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塑制作活动总结()

客户 0 74

面塑制作活动总结(),第1张

面塑制作活动总结()
导读: 面塑制作活动总结(三篇)   篇一:几十年不裂的顶级面塑配方  几十年不裂的顶级面塑配方  面塑俗称面人,是我国传统民间工艺的一种。面塑作品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加入各种颜料调和均匀后,通过巧妙手法捏制成各种人物、动物、花鸟等。作品

 面塑制作活动总结(三篇)

  篇一:几十年不裂的顶级面塑配方

 几十年不裂的顶级面塑配方

 面塑俗称面人,是我国传统民间工艺的一种。面塑作品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加入各种颜料调和均匀后,通过巧妙手法捏制成各种人物、动物、花鸟等。作品具有造型逼真、色彩艳丽、不易裂口和变形的特点,更可以保存多年作为工艺品收藏。

 要制作一个好的面塑作品,有很关键的两点:第一点要配制好面塑面团,第二点要有巧妙的制作手法。面团配制不好,做好的`面塑作品会在短期内开裂甚至发霉。没有一个巧妙的制作手法就算有好的面团也不知如何运用,自然不会做出好作品了。

 本人研究雕刻、面塑多年,将雕刻方法融入面塑的制作手法中,创出了一套区别于传统面塑制作的技法,制作出的面塑作品存放可长达30年之久。

 面团配方 面粉500克,糯米粉350克,丙三醇、苯钾酸钠各100克,双乙酸钠3克,冷水400克。

 制作方法 将面粉、糯米粉、丙三醇、苯钾酸钠、双乙酸钠、冷水按配方称好后倒在一起和匀,用保鲜膜密封(饧发,同时防止水分蒸发),放置5小时左右,让各种原料充分混合,然后将面团放入保鲜袋中封口后压成饼状,上蒸锅蒸40分钟后拿出,自然冷却即可。

 注:丙三醇是液体的甘油,主要起防裂作用,它的分子式C3H8O3,市场售价为13元/500克;苯钾酸钠、双乙酸钠粉末都是防腐剂,市场售价为10元/500克。

  篇二:面塑

 一、项目简介

 二、基本信息

 三、项目说明

 四、项目论证

  篇三:基础常用面塑配方

 基础常用面塑配方《壹粟面塑》分享

 准备材料:美玫牌面粉450克、三象糯米粉150克、白糖100 克、苯钾酸钠85克、盐4克、甘油20克、温水 450至500克。

 和面方法:用不锈钢盆将面粉、糯米粉一起搅拌均匀备用: 把将苯钾酸钠、白糖、盐倒入水中充分溶解, 再倒入和好的面粉糯米粉中,加入甘油,充分 搅拌均匀后醒面4至5个小时。

 蒸面方法:将醒好的面最后一次搅拌均匀后开始蒸面,面 片厚度不超过5厘米,上下加盖保鲜膜,大火 上蒸不少于40分钟。

 保存方法:将蒸好的面团放至可以用手揉后揉匀,包好保 鲜膜备用。储存时间、、、、、

 备 注;此配方是我学习面塑时接触过的第三代配方,经过多次改 良总结而出,全部采用食用原材料加工,基本无毒副作用, 对人体无太大伤害,操作简单,面团细腻,可塑性强,不易 发黑等特点,唯一遗憾的就是不能永久保存,一般调整好后 放个三五年不成问题,如果密封状态几十年也是可以的。适 合制作中小型面塑作品,是新手面塑练手,亲子面塑教学, 速成面塑培训的不二之选。

近日,95后“面人郎”第三代传人郎佳子彧,用面团还原春晚经典小品的视频走红网络。普通的面团在他的手里,变得栩栩如生,十分灵动。

如此心灵手巧的作品,也是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围观,大家也是纷纷为中国传统艺术点赞。

资料显示,捏面人也称面塑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传统民间工艺品。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它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的处理,制成柔软的各色面团。

“面人儿”是黄河流域民间面花的一个分支,最早是用来祭祀的花供。及至清代,“面人儿”脱离民俗功用,逐渐成为一种集观赏和把玩于一体的民间工艺品。

菏泽,古称曹州。“曹州面人”已有上千年历史。面塑名家大多来自城西南的穆李村,此村被誉为“天下面塑第一村”。

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

         原来的春晚是谁上谁火,现在是谁火谁上。前几年的春晚还是很有看头的,过年了一家人在一起看看春晚,春节的气氛就来了,特别是小品,一般来说我和我的家人都是在等待春晚小品节目,因为小品比较有意思,也适合不同地区情况不同年龄的人看,大家都可以看得懂,乐呵呵的。很热闹,宋丹丹,赵本山,小沈阳等都是经典。

        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的春晚都是让一些流量多的当红明星上,说实话很多人,网红就只是突然间火了一把,有的人带来的负面影响大于积极影响,很多比较经典,安分守己,不喜欢凑热闹的真正有能力的老演员就没有机会上台了。

        这样的春晚其实是没有多少意义的,也没有年味,不过就是年轻人的追星大会,很多长辈在家看春晚可能看都看不懂台上是在干什么,嘻嘻哈哈,风格也是他们不能理解的,慢慢的也只有少部分追星人士会去看了。

       这位小伙捏的作品让我回忆起关于春晚的很多记忆,这也是传统文化与春晚的结合。

用面团(主要是糯米面团)捏塑成各种形象的中国民间手工艺品。又称面人。

相传汉代迎神赛会上的傩舞便以面团塑成鬼怪头部形象。20世纪中叶,面塑成为艺术欣赏品。艺人有汤子博、李俊兴、赵阔明等人。汤子博北京通县人 ,创制了纸板面塑( 将面塑置于纸板上)、核桃面塑(在一半核桃空壳的内壁中放置微型面塑),最小者仅4厘米,人物形态生动,色彩淡雅。代表作品有核桃面塑“十八罗汉朝如来”、“二十四仙女朝王母”等。山东菏泽是中国面塑的传统产区,艺人李俊兴出身于面塑艺人世家,他创制了面塑脸谱、浮雕面塑等新品种,作品色彩鲜艳 。赵阔明祖籍北京 ,40 年代便在上海以面塑为生,擅长戏曲人物、佛像和儿童。

面塑工艺分和面、蒸熟、揉面、调色、捏塑、配纸板或玻璃框(盒)、核桃壳等工序。和面时,糯米粉要加入石碳酸、蜂蜜、棉花等防腐、防裂剂。面塑以圆雕为主,运用小型刀具、剪刀、梳(在面上压制头发和花纹)等,采用揉、捏、压、搓、滚、碾、拨、切等多种技法捏塑而成。面塑创作时间短,注重人物神态刻画,动作夸张,色彩鲜明,手法简练,一气呵成,干净利索。

面塑的传承与很多中国其他汉族民间艺术一样,一般采取口传身授传承,祖辈相传,师徒相传,而没有专门的学校机构去传播。传统的面塑艺人是“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 的街头艺人,很少有系统的知识,但是不可思议的是,面塑就是在这样的普通群众手中开出美丽的花朵。那应该是一种虔诚信仰和喜庆心情的结晶!如今的面塑艺 人,我们称之为民间艺术家,他们的境况是怎样的呢?

正式从事面塑行业的艺人并不多。每逢过年节庆,捏面人的生意最好。今年春节期间,笔者在扬州瘦西湖、天津古文化街以及杭州河坊街上先后遇到了几位面塑艺人,进一步走近了面塑艺术。

来自山东面塑艺术之乡的 温兆国 ,现在是天津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天津古文化街民族民间展示队队员。其家庭从事面塑艺术制作已经三代,他不仅继承了祖传的技 艺,还大胆创新,把现代舞蹈、音乐、绘画等艺术融合到面塑艺术中去,拓展了面塑的表现形式,自己的技艺不断升华。捏制一件面塑作品准确迅速、色彩鲜艳、简 洁明快、质朴敦厚,令人爱不释手。他在古文化街摆摊边做边卖,摊子前面总是挤满了观众,争相购买。每个面塑根据大小卖五到十元钱,一天下来收入不菲。杭 州河坊街上的“面人徐” 徐士军 是山东齐河人,今年四十三岁,继承祖传的面塑技艺。 1998 年来到杭州,最初在西湖边上摆摊, 2001 年,得知河坊街被开发 为仿古街,他就去租了个摊位,每天的摊位费近百元。他说他们一家都做面塑,收入还不错。面人徐的作品造型生动精细,色彩浓艳。不管是那红面长髯、英武忠义 的绿袍关公,生性机灵、潇洒率真的美猴王,还是各种生肖动物,无不活灵活现。他还为真人现场捏相,这个工艺比较复杂,难度较大,收费也较高。为了达到“传 神写照”,他平时也看一些美术、解剖学的书籍。

扬 州面塑艺人 何传俊 ,是扬派面塑的代表人物。他祖籍兴化,祖上从事捏面人的行业已经八代。他从小就继承祖传的手艺,跟着戏班闯荡南北,塑造很多戏曲人物。上 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定居扬州,后来在扬州瘦西湖公园里的绿荫亭摆摊捏面人。他捏塑的人物、飞禽、走兽,姿态各异 , 神情毕肖,栩栩如生。由于技艺功底深厚,佳 作叠出,何传俊曾先后赴上海、深圳两地传艺,并两度应邀去日本进行技艺表演,赢得国内外观众对他“技术精益求精,手艺巧夺天工”的赞誉。如今何师傅已经退 休了,他的手艺被女儿 何燕兰 所继承。何燕兰在瘦西湖捏面人已经有五年了,制作的题材除了传统的戏曲人物和生肖动物外,还有颇具当地特色的扬州八怪形象,作 品于简约中见泼辣、饱满中见夸张。

无 庸置疑,面塑艺术的发展和传承对传统的依赖性强,传承的面太窄,定位始终是民间手艺,不被学校教育所重视。尽管偶尔有个别面塑艺人被请进艺术学院的课堂教 过学生做面塑,也只是短暂的,更没有听说有哪位高等艺术学院的学生去从事面塑行业的。面塑艺术世代相传发展到现在,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或者教育家;经营的 方式从挑着挑子走南闯北逐渐变成了在城市的步行街上摆个固定摊位,琳琅满目的面人成为旅游纪念品,满足着游人猎奇的目光。

在 这经济日趋全球化的时代,都市文明强大的诱惑力使地方民俗文化日益崩溃。面塑等民间艺术承载着深刻的民俗精神,他们就是华夏民族的文化遗产啊!传统社会中 因为“重道轻器”思想的原因已经造成很多技艺的丢失,如今在 21 世纪,在这个充满非物质文化遗产拯救的时代,我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面人?

面塑艺术依托民俗而生,却要顺应时代而变,变则活。沿着“建立机制、组织协会、扩大宣传、普及教育、抓住机遇、与时俱进、打造品牌”的发展道路,面塑艺术将走出一片辉煌的天地。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流传着很多民间工艺。据《百科知识词典》解释,“民间工艺”是指农村、牧区、渔场、城镇劳动者所创造的工艺美术品,与宫廷工艺相对而言,特征为: 1 、材料简单、便宜,常就地取材,因地制宜。 2 、加工朴素、单纯、简练,体现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审美素质。 3 、作者广泛,技艺代代相传,保留了较多的民族传统。 4 、民族风俗和地方特色浓厚。民间工艺的种类很多,如:皮影、剪纸、蜡染、泥塑等,其中,面塑作为民间工艺的一枝奇葩千百年来一直绽放着独特的光彩。

作文标题: 我喜爱的面塑

关 键 词: 喜爱 小学五年级 450字

字 数: 450字作文

本文适合: 小学五年级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

本作文是关于小学五年级450字的作文,题目为:《我喜爱的面塑》,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有许多,比天上的星星还多,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面塑。面塑,俗称面花、捏面人,起源于山东菏泽,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家有一盒面塑作品,里面的人物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美女。她们分别是貂蝉拜月、西施浣纱、杨贵妃戏牡丹、王昭君弹琵琶。她们婀娜多姿、衣裙飘逸。每个人的发型、服装各不相同,维纱维肖,每一根手指、每一件饰品都清皙可见,甚至连那把琵琶上的弦丝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我喜爱这四件栩栩如生的中国面塑,更热爱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名师点评:作文的开头非常好,开门见山,直接道出自己对面塑的喜爱作文的第二段介绍了面塑的起源、历史和珍贵的存在价值让读者对面塑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第三段具体介绍了自家珍藏的面塑作品,“每个人的发型、服装各不相同,维纱维肖,每一根手指、每一件饰品都清皙可见,甚至连那把琵琶上的弦丝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让读者感受到了面塑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不过,如果作者能在这一段中把四大美女不同的特点做一点详细的描写,效果会非常好。作文的结尾不但点题,而且还进一步深化了作文的主题。这篇作文条理分明,语言生动,中心明确。做为一个三年级的小同学能写到这个程度已经非常不错。(学乐中国特聘教师:罗丹娜老师)2008-12-6 10:21:00

1什么是面塑

面塑俗称“江米人”,是以糯米为主料,加小麦粉、颜料、防腐剂和水等做成熟面团 后,调成不同色彩,用简单工具如刀、剪、簪等和独特的工艺塑造成人物、鸟兽、鱼 虫、花卉、山川、楼阁等工艺美术品。

山东 面塑起源于菏泽,已有200多年历史。旧社 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 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成于瞬 间,深受群众喜爱。

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 一种小玩意儿,而不能登上大雅之堂。如 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 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

面塑 技艺传到济南后,在李俊兴等老艺人的努力 下,形成了济南面塑的独特风格。济南面塑 的色彩对比鲜明,手法细腻,应用手指的 捻、揉、搓,再配以刀、篦、针的搓、切、点、塑,作品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成品面 塑有签举式、盒装式、微型面塑三类。

2制作简单的面人的方法最好是小学生能做的

面人塑制技法 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历史渊源流长,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

也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科。就捏制风格来说,黄河流域古朴、粗扩、豪放、深厚;长江流域却是细致、优美、精巧。

面塑艺术的特点是“一印、二捏、三镶、四滚”(泥塑的步骤),还有“文的胸、武的肚、老人的背脊、美女的腰。 面塑实际上是馍,用糯米粉和面加彩后,捏成的各种小型人物。

主要出现在嫁娶礼品、殡葬供品中,也用于寿辰生日、馈赠亲友、祈祷祭奠等等方面。农家把已蒸好的各种面塑花摆在诸神前,其中猪头形面塑俗称“大供”,另外还有花模、花果模、礼模、馍玩具等。

制面馍的工具十分简单:白面、剪刀、菜刀、梳子、红枣、花椒等物,只要掌握好发面技术,按照式样进行捏制,那么一个鲜活的面模形象就会脱颖而出。” 我国传统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据文献资科,汉代早已有面塑的记载,宋代《梦粱录》中曾记载着把面塑用在春节、中秋、端午以及结婚祝寿的喜庆日子。

在陕西、河北也有把面塑称作“面花”和“年模”的,并将这古 俗一宜贯穿于节庆日子的始终。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乡村中到处可见互送礼馍的欢快场面。

在陕西关中东部妇女几乎人人都是制作礼模的高手,其申尤以年长的妇女技艺更是高超。面塑本是一种街头民间工艺,被引进餐饮殿堂之后,它也和食雕一样,担当起点缀和美化菜肴、烘托宴席气氛的作用。

面塑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用于收藏的面塑,另一类是可以食用的面塑。用于收藏的面塑通常用精面粉、糯米粉、盐、防腐剂及香油等制成,而用于食用的面塑则用澄粉、生粉等制成。

本文要讲的是用于收藏的面塑。 制作面塑,和面是关键之一。

制作面塑的和面与制作面点不同,前者需要考虑面团在可塑性、防腐性等方面的要求。 许多人在制作面塑时都会遇到诸如面团不易塑造成形、作品易干裂绽口等问题。

究其主要原因,恐怕还是制作者没有完全掌握面塑和面的诀窍。 由于面塑的流派众多,故和面的配方和手法各有所不同。

即使是同一流派,和面的配方和手法也会因季节的变化及作品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根据笔者所属流派的经验,冬季和面的配方为:精面粉1500克、糯米粉1000克、精盐200克、防腐剂100克、香油250克。

其制作手法为,将面粉、糯米粉、精盐、防腐剂放在盆中和匀,再徐徐倒入开水并用筷子搅拌,然后将面团反复揉搓,直至达到“三光”效果?面光、手光、盆光?。 用手将面团压成薄片,上笼蒸约45分钟取出来,迅速将面片与香油揉和均匀,再放入塑料袋中,用毛巾裹好,放置24小时至面团上劲后,即可用广告色进行调色了。

如果是在夏季,考虑到气温和湿度等因素,一般可适当增加面粉的比例?可将面粉增加到1700克左右,同时,防腐剂和香油的比例也应适当加大。 和好的面团在冬季可保存1~2个月,夏季放在冰柜中也可保存1个月左右。

取用时若感到面团发硬,可用手将其揉软,这并不影响其使用效果。 初学面塑者在和面时,由于对原料的用量比例及制作手法掌握不好等原因,容易出现下列问题: 1?面团过干,这会造成面塑各部件之间不易粘接。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和面时水加得过少或面粉加得过多。但如果发现问题已出时切不可再加水揉和,只能用502胶或白乳胶对部件进行粘接。

2?面团太软,就是说面团失去了骨力。主要是因和面时水或糯米粉加得过多所致。

其解决的办法是:将面团置于阴凉通风处,吹至面团不粘时即可。 3?面团弹力过大,这可能造成无法刻画面塑的细微部分。

如用塑刀刚压好的眼窝,马上又会弹起恢复原状等。解决办法很简单,面团和好后立即入笼蒸熟即可。

4?制好的面塑作品存放时出现干裂或生虫长毛。加入精盐和香油?或甘油后,有增加面团筋力、使面团不开裂绽口的作用。

因此,只要和面时将上述两种原料放够了,并与其它原料充分揉匀,即可防止作品干裂。致于作品生虫长毛,则是防腐剂用量不足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