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体育方面的特长,该不该送他去体校?

孩子 0 71

孩子有体育方面的特长,该不该送他去体校?,第1张

孩子体育方面的特长,该不该送他去体校
导读:我曾是一名体育生,我觉得我可以来回答您这个问题,不过我是女体育生。首先,我本人也是很喜欢体育,从初中起,校运动会我都表现的很积极,也确实为班集体做出了贡献,得过比赛的第一,也有老师推荐我以后上体校,我当时这么给老师说的,我说,我也想过,但我

我曾是一名体育生,我觉得我可以来回答您这个问题,不过我是女体育生。

首先,我本人也是很喜欢体育,从初中起,校运动会我都表现的很积极,也确实为班集体做出了贡献,得过比赛的第一,也有老师推荐我以后上体校,我当时这么给老师说的,我说,我也想过,但我要把学习成绩提上去。老师说我说得对,确实是要把文化搞好。

但是,我初中当时没走体育生的路,我正常凭文化分上了一中。在高中,我有幸被招体育生的老师看中,说我有天赋,值得去学。话说回来,我之所以初中没走体育生的路,是我问过我的家长,他们不是很同意,因为我是女孩子,再就是体育生很苦很累的,家人心疼我,所以不愿意。而高中那个老师的鼓励,让我有勇气找了父母,聊了好久,告诉他们我想学体育,有些东西,必须得靠自己争取,之后我就得偿所愿,走上了体育这条路,但我也保证了高考文化分的要求不得低于450,因为高考时的文化分和体育分都很重要,哪一样没过线都上不了本科,家里人怕我因为训练把学习的时间都浪费了,就定下了相当军令状一样的保证。

回归正题,12岁,正处于小学毕业或者马上升初中的时段。能是能送进体校,暂且先说他的身体发育情况,男孩子本来发育的就比女孩子晚,12岁进送进体校培训,在我看有些早了,怕就是影响身体发育。如果,他身体条件允许有天赋,而且,这种天赋浪费了就很遗憾的那种,建议送进体校,让相关的老师培训下,看看适不适合。

因为我是高考时走体育加文化的,所以,12岁送进体校,就要做好未来参加单招考试的准备,关于这个以后读大学,尽早考虑,送进专门的体校,可能文化课的时间要相对的少一些,因为单招考试对文化要求没有普通体育生高考要求那么高,可能还是要看各省吧。

体育也分很多种类,12岁时决定了,想想适合什么项目,而且,做好吃苦的准备,体校的训练很苦很累,也很容易受伤,需要及时补充营养。具体的有专门的教练会给你讲解。

其实,在我看来,如果实在喜欢的不行,稳妥点的,就是初中后期中考走体育的路子,有些初中会有凭体育上高中的。然后再高中继续参加体育生训练,高考时,是参加单招还是普通体育高考可以到时候再说,以免发生期间意外情况。

行吧,就说这么多,只是建议,希望每个人的期望都能满足,加油吧。

一、对身体的好处

运动有益身体健康这一点谁都知道,但仔细想想,如今孩子的日常生活比从前静态了很多。

打游戏、看电视,屏幕时间支配了孩子的课余生活。那些一天12个小时在户外奔跑、攀爬、游泳的无忧无虑的日子已经不复存在了。对一些孩子来说,即使是校园健身房和体育课都成了他们不感兴趣的事。

所以,有组织的团队运动才能让孩子们好好运动一场。他们能花上一整天来奔跑、运动,这会让他们变得更健康、更有食欲、心情更好,同时也能学得更好。

二、促进脑力发展

有证据表明,重复的动作不仅能提升大脑的整体功能,对于大脑的执行功能的影响尤其大。

执行功能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它包括制定计划的能力、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控制冲动、保持注意力的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规划,最终完成任务的能力。

这听起来是不是正是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儿童正在应对的问题?没错,在美国,有11%的儿童正受到注意力缺陷的影响,而在过去十年里,这个数字几乎翻了一倍。

这些在注意力方面有缺陷的孩子需要通过一些常规的训练来改善问题,而这些训练提供的好处,团队运动几乎都能提供。

三、挖掘竞争意识

运动,可以使人对自己的身体进行更好的维护,也是使人不断挑战自我、突破自我的过程,既保证人的身体健康,也保证人的生活更为自律,还能为生活增添更多乐趣。

爱孩子的父母都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真正的起跑线是健康、是运动。没有健康,生活会很痛苦,人生之路走起来会过于艰难。而运动,恰好是健康的通行证。

而且当孩子年纪还小的时候,没有形成成熟的价值观,选择体育运动去挖掘孩子的竞争意识,总是比选择学业更简单一些。况且,体育运动更多的是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让孩子们进行较量的同时还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孩子的身体素质。

四、更积极乐观的心态

都说爱运动的人乐观,天塌下来都不叫事~其实,这来源于长期训练比赛后形成的良好心态,而这种心态,往往是很多人最后成就一番事业的强大动力源!

古希腊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柏拉图说:“一个人从小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

热爱运动的人,一定会有一颗坚强乐观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