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亲自送小朋友上下学是好事还是坏事?

孩子 0 21

家长亲自送小朋友上下学是好事还是坏事?,第1张

家长亲自送小朋友上下学是好事还是坏事?
导读:父母接送孩子除了出于安全方面的考量外,也关乎着亲自之间的交流。自从孩子上学以后,除开每天吃饭睡觉的时间,父母与孩子有效接触的时间其实并不多,家长可以利用接送孩子上学的时间,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孩子在学校的见闻和感受,增进亲自之间的感情。一

父母接送孩子除了出于安全方面的考量外,也关乎着亲自之间的交流。自从孩子上学以后,除开每天吃饭睡觉的时间,父母与孩子有效接触的时间其实并不多,家长可以利用接送孩子上学的时间,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孩子在学校的见闻和感受,增进亲自之间的感情。

一、父母亲自接送孩子上学有哪些好处?

安抚孩子的情绪。露露刚上幼儿园的时候,爸妈为了图省事,给她报了校车接送。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妈妈发现露露对上学的抵触情绪很大,每天校车来了,她总是哭着不肯上车,碰到有耐心的老师,会把她接过去抱着哄一哄,碰到那种不耐烦的,就任由她坐在座位上哭,妈妈看了很是心疼,决定自己亲子接送露露。虽然为了接送露露,每天要早起,但是自从妈妈亲自接送后,露露慢慢地不那么抵制上学了。

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学校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陌生的环境,他们心中难免会感到害怕,父母如果直接让孩子坐校车,只会增加孩子心中的恐惧感。如果父母亲自接送,可以在上学的路上,多与孩子沟通,疏解他们心中的不安情绪。

可以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父母亲自去学校接孩子,可以及时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孩子在学校里遇到什么困难,父母也能够第一时间问清原由,今早帮助孩子解决。

可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如果父母每天坚持接送孩子,孩子在上学的时候,心理就会有所期盼,他们知道到了一定的时间,爸妈一定会来接她。爸妈这种仿佛遵守约定的做法,会让孩子心里感到踏实,因此他们在学校也会呆的安心了。

父母亲自接送孩子上学,可以化解孩子心中的不安情绪,父母利用接送孩子上学的时间,也可以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心理的想法和在学校的动态,给孩子心里带来安全感。

送儿上学歌

送儿去学堂,

娘心可温暖,

送儿去学堂,

娘意尤欢畅。

儿咿呀学语,

儿步履蹒跚,

憨态仍可掬,

依稀昨日样!

而今已长成,

小小男子汉!

春风拂儿面,

春日沐儿身,

春水绿波轻,

春意满盈盈。

儿步轻又快,

一路响叮铃,

飞过青草地,

一路花香沁。

儿你慢些走,

儿你慢些行!

儿今去求学,

娘语记心上,

学须勤和谨,

切莫嘻与荒。

学须温与习,

辩思方更强!

尊师第一位,

吾儿勿相忘。

礼善诚待人,

吾儿记心上。

德为万事先,

智当长滋养,

体须时时健,

美能更久长。

劳时要争先,

纪更排在前,

德美智体劳,

有纪方保障。

娘言当谨记,

儿定放心上。

细语一串串,

勿嫌母训长,

殷殷又切切,

望儿细思量。

男儿需努力,

男儿当自强。

盼儿能成器,

盼儿快成钢,

今日恒努力,

明日成栋梁!

送小孩上学,发朋友圈的句子:

1、送孩子上学,大人心里也是一大,只是舍不得,不习惯没有孩子在旁边闹腾的生活。

2、孩子,读书很辛苦,打游戏很快乐,但我宁愿,你现在多吃苦。

3、天下的妈妈都一样,都不舍得跟孩子分开,恨不得时时刻刻陪在孩子身边,不错过他成长的任何瞬间。

4、陪孩子们在一起是一种幸福,孩子们的笑容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5、伴着凉爽的秋风,飘来阵阵学校的玲声,传来声声同学的笑语声。我的好朋友,开学啦,让我们为理想奋斗,永不停息!

6、踏上大学,送你一个大礼包。第一个是希望,任何时候都要好好努力学习。第二个很简单,就是要放松,做点你很想做但没有做过的事情,而且要很投入。

7、多少苦辣辛酸,七月漫长黑暗,光明带着高歌,走向象牙塔尖,大学即将到来,折桂就在今朝,放开胸怀一笑,迈向烂漫美好,愿即将迈入大学的你完事如意,学习顺利,人生更上一层楼。

8、新金秋迎来新学校,新学校迎来新面孔,新面孔迎来新友情,新友情带来新生活!愿你在新学期中,不断进步,不断超越,不断成功!

9、六月高温似火烤,捷报传来凉爽绕。金榜题名心中喜,父母亲人开颜笑。街坊朋友道贺来,喜气盈盈祥云罩。学府深造学识长,前程似锦在今朝!

10、伴着凉爽的秋风,剽飘来阵阵学校的玲声,传来声声同学的笑语声。我的好朋友,开学啦,让我们为理想奋斗,永不停息!

11、上大学,多钻研,勤思考,莫死板;交朋友,诚且坦,酒肉情,莫留恋;生活中,节又俭,平常心,莫比攀;刻苦学,多演练,学业成,勇争冠。送祝福,记心间,幸福绕,真美满。

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究竟是为了什么?

当下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人,那就是上学的意义是什么?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究竟是为了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有自己的说法,在他们看来,送到学校肯定就是要学习知识,一步步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成长,但这个答案太过于浅显,以至于并不能够让大多数的人认同。那到底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的意义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共同探究一下。

在我个人看来,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在学校学习是每个孩子都应该经历的一个过程,对于孩子来说,学校相对于家庭是一个崭新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会认识新的同学和老师,在与他们的相处过程中能够加深孩子对于社会的了解,并且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孩子能够学习到各色各样的知识,有利于加深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的了解,帮助他们树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再者,学校对于孩子来是一个二次成长的过程,在这里孩子能够学习到家庭教育中没有涉及到的知识,在与其他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体验人世间的各种情感,建立自己的人际圈子,收获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对于每个孩子来说,情感世界都认知都需要他们自己开拓发展,而学校就是最好的熔炉,在这个大环境中,学生有很多自我的空间,能够自我建立自己的个人认知,帮助他们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磨砺自己的个人意志。

此外,对于孩子来说,学校是他们个人自主的第一步,是他们自我接触世界的第一步,没有了家长的悉心看护,他们要学会自己面对生活,这样有利于锻炼孩子的自主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意识。

身边故事宁愿一个人呆在家中丁丁妈妈说:今年九月份,丁丁上了小学一年级,本以为她能很快乐。可她却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爱上学,宁愿自己一个人呆在家中。我和她爸好说歹说地把她送到学校,总要惹她大哭一场。一位母亲给我讲了她儿子的变化:我有一个好儿子小桐,是少先队大队长,品学兼优,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谁知好景不长,一切都消失得那么快。那是一个闷热的早晨,该是儿子起床上学的时间了,可是他却一反常态,仍蒙着头赖在被窝里不肯起来,对父母的关注无动于衷,只是说:“别来烦我”。直到九点钟左右他才起床,还严肃地说:“我不去读书了,一提到学校我就比死还难受。”此后,每当该去上学的时候,他总是紧张得面色发白,不是不断地跑厕所,就是呕吐或肚子痛去挂急诊。而每次检查结果都是正常,一到下午全部症状都自行消失。最后,心理医生给儿子诊断为“学校恐怖症”。心理茶坊严重的儿童心理疾病一位优秀生,为什么会视学校如战场,感到如此紧张和恐惧呢?引起的原因主要是过于认真、胆小、敏感,加上父母、老师或者本人过高的期望值,使之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一旦某次学业失败,即成为导火线而出现学校恐怖症。小桐长期以来一直稳坐全班第一名的宝座,学习上从未受过挫折。他的“学校恐怖症”的导火线又是什么呢?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原来本次期中考试,排在第二名的成绩总分比儿子只少半分,为此极度紧张,感到自己的第一名摇摇欲坠,从而显得心神不宁,无心听课、做作业,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他自觉末日来临,于是多次自寻短见,每次都在千钧一发之间,想到父母对他的期望而犹豫起来,最后干脆当逃兵,不肯去学校了。当人感受到某种威胁或压力且无能力应付时,会处于一种精神紧张状态。紧张又引发一系列生理变化:肾上腺素、去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心率加快、皮肤苍白、尿频、胃肠功能紊乱(恶心、呕吐、腹痛)、出汗、头痛、手抖等。这是一组恐惧心理伴发的躯体症状,恐惧是因,躯体症状是果。恐惧解除时,躯体症状也随之消失。由学习或学校情境引起的恐惧,称为“学校恐怖症”,是恐怖症的一种。学校恐怖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儿童心理疾病。多见于7-12岁的小学生。由于存在各种不良心理因素,使学生害怕上学,害怕学习,具有恐怖心理,故又称“恐学症”。学校恐怖症的三个特征害怕上学,甚至公开表示拒绝上学。发病期间,如果父母强迫患儿去上学,会使其焦虑加重,倘若父母同意暂时不去上学,则孩子焦虑马上缓解。焦虑的症状表现为:心神不宁,惶惶不安,面色苍白,出冷汗,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甚至有呕吐、腹疼、尿频、便急等。学习压力对于比较坚强、自信、开朗或是对自己的期望值不是很高的学生,不至于构成心理威胁而出现紧张。若是过分严格要求自己,逼迫自己去完成力不从心的学习目标,对分数与名次看得太重,必然陷入极度焦躁、担忧与紧张的情绪体验。没有良好的心情,往往无法专注于学习,成绩下降也成必然。人只有在愉快的情绪状态中,注意力、记忆力、思考力才能处于最佳状态。适度的压力是动力,过度的压力却会成为阻力。优秀的心理素质比优秀的学习成绩更重要。家长在线原因较复杂产生学校恐怖症的原因较复杂,先天素质,家庭和学校教育不当,不良的社会环境都可以成为病因。从家庭教育方面说,望子成龙是家长们的心愿,这种来自亲人的美好期望将鼓励孩子不断进取、不懈努力。然而,当这种期望值远远超出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时,这种善良的愿望便转化成对孩子的一种心理重负。特别是家长要求过严、过急,学习成绩略差一些便训斥、讽刺或打骂,更使孩子的心理过于紧张,成为影响学习的消极因素。从孩子自身素质说,有的孩子学习跟不上,虽有心理压力,但不一定都会患学校恐怖症。患此症的孩子大多性格孤僻、胆小、被动、依赖等,幼时就经常受到一些恐惧的刺激,如由于调皮不肯入睡,家长便熄灯造成黑暗,同时以大灰狼、老虎,甚至妖魔鬼怪来吓唬孩子早点入睡,使孩子长期处于恐惧之中,这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习上压力太大,感到有些承受不了,于是便以逃学的方式来回避压力。例如,有的孩子原本成绩就不太好,家长不是想法帮他赶上去,而是不断地给他加压,用严惩制度来要求孩子,约束孩子。这就易使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采取逃避的行为。在学校,有的老师对孩子不能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而是用罚站、训斥、在同学面前严厉指责等对待孩子,这些做法也易使孩子对学校生活产生恐惧心理。我的一位学生性格懦弱,不敢当众发言,遇事总是往后退缩。据母亲介绍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很活泼外向,见人就开心地笑。两岁时去一幼儿园呆了两天,被幼儿园阿姨吓唬住了,整整哭了两天。等第三天她骑车带孩子去幼儿园的路上,孩子一个劲地说:“不去,不去。”他们离幼儿园越来越近了,孩子也越来越焦虑,哭闹不止,最后竟然要从自行车上跳下来,吓得母亲只好带孩子返回。过了很长时间,孩子还经常会从梦中惊醒,嘴里喊着“不上幼儿园,阿姨--打--”这件事给孩子造成很深的伤害,甚至影响了孩子日后性格的发展。这位母亲事后很后悔,不该送孩子到这个幼儿园,不该让孩子哭泣那么长时间,从此成为心病。一遇到孩子胆小时,内心就有一种愧疚感。她试过很多法也不能让孩子大胆起来。社会上一些不良分子的教唆和恐吓,半路劫钱,促使孩子走上厌学、恐学之路。教子妙法家长可做的几件事弄清了原因以后,家长就可以采取相应措施来纠正孩子的不健康心理。根据上面所列举的几种原因,家长主要可做以下几件事:激发孩子对校园生活的兴趣。您可以给孩子讲些有趣的知识或小笑话,这些趣闻轶事最好都是和学校生活有关的,孩子会从所讲的故事中感觉到校园生活的乐趣,从而向往学校生活。改变孩子旧有的生活方式。家庭生活毕竟不能等同于学校生活,相比较而言,家庭生活更自由一些,不需要有严格的规定。而学校里上课、下课、放学都有很强的时间要求,这可能使孩子不太适应。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当家长发现孩子对老师有抵触情绪时,要认真倾听孩子的倾诉,并采取适宜的解决方法。如果是属于孩子认识偏激或行为错误时,家长要积极引导;如果是属于老师处理问题存在片面性或有失误时,家长要积极主动与老师交换意见,以化解孩子的抵触心理。培养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相处的能力,不要养成孩子眼中只有自己的坏习惯。这样,孩子就会逐渐地适应群体生活,变得大方、开朗、爱接触人。引导孩子换位思考,让孩子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创造情景让孩子亲身体会老师的难处,并在这个过程中改善师生间的关系,减轻或避免孩子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切忌在没搞清事实真相之前就简单粗暴地批评孩子或对老师表示不满。这既不能使孩子从中受到教育,也不能缓解师生间的矛盾,还增加孩子对老师的反感。和孩子的老师取得联系,通过老师的协助来改变孩子的抗拒上学的心理。家长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老师也要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现,这对家长和老师共同教育孩子、避免孩子对学校产生抵触情绪是极其重要的。请心理专业人员进行心理治疗。放松疗法是帮助这类孩子克服恐惧心理、解除焦虑症状行之有效的方法。

送孩子去外地上学家长的心情说说内容推荐如下:

1、今天送孩子去外地上学,心中满是舍不得,希望孩子能够尽快适应新环境,学有所成。

2、送孩子去外地上学,是一种别样的爱,希望孩子能够独立、自信、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3、孩子去外地上学,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一种锻炼和挑战,希望孩子能够勇敢面对,不断成长。

4、送孩子去外地上学,是一种放手的爱,希望孩子能够独立自主,迎接新的生活和学习。

5、孩子去外地上学,是开启人生新篇章的时刻,希望孩子能够把握机会,追求梦想,不断进步。

6、送孩子去外地上学,是一种鼓励和支持,希望孩子能够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7、孩子去外地上学,是一种磨砺和成长,希望孩子能够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成为更好的自己。

8、送孩子去外地上学,是一种信任和期望,希望孩子能够把握机会,努力学习,成为优秀的人。

9、孩子去外地上学,是一种挑战和机遇,希望孩子能够勇敢面对,追求自己的梦想,创造美好的未来。

10、送孩子去外地上学,是一种爱和责任,希望孩子能够独立、自信、勇敢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南宁教育局2023年小学入学条件是有户口要求和年龄要求的,具体如下:

一、户口要求:

由于幼升小实行学区划分入学,所以根据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学生报名时应持有全家正式常住户口,学生户口随父母(法定监护人)在同一户籍。

二、年龄要求:

国家规定小孩满六周岁应该上小学。《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三、招生对象:

1、具有本市城区常住户籍的适龄儿童(含适龄残疾儿童)。

2、父母双方在本市城区内持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证》(以下简称居住迅升证),随父母在城区内居住且申请由政府安排入学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四、2023年南宁小学新生报名时间:

6月中旬左右。从近几年报名时间安排来看,小学报名小学一般集中在6月中旬左右,满足单校划片的入学家长可按学厅扒校招生数昌闷简章要求进行登记报名,无划片小学的孩子进稿销行派位入学。

小学入学注意事项:

1、安全教育

每天都要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不要进行伤薯弯害他人的行为。例如:不能拿东西打人,也不能用手去戳对方的眼睛。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上学以后小孩子要独立去记很多东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作业和第二天要带的东西,所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很重要。

3、学会独立

让孩子在家练习系鞋带、腰带,能够自己独立上厕所,并嘱咐孩子课间要记住上厕所,不要光顾玩。如果课上要大小便,应主动举手向老师报告,一年级开始阶段老师是会同意去的,家长要和老师共同帮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

挣钱难,读书难,教育难,还真是什么都难…

宝妈群里爆出消息:南宁市霖峰壹号小区业主因为幼儿园招生形式高举维权白旗。

原因是:霖峰壹号业主已经入住了几年,不过小区的配套幼儿园一直没有建成使用。最近终于传来了幼儿园要开园的消息。但招生范围是在青秀区长期居住家庭的适龄儿童,不管户籍在不在青秀区都可以参加摇号。因此霖峰壹号的业主就炸锅了。

有业主表示:小区的配套幼儿园好不容建成开园,自家的孩子不能优先入学,还要跟整个青秀区的孩子一起抽签,看运气,接受不了…

有适龄孩童的家庭应该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了解,私立幼儿园一个学期学费大几千过万很正常。公立配套幼儿园学费才五六千一个学期,这样一算每个学期能省下好几千呢,一年就能省下过万的学费了。对于普通的工民来说,在南宁一个月工资3000+,年薪就只有40000左右,这样算下来读公办幼儿园一年起码可以省下一个普通工民的年薪的四分之一呢。

有业主说:霖峰壹号配套幼儿园在项目建设时,就已与相关部门签订相关协议,明确作为小区配套幼儿园。在购房时业主也是承担了公摊、拍地成本、建设成本的。但现在教育局张贴出来的公告却声称霖峰壹号的业主也需要参与摇号才能入学,业主花钱平摊建设成本后跟全区的小孩抢名额,这换了谁都接受不了吧?

看这情况想必当初业主愿意多花2-3千元/㎡的房价买该小区的房子应该也是看中了它的教育配套吧,如今钱花了,孩子能不能入学还要看运气,也难怪业主不爽,毕竟花出去的都是自己辛辛苦苦赚回来的真金白银。

新闻上写的维权还只是拉拉横幅,吵吵闹闹而已,从宝妈们发出的视频来看,其实闹得还蛮严重,真的都打起来了,警察都出动强硬维持次序了。

还真的就如某宝妈说的:说到底就是钱的问题,其次就是远近的问题,自家门口的学校自己还出了钱都不得读,换了谁谁心里都不舒服吧?

教育问题真是个揪心的问题…

马上就要开学了,可是还有很多随着父母进城务工的孩子,还没办法办理入学。不能在城里上学,就意味着他们将回到大山里,继续留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身边继续做留守儿童,继续缺失父母的疼爱。

按心理学家说的孩子童年里爱的缺失,也是导致孩子性格偏激内向的主要因素之一。

可是怎么办,很多家庭家里都没矿,如果年轻的父母不进城工作,家庭的收入就成一个问题,务农可以填饱肚子可是要把生活过得舒适一点就难了,再者如果个个都在农村里务农那中国的经济也很难得到发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弑亲案发生,很多人都把源头归根到家庭教育,有说父母疏忽陪伴的,有说孩子疏忽管教的,也有说孩子缺爱的。

现在看来,很多父母也是迫于无奈,家里没矿,手里辛辛苦苦熬出来的那点钱在城里买不起房子更买不起学区房,更付不起城里民营学校的昂贵学费,所以大多数的孩子只能被送回老家去读书,长期留在爷爷奶奶身边,长期做一个留守儿童,日子得过且过,爷爷奶奶也不会教,孩子也是想学就学,不想学也没人能管。

回归正题,霖峰壹号关于配套幼儿园入学问题,能维权成功吗?静待后续新闻吧,希望孩子们都能正常入园上课。幼嫩声音里携带着“我要上学”的呼喊,那是我们祖国的花朵所发出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