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核雕刻出来的饰品可以辟邪么

老婆 0 60

桃核雕刻出来的饰品可以辟邪么,第1张

桃核雕刻出来的饰品可以辟邪么
导读: 1、桃核雕刻出来的饰品可以辟邪么2、《刻舟记》的翻译和原文,能解释一下加点词的意思。3、很多人带用桃核雕刻的桃篮子。有什么作用吗?是辟邪的吗?4、桃核的雕刻步骤5、桃核舫文言文翻译桃核 辟邪保平安桃木亦名“仙木”。是用途最为广泛的驱邪制鬼
  • 1、桃核雕刻出来的饰品可以辟邪么
  • 2、《刻舟记》的翻译和原文,能解释一下加点词的意思。
  • 3、很多人带用桃核雕刻的桃篮子。有什么作用吗?是辟邪的吗?
  • 4、桃核的雕刻步骤
  • 5、桃核舫文言文翻译

桃核 辟邪保平安

桃木亦名“仙木”。是用途最为广泛的驱邪制鬼材料。桃木所以具有这等神力,根植于古人认定桃树为百鬼所惧的神秘观念。

1) 桃板。亦称“桃版”、“桃符”、“桃符板”等,系用桃木削成的厌胜物.成对使用。板上画上神荼兄弟(传说中的驱鬼之神)的像,使之压邪。当然,众所周之,后来渐渐演变成现在的“春联”“对联”了。2) 桃印。亦名“桃印符”,用桃木刻成的印钮,涂以红、蓝、黄。白、黑五色并写有辟邪咒语,钮间穿孔。逢端午节时,单只使用,方式是用彩绝将桃印系在门上或帐屏间,起驱凶撵鬼的作用。

2) 桃役。用桃木做成的佩饰性厌胜物,瓜形,多棱,刻有铭文,内容多祈福壤灾乏辞。使用方式是夏历正月佩戴在身上。从《韩诗外传》记述可知,此俗在春秋时已经风行,后来的桃木制刚卯,是其遗制。

3) 桃人。亦名“桃梗”、“桃偶”,用桃树梗刻成的厌胜物。状如人形,大小随意。使用方式是夏历除夕或正旦时,立于门侧,以辟凶邪。从《庄子》、《战国策》等书的记述中可知,此俗在战国时已流行。有些地区的民间建宅习俗中,也派桃人的用处,方式是在门墙上或梁柱间开个小洞,放个小批人.过去,再封住,认为可辟凶鬼,保住宅院的安定。

4) 桃核。截取桃树上的枝杈,毋需加工,就是现成的镇鬼物。《庄子》上 说,在家门口插上挑枝,儿童进门不害怕,鬼却因此生畏却步。此外,古人还用桃枝洗澡,以为可避邪气。佛道之仕,把它饥串成手珠,佛珠以方便打座入定时,空间能净化。

5) 桃弓。又名“桃弧”,用桃木制成弓形厌胜物,和棘制的箭形厌胜物配套使用。《左传�6�1昭公四年》记有“桃弧棘矢,以除其灾”的仪式,“灾”之含义,似比鬼的概念还要宽泛些。现时布些地方亦有挂弓箭在大门口之风俗习惯。

6) 桃前。用桃木棍和禾穗复合制成的法宝,状如答帚。《左传》、《礼记》和《周礼》等书上,均有用桃前拔除不祥的记载。桃前的使用场合,致有临丧吊唁和杀牲取血两大类。古人认为死人的事总是与鬼魂之类相关联的,凭吊死人前,须用镇物,方可确保活人不受侵害,而桃前便有这种镇鬼的威力。杀牲取血为盟誓用,然而也怕有不祥,桃前起到被除的作用。古时候,手执桃前做拔除工作的,多为巫视等官员,但后来挑前渐渐变成了道土的法器,也就是拂尘的前身了。8)桃木剑。这个应该是大家最熟的用途了用桃木削制的“捉鬼”或“斩鬼”的法宝,和“桃印符”、苇索等配套使用,这已是“牛鼻道人”之类手中的物事了,但取义源于古人笃信桃木有镇鬼的神力。现时一般重驱邪治病法事,这个是基本法宝之一。

9) 桃汤。《荆楚岁时记》里有正月初一饮桃汤以避邪气的描写,究竟是用桃子抑或桃胶、桃木熬汤,今已无考。此外,民间巫祝之禁术中,还有用桃汤洗澡以解鬼迷的办法。

译文  明朝有个有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人物,甚至于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和姿态。他曾经赠我一只用桃核制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船从头到尾大约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旁边开着小窗,左边右边各有四扇,共计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是苏东坡,佛印位于右边,黄庭坚位于左边。苏东坡、黄庭坚共同看着横幅的书画卷子。东坡右手拿着画幅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画幅的左端,右手指着画幅,好像在说什么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都略微侧转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即东坡的左膝、鲁直的右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也就是说,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的轮廓)佛印和尚极像弥勒佛,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两个人不相类似。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旁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叫的样子。位于左边的撑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抚摩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船的顶部较平,就在上面刻上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得像蚊子脚,勾画清楚明白,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方篆刻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只核舟上,刻了五个人;刻了八扇窗户;刻了竹篷、船桨、火炉、水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图章的篆字,刻的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造的。嘻,这技艺也真神奇啊!

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ǐn)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 雕橄榄核小舟(乾隆二年)象形,各具情态。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箬 ruò)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guān)而多髯(rán) 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绝类弥(mí)勒,袒胸露(lòu)乳(rǔ),矫(jiǎo)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卧右膝,诎(qū) 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jí)。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zhuī)髻(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pān)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fǔ)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yí),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én)戌(xū) 秋日,虞(yú)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ruò)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zhuàn)文,为字共三十有(yòu)四;而计其长,曾(zēng)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注释1 奇巧人  技艺奇妙精巧的人。奇巧,奇特的技巧。奇,奇特。2 以  用。3 径寸  直径一寸。用来形容物体的细小。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4 为  做。动词。这里指雕刻。5 器皿  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6 余  我。7 木  木头。8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刻的东西没有一件不是就这木头的样子去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罔,没有。因:依据。象,模仿,拟照。9 尝  曾经。10 贻  赠送。11 盖大苏泛赤壁云  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大苏,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宋代眉山(现在四川省眉山县)人,著名文学家。人们称他和他的弟弟苏辙为“大苏”“小苏”。泛:泛舟,苏轼曾游赤壁,写过《赤壁赋》《后赤壁赋》。赤壁:苏轼游的赤壁在黄州(现在湖北黄冈)城外的赤壁矶,而东汉赤壁之战的赤壁,一般认为在现在湖北嘉鱼东北,云,句尾语助词。12 八分有奇(ji)  八分多一点儿。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奇,零数。13 高可二黍许  大约有二个黄米粒那样高。可,大约。许,表约数。14 中轩敞者为舱  中间高起而敞开的地方是船舱。15 箬篷  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15 雕栏相望  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相望,左右相对。16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苏轼《后赤壁赋》里的文句。17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苏轼《赤壁赋》里的文句。徐:缓缓。兴:起18 石青糁之  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19 峨冠而多髯者  戴着高高的帽子而且有很多胡须的人。峨冠,高高的帽子,这里指戴着高高的帽子。髯,胡须,这里泛指两腮的胡须。20 佛印  人名,是个和尚,苏轼的朋友。宋代云门宗僧。为苏东坡之方外知交。法号了元,字觉老。俗姓林,饶州(江西省)浮梁人。21 鲁直  宋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字鲁直。他也是苏轼的朋友。22 手卷  只能舒卷而不能悬挂的书画长卷。23 卷端  指画幅的右端。24 卷末  指画幅的左端。25 如有所语  好像在说什么似的。语,说话。26 微侧  (身子)略微侧转。27 两膝相比  苏东坡的左膝和黄庭坚的右膝互相靠近。比,靠近。28 各隐卷底衣褶中  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意思是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29 绝类弥勒  极像佛教里的弥勒菩萨。绝,极; 类,像。弥勒,佛教菩萨之一,像寺中常有他的塑像,袒胸露腹笑容满面。30 袒  裸露。31 矫首昂视  抬头仰望。矫,举。32 不属  不相类似。属,类似。33 卧右膝  卧倒右膝。34 诎  同“屈”,弯曲。35 念珠  又叫“佛珠”或“数珠”,佛教徒念佛号或经咒时用以计数的工具。36 倚之  (左臂)靠在左膝上。37 历历数也  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38 楫  船桨。39 舟子  撑船的人。40 椎髻  椎形发髻。41 衡  同“横”。42 攀  扳着。43 若  好像。44 执  拿。45 若然  好像的样子。46 其人视端容寂  那人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其,那。端,正。47 若听茶声然  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48 船背稍夷  船的顶部较平。夷,平。49 天启壬戌  天启壬戌年,就是一六二二年。天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50 虞山王毅叔远甫  常熟人姓王名毅字叔远的。虞山,山名,现在江苏省常熟县西北,这里用来代替常熟。过去文人常常用自己家乡的名胜的籍贯。叔远甫就是“字叔远”的意思。甫,通“父”,是中国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多附于表字之后。51 了了  清清楚楚。52 墨  黑色。53 篆章  篆字图章。54 丹  朱红色。55 通  全。56 为人五  即为五人,雕刻了五个人。57 并  连词,和。58 有  通假字,通“又”。59 曾不盈寸  还不满一寸。曾,尚、还。盈,满。60 简  通“拣”挑选。61 曾  还62 修狭  长而窄。63 技亦灵怪矣哉  技艺也真神奇啊。“矣”和“哉”连用,有加重惊叹语气的作用。64 以至  一直到。65 因  就着。66 启  打开。67 望  对着。68 徐  缓缓地。69 兴  起。70 糁  用粉末状物体填充。71 居  处在。72 执  拿。73 可  可以。74 计  计算。75 为  刻有。  字解

是辟邪的

桃核做成的篮子(饰品),简称为桃篮。在民间,桃篮是一种用于辟邪的饰品,主要戴在婴幼儿的手腕或脚腕上。辟邪当然是一种迷信的说法。现如今,很多小孩手腕上,仍旧戴着桃篮,主要体现了家长对子女的一种平安、健康的寄托。

1、观察桃核的纹路,设计雕刻葫芦的大小,位置跟数量;

2、用大平刀刻出大形,注意葫芦跟藤叶相互遮挡,有层次感,显得自然;

3、用小刀加深雕刻,藤夜底部注意镂空,叶子要尽量刻薄些;

4、继续加深,葫芦侧面要有弧度,不要刻成平的,葫芦须要刻的细小,葫芦表面用斜刀刮干净;

5、做最后调整,打磨抛光,上油,完工。

扩展资料:

1、核桃雕刻是在核桃上运用各种刀法、技法,恰到好处的体现出工匠们高超技艺水平的一种雕刻形式。

2、乾隆年间(1735—1795)桃核雕刻艺人仕上元,当时被誉为“鬼工”。沈君五、宋风起等都是有名的桃核雕刻艺人,橄榄核雕艺人宋租章、湛谷生所雕的橄榄核舟也是难得的珍品,它的绝妙之处是把苏东坡的“前赤壁赋”用行楷刻在厂舟的底部,使其作品有了进一步升华。

参考资料:

-核桃雕刻

1 桃核舫的翻译

桃核舫姑苏(姑苏,旧指南京)金老(姓金的老头儿),貌(相貌)甚(很,非常)朴(朴素,意思是一般)而(转折连词,但、却的意思)有刻棘(棘,解剖结构上的一种刺状突起或齿状突起,这里指的是物体上的花纹)镂( 雕刻)尘(踪迹;业迹,这里指是纹络)之巧(手艺),其最异(最精彩,最好的)者(。

的),用桃核一枚,雕为东坡游舫(船。后泛指小船)。

舫之形上穹(上面是弯的,穹,中间隆起的拱形。亦代指天空)下坦(平坦),前舒(宽广)后奋(紧致),中则(则是)方仓,四围(四周)左右,各有花纹。

短窗二,可能开阖(阖,关上)。启(开启,打开)窗而观:一几(茶几),三椅,巾袍而多髯(髯,胡子)者(。

的人)为东坡;坐而(并列连词,无意)倚窗外望,禅(穿着禅衣)衣冠(穿着衣服,戴着帽子)坐对东坡而俯(弯着身子)于几者为佛印师;几上纵横列(排列)三十二牌,若(好像)欲(想要)搜(检查,检点,意思就是看牌)抹(抹脱,意思是出牌)者然(。

的样子);少年隅(隅,一角)坐,横洞箫(洞箫,箫的一种)而(连词)吹者,则(是)相从(一起来的)之客也。

舫首童子一,旁置茶铛(温器,似锅,三足),童子平头短襦(襦衣,即短衣服),右手执扇,伛(伛伏,曲背俯伏)而火。舫尾老翁,椎髻芒鞋(用芒茎外皮编成的鞋。

亦泛指草鞋),邪立(侧身立着)摇橹。外而柁(房架前后两个柱之间的大横梁,这里是指船舵)篙(篙楫,篙桨等行船的工具);篷缆之属,无不具(具有)也。

舷槛(栏杆的纵木)檐幕(船帆)之形,无不周(周全,具备)也(语气助词,无意)。细测其体,大不过两指甲耳(语气助词,无意)。

康熙三十七年春,江南巡抚宋公(对人的尊称,姓宋的一个人)家藏一器,左侧窗败(坏了),无(没)有能修治(修缮,恢复)者(。

的人),闻金老名,赠银十饼(形状像饼的东西),使(命令,让)(中间省略“之)代金老汉)完之(修复那个东西)。

金老曰:“此亦我手制也(这个也是我亲手做的)。世间(人世间)同我目力(和我有一样的眼神),同我心思(和我有一样的心思),然(然而,转折连词)思巧(思路巧妙)而气不静(心气不平静),气静而神不完(心神不够),与无巧同(没有这么巧合,和我相同)。

我有四子,唯行三(老三)者稍传我法,而未得其精(也没有得到的我精髓,而,转折连词),况他人乎!” 个别字词,已经解释了,自己翻译试试,要自己学着组织语言!如果不行,我明儿再给你全部翻译。

2 桃核舫的翻译

桃核舫

姑苏(姑苏,旧指南京)金老(姓金的老头儿),貌(相貌)甚(很,非常)朴(朴素,意思是一般)而(转折连词,但、却的意思)有刻棘(棘,解剖结构上的一种刺状突起或齿状突起,这里指的是物体上的花纹)镂( 雕刻)尘(踪迹;业迹,这里指是纹络)之巧(手艺),其最异(最精彩,最好的)者(。。。的),用桃核一枚,雕为东坡游

舫(船。后泛指小船)。舫之形上穹(上面是弯的,穹,中间隆起的拱形。亦代指天空)下坦(平坦),前舒(宽广)后奋(紧致),中则(则是)方仓,四围(四周)左右,各有花纹。短窗二,可

能开阖(阖,关上)。启(开启,打开)窗而观:一几(茶几),三椅,巾袍而多髯(髯,胡子)者(。。。的人)为东坡;坐而(并列连词,无意)倚窗外望,禅(穿着禅衣)衣冠(穿着衣服,戴着帽子)

坐对东坡而俯(弯着身子)于几者为佛印师;几上纵横列(排列)三十二牌,若(好像)欲(想要)搜(检查,检点,意思就是看牌)抹(抹脱,意思是出牌)者然(。。。的样子);少年隅(隅,一角)坐,

横洞箫(洞箫,箫的一种)而(连词)吹者,则(是)相从(一起来的)之客也。舫首童子一,旁置茶铛(温器,似锅,三足),童子平头短襦(襦衣,即短衣服),右手执

扇,伛(伛伏,曲背俯伏)而火。舫尾老翁,椎髻芒鞋(用芒茎外皮编成的鞋。亦泛指草鞋),邪立(侧身立着)摇橹。外而柁(房架前后两个柱之间的大横梁,这里是指船舵)篙(篙楫,篙桨等行船的工具);篷缆之属,无不具(具有)也。

舷槛(栏杆的纵木)檐幕(船帆)之形,无不周(周全,具备)也(语气助词,无意)。细测其体,大不过两指甲耳(语气助词,无意)。康熙三十七年春,江南

巡抚宋公(对人的尊称,姓宋的一个人)家藏一器,左侧窗败(坏了),无(没)有能修治(修缮,恢复)者(。。。的人),闻金老名,赠银十饼(形状像饼的东西),使(命令,让)(中间省略“之)代金老汉)完之(修复那个东西)。

金老曰:“此亦我手制也(这个也是我亲手做的)。世间(人世间)同我目力(和我有一样的眼神),同我心思(和我有一样的心思),然(然而,转折连词)思巧(思路巧妙)而气不静(心气不平静),气静而

神不完(心神不够),与无巧同(没有这么巧合,和我相同)。我有四子,唯行三(老三)者稍传我法,而未得其精(也没有得到的我精髓,而,转折连词),况他人乎!”

个别字词,已经解释了,自己翻译试试,要自己学着组织语言!如果不行,我明儿再给你全部翻译!

3 核舟记 译文+字词翻译

明朝有个技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将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成宫殿、器具、人物,甚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都能就这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

(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美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游赤壁。 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刻着)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

开启窗户观赏,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它,就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句子,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右边,鲁直在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轴字画手卷。

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

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类似。

(他)卧倒右膝,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挨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摆着一个船桨。

船桨的左右两旁各有一个撑船的人。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

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抚摸着炉子,炉上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壶,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的声音似的。 船的底部稍微平坦,就在上面刻作者的名字,写的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

又刻了一个篆字的图章,写的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在)一条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刻了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个。

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应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

哎,技艺也真是灵巧奇妙呀! 编辑本段注释 1奇巧人:技艺奇妙精巧的人。奇巧,奇特的技巧。

奇,奇特。 2以:将。

3径寸:直径一寸。用来形容物体的细小。

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 4为:做。

动词。这里指雕刻。

5器皿:器具。 6余:我。

7木:木头。 8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仿那些东西的形状。

罔,无不,都。因:就着。

象,模仿。 9贻:赠。

10尝:曾经。 11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

大苏,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宋代眉山(现在四川省眉山县)人,著名文学家。人们称他和他的弟弟苏辙为“大苏”“小苏”。

泛:泛舟,苏轼曾游赤壁,写过《赤壁赋》《后赤壁赋》。赤壁:苏轼游的赤壁在黄州(现在湖北黄冈)城外的赤壁矶,而东汉赤壁之战的赤壁,一般认为在现在湖北嘉鱼东北,云,句尾语助词。

12八分有奇(ji):八分多一点儿。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奇,零数。 13高可二黍许:大约有二个黄米粒那样高。

可,大约。许,上下,左右,光景。

14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敞开的地方是船舱。 15蒻(箬)篷: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蒻,“箬”的异体字。

16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里的文句。 1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赤壁赋》里的文句。

徐:缓缓。兴:起 18石青糁之: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19峨冠而多髯者:戴着高高的帽子而且有很多胡须的人。峨冠,高高的帽子。

髯,胡须,这里泛指两腮的胡须。 20佛印:人名,是个和尚,苏轼的朋友。

21鲁直:宋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字鲁直。他也是苏轼的朋友。

22手卷:横幅的书画卷子。 23卷端:指画幅的右端。

24卷末:指画幅的左端。 25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似的。

语,说话。 26微侧:略微侧转(身子)。

27两膝相比:苏东坡的左膝和黄庭坚的右膝互相靠近。比,靠近。

28各隐卷底衣褶中: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意思是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

29绝类弥勒:极象佛教里的弥勒菩萨。绝,极; 类,像。

弥勒,佛教菩萨之一,像寺中常有他的塑像,袒胸露腹笑容满面。 30袒: 。

31矫首昂视:抬头仰望。矫,举。

32不属:不相类似。属,类似。

33卧右膝:卧倒右膝。 34诎:通“屈”,弯曲。

35念珠:又叫“佛珠”或“数珠”,佛教徒念佛号或经咒时用以计数的工具。 36倚之:(左臂)靠在左膝上。

37历历数也: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38楫:船桨。 39舟子:撑船的人。

40椎髻:椎形发髻。 41衡:同“横”。

42攀:扳着。 43若:好像。

44执:拿。 45若。

然:好像。

的样子。 46其人视端容寂:那人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其,那。端,正。

47若听茶声然: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48船背稍夷:船的背面稍平。

背,这里指船底。夷,平。

49天启壬戌:天启壬戌年,就是一五二二年。天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

50虞山王毅叔远甫:常熟人姓王名毅字叔的。虞山,现在。

4 姑苏金老,貌甚朴,而有刻棘镂尘之功是哪篇文言文的句子,顺便翻译下

姑苏地方有个姓金的老人,样子很质朴敦厚,而他有雕刻细小动东西的功夫。出自《虞初新志》

原文:

物觚 钮琇玉樵

岁当夏秋之交,上常巡幸口外。康熙四十年七月,驾至索尔哈济,有喇里达番头人,进彩鹞一架,青翅蝴蝶一双。上问:“此二物产于何地?”头人回奏:“生穹谷山中。鹞能擒虎,蝶能捕鸟。”天颜大喜,赐以金而遣之。又驻跸郭哈密图七立,有索和诺蛇哈密,献麟草一方,奏云:“此草产于鹿鸣山雷风岭。自利用元年至今,止结数枚,必俟千月乃成。非遇圣朝,不易呈瑞。”

姑苏金老,貌甚朴,而有刻棘镂尘之功。其最异者,用桃核一枚,雕为东坡游舫。舫之形,上穹下坦,前舒后奋,中则方仓,四围左右各有花纹。短窗二,可能开合。启窗而观,一几,三椅。中袍而多髯者为东坡,坐而倚窗外望。禅衣冠,坐对东坡而俯于几者为佛印师;几上纵横列三十二牌,若欲搜抹者然。少年偶坐,横洞箫而吹者,则相从之客也。舫首童子一,旁置茶铛。童子平头短襦,右手执扇,伛而扬火。舫尾老翁,椎髻芒鞋,邪立摇橹。外而柁篙篷缆之属,无不具也。舷槛檐幕之形,无不周也。细测其体,大不过两指甲耳。康熙三十七年春,江南巡抚宋公家藏一器,左侧窗败,无有能修治者。闻金老名,赠银十饼,使完之。金老曰:“此亦我手制也。世间同我目力,同我心思,然思巧而气不静,气静而神不完,与无巧同。我有四子,唯行三者稍传我法,而未得其精,况他人乎!”

5 姑苏金老 翻译

苏州的金老汉,相貌很平凡,但是有雕花刻石的手艺。

他最出色的,是用一枚桃核,雕成苏东坡的游船。船的形状,上面弯下面平坦,前面美观后面宽阔。

中间,则是方方正正的船舱,船舱的四周都刻有花纹。上面有小窗二扇,可以开关。

打开窗看里面,一张桌子,三张椅子。中间那位穿着袍多胡须的人就是苏东坡了,他坐在窗边靠窗向外观望。

穿着僧衣僧帽,正对着东破坐着,并且还趴在桌上的那位,是佛印法师;桌上纵横交错的摆着三十二张牌,似乎正要重新和牌。一个少年随意坐着,嘴边拿着一只竹箫在吹的的,是跟随他们来的客人。

游船的船头有一个童子,旁边放着煮茶用的釜。这个童子身穿短衫平头鞋,右手拿着扇子,正在弯腰扇火。

船尾一个老翁,圆椎型发髻,脚穿芒鞋,身子斜着在撑船。船的外面,船帆,蓬,缆绳,之类的东西,无一不具备,船舷船身的形状,没有不好看的地方。

细细地测算一下整只船的体积,还不超过两片指甲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