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有哪些风俗活动

妈妈 0 126

夏至有哪些风俗活动,第1张

夏至有哪些风俗活动
导读:夏至日,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达到年度最北极点,白天最长,夜晚最短。夏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农事节期之一,具有丰收、庆祝等寓意。那么,夏至有哪些风俗活动?夏至节气有什么特征?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夏至有哪些风俗活动1

夏至日,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达到年度最北极点,白天最长,夜晚最短。夏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农事节期之一,具有丰收、庆祝等寓意。那么,夏至有哪些风俗活动?夏至节气有什么特征?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夏至有哪些风俗活动

1、祭神祀祖:夏至时值麦收,自古就有夏至祭神祀祖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从周代开始每逢夏至日,朝廷都以歌舞礼乐的方式,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故《史记·封禅节》记载:“哀全日,祭地,皆用乐舞。”

2、放荷灯:放荷灯也是夏至的民间风俗。这个习俗主要是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对活若的人们的祝福。下百盏河灯在夏至夜晚被人们释放到河中,闪闪烁烁就像散落到人间的点点星光,很是令人心醉。

3、吃过水面:夏至这大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烟台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黄县(今烟台龙几市)一带则煮新麦粒吃,儿章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

4、消夏遮伏: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裳,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痒子。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竟而成为制度。

  夏至节气有什么特征

1、气温降水:夏至过后,虽然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其后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大约在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

2、“立竿无影”:在夏至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正午时分呈绝对(接近)直射状,在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会出现“立竿无影”奇景。“立竿无影”现象只有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才有,一年中都有两次太阳垂直射向地面的时刻。目前中国大陆设有5处北回归线标志,分别位于广东的汕头、从化、封开,广西的桂平和云南的墨江。

3、对流天气: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

4、雷阵雨天:夏至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一些地区或会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

5、江淮梅雨: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一些蚊虫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6、高温桑拿: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夏至,意味着炎热天气正式开始,之后天气越来越热。过了夏至,虽然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天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民间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

夏至是几月几日

2023夏至是6月21日。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斗指午;太阳黄经90°;于公历6月21~22日交节。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以上就是关于“夏至的民俗活动有哪些?夏至节气有什么特征”的相关内容,感谢阅读。

夏至的习俗有祭神祀祖、消夏避伏、夏至南北要吃面、过夏至节。

1、祭神祀祖

夏至是“四时八节”之一,民间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古代农耕社会的人们在安居乐业之余择日拜神祭祖便有了各种定期节日,拜神祭祖丰盛祭贡品发展出节日宴饮活动,也渐渐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庆祝方式,即所谓节庆民俗。

2、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3、夏至南北要吃面

自古以来,中国一些地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4、过夏至节

夏至和冬至一样,属于中国民间重要的节日,古时称“夏节”、“夏至节”。清代之前的夏至日曾全国放假,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以避夏日酷暑,名曰歇夏。宋代《文昌杂录》里记载:“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

夏至的历史渊源: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人们发现了大自然的四季更迭等,逐渐认识到一年中气候、物候的变化也有规律可循。在每天的黄昏时候观察北斗七星,人们发现在不同的季节,“北斗”的方位和斗柄的指向不同。

因此北斗七星很早就成为指示季节的星空标志。如《冠子·环流篇》中写道:“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

据陈希龄《恪遵宪度》解释[夏至]:“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之名由此而来。在夏至这天正午时分太阳呈绝对(接近)直射状,北回归线地区会出现短暂的“立竿无影”奇景,“立竿无影”现象只发生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

夏至的传统风俗如下:

1、第一种传统风俗,祭神祀祖。

2、第二种传统风俗,消夏避伏,购买脂粉、扇子等用来散去体内的热气,可以防生痱子。

3、第三种夏至传统风俗,称人,这是一些民间的风俗,在不少地方都有,说夏至称人可以知道肥胖,更可以起到大吉大利。

4、第四种夏至风俗,吃面,这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习俗,好多地方在夏至到来之际,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这种吃面的习俗在很多地方都很盛行。

1 班里的学生不爱劳动,做事很敷衍,怎么办有没有一些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的小故事

引诱

2 谁有关于热爱劳动的小故事

雷锋带病进行义务劳动

有一个星期天,雷锋肚子痛,他趴在床上忍了一会,想硬挺过去,但又一想,明天还要出车,这样疼下去可不行,赶快爬了起来,跑到卫生连。

值班医生问了问病情,按了按肚子,给了些药片,嘱咐说:“不要紧,回去用热水袋压一压肚子,好好休息休息就好了,可别再累着呀!”

雷锋往回走,路过一个建筑工地,工地上那热烈的劳动场面,一下子把他吸引住了。他心里赞叹着:“嘿,真了不起,不久以前,这里还是一片煤渣地,现在就要盖起高楼大厦了。”在这里劳动的人,个个汗流浃背,干劲十足。砌砖的和运砖的,展开了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扩音器里响着一个尖嗓子姑娘的声音,鼓动得整个工地热气腾腾的。他正要离开这里,忽听得那尖嗓子姑娘喊道:“……砌砖的同志大显身手,以惩每小时一千二百块的速度,打破了过去的纪录,运砖的同志加油呀!”雷锋回身一看,见运砖的两人一辆小车,一个拉一个推,个个干得挺欢,还是供不上砌砖的需要。他忘了肚子痛,跑到推砖场,操起一辆小车就干起来。他一个推一辆车,装得满满的;上坡时挺费力,几个工人赶来帮助他,有个工人问道:“同志,谁叫你来的?”雷锋笑着逗他说:“你们叫我来的呀!”“我们?”“是呀,你们为了社会主义,干得热火朝天,就不许我来吗?”

雷锋觉得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添一块砖,也是好的,他越干越高兴,推着小车跑得飞快,一口气推了十几车,脸上的汗珠子直淌,衣服全湿透了。工地上的人都很纳闷:“哪儿来了这么个解放军战士,干得这么带劲!”有的说:嘿,真了不起,解放军同志干什么都是好样的!“

有一位工人端来一碗水,对雷锋说:“同志,喝碗水,休息一下吧。”

雷锋说:“不累,谢谢。”接过碗,一饮而尽,用手背抹了抹嘴,又推砖去了。

运砖供应不上的情况很快转变了。当雷锋刚刚装好一车砖的时候,尖嗓子的广播员甩着辫子跑出来,问雷锋:

“喂,同志,你是哪个部队的?叫什么名字?”

“你问这个干啥?”

“你给我们带来很大鼓舞,大家要求写篇稿子表扬表扬你。”

雷锋说:“我今天没事儿,到这儿干点活是应该的。有啥可表扬的。”说罢,推上车就走。

广播员感动地望着他的背影,自言自语:“还向我保密哩,我非打听出你的名字不可!”

整个工地你追我赶,热火朝天,大家越干越欢。上半天,超额完成了施工任务。中午,劳动结束后,雷锋拿起军衣,准备回连队时,一帮工人忽地把他围住了。这个和他握手,那个向他致谢。一个穿白衬衣的人,上前来拉住他的手,热情地说:“你到这里来劳动,给我们的鼓舞不小。”

雷锋不好意思地说:“这有什么!我和大家一样,只是尽了我应尽的义务。”

那位女广播员又问道:“可是干了半天,还不知道你的名字叫什么呢?”

“我该回去了……”雷锋拔腿就走。

广播员故意板起面孔说:“同志,广播你的事迹,不能看成光是对你的表扬,这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也会有推动作用呀!”

雷锋只好说出了自己的名字。那位广播员一甩辫子,笑着跑。不一会儿,她那尖嗓子传遍了工地:

“感谢解放军,向雷 学习……”

教岸英扫厕所

1937年, 同志带着儿子岸英在延安凤凰山某地居住。当时岸英只有十四五岁。

在 住的院外有个小厕所。这里以前一直由警卫班的同志打扫,可是一连很多天厕所总是在战士们去之前就被打扫干净了。战士们心中很是纳闷儿。

一个大雪过后的清晨,战士们很早就起来扫雪。当警卫班长准备去扫厕所附近的积雪时,发现厕所外的积雪早被打扫完了。“是谁打扫的呢?”大家估摸着,一时却猜不出来。忽然,班长听厕所里有人说话:“你到炉灶里掏些灰,用筐子挑来,往厕所里撒一撒。”多么熟悉的声音啊,班长立刻就听出了这是 同志和小岸英的对话。

原来, 同志为了培养岸英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特意和岸英一起来打扫厕所。从这以后,警卫战士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小男孩打扫厕所,很少间断过。

朱德从小热爱劳动

朱德,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协助 指挥了全国解放战争。你们知道吗?他在四五岁的时候就开始帮助妈妈做事,每当放学回家,他总是悄悄地把书包一放,然后就帮助妈妈去挑水或放牛。农忙的时候,朱德便整天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朱德深情地写道:“我应该感谢母亲,母亲给了我一个勤劳的习惯。这个勤劳的习惯使我拥有了和困难做斗争的勇气和经验。这使我在以后的生活中再也没有感到过劳累,再也没有感到过困难,没有被困难吓倒,因此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爱劳动的小猴

一只小猴在自己的家门口种了一棵桃树,希望在夏天能吃上甜甜的桃子。

小树一天天长大了。有一天,小树被风吹得东倒西弯。小树痛苦地说:“小猴,快帮帮我,我要被大风吹倒啦!”小猴听见了,连忙给小树做了个支撑架。小树终于在风中站稳了,感激地小猴说:“谢谢你,小猴!”

过了一段时间,桃树身上又长了蛀虫,小猴又立即把树上的蛀虫捉了个一干二净。

经过漫长的等待,盛夏来临了,桃树上长出了鲜美的桃子,让小猴吃了个够。

你们知道小猫 吗它是一个爱劳动的小猫,它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我来告诉你们,它爱劳动的事迹吧!

一天早上, 早早就起床了。他提起篮子和锄头,出去采野菜。它采了一篮子野菜,在回家的路上,它忽然看了草地上有几朵美丽的野花,它心想:“我给妈妈摘几朵吧!”于是它摘了几朵野花放在篮子里,然后,把篮子挂在锄头上,又把锄头扛在了肩上,连蹦带跳地跑回了家。

到家后,把篮子放在地上,把野花送给了妈妈,妈妈非常高兴。 想:“妈妈这么辛苦,我给它钓几条鱼吧!”它路到小河边,把尾巴伸进河里,一动不动地趴在那儿。一会儿。一群小鱼游了过来,以为是好吃的,就咬住了 的尾巴, 使劲往上甩尾巴,鱼就被甩到了岸上。 用这种方法钓到了很多鱼。

又过了些天,爸爸种的庄稼长出来了, 就拿起锄头去锄草。过路人都竖起大拇指夸 真能干。

晚上,妈妈想把刚买的毛线缠成线团,给奶奶织一件毛衣。 见了,急忙跑过去,帮妈妈缠毛线。在 地帮助下,妈妈很快就缠完了。妈妈说:“你真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红着脸,高兴地笑了。

这回,你们知道 是一只勤劳的小猫了吧!

3 二十四节气来历小故事

二十四节气来历小故事: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3)热爱劳动系列小故事1扩展阅读

每个节气的小故事:

1、立春

阵阵东风吹拂着冰雪覆盖的大地, 悄然融化的雪水开始滋润冰冻的土地,立春了万物都开始复苏。刚刚醒来的节节虫想要攀上高峰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而冰封了一冬的大尾鱼也耐不住寂寞破冰而出。

2、雨水

时间一天天过去,节节虫还在裂缝中生活,每天都尝试着往外爬的节节虫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雨水到了,大地迎来了第一场春雨,大尾鱼在淮河中愉快的畅游,但慢慢渗进裂缝里的雨水却让节节虫面临灭顶之灾。

3、惊蛰

节节虫在水边第一次看到了自己的样子,认为自己外表丑陋的节节虫非常自卑,但看到含苞欲放的桃花被风吹落后懂得了一个道理,外表的美丽是脆弱的,不纠结与外表的它决定粉饰自己的内心。

4、春分

一转眼到了春分,各种花开遍了山野,喜欢花香的节节虫玩的不亦乐乎。在水里的大尾鱼非常喜欢给人讲大道理,看到在一边玩耍的节节虫后,它便开始普及花的知识,还和节节虫探讨起了首和尾的道理。

5、清明

今天的天气非常清澈,没有一丝雾气,这都是因为清明的缘故。节节虫和小虫子们打招呼时却吓跑了对方,它认为一定是自己外表的缘故。大尾鱼的美在于尾大,吉鸟的美在于嘴巴,而它的美体现在哪里呢?

6、谷雨

谷雨到了,柳絮飘得到处都是,而水里也长出了很多浮萍。大尾鱼向节节虫讲了关于柳絮和蒲公英的事情,在他们聊到彩虹的时候突然布谷鸟叫了出来。布谷鸟的声音非常好听,但大尾鱼还是更喜欢吉鸟。

7、立夏

节节虫又长了一节,它知道今天一定又是一个节气,但吉鸟却没有来报道,而大尾鱼也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节节虫在今天见到了许多新鲜的面孔,但好朋友们却没有报道,在它感到无聊时吉鸟唱着立夏的歌来了。

8、小满

今天一整天都在下雨,节节虫从大尾鱼那里听说今天是小满,但它并不明白小满是什么意思。节节虫和大尾鱼聊起了关于节气的话题,正聊着它们看到了一只从天而降的鸟蛋,这只麻雀鸟蛋的背后到底有着什么养的故事。

9、芒种

连续的阴雨天终于过去,一望无际的麦田在阳光下翻动着金**的麦浪,与蓝天交织出一幅美妙的景色。今天是芒种时节,节节虫因为隐私的问题而迟迟才来,一个劲追问的大尾鱼送上了饱满的麦穗。

10、夏至

夏至到了,刺眼的阳光直射大地,节节虫和大尾鱼都感觉到了天气的炎热。节节虫认为天气这么热太阳当然离我们很近,但大尾鱼确说今天太阳其实是离我们最远的一天,看到节节虫不服气的样子大尾鱼决定耐心的教导它。

11、小暑

大清早节节虫就又唱又跳,被扰了清梦的大尾鱼非常不悦,刚好路过的吉鸟驻足来看节节虫的表演。清醒过来的大尾鱼教节节虫避暑的方法,本打算和节节虫分享秘密的时候突然想起有急事,大尾鱼刚刚离开节节虫就遇到了危险。

12、大暑

太阳缓缓落入地平线,刺眼的光芒渐渐散去,今天是大暑天气异常炎热。夜深了天气凉了下来,大尾鱼浮出水面呼唤节节虫,但节节虫还为一只飞虫的死去而感到难过,在大尾鱼口中它知道了蜻蜓的一生。

13、立秋

今天是立秋,吉鸟和节节虫玩了一个游戏,它让节节虫来撼动一棵大树,想和大树拼命的节节虫被吉鸟拦住,吉鸟是想让节节虫用智慧来撼动大树。大尾鱼为节节虫采了一束荷花,沉迷于荷花美丽的节节虫差点失足落水。

14、处暑

处暑象征着酷暑天气的结束,节节虫和大尾鱼在聊天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一群大雁飞过,害怕的节节虫差点落水,大尾鱼载着节节虫逃到了岸边。吉鸟到后他们开始了愉快的交谈,海滩轮到了地平线的话题。

15、白露

白露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秋意渐浓、天气转凉,清晨会在地面和树叶上发现露珠。节节虫新生的皮肤被刮伤,大尾鱼立刻为它包扎伤口,吉鸟飞来后告诉节节虫要竖直起来,要有高度。

16、秋分

北斗星的斗柄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今天晚上斗柄指向西方,今天是秋分节气是秋天的最中间。大尾鱼以夜幕为黑板向节节虫开始教授星空的知识,而节节虫在地上画出了有关节气的图像。

17、寒露

节节虫站在树下,看着银杏树的树叶飘然而下,它想要接住落叶,然而它无论往哪个方向跑都是徒然。寒露世界不露脚,这些落叶就是大自然保护大地还有节节虫的馈赠,春天是看到的、夏天是听到的而秋天则是闻到的。

18、霜降

被冻醒的节节虫索性不睡了,新长出来的身体隐隐作痛,节节虫在脖子上扎了一个蝴蝶结就出门了。现在还没到冬天,但地上到处都是似有似无的一层,问过大尾鱼后节节虫才知道今天是霜降,清晨的露水都凝成了霜。

19、立冬

立冬到了,大地一片萧条,地面上已经不适合节节虫生存了,它思索着要不要转往地下安家。今天朋友们都没有出来,节节虫思索着朋友们都是大忙人,吉鸟突然出现告诉节节虫大尾鱼受伤了,大尾鱼在清理河道时身体被拉了一条口子。

20、小雪

天还没亮吉鸟就赶着出去报节气,节节虫醒来后非常担心大尾鱼如何过冬,但膘肥体壮的大尾鱼那用它来担心。和大尾鱼清理河道的时候天上飘起了小雪,节节虫和大尾鱼开始讨论起来关于美的话题。

21、大雪

今天是大雪的节气,它想要和吉鸟一起去节气播报,大雪这个节气和天气也息息相关,四周白茫茫的一片让节节虫分外开心。为了不影响吉鸟的工作节节虫回到了地面,在大尾鱼那里它了解到了傲雪的植物。

22、冬至

冬至是数九寒天的开始,大尾鱼说这意味着大家见面的机会少了,听到这些后节节虫很不开心。吉鸟耐心的教导节节虫,冬至虽然是严冬的开始,但同时也是阴阳二气的转折点,随着阳气的慢慢升高春天便不远了。

23、小寒

节节虫现在每涨一节身体就痛苦难耐,今天虽然是小寒,但天气却异常的寒冷。吉鸟为了不让节节虫睡过去不停地和它说话,小寒这个节气和人们的心理息息相关,为此吉鸟和节节虫探讨起了大与小的话题。

24、大寒

今天是24节气中的最后一天,而节节虫也迎来了生命的终点,吉鸟和大尾鱼用尽办法来到了节节虫的身边,它们陪伴着节节虫走过了人生的最后一程。立春到了,埋葬节节虫的地方长出了一颗小树苗,它以更加积极向上的形态开始了轮回。

参考资料

网络——二十四节气的故事

4 爱劳动的名言或小故事

人类的劳动是惟一真正的财富。 作者:法朗士

请热爱劳动吧,即使不是靠它吃饭,也可为了身体的缘故而爱它,它可以增进身心健康,免除怠惰之果。 作者:佩恩

人生最大快乐,是自己的劳动得到了成果。农民劳动得了收获工人劳动出了产品医生劳动治好了病教师劳动教好了学生,其他工作都是一样。 作者:谢觉哉

5 有关爱劳动的成语小故事

雷锋精神永流传每年的这个时候,春风开始吹起来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有一个特殊的日志要到来了。有一个伟人的故事又将向人们讲起,人们又一次开始反思那位伟人的思想,想那位伟人学习。那个特殊的日子就是3月5日,那个伟人就是雷锋。人们每年这个时候都会说:“雷锋叔叔又回来了!”听爷爷奶奶说,也听爸爸妈妈说,雷锋叔叔的精神鼓舞了两三代的人,雷锋叔叔做好事不留名。我们沿着长长的小溪,寻找雷锋的足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小溪说:昨天,你曾经路过这里,抱着迷路的孩子,冒着蒙蒙的细雨。瞧,那泥泞路上的脚窝,就是他留下的足迹。我们走到他的部队,寻找雷锋的足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岁月说:昨天,他悄悄地在部队中缝上战友的衣裳、棉被,为部队干体力活。瞧,那棉被上的针针线线,那就是他留下来的足迹……现在的我们是新世纪的光芒,我们拥有着初升太阳般的活力,我们拥有比四十年前更先进的科技,更先进的生活条件,我们也拥有更好的学习雷锋的条件,我们应该怎样学习雷锋呢?我们去送老大娘回家,帮别人补袜子吗?不要习惯性的拿雷锋“做好事”的标准来做好事,来要求所有的人。我们一千个人的心中有一千个人的雷锋形象,新时代的雷锋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生活中,我们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我们能在周围的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我们能把握珍惜一份时光等一些很平常的小事也是在学习雷锋精神。学习雷锋叔叔就是学习一种精神,让这种精神在我们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扬光大!只要人人都像雷锋一样,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美好!希望以后每年我们都不要再说“雷锋叔叔回来了”,让雷锋叔叔永远和我们在一起!我们并没有把您遗忘,我们会把你永留心间!雷锋叔叔,你看到了吗?在校园、在厂矿、在部队……到处都有您的精神所在!“学习雷锋好榜样,艰苦朴素永不忘,愿做革命的螺丝钉,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学习雷锋好榜样,毛主席的教导记心上,全心全意为人民,共产主义品德多高尚,共产主义品德多高尚!”这歌词没有华丽的言词,但我相信,雷锋精神将永远伴随人们一起走过春夏秋冬,走过流光溢彩的美好时光,永远都不会消失。

6 怎样学好英语

怎么样才能学好英语第一点:兴趣

兴趣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道理大家应该都是明白的。其实孩子一开始对英语都是比较感兴趣的,只是时间久了他们的注意力就被其他的事物分散了。所以一定要想办法激发起孩子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来,方法也是有很多的,小孩子都是喜欢玩耍、喜欢看电视的,那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做引导,比如孩子可以在游戏中轻松愉快地掌握英语,那么也可以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等等。

怎么样才能学好英语第二点:“听”和“说”

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其实都是从“听”开始的,就像是我们学习母语是一样的,每个孩子从咿呀咿呀学语到会说话,基本上都听了一两年的中文,他们的耳朵已经完全适应这门语言了,所以之后学说中文是很简单的。但是国内的孩子学习英语比较缺乏这样的环境,但是也应该从大量的“听”入手,可以多听一些英文歌或者是英文磁带。再就是“说”和“听”其实是分不开的,在听的时候可以跟着读练习发音,这样有助于真正掌握这门语言。

怎么样才能学好英语第三点:阅读

阅读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能力,坚持阅读可以帮助积累不少的词汇量,更是可以在英文故事书或者是英文名著中,领略到不一样的世界,更是可以学习到不少的英语知识,对于英语学习的帮助可以说是很大的。

7 关于三节三爱的小故事

“三爱三节”其中“三爱”指的是“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三节”指的是“节水、节电、节粮”。

1、 的节俭生活

电视纪录片《 》有这样一个镜头, 的保健医生拿起一条 生前用的毛巾毯,上面满是补钉。他说他曾多次劝主席换条新的,都被拒绝了。这是 真实生活的写照。

在延安时穿的一套旧军装洗得发白,补钉就有 16块。他的一双旧拖鞋,鞋底都出了洞,鞋帮绽了线,缝补好继续穿。他曾说:“一条毛巾毯我换得起,但 人艰苦奋斗精神丢不起。”

2、徐特立的《粉笔诗》

徐特立,字师陶,湖南长沙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有《徐特立教育文集》传世。他注重品德修养,平生俭朴。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当校长时写过一首《粉笔诗》抄在黑板上,公布在校园里:半截粉笔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诸生不解余衷曲,反为余是算细人。

他在每天巡视全校时总是把别人抛弃的粉笔头捡起装在口袋里留给自己上课用。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又称稻田师范)的几年里,差不多没有用过一支新粉笔。有些学生不理解,反而觉得他太“小气”。因此徐特立特写诗教育学生。

3、钱学森爱国主义精神

1955年初冬,刚刚冲破美国当局阻挠回到祖国的钱学森,来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参观。院长陈赓大将问他:“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钱学森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

就这一句话,决定了钱学森从事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生涯。

40多年过去了,如今钱学森已90高龄。他以其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乃至整个国防高科技事业的奠基性贡献,为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写下了精彩绚丽的篇章。

4、岳飞

有一年,岳飞率军与金军在长江一带交战,打得敌人望风而逃,收复了江南重镇建康(今南京)。不久,他又率军收复了湖北河南一部分失地,大大鼓舞了宋朝军民。

可是皇帝宋高宗和奸臣秦桧一心想求和,竟答应向金国称儿称臣,每年进贡,换取可怜的“和平”。岳飞坚决反对,上书皇帝说:和议不可靠,金人不可信,我请求率军北伐,收复失地。

不久,金国果然撕毁和议,再次南侵。岳飞率领岳家军进行反击,直入中原。在郾城一战中,击垮了金国的主力军,又穷追不舍,到达了离故都汴京(今开封)不远的朱仙镇。

金军统帅兀术哀叹说,这是开仗以来,最惨的败仗啊。他只好率部下渡过黄河,往北逃走了。

5、 教岸英扫厕所

1937年, 同志带着儿子岸英在延安凤凰山某地居住。当时岸英只有十四五岁。 在 住的院外有个小厕所。这里以前一直由警卫班的同志打扫,可是一连很多天厕所总是在战士们去之前就被打扫干净了。战士们心中很是纳闷儿。

一个大雪过后的清晨,战士们很早就起来扫雪。当警卫班长准备去扫厕所附近的积雪时,发现厕所外的积雪早被打扫完了。“是谁打扫的呢?”大家估摸着,一时却猜不出来。

忽然,班长听厕所里有人说话:“你到炉灶里掏些灰,用筐子挑来,往厕所里撒一撒。”多么熟悉的声音啊,班长立刻就听出了这是 同志和小岸英的对话。

原来, 同志为了培养岸英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特意和岸英一起来打扫厕所。从这以后,警卫战士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小男孩打扫厕所,很少间断过。

8 热爱劳动的一个小故事大约100字

一位退休三轮车工人,为了让穷人的孩子上得起学,在他74岁的时候,重操旧业,决心用自己的双腿,给贫困学生踩出一条希望之路来。在随后十多年里,他把蹬三轮所得的收入全部捐献给了学校、教育基金会和教育机构,用以资助贫困学生。据统计,他的捐款累计高达35万元,共有300多名大学生受益。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车收5角钱计算,他为贫困学生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直到将近90岁高龄,他捐出最后一笔钱,才无可奈何地说:“ 不动了……” 是我个人的东东

 夏至时节,有很多的民俗活动,那你知道夏至都有哪些风俗吗?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夏至风俗有哪些介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有关夏至风俗有哪些介绍

夏至的习俗

 1、冬至饺子夏至面,北京、山东等地居民,在夏至这天都会吃面条。

 2、麦粽:江南食俗,一般有麦粽、角黍、李子、馄饨、汤面等。

 3、夏至日,农家还擀面为薄饼,烤熟,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或分赠亲友。

 4、祭神祀祖: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

 5、消夏避伏: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

 6、忌剃头理发:清朝时,剃头理发是夏至日中的一项习俗禁忌,但现在大部分人已经没有这个禁忌了。

夏至节气的气候特征

 1、降水量大:夏至节气期间降水量是非常大的,这个时候正是盛夏到来的时候,所以在江南地区会多次出现暴雨天气,严重的时候还会有洪涝灾害;在江淮一带,还会有梅雨天气,空气变得非常潮湿阴冷,容易滋生霉菌、病菌;在北方地区,也会经常出现降雨,时不时地就有大雨、小雨或雷阵雨。

 2、日照长:夏至节气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日照长,夏至那一天,正是北半球一年中日照长度最为漫长的时候,夏至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也是昼长夜短的,每天我们接收到的光照都非常多,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秋天。

 3、气温高:夏至节气到来的时候,气温是非常高的,虽然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但也是一年中少有的高温阶段,很容易会导致人中暑的情况发生,所以当夏至出现的时候,我们就要及时地避暑。

  夏至是什么意思

 夏至代表炎热的夏天来临,在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日。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

夏至的来历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个节气。“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以北斗的斗柄指向确定,斗指午,为夏至。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古人说:“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太阳运行至黄经90°时为夏至交节点,一般在公历6月21 ~ 22日交节。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夏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古时民间“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自古就有在夏至拜神祭祖之俗。“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类的根本,祭祖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此外,民间还有夏至“消夏避伏”、“清补”等习俗。

夏至有祭神祀祖和食用“夏至”食品的习俗。

具体习俗如下:

1、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农作物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

汉《周礼·春官》有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

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消夏避伏: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

《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2、“夏至”食品:

“麦粽”与“夏至饼”:江南食俗,一般有麦粽、角黍、李子、馄饨、汤面等。《吴江县志》:“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

”不仅食“麦粽”,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夏至日,农家还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或分赠亲友。

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我国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夏至避暑北池》也曾写到“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冬至馄饨,夏至面: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江南一带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个节气。“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以北斗的斗柄指向确定,斗柄从正东偏北(艮位)开始,经南、西、北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

斗指午,为夏至。现行的“二十四节气”采用的是“定气法”划分,即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行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当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为夏至点。

夏至后,气温逐渐升高,人体出汗量也会随之增加,因此人体需水量大。对此,还可以在饮食上加以调节,如喝些绿豆汤、淡盐水等。需注意的是,绿豆汤不要多喝,更不能当水喝。属于寒凉体质和体质虚弱之人也不适宜饮用绿豆汤。

夏季阳气盛于外。夏至过后,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所以,在夏至后,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补。

《吕氏春秋·尽数篇》指出:“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唐朝的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

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勿过咸、过甜,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