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做代理卖给客户的商品是假货但是卖家已经跑路了客户想报警应该怎么办

客户 0 49

自己做代理卖给客户的商品是假货但是卖家已经跑路了客户想报警应该怎么办,第1张

自己做代理卖给客户的商品假货但是卖家已经跑路了客户想报警应该怎么办
导读:协商和解。消费者与经营者在发生争议后,在自愿、互谅基础上,通过直接对话,摆事实、讲道理,分清责任,达成和解协议,使纠纷得以解决。这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对经营者来说都是理想的途径。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电子

协商和解。消费者与经营者在发生争议后,在自愿、互谅基础上,通过直接对话,摆事实、讲道理,分清责任,达成和解协议,使纠纷得以解决。这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对经营者来说都是理想的途径。

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电子商务和快递行业的快速崛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随之而来也带来很多问题,近些年来侵权行为逐渐增多,有些商家为了提高利润,便把仿名牌的假货拿出来卖给顾客,那么卖假货需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后果,会判刑吗作为消费者,买到假货应该如何维权呢

一、卖假货被速会判刑吗

      销售假冒商品属于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数额较大的要承担刑事责任。

      1《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销售 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司法解释(2004年):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应当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销售金额在二十五万元以上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的“数额巨大”,应当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虽有销售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商品的行为,但销售金额不属于数大,不构成本罪。应按照《商标法》的相关规定处理。

二、作为消费者,买到假货应该如何维权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遭遇假货,既可以向销售者索赔,也可以向网络交易平台索赔,还可以要求两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实践中,为维权方便,消费者一般选择起诉网络交易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销售平台做被告是有条件的,在以下三种情形下消费者可起诉网络交易平台:

      1、网络交易平台不能提供销售者信息;

      2、虽能提供信息,但网络交易平台对消费者作出更有利的承诺;

      3、明知或者应知销售者利用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且未采取必要措施,则消费者可要求二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三、网购遇到假货,去哪儿起诉更方便

      根据民事诉讼法,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同时,最高法院也明确规定,购销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对交货地点有约定的,以约定的交货地点为合同履行地;没有约定的,依交货方式确定合同履行地;采用送货方式的,以货物送达地为合同履行地。也就是说消费者可以“不出家门”就让违法者遭到制裁。

四、“一经拍得,概不退货”规定是否有效

      在网络购物中,格式条款比较常见。比如“-经售出,非质量问题不得退换”“一经拍得,不退不换”等。此类格式条款,一般应为无效,因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7天无理由退货的权利,上述条款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五、遭遇“买家已付款,卖家不发货”怎么办

      消费者下单购买商品,并已支付货款,商家却称未对消费者订单进行确认,合同尚未成立,消费者无权要求发货。遇到这种情况,法院要根据个案详情综合判定。比如,消费者在下单时,商家提供的选项里对产品的型号、颜色、大小、数量、性能等细节均有明确规定。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下单请求和支付货款的行为经过系统确认有效,则合同确立,卖家需履行提供商品义务。

六、网购商品与商家宣传不一致怎么办

      网购中,商家是否存在虚假宣传,总的判断原则是,若商家故意告知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买方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若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则消费者有权要求退货退款和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3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的,按500元赔偿。

七、怎样维权才能耗时少、成本低

      由于消费者通过网络购买的多是食品、服装、日用品等价值不是太高的商品,发生争议时,如何维权才能耗时较少、成本较低成为困扰消费者的一大难题。当前,国内一些大型网购平台正在逐步建立第三方争议调解机制,即邀请知名法律专家、电子商务专家担任调解员,协调买卖双方通过解决争端,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申请该项服务。

      最后我提醒大家,在平时购物的时候,一定要擦亮双眼, 到正规商家购买,不要贪图小便宜,以免上当受骗。更多法律咨询请大家上进行了解。

你可以拨打12315,但是现在只是怀疑 ,必须得有真凭实据能够证明,这个货是假的,绝对不能凭借着你的怀疑去拨打电话,说人家的是假货,这样自己的名誉也会受损的,建议先弄清楚真假,再打电话。

无非是两种办法:

第一 他心里很清楚送你的是假货,那这种人就没法儿做朋友了,然后,你并不能和他撕破脸,保持距离,下次回礼的时候,还是不要选太贵重的。

第二 他也不知道是假货,也许是希望自己最低的价格买到最好的东西,只是一不小心,失手了,而自己又觉得是正品 。然后你该怎么办呢?

应该问,我该怎么办?我同学送了我一块1k+的表,我从来都没带过,今天突然心血来潮,把它从盒子拿出来看了看,发现是fake,但我又很害怕我自己的判断,因为我希望他不是这样的人。所以我去找了客服,客服告诉我,没有这款表,我们品牌没有出这款的 请认准正规渠道选购的哦。

我不死心,于是又问了同型的表盘,表带(我想证实有没有可能,是组合表)然鹅,客服告诉我我们没有出适合这款的钢带尺寸的哟。

我和客服沟通了很久,得出的结论就是,这个就是fake。

他马上就快过生日了,你知道,我准备怎么做嘛?我要买一双和这块真表价格差不多的鞋送给他,我没有再装圣母婊,也不会怂恿你也这样做,这是我自己真实的想法。

《假货》在中国工商出版社2008年出版,可能是汉字圈第一本关于假货的学术专著。

《假货研究》里,假货指以下商品:

1、和客观事实明显不符。

2、和得到世界上2/3以上政府承认的国际组织颁布的标准,以及2006年人均收入在1500美元以上国家政府颁布的标准不符,前者以承认该标准的地域为准,后者以所在国为准。

3、如果二者都不存在,则以销售地相当于我国省级以上法院得到半数法官认可的司法判决标准为准。(第3页)这一定义从客观和主观二个方面明确了假货的内涵,外延囊括了全部假冒伪劣产品,得到学术界、管理界和社会的普遍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