,娘,你们
父亲:我和你娘把做热汤面的料和工具都带 来了,你看中不…… 家里有没有活干,憋得慌呀你看中不中……
娃崽:(看着父母那疲惫的身体,看着他们苍老的容颜,看着他们那无助的眼神,泪如雨下)咋不中呢你们先到我宿舍歇歇脚吧
父亲:娃崽,你咋哭了,哭啥哩,男子汉不能哭(父亲挥着大手)
娃崽:(收住泪,伸手接过父亲的包,另一个手搀着母亲的胳膊)娘,爹,先到我宿舍歇歇吧
父亲(抢过包)是这,我和你娘商量了,先把摊子安下来,再到你的屋里 看看,你娘也早就想看看你的地方了
旁白:娃崽明白这是父母的借口,怕给他丢人的,娃崽心里酸酸的,而且很矛盾的但是他还知道他勉强他们也没有用的
娃崽;(无奈)那我就先和你们去租个房子吧
父亲:不行,你去上课,不能耽误你的课
娃崽;下午的课不重要的
父亲:不对,只要是老师上的,都重要的,快去上课,不然我们生气了(固执)
娃崽;(没有办法,只好准备走)
母亲:娃崽,你等一下(解开一个帆布袋子,从里面掏出一大包东西塞给娃崽)
父亲;你娘知道你从小就喜欢吃爆米花的,所以临来的时候给你炒了一大包爆米花
(娘看着娃崽,慈祥的脸上露出憨憨的笑)
第四幕
(两张桌子,两把凳子,一个饭缸,两老人在 等待客人的出现,一个标语贴在墙上)
两学生上
甲:这儿又多了一个饭摊
乙:是呀,咱们过去看看
父亲;(上前笑脸相迎)同学吃面吗俺老伴亲手做的
甲,乙:(捂着嘴笑)什么年代了,谁还吃你的手杆面呀,老头走走……
父母失望地走回
又一对情侣上
女;喂,你看,那儿有一对乡八老(好奇)
男;好呀,我们过去看看
情侣走近,父母喜迎之
娘:同学,吃饭吗/
女;不吃饭来你这干吗/
父亲:(高兴地走过来请他们到桌边坐他把凳子擦了一遍又一遍)请坐
母亲做面,片刻后
女:老头,多少钱一碗呀/
父亲;一块钱一碗,量很多的,保你吃饱
女;(生气)谁想吃饱呀,人家正在减肥呢/
父亲;(迷茫地望着他们,不知道说什么)
女;这里面太便宜了,又那么大的碗,我怕,我不想吃了,我们还是去吃麦当劳吧(撒娇)
男;好的,我的公主,只要你喜欢就行,咱们走
母亲;喂,同学,你们的面好了(母亲大声地喊)
男;不吃了,让你们自己吃吧
父亲失望地蹲下,用双手抱着头母亲呆呆地站在那儿。
(……音乐……)
旁白:但是大多数的同学被两位老人家那种农民特有的淳朴,热情,以及那优廉的价格所打动,(老板,一大碗。。老板,两小碗)于是二老的生意逐渐红火起来。每天娃崽都是最后一个来到爹娘的摊前,而此时爹娘早就为他准备了一碗热呼呼的面,儿子在静静地吃,父母在旁静静地看,这个时刻是多么的幸福,是多么的温馨,我们真希望这样的日子能够成为永恒。
第五幕
(又是一个宁静的傍晚,父母在收拾桌凳准备开滩,这时临摊主王二晃着膀子走过来。)
母亲;王师傅,您咋有时间到这边来了,喝杯水?
王二;生意不错嘛!(蔑视,寒气)
父亲;托您的福。。。。。。
王二;(打断,恶狠狠的)去你吗的,知道托我的福啊。
(王二 一拳打在父亲的脸上,父亲捂着脸后退一步,母亲失声,扶住父亲。)
王二;别抢老子生意,从那里来的滚哪里去,赶紧滚!
(王二走回自己的摊子,临走时把桌子掀翻,父亲发愣,母亲看着父亲的伤,父亲示意,母亲继续摆滩。)
(儿子跑来)
儿子;爹娘,我没课来帮忙。(小声,走近说)
(父亲转进后面,笑脸对着儿子)
父亲:不是叫你别来吗,怎么又来了,叫同学看见多不好。
(儿子疑惑的看着父亲的背影)
儿子;爹,你干吗呢,我给你帮帮忙把。
母亲;不用,没课也要回去念书,现在不忙,你看,现在还没人呢。
儿子:(上前几步)爹,你怎么了(转到父亲侧面)爹 ,你的脸怎么了?
父亲;撞了一下。
儿子;不,不可能。(吼)
母亲;没事,你。。。。
儿子:是不是王二,他赶走好几个人了。(半哭腔?
母亲:娃儿,没。。。。。。
儿子:是不是他?(哭喊)
(看了母亲一眼,歇斯底里的喊着,提起一个凳子往外冲)
儿子;狗东西,我找他要个说法。
(父亲跳起来和母亲拼命的拉住儿子,父亲夺下凳子,扔在地上。)
母亲;算了,娃子,咱这乡下来的能和人家咋的呢,跟人家闹翻了,往后的生意就没指望了。。。。。
(母亲捂脸哭,儿子愤怒无奈)
(儿子上前)
儿子:天哪,你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我的父母这么一大把年纪了出来挣几个钱还得受人欺负?为什么?为什么呀??
儿子:爹娘,今天反正人不多,你们就休息一天把?若是累着了,我可不让,再说又伤成这样。。。。。。说不定呆会王二还会来呢。
父亲:不,娃子。
(娃子已将几张椅子收了起来,二老扭不过儿子,只得作罢,父亲累,倒在椅子上。)
儿子;爹,你怎么了
父亲;没什么,站久了,有些头昏,过会就好了。
儿子;您先躺下来,我为您洗脚。
父亲:不,别。。。。。
(强拉,脱掉父亲的鞋子)
儿子;爹,您的脚怎么。。。。。。
(……音乐起……)
旁白: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干瘪而变形的脚掌,长满老茧的脚趾,岁月的无情和生活的残酷在父亲的脚上留下道道伤痕
(儿子轻轻的揉,泪水滴在那双脚上,灯光伴随着音乐渐升渐暗)
第六幕
(次日,照常营业,刚开滩,值勤人员上)
校警;喂,老头,这里不能摆摊,这是违法摊点,赶快撤了,否则没收你们的东西。
父亲;两位民警同志,你们就可怜可怜我们吧,让俺为儿子赚点生活费,我们也是没有办法的啊。俺是本分的乡下人。。。。。。
校警;还说什么啊,不行就是不行,若是农民都到这里摆摊,这里不成农贸市场了?走,走。(校警进去收拾东西 )
(父母拉)
母亲;你们怎么能这样啊(哭)
(二老在滩上沉默,母亲哭)
娃崽:(高高兴兴地上)爹娘,我在学校又找到了一份勤工俭学的工作了。(娃崽突然沉默了)。。。。。。这是怎么回事,怎么了,爹,娘。(嘶声地哭出)
娘:娃崽,都怪咱们命苦,城里不是咱们穷人呆的地方,刚才两个当官的来过了说校园门前的路上不容许摆摊,俺们俩等会就回去,家里你妹妹一个人也应付不过来、、、、、、
娃崽:是 谁,我和他们理论去。(气愤地)
母亲:算了吧,我们 认命了,只要你能出头,俺们吃点苦受点委屈算什么呢?来娃崽,这是这几天赚的钱,都 在
这了,你不要太省。(母亲从兜里 掏出一打零钱,交给给娃崽)
娃崽:娘!!(抱住娘大哭)
母亲:(哭)我苦命的 孩子呀
父亲;娃崽他娘,娃崽别哭了,我们 走吧,兴许天黑前我们能赶到 家呢?娃崽,爹娘不在你身边,你可要好好照顾你
自己呀,别老记挂着爹娘。
娃崽:你们走路回去吗?
父亲:没有多少路,上次俺们就走着来的,再说 你娘
她晕车,咱们没有那福气消瘦,走着回去兴许还能在路上捡到一些有用的东西呢/上次来时俺们就看到很多好东西,城里人也真是的,很新的
就丢了,乡下人 可难找得着呢?(父亲笑着)
(娃崽无语)
二老提着大包小包慢慢地一步一回头地离开。娃崽默默地看着父母的背影远去着,他的泪就有
流下来了“爹——娘——”对着爹娘远去的 方向。
(……音乐……)
谢幕。
抱歉,是三个人的。
真对不起,我能力有限。
宝宝一岁了,走,站都行,也能发妈妈爸爸的音,是那种无意识的,问灯在哪,电视在哪,会看,知道哪个是,但是问妈妈在哪,爸爸在哪不知道,教了几次也不知道,但是家里人一回来就笑,也粘着姥姥,就是分不清哪个是爸爸妈妈姥姥,有什么问题吗
从前有一个人,叫老陈。他住在贫困山区里,他领养了一个男孩儿——卢娃子。
一天,他们这儿来了一个小冯的年轻人,他是熊猫专家,听说这里有一只熊猫妈妈生了一对双胞胎,便要带走一只。(因为他认为熊猫妈妈只能养活一只小熊猫)于是,他和老陈便带着两只狗,追捕小熊猫。可是卢娃子却先发现了与妈妈失散的小熊猫,于是就把它养在了一个秘密的地方,还施了一些“诡计”骗了追捕者。可是最后小熊猫还是被他们抓住了。读到这儿,我的眼泪已经在眼眶里打转转儿了。
小熊猫死活不肯吃小冯给它的竹子,饿得面黄肌瘦,最后还是卢娃子给它吃了竹子奶,让奄奄一息的它又有了生机。此时卢娃子天真的心里也已经下定了决心,要把小熊猫送回家。他打笼子,放走了小熊猫。与此同时,小冯也发现小熊猫不见了,愤怒的他再次与老陈一起追捕小熊猫,经过一番波折后,小熊猫和卢娃子来到了河边,河对岸上熊猫妈妈正在召唤小熊猫回家。卢娃子不顾一切地把小熊猫送到对岸,让它去妈妈身边。可小熊猫还呆呆地站在那儿不动,似乎舍不得卢娃子,卢娃子抓起河里的小石子儿朝小熊猫扔了过去了,边哭边说:“快走呀,他们要上来了!”我看到这儿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像断了线的珍珠,一个劲的往下掉。
小冯他们赶到河边时,正好看到这一幕,也被感动了,停止了追捕,看着小熊猫依依不舍地离开小卢,回到了熊猫妈妈的身边。
孝敬父母,从现在开始,千万不要让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发生在我们身边。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关于,希望对你有用!
关于1:孝敬父母,从现在开始
作者:彤tong
在萧红的《祖父死了的时候》中有这样一句话:‘“就是在后屋,我想去解手,招呼人,也听不见,按电铃也没人来,就得爬喽。”
从萧红写的文章中我可以知道:作者的家里有父亲,有母亲,有弟弟,还有仆人》家里有这么多的人,为什么祖父想叫人却没有一个人的回音。就算亲人都有别的事情忙碌,但仆人总是可以帮忙的。那是什么让仆人都不愿意去帮助并重的老人呢祖父在最后的日子里孤身一人,陪着她的只有从前的回忆。在冰冷的屋子里,老人最终闭上了眼睛。
明明都是亲人,为什么只有萧红与祖父之间是“亲人”,其他人都只是住在一起的房客而已是人心的冷漠。
从萧红的祖父身上我看到了我的太爷爷,太爷爷生前出过一次车祸,事故后他便失去了生活自理的能力,吃喝拉撒睡都只能在床上进行,而且,他的脑袋也不灵光了。每天看到太爷爷坐在床上,两眼盯着窗外,我不禁有些心酸,以前我还能和太爷爷一起说笑,但现在——
唉!吃饭时,妈妈容我去给太爷爷送饭。从太爷爷的屋子回来后,妈妈就问我:“那屋子多臭,你不嫌难闻吗”听到这话,我不禁一愣,妈妈是嫌弃她了吗听着妈妈的问题,随即我边有了答案:不管有多臭,我都愿意去送饭,因为他是我的太爷爷,是我的亲人。人总会老,谁不希望在自己老时能有儿孙来照顾自己。那才是幸福的晚年。
还记得**《飞越老人院》中的老人们吗当他们想外出表演时,他们子女的第一句话不是支援他们,而是出了事谁负责任。那是不是就意味着:如果有人负责任,他们就可以不顾父母的安全了
在我们小时,生活不能自理,是父母一把屎一把尿的照顾我们。试问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父母生活不呢不过自理,我们能否也一把屎一把尿的那样照顾他们我相信很多人不能。他们会请个保姆吧,送到老人院吧,或许就直接不管了。父母如此待我们,我们却如此待父母,于心何忍
去孝敬父母吧!或许你会觉得现在还早,不著急,但你是否想过生活是否会一直风平浪静,是否每个人都能长命百岁不要载犹豫了,从现在开始,去为父母做一点小事,去爱他们。
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让这样的遗憾发生在我们身上。
关于2:孝敬父母无明天
作者:王龙生
近日,一位文友在闲聊中向我倾诉他失去母亲的悲痛和后悔。
这位文友平时忙于工作和家务,极少抽空去看望同住在一个城市的母亲,一个月难得去一次,也是来去匆匆。母亲总是对他说:“你一天忙到晚,工作要紧,我一切都很好,你放心。”
不久前,母亲生病住院,他去看望了几次。每次去,母亲都非常高兴,母子俩有说不完的话。但只要一听到他身上的拷机响,母亲就催促他快走,别误了大事。他总想,等忙过这一阵,以后有空闲时间好好陪伴母亲,在她那里多住几天。
但老天爷没有给他“以后”的机会。就在母亲刚出院没几天,突发心脏病,从发病到辞世,前后仅两个多小时。当他赶到医院时,母亲已停止了呼吸,连一句遗嘱都没来得及讲。当他看到母亲那安祥又遗憾的遗容时,那种痛苦,那种悔恨,真如万箭穿心。在以后的日子里,只要想到母亲,就会产生锥心般的伤痛和无法挽救的悔恨。
这位文友发自肺腑的心声,引起我强烈的共鸣。不管怎么说,他的母亲和他同住一个城市,一个月至少还能见上一面。母亲病了,还能及时赶去探望照顾,
尽点儿子的义务。可我呢父母和我相隔千山万水,4年才有1次探亲假,来去匆匆,在父母身边呆不了几天就要如期返回。逢年过节,大多在电话里问候一声,寄些钱回去,就算尽了一份孝心。离开父母36年了,只有一次赶回去同父母一起过年,共享天伦之乐。
如今,父母和老岳父都年事已高,家中虽有弟妹照顾,但作为长子、长婿,不能在老人晚年时陪伴左右,尽力照顾他们,内心总觉不安。我多么想早些退休回沪,或将老人接来,共同生活一段时间,尽尽做儿子、女婿的孝心和义务。
令人痛心的是老岳母过早去世,没有等到我退休回去就离开了人间。岳母心地善良,慈祥和蔼勤劳俭朴,特别疼爱关心儿女孙辈,起早摸黑,买菜做饭,抚育孩子,为家人操碎了心,累垮了身体,却从不麻烦子女。就在她突发脑溢血,送医院抢救的那天早晨,还早起出去买菜,回家忙着做饭。从发病到去世,才十几个小时。找和弟妹们一样悲痛万分,悔恨莫及。
悔恨中我悟出一个道理:孝敬父母,没有明天!要趁父母健在时,尽力给予关心和照顾。
1999年12月
关于3:孝顺不要等
作者:超级么娃子
我不能说自己是个孝子,因为我经常对着母亲发脾气,当然,脾气也不是那种真正的暴戾。
今年国庆节这个假期,我过得很充实。1号那天,帮助母亲整理储藏室杂物,把去年冬天经常漏水而换下来的暖气管线卖掉,全部给了母亲作零花钱;2号那天整理自己的内务;3号陪着著孩子跟其他朋友去沾化摘冬枣;4号领着全家人去青州黄花溪和天缘谷游玩;5号值班一天,在办公室快乐的享受大片《环太平洋》,同时预约第二天去济南明水眼科医院,为母亲做白内障手术;6号—8号,在章丘明水眼科医院住了三天,手术非常成功。昨天,又去复查,效果非常好,虽然很累,心中还是很惬意。
其实,上次我们去检查是8月份的事情了。因为当时母亲的医保卡正在更换,我以为只有带齐医保材料才能报销费用,结果自以为是了,就等著办理新的医保卡。后来,咨询当地的医保部门,说去章丘的话不用带,直接带着身份证就可以了,我就着手准备。5号那天我值班,就和医院取得联络,预约手术,当时我以为两天就行了,8号可以正常上班。到了以后,医生安排第一天检查,第二天上午手术,第三天上午观察,然后再办理出院手续,我立刻和领导联络,请假一天。
手术是7号上午10点50进行。母亲的耳朵聋的厉害,虽然我跟她说话和吵架一样,但是,只要我在她身边,她虽然也抱怨我脾气不好,但是心里至少非常放松。当护士给她穿戴好病号服后,她眼里的紧张让我心里很难过。我知道,这是一种依靠,一种亲人之间的牵挂。手术很顺利,20分钟左右就好了。当我把母亲搀扶著回到病房时,害怕、担心和紧张让她虚脱的不能自已,躺在病床上,一句话也不说。后来,因为紧张过度,不停的呕吐,吃进去的早饭全都吐出来,整个人一点力气也没有。我把医生叫来了好几遍,量血压、观察,还好没有其它症状。后来,母亲沉沉的睡过去,直到晚上7点。我给她准备的晚饭,阴差阳错的全被我自己吃了。后来只给她泡了半包不放任何调料的方便面,正是这半包方便面,让她有了力气,第二天早上又吃了不少,紧张的情绪也缓解了不少。当医生把遮住眼的纱布摘下来时,母亲那种欣喜让我特别高兴。她眼前的那些模糊被清除了,什么东西都能清晰的看到了,视力好的超过预期,至少比我的近视眼强多了。
这几天,遵照医嘱,每天我都回家六次,加上早上和晚上的两次,给她滴两种不同的眼药水,效果真的很好。昨天,我们去复查,医生观察后说手术效果非常好。另外又拿了两瓶眼药,继续每天保持。
时间这个东西,对每一个人来说,最公平了。它始终是一秒一分的走着,不会因为个人的喜怒哀乐而快或慢,不会因为任何人的悲喜惊恐而停止,不会因为人的后悔遗憾而重来。我小时候好朋友的奶奶,在病床上盼著孙子大学毕业,有着数不完的钱,过上好日子,但是还没等到毕业,奶奶就撒手人寰,永远也看不到孙子能赚数不完的钱了。中央台有一个孝老敬亲的公益广告,在我内心震撼异常。一个母亲,说著同样的话“等怎么样的时候,我就享福了”,等孩子上学、毕业、工作、结婚,等孙女都上学了,那个孙女的一句话让我颇有感触“奶奶,等我长大了,您就享福了”。小女孩是真心,奶奶可能有心无力了。每每看到这个广告,我就想起朋友和她的奶奶,我也提醒自己千万不要等。
有些事情,特别是孝顺,真的不能等,因为一等就没有了机会。
我看过许许多多优秀的书籍,《熊猫回家路》是我最喜欢看的书。
这本书讲述了一只小熊猫与一个男孩之间发生了一段奇妙的故事,他们共同经历了一次艰辛的回家之路,彻底改变了彼此的命运。
男孩卢娃子在一场大火中用永远失去了父母,从此变得很自闭。贫困的竹农老陈收养了他。树林有一只好动的小熊猫为了追逐一只小鸟,逐渐远离妈妈,一不小心落入了老陈和陌生人小冯的包围圈里,后来不幸地坠入了湍急的河流,之后被卢娃子发现,他极力地挽救小熊猫的生命的艰难过程。
当我看到“树枝断了,连同惊叫着的小熊猫一齐掉进了水中”时,我的心“咚咚咚”地跳,真为小熊猫担心。
可一读到“湍急的河水冲击着高低不平的石头,激起一朵朵晶莹的水花,一个小小的脑袋出现在一块大岩石上——是小熊猫”时,我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了,小熊猫没有死,它还活着。
在一个雨后清晨的森林里,卢娃子发现了奄奄一息的小熊猫,他帮助小熊猫躲避小冯和老陈的追捕。
后来卢娃子给了小熊猫无微不至的照顾,而小熊猫也给了他奇妙的爱,他们成了相依相伴的好朋友。但是卢娃子意识到,他所能给予小熊猫最大的帮助就是送它回到妈妈的身边,只有妈妈才会给它最好的照顾。于是,怀着不舍得心情,卢娃子带着小熊猫一起走过崎岖的山路,穿越茂密的树林,终于到了河边,河对岸就是熊猫的家。可卢娃子已经精疲力尽走不动了,于是大声催促小熊猫赶紧去找妈妈。在熊猫妈妈的呼唤声中,小熊猫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卢娃子,跑向妈妈。
失散的小熊猫终于回到了妈妈身边,它们互相亲吻着对方的脸颊,另一只小熊猫也过来亲吻它的同伴,这个幸福的家庭终于团聚了,这一幕多让人感动啊!
卢娃子挽救了小熊猫的生命,使他走出了自闭,扭转了他生命的航向,让他成长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在后来的岁月里,保护大熊猫成为他终身的理想,他的人生也因此变得更加精彩。
我们要学习卢娃子这种保护熊猫的精神。我们应该行动起来,加入到保护大熊猫的队伍中,使得这些神奇可爱的生灵能够快乐地和我们共同生活中这块美丽的土地上。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