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处暑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标志着气温的变化和人们生活的调整。在处暑期间,气温开始回落,但仍然有一段时间是炎热的。在这个时期,大地上的热量逐渐减少,植物的生长进入了收获的季节。那么,处暑的传统民俗有哪些?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处暑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标志着气温的变化和人们生活的调整。在处暑期间,气温开始回落,但仍然有一段时间是炎热的。在这个时期,大地上的热量逐渐减少,植物的生长进入了收获的季节。那么,处暑的传统民俗有哪些?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处暑的传统民俗
1、祭祖迎秋: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祝“七月半”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易经》:“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七是阳数、天数,天地之间的阳气绝灭之后,经过七天可以复生,这是天地运行之道,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民间选择在七月十四(二七)祭祖与“七”这复生数有关。
2、吃鸭子:“七月半鸭,八月半芋”,古人认为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最为肥美营养。处暑这天,老北京人都会去买处暑百合鸭,而江苏地区,做好鸭子菜要端一碗送给邻居,正所谓“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3、放河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在水中放河灯,任其漂流,悼念逝者,祈保平安。
4、开渔节: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期,中国沿海地区常会在此节气举行多种形式的活动,欢送渔民出海,期盼渔业丰收。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此,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
5、拜土地爷: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农家纷纷举行各种仪式来拜谢土地爷。有的杀牲口到土地庙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还有的这一天从田里干活回家不洗脚,恐把到手的丰收洗掉。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
6、泼水狂欢:云南西双版纳有泼水狂欢的习俗。
处暑是几月几日
2023年处暑是8月23日,星期三。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斗指戊(西南方);太阳黄经达150°;时至处暑,已到了高温酷热天气“三暑”之“末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
过了处暑还热几天
处暑过后还热十天左右。处暑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处暑象征着夏季的完全结束,但是处暑之后其实还有一段时间的燥热。这种炎热比三伏天有所不及,会持续十天左右,一般在白露时节才能正是进入秋季,不再出现回温的“秋老虎”现象。
综上所述,处暑时节的传统民俗包括祭祖迎秋、吃鸭子、放河灯、开渔节、拜土地爷、泼水狂欢等。
处暑的民俗活动有祭祖迎秋、吃鸭子、放河灯、开渔节、拜土地爷等。
1、祭祖迎秋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祝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
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
2、吃鸭子
“七月半鸭,八月半芋”,古人认为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最为肥美营养。处暑这天,老北京人都会去买处暑百合鸭,而江苏地区,做好鸭子菜要端一碗送给邻居,正所谓“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3、放河灯
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在水中放河灯,任其漂流,悼念逝者,祈保平安。
4、开渔节
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期,中国沿海地区常会在此节气举行多种形式的活动,欢送渔民出海,期盼渔业丰收。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此,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
5、拜土地爷
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农家纷纷举行各种仪式来拜谢土地爷。有的杀牲口到土地庙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还有的这一天从田里干活回家不洗脚,恐把到手的丰收洗掉。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
-处暑
处暑的含义是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到此为止了;处暑吃龙眼、白丸子、鸭子。
一、含义
“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二、意思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就是说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到此为止了。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
三、吃的食物
1、鸭子:南京人传统的饮食习俗是在“处暑”时节吃鸭子。鸭子,特别是南京江宁湖熟地区的麻鸭最为抢手,据悉,那里的鸭子味甘性凉,肥瘦适宜。如果没有空,老南京人都会去熟食店买半只鸭子回家;有空的人都会在家炖上“萝卜老鸭煲”或做“红烧鸭块”送给邻居,这就是俗语中说的,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杭州人习惯将鸭子分为老鸭儿、嫩鸭儿、呆大鸭儿,就营养来说,老鸭瘦肉多,水分含量少,相对口味和营养都会好一点,适合煲汤,而肉鸭则多用来做烤鸭、酱鸭等。
2、龙眼:“处暑”到了,“避暑”也就结束了。老福州习惯吃龙眼,龙眼剥壳后泡稀饭吃。
3、白丸子:除此之外,老福州在处暑吃的另一种食物就是白丸子。白丸子其实就是糯米丸,做法很简单,将糯米粉搓成一小粒一小粒,煮汤,加点糖,味道清甜。
处暑时适宜的农事活动
处暑,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时正是收获中稻的大忙时节。一般年辰处暑节气内,华南日照仍然比较充足,除了华南西部以外,雨日不多,有利于中稻割晒和棉花吐絮。处暑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林果和农作物陆续进入成熟期,农民加紧采摘,抢抓农时,进行水稻施肥、除草等田间管理。
“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处暑以后,气温日夜差别增大,由于夜寒昼暖,作物白天吸收的养分到晚上储存,因而庄稼成熟很快。“处暑和田连夜变”“处暑三日无肯谷”“处暑三朝稻有孕”“处暑满田黄,家家修廪仓”等,都说明处暑节气后,作物很快要收获了。
处暑鸭浮水的秘密
处暑鸭浮水的秘密,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处暑的时候是需要讲究一些习俗的,在处暑的时候,很多人会吃鸭子。下面就由我为大家解答一下处暑鸭浮水的秘密这问题吧,希望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处暑鸭浮水的秘密1鸭子的羽毛呈网状结构(与鸡不一样),带有空隙,羽毛之间、羽毛与皮肤之间也有许多空隙,羽毛之间致密地交织排列,呈松蓬状,使内部保有大量的空气;重要的是鸭子尾部长有一个尾脂腺,能不断分泌出脂肪,鸭子用嘴巴把它涂沫到羽毛上,增加羽毛的防水功能,防止水的侵入,降低了鸭子整体在水中的比重,根据阿基米德定理,羽毛结构整个好像船壳一样在水中把鸭子托住,使鸭子浮在水上,用脚掌拨水游动。
在北方大部分节日都有吃面食的习俗,比如吃饺子、吃面条等。但是在处暑节气的时候,很少有地方的习俗是吃饺子的,多数都是吃鸭子的。网友们现在可以说了,终于找到一个不用吃饺子的节日了。而俗语“处暑送鸭,无病各家”的意思是说到了处暑节气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杀鸭子煮鸭肉吃,并且还要把自己家的鸭肉送一些给别人吃,这样大家就都会健健康康的。
在小时候我们这里就有这个习俗,当时村里养鸭子的不少。到了处暑的时候,大清早就会从鸭舍里面抓只鸭出来,然后杀掉用来吃。在做好了以后,第一件事就是用碗盛一部分送给关系要好的邻居们。大家都会相互赠送,你送我一部分,我送你一部分。其实这个习俗主要是因为在当时的生活条件也不好,一年也难得吃上几回肉。而自己家里杀鸭子了,送一部分给邻居,就是好东西要分享,这样也更加有助于邻里之间关系的巩固,是当时淳朴的农村生活的一种体现。那为什么在处暑节气要吃鸭子呢?
首先是鸭子可以防秋燥。在处暑节气的时候,虽然就要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了,但是在有些地方还是容易出现“秋老虎”天气的,这个期间早晚比较凉爽,但是在白天依然还是很热的。并且因为降雨少了,空气比较干燥,人不仅会感觉整天口干舌燥的,而且身上的毛发、肌肤也很干燥,而这种就是秋燥的表现。中医上认为鸭肉有很好的防秋燥效果,是非常适合在处暑节气期间食用的。这是因为中医认为性凉味甘,有滋阴补虚、清热生津、润肺健脾的功效,所以就有处暑吃鸭肉的习俗了。
其次是鸭肉的营养丰富,是滋补的佳品。在处暑节气到时候,刚刚结束炎热的三伏天,这个时候的气温依然很高,人也容易没有食欲。再加上早晚的温差大了,如果不及时滋补,人就容易抵抗力下降而感冒。可是鸭子的营养很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B族以及钾、铁、铜、锌等多种营养成分,这样不仅能提高人的食欲、补充能量,而且还能补益身体、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处暑鸭浮水的秘密21940年10月,一二〇师政委关向应专门通知康世恩去汇报。康世恩自我感觉良好,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建立平原抗日根据地的情况。关向应不动声色地听他说完,微笑着问:“你看到过鸭子浮水没有?”康世恩不假思索地回答:“看到过。”关向应又问:“你明白那是什么意思吗”康世恩想了想,又摇了摇头。关向应解释说:“鸭子浮水,上面平静得很,而它的两只脚却在水里面拼命划动,这就叫‘鸭子浮水——下动上不动’。”
康世恩还是不明就里。关向应直截了当地向他挑明:“你们在太原与汾阳两个强大敌人据点之间公开建立平原根据地,不妥当啊!晋中平原地区很狭小,只有三四个县,回旋余地小。你们盲目地建立根据地,能呆得住,能撑得住吗?”康世恩顿时感觉背心凉飕飕的。
关向应又耐心地开导他:“建立根据地不能脱离实际啊!像冀中、河南、山东的大平原,回旋余地大,建立根据地是有条件的。可你们两边是山,中间是一条狭窄平原,两头又有强大敌人的据点,眼下根本没有建立根据地的条件。”
关向应着重指出:“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心中要装有大局。你要切记,八分区还担负着党的秘密交通线的重要任务。从延安到晋冀鲁豫、八路军总部的同志,从八路军总部到山东,再转道去苏北新四军的同志,都要经过你们那里。你们这样公开暴露自己,不是自己把这条重要的秘密交通线给切断了吗?”康世恩听得浑身冒汗,再也坐不住了,急切向关向应请教对策。
关向应胸有成竹地说:“回去后,你们必须学习掌握斗争策略,立即潜伏下去,保存力量,像‘鸭子浮水’那样,暗中使劲。具体做法有三条:第一条,已经公开暴露身份的,要赶快把他们撤到山里去,不然就会无谓牺牲。第二条,有一些虽已暴露身份,但还没有引起敌人注意的,就给他调动一下,换个地方工作。第三条,没有暴露的,要立刻潜伏下来。”
关向应的谈话与指示,使康世恩茅塞顿开,回到第八分区后,他立即按着关向应的指示作了具体安排,该进山的进山,该调动的调动,该潜伏的潜伏。两三个月后,日军实行“三光”政策,对第八分区发动疯狂“扫荡”,幸亏他们早在几个月前就做了安排,才避免重大损失。
康世恩学“鸭子浮水”,为日后的斗争保存了革命力量,他自己在斗争中也日臻成熟起来。在后来的反“扫荡”中,能够机动灵活地与日寇进行斗争,在敌人据点周围展开游击战,逼着敌人龟缩到据点和碉堡里,一点一点地把敌人挤了出去,根据地得到逐步恢复,地下交通线也得到巩固,有效地发挥了战略枢纽作用,给往返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的同志提供方便和安全保障,刘少奇、彭德怀、邓小平、刘伯承、陈毅、杨尚昆、等***和数千名干部,就是在敌人眼皮下秘密地通过封锁线的。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