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背影中 文章写父亲的4次背影 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之情)

老公 0 29

朱自清的背影中 文章写父亲的4次背影 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之情),第1张

朱自清的背影中 文章写父亲的4次背影 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之情)
导读: 1、朱自清的背影中 文章写父亲的4次背影 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之情)2、男人在分手时目送你的背影才走开,说明什么3、目送 好词好句好段4、歌词里有我目送你远去,是啥歌5、目送 的阅读答案6、《背影》背后的故事7、目送好词
  • 1、朱自清的背影中 文章写父亲的4次背影 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之情)
  • 2、男人在分手时目送你的背影才走开,说明什么
  • 3、目送 好词好句好段
  • 4、歌词里有我目送你远去,是啥歌
  • 5、目送 的阅读答案
  • 6、《背影》背后的故事
  • 7、目送好词好句
  • 8、目送原文 目送原文介绍

“背影”在文中反复出现四次,然每次的情况都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则是一脉相承。表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感念之情。

第一次,在文章开头,旨在开篇点题“背影”。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以笼罩全文。

第二次,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作者对父亲的“背影”作了具体的描绘,此为写作重点。父亲胖胖的身躯,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艰难,蹒跚的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个镜头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第三次,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

第四次,在文章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与文章开头呼应。

扩展资料:

1917年,作者的祖母去世,父亲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的差事也交卸了。办完丧事,父子同到南京,父亲送作者上火车北去,那年作者20岁。

在那特定的场合下,做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体贴、爱护,使儿子极为感动,这印象经久不忘,并且几年之后,想起那背影,父亲的影子出现在“晶莹的泪光中”,使人不能忘怀。1925年,作者有感于世事,便写了此文

《背影》是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写的,它描写了在祖母亡故回家奔丧之后与父亲在车站上别离时的情景,反映了北洋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作者凭着自己敏锐的洞察力,看透了时代和社会的沉疴,将哀伤和愤懑凝聚于笔端,淋漓尽致地勾勒出父亲的背影,描绘出自家光景惨淡的图画。

在这幅图画中展示了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在中外反动派的残酷压榨下朝不保夕的苦况,深刻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处在社会下层的小私有者日趋破产的真实生活。表达了在艰难环境中父爱子、子爱父的真挚感情。作品通过这种描写父子之情的艺术闪光,照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照出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酷。

——背影 (朱自清创作散文)

有很多种可能的,有可能是这个男人心里还有你,舍不得你,当然也有可能是他决定放弃之后最后一次眷恋,这个分人而定,那个人平时对你如何,每次你走的时候,他是怎样的,你要综合他这个人分析,我个人觉得,第一种可能性大

1、九十三岁的眼睛和四岁,竟是同一双眼睛?灵魂里,还是那看《史记》的孩子,深情而忧郁的青年?

2、拜祭,终究也只是生者的一份安宁。

3、在暂时里,只有假设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

4、母亲,是个最高档的全职、全方位CEO,只是没人给薪水而已。

5、金门的美,怎么看都带着点无言的忧伤。一栋一栋颓倒的洋楼,屋顶垮了一半,残破的院落里柚子正满树摇香。如果你踩过破瓦进入客厅,就会看见断壁下压着水渍了的全家福照片,褪色了,苍白了,逝去了。一只野猫悄悄走过墙头,日影西斜。

6、不是渐行渐远,而是有一天终要重逢。

7、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8、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

9、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创痛,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

10、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

11、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

12、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

13、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出来的‘懂’,作最后的转身离开。

14、我们这一代人,错错落落走在历史的山路上,前后拉得很长。同龄人推推挤挤走在一块,或相濡以沫,或怒目相视。年长一点的默默走在前头,或迟疑徘徊,或漠然而果决。前后虽隔数里,声气婉转相通,我们是用一条路上的同代人。

15、理想主义者往往经不起权力的测试。

16、空荡荡的街,只有我,和那生了我的女人。

17、文明和野蛮的中隔线,薄弱,混沌,而且,一扯就会断。

18、怎么就知道,你活得比我长呢?时间才是最后的法官。

19、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

20、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母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21、对于行路的我而言,曾经相信,曾经不相信,今日此刻也仍旧在寻找相信。但是面对时间,你会发现,相信或不相信都不算什么了。

22、“所有其他的人,会经历结婚、生育、工作、退休,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来的‘懂’,做最后的转身离开。”

23、我们都知道了,母亲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递区号、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

24、冬夜的街,很黑,犬吠声自远处幽幽传来,听起来像低声呜咽,在解释一个说不清的痛处。

25、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

26、凡是出于爱的急切都是可以原谅的。

27、你能想象比‘被物质撑得过饱后的漠然’更贫乏的存在状态吗?

28、人对自然、对生命过度地暴虐、亵渎之后,他究竟还有什么依靠呢?如果勇敢领袖们的心里深埋着仇恨和野心的地雷,敏感的阿拉伯芥又救得了几个我们疼爱的孩子呢?

29、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人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

30、斜坡上的杂化野草,谁说不是一草一千秋,一花一世界呢?

31、不是渐行渐远,而是有一天终要重逢;你的名字,清楚地留在世纪的史记里。

32、如果科学家能把一滴眼泪里所有的成分都复制了,包括水和盐和气味、温度——他所复制的,请问,能不能被称作一滴“眼泪”呢?

33、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

34、太疼的伤口,你不敢去触碰;太深的忧伤,你不敢去安慰;太残酷的残酷,有时候,你不敢去注视。

35、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36、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37、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38、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痛得无法忍受时,用什么样的表情去面对别人;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创痛,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

歌词“我目送你远去”出自歌曲《幻影》

歌曲:幻影

歌手:玉面大叔

填词:玉面大叔

谱曲:玉面大叔

歌词

来而往的人影,擦肩而过然后

被刻上你的姓,随人海流动

而如你般远去,唯一留给我的是背影

换一个你远离,渐渐不见身影

剩一个我抽离,(留在离开灵魂的场景)

化成一颗泡影,聚而散的风景

流连忘返过后,开始下段旅行

随人海流动,我目送你远去

唯一留给我的是背影,换一个你远离

渐渐不见身影,剩一个我抽离

(留在离开灵魂的场景),化成一颗泡影

换一个你远离,渐渐不见身影

剩一个我抽离,(留在离开灵魂的场景)

化成一颗泡影

扩展资料

《幻影》,该歌曲收录在专辑《幻影》中,2019-03-27发行,该张专辑包含了1首歌曲。

《幻影》的各种版本

1、如梦演唱的《幻影》,该歌曲收录在专辑《梦六》中,Canton发行,该张专辑包含了10首歌曲。

2、梁君诺演唱的《幻影》,该歌曲收录在专辑《热门华语59》中,2013-01-01发行,该张专辑包含了29首歌曲。

1妈妈用眼睛送儿子过海关

2。(1)不能把“闪入”换成“没入”,“闪入”和“倏忽”说明时间短。

(2)“瞥”比“望”时间短,更能说明妈妈的愿望之小,要求之低,只要儿子回头看一眼自己。

3。(1)我的期望,期望儿子能回头。

(2)空荡荡的街正是妈妈内心的写照,邮筒是用来沟通人与人关系的工具,在这里,妈妈却因无法与儿子沟通而感到失落,孤独。

4。作为父母,在给予儿女爱的同时,也要教会他们体味到父母的付出;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题目。不是的话就上百度一下,上面很多、

作为儿女,要理解父母的爱,要知恩图报,尽管想独立,但要多与父母沟通思想。

《背影》是朱自清最为著名的记事怀人散文,短短千余字道尽了作者与父亲之间的情感。这种情感,不仅仅是我们经常听到的父亲对儿子的爱,实际上包含了更为复杂的情感,而这一切,都要从《背影》背后的父子冲突说起。

1917年的冬天,对于朱家而言,格外寒冷。已经纳了许多个妾的父亲想要再纳一个姨太太,父子二人因此产生了巨大的矛盾。朱自清的家庭是清末十分正统的书香门第,老一辈人还有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认为家中的所有事都应该听长辈的,而接受了新思想的朱自清则希望父亲听听自己的意见,两辈人平等交流沟通,新旧思想导致父子二人的矛盾更加激化;更何况,父亲纳妾之事还导致朱自清的母亲被迫离家;父亲借了高利贷,擅自领取朱自清的薪水,此事更导致父亲被撤职,家里花了好些钱才摆平,朱自清的祖母也因此受气离世。父亲的种种行为导致家中发生如此变故,朱自清自然心生芥蒂。祖母的丧事料理完毕,朱自清要返校,父亲要去南京谋差事,这才有了《背影》中父子相别的场景。父亲对于朱自清的关爱并不是建立在父子感情和谐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两人矛盾激化的基础之上,无怪乎《背影》一开始的情境描写十分惨淡了:“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这些描写是对真实情境的叙述,是朱自清对过去事情的回忆,他没有大肆抒发自己当时的悲伤,而是在简单质朴的文字叙述中,描写出了家中所遭遇的重大变故,但是,“祸不单行”“满院狼藉”“簌簌地”等词的运用藏不住这些文字背后哀伤的基调,“一半为了父亲赋闲”则藏不住父子两人间尴尬的关系。可以说,朱自清认为,家中的重大变故、“家中光景很是惨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亲的过错。从《背影》整篇散文来说,这段文字的叙述与后文所叙述的父亲对儿子深切的关心及儿子对父爱的“幡然醒悟”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对比,也使得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心显得更为动人。

那么,朱自清又是如何真正理解父亲,并描写出如此感人的父子之情的呢

实际上,《背影》不是即兴之作,而是在时间酝酿与积淀中的产物。1925年,在清华大学任教的朱自清收到父亲的来信,信中说:“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看后,回忆起八年前祖母丧事之后,与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的情景,百感交集,悲从中来,完成了《背影》。从1917年到1925年,在车站爬上爬下为自己买橘子的父亲的背影隐约萦绕在朱自清心头,他也在生活的现实中渐渐读懂了父亲。八年间,外出寻职的父亲不仅没有获得任何结果,还病倒外乡被人送回了扬州,长期赋闲。家里经济每况愈下,父亲的身体也没有年轻时强健,如信中所说,有诸多不便。可以说,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父亲都承受了巨大的打击。1920年,长女采芷出生,朱自清自己成为了父亲。朱自清原本就是家中的长子,现在又多了一个父亲的角色,自然肩负起了更多沉重的家庭责任,多年来为生活而奔波辛劳。

八年,在收到父亲来信的那一刻,这八年来生活的不易、尴尬而充满平实爱意的父子关系以及多年来经历的家庭社会的变化,全都从朱自清脑海里喷涌而出。这一刻,或许是更早之前的某一刻,或许是初为人父的那一刻,或许是与父亲通信的那一刻,曾经对父亲心怀芥蒂的朱自清释怀了。他在脑海中搜索他和父亲之间的沟通,选取了这个心情最为复杂又最令人感动的片段,写成了《背影》。1928年,散文集《背影》出版,朱自清便把书寄回了扬州,两代人在七八年的时间流逝后,获得了真正的心灵靠近: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他的儿子。”

朱自清懂得了父亲的不容易,懂得了父亲与他之间的关系,懂得了父亲对他的爱,也感慨于父亲的老境颓唐。他是真正懂得了父亲:朱自清的阅历,他的身份,他与父亲的沟通交流,让他懂得了自己的父亲,也让他懂得了什么叫“父亲”。父亲是那个要做许多大事又不会大肆在家中宣扬的人,是那个因为自己是家中的支柱而不能发泄自己的情绪、必须“情郁于中”的人,是那个尽管儿子对自己心怀芥蒂,依然只是惦记着儿子、只是给予儿子无私爱意的人。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句文章开头的话,让读者们未见朱父其人,先对朱父的背影产生了疑问:分别二年余,为什么只有父亲的背影是最为难忘的呢儿子与父亲的背影之间有什么特殊的故事呢其实啊,朱自清脑海中“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是朱自清在火车站记忆点最多的一个意象,他不仅在父亲买橘子时长时间看到了父亲艰难的背影,也目送着父亲的背影进入人群消失不见,并回到座位上流泪,这时的他一定思绪万千,也加深了对父亲背影的记忆。而这个独特的背影啊,不仅承载着父亲对儿子的爱,也在某种程度上承载着家庭的悲苦与温情。

一个家庭总会有无数的坎坷与艰辛,但也总会有家庭的每个成员共同扛起家庭的重担。这个背影不仅是朱父的,也是许多因种种原因逐渐衰败的中国普通家庭的父亲母亲的背影,就算家庭遇到了困难,他们也会给儿女最真诚的、无微不至的爱。《背影》也是新旧文化和思想观念冲突之下,中国式父子关系的一种呈现方式。旧式的“父父子子”观念与新式的父子平等沟通的想法,因为最简单、最质朴的父子情而没有了隔阂,化解了尴尬。《背影》烛照着两代人深沉的思想关系,是一代人望着前代人的足迹。

目送好词

1、怒目相视  推推挤挤  渐行渐远  漫无目的

2、事过境迁  怅然不已  平平常常  繁花似锦

3、相濡以沫  错错落落  迟疑徘徊  烟尘朦胧

目送好句

1、每一个被我“看见”的瞬间刹那,都被我采下,而采下的每一个当时,我都感受到一种“美"的逼迫,因为每一个当时,都稍纵即逝,稍纵,即逝。

2、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3、要真正的注视,必须一个人走路。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

4、一路上樱花照眼,她静静看着窗外流荡过去的风景,窗玻璃映出她自己的颜容,和窗外的粉色樱花明灭掩映;她的眼神迷离,时空飘忽。

5、贫穷的记忆,在事过境迁之后,像黑白片一样,可能产生一种烟尘朦胧的美感,转化为辛酸而甜美的回忆。

6、如果科学家能把一滴眼泪里所有的成分都复制了,包括水和盐和气味、温度——他所复制的,请问,能不能被称作一滴“眼泪”呢?

7、时光,是停留还是不停留?记忆,是长的还是短的?一条河里的水,是新的还是旧的?每一片繁花似锦,轮回过几次?

8、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

9、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子母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她的背影渐行渐远。

10、墙上,不敢挂什么真正和记忆终生不渝的东西,因为墙,是暂时的。在暂时里,只有假设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

11、车子骑到海滩,风轻轻地吹,像梦一样温柔,但是你看见,那是一片不能走上去的海滩。

12、两个人一起走时,一半的心在那人身上,只有一半的心,在看风景。

13、寂寞的感觉,像沙尘暴的漫天黑尘,以鬼魅的速度,细微地渗透地包围过来。

14、冬夜的街,很黑,犬吠声自远处幽幽传来,听起来像低声呜咽,在解释一个说不清的痛处。

15、对于行路的我而言,曾经相信,曾经不相信,今日此刻也仍旧在寻找相信。但是面对时间,你会发现,相信或不相信都不算什么了。

16、夜虽然黑,山峦的形状却异样地笃定而清晰,星星般的灯火在无言的树丛里闪烁。蓦然有白雾似的光流泻过来,那是另外一列火车,由北往南驶来,和我们在沉沉的夜色里擦身而过。

17、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18、才子当然心里冰雪般的透彻: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19、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20、当他垂垂老时,他可以回乡了,山河仍在,春天依旧,只是父母的坟,在太深的草里,老年僵硬的膝盖,无法跪拜。乡里,已无故人。

21、大武山上最后一道微光,越过渺茫从窗帘的缝里射进来,刚好映出了她灰白的头发。

22、黑沉沉的海上,满缀着灯火的船缓缓行驶,灯火的倒影随着水光荡漾。十五岁的少年正在长高,脸庞的棱角分明,眼睛清亮地追问你世界从哪里开始。

23、我坐在风暴中心,四周却一片寂静,这是寂寞的感觉,像沙尘暴的漫天黑沙,以鬼魅的速度,细微地渗透地包围过来。

24、奢侈,到底是一种被物质撑得过饱的漠视,还是把一切都看的都理所当然的无聊?

25、在这里,他可以孤单却不孤独,他既是独处,又是热闹,热闹中独处,仿佛行走深渊之上却有了栏杆扶手。

26、我认为小鸟飞不过沧海,是因为没有飞过去的勇气,我现在发现,不是它没有勇气,而是沧海那一头早已没有了等待。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27、真正能看懂这世界的,难道竟是那机器,不是你自己的眼睛、你自己的心?

28、所谓了解,就是知道对方心灵最深的地方的痛处,痛在哪里。

29、在你与世隔绝的修行室外,有很多人希望捎给你一句轻柔的话、一个温暖的眼神、一个结实的拥抱。我们都在这里,等着你。可是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30、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31、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

32、中年人的沧桑中,总有一种无言的伤痛。目送生命的逝去,目送生命的远行,却只能目送,无法挽留。

33、有时候,约个可爱的人,两个人一起走,但是两个人一起走时,一半的心在那人身上,只有一半的心,在看风景。

34、陪母亲卧床,她却终夜不眠。窗帘拉上,灭了大灯,她的两眼晶亮,瞪着空濛濛的黑夜,好像瞪着一个黑色的可以触摸的实体。她伸出手,在空中捏取我看不见的东西。

35、你我还会这样相聚吗?我们会不会,像风中转蓬一样,各自滚向渺茫,相忘于人生的荒漠。

36、总是有读不完的书,写不完的字,走不完的路,看不完的风景,想不完的事情,问不完的问题,爱不完的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忙,忙死了。

37、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幸福就是,寻常的日子依旧;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

38、我喜欢走路。读书写作累了,就出门走路。有时候,约个可爱的人,两个人一起走,但是两个人一起走时,一半的心在那人身上,只有一半的心,在看风景。

39、人在天地之间终究是无所凭依的孤独,(next88)你真能面对生老病死,就真的明白,在这世间,没有什么可以附着依托。

40、夜色朦胧里,我看见路灯,把人行道上变电箱的影子胡乱射在一面工地白墙上,跟路树婆娑的枝影虚实交错掩映,看起来就像罗密欧对着朱丽叶低唱情歌的那个阳台。

41、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

42、蔡琴的声音,有大河的深沉,黄昏的惆怅,又有宿醉难醒的缠绵。

43、要真正地注视必须一个人走路。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44、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出来的‘懂’,做最后的转身离开。

45、太阳沉下去,月亮起来时,星还在那里,依傍着月亮。不管那月亮如何地艳色浓稠,这颗星还是堂堂正正地亮着。

46、是秋天,海风徐徐地吹,一枚浓稠蛋黄似的月亮在海面上升起。

47、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也没有。

48、火车滑开了,窗外的世界迅急往后退,仿佛有人没打招呼就按下**胶卷“快速倒带”,不知是快速倒往过去还是快速转向未来,只见他一幕一幕从眼前飞快逝去。

49、难的是,你如何辨识寻找和放手的时刻,你如何懂得,什么是什么呢?

50、就这样漫无目的地行走,身上没有一个包袱,手里没有一张地图。

51、所有美好的都已美好的过去了,甚至夜夜来吊唁的蝶梦也冷了。是的,至少你还有虚无留存。你说,至少你已懂得什么是什么了。是的,没有一种笑是铁打的,甚至眼泪也不是。

52、你和风景交流的时间长了,行云流水间,万物映在眼底,突然悟到:真正能看懂这世界的,难道竟是那机器,不是你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

53、歌声像一条柔软丝带,伸进黑洞里一点一点诱出深藏的记忆。

54、我们都知道了,母亲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递区号、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

55、然而就算我已经七老八十,就算我已经儿孙满堂,我也依旧是个孤单的孩子,在心灵的一隅,等待着目送的眼光,这样的我,才不会惧怕回头,这样的我,才敢一直往前。

56、太疼的伤口,你不敢去触碰;太深的忧伤,你不敢去安慰;太残酷的残酷,有时候,你不敢去注视。

57、理想主义者要有品格,才能不被权力腐化;理想主义者要有能力,才能将理想转化为实践。

58、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它的内在世界和我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

59、家,一不小心就变成一个没有温暖、只有压迫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固然凄惨,但家却可以更寒冷。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的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很多人在散了之后开始终身流浪。

60、爱情是只有灵没有肉的,是澎湃汹涌一发不可收拾的;唯美浪漫、纯情而带着毁灭性的爱情,才是最高境界的爱情。

61、一阵轻轻的风拂来,我仿佛在闹市里听见树叶簌簌的声音,抬头一看,是一株巨大的玉兰,开遍了润白色的花朵,满树摇曳。

62、回忆真的是一道泄洪的闸门,一旦打开,奔腾的水势慢不下来。

63、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

64、春节的爆竹在冷过头的冬天有一下没一下的,凉凉的,仿佛浸在水缸里的酸菜。

65、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人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

66、不是渐行渐远,而是有一天终要重逢;你的名字,清楚地留在世纪的史记里。

67、栀子花还开着,只是在黄昏的阳光里看它,怎么都觉得凄凉。

68、人生就是如此,你以为已经从一个漩涡逃离,其实另外一个漩涡就在你的脚下。用力蹬一脚,就进去了。所以,不需要对生活太用力,心会带着我们去该去的地方。

69、路的地面上,有一条很长很长的白线,细看之下,发现是鸟屎。一抬头,看见电线上黑溜溜的一长条,全停满了燕子,成千上万只,悄悄地,凝结在茫茫的夜空里。

70、我知道两件事:一个存折里,数字一直在增加,另一个存折里,数字一直在减少。数字一直在增加的存折,是我自己的;数字一直在减少的那一本,是别人给我的。

1、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2、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3、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象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象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4、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5、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象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6、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7、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8、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9、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10、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11、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12、我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13、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