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钗和陆游写的金凤钗全文是什么?

妈妈 0 82

金凤钗和陆游写的金凤钗全文是什么?,第1张

金凤钗和陆游写的金凤钗全文是什么?
导读:陆游的《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依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婉的《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

陆游的《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依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婉的《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长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注释:这首词写的陆游自己的爱情悲剧。

陆游的原配夫人是同郡唐氏士族的一个大家闺秀,结婚以后 ,他们“ 伉俪相得”,“ 琴瑟甚和”,是一对情投意和的恩爱夫妻。不料,作为婚姻包办人之一的陆母却对儿媳产生了厌恶感,逼迫陆游休弃唐氏。

在陆游百般劝谏、哀求而无效的情况下,二人终于被迫分离,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彼此之间也就音讯全无了。几年以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在家乡山阴(今绍兴市)城南禹迹寺附近的沈园,与偕夫同游的唐氏邂逅相遇。唐氏安排酒肴,聊表对陆游的抚慰之情。陆游见人感事,心中感触很深,遂乘醉吟赋这首词,信笔题于园壁之上。全首词记述了词人与唐氏的这次相遇,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也抒发了词人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心情。

词的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分两层意思。

开头三句为上片的第一层,回忆往昔与唐氏偕游沈园时的美好情景:“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虽说是回忆,但因为是填词,而不是写散文或回忆录之类,不可能把整个场面全部写下来,所以只选取一个场面来写,而这个场面,又只选取了一两个最富有代表性和特征性的情事细节来写。“ 红酥手”,不仅写出了唐氏为词人殷勤把盏时的美丽姿态,同时还有概括唐氏全人之美(包括她的内心美)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它具体而形象地表现出这对恩爱夫妻之间的柔情密意以及他们婚后生活的美满与幸福。第三句又为这幅春园夫妻把酒图勾勒出一个广阔而深远的背景,点明了他们是在共赏春色。而唐氏手臂的红润,酒的黄封以及柳色的碧绿,又使这幅图画有了明丽而又和谐的色彩感。

“东风恶”几句为第二层,写词人被迫与唐氏离异后的痛苦心情。上一层写春景春情,无限美好,到这里突然一转,激愤的感情潮水一下子冲破词人心灵的闸门,无可遏止地渲泄下来。“东风恶”三字,一语双关,含蕴很丰富,是全词的关键所在,也是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症结所在。本来,东风可以使大地复苏,给万物带来勃勃的生机,但是,当它狂吹乱扫的时候,也会破坏春容春态,下片所云“桃花落,闲池阁”,就正是它狂吹乱扫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说它“ 恶”。然而,它主要是一种象喻,象喻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恶”势力。至于陆母是否也包含在内,答案应该是不能否认的,只是由于不便明言,而又不能不言,才不得不以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出之。下面一连三句,又进一步把词人怨恨“东风”的心理抒写了出来,并补足一个“恶”字:“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美满姻缘被迫拆散,恩爱夫妻被迫分离,使他们两人在感情上遭受巨大的折磨和痛苦,几年来的离别生活带给他们的只是满怀愁怨。这不正如烂漫的春花被无情的东风所摧残而凋谢飘零吗?接下来,“错,错,错”,一连三个“错”字,连迸而出,感情极为沉痛。但这到底是谁错了呢?是对自己当初“ 不敢逆尊者意”而终“与妇诀”的否定吗?是对“尊者”的压迫行为的否定吗?是对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否定吗?词人没有明说,也不便于明说,这枚“千斤重的橄榄”(《红楼梦》语)留给了我们读者来噙,来品味。这一层虽直抒胸臆,激愤的感情如江河奔泻,一气贯注;但又不是一泻无余,其中“东风恶”和“错,错,错”几句就很有味外之味。

山河恋是一部越剧古装戏。1947年由南薇、韩义、成容据法国大仲马的小说《侠隐记》(现译《三个火枪手》)和我国小说《东周列国志》的部分情节改编。全剧分上、下集。

春秋时期,梁僖公穷兵黩武,掳曹国美女绵姜为夫人(林清城饰)。宰相黎瑟垂涎绵姜姿色,频加挑逗,屡被斥拒,怀恨在心,遂假传书信,召自幼与绵姜相好的纪苏公子进宫私会,以图陷害。幸宫女戴赢从中帮助,方化险为夷。不料绵姜赠 纪苏公子凤钗一事为黎瑟侦知,乃怂恿僖公逼问绵姜,又串通纪侯宠妃宓姬潜赴曹国窃取珠凤,加害公子。危急之时,戴赢通过宓姬婢女季娣的帮助,恳托禁军百户长钟兕、申息两人,跋涉关山,历尽艰险,终于在湘灵庙手刃宓姬,解救了绵姜。

1947年8月19日,越剧“十姐妹”为了筹款创建越剧实验剧场和越剧学校,联合公演此剧于黄金大戏院,至9月12日结束。南薇导演,韩义舞美设计。吴小楼饰梁僖公(原由徐天红饰,因徐生病,改为吴小楼饰)、竺水招饰绵姜、徐玉兰饰纪苏公子、张桂凤饰黎瑟(后因张生病,改由徐慧琴饰)、筱丹桂饰宓姬、尹桂芳饰申息、范瑞娟饰钟兕、傅全香饰戴赢(后因傅生病,改由张云霞饰)、袁雪芬饰季娣。该剧集中了沪上越剧各大剧团、各行当的头牌演员,又是为创办越剧学校和建造越剧实验剧场而举行的联合义演。从筹备、排练到演出期间,上海各家报纸相继发表消息、评论。田汉撰文指出:此剧演出的意义在于越剧演员“有了新的觉醒”,懂得了“必须求取团结,团结才是力量”。演出过程中被国民党当局勒令停演,经越剧姐妹团结斗争才恢复演出。该剧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每个行当、每个主要演员的表演和唱腔都得到发挥,越剧各流派荟萃一台。尹桂芳、袁雪芬对唱的“送信”一段唱,流畅委婉,富有喜剧色彩,尤受观众喜爱,曾由百代唱片公司灌制成唱片发行。

1980年春,韩义与南薇凭记忆,重写此剧,并把原来的上下两本、共演五个小时的本子,改为十场近三个小时的演出时间,由虹口越剧团重排,演于徐汇剧场。程心如饰绵姜、丁育之饰公子柏、孙菊琴饰黎瑟、张蓓丽与李蓉芳分饰宓姬、陆锦娟饰申息、尹美娣饰费缇,朱惠芳饰钟兕、陆苏美饰戴赢、王美芳饰季娣。

1982年,西安市越剧团曾将该剧重新改编排演,带到上海演出。

此剧的“送信”唱段深受观众喜爱,曾被越剧演员多次演绎,广为流传,网络有各种音视频留存。1990年“霞飞杯”越剧电视大奖赛中,越剧小生萧雅和袁派花旦方亚芬曾演唱此段。2007年在“桂子飘香--纪念尹桂芳演唱会”和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戏曲联欢晚会上,萧雅和方亚芬都上演了这个唱段。而在2010年11月23、24日,越剧尹派传人王君安专场《问君安》上,王君安、方亚芬亦演出此唱段。2011年的“纪念袁雪芬专场演唱会”上,尹派小生茅威涛和袁派花旦方亚芬演出此唱段。女:一面走 一面看 一面问讯  听人说 吴寿家 这里相近 这里面可有人快快开门 男:我问你 你是谁 女:我特来问讯 男(白):**请进来  女(白):见过吴寿先生 男(白):我不是吴寿,我是申息 女(白):烦劳你请他一声 男(白)请稍待……吴寿来了 女(白):见过吴寿先生 男(白):起来,起来…… 女:呀啐,我道你是个君子人,这样地戏弄人家不该应 男:我本是个大将军,岂可与你去送信 女:既是将军你有身份,你缘何与我缠不清啊? 男:谁叫你我的说话你不知,吴寿已经得了病,深思恍惚口难言,病势要紧重十分,故而你有话只管对我讲,我何尝与你缠不清? 女(白):如此说来,我是错怪了你 男(白):如此说来,我是唐突了你 女(白):不妨事 男:问**到此有何干 女:我特地前来送书信 男:这封书信何人写 女:那吴寿的妹妹名戴赢 男:他不是被人掳去无踪影 女:此事我已早知情  那黎瑟想把皇后害  逼她口供她不肯  故所以暗中写好书一封  她要我送与吴寿辨详情 男:你把书信交与我 我替你去读与那吴寿听  只是我 也想托你带封信  不知**肯不肯 女:你把书信交与我 我替你送与收信人 男:我不是书信是口信 女:口信说来呀我记在心 男:这个口信要当心  不可说与那旁人听  出我的口 入你的心 答应了去送要守信 女:(白)既然答应 焉有反悔 请说吧 男:妹妹啊…… 女:(白)啊呀 你在叫什么呀 男:(白)我在念口信给你听啊(唱)现在我与你口信念  就如同和你见了面  你的美貌像天仙  我无限爱恋入心田  贤妹呀  我唤你 你不知  我想你 你不见 我与你说话,你不回答  我和你说的全是肺腑言  贤妹呀  我是一见就钟情你 未知你可否将我恋 女:我是一见就钟情你 男:你我正好相爱恋

我的博物馆之旅四年级获奖作文5篇

博物馆有四层,每一层都有展馆。所有的展品都锁在玻璃展柜中,而且为每个展品都配有名牌,用来介绍它们。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我的博物馆之旅四年级获奖作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

我的博物馆之旅四年级获奖作文篇1

我是一只机灵爱探索的蚊子,除了对人类香喷喷的血液感兴趣之外,对他们的历史也充满好奇。趁东方今报组织小记者参观博物馆之际,溜进去探察一番,看能发现点什么。神啊!我终于进来了。机会难得,那就好好参观吧!

来到大厅,一面镀金浮雕墙映入眼帘,一位漂亮的女导游,穿黑色工作服,显得特别精神,她微笑着正在流利地、绘声绘色地讲解。这座浮雕刻的是女涡补天,黄帝祭天,愚公移山,玉真公主,荆浩、卢仝、孙思邈七个人物画像。描绘了古代的神话传说……这座群雕栩栩如生,面部表情丰满,人物形象生动,仿佛真人一般,我忍不住上去“亲”了一口,结果咯得牙生疼。我似懂非懂地听着女导游甜甜的普通话,随着人流飞上二楼的展厅。

二楼展厅里都是文物,有陶簸箕、陶风车、陶磨、陶房、陶壶等陶器。个个完好无损,可是大多是红陶和灰陶,还没有上釉。我不满地嘟囔:“汉代科技未免太落后了吧!”陶器们愤怒地说:“可恶的蚊子,我们汉朝的科技也是比较发达的,我们已经会养蚕织布了!”我见势不妙,惹不起躲得起,赶紧闪到一旁。只见旁边展出的是铁铲、铁镰、铁剑、西汉钱币、新莽钱币、东汉钱币等铁制品。看着那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铁制品,尤其是那棒棒似的铁剑,我禁不住大喊:“这也叫剑?”谁知我随口一句摊上事了,铁剑和我理论起来。“想当年,我们跟随主人征战四方,打败多少敌人?可悲,宝剑虽利,但经常不用还是会生锈。”铁剑发话了。看来,我也要多学点本领,免得生锈。我跟着导游随着人潮向上飞,听说是要去红色展厅,我心想:“有红色的展厅吗?”

来到展厅,我顿时醒悟过来,原来不是红颜色的展厅,而是展示红军的东西啊!嘿!这里的宝贝真不少。有旧式手提火箭发射器、发报机、地球牌钟表(怪不得呢!圆得跟球似的)、皮包、相机(超大号的,纯属一铁疙瘩,战场上大有用处)等……我自言自语:“那时革命条件那么差,革命还成功了……”“那可不!”发报机滔滔不绝地向我灌输红色历史:“那时候咱中国小米加步枪打败日本,多伟大……”我心想:不知道我的蚊子前辈们当时是如何在枪林弹雨中混的。不等他说完我就离开了。

在人们打开博物馆大门时,我赶紧飞了出去,博物馆半日游结束了,我不由得感叹到:人类的历史真伟大、真悠久。

我的博物馆之旅四年级获奖作文篇2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唐皮日休

每次看到这句话,总能深深体味到古运河当年“舟行如梭,不分昼夜”,“船舶往来,商旅辐辏,墨客如卿”的繁华景象。

千年古运河,悠悠江南情!古运河,对于它沿岸的每个城市都有着深刻悠远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一部水上的文明史。

今天是我们假日小队活动的日子,我们一起参观了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的大门,进入序厅,一艘古朴沧桑的漕运船摆在正中,脚下是玻璃钢铺设的仿真水面,给人一种在运河徜徉而行感觉。迎面一艘帆船在缓缓驶来,两侧是古老的桥墩模型,天花板设计成灿烂星空,置身其中,如泛舟河上。我们被大厅里一艘帆船上的《前言》吸引住了,我们随着《前言》走进京杭大运河——这条历史的长河之中。首先我们来到的是“第一展厅”。“第一展厅”内,最吸引我们的是京杭大运河的微缩景观,并将大运河分为了九段,分别是邗沟、山阳渎、通济渠、永济渠、济州渠、广济渠、会通河、通惠河以及江南运河。京杭大运河为什么会分成那么多段呢?带着问题我们来到了“第二展厅”,进入“第二展厅”,我们便知道到了早期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出于军事与经济的发展以及漕运、灌溉和疏浚。而运河分为那么多段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列国出于经济或军事目的,挖凿了一些地方性运河。后来,元帝国建都北京,对运河进行了调整,形成了纵贯南北的运河,也就是闻名遐迩的京杭大运河。参观完了第二展厅,我们便走到了“第三展厅”,在“第三展厅”里,我们看到了许多运河美景的,并且知道了要爱护运河,保护运河。离开了“第三展厅”,最后我们进入了“第四展厅”。在“第四展厅”里各种资料告诉我们,运河不仅仅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还带动了文化的繁荣,为城市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走出运河博物馆,来到运河边,我不禁觉得长长的京杭大运河虽然不像黄河那样声势浩大、汹涌澎湃,也不像漓江那样清澈见底、水平如镜,但是她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见证了中华民族那悠长而沧桑的的历史。

坐着水上巴士,我看见太阳那刺眼的光芒照耀着运河,河面上波光粼粼。一条货船驶过,激起层层波浪。波浪轻轻拍打着两岸,仿佛在向人们倾诉运河那遥远的故事……

我的博物馆之旅四年级获奖作文篇3

今天下午,我按计划完成了所有学习、训练任务。

三点钟我和爷爷一同去参观兴化市博物馆,再次接受爱祖国、爱家乡的社会主义教育。或说是一次作文采风吧。

穿过八字桥广场,途经四牌楼,右拐就看到了兴化市博物馆。博物馆大门上方,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题写的“兴化市博物馆”几个鎏金大字闪闪发光。

博物馆,三层仿古建筑,粉墙黛瓦马头墙,古色古香。馆内有雕塑壁画,小桥流水,复道行空,回廊相接,竹木扶疏,花香四溢。

一楼是对兴化悠久文明、灿烂历史的介绍,从这里我知道,兴化的人民勤劳而朴实,兴化的水是人与自然的结合,是水与文化的结晶。在一楼的小院中还矗立着一尊板桥先生塑像,在塑像边我们还留了影。

二楼是郑板桥和施耐庵纪念馆,主要是二位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化贡献。在这里我见识了板桥先生的诗、书、画,三绝奇才和为官清廉的高尚品格。目睹了施耐庵先生的文采和他塑造的水浒一百零八将。

三楼是兴化市名人及作品展,在这里我欣赏了水乡兴化“垛田杯首届农民画大赛作品展”。一幅幅作品让人“啧啧”叫好。

回到一楼东拐,便是“李园船厅”。这里雕刻精致,构造奇特。爷爷说它建于清咸丰年间,是扬州富商李小波私家花园的一部分。整个建筑仿佛一艘大船,船头向西,船尾向东,船厅南侧有一长形踏边,形似跳板,两边是走廊,厅顶为卷棚瓦顶,玲珑精致,船头外面有花台,缠绕的紫藤树干好似缆绳系在岸边,整个船厅就像一艘装饰典雅的大船,荡漾在花草树木之中,令人陶醉。我让爷爷在船头的花草树木丛中为我拍照留影。

离开李园船厅,穿过梅影竹林,我们又来到了“兴化县署”,即“亲民堂”,大堂上“明镜高悬”庄严肃穆,据说,范仲淹在这里审过堂呢。

游意未尽。接着,我们还参观了“郑板桥故居”。这是一座古老的青砖门楼,前后二进,南屋是郑板桥先生的书画陈列室,北屋是他生前居住的地方,东房间存放着他生前用过的旧桌椅和木床,西房间还摆放一架古筝,轻轻抚摸,叮叮咚咚的还真是悦耳呢!其他房间则到处挂满了后代名人为郑板桥而作的字画作品。整个故居建筑简朴典雅,充分体现出郑板桥生前写的“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意境。

天气虽热,收获满满。水乡兴化,人文兴化,我们的骄傲!

我的博物馆之旅四年级获奖作文篇4

基地分会组织我们参观了首都博物馆。首博新馆于20__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正式投入使用。它集北京珍贵文化遗产和当代建筑成就于一体,是一座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北京国宝荟萃,首博收藏了一大批极具文化和艺术欣赏价值的历史文物。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历代宫廷古瓷,还欣赏了名家翰墨;从温润玉器中体会古人对平安生活的向往,从古朴的青铜器遥想燕赵悲歌。3000多平方米的展厅,陈列了《古都北京历史文化与城建》、《古都北京艺术精品展》、《京剧文化展》、《京都旧事老北京民俗展》,可谓是民族文化遗产的集中展示。

我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每一层的展览。从战国时代一直到民国解放时期的历史文物一一陈列在橱窗中,货币、撰文、玉器、碑文以及皇室专用物品。清朝盛世时期的街市微缩景观图全部用木头雕刻,做工精细,工程繁杂,陈列了皇帝身穿的'龙袍,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了制工者的智慧与辛劳。皇帝戴的金翼善冠制工相当考究,笔筒、带勾、凤钗、金簪、金錾花饰件、纹镯等全部是纯金做的,显示了皇室生活的奢华,这些是当时的百姓望尘莫及的啊!

四层是艺术精品展,古瓷的精品都在这里一览无遗了,彩瓷、青花、黄釉等种类繁多。五层的民俗文化展最贴近百姓生活,当我们进入这个展厅时,感觉像回到了老北京,亲切之感油然而生,看到这里立刻感觉到了做个北京人的自豪与骄傲。老北京的结婚习俗、过年习俗、包括生子的习俗让我们这些生长在70后的人感到新鲜。结婚在老北京有其特有的程式,迎亲仪仗队、抬婚轿、抬聘礼、洞房花烛等一系列的程序,繁复又热闹非凡,新娘要穿凤冠霞披,女孩子一辈子的大事就在这热闹非凡的氛围中完成了。

过年是中国的大节日,过去的百姓一年中最盼望的就是这个节了,从腊月二十三一直到大年三十每天都有事情做,送财神、买年画、贴对联、祭灶神,充满了年味,大人孩子各个精神饱满,迎接春节。老北京的街头满是热闹的景象,街头卖艺人踩高跷、舞扇、杂耍,一片太平盛世,体现了老百姓对平安生活的向往。

非常感谢工会组织的这次活动,令我们大长见识,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到自豪,更加深化了我们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民族自豪感。博物馆浓缩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精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我的博物馆之旅四年级获奖作文篇5

座落在巍山古城的古朴而典雅的民俗博物馆终于落成了!为了一睹它面纱后的“庐山真面目”,为了更了解家乡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这不,国庆双休假,爸爸妈妈便带我参观了南诏博物馆。

站在博物馆前,设计精妙绝伦的褐色的牌匾上,书写着“南诏博物馆”几个气势磅礴,苍劲有力的金色大字,显现出深沉的文化底蕴,引来了我们的阵阵赞美声,也不禁吸引我们加快脚步走进博物馆,去里面一探究竟。

进入博物馆内,整个恢弘的布局瞬间震撼了我们的眼球。紧接着,在讲解员阿姨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第一个展厅——蓄金楼。蓄金楼?是陈列着昂贵的奇珍异宝还是收藏着古代稀奇的古玩?我百思不得其解。好奇的我紧跟讲解员阿姨的脚步,一探究竟。刚踏进蓄金楼,淡淡的墨香弥漫开来。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个展厅是专门收藏巍山县城中名人画家的传世佳作的书画展厅。站在这书香馥郁的世界,一幅幅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画卷让我流连忘返、驻足欣赏。一副名为《且听风吟》的牡丹傲意图,深深地吸引着我,我久久不愿离去,纤细的轮廓,流畅的线条,丰富的层次感,鲜明的色彩,以及出神入化的绘画功底多者交相辉映,融为一体。站在画下,牡丹国色天香,雍容华贵的气势一览无余;站在画下,仿佛能闻到牡丹浓郁的清香,能引来蜂蝶贪婪允吸的清香;站在画下······画家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将牡丹高贵典雅之高傲花姿跃然纸上。在两旁苍翠欲滴的绿叶衬托下,牡丹就像是被星星拥戴的月亮,贝壳里藏着的珍珠,牡丹神韵之美,美之神韵相映之下,更加相得益彰。别说是我,每天与花朵打交道的蜜蜂也要被这美丽陶醉了。

接着,我们来到了一个小巧玲珑的庭院——照片展厅,这里的一张张照片是摄影爱好者的心血凝结,他们用镜头记录下的巍山人民平凡生活,其中呈现出的或酸甜苦辣,或喜怒哀乐,都一样是精彩纷呈,有滋有味的瞬间······一张照片就是一段历史,一个故事。

“请往这边走”讲解员阿姨甜美的声音再次响起,我们来到了博物馆的标志性建筑——太阳宫。太阳宫整体风格不失高大雄伟之非凡气度,又保留了古色古香。厅内四幅隔扇门是文化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是巍山人民匠心独运,巧夺天工的高超技艺之表现,是熠熠生辉的历史之传承。看着一件件精美的杰作,我们赞叹不已。

走出博物馆,我的内心澎湃着难以平息的自豪感。

据史书记载,陆游在20岁左右的时候表妹唐婉为妻,陆游英俊豪爽,才华过人,唐婉才貌双全,通晓诗词,和陆游可谓是情趣相投。但两年后陆母竟逼迫陆游休妻。为什么她要这么做呢?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在当时的社会中,他们结婚两年了,却一直没有生育子女,而古代人们非常看重这一点,为认女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由于唐婉与陆游的情趣相投,两人整天在闺房内饮酒作诗,在陆母眼里就是不误正业,所以作为媳妇的唐婉一直没有得到婆婆的欢心。在封建社会中,母命难违,陆唐两人只得忍泪吞声,依依分别,各自娶嫁。在绍兴二十五年的春天,沈园按例对外开放,当时的小说笔记<<东京梦华录>>记载,宋朝惯例,每年的农历三用初一至四月初七,私家花园都要对外开放,包括皇帝的御花园。每到此时,也是游人最多的时候,因此作为越中名园的沈园,每年到此时当然会吸引很多游客来此游玩。陆游与唐婉在这里不期而遇了,唐婉对陆游非常殷勤,派家人给陆游送去了酒菜。陆游回忆起往事,感慨成千,即兴在沈园的园壁上题写了<<钗头凤>>词:“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当时,陆游已经另娶了四川王氏为妻,而唐婉也改嫁了绍兴名士赵士程。所以,当年的山盟海誓好像还在耳边回响,但两人之间已经不能够再通书信了,此时的陆游不管有多少悔恨多少遗憾,却只能无奈地说一声“莫、莫、莫”了。相传,唐婉看了这首词之后十分伤感,回到家里也和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瞒。”从沈园回家后,唐婉一夜没睡,独自依阑垂泪。但是,这种刻古铭心的思念却是无法向人诉说的。所以,她只能“咽泪装欢”,这种过分压抑使她不久便而死,大约是30岁左右。这是封建礼教所造成的爱情悲剧,唐婉的死给陆游造成了很大的创作,使他终身难以释情。在他晚年每当重游沈园,都会作诗来表达他对前妻唐婉的思念。

记愁横浅黛,泪洗红铅,门掩秋宵。坠叶惊离思,听寒_夜泣,乱雨潇潇。凤钗半脱云鬓,窗影烛光摇。渐暗竹敲凉,疏萤照晚,两地魂消。解释:情人愁锁眉黛,泪洗脂粉。门掩着,两人相对,千言万语归于无言,默默出神。那秋夜,格外静。只听得秋叶坠地之声,寒蝉凄厉之泣,遂把愁人从默默出神之中惊醒。满天乱雨潇潇,更撩起无穷的离愁的别绪。她无心再整晚妆,如云的乌发蓬蓬松松也已插不住金钗;痴呆地不能成眠,眼睁睁注视着“窗影烛光摇”,随着摇曳的烛光,人物的内心活动也在升腾。雨渐停风渐住,只剩残雨敲竹,院内时有流萤在夜空中闪动,秋夜越是清冷,那相思的愁火越是残酷地折磨着人;“两地魂销”,人分两地相思不见,对此寂寞黯然失魂。诗词名称:《忆旧游·记愁横浅黛》。本名:周邦彦。字号: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所处时代:宋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钱塘(今浙江杭州)。出生时间:1057年。去世时间:1121年。主要作品:《拜星月慢》《长相思》《大_春雨》《氐州第一》《点绛唇》等。主要成就:婉约派集大成者,负一代词名。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凤钗半脱云鬓”的详细介绍:

一、《忆旧游·记愁横浅黛》的全文点此查看《忆旧游·记愁横浅黛》的详细内容

记愁横浅黛,泪洗红铅,

门掩秋宵。坠叶惊离思,

听寒_夜泣,乱雨潇潇。

凤钗半脱云鬓,窗影烛光摇。

渐暗竹敲凉,疏萤照晚,

两地魂消。迢迢,

问音信,道径底花阴,

时认鸣镳。也拟临朱户,

叹因郎憔悴,羞见郎招。

旧巢更有新燕,杨柳拂河桥。

但满目京尘,东风竟日吹露桃。

二、译文

记愁横浅黛,泪洗红铅,门掩秋宵。坠叶惊离思,听寒_夜泣,乱雨潇潇。凤钗半脱云鬓,窗影烛光摇。渐暗竹敲凉,疏萤照晚,两地魂消。

情人愁锁眉黛,泪洗脂粉。门掩着,两人相对,千言万语归于无言,默默出神。那秋夜,格外静。只听得秋叶坠地之声,寒蝉凄厉之泣,遂把愁人从默默出神之中惊醒。满天乱雨潇潇,更撩起无穷的离愁的别绪。她无心再整晚妆,如云的乌发蓬蓬松松也已插不住金钗;痴呆地不能成眠,眼睁睁注视着“窗影烛光摇”,随着摇曳的烛光,人物的内心活动也在升腾。雨渐停风渐住,只剩残雨敲竹,院内时有流萤在夜空中闪动,秋夜越是清冷,那相思的愁火越是残酷地折磨着人;“两地魂销”,人分两地相思不见,对此寂寞黯然失魂。

迢迢,问音信,道径底花阴,时认鸣镳。也拟临朱户,叹因郎憔悴,羞见郎招。旧巢更有新燕,杨柳拂河桥。但满目京尘,东风竟日吹露桃。

心上人已离她远去,欲探寻离人的消息只能去道路旁、花荫下,去仔细辨听来往奔走的骑马人中,有没有自己熟悉的骏马的嘶鸣。也曾想过亲自登上高大的朱门去与心上人相会,但可叹因心上人而容貌憔悴的她,却又羞于去见自己的心上人。旧年的燕巢里也会飞进新燕,远去的薄幸人是否又觅新欢?垂柳有意流水无情,不见那千丝万缕的柳丝轻柔地吻着桥下那匆匆流去的水波!但见满眼飘自京都的飞尘,被东风卷裹着从早到晚地吹弄着带有露水的薄命桃花。

三、注解

愁横浅黛:眉宇间充满了忧愁。黛,青黑色的画眉颜料。代指女子的眉毛。

红铅:指脸上的脂粉。“红”谓胭脂,“铅”指白粉。

门掩秋宵:即“秋宵掩门”的倒装。

坠叶:地上的落叶。

离思:离别的愁思。

寒_:即寒蝉。似蝉而小,赤青色,鸣声凄切。

潇潇:风雨声。

凤钗:凤形的发钗。

云鬓:如云的鬓发,鬓发的美称。

暗竹敲凉:秋夜竹枝在冷风中摇摆相撞。

疏萤照晚:稀稀疏疏的几个萤火虫在黑暗中发出亮光。

魂消:即销魂,极度悲伤愁苦的样子。

迢迢:遥远的样子。

鸣镳:马口勒上的响铃声。

拟:打算。

朱户:红漆的门窗。

河桥:值汴京城里汴河上的市桥。

京尘:这里指汴京的尘土。

竟日:整日,整天。

露桃:带露的桃花。

四、周邦彦其他诗词

《苏幕遮》、《六丑蔷薇谢后作》、《大_春雨》、《夜飞鹊·河桥送人处》、《兰陵王柳》。五、赏析

“记愁横浅黛,泪洗红铅,门掩秋宵。”劈头一个“记”字,起笔便突出了词人记忆常新之深情,从而领出临行前与情人话别的那番情景。头两句先为人物写容:黛石淡扫的蛾眉愁锁、莹莹泪水冲洗着面颊上的红粉;“门掩秋宵”是说秋夜深沉,闺门已经掩上,女主人公要休息了。

“坠叶惊离思,听寒_夜泣,乱雨潇潇。”三句写连窗外轻轻的坠叶声也使充满离别情思的女主人忽然而惊;“寒_夜泣”中寒蝉凄切入耳,像断肠人的啜泣声;更别说那卷地而起的秋风夹着潇潇乱雨,尤其无情,点点滴滴就如同浇在她心中。

“凤钗半脱云鬓,窗影烛光摇。”凤钗半脱去鬓,窗影烛光摇。鬓边凤钗已半脱,则情人临歧抱泣之状可以想见。烛光摇动窗影,也刺激着词人锐感的心灵。古诗词中,剪烛西窗乃团圆之传统象征。可是眼前这窗影烛光,却成为远别长离的见证,此情此景,叫人如何忘得了。

“渐暗竹敲凉,疏萤照晚,两地魂消。”歇拍这三句,将词境从深沉的回忆之中轻轻收回现。此时,正夜色沉沉,凉风敲竹铿然有声,一点流萤划破夜色。静极暗极之夜。正是凄寂之极,深重之极的词人之心。多情锐感的词人,遥想远方之情人,此时此刻必正是相思入骨,两人异地,一样魂消。

“迢迢,问音信,道径底花阴,时认鸣镳。”中“迢迢。”换头短韵二字,而意境遥深。它紧承“两地魂消”而来,又引起下边的音信相问,遂将歇拍之想象化为具体,把两地相思情景融为一境。“问音信,道径底花阴,时认鸣镳。”两地相思既深,自会音书相问。不知情人音书如何,却只好时时来到小径里、花阴下,辨认门外过路的马嘶声。底,宋人口语,犹言里。马嘶不言听而言认,即辨认声音。以视觉之字代听觉,妙。

“也拟临朱户,叹因郎憔悴,羞见郎招。”也想到朱门边去候望,可是又自伤憔悴,怕被郎招。这分明是怨其不归的气话。怨之至极,正见得相思之入骨。此二句借用元稹《会真记》里莺莺诗“不为旁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怨然女子口吻。这是矛盾、真实而又复杂的心情,词人把它生动地刻划出来。

“旧巢更有新燕,杨柳拂河桥。”又从女子一面写回自己一面。此二句暗用韩_《香奁集·春昼》诗:“藤垂戟户,柳拂河桥。帘幕燕子,池塘伯劳。”旧巢更来新燕,杨柳又拂河桥,则从彼秋宵至此春天,别离久矣。显然此词之借用韩诗,是融摄其整个诗意,非一般_扯古人辞句者可比。

“但满目京尘,东风竟日吹露桃。”上句显用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下句,暗用李义山《嘲桃》诗:“无赖夭桃面,平明露井东。春风为开了,却拟笑春风。”原来,结笔二句是向女子报以衷情:京华风尘满目,夭桃_李成天招展,但我心有专属,终不为京尘所染,且不为夭桃所动也。

相同朝代的诗歌

《曹将军》、《下瞿塘》、《滕王阁》、《儿馁嗔郎罢妻寒怨藁砧唐眉山诗也戏为笺之》、《题艾溪》、《废贡院为米廪过之值盘_》、《送客至灵谷》、《叹_词》、《题陈朝玉爱竹轩》、《酬春湖史履庸惠四皓图》。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忆旧游·记愁横浅黛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