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周 易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孔 丘《猗兰操》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所定处。 时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陶渊明《幽兰》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
周 易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孔 丘《猗兰操》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所定处。
时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陶渊明《幽兰》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屈 原《九歌》
绿叶兮素权,芳菲菲兮龚余。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
《离骚》
扈江蓠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时暖暖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佩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张 衡《怨 篇》
猗猗秋兰,植彼中阿。
有馥其芳,有黄其葩。
虽曰幽深,厥美弥嘉。
之子云远,我劳如何。
释无可《咏兰》
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
过门阶露叶,寻泽径连香。
畹静风吹乱,亭秋雨引长。
灵均曾采撷,纫佩挂荷裳。
李德裕《花药栏》(花药四时相续,常可留玩)
蕙草春已碧,兰花秋更红。
四时发英艳,三径满芳丛。
秀色濯清露,鲜辉摇惠风。
王孙未知返,幽赏竟谁同。
陈 陶《种兰》
种兰幽谷底,四远闻馨香,
春风长养深,枝叶趁人长。
智水润其根,仁锄护其芳。
蒿藜不生地,恶鸟弓已藏。
椒桂夹四隅,茅茨居中央。
左邻桃花岛,右接莲子塘。
一月薰手足,两月薰衣裳。
三月薰肌骨,四月薰心肠。
幽人饥如何,采兰充糇粮。
幽人渴如何,酝兰为酒浆。
地无青苗租,白日如散王。
不尝仙人药,端坐红霞房。
日夕望美人,佩花正煌煌。
美人久不来,佩花徒生光。
刈获及葳蕤,无令见雪霜。
清芬信神鬼,一叶岂可忘。
举头愧青天,鼓腹咏时康。
下有贤公卿,上有圣明王。
无阶答风雨,愿献兰一筐。
杜 牧《蕲州兰溪》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
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
《和令狐侍御赏蕙草》
寻常诗思巧如春,又喜幽亭蕙草新。
本是馨香比君子,绕栏今更为何人。
温庭筠《兰》
芃余昔自西滨,得兰数本,移热于庭,亦既愈岁,而芃然蕃殖。自余游者,未始以芳草为遇矣,因悲夫物有厌常而返,不若混然者有之焉,遂寄情于此
寓赏本殊致,意幽非我情。
吾常有疏浅,外物无重轻。
各言艺幽深,彼美香素茎。
岂为赏者设,自保孤根生。
易地无赤株,丽土亦同荣。
赏际林壑近,泛馀烟露清。
余怀既郁陶,尔类徒纵横。
妍媸苟不信,宠辱何为惊。
真隐谅无迹,激时犹简名。
幽丛霭绿畹,岂必怀归耕。
唐彦谦《兰》(二首)
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
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
谢庭漫芳草,楚畹多绿莎。
于焉忽相见,岁晏将如何?
黄 滔 《芳草》
泽国多芳草,年年长自春。
应从屈平后,更苦不归人。
张友正《春草凝露》
苍苍芳草色,含露对青春。
已赖阳和长,仍渐润泽频。
日临残未滴,风度欲成津。
蕙叶垂偏重,兰丛洗转新。
将行愁浥迳,欲采畏濡身。
独爱池塘畔,清华远袭人。
崔 涂《幽兰》
幽植众能知,贞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青春每到迟。
不知当路草,芳馥欲何为。
韩 偓《偶题》
俟时轻进固相妨,实行丹心仗彼苍。
萧艾转肥兰蕙瘦,可能天亦妒馨香。
孙 顾《清露被皋兰》
九皋兰叶茂,八月露华清。
稍与秋阴合,还将晓色并。
向空罗细影,临水泫微明。
的砾添幽兴,芊绵动远情。
夕芳人未采,初降鹤先惊。
为感生成蕙,心同葵藿倾。
赵元淑《闻杨炯幽兰之歌作》
昔闻兰叶据龙图,复道兰林引凤雏。
鸿归燕去紫茎歇,露往霜来绿叶枯。
贯休《书陈处士屋壁》
有叟傲尧日,发白肌肤红。
妻子亦读书,种兰清溪东。
白云有奇色,紫桂含天风。
那应迎鹤书,肯羡于洞洪。
《秋望寄王使君》
静蹑红兰径,凭高旷望时。
无端求句苦,永日壑风吹。
大月生峰角,残霞在树枝。
只应刘越曰,清啸正相宜。
李世民《芳兰》
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
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
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赋得花庭雾》
兰气已熏宫,新蕊半妆丛。
色含轻重雾,香引去来风。
拂树浓舒碧,萦花薄蔽红。
还当杂行雨,仿佛隐遥空。
上官仪《假作幽兰诗》
日月虽不照,馨香要自丰。
有怨生幽地,无由逐远风。
李 峤《兰》
虚室重招寻,忘言契断金。
英浮汉家酒,雪俪楚王琴。
广殿轻香发,高台远吹吟。
河汾应擢秀,谁肯访山阴。
王 勃《春兰》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直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陈子昂《感遇》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张九龄《园中时蔬尽皆锄理唯秋兰数本委而不顾彼虽一物有足悲者遂赋二章》
场藿已成岁,园葵亦向阳。
兰时独不偶,露节渐无芳。
旨异菁为蓄,甘非蔗有浆。
人多利一饱,谁复惜馨香。
幸得不锄去,孤苗守旧根。
无心羡旨蓄,岂欲近名园。
遇赏宁充佩,为生莫碍门,
幽林芳意在,非是为人论。
《咏 兰》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李 白《孤兰》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赠友人 三首其一》
兰生不当户,别是闲庭草。
夙被霜露欺,红荣已先老。
谬接瑶华枝,结根君王池。
顾无馨香美,叨沐清风吹。
馀芳若可佩,卒岁长相随。
《于五松山赠南陵赞府》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
贺兰进明《古意》
崇兰生涧底,香气满幽林。
采采欲为赠,何人是同心。
日暮徒盈抱,徘徊幽思深。
慨然纫杂佩,重奏丘中琴。
牟 融《山寺律僧画兰竹图》
偶来绝顶兴无穷,独有山僧笔最工。
绿径日长袁户在,紫荃秋晚谢庭空。
离花影度湘江月,遗佩香生洛浦风。
欲结岁寒盟不去,忘机相对画图中。
韩 愈《猗兰操》(一曰幽兰操 孔子伤不逢时作)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刘禹锡《令孤相公见示新栽蕙兰二草之什兼命同作》
上国庭前草,移来汉水浔。
朱门虽易地,玉树有馀阴。
艳彩凝还泛,清香绝复寻。
光华童子佩,柔软美人心。
惜晚含远思,赏幽空独吟。
寄言知音者,一奏风中琴。
白居易《问友》
种兰不种艾,兰生艾亦生。
根亥相交长,茎叶相附荣。
香茎与臭叶,日夜俱长大。
锄艾恐伤兰,溉兰恐滋艾。
兰亦未能溉,艾亦未能除。
沉吟意不决,问君合何如。
元 稹《春别》
幽芳本未阑,君去蕙花残。
河汉秋期远,关山世路难。
云屏留粉絮,风幌引香兰。
肠断回文锦,春深独自看。
宋 朝
范成大《次韵温伯种兰》
灵均堕荒寒,采采纫兰手。
九畹不留客,高丘一回首。
峥嵘路孔棘,凄怆肘生柳。
逐令此粲者,永与穷愁友。
不如汤子远,情事只诗酒。
但知爱国香,此外付乌有。
栽培带苔藓,披拂护尘垢。
孤芳亦有遇,洒濯居座右。
君看深林下,埋没随藜莠。
朱 熹《秋兰已悴以其根归学古》
秋至百草晦,寂寞寒露滋。
兰皋一以悴,芜秽不能治。
端居念离索,无以遗所思。
愿言托孤根,岁晏以为期。
《咏 蕙》
今花得古名,旖旎香更好。
适意欲忘言,尘编讵能老。
《兰 涧》
光风浮碧涧,兰杜日猗猗。
竟岁无人采,含薰只自知。
《兰》
去岁,蒙学古分惠兰花清赏,既歇复以根丛归之故畹,而学古预有今岁之约,近闻颇已著花,辄赋小诗以寻前约。
秋兰递初馥,芳意满冲襟。
想子空斋里,凄凉楚客心。
夕风生远思,晨露洒中林。
颇忆孤根在,幽期得重寻。
《兰》
谩种秋兰四五茎,疏帘底事太关情。
可能不作凉风计,护得幽香到晚清。
刘克庄《咏兰》
萧艾荣枯各有意,深藏芳洁欲奚为。
世间鼻孔无凭托,且伴幽窗读楚辞。
《兰》(二首)
深林不语抱幽贞,赖有微风递远馨。
开处何妨依藓砌,折来未肯恋金瓶。
孤高可把供诗卷,素淡堪移入卧屏。
莫笑门无佳子弟,数枝濯濯映阶庭。
两盆去岁共移来,一置雕阑一委苔。
我拙扶持令叶瘦,君能调护遣花开。
隶人挑蠹巡千匝,稚子浇泉走几回。
亦欲效颦耘小圃,地荒终恐费栽培。
赵以夫《咏兰》
一朵俄生几案光,尚如逸士气昂藏。
秋风试与平章看,何事当时林下香。
王 柏《兰》
早受樵人贡,春兰访旧盟。
谢庭夸瑞物,楚泽撷芳名。
苍玉裁圭影,紫檀含露英。
奚奴培护巧,苔藓日菁菁。
方 岳《买兰》
几人曾识离骚面,说与兰花枉自开。
却是樵夫生鼻孔,担头带得入城来。
赵孟坚《题兰》
六月衡湘署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
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华一两茎。
陈 旋《题画兰》
九畹光风转,重岩坠露香。
紫宫祠太乙,瑶席荐琼芳。
释道潜《吟兰》
阴崖月窟得芳丛,满屋归来夸所逢。
净扫幽径植藓墀,紫茎绿叶弄奇姿。
疏帘风暖日华薄,芳馥满怀君自知。
真山民《春日》
韶光今几许,我欲问流莺。
花影扫不去,草根锄又生。
心安诸妄息,身老万缘轻。
正是春风好,幽兰不肯争。
郑思肖《墨兰》
钟得至清气,精神欲照人。
抱香怀古意,恋国忆前身。
空色微开晓,晴光淡弄春。
凄凉如怨望,今日有遗民。
周竹坡《兰》
艺兰当九畹,兰生香满路。
纫君身上衣,光明夺缣素。
孤芳一衰歇,凋零湿秋露。
佩服得君子,亦足慰迟暮。
张 咏《萧兰》
种萧芳兰中,萧生兰亦瘁。
它日秋风来,萧兰一齐败。
自古贤者心,所忧在民泰。
不复梦周公,中夜独慷慨。
丁 谓《兰》
彼羡南陔子,其谁粉署郎。
渥丹承露彩,绀绿泛风光。
屡结骚人佩,时飘郑国香。
何须寻九畹,十步即芬芳。
梅尧臣《兰》
楚泽多兰人未辩,尽以清香为比拟。
萧茅杜若亦莫分,唯取芳馨袭衣美。
文彦博《幽兰》
燕姞梦魂唯是见,谢家庭户本来多。
好将绿叶亲芳穗,莫把清芬借败荷。
避世已为骚客佩,绕梁还入郢人歌。
虽然九畹能香国,不奈三秋鹈鴂何。
王安石《朱朝议移法云兰》
幽兰有佳气,千载閟山阿。
不出阿兰若,岂遭乾闼婆。
杨 杰《春兰》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蕙 花》
蕙本兰之族,依然臭味同。
曾为水仙佩,相识楚词中。
王 令《蔬兰》
晓折寒蔬野圃间,荒林深处有芳兰。
世无贤士纫为佩,犹有幽人日取餐。
苏 轼《题杨次公春兰》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
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
前四句为杨杰诗。
苏 辙《次韵答人幽兰》
幽花耿耿意羞春,纫佩何人香满身。
一寸芳心须自保,长松百尺有为薪。
《幽兰花》(二首)
李径桃蹊次第开,穠香百和袭人来。
春风欲擅秋风巧,催出幽兰继落梅。
珍重幽兰开一枝,清香耿耿听犹疑。
定应欲较香高下,故取群芳竞发时。
《种兰》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 更邻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阴凉。
欲遣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惠 洪《早春》
山中春尚浅,风物丽烟光。
涧草殷勤绿,岩花造次香。
浮根争附络,细叶正商量。
好在幽兰径,无人亦自芳。
朱淑真《乞兰》
幽芳别得化工栽,红紫纷纷莫与偕。
珍重故人培养厚,真香独许寄庭阶。
杨万里《咏兰》
健碧缤缤叶,斑红浅浅芳。
幽香空自秘,风肯秘幽香。
《兰花》
雪径偷开浅碧花,冰根乱吐小红芽。
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
政坐国香到朝市,不容霜节老云霞。
江篱圃蕙非吾耦,付与骚人定等差。
陆 游《兰》
南岩路最近,饭已时散策。
香来知有兰,遽求乃弗获。
生世本幽谷,岂愿为世娱。
无心托阶庭,当门任君锄。
薛季宣《种兰》
兰生林樾间,清芬倍幽远。
野人坐官曹,兹意极不浅。
西窗蔽斜日,松钗架春晚。
墙阴莳花木,憔悴根日损。
植此山国香,坐与前事反。
扶疏可纫佩,心绪端有本。
芽生仅盈坛,高风成九畹。
群芳颜色好,祗自夸园苑。
何如淡嚼蜡,草莽曾谁混。
对我静无言,忘形如莽篿。
《刈兰》
东畹刈真香,静院参瓶水。
高远不胜情,时逐微风起。
和雨翦闲庭,谁作骚人语。
记得旧家山,香来无觅处。
明 朝
文 彭《兰竹卷》
西斋半日雨浪浪,雨过新梢出短墙。
尘土不飞人迹断,碧阴添得晚窗凉。
王谷祥《兰》
绿叶转光风,紫英泛清馥。
不受当门锄,托根在空谷。
文 嘉《蕙》
清风从东来,幽香忽西去。
欲以寄所思,所思在何处。
《兰》
幽兰奕奕吐奇芳,风度深大泛远香。
大似清真古君子,闭门高誉不能藏。
徐 渭《墨兰》
醉抹醒涂总是春,百花枝上缀精神。
自从画取湘兰后,更不闲题与别人。
《题兰竹》
兰与竹相并,非关调不同。
氤氲香不远,聊为引清风。
《题水仙兰花》
水仙开最晚,何事伴兰苕?
亦如摩诘叟,雪里画芭蕉。
《兰》
兰亭旧种越王兰,碧浪红香天下传。
近日野香成秉束,一篮不值五文钱。
《写兰与某子》(仙华其号也)
仙华学杜诗,其词拙而古。
如我写兰竹,无媚有清苦。
《兰谷歌》
句践种兰必择地,只今兰渚乃其处,
千年却有永和事,右军墨藻流修禊。
吾越兰谱本如此,只今春来稽山里,
兰花兰叶垂云紫。
近闻楚国之黄州,雄山绝谷通金牛,
苍苍元气秘不得,一夫大嗓鸣天球。
门人归来对我说,正是刘君称彦哲,
于世百物无所耽,谷里种兰盈百叶。
有时几案拂玉光,镇夜管毫僭蕊芒,
古来楚越本接疆,不待风吹两国香。
《兰》
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
总令摘向韩娘袖,不作人间脑麝风。
景翩翩《紫兰》
碧玉参差簇紫英,当年剩有国香名。
风前漫结幽人佩,澧浦春深寄未成。
陈继儒《王楚玉画兰》
年来空谷半霜风,留得遗香散草丛。
只恐樵人混兰艾,红颜收在束薪中。
李日华《兰竹》
江南四月雨晴时,兰吐幽香竹弄姿。
蝴蝶不来黄鸟睡,小窗风卷落花丝。
《兰》
燕泥欲堕湿凝香,楚畹经过斗蝶忙。
如何东家入幽梦,尽教芳意着新妆。
李肇亨《竹下倚兰》
翠织罘罳绿烟密,唇膏珠露香欲滴。
骖鸾舞鹄仙洞来,不与人间斗颜色。
《兰石》
蓦然香来我自知,山斋半雨半晴时。
却思摩诘黄磁斗,曾向春前发几枝。
胡应麟《猗兰操》
泛泛崇兰,在彼空谷。
以芬以芬,达于平陆。
大国之香,薄言掇之,以遗明王。
以遗明王,畴适逢自。
岁月行暮,芬芳将逝。
芬芳爰逝,羌不留神。
忡忡我心,曷维其忧。
《拟古》
采采丛兰花,美人隔江沚。
褰裳涉其波,舟楫谁为理。
回风动罗裳,日暮聊徙倚。
安得双鸳鸯,衔到箧中绮。
《寓怀》
崇兰处深谷,绿叶凌朝阳。
回风一披拂,百里传芬芳。
惜哉丛 林下,无人知国香。
烨烨桃李树,托根歧路傍。
飞花落闺闼,弄影临华堂。
讵以盛衰故,易此贞素常。
不见西山老,食薇终首阳。
《题画》
亭亭卧幽谷,冉冉回阳春。
日暮馨香发,持将赠远人。
《兰》
瑶琴月下弹,罗带风前解。
大似薛家娘,幽香匀素彩。
《滋兰室》
移将九畹芬,散植雕楹畔。
悠然丈室中,如坐潇湘岸。
《兰薄》
采采幽兰花,清香畏零落。
何处佳人来,含情坐林薄。
《题松茂兰馨图二十韵有序》
蔡启明先生,家大人同榜也,年七秩初度,称觞者四集而适,以是日举家孙姻友,咸传诧以为希遘;爰绘松茂兰馨图,而索余赋之。
霁日明松桧,光风毓蕙兰。
一弧悬海上,双舄堕云端。
殿宇金茎矗,庭阶玉树团。
丹膏凝琥珀,翠萼绽琅玕。
五粒垂山径,孤根翳石坛。
沅湘思楚客,泰岱觅秦官。
劲节回春意,幽芳袭岁寒。
亭亭标院落,冉冉拂栏杆。
突兀朝霞映,纷披夕露?。
当风旗猎猎,杂雨佩珊珊。
鸑鷟文犹贵,熊罴梦未阑。
燕台新骥足,渭渚旧渔竿。
象纬中天谪,波涛弱水残。
含饴呈极乐,设醴助清欢。
火枣频餐易,冰桃再得难。
后堂罗管龠,中路集衣冠。
北极催纶诰,南冥兆羽翰。
青云传上国,紫气接长安。
奕叶清芬播,茏葱瑞霭蟠。
云礽八千祀,绛阙下还丹。
朱 耷《兰石》
王孙书画出天姿,恸忆承平鬓欲丝。
长借墨花寄幽兴,至今叶叶向南吹。
《石涛画墨兰》
南北宗开无法说,画图一向泼云烟。
如何七十光年纪,梦得兰花淮水边。
释迁俊《题画兰》
绿叶微风际,清香小雨馀。
湘江春水阔,悉杀楚三闾。
杨文聪舟过虎丘,月生索余作兰卷,走笔图之,并题其后。诗中之画耶,画中之人耶,唯月生自参之。
枯毫开数亩,指指生春风。
参差各异状,花叶随西东。
淡者若苦禅,性定水石中。
狂者若名士,傲僻羞雷同。
亦者妩媚姿,美人临青铜。
蛾眉远于秋,素妆如书空。
性情等山理,盘礴图修容,
国得与国色,皆有千秋功。
方治尧《兰阴山》
纷纷游妓荐江苹,暗祝江神站水滨。
斗草撷兰应待伴,桃花留与踏歌人。
鲍宴和《和廷秀山人题兰》
绝谷穷源惠风和,幽兰灿发蕤丛苕。
山人所献置阑下,朝溉暮观精勤调。
娟娟净质世稀少,香逾梅花风味多。
诗出先生高胸臆,字珠词玉重金貂。
清姿妙态虽画得,泪溢寒窗濡轻绡。
欲写草书芬馥句,牧羊山少吴公樵。
深居非是求显达,岁晚山空甘寂寥。
根植紫泥素抱节。兰花映向不凌凋。
宋玄僖《兰谷 为王遁庵作》
中谷见芳草,令人忆沅湘。
沅湘不可往,极目烟尘黄。
独醒一何苦,佩服垂幽光。
怀人千载下,楚越远相望。
《兰室》
幽人种芳草,宛在书室前。
天香熏夕寝,琴曲人春弦。
耿耿同心友,飘飘遗世贤。
相逢曾解佩,山泽往来便。
《蕙花图》
香飘百亩正茵氲,作赋灵均岂厌闻。
我爱南风吹汝急,参差花叶总成文。
贝 琼《兰》
丛兰何青青,罗生满中泽。
阿那风叶翻,葳蕤露房拆。
芳洁终自持,光荣谅谁饰。
勿为时所化,岁晚同荆棘。
朱 右《题画兰》
九畹香清雾气寒,三湘月落泪痕乾。
楚天空阔秋无际,谁复行吟泽畔看。
宋 濂《兰花篇》
延佑戊午年赋,时予始九岁。屡焚旧诗,而此特以幼作存,今复录之。
阳和煦九畹,晴芬溢青兰。
潜姿发玄麝,幽葩凝紫檀。
绿萝托芳邻,白谷挹高寒。
玄圣未成调,湘累久长叹。
绿蔎虽外蔽,贞洁终能完。
岂知生平心,卒获君子观。
杂以青瑶芝,承以白玉盘。
灵风晓方荐,清露夜初溥。
此时不见知,骈罗混荒菅。
春风桃杏华,烂若霞绮攒。
徒媚夸毗子,千金买歌欢。
弃之不彼即,要使中心安。
愿结美人佩,把玩日忘餐。
释宗泐《题兰》
溪寺曾栽数十丛,紫茎绿叶领春风。
年来萧艾过三尺,白首看图似梦中。
叶子奇《塘上闻兰香》
大谷空无人,芝兰花自香。
寻根竟不见,茅草如人长。
高 启《题王翰林所藏画兰》
春到怀王旧渚宫,沙棠舟去水烟空。
孤丛不有幽香发,应没江边百草中。
刘 溥《兰竹画》
湘江雨晴白云湿,湘妃愁抱香兰泣。
望望夫君去不还,佩珠落尽无人拾。
碧天秋冷明月多,千里洞庭横白波。
请君莫唱竹枝曲,水远山长其奈何。
朱瞻基《漪兰操》
昔孔子自卫反鲁,隐居谷中,见兰之茂与众草为伍,自伤不逢时而托为此操。予虑在野之贤有未出者,故拟作篇。
兰生幽谷兮,晔晔其芳。
贤人在野兮,其道则光。
嗟兰之茂兮,众草为伍。
於乎贤人兮,汝其予辅。
史 鉴《子昂兰》
国香零落佩纕空,芳草青青合故宫,
谁道有人和泪写,托根无地怨东风。
李东阳《观画兰有感》
春风吹香出芳林,丛兰开傍西岩阴。
几回欲采意不适,路转溪回山更深。
虚堂披图对幽襟,忽如揽衣度崎坎。
杏坛尼父去已远,湘江屈原空独沉。
我方挥弦坐微吟,微吟未成日将晚。
冰箱欲来侵九畹,兰兮兰兮竟谁管。
文徵明《兰》(二首)
叶?东风翠带斜,白云根底茁红芽。
山中谁得称君子,满地无名野草花。
纤纤小雨作轻寒,最好疏篁带雨看。
正似美人无俗韵,清风徐洒碧琅玕。
《建兰》
灵根珍重自瓯东,绀碧吹香玉两丛。
和露纫为湘水佩,临风如到蕊珠宫。
谁言别有幽贞在,我已相忘臭味中。
老去相如才思减,临窗欲赋不能工。
《泽兰图》
草堂安得有琳琅,傍案漪兰奕叶光。
千里故人来解佩,一窗幽意自生香。
梦回凉月瓯江远,思入风云楚畹长。
渐觉不闻馀馥在,始知身境两相忘。
陈道复《幽兰》
翠带何飘遥,紫茎多馥郁。
佳人千里心,日暮倚空谷。
《墨兰》
楚畹兰芽茁,分来结好盟。
茶杯轻渥处,觉有暗香生。
余同麓《咏兰》 (三首)
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开。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百草千花日夜新,此君竹下始知春。
虽无艳色如娇女,自有幽香似德人。
何处幽香扑酒樽,洲中杜若畹中荪。
纫来为佩裁为服,不许瓷施挂荜门。
兰花,是中国久负盛名的传统名花,它的品性高雅、纯洁、倔犟,花朵端庄秀丽、清纯大方,气味清香淡雅、素朴幽远,历来被看作是一种坚贞、高洁的象征。朱德一生钟爱兰花,几十年如一日痴情不改。花如其人,花性与人品,互融一体,相映生辉。
喜欢兰花由来已久
朱德喜欢兰花,有着悠久的历史。即便是在战事频发、军情多变的戎马倥偬间,率队领军作战的总司令也要遣兴培植、欣赏兰花,对山中的野兰小草施以热情关爱。
在他20岁左右从军云南的时候,就非常喜欢一种开着白色花朵的野兰花。每到春夏交季之时,这种野兰花便会漫山遍野地灿烂怒放,煞是壮观,美景如画。当阵阵清风吹来时,兰花的缕缕清香袭人,令人陶醉,心旷神怡,特别地招人喜爱。当时,由于经常四处作战,流动性大,不能种花,朱德就找来瓶子养这些采来的野花。
再到后来,朱德的职位有了一定的升迁,他爱养兰花的兴趣依然不减。朱德征战每到一地,总是一边行军作战,一边在山里采集野生兰花,然后再移植到他那些简易而方便携带的“花盆”中。
时间一长,朱德认识了许多兰花品种。在朱德留学德国的宿舍里,见到最多的还是兰花。
1928年,朱德率领南昌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和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这个时候,朱德又一次在井冈山上惊喜地发现了久违的野生兰花,并且记住了井冈山生长兰花的主要地点。相隔30年后,朱德来到井冈山的某个地区视察工作,他依然记得当年井冈山的野生兰花。在工作之余,朱德兴致盎然地爬山寻找记忆中的野兰所在地。功夫不负有心人,朱德竟然找到了,高兴地满载而归。他将兰花移植到瓦盆里,带下山来,千里迢迢地带进了中南海的花圃。
情系北京中山公园“兰室”
一向酷爱兰花的朱德,革命胜利后,尽管身负重任,工作繁忙,仍然坚持种养和欣赏兰花,这已成为他很少的业余闲暇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艺兰、赏花,给朱德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特殊情趣。
在朱德住处的阳台和花架上,到处都可以见到兰花的倩影,闻到兰花的清香。朱德清早醒来看,午觉起来看,晚上还要看,对兰花是达到了痴爱的程度。他不仅爱兰,而且精研《兰谱》,说起兰花,如数家珍。每当余暇,朱德会惦记着心爱的兰花,首要的事情就是给兰花除草、培土、浇水和施肥。有时,还会面对兰花,或驻足赏玩,或凝神沉思。他敬慕兰花、赞美兰花,一生还留下了许多赏爱兰花的诗作,寄托了他一份浓浓的感情。
朱德是中南海有名的兰花“先生”。他经常在工作之余频频光顾中南海的大温室,极有情致地去倾心养植和观赏许多不同品种的兰花。
谁要是来到朱德家里,一进门首先就会被他满屋子水灵鲜亮的大小兰花所吸引。他在这个小天地里共种植有3000余盆品种不同的兰花,都是他长时间四处搜集来的,并且经常亲自侍弄。他的客厅、办公室、卧室,凡是能搁置花盆的地方,常有兰香飘逸。这些赏心悦目的兰花盆景,会令所有来客大为喜悦。
上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的中山公园开始养育兰花,培植兰花新品种。其时,公园从上海引进了一批品种优良的兰花。朱德不知从哪儿知道了这条消息,一天,他乘车来到了中山公园,直奔兰花圃。他细致地观赏着每一个品种,足足两个小时后,才带着满足的神情离去。
朱德一边参观兰花,一边和栽培兰花的园丁们聊天。园丁们很快发现,已是古稀之年的朱德竟然对兰花有着如此执著浓厚的兴趣。他们深受感染,洗耳恭听老人家的热情指教。
朱德将自己多年养花的经验滔滔不绝地介绍给大家。他说:“养兰入门容易,但是,要精通它就难了。必须得窥天气,测气候,勤于护持,做到栽养有法、得法,兰花才能生根发芽。”
他还语重心长地对园丁们道出了养兰的目的:“兰花是中国名贵品种的一种花卉,因栽养技术要求比较高,所以,以前只有有钱人家才能养得起它,只有少数人能观赏到它。现在是新中国了,你们要养好兰花,多养兰花,让老百姓都能看见兰花的芳姿……以后还要总结栽养兰花的经验,逐步普及,让兰花进入寻常百姓家中。”
这是朱德第一次来中山公园看兰花。此后,在周末或假日里,朱德常常来此观赏兰花,朱德若有什么新品种的兰花,也常带去给中山公园养植。
大家见朱老总常送名贵的兰花来,就想着哪一天能有幸进朱德的花圃去看看。可是,冷静一想,中南海乃是党和国家***居住的地方,不是什么人能随便进得去的。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他们的梦想竟然有一天真实现了。有一天,朱德兴致勃勃地来到中山公园。他一边观赏兰花,一边与园艺工人亲切地攀谈起来。他从四川青城山的野生兰谈到西藏的“虎头兰”,从河南鸡公山上的“蕙兰”谈到海南岛的“海燕齐飞”,越谈兴趣越浓,最后索性要亲自用他的苏联“大吉斯”轿车载上大家去他的花圃作一次参观。未等大家反应过来,朱德已为大家打开了车门,然后又放下汽车里面的加座……这是共和国第一元帅的专车呵!大家喜出望外,个个笑得都合不拢嘴。
不一会儿,车子在一个大温室前停下。朱德笑呵呵地下车说,这就是中南海的花圃了。大家走进棚子一看,一阵激动和惊讶,慨叹:这里简直就是兰花的海洋……
朱德如数家珍般地向大家一一介绍着这些心爱的兰花:四川的“夏蕙”,广东的“墨兰”、“银边大贡”,贵州的野生兰,无锡的“春兰”……他微笑的面容与和缓的语音,连同身边那洁净雅致的兰花的海洋,无不让人感到一种特别的意境,一种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见得到的宁静和超脱。
中山公园初建兰花室时,大家觉得门额上总该有个名字,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朱德。有人向卫士长谈了大家的愿望,没料想,几天之后,就收到朱德手书的几幅写有“兰室”的字幅,请中山公园从中选用。这散发笔墨浓香的笔迹厚重、朴实,真是字如其人。
中山公园按照朱德的要求,曾经多次派人到全国各地采集野生品种,交流养兰经验,先后共收集并养植了250余个兰花品种。每年都为群众举办春秋两次的兰花展览。
外出视察时寻兰芳踪、广交兰友
到外地视察工作,朱德有时也会在专列上带上一些兰花。而且,只要有条件有空闲,他总会到视察地长有兰花的地方光顾一番,哪里有浓郁兰香飘溢,哪里就留有朱德的足迹,朱德与兰花简直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而且,朱德一向喜欢以兰会友,不分身份、等级,只要兰趣相投,一视同仁,结交了不少兰友,其中有一些是兰花专家、工程师、外国朋友,也有一些是技术工人、寺院和尚与业余爱兰者。
解放后朱德来到四川视察工作期间,他总要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中抽空到杜甫草堂、文殊院、人民公园等处参观兰花。1963年春天,朱德再次来四川考察时,还专程到青城山去采集过野生兰花。他不顾70多岁的高龄,兴味盎然地一直攀登到青城山上别致壮观的一处景物“天然图画”上面,在远离石阶的一处山坡上终于发现了野生兔耳兰。当时,朱德夫妇分外高兴,对兰花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建国后不久的某一年国庆节前夕,朱德来到了久别数十年的南昌,在原任国民党江西省主席的熊式辉公馆、后为江西省领导同志杨尚奎夫妇居住处住了一段时间。在朱德下榻的院子里,有一片宽阔的草坪,长着几株很大的桂花树,芬芳四溢,这样幽雅的一个地方,赢得了朱德的喜爱。他把几十盆品种不同的兰花从专列上搬了下来,摆放在桂花树的四周。朱德便经常坐在石凳上,时而仰视金桂的挺拔和凝重,时而又俯看幽兰的优雅和飘逸。老人家身处这种兰香温馨的怀抱中,怡然自得,恬静安适,象一位在辛勤劳累之余欣赏自己成功作品的慈祥可爱的老园丁。
有一回,杨尚奎和水静去看朱德时,正碰上他和几位卫士、秘书在桂花树下摆弄兰花。朱德一见他俩来访,就喜得合不拢嘴。朱德夫人康克清听到声音,也从房子里走了出来。大家围坐在石凳上谈笑起来。水静对朱德说:“我很喜欢兰花的绰约风姿和淡雅清香,可是不管我怎么细心侍弄,总也养不好。”
朱德一听说水静也是爱兰的同道,便兴致极浓地对水静谈起了兰花经。朱德说:“兰花是难侍候。兰花生性高洁、倔犟,它讨厌浓肥大水,讨厌狎昵拨弄,讨厌喧嚣烟尘的纠缠。所以它的香味清雅幽远,无与伦比,古人称它为‘香祖’,王者之香。”
1961年冬,朱德夫妇又一次来到了南昌,住在了滨江招待所的一幢平房里边。这次住的时间比较长,在南昌渡过了一个愉快的春节。3月间,正是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美好季节。76岁高龄的朱老总不辞辛苦,又去临川、大茅和井冈山视察。在井冈山期间,朱德兴致勃勃地攀山越岭,细致寻觅早年留有印象的野生兰花所在地,亲手挖了许多兰花,高高兴兴地把它们带回了北京。
1960年1月,朱德到贵州视察。当他在贵阳森林公园见到贵州的一些野生兰花时,欣喜万分。他分析情况,认为贵州的山川气候适合兰花生长,便向贵州园林部门提出应对这些野生兰花进行系统的品种整理,把驯化培育和良种选育工作搞好,为祖国的大花园增色添香。朱德还即兴欣然命笔,写下了“馨同蕙兰”4个大字赠送给贵阳森林公园。随后又将自己亲手培种的40余盆“素心春兰”、“送春蕙兰”等优良品种的兰花送给贵阳森林公园。
1961年3月3日,朱德来到广州视察。忙完工作之后,他来到了广州著名的越秀公园游览风景。
在越秀公园内,一路缓缓观赏下来,朱德对满园的秀丽风光很感惬意。看到百花盛开,芳香四溢,莺歌燕舞,尤其是看到了其中长有许多漂亮的兰花,当即赋诗一首,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兰花的钟爱之情:
越秀公园花木林,
百花齐放各争春。
唯有兰花香正好,
一时名贵五羊城。
广州华南热带植物园的养兰女工程师程式君回忆同朱德的交往时说,“朱总每次来,都很随便,同我们以兰友相交。他到兰圃参观时,也把我们带去,借以交流经验。当他了解到我们植物园经费和人员都不足的情况后,便对我们说‘我们交个朋友,我把北京的地址留给你,你在工作中遇到了什么问题,随时可以给我写信,我尽力帮助解决。’他的和蔼慈祥和亲切关怀,使我终生难忘。”
每当朱德要离京外出视察时,他都要问一问中山公园,有没有送给外省的兰花品种。他总是走时带去几盆,返回时再另外带回几盆,为各地兰圃穿针引线,传递交换,希望各地能够广泛交流,共同发展。
有一年,中山公园到广东东北部山区去采集野生兰花。他们沿着朱德指点的路径去寻找,终于满载而归。当朱德看到这些熟悉的兰花时,就向大家讲述起几十年前的峥嵘往事。大家从朱德身上发现了许多优如兰花的高贵品格:质朴、坚韧、高洁、芬芳。用朱德的话来说,就是:“兰花品质高洁,香气纯朴,历来为人们崇尚,经济价值也高。”当有人提到:宋代郑恩肖画兰不画土,以示兰之高洁;鲁迅也曾用“岂惜捐馨酬薪者,独坐幽岩展素心”之句来比喻革命先烈的气节时,朱德点头称是地说:“人们崇尚兰的品格,所以称阳春之时为‘兰时’,称醇美之酒为‘兰觞’,称亲密挚友为‘兰友’。兰花的这些品格和情操不正是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某些可贵的精神的吗?”
爱兰养兰的坎坷遭遇
以前朱德喜爱养育兰花,情理所致,能为常人所理解。但是,自从庐山会议之后回到北京,朱德爱兰养兰就变成了一种极其专注的嗜好,几乎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
朱德经常到中南海的花圃园里,一蹲就是半天。这时的朱德完全沉浸在万花丛中,是他最为舒心的时刻。
女儿朱敏当时好长时间都不知庐山会议的内情,更不知朱德的内心活动。只是觉得父亲从庐山回来后情绪始终低落,再也没有了授衔时候的那种激情和喜悦。有时见他独自一人孤坐在办公室,什么事也不做。有时母亲康克清在旁边话多了,他还显得那么厌烦,会用拐杖头拼命跺地。朱敏明显地感觉出父亲很不对劲,肯定有什么不愉快的隐情。
后来,她忍不住悄悄问妈妈,才明白在庐山会议上朱德作为受批评的***之一,处境变得微妙起来。朱德心情不好,变得更加沉默,更加痴迷种养兰花。和兰花为伴,他才能获得些许的安慰,获得心灵的释放。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国家的正常秩序被打乱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遭到严重破坏。从1966年7月7日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33次会议之后,在长达8年零6个月的时间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再也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连朱德种养兰花,也有人在中南海贴大字报指责说这是“资产阶级情调”。朱德看到后,只是很平静地回到家里对康克清说:“种兰草还有这个事。”朱德沉默一会儿,轻叹一声,接着又补充说出自己的不同看法:“种兰草一可以美化环境;二可以调剂老人的业余生活;三可以出口为国挣外汇。”其实,客观地讲,朱德的这些见解非常深刻,言之有理。
为此,朱德在“文化大革命”一开始,便得了一顶大“帽子”——养兰花是小资产阶级情调!
朱德沉默地走进花圃,用手抚摸着一朵朵怒放的兰花。这些来自祖国各地的兰花,和他相伴度过了多少朝夕?给他紧张工作日程抹去多少疲惫?它们身上又留着他多少汗水?为养好它们,他在灯下查看了多少资料?……几乎每一株兰花,都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严于克己的朱德,最后不得不忍痛割爱,把自己十多年收集来的6000余盆兰花,包括住宅里的兰花,全部送给了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的兰花一下子多了,可是朱德的心却空落落的了。离开兰花的朱德开始整日沉默寡言,悄然无声地孤坐在书房,打发没有兰花陪伴的寂寞日子。
赋闲的朱德眼前突然没有了绿色,没有了争奇斗艳、芬芳四溢的兰花,面对的是空寂无声的房间,好像旺盛的枝叶被抽去了筋一样,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在朱德眼里,连阳光灿烂的日子仿佛都变得暗淡无光,毫无生机。朱德整天心烦意乱,度日如年。
然而,朱德毕竟是横刀立马奔驰疆场久经考验的元帅,决不会因失去兰花就自暴自弃,意志消沉的。度过一段好似软禁的生活后,朱德又坚强地站了起来,走出了家门,在门前空地来回地打量起来。心想:不能养花,我就种菜!
朱德像当年在延安参加大生产运动时那样,挥动锄头,在自己门前开出一块菜地。每天傍晚,也是从前放下手头工作该去花圃的那个时间,他都要“下地”劳动一会儿,在地里摆弄一阵子才会比较满足而轻松地踱步回家。到了家门口,他先站在门前,不断地跺掉沾土。
家人每见他额头上汗涔涔地淌着水珠儿,手里捏着锄头把子,呼哧呼哧地喘气时,都会担心地问他累不累?
朱德总是笑呵呵地直摇头,他那黝黑如农民的脸庞上浮现着收获的喜悦。
也不知是与绿色有一种天然的缘分,还是有多年养花的经验,朱德种的菜总比别人种的长得好,绿油油一片,特别引人注目。不多久,门前的菜地开始有了收成,先是青菜,后是莴笋,再后来是西红柿、茄子、豆角,纷纷搬到了家中的餐桌上。每次收获,朱德总是让警卫员送些给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共同分享。
朱德在有了菜地后多少分担了他对兰花的思念。但是,朱德和兰花结下了终身的不解之缘,他是无法割舍下这段情缘的。当1971年9月粉碎林彪反党集团之后,老帅们的日子才有所好转。朱德能够自由行动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中南海看望他的兰花。一进花圃,看见满眼熟悉而神采奕奕的兰花,好像看见了久别重逢的老友,朱德的眼眶都湿了,他心潮澎湃,感想万千。他在花圃里,走走,停停,看看,久久地驻足在各种兰花前,欣赏着,用心灵在与久违的兰花进行着亲昵、神圣的“对话”。
朱德离开花圃时,大家让他再搬一些兰花回去。朱德想了想,最后还是婉拒了。他觉得这些漂亮的兰花养在公园里是他的心愿,也是兰花最好的归宿。
从这个时候直到朱德离开人世,他再也未曾亲手养植兰花。
1976年春节来临之际,同往年一样,中山公园的兰花又一次灿然开放。朱德这位与兰花结下几十年深厚友情的老人,手拄拐杖,同以往一样再次来到兰室赏花。在公园领导与技师的陪伴下,他围着长长的展台,一盆一盆地仔细欣赏着,不时地提问,还说“今年素心的品种多了。”技师回答说“是的,但也有梅瓣的。”说着,技师举起两盆梅瓣兰请朱德观赏。转完一圈后,他好象想起什么,提出要去看看其他花室。来到唐花坞,他观赏了温室中的花卉。望着这些色彩缤纷、芳香四溢的美丽花卉,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不曾想,这次竟是朱德与中山公园兰花的最后一面。
朱德这位与兰花结下不解之缘的老前辈,他生前所养的兰花,有好多至今还活着,年年芬芳吐艳,清香满园。
“兰花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之德,不因困穷而改节。”这是世传《孔子家语》中用兰花比喻做人应有气节的话。颜师古赋兰有:“惟奇卉之灵德,禀国香于自然。洒佳言而擅美,拟贞操以称贤。”由此,在这些意形俱佳的兰花身上,人们分明品赏到了朱德那可敬的人格魅力。
1求写春天兰花的诗句
春寒偶书
年代:宋 作者:刘子翚
浮云匿晨晖,雨雹惊春昼。
天公号令乖,阴晴变何骤。
小径践芳泥,通渠走寒溜。
风颠万木偃,气凛重帏透。
鵷鸾护巢翔,奈此群雏幼。
拥炉乌薪然,双手慵出袖。
褰帏望空明,屋角见遥岫。
良朋不可招,块处惭孤陋。
青青桃叶长,奕奕兰花秀。
长吟曷咨嗟,佳辰去难又。
兰花
年代:宋 作者:潘牥
长身大叶耸丛丛,生处虽殊臭味同。
全带安期溪涧碧,微偷勾漏箭砂红。
闻名久向骚经内,识面翻从要服中。
等中海山闲草木,东皇一雇便春风。
次韵梅中
年代:宋 作者:汪晫
梅熟雨初过,虚堂枕簟凉。
心闲世自古,事简日偏长。
藕叶度清气,兰花留晚芳。
正巾堪一笑,发短自僧光。
兰花
年代:宋 作者:王迈
见山堂里小春寒,觞政诗囊甚有欢。
重客分明知小李,美人自在写猗兰。
直须博都去纫佩,只欠香来劣可餐。
菊磵一枝光洒落,不妨人作易芳看。
自湘赴广道间杂咏·兰花
年代:宋 作者:李曾伯
行尽离骚国,春深未见兰。
容非隐君子,甘老蕨薇间。
暝色
年代:宋 作者:刘克庄
暝色千村静,遥峰带浅霞。
荷锄归别墅,乞火到邻家。
疏鼓闻更远,昏灯见字斜。
小轩风露冷,自起灌兰花。
2关于春天的花的诗句咏梅(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钱氏池上芙蓉 (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 芙蓉宛转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 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 风吹罗带锦城秋 相看未用伤迟暮, 别有池塘一种幽 咏芙蓉 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 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 待我泛红光 古风 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陆游 梅花绝句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早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红梅 苏轼 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新栽梅 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
探梅 杨万里 山间幽步不胜奇,正是深夜浅暮时。 一枝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清郑板桥 若无清风吹,清气为谁发——唐李白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苏东坡 兰的故事:宋朝还有个很有名的画家郑思肖(1239—1316)画兰不画土,以抗议元夺宋土,“邑宰闻其精于画兰,不妄与人,贻以赋役取之。
怒曰:头可得,兰不可得。”郑思肖这种傲骨反倒震慑了对方,“宰奇而释之”。
这种作品与作者人格的一致确乎难能可贵。遗憾的是,这幅无土春兰画卷至今收藏在美国华盛顿Freer画廊,确确实实地根无所系了。
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屈原《离骚》 有关兰:历朝历代的中国士大夫们最喜欢三种植物:松、竹、梅,称它们为“岁寒三友”。
松的四季常青、竹的正直有节、梅的傲霜斗雪,使这三种植物具有一种人格象征。但自《群芳清玩》问世后,作者认为“世称三友,竹有节而无花,梅有花而无叶,松有叶而无香,唯兰独并有之” 游览香风远,蕙草流芳根。
——唐李白 兰花十里照春水,山鸟无声香自幽。 秋兰兮尘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枝,方菲菲兮袭予~~~~~~~~~~屈原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雪径偷开浅碧花,冰根乱吐小红芽。
——杨万里《兰花》 孔子曰: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俱化。 孔子曰: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
气若兰兮长不改,志若兰兮终不移。 古人说兰“虽无艳色如娇女,自有幽香似德人 闲似文君春鬓影,清如冰雪藐姑仙。
应从风格推王者,岂仅幽香足以传。——潘天寿《题兰石图 忽有幽香寻不得,兰于石背一花开 为草当做兰,为木当做松。
兰幽香风远,松寒不改容。——唐李白。
3关于兰花的诗句及美句子关于兰花的诗句以及美的句子有
1、兰花有一种让人沉醉的清香,那朵朵盛开的花姿,有的简约,有的张扬,有的玲珑洁雅,巧笑嫣然灿烂着生命的美丽。
2、《芳兰》
唐 李世民
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
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
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译文:首联写育兰的场所,说明育兰的规模与气势。春天和煦的阳光使皇家花园在眼前展开,美好的景色使得皇家兰圃更讨人喜欢。一个“开”一个“媚”使用拟人手法,流露出诗人对自己育兰场所的欣赏之情。镜头由远到近,由大到小,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宽广的背景,让读者体会到皇帝家的养兰规模和气势确实不同凡响。颔联与颈联写出兰花高雅的美点,从“色”美、“光”美、“影”美、引出“香”之美,四个方面逐层写来,在春阳柔和的光线的映照下,加上兰草翠绿的映衬,使得兰室呈现一种怡人的淡淡色调,兰叶上挂着下垂的一团团露珠,闪烁着晶莹的浮动的亮光。阳光使得飘逸潇洒、参差错落的兰草的靓影更加美丽,春风把一阵阵或轻或重的芳香传送。
3、君子兰挺拔,苍翠,一年四季赋予生命的真色,特别是隆冬之时,百花凋零,草木或处于休眠状态,唯独窗台上的君子兰傲然怒放,花蕾站在一层层的兰叶间,像骄傲的公主亭亭玉立,又像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大帅霸气十足。关于兰花的优美句子。每每用餐之后或闲暇时我总站在窗台前,唯有君子兰,相看两不厌。我被君子兰的风姿所吸引,所倾心
4、看着那一盆盆俏丽的兰花,妩媚清雅,摄人心魄。夏日的兰花更展现着她的个性,像那身材优美的少女,有着美丽的容颜,一头飘洒的秀发迎着季节的风在飞舞,目光是那样的迷人,不用华丽的色彩装饰,依然有着高洁而俏丽的独特魅力,更让人喜爱,让人留恋…
5、春天,兰花披着剑一般的绿叶向我们走来。叶子里的花蕊散发着阵阵清香。那四溢清香引来了一只只可爱的小蜜蜂,()小蜜蜂围在兰花旁边“嗡嗡”的唱着歌,好像在说:“哇,花粉的味道真香甜。”夏天,兰花在阳光的照射下,长出了一个个可爱的花骨朵。鲜嫩嫩,油亮亮的。在阳光的点缀下闪烁着银白色的光芒。兰花的叶子,好似一把把锐利的宝剑,深绿的叶脉清晰可见,再加上兰五朵淡紫的小兰花,更加显现出了兰花的美丽与生机。
4描写家中自栽春天兰花开的句子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归来了,它一身乌黑亮丽的羽毛,一双俊俏轻盈的翅膀,在天空中啄着树枝准备回家重新建巢。
我仿佛听见它说:“我又可以搬新家了,我好快乐啊!” 杨柳吐出了绿色的新芽我来到小河边,看见堤岸上,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夏天的时候,人们就可以靠在它的身上乘凉了,它是多么快乐啊!我听到了溪水“叮咚叮咚”地唱着欢快的歌儿,我问:“小溪,小溪,你要到哪里去?”小溪说:“我要流到小河里,在路途中我可以滋润田野,湿润土地…我能为人们做出点儿贡献我很快乐!” 我来到了一座花园里,万紫千红的花儿,粉的似霞,白的如雪,红的似火,可真漂亮啊!人们赞美着这美丽、鲜艳的花儿。花儿听着赞美之辞,快乐极了。
我来到田野里,天上下起了蒙蒙春雨,这春雨湿润了小草,让小草更加翠绿,湿润了大地,让大地更加柔软…农民伯伯露出了甜甜的微笑,他们播下了南瓜种、玉米种……他们也同时播下了希望,希望来年秋天能有一个好收成。他们仿佛看到了茄子穿上了紫袍,冬瓜披上了白纱,高粱举起了火把……他们有快乐的笑了。
我又来到了河岸,我看见小朋友正在漫滩路上奔跑着,放着五颜六色的风筝,看着他们甜蜜的笑容,我也快乐的笑了。 缉乏光何叱蛊癸坍含开 春天是多么美好,多么甜蜜,多么艳丽啊!我喜欢春天,因为她让世间的一切都这么快乐。
5描写兰花的品质诗句1、诗句: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啼喧。——《春庄》唐·王勃
译文:
幽静的山林中有一条路边长满兰叶的小路,城外的种桃李的园子,只是没有人间的清静,没有听到鸟儿的啼叫之声。
2、诗句: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卜算子·兰》宋·曹组
译文:
天的傍晚,山中的松竹和翠萝笼罩在阵阵寒气之中;幽静的小路边,兰花独自开放,没人欣赏,它能向谁诉说它怨恨呢?这脉脉的幽兰似乎只有梅花才可以共语,但在寂寞的深山中,也许还有探寻幽芳的素心人吧!特意来闻兰花的香味时,花并不香;只有在不经意中,才能闻到花的芳香。
3、诗句: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宋·晏殊
译文: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4、诗句: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题画兰》清 郑板桥
译文:
兰花生长在山岩的顶处,它的香气飘散四溢,在突出的岩石和岩缝中,美妙的花香浓郁芬芳。
不是脚下没有浮云翻滚的喧闹,只是兰花不愿去理睬它们,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来到,更不会在它们离去时去挽留。
5、诗句: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 题杨次公春兰》宋 苏轼
译文:
春兰花就像是美人,不需要采摘,那娇羞的神色就主动展现在人们面前。哪怕是蓬草和艾草再多看不到被掩盖的春兰,但是随着清风阵阵,依然时不时可以闻到那沁人的馨香。杨次公的这春兰图用妙笔丹青把春兰如实画了下来,达到了可补《离骚》而无愧于屈原的地步。面对着这春兰花,就好像是面对着灵均,让人不敢把它戴在头上佩在身上来亵渎他。
6、中国传统名花中的兰花仅指分布在中国兰属植物中的若干种地生兰,如春兰、惠兰、建兰、墨兰和寒兰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国兰”,1985年5月兰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四。
扩展资料:
1、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通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
2、中国栽培兰花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载早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已在浙江绍兴的诸山种兰。魏晋以后,兰花已用于点缀庭院。
参考资料:
兰花-
春庄-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卜算子·兰-
题画兰-
题杨次公春兰-
6求诗一首,表达对春天的兰花喜爱之情《眷兰》
鹊语莺声叶底滑,
几点清霜绿上斜。
东风侵袭应有际,
碧香熏染料无涯。
杨花委地蔽浮土,
柳絮依天欺落沙。
残花落絮飘飞尽,
料得方始露芳华。
蝶恋花·挂兰
笑把江山封挂印,
面映沧桑望断白云尽。
浪迹天涯邀月饮,
子言名利皆下品。
自在清风随我隐,
我欲携来丝雨织素锦。
独有佳人纤手引,
行迷幽径寻花信。
7求春天的兰花现代诗~诗歌一:一朵兰花在春天里开就剪下几瓣春的色彩来吧裁成兰花的模样然后,再给风挂上一串铃铛在谁家的窗前叮咚的绿色是晨曦里心灵的舞远方有一只叫岁月的鸟儿站在阳光的枝头看绿色怎样吟唱时光的歌等待中季节正在为春天悄然盛开诗歌二:兰花花儿开在每一个落寞的季节总是会有那么一两件伤心的事让我们觉得这世界终究会有缺憾然后,兰花花儿开了它在这座城市的某个角落天真而又烂漫欢喜别人的欢喜悲伤别人的悲伤它是那么的渺小就像一滴轻轻的雨露汇入大海,毫无声息而它的所有也只是为了半季的开放谁会为它而感动呢我总是有这样的猜想哪怕也为它流一次泪也为它悲一次伤这样的要求并不过分因为它有它半季的微不足道我们也有我们一生的追求与希望是的,我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只是在临行前,再看一次兰花花儿开吧它也会为我们送来希望和祝福的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它也会与我们一路同行的诗歌三:我是一朵兰花开在幽谷风是我的缠绵雨是我的歌唱根,深植脚下泥土那是祖国母亲的胸膛旷野中凝聚思想寂静中绽放幽香小草摇曳春天的妩媚隐身于枝繁叶茂品味一隙暖暖的阳光流连蜂的舞步翩跹蝶的翅膀偶尔一只灵动的小鸟鸣叫声,灿烂娇羞的脸庞不为生之艰辛而苦闷不为伐弃异己而欢畅只以一抹无语的飘散指引,沁入心脾的方向当时光已经沉淀浮华风,席卷我的痴狂素心,维系永久的华美松,缠绵低吟浅唱还有一份深深的眷恋正在以灵魂的方式脉脉流过跳动的心房生在无人注目的角落传诵,凝注悠远的目光简简单单,一簇兰浓浓郁郁,万缕香无论生在天涯,还是海角都以萌动的情节,丰富幽幽山谷,芳菲的意象那是一份永恒的情愫唱响祖国,万世辉煌诗歌四:兰花一样的你走过寂寥、漫长的冬季在这三月里我希望遇到一位像兰花一样的你虽然你从山中来花美香自溢就是在梦里我遥望的也是你花不是人人却更比花无论在哪里爱家都胜过爱自己诗歌五:我畅想在春天的玉兰花树下满树登枝蘸墨风水皆入画;悟物的遥托有春风常得佳句;妙笔花神的使者,引春歌涵映的和风涵映笔尖的吞吐;旷古又吟赴雅兴,将画工寻梦浓淡的任凭;写行韵一览游踪:万卷乘风的花香一幅市花在构思数胜迹把词婉转投笔春色的惊人笔头;德萌风仪的学术溯源灵修浩荡在感概其间;借豪情的奥妙度微风观因树觉来;拜狂想登临的题诗把问春芳是吟唱;心有玉宇的激情谁载笔游潇洒盛开;倾刻满树俊誉,归于风采日常新心情;像必读,像善策,像大德曰,坐取醉承景在一方早登的莲台宝座;落笔书画的礼乐,这诗画脱尘一奇珍城市里清静静地一支支自然流溢:一个个力量,都是胸中的书山,流溢理想力量的天赐铭记个不长不短的纵然——名贤手笔古今吟颂:杰出的人间,时代掩卷的繁花是大手笔。
柏华明在皖北画坛上,有“江淮一兰”的美称,被誉为当代兰草大师,他创作的兰草作品独树一帜,曾参加过全国和国际上多次画展,奖项重多。在马来西亚举行个人画展,被马来西亚国家宣传部授予“华人兰草王”的美名,并颁发奖杯、奖状。他的兰草和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国际拍卖并被名人名家收藏。拍卖起价一平方尺均价在万元人民币以下,同时,他作为中国新一代兰草大师,以其深厚的国画功底、独特的视角、淋漓的笔墨、超凡脱俗的艺术表现力而享誉江淮画坛,尤其是他独巨匠心、妙笔生花创作的“石缝生兰草、百鸟戏兰草、雄鸡踏兰草”栩栩如生。柏华明爱兰如痴、画兰如痴、在墨兰创作中出类拨萃,数十年潜心修研书画,字画交融,成就了他书法和绘画的双丰收。养成了他画兰必写字,写字必画兰的习惯。他博览先人大家之作,学习先人的用笔技巧,领悟先人的用笔意境,他画兰草时笔笔有生意,挥洒自如,或聚或散,疏密有致,在墨色的处理上富有独创性,以淡墨画石、浓墨画兰,使整幅画更觉墨彩缤纷和富有层次。持别他笔下的雄鸡踏兰草,层次分明,色彩明快,红兰黄三色搭配适当,整幅画让人心旷神怡,不知不觉走入了他的兰草绘画氛围。
画兰要有“气”和“势”要表现兰花的高贵气和君子气,没有相当的绘画功底是表现不出来的,兰生幽谷,清雅幽香,质朴无华,被文人喻为孤傲、超凡脱俗的高尚品格,其体态较小,著名诗人屈原赞美兰花曰:“秋兰兮清清,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柏华明喜欢兰花叶姿的柔美和清幽的兰香。他画兰花构图简洁,舒展饱满,笔法简洁苍劲,笔墨浓淡润秀,墨色鲜活富有情致,他画兰花一气呵成,一幅画在疾速中完成,把他的情感、挚爱、心绪柔在画里。他为人仗义蔬财善心交友,以德处事,待人温和,平易近人,为人谦恭,皈依佛门拜师学佛修心,正式皈依中国佛教第一湖万佛湖三皇寺主持涤凡法师,吃斋念佛,上殿诵经,恒修国画,擅长研习兰草绘画艺术,他经常去名山大川采风,并研习名人名画名帖,形成了自己的兰草绘画风格。其优秀作品被加拿大、泰国、马来西亚、韩国、斯里兰卡等国官员和富商收藏。部分作品被国内歌星、影星、新闻界、武术界、企业界名人名家收藏。
柏华明人到中年,在绘画艺术殿堂里不断追求和创新,笔墨渐劲、潜心钻研,以成待人,作画交友,和谐处事,他以兰草抒写襟怀,表达情感,描绘出刚柔相兼的飘逸洒脱,无人兰自香的幽雅品格,富有禅意,这与他贩依佛门,修心养性是分不开的,也充分表达一个画家对艺术的理解与追求,他胸中有兰草,则笔墨与物俱化,只有通过观赏兰草,挚爱兰草,对兰草的充分理解,执笔时才能不期而然地将胸中的兰草融入笔端,创造出神入化的兰草佳作。他笔耕不辍,持之以怛,赢得了“江淮一兰”的美誉。祝柏老师不断创新,创造出更多更美的兰草、书法佳作。也期待着柏老师的优秀作品誉满全球。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