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碗的用法与使用程序是什么

客户 0 101

盖碗的用法与使用程序是什么,第1张

盖碗的用法与使用程序是什么
导读:  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汉族茶具。那么盖碗是如何使用的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盖碗的用法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盖碗的用法  「盖碗」原本是「个人」、「单次」使用的茶器,而且是「冲泡」与「饮用」功能合二为一,也就是将茶叶放入

  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汉族茶具。那么盖碗是如何使用的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盖碗的用法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盖碗的用法

 「盖碗」原本是「个人」、「单次」使用的茶器,而且是「冲泡」与「饮用」功能合二为一,也就是将茶叶放入碗中,冲水后端给客人饮用。当然也可以将茶泡好后,只倒入茶汤,这时的「盖碗」就有如杯子一般。

 后来发现若将「盖碗」作为「茶壶」使用,亦有其方便之处,如看得到茶汤,易于掌握浓度;可以直接欣赏泡开后的叶底,而且去渣清洗比壶来得方便。因而盖碗演变成了「冲泡期」,搭配盅、杯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茶器组合。

 所以「盖碗茶法」可分为「个人使用」与「多人使用」两种方式。

 置茶:放入适量茶叶。盖碗一般的大小为140ml,若打算只冲泡一次,建议放2克茶叶(即水量的1、5%)。可依个人的喜好稍做调整。

 冲水:以适当温度的热水冲泡之。

 计时:上述的茶水比例需要浸泡10分钟方得适当浓度。10分钟后大致固定于那个浓度,所以此后可慢慢饮用,不会浓度继续升高。

 饮用:端出奉茶。打开碗盖,欣赏熏于盖底的香气,以盖子拨动茶汤,欣赏茶汤的颜色、茶叶舒展后的姿态,并使茶汤浓度均匀。将盖子斜盖碗上,留出一道缝隙,大小足以出水,但可以滤掉茶渣,按住盖纽,端碗饮用。正式场合连托端起,

盖碗多人使用法

 轻松场合可只端起碗身。饮用前若嫌汤温过高,可打开碗盖让其散热。

 将「盖碗」作为「茶壶」使用时,就如同「小壶茶法」一般,仅是茶壶换成了盖碗。盖碗倒水、倒茶时的拿法是:将「碗盖」斜盖,留出一道缝隙,大小足以出水,但可滤掉茶渣。拇指、中指按住盖纽,快速倾倒碗身。

 茶具的搭配与摆置方式同「小壶茶法」。

 从静态道动态:茶巾拿到茶盅的下方。将倒扣的杯子打开。若拟「烫杯」,将杯子拿到盖碗的前面排成一列,杯托留在奉茶盘上,若不拟「烫杯」,则只将杯子翻正。

 盖碗通常附有杯托,不需要另备茶船。

 备水:将盖碗的位置腾出,将水壶拿到这个地方加水。一切准备就绪,向客人行礼(或自行调整心情),表示就要开始泡茶了。

 温碗:将碗温热,以免降低泡茶的水温,且可烘托茶香以利「闻香」。若不是这两项原因,「温碗」可以省略。

 备茶:放置适量的茶叶于茶荷内。

 识茶:持茶荷认识茶叶的状况,以利冲泡,且便于向客人介绍。

 赏茶:让客人从外观上先了解所要品饮的茶叶。

 温盅:以温碗的水温盅,若省略了温碗,温盅也可以省略。

 置茶:将茶荷内的茶叶置入碗中。

 闻香:不论有无「温碗」,都可以持碗欣赏茶叶冲泡之前的香气,自己先欣赏,再让客人欣赏。闻香时只取碗身与碗盖,欣赏后即行盖上盖子。

 冲第一道茶:冲入所需温度的热水,冲水高度以盖子不浸到水为原则。

 计时:冲完水,放回水壶,盖上碗盖,按下计时器开始计时,没计时器时用心算

 烫杯:以「温盅」的水「烫杯」。若没温盅的水,先倒一些水入盅,再持盅烫杯,若无烫杯需要,甚或欲降低茶汤温度以利品茗,可不烫杯。

 倒茶:待茶汤浸泡到所需浓度,持盖碗将茶汤倒入盅内。

 备杯:若行「烫杯」,将烫杯的水倒掉,放回奉茶盘上,若未行「烫杯」,则直接进行下一个步骤。

 分茶:持茶盅将茶分倒入杯。

 端杯奉茶:端起奉茶盘,请客人自行端取杯子。自己的一杯等回座位后,放下奉茶盘,再行端取。

 冲第二道茶:调整水温,冲入适量的热水于碗内。将计时器归零,重新计时。

 持盅奉茶:把泡好的茶倒入盅内,将盅与茶巾放于奉茶盘,端奉茶盘,持茶盅将茶倒入客人的杯内。

 去渣:泡到茶味变淡,持渣匙将碗盖内附着的茶叶清入碗内,再将碗内的茶叶清于排渣孔(或水盂)内,渣匙暂放茶巾上。

 涮碗:倒半碗水,将渣匙清洗干净,擦干,放回茶巾盘上。倒掉碗内残渣,放回碗托上,盖上碗盖,提起碗身,沾干碗底,暂放于茶盅的上方。

 归位:将碗托擦干,桌面水滴沾干,碗身放回碗托上。

 清盅:将盅口滤网暂放茶巾上,倒入八分水于盅内,持盅将滤网的茶渣冲掉。滤网归位后持茶盅于客人杯内倒入半杯热水。客人品饮茗泉之美,也将杯子内的茶味冲洗干净。最后擦干盖置,关掉煮水器,计时器归零。(若不是继续以原来的茶具泡饮第二种茶,也不是为了表现茶道的完整性,可以省略「去渣」至「清盅」的动作。)

 收杯:客人将杯子送回奉茶盘上,并向司茶或主人致谢。

盖碗的使用程序

 1、洗杯——白鹤沐浴

 用开水洗净茶具,并提高茶具的温度。

 2、落茶——乌龙入宫

 在福建省武夷山市称为“落茶”或“投茶” 投茶量可根据个人 爱好 而灵活掌握、一般为5--8克。

 3、冲茶——悬壶高冲

 冲泡时最好能使茶叶在杯中旋转。

 4、刮沫——春风拂面

 用杯盖轻轻刮去浮在杯面的泡沫,

 5、出汤——玉液回公,

 把盖碗中的茶汤倒进公道杯中使茶汤浓淡均匀。

 6、点茶——韩信点兵, (关公巡城)

 将公道杯中茶汤公平均匀的倒入客人的品茗杯中,以供嘉宾使用。

 7、看茶——赏色闻香,(喜闻幽香)

 观赏茶汤的色泽并闻杯盖上留香。

 8、品茶——品啜甘露, (领悟岩韵)

 品武夷岩茶要边啜边嗅,浅尝细品,才能感悟到美妙的各种花香和岩韵。

 注:初用盖碗时,容易烫手,使杯中茶汤倒之不尽,会使茶汤显老,应多加练习。

我们常说茶壶口不能对着客人,很多刚学泡茶的人可能还是不太能理解这里面的意义的。

因为说茶壶口对着客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相信现在很多人也是没什么感觉的。

这毕竟是老一代人的礼俗讲究了。

不过掌柜有时候对这些老礼俗还是蛮感兴趣的,就像《智取威虎山》里的黑话一样,其背后往往凝聚着人文故事。

那么,在茶桌上都有哪些传统的礼俗规矩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进门递茶

中国人喜爱以茶待客。

进门上茶一般有三层意思:

一是表明主人对客人的尊重,茶里含有一种敬意。

二是表明主人好客,中国有句古语:君子之交淡如水,主人与客人的交情,主人对客人的厚意都在这杯茶里。

三是调节一下气氛,使主人和客人不至于拘谨局促或尴尬。

上茶,喝茶,实际上带有心理上相互沟通一下的意思。

茶杯与茶壶应该如何摆放

1、摆放茶壶和茶杯的过程要有序,左右要平衡,尽量不要有遮挡;

2、如果有遮挡,则要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摆放,将低矮的茶具例如茶杯放在客人视线的最前方;

3、为了表达对客人的尊重,茶具即茶壶和茶杯上的图案要正向客人,摆放整齐。

而在放茶壶的时候,应该壶嘴向外,千万不能对着客人。

特别是老北京人的讲究,最忌讳把壶嘴对着人。

因为,壶嘴对着谁,表明谁是主人不欢迎的人。

那意思是赶你走呢。

像老天津人也爱喝茶,给客人续茶水以后壶嘴也不能对着客人,否则是失敬。

斟茶、敬茶的讲究

斟茶,由于各地所使用的饮茶器皿不同而各有讲究。

用茶壶倒茶时,应先倒给长辈和客人,右手拿茶壶,左手轻按壶盖,让茶水慢慢倒出,不能倒满,七八成即可,倒完后壶嘴不要对着客人。

如果用盖碗喝茶,每位客人各使用一个垫碟和一个盖碗,沏茶时不能沏得太满,以七成满为宜。

若是议事评理的“喝茶”,将壶嘴指向对方,就成了一种挑衅。

这种场合,执茶壶的多是居中的调解人,通常是壶嘴对着自己。

事理评定之后,一方主动接过茶壶,向在座的各位倒茶,那就是承认自己理屈,向对方赔礼了。

当然了,现在我们平时泡茶的时候都比较随心。

虽然不会刻意去讲究壶嘴是不是会对着客人,但从自己泡茶的手势习惯来说,也很难将壶嘴摆向客人的方向。

虽然没有了那么多讲究,不过将壶嘴摆向没有人的地方,也方便客人可以欣赏到完整的壶型形态。

这样对客人来说,也是体验感比较好的一个小细节。

因此,通常还是会注意一下茶壶的摆放位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