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工手工刨子制作过程 原来不简单

老公 0 56

木工手工刨子制作过程 原来不简单,第1张

木工手工刨子制作过程 原来不简单
导读:  刨子是一种古代有由来很久的工具。主要是用来磨平一些物体表面。这是一种在制作家具的时候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刨子本身的制作工艺也是比较复杂的,并且价格比较昂贵。很多人对于刨子的制作可能会有较强的好奇心,但是现在这种手工制作刨子已经很少了,我

  刨子是一种古代有由来很久的工具。主要是用来磨平一些物体表面。这是一种在制作家具的时候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刨子本身的制作工艺也是比较复杂的,并且价格比较昂贵。很多人对于刨子的制作可能会有较强的好奇心,但是现在这种手工制作刨子已经很少了,我们该如何手工制作刨子呢现在小编给大家解答详细解析一下手工木工制作报纸的过程。可能会比较繁琐,但是介绍得比较详细。

  木工手工刨子制作过程

  制作木工手工刨,常用的木料有檀木、柞木、槐木等。

  为防止变形木材必须干透,并应选用介于边材和心材之间的木材,俗称“二标”。

  1将截取下来的料,刨削平直方正。

  2注意,应用立花面做刨底,这样刨底耐磨。

  3画线。

  4先画出刨口线,大刨子和二刨子刨底的刨缝口略靠后,前后长度之比约为6:5,注意刨头到刨尾方向应是顺茬。

  5画出侧面的线,刨刀切削角很重要,这里大刨子切削角48度,二刨子切削角45度。

  6画出刨面上的千斤线、刨仓线等。

  7用凿从上面凿削,注意不要过线。

  8用薄凿从刨底凿削,注意不要过线。

  9用小一些的钻头,钻透。

  10用小凿修刨仓。

  11用薄凿修刨仓。

  12锯出千斤。

  13用小凿剔出千斤。

  14细修刨仓、千斤。

  15制作刨楔。

  16锯出的刨楔面不平,用薄铲刮削平整。

  17刨仓坡面放上复写纸。

  18装上刨刀,装上刨楔,打紧刨楔。

  19敲刨尾部,卸下刨刀,刨仓坡面有蓝色处是高点,应铲削。

  20经过多次检验、铲削,蓝点不断增多,构成一个大平面。

  21构成一个大平面,且上下四个角需有蓝色,这时刨刀和刨仓坡面付实。

  22细修刨楔,使其和两边千斤吻合。

  23细修刨口。

  24铲出燕尾槽。

  25细修千斤下部,千斤由上向下应逐渐收缩,先缓后急,使刨楔到下部还能压紧刨刀,又不至于阻塞刨花。

  26进一步加工刨楔。

  27厚25mm的铜板,用来镶大刨子的刨口。铜好贵啊,在铜材门市买这一块,花了14圆。

  28用小凿剔削出铜刨口槽。

  29制作穿把孔。

  30穿把孔的位置很重要,应尽量靠上、靠近刨刀,这样握持舒适,且两手拇指可抵在刨刀后面,推刨时能使上劲。

  31细加工穿把孔。

  32给大刨子镶上铜刨口条。

  33铜刨口条略高出刨底,需锉平。

  34需再修刨口。

  35看看刨口缝隙不大不小。

  36为二刨子制作铁压盖,二刨子是粗刨子,是“开路先锋”,用铁压盖可拿戗。

  37制作刨把。

  38装上刨把试试,刨把应反复试验,做到松紧适度。

  39收拾刨刀,新刨刀应用锉和磨石倒楞,使其不硌手。

  40背磨刨刀,新刨刀钢面有磨床的磨痕,需磨平。

  41磨刨口,刨刀和磨石保持约30度角,即磨出的斜面是刨刀厚度的两倍。

  42然后,细石背磨。

  43细石磨刃。

  44将砂布放在厚玻璃板上,精调刨底,刨底应略鼓,粗刨鼓出的多点,细刨少点。

  45粗刨刨木板检验,刨花出的利索。

  46将铁压盖再向下敲打,使其离刨刃距离小于05mm,就起拿戗作用,看刨花是直着出来,但刨子推着发沉了,所以不用。

  47再试试大刨子。

  48刨体倒楞,作出刨型。

  49砂纸打磨。

  50尾部打孔,用来装马车螺丝。

  51装上一个马车螺丝,用于卸刨刀时敲打,可保护刨体。

  52马车螺丝。全部装上了。

  53涂刷虫胶清漆(漆片)。

  以上,小编介绍了刨子的制作过程。小编介绍了手工制作刨子的木料有三种,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木工手工制作刨子的时候,非常繁琐,并且一些部位的比例是需要严格按照要求的,小编在上文中对各个数据也进行了详细的列举,消费者学习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这些数据,因为这些制作的外形影响到了之后的工作效率。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zhidao_m_jiare&wb,就能免费领取哦~

技术不进步,就肯定没有出头之日;技术进步了,也不一定就出人头地;想大富大贵,干木匠不会长久。我不是专职木匠,我先要保障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木匠是我一辈子的坚持,可能到临终,技术也没达到大师水平,也没有出头成名,没有挣大钱

但我不后悔,我做木匠是在,反省自身,是在表达自己。不为其他。做传统装修木工月入一万左右吧、想挣钱必须往包工程上发展。有一句话叫“荒年饿不死手艺人”,这句话形容得很贴切。养家糊口罢了。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一般的物质可以得到满足,大家越来越追求多元化精品化轻奢化的消费。作为木工,尤其是技术精湛的木工,中国越来越少。以后技术精湛,每一件都是艺术品,自然会有人愿意花大价钱买你的物件,那时就不是一叫产品,而是一件作品。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用国家宣传的大国工匠精神去做木匠,做精做细自己的技术。我相信出头之日定在不远处!

技术很重要,现在家具城的东西又便宜又好,你有什么资格让甲方选择你呢?主要还是行业定位问题,你是做普通用户,还是做高端人群,你硬要说技术一般,那没什么很好的机遇,应该是没有你说的出头之日了(我的理解就是能赚到钱,够自己用和各个方面的开支),但是技术这个东西,肯定是只有更好的是吧!所以说,各行各业,都有可能出头,主要还是看个人因素!

行行出状元,木匠当上国家***的故事没有听说过吗?木匠,以前在农村最有手艺,最容易赚钱的职业。请到家里来,吃好喝好,送烟送酒,打木器。现在木匠在机械化化流水线的冲击下,失去了质量和价格优势。

英雄不问出处,既然你选择了他就请相信他的能力会给你幸福的!

何况他是一个愿意吃苦愿意努力的好男人!鲁班也是木匠呢,换个思维,你老公可是相当伟大的木工艺术家呢,他在改造的可都是木头艺术品!我认识一个建筑老板就是从木匠白手起家的!相信自己的选择,相信你老公。祝你幸福!

10月14日,陈佑全在木头上雕刻的花纹。图/记者陈正

74岁的陈佑全打开自己的工具柜,拿出一个雕刻精美的盒子。盒子上刻着一只梅花鹿,仰头叼着一根灵芝。虽已沾了些灰尘,但仍能看清鹿身上的纹理,以及花朵和云层上的褶皱。

打开盒子,陈佑全将里面的几十根锉刀悉数摊开,随着手工刨擦过一块樟木的表面,木头的香气散发开来,这是他闻了54年的味道。

他工作时的各种工具几乎能占满整个工作间,唯独不见胶水和钉子的身影。

令人信服的“霸王条款”

陈佑全住在浏阳永安镇大安村,在离他家还有好几公里的地方,一个村民就告诉记者:在傅家祠堂附近,有个很会雕刻的老人。

陈佑全擅长仿古家具。他的名声不只在附近乡亲中传播,他的产品也远销海外。

这个老手艺人对客户有几个看似不合常理的要求:必须在家做工、订货之前需要先结全款,以及绝对不可以催货。

他没过多解释自己的“无理要求”,只是稍微演示了工作时的状态,你便能明了其中缘由。

光是锉刀就有大大小小数十把,其中有好几把都是父亲陈金山留下来的。“有好几把(锉刀)已经快100年了。”加上手工刨、锯子等工具,几乎占据了整个工作间,每天带着它们上下班确实不太现实。

“订我的东西要先付钱。”陈佑全称,自己的雇主会尊重自己的要求,从没人担心他“捐款潜逃”。

不用钉子胶水,坚守传统

陈佑全三令五申不允许买主和雇主催工,看过他的制作工序的人就知道无从下口。

将工作台支好,将工具摆在顺手的地方,准备齐全后,他拿出一块木头演示最简单的木工,他要在一块约十几平方厘米的木板上雕刻一朵带叶子的花。

首先用手工刨将木头表面刨平,樟木的香气还未散去,他又拿出铅笔在木头上勾线。花朵与叶子的形态勾勒完毕,再用锉刀雕刻轮廓——仅仅是一片花瓣的外部轮廓,他就用了不下5把不同的锉刀。接下来将周边的木头铲掉部分,在花朵与叶子上勾勒几笔,它们即刻就立体起来。光是完成这些工序就要一个多小时。之后还有打磨、上漆、接榫、组装等多个工序。

陈佑全介绍,以做柜子为例,首先要搭建它的大概“骨架”,然后打磨成柜子的每个部件,把这些部件拼起来靠的不是钉子和胶水,而是一种“接榫”的古老工艺。木材突出的部分为“榫”,凹进去的部分为“卯”,接榫需要遵循木质特点,将二者无缝衔接起来。成功的接榫不仅在视觉上治愈“强迫症患者”,而且会使家具经久耐用。

等到榫卯无缝契合后,就要将其全部拆下来。然后在拆下来的木板上画图、雕刻,最后再将雕刻好的部分重新组装起来

多年来,他一直坚持使用接榫工艺。“钉子和胶水做的东西容易坏。”他介绍,一个柜子至少要做好几个月。这种精细的手艺是有回报的,除了更高的卖价,还有更久的使用寿命。

遗憾 儿孙辈没有传承雕刻手艺

陈佑全家的家具几乎都是他亲手做的。孙子结婚时,他打了一整套手工家具送给孙媳妇。这套家具包括衣柜、餐椅、梳妆台、沙发、床等。家具上的图案多以龙凤为主,纹路比花朵、云彩等更加复杂,做工异常精致。关键是肉眼看不出接榫的连接口。“(衔接的地方)一张纸都插不进去。”陈佑全指着一个衣柜说。

孙媳妇的一套家具花了他2年多的时间,对待每一件经手的产品也需要他投入同样的精力。做家具时,需要高强度的体力与耐力,这对一个74岁的老人来说有些吃不消,从去年开始,陈佑全就不再接活了。

陈佑全出生在木工世家,父亲是那个年代有名的木工手艺人。陈佑全一直在弹棉花,之后便开始学习木工。20岁那年,他做出了一台老式的弹棉花机。从此,他的木匠之路一走就是54年。

上世纪90年代开始起,大机械生产的现代款家具时兴起来了,越来越多人选择流线型的柜子、柔软的真皮沙发。

陈佑全的儿子和孙子也继承了祖辈的手艺,二人都在佛山的一个家具厂当木工。他略有遗憾地说:“他们只做木工,没有学雕刻。”雕刻需要的不仅仅是绘画基础,他不确定,精雕细琢的工艺在大机械生产的浪潮下能否站得住脚。

很多好东西都快失传了,希望有人来传承这门手艺。

 2012年1月19日,在美国加州阿纳海姆举行了第110届乐器展,这个称得上音乐界内最具影响力的展会上,一个中国人与他的手工钢琴引起舆论和参会者的关注。

 他叫张钢宁,一位中国民间制琴师。他亲手打造的中国手工紫檀钢琴,受到著名钢琴演奏家保罗·戴维斯、孔祥东、理查德·克莱德曼等的交口称赞和签名推荐。可有谁也不知道,这位制琴师为了这架钢琴的制作,从一个木匠怎样走到了手工钢琴制造师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执著和信念

 梦想始于一句戏言

 上世纪60年代。一天,南京江苏酒家厨师老张回到家带上木工盒,叫上14岁的儿子张钢宁:“走,跟我干木匠活去。今天该让你做榫头了!”小钢宁乐颠颠地跟着父亲帮别人打家具,从帮爸爸扶木方开始,逐渐练成了一手漂亮的木工活。

 1977年恢复高考,张钢宁报考了南京大学,却落榜了。伤心失落之余,他告诉父亲自己的决定:“学摄影!”老张得知儿子竟要去学“贵族把戏”摄影,不禁咆哮:“你会饿死的!”

 张钢宁坚持自己的选择。他省吃俭用,用做木工挣的钱买了台海鸥照相机,并在1986年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80年代,彩扩业崛起。张钢宁颇为动心,但得知开社光是进口设备一台就要100多万元!思前想后,他决定用自已的手艺做了一台类似效果的彩扩机!

 低成本、高水准让张钢宁的社迅速成长,成为南京最红火的社。作为南京有名望的摄影师,张钢宁经常承接重要的摄影工作。一次,张钢宁给来南京的钢琴演奏家理查德·克莱德曼拍照。在演奏会现场,他彻底被克莱德曼的琴声征服了。

 张钢宁很快成为钢琴发烧友,并能分辨出演奏家使用不同钢琴表现出的不同魅力。一来二去,他对施坦威等国际顶尖钢琴厂的名字和钢琴的音色特点渐渐熟悉。100多年来,国际顶级钢琴演奏家不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家里,都将施坦威钢琴作为首选。施坦威已成为钢琴顶级艺术的象征。

 和别的发烧友不同,张钢宁在欣赏音乐之余,时常琢磨:“为什么中国人造不出那样的好钢琴”一次和朋友聊天,忍不住问了出来,结果受到了奚落:“中国没人会,有本事你做啊!”“做就做!”一句戏言,使张钢宁开始了制琴之路。但是,他有所不知,钢琴发展到今天,早已不是靠个人的努力能够造就的。他能完成吗

 磨难成就制琴大师

 2000年,张钢宁注册了南京长江钢琴厂。制琴后,张钢宁听到国际制琴界的非议:“中国做的钢琴是垃圾!”这些评论刺激着张钢宁,他想:“如果自己能造出一流的演奏钢琴,那将为国人争光。”于是他在对制琴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在郊区租了一个仓库,开工造琴。他多方咨询专家,可专家一听说他要造一流的演奏钢琴,都表示无能为力,因为中国没有人掌握这门技术。

 他请妻子从社拿出100万元作启动资金,妻子想到丈夫心灵手巧,做成过彩扩机,同意了丈夫的请求。张钢宁先买回2架旧立式钢琴,拆散了一件件复制。但他没想到每做一件都得报废许多材料,做琴其实是一个报废的过程,而一架钢琴的零部件大大小小加起来有九千多个,钱远远比张钢宁预想的要花得快得多。

 折腾了几个月,花了几十万元后,张钢宁终于拼起了一架“钢琴”。要命的是,这“钢琴”根本不出声!一筹莫展时,有人伸出了援手。他朋友的太太是韩国人,在复制钢琴的时候,很多小零件需要采购,而国内没有,于是那位韩国太太帮他在韩国的三益钢琴厂代购。三益公司对这么小数量的零件采购很好奇,向买主打听才知道原来中国有人在自己做钢琴!这激起了总裁金学济先生的好奇。

 2003年的一个下午,韩国三益钢琴公司总裁和随从到访。他们发现了问题:原来音板有11毫米弧高的弧度,肉眼不容易看出来,张钢宁把音板做成水平的了。失之毫厘难免谬以千里,难怪好好的钢琴不出声。

 立式钢琴虽然能出声了,但音色糟糕透顶,比普通国产钢琴都还差。一天,他请来反对他造钢琴的刘先生来厂里看琴,刘先生学过乐器,而且看过大量乐器制造方面的书。看到这些报废的琴,他再次相劝:“CD里面听到的声音都是三角钢琴演奏出来的。施坦威从第一架立式钢琴到做出顶级的演奏钢琴,花了七八十年,还是很多人的努力,单打独斗做钢琴的这个世界只有施坦威一个人,别做了!”

 音色不过关是他遭遇的一个技术难题,与此相伴的是投入的100万元已经告罄。张钢宁向妻子“得寸进尺”,“我要做三角钢琴。三角钢琴相当于摄影的专业相机,比如说哈苏、莱卡,立式钢琴就相当于傻瓜相机。能不能再拿个100万”

 看着丈夫期待的眼神,妻子知道现在拉他不回,于是有言在先:“这次还不成功,你就得收手。”张钢宁答应了妻子。但他们谁都没有料到,生活将从此失控。

 即将登顶的感觉让张钢宁像上足了发条似的没日没夜地干,第二个100万很快变成12架雕花4尺半三角钢琴,但音色却仍让他失望,又是全部报废!他对自己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也许我真的做不了演奏钢琴。”

 看着仓库里那些投注了多年心血和资金的钢琴,想想将来的生活,张钢宁进退维谷。这种沮丧和彷徨,在妻子眼里却是件好事:也许他会知难而退,回归当年温馨甜蜜的生活。更让妻子焦虑的是,被改变的不仅是家庭生活,更大的危机降临了。她把所有的流动资金都挪给丈夫造钢琴,以至于社没能及时更新设备,在数码技术的冲击下,社的生意一路滑坡,七家连锁店关了两家,还有四家被转包他人,仅剩这一家只能维持日常的开销。

 张钢宁又请来刘先生听琴。这次刘先生听后,激动地说:“你一定坚持住,因为我将见证一个中国手工钢琴制作大师的诞生!”

 音色不够好的原因是琴太小!张钢宁决定对妻子食言,做九尺演奏钢琴。听到这个消息,妻子崩溃了!万般无奈之下,妻子道出实情:“我们已经供不起你做琴了!”

 那些天张钢宁沉默不语,一根接一根抽烟。几天后,妻子回到家,张钢宁已做好了一桌饭菜,妻子暗自欢喜。然而,他却说出一个更疯狂的决定:卖房子!面对孤注一掷的张钢宁,妻子擦干眼泪,陪他再疯一次。

 作为一个高中毕业生,张钢宁欠缺的知识实在太多,所有技术难题通过他到处拜师学艺和自学,一一得到化解。

 为了铸件具有“宁折不弯”的刚性,他在江苏溧水中山铸造厂和炉前师傅一起调试微量元素的比例,摸索出高磷低硫的配方,却被东南大学冶金学教授否定了。但张钢宁很有信心,找到一位在炉前干了40多年的陈师傅帮忙,试制的成品完全符合要求。此后,这个配方就成为他的“秘诀”之一。

 张钢宁造琴标准向施坦威看齐,选材上不惜一掷千金,甚至用上名贵的紫檀。但施坦威用的音源木料张钢宁却没有,那就是出产于加拿大的北美云杉。北美云杉已限制砍伐,只给施坦威划出一小块云杉林。有限的资源被施坦威垄断,怎么办南京林业大学的教授给他指点迷津:“喜马拉雅山3500米以上北坡的云杉可媲美北美云杉。”材料问题迎刃而解。

 2006年,九尺钢琴诞生了,终于听到了梦寐以求的琴声。那天晚上他睡了个踏实觉,第二天醒来却发现腿不能动了!顾不得去医院,他叫妻子和一帮好友见证他创造的奇迹: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一件吸收了张钢宁精气神的尤物呈现在众人面前!妻子看着张钢宁的病体,悲欣交集,潸然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