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古代女子给男定情信物 古代女子给男定情信物,在古代的时候,女子都是会给喜欢的男子定情信物的,也是对于这段感情的肯定,我为大家整理好了古代女子给男定情信物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古代女子给男定情信物1
古代女子给男定情信物
古代女子给男定情信物,在古代的时候,女子都是会给喜欢的男子定情信物的,也是对于这段感情的肯定,我为大家整理好了古代女子给男定情信物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女子给男定情信物1清,碧玺雕松鼠葡萄佩
在中国古代,定亲遵循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却常有用信物来定情的做法。中国古代定情物讲究“情”而不讲究“物”,一块玉佩、一个香囊、一束秀发、甚至一枚瓜果,都可以作为定情物,都可以表达自己对“情”之诉求。
那么在我国古代女子有哪几种定情信物呢?
君子之情——玉佩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罗缨”是古代女子出嫁时系于腰间的彩色丝带,以示人有所属,所以《诗经》里有 “亲结其缡,九十其仪。”描述女儿出嫁时,母亲恋恋不舍地与其束结罗缨,这就是“结缡”,它后来成为古时成婚的代称。清闻人倓《古诗笺》中把“美玉缀罗缨”解释为“以玉缀缨,向恩情之结。”古代女子为心仪之人的佩玉结缀罗缨,心意昭昭。
情香怡人——香囊
香囊的风情意味是在男女情事上,它传情达意的密码是多种多样的,含蓄且优美。有一说,女子佩香囊意谓有所归属,这也是中国不少民族用赠香囊(荷包)来表示爱慕之情的缘故。
侗族有一种香囊很有意思,比起鱼莲荷包这样的弯弯绕来说,就显得朴实、直接:心形或葫芦形的绣囊下面,坠着圆滚滚的小人,献给情郎,寓意为“我为你生娃娃”。
私订终身——梳子
结发同心,以梳为礼。我国古时候,送梳子有私订终身,欲与你白头偕老意思。送梳子代表一辈子都要纠缠到老,有结发、私订终身意思。古代女子出嫁前有家人为其梳头习俗,所谓“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既包含了家人美好祝愿,也有爱意传递。
正妻范儿——簪
搔头是簪的别称,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宠爱李夫人,有一次取下李夫人的玉簪搔头,搔头之名由此而来。古时规定罪犯不许戴簪,就是后妃有过错也要煺簪,因为簪还象征着尊严。周宣王的姜后有一段“煺簪劝政”的佳话:说的是周宣王一度沉溺安逸,荒疏了国政,明晓大义的姜后为了规劝丈夫勤政,就煺去了发簪和耳坠长跪于永巷,表示自己有罪,周宣王知道王后的心意后感到羞愧,于是开始励精图治,开创了周王室的中兴局面。
耳际明珠——耳饰
女人佩戴的耳环,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最初叫“珰”,东汉刘熙《释名》说:“穿耳施珠曰‘珰’。兴于蛮夷,盛于华夏。”《陌上桑》里,男人为之倾倒的罗敷是“耳中明月珠”;《孔雀东南飞》的'刘兰芝是“耳著明月珰。”罗隐在《杂咏》诗所写的游春女子是“金环耳际摇”。
盟誓之环——戒指
戒指定情其实不只是西方传统,这一习俗在我国同样由来已久。南朝刘敬叔《异苑》中记载沛郡人秦树在冢墓中与一女子婚合,临别时,“女泣曰:与君一睹,后面无期,以指环一双赠之,结置衣带,相送出门”。到晚唐时,戒指渐渐由男女互赠变为只由男子赠与女子。由于戒指是定亲之物,所以古代未嫁女子都不戴。
淡妆浓抹——粉盒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代和妆粉配套的主要化妆品是胭脂。为方便妇女梳妆打扮,盛放化妆用的粉盒便应运而生。化妆成为古代女性生活方式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粉盒也成为古代妇女装点美丽的必需品。粉盒除了具有梳妆打扮的使用功能,还是古代才子佳人的定情信物、合卺的见证和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
欢聚之意——团扇
西汉时期的团扇,因为洁如明月,蕴涵着团圆、欢聚之意,很容易就被女性细腻、温婉、浪漫的性情发现和选择,将它视为纯洁爱情的象征。
越国大夫范蠡到诸暨城南苎萝山寻觅贤良,却与赤足浣纱的西施一见钟情,而且定下了百年好合的誓约。心灵手巧的西施便用麦草编成扇,将自己的容貌用彩丝绣于扇芯,送予范郎。
古代女子给男定情信物21、香囊——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香囊又名香袋、花囊,用丝线缠成,多种香味浓烈中草药细末装入袋中。
先秦时,年轻人见父母长辈要佩戴编织香囊以示敬意;又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
《红楼梦》里林妹妹也曾给宝哥哥做过香囊,一针一线都凝结着她的情思。有一回写黛玉误会宝玉把她送他的香囊送了人,赌气把正在做的另一个剪了,香囊却是宝玉贴身戴着,怎么会送人?当芳华不再、红雨落尽的时候,见香囊犹见伊人,却只怕宝玉已是不忍再看了。
2、玉佩——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古代君子如玉一般,讲究恭敬平和,温润悠远之爱。
《周礼·玉藻》云:“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古诗笺》中释说:“以玉缀缨,向恩情之结。” “罗缨”是古代女子出嫁时系于腰间的彩色丝带,以示人有所属。使“结缡”成为古时成婚的代称。
3、篦梳——结发同心,以梳为礼
我国古时候,送梳子有私订终身,白头偕老之意。
古代女子出嫁前有家人为其梳头习俗,所谓“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既包含了家人美好祝愿,也有爱意传递。
送梳子有几种说法:
(1)梳子代表相思,代表着很想念很挂念!
(2)梳子每天都梳理头发也代表着密切性,代表着白头携老!
(3)梳子还代表爱情,古代一般有做定情意思!
(4)梳子也代表健康,快乐!把烦恼一扫而过,把心结打开,而且梳头会给人精神,带给人自信!
还有一种说法是梳子不能送朋友,代表绝交,若送情人代表白头偕老!
4、簪——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簪又称搔头,是古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后来专指妇女插髻的首饰。
《史记·滑稽列传》里说:“前有堕珥,后有遗簪”。杜甫《春望》中也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之句。
5、钗 ——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
钗为珠翠和金银合制成花朵或其他造型的发钿,连缀着固定发髻的双股或多股长针,使用时安插在双鬓。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见再合在一起。
辛弃疾词《祝英台近.晚春》中的“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即在表述这种离情。纳兰性德词中“宝钗拢各两分心,定缘何事湿兰襟”也饱含与自己所爱分离的痛楚。
6、手镯——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隋唐至宋朝,妇女用镯子装饰手臂已很普遍,称之为臂钏。初唐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周肪的《簪花仕女图》,都清晰地描绘了手戴臂钏的女子形象。
手镯在古代有很多的称谓,还称作“跳脱”等。陶弘景在《真浩》中记述了仙女萼绿华赠羊权金和玉跳脱。
7、耳环——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我国女性从很早以前就开始用各种耳饰打扮自己了。最早的记录见于《山海经》“青宜之山宜女,其神小腰白齿,穿耳以鎼”,《三国志》中诸葛恪说:“穿耳贯珠,盖古尚也。”
唐代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中的“明珠”指代的就是耳环。是否也因为这首诗让人觉得以耳环为信物透着悲情?元末张惠莲悼念亡夫的《竹枝词》想必也是睹物思人所作:“忆把明珠买妾时,妾起梳头朗画眉。郎今何处妾独在,怕见花间双蝶飞”。
清初李笠翁在《闲情偶记生容》里将耳饰里小巧简洁耳环称为“丁香”,将繁复华丽耳坠称为“络索”,他说女子“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
8、戒指——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古代未婚女子均不戴戒指,因为戒指是定亲或定情信物,所以这个最小的信物在女子心中的分量却是最重的。
《太平广记》里说书生李章武与华州王氏子妇相爱,临别时王氏子妇赠李章武白玉指环,并赠诗曰:“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后来李章武再去华州,王氏子妇已忧思而死,二人遂神会于王氏宅中。
9、缠臂金——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绾臂双金环” 指臂钏,又称缠臂金,这是一种我国古代女性缠绕于臂装饰,是用金银带条盘绕成螺旋圈状。所盘圈数多少不等,少则三圈,多则五圈八圈,并有花、素之分:镂刻有花纹的,称“花钏”,素而无纹的,称“素钏”。无论从什么角度观察,所见都为数道圆环,宛如佩戴着几个手镯。
苏轼《寒具》中写道:“夜来春水浓于酒,压褊佳人缠臂金”。
10、罗裙——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
古时布帛门幅狭窄,一条裙子通常由多幅布帛拼制而成,因有“裙”的名称。
古代“裙、群”二字同源,汉刘熙《释名释衣服》:裙,群也,连接群幅也。汉辛延年《羽林郎》诗:“长裙连理带,广袖合欢襦。”
11、红豆——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相传,古时有位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于高山上大树下祈望。因思念边塞爱人,哭于树下。泪水流干后,流出来是粒粒鲜红血滴,血滴化为红豆,红豆生根发芽,长成大树,结满了一树红豆,人们称之为相思豆。日复一日,春去秋来,大树果实,伴着姑娘心中思念,慢慢变成了地球上最美滴红色心型种子——相思豆。
12、罗帕 ——手执罗帕,巧笑嫣然
古代罗帕多用于传情,带着说不清道不尽缠绵之意多有这般场景,一女子面对心上人,含羞敛眉,面飞红霞,双手无措,便送帕于手。几分无助,几分娇怯,几分心喜,让人怜爱之意顿生。
古书有云“有女子,手执罗帕,巧笑嫣然”,想那女子,伫立于万花从中,借着帕角飘忽,暗送秋波。既掩去了露齿尴尬,又可平添几分娇媚,更可在转身之时,轻笑向那失了神男子抛下一句“呆子”,万般风情俱在其中,勾起他人心底之情愫,便是又引出一段千古佳话或是绝唱。
13、花椒 ——直截了当,多子多孙
花椒是香料作物,因为多籽粒,含婚后“多子”寓意,因此春秋时男女有用花椒来作为定情物习俗。《诗经·陈风·东门》中,就讲到一个男子在舞会上收到姑娘送滴一束花椒作为定情物故事。定情时就说好将来要生很多孩子,古人在爱情上其实很直白。
14、瓜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讲一个男子得到心爱女子所赠送滴木瓜、木桃、木李后决定回赠以各种佩玉,表达永结同心意愿。古时候,“男任狩猎,女任采集”,所以“蔬果之属为女子所有”,女子要向心上人表达爱意,通常会赠送瓜果。
15、对半之物 ——狗血剧情
古装电视里常有将玉佩等物件掰成两半,各执一块以定情桥段。这也是古代常见定情方式。还有将胭脂盒拆开,将盖子送情郎、将镜子拆成两半、或将钗一分为二等。古时候交通不方便,上京赶考或者远游,一去就是许多年,等回来时已是物是人非,所以这类定情物往往是寻子认亲证物。
16、同心结 ——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
《诗源》里说文胄与邻妇姜氏相爱,并送姜氏一枚百炼水晶针为信物,姜氏启履箱,取连理线,贯双针,织同心结回赠文胄。素缕表示纯洁,而针谐音同贞。
梁武帝萧衍诗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宋代林逋有“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的词。
17、同心锁 ——永结同心
同心锁是将一对相爱恋人名字刻在锁上,锁在众佛环绕锁链上,将两个人滴心紧紧“锁”在一起,使他们爱情将永恒不变,只要相互真诚,佛祖都会见证保佑他们永恒感情。
18、如意 ——万事如意,帝王之选
古代宫廷里不少地方都会摆放如意,以供帝后玩赏。除此之外,如意还作为一种信物,在皇帝选后妃时,皇帝执如意,授予看中女子。如意在宫中还是一种高贵礼品。每逢皇帝即位、帝后生日等喜庆之日,王公大臣都要向帝后敬献如意。
19、头发——青丝一缕随身寄,妾身如丝永相随
青丝,“青”与“情”,“丝”与“思”。
最早的《诗经》中“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凌乱的发丝,那是对远行的良人的思念;汉乐府《羽林郎》中“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 ” 形容胡姬极致之美;苏轼《洞仙歌》中“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是何等的风情;司马光一句“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亦曾令我羡极那样淡定娴雅的美丽。
古代女子给男定情信物3六朝以前的情诗,处处可见不加掩饰的真挚与热烈。三国时繁钦的这首《定情诗》也是如此,诗里一对恋人用各种信物盟誓,来笃定他们的情缘。这些信物都是古代女子的妆私,有一些至今仍是一样的。
古代未婚姻女子均不戴戒指,因为戒指是定亲或定情信物,所以这个最小的信物在女子心中的分量却是最重的。到今天也是如此,伸出手让对面的人为自己戴上,而后,或者幸福的戴一辈子,或者早晚有一天对着它哭到心碎。到了晚唐时,戒指渐渐由男女互赠变为只由男子赠予女子。
戒指既然是定亲之物,所以古代未婚女子都不戴戒指。隋代丁六娘《十索诗》所写“欲呈纤纤手,从郎索指环”。或许可以说明古代,甚至是现代女子对戒指的那一份难言的情怀,这个信物最小,在女子心中的份量却最重。满怀着希望,伸出手来让心爱的人为自己戴上,而后,或许幸福地戴上一辈子,或许有一天对着它哭到心碎。
古代女子的定情信物
相思红豆芳名远播,得益于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四言绝句《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原本是王维写给他的好友李龟年的。李龟年因安史之乱流落江南,王维将此诗赠与他,寄托了对友人深深的眷念之情。后来,人们用红豆色艳如血,质坚如钻的特质去诠释坚贞不渝的爱情。于是,红豆便成了爱情的象征、相思的载体。“中有兰膏渍红豆,每回拈着相思忆”的爱意;“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的痴情;“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的沉重;“红豆尚可尽,相思无已时”的长久。红豆,隐蕴着爱的纯真与深切,承载着人们遥远的相忆思。
细数常见的爱情信物,最具浪漫意义的莫过于木梳。除了带给头皮保健,使头发健康美丽的实用功效之外,梳子代表相思,代表很想念很挂念对方;梳子还寓意把心结打开,让烦恼一扫而过;送梳子有私订终身、欲与她(他)白头偕老的意思,每天用爱人送的梳子梳理头发,代表着双方的亲密关系。“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古人对头发的重视使木梳成为重要随身物品,有了七夕传说以后,木梳逐渐成为必须赠送的爱情信物,千百年来,传承不断。
古人爱玉,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古语。《古诗笺》中释说:“以玉缀缨,向恩情之结。”“罗缨”是古代女子出嫁时系于腰间的彩色丝带,以示人有所属。使“结缡”成为古时成婚的代称。《诗经》中:“亲结其缡,九十其仪”,描述女儿出嫁时,母亲一面殷殷地叮嘱女儿些私语,一面恋恋不舍地与其束结罗缨。是古人最常用的信物这一。
香囊的历史由来已久,古时又称香包、香缨、香袋、香球、佩伟、荷包等等,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据《礼记内则》:“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就是说青年人去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衿缨”即编织的香囊以示敬意。又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以表衷情。《红楼梦》里林妹妹也曾给宝哥哥做过香囊,一针一线都凝结着她的情思。
手镯在古代有很多的称谓,“跳脱”就是其中一种,宋计有功所著《唐诗纪事》中有个故事,唐文宗有一天考问群臣:“古诗里有‘轻衫衬跳脱’句,你们有谁知道“跳脱”是什么东西”大家都答不上来。文宗告诉他们:“跳脱即今之腕钏也。” 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常见女子以手镯相赠恋人的情节。梁陶弘景在《真浩》中记述了仙女萼绿华曾赠羊权金和玉的跳脱。蒲松龄《聊斋志异白于玉》中写书生吴生偶入仙境与一个紫衣仙女欢好,临别时,仙女把自己所戴金腕钏送给吴生留念。
《诗源》里说文胄与邻妇姜氏相爱,并送姜氏一枚百炼水晶针为信物,姜氏启履箱,取连理线,贯双针,织同心结回赠文胄。素缕表示纯洁,而针谐音同贞。
将那丝丝缕缕的锦带编成连环回文式的同心结来赠与对方,绵绵思恋与万千情愫也都蕴含其中。梁武帝萧衍诗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宋代林逋有“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的词。
簪,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后来专指妇女插髻的首饰。《史记·滑稽列传》里说:“前有堕珥,后有遗簪”。杜甫《春望》中也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之句。
中国少数民族有传统的用簪来固发、美发之俗,其发簪种类繁多,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钗为珠翠和金银合制成花朵或其他造型的发钿,连缀着固定发髻的双股或多股长针,使用时安插在双鬓。
钗不仅是一种饰物,它还是一种寄情的表物。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见再合在一起。辛弃疾词《祝英台近.晚春》中的“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即在表述这种离情。纳兰性德词中“宝钗拢各两分心,定缘何事湿兰襟”也饱含与自己所爱分离的痛楚。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人对身体部位十分看重,认为这也是“孝”的一部分。所以三国里夏侯惇眼睛被箭射中后,才大呼“父精母血,不可弃也!”一口将眼睛又吃回去。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送给心上人,表达无以复加的爱意,头发自然最合适不过。所以古时候,女子经常会剪落一束青丝赠送给情郎做定情物。
给女朋友的爱情诗,我摘录点供你挑选吧。
1、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任一个缘字让我们相识,用爱让我们相守一生!
2、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我对你的爱曾从不改变!
3、我愿用万次轮回,换你我一世地久天长。
4、即使世界消失,我对你的爱依然在。
5、爱,没有理由,缘于内心悸动,情,没有借口,缘于千次回眸。
6、我想爱一个人,就是抛弃一切,唯愿与她相守的决心。
7、如你是我的的莲花,那么今生让我为你守一世长情!
8、情之为伤,苦了多少人,煞了多少忆,情之为悲,冷了多少清,落了多少思,纵使飞蛾扑火却依然义无反顾。
9、生活就像是包饺子,不管你是什么馅,我都会紧紧的把你包在我心里,任生活的沸水怎样煮,都磨不掉我对你的爱!
10、这一路走来,风景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我身边!
11、亲爱的,你知道吗,哪怕遍体鳞伤,我仍有爱你的余力。
12、没有过多的华丽,只有一句我喜欢你,却能让彼此牵挂于心。
13、有的人你只看了一眼,却影响其一生。
14、我相信我们可以一起,等青丝变白发。
15、一直想说,无论走到哪里,最想去的是你的身边。
16、与你一见如故,是我今生最美丽的相遇。
17、你在,我在,就是海枯石烂。
18、愿我们彼此相爱,一直到时间的尽头。
19、让我的爱随风去,把自己留在原地。
20、只是小伤口、我还可以装作无所谓。
21、眼泪滑落的瞬间,心狠狠的抽搐。
22、如果有下辈子的话,我希望,我们不要像现在这样痛苦了。
23、受了伤,迷失了自己,才发现,我不是你的唯一。
24、如果爱纯属虚构不是真实,为何分开是难过的开始。
25、当一切变的苍白,泪流下来我才明白,你已不在。
26、把眼泪都流出,也许心里会舒服。
27、分的够狠你才有借口转身。
28、与你相遇,相知,相爱,却不能相守。
29、有些人注定要离开,何必苦苦纠缠。
30、为什么,现在你还是不明白。我是那么的爱你。
31、只是爱已不在,我们所期待的,已灰飞烟灭。
32、现在的自己总是没心没肺得笑着,眼泪也肆无忌惮掉着。
33、微笑这奢侈品、只会让自己更痛。
34、你的承诺是一种不自觉地甜蜜,现在一笔一划刺在我心里。
35、那组只有你一个人的分组,终成空白。
36、你告诉我,承诺是一辈子的,但你做到了你的承诺了么
37、时间在一点一滴过去,单纯的我早已消失在那流年里。
38、夜深了,鸟睡了,蚊子出来活动了。想你了,盼你了,今晚注定失眠了。梦丢了,魂牵了,被你偷走的心你怎么不还了
39、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群,变化的空间,变化的容颜,变化的语言,不变的是我对你的思念之情!
40、我曾千万次的请求:不要逼我离开你,不要让我们的海誓山盟成为痛苦的记忆,不要用你的残忍告诉我真的会输掉我仅有的赌注。
41、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找理想的爱情,但没有一个人能像你那样在最初的时刻打动了我,而且越来越深沉的打动。
1 关于梳头发的诗句
关于梳头发的诗句 1 形容头发的诗句
1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温庭筠)
2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杜甫)
3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前一句句你可能用得着)
4鬓似乌云发委地,手如尖笋肉凝脂。分明豆蔻尚含香,疑似夭桃初发蕊。
5罗裾有长短,翠鬓无低斜。 长眉横玉脸,皓腕卷轻纱。
6鬓挽乌云,眉弯新月;肌凝瑞雪,脸衬朝霞。
7眼波横秀。乍睡起、茸窗倦绣。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8云鬓轻梳蝉翼,蛾眉淡拂春山。
9鬓挽青云欺靛染,眉分新月似刀裁。
10眉扫初春嫩柳;香肌扑簌瑶台月,翠鬓笼松楚岫云。
11倒晕连眉秀岭浮,双鸦画鬓香云委。
2 形容“头发”的诗句有哪些
形容“头发”的诗句有:1 《秋浦歌》唐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2《南歌子·倭堕低梳髻》唐 温庭筠 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
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3佚名 鬓似乌云发委发,手如尖笋肉凝脂。分明豆蔻尚含香,凝似夭桃初发蕊。
4《月夜》唐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5《念奴娇·赤壁怀古》宋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 《秋浦歌》翻译:白发长长的,因为愁苦的心情。不知道镜子里,白发苍苍的到底是谁?赏析: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
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发出“何处”之问。这两句不是问语,而是愤激语,痛切语。
诗眼就在下句的一个“得”字上。如此浓愁,从何而“得”?“得”字直贯到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亲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奋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心,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均见《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始终不泯。
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
2《南歌子·倭堕低梳髻》翻译:女主人公于此之时,自然倍加强烈地思念情人,难怪乎她要“为君憔悴尽”了。“憔悴尽”的女子容貌,一经词人以“百花时”相映衬,便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女子美貌姣好的容貌被相思煎熬得日益消瘦憔悴,生命的花朵渐渐枯萎欲凋,自然界的花朵则满山遍野烂漫盛开,传递出热闹的春意。
赏析:这首闺情词,写闺中女子对情郎刻骨铭心的思念。词为短制小令,然而女子深沉挚著而丰富细腻的爱情却表现得极其深刻,扣人心弦。
3佚名 翻译:鬓似乌云发委发,手如尖笋肉凝脂,分明豆蔻尚含香,凝似夭桃初发蕊。鬓似乌云发委发,手如尖笋肉凝脂,明确“豆蔻”还含香,凝似桃花蕊初发。
赏析:全诗以美好的基调描述了女子头发、手的状态。表达了诗人对爱人至深的爱慕之情。
4《月夜》翻译: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样清圆,遥想闺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
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明月。那是一定月色依旧,就让月光默默照干我们的泪痕。
赏析: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将诗人自身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而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也寄托了对战乱平息后幸福团聚的渴望。5《念奴娇·赤壁怀古》翻译: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赏析: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
通篇大笔挥洒,却也衬以谐婉之句,英俊将军与妙龄美人相映生辉,昂奋豪情与感慨超旷的思绪迭相递转,做到了庄中含谐,直中有曲。特别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开拓了新的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
据俞文豹《吹剑录》记载,当时有人认为此词须关西大汉手持铜琵琶、铁绰板进行演唱,虽然他们囿于传统观念,对东坡词新风不免微带讥消,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这首词的出现,对于仍然盛行缠绵悱恻之调的北宋词坛,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3 跟梳头有关的诗词
1、起来慵自梳头 宋-李清照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2、日晚倦梳头 宋-李清照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3、日高花榭懒梳头 宋-柳永 《其九》
4、梳头满面丝 唐-杜甫 《遣兴》
5、日晏未梳头 唐-刘禹锡 《相和歌辞·三阁词四首》
6、一月不梳头 唐-杜甫 《屏迹三首》
7、半顶梳头白 唐-杜甫 《入宅三首(大历二年春,甫自西阁迁赤甲)》
8、照水学梳头 唐-王建 《送韦处士老舅》
9、早起怯梳头 宋-周邦彦 《南乡子·晨色动妆楼》
4 关于头发的古诗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辞)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迟(古诗源)
宿昔不梳头,丝发被两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
从古至今,无论线条粗细的女子,对于与“情思”谐音的满头青丝,总有太多割舍不下的牵挂吧。单是看看那些描写梳头的动词:绾、结、挽,还有那些花样繁多的发髻:盘螺髻,秋蝉髻,倭堕髻,拂云髻,飞凤髻……这么多美丽的名字,记载了多少纷纷扰扰的心情。难怪古代文人会在“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的情调里进退回环。即使英武如花木兰,在代父从军立下赫赫功勋的十二年之后,回到家的首要任务就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何况是那些温婉可人的女子呢?她们在良人离别时,会小心地剪下一绺头发,珍重地请他带在身边。而且,自君别后,她们是那样率性地放弃着自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悦己的人不在身边,连头发都乱蓬蓬的懒于梳理了。
5 关于“头发”的诗词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宿昔不梳头,发丝披两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
卫娘发薄不胜梳
李贺《浩歌》
欧阳修的词: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情落游丝无定,有情还似无情……
长相思
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捣练子
云鬓乱,晚妆残,带恨眉儿远岫攒。
斜托香腮春笋嫩,为谁和泪倚阑干?
诉衷情
冷落绣衾谁与伴?倚香篝。春睡起,斜日照梳头。
欲写两眉愁,休休。远山残翠收。莫登楼。
菩 萨 蛮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6 有关梳子的诗句
一卷246鹧鸪天 书名:《全宋词》 作者:吕胜己 夜春寒透锦帏。
满庭花露起多时。垒金梳子双双耍,铺翠花儿袅袅垂。
人去后,信来稀。等闲屈指数归期。
门前恰限行人至,喜鹊如何圣得知。 卷246鹧鸪天 书名:《全宋词》 作者:吕胜己 日日楼心与画眉。
松分蝉翅黛云低。象牙白齿双梳子,驼骨红纹小棹篦。
朝暮宴,浅深杯。更阑生怕下楼梯。
徐娘怪我今疏懒,不及卢郎年少时。 朝梳怨 宋 曹彦约 朝梳和叠云,到暮不成雨。
一日变千丝,只作愁机杼。 愁至云成幕,小雨和丝落。
愁去脸成霞,雨霁庭下花。 折花愁雨湿,护惜鲛绡立。
蜂蝶爱花红,花心应未同。
7 描写头发的古诗词
描写头发的诗句
1、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杜甫
2、头发梳千下,休粮带瘦容。养雏成大鹤,种子作高松。白石通宵煮,寒泉尽日舂。不曾离隐处,那得世人逢。——唐·贾岛《山中道士》
3、玉筝弹未彻,凤髻鸾钗脱。
4、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5、鬓挽青云欺靛染,眉分新月似刀裁。
6、鬓挽乌云,眉弯新月;肌凝瑞雪,脸衬朝霞。
7、鬓似乌云发委地,手如尖笋肉凝脂。分明豆蔻尚含香,疑似夭桃初发蕊。
8、眉扫初春嫩柳;香肌扑簌瑶台月,翠鬓笼松楚岫云。
9、翁妪齐眉妇亦贤。小姑颜貌正笄年。头发乱,髻鬟偏。爱把花枝立舵前。——宋·王谌《渔父词/渔父》
10、眼波横秀。乍睡起、茸窗倦绣。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8 关于头发的古诗句
李白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玉壶系青丝, 沽酒来何迟。
---李白《待酒不至》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 》
楼上春风日将歇,谁能揽镜看愁发。
---李白《捣衣篇》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李白《秋浦歌》
当年意气不肯平,白发如丝叹何益。
---李白《前有一尊酒行二首》
谁能书合下,白首太玄经。
---李白《侠客行》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梨园子弟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白居易《长恨歌》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宝髻松松挽就 铅华淡淡妆成
红姻翠雾罩轻盈 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不如不见 有情还似无情
笙歌散后酒微醒 深愿月明人静
---司马光《西江月》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回乡偶书》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杨慎《临江仙》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木兰辞》
“钗欲溜,髻微偏,却寻霜粉扑香绵”
袅袅云梳晓髻堆,涓涓秋净眼波回。”
学画双蛾苦未成,鬓云新结翠鬟轻”
。。。。以上选自《周紫芝词集 》
美人浴,碧沼莲开芬馥。
双髻绾云颜似玉,素娥辉淡绿。
雅态芳姿闲淑,雪映钿装金斛。
水溅青丝珠断续,酥融香透肉。
。。。。。。。。谒金门(阎选)
宿昔不梳头,发丝披两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
卫娘发薄不胜梳 。李贺《浩歌》
欧阳修的词: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情落游丝无定,有情还似无情……
捣练子
云鬓乱,晚妆残,带恨眉儿远岫攒。
斜托香腮春笋嫩,为谁和泪倚阑干?
《诗经·鄘风·君子偕老》载:“鬒发如云,不屑髢也。。“鬒”意为头发浓密而黑,“髢”意为假髻。这句古诗赞美了浓密而漆黑的头发有如天上的乌云,拥有这样一头黑发便不屑于使用假的发髻了。后人常以乌云代指女人秀发,如“乌云高绾”词语。
古人在称赞妇女的美丽秀发时常以“鬒发”名之。如《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载:“昔有仍氏生女,鬒黑而甚美,光可以鉴,名曰玄妻。”《太平御览》记载“上(汉武帝)观其(卫子夫)发鬓,悦之”。卫子夫的一头秀发一打开,就像黑色的瀑布一样,闪闪发光,马上吸引住了少年天子汉武帝。(据说武帝那时候正为没有后代而苦恼,所以比较注重道家的某些观点,比如头发乌黑浓密者气血旺,气血旺者高寿多子。)《陈书·后主沈皇后列传》附《张贵妃传》记载:“张贵妃发长七尺,鬒发如漆,其光可鉴。”又如《昭明文选·七辨》曰:“鬒发玄髻,光可以鉴。”“鬒”和“玄”都是称赞发黑的词语。而头发亮丽到可以当铜镜照人的地步,令人叹为观止。
9 收集一些关于梳子的有诗意的句子~~
鹧鸪天 (宋) 吕胜己
一夜春寒透锦帏。满庭花露起多时。垒金梳子双双耍,铺翠花儿袅袅垂。人去后,信来稀。等闲屈指数归期。门前恰限行人至,喜鹊如何圣得知。
鹧鸪天 (宋) 吕胜己
日日楼心与画眉。松分蝉翅黛云低。象牙白齿双梳子,驼骨红纹小棹篦。朝暮宴,浅深杯。更阑生怕下楼梯。徐娘怪我今疏懒,不及庐郎年少时。
虞美人 玉梳赠内子 (元)姚燧
相辉瑜珥瑶钗凤。宝翼蜻蜓动。新妆又得水苍梳。人道秋风何物不琼踞。人无玉质容何害。玉德斯堪爱。尚惭犹未十分全。听取明年环佩戛。?
蝶恋花 (宋)苏轼
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白首送春拼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指间清风斩青丝,相会何期只梦中
指间清风斩青丝, 凝眸君知问是谁
淡扫蛾眉朝画师,同心华髻结青丝
十里平湖霜满天 寸寸青丝愁华年 对月行单望相护 只羡鸳鸯不羡仙
花自飘零水自流,淡淡青丝自言愁,春暖秋霜怜人袖,满月半弦月如钩
青丝绕指柔,华梳理云鬓
郎心轻画眉,红颜落朱唇
浓浓情相依,淡淡心相望
折翼降人间,守护爱一生
绾青丝,挽情思,任风雨飘摇,你我情比金坚!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