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供佛,我喜欢面塑,有人说可以捏塑动植物造型,但不能捏人物神佛等形象,这样对家里有不好影响,是否

老师 0 82

家里供佛,我喜欢面塑,有人说可以捏塑动植物造型,但不能捏人物神佛等形象,这样对家里有不好影响,是否,第1张

家里供佛,我喜欢面塑,有人说可以捏塑动植物造型,但不能捏人物神佛等形象,这样对家里有不好影响,是否
导读:南无阿弥陀佛,首先,愚不是什么大师,但许多祖师大德、活佛堪布对类似问题有过类似开示,愚只是转述祖师大德所述;二、您的问题中迷信的成分重啊,您自己拍拍自己的心口想想,对吧!三、只要是正信的宗教(或事物)都是向善的,都是启人向善的,无论是佛教或

南无阿弥陀佛,首先,愚不是什么大师,但许多祖师大德、活佛堪布对类似问题有过类似开示,愚只是转述祖师大德所述;二、您的问题中迷信的成分重啊,您自己拍拍自己的心口想想,对吧!三、只要是正信的宗教(或事物)都是向善的,都是启人向善的,无论是佛教或道教等,用真诚心塑画神佛的形象是不会出现不好的影响,尊天敬人,何罪之有?所以啊,不要顾虑这些没有的迷信之言,佛教及其他正信的宗教中没有这些迷信的东西,关键是要恭敬、要用真诚心去做,祝您安康喜乐。

中元节,别名七月半,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中元节”是道教的叫法,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

节期与古老文化中的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有关,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在中元节的时候,各个地区会有不同的习俗,在晋北地区的妇女盛行面塑活动。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包括出嫁的女儿及女婿、外孙,另过的儿子及媳妇、孙子等等),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

现在已经不那么严格讲究了,完全依据主人的,羊、虎、牛、鱼、兔、人各种造型的馍都有。人均一兽的花馍捏完以后,还要再捏许多瓜、果、桃、李、莲、菊、梅等造型的花馍,点缀以花、鸟、蝴蝶、蜻蜒、松鼠。

个头较前要小,做为走亲戚,看朋友的礼品。这些面塑蒸熟以后,再经过五色着彩,看上去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可以称为绝佳的手工艺品。七月十五看面塑,已经成了农家妇女一展灵巧手艺的节目了。

济南面塑是中国汉族特有的民间艺术,有着300多年的历史,它曾在鲁西南地区流传广泛、极具影响,济南面塑是济南工艺美术中,最具地域特色的种类之一。中国现代面塑艺术现已公认起源于山东省菏泽地区,而济南面塑正是菏泽面塑的正宗传承地,但现发展也不是很景气。

位于济南西门附近的济南民俗艺术馆,这里聚集了不少济南的面塑艺人,还有省内其它地市的一些面塑艺人也经常来这里交流。据该馆刘学斌馆长介绍,现济南有20余位面塑艺人在国内都有一定名气,有的还曾受邀到国外进行过表演。他说,济南的现代面塑创作是从建国初期开始的,当时李芳阁、李芳清两位著名面塑艺人从菏泽来到济南,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面塑组织——济南面塑社,开始授徒并出售作品,自此济南的面塑艺术创作以独特的面貌出现了。

张福利是济南民俗艺术馆面塑研究所副所长,从事面塑创作已经20余年。他说,现喜欢面塑的多是三四十岁以上的人,年龄比较小的如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孩子多喜欢动画里的形象,介于他们之间的20多岁的年轻人喜欢的很少,而这部分人又是现消费主体,所以这也是面塑难以开拓出比较大市场的主要原因。

谈到现济南面塑的创作,以创作“蝈蝈白菜”闻名的闻文均先生说,面塑创作讲究快、准、色彩搭配协调等,以前的艺人在人物面塑创作时有的不太讲究比例,粗犷豪放,但现今的面塑创作对此已经比较讲究了,而且越来越快速和细腻,以后的发展还要向精、快、色彩鲜明等方面发展。他说,现街上的“捏面人”不是真正的济南面塑艺术,已经走了形,这些“面人”以赚钱为目的,没有创新,在创作手法以及题材等方面都比较粗俗。

高级工艺美术师董凤歧女士认为,现面塑已经不是以前手手相传的简单谋生工具了,而是具有美术鉴赏、艺术收藏价值的艺术品。谈到面塑的发展,董老师认为,面塑不能固守老一套,一定要和人们的生活,要和市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现很多大饭店都开发了一些特色菜肴,如红楼宴、金瓶梅宴、八仙宴等,如果能搭配摆放上相关的人或动物等面塑,不就更有特色了吗?可以吸引更多的人,还可以提高宴席的文化品位和档次,而面塑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种独特风景了,这样不是一举两得吗?

为此,有山东政协委员提出以下建议:一是组织、联系各种对外商业性演出,将“面塑”推向市场,提高艺人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使更多的年轻人看到民间艺术的美好前景,从而有兴趣学习面塑艺术;二是在幼儿园开设“面塑艺术”和其他民间艺术手工课,让孩子们从小学习民间艺术;三是将“面塑艺术”和其他民间艺术拍摄成教学片,通过电视台少儿节目展播,达到宣传、普及的目的;四是将民间艺术纳入各级学校劳动技能或美术教学的必修课,鼓励学生学习民间艺术。同时,有关部门要积极研究开发民间艺术特色的旅游工艺品,开拓国际旅游工艺品市场,在拯救发展民间艺术的同时形成规模生产,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旅游及相关部门应支持旅游景点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长街”,并对民间艺术人才实行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艺术家(大师)开馆授课,培养民间艺术后备人才,对民间艺术传承、发展有贡献的民间艺术家给予奖励。

据了解,由于现济南的面塑水平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准,而且从远古至今,济南的面塑工艺没有中断过,据称这在全国也是罕见的。现全国很多一流的面塑艺人都在济南,面塑的发源地又是在山东,所以刘学斌馆长认为,济南要争一争“面塑之乡”、“面塑之都”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