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根据《中国经营报》报道,继留学英美等英语系国家之后,一些家长开始把孩子送到泰国读国际学校,尤其一些二线城市还不足够富裕的家庭,更青睐于此。原因无非有三:一是价格便宜,比在国内与英美读国际学校便宜;二是让孩子接受更好的国际教育,培养国际化人才
根据《中国经营报》报道,继留学英美等英语系国家之后,一些家长开始把孩子送到泰国读国际学校,尤其一些二线城市还不足够富裕的家庭,更青睐于此。原因无非有三:一是价格便宜,比在国内与英美读国际学校便宜;二是让孩子接受更好的国际教育,培养国际化人才;三是为逃离激烈的教育竞争。
这种现象背后依然带有择校的影子,可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发展。
首先,这里面有基本教育观念的错误。很多家长都默认这样的道理:只要进了好学校,差生都可能上好大学。即单方面认为决定孩子优秀与否的,是学校与老师,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因此要尽一切努力择校,为孩子选择最好的学校与教师。在国内不能择校或者无力负担英美私立学校的家长,在一些中介机构的怂恿下,便盯上了泰国这片留学“新大陆”。
其实,学习永远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不学,不要说好老师,就是神仙来了也没有用。比如人大附中很好,每年考上清华北大近200人,但每年大部分孩子也是考不上985院校的。国内所谓的“超级中学”也都类似,你看到别人的孩子被名校录取,这仅仅是媒体报道的冰山一角。
一所学校之所以成为一所好学校,首先是因为优秀学生大量聚集,而非教师,这是一个基本的常识。而一个学生是否优秀,决定性因素是什么?除了个人的努力,来自家庭的教育同样重要。不可否认的是,如果家长对孩子严格管教,孩子才能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才是所谓的资源支持,提供好的物质条件等等。
家长与其拼命择校,不如拼命做个好家长。这其中,核心是让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自律。其实人与人优秀与否的区别,就在于能管住自己多少,该学习就学习,而不是放纵自己玩游戏、睡懒觉。所以,我们经常说,优秀是一种习惯,而不单纯是父母会辅导孩子什么,会教孩子多少文化课。
另外,这种现象背后,又牵涉到国际化教育与培养国际化人才。什么是国际化人才?和一个英国人相比,和一个美国人相比,我们的优势是什么?绝不是英语,不是英国文化,而是汉语和中国文化。国际化人才不仅要懂外国语言文化,更重要的是精通中国文化。这是送孩子到国外读中小学,值得关注的问题。
国际间学生流动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欠发达国家向发达国家流动。尽管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但奔赴泰国,甚至柬埔寨留学,就一定会轻松吗?就一定比在国内更好吗?
至于逃避应试教育,留学泰国也很难达成目的。应试教育的本质是教育的功利化。虽然送孩子到泰国读国际学校,但如果家长仍然以功利心待之,然后如报道中那般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以博一个好成绩,上一个好大学,我们岂不是把应试那一套搬到了泰国,这哪里又谈得上逃离呢?
小留学生泰国留学热背后,实际是中国家长过度的教育焦虑。留学泰国还夹杂了异国留学的因素,对于小留学生来说,不仅仅是学习问题,还有成长的问题。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过早的留学,尤其是在没有父母陪伴情况下的中小学留学,对于孩子的成长都可能不利。千万不要忘记,父母陪伴孩子健康成长才是第一位的,不要本末倒置!
误区一 将公立学校和国际学校二元对立
客观来说,近些年国际学校虽然发展很快,但是仍然存在一些诸如办学不规范、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所以国际学校并不是完美的。相对而言,由于时间优势和中国教育制度的日渐完善,公立学校也没那么可怕,所以两者并不是二元对立关系。国际学校更强调激发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公立学校更注重孩子的基础知识,无论是国际学校还是公立学校,家长们权衡好利弊,不盲目将两者进行对立,选择合适的才是重中之重。
如果你在择校前期,没有做足调查和准备,当孩子在就读过程中,遇到种种问题,家长们的第一反应是——学校有问题、学校不好,我要投诉、要让孩子转学……这样的结果对孩子的学业生涯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因此,择校过程中应当谨慎再谨慎,最好交由专业老师指导。
误区二 读国际学校减轻孩子负担
高压竞争之下,为孩子减负是不少家长选择国际教育的重要目的。在公立学校,有满负荷的作业和不间断的竞赛考试,但选择国际学校更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功课也相对会少一些,家长们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能减轻很多负担。
深耕国际教育多年的老师和国际学校就读的学生表示:“国际学校一点也不轻松!”国际学校虽然重复性作业很少,但探索性作业却非常多,很多作业需要上网查资料、提炼观点、做好展示,熬夜写作业的事也不罕见。除了学校课本知识,学生还需要花时间在社会实践、兴趣培养上,这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误区三 可逃避升学竞争
无论是公办教育还是国际学校,竞争都是无处不在的。很多在公立学校就读的学生,眼里瞄准的多是北大、清华、985、211之类的学校,而如今选择国际学校的学生及家长瞄准的则比国内大学更难进的全球TOP100的学校。
国际学校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倡的是全人教育,这和一味追求考试成绩的应试教育确实有其优势,但同时意味着我们将面对不一样的挑战!
真正进入国际学校这个圈子就会发现,许多读国际学校的家长都非常重视学习,而且很多学生非常聪明和努力。所以,如果选择了这条路,家长们就应该及时调整心态,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和观念,勇敢地面对更为激烈的竞争。
误区四 全英文环境下,英语一定能学好
很多家长觉得,国际学校用英文教学,选择国际学校就是为了让孩子把英文学好。家长理解的英文好,就是指英文听说能力强,这确实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帮助孩子学习。但我们更多的是强调英语的应用,比如用英文去学知识,要学到的是学术英语。想让一个年轻人掌握学术英语,只有一个窍门,那就是下苦功夫。和在任何语言环境没有多少关联性。曾经接触过很多在国外留学的小留学生,他们有读两年、读三年的,有在美国,有在加拿大,也有在澳大利亚的,他们的语言环境更好。但是我发现他们的英文能力并不理想,甚至很糟糕。
误区五 进入国际学校=进入世界名校
有些家长认为,选择国际学校,就能进名牌大学。国际学校每年有很多学生去哈佛、耶鲁、牛津、剑桥,那我的孩子去国际学校是不是也能进世界名校了呢首先,孩子和孩子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即使进入顶级国际学校也不能保证进入最顶尖的大学。随着留学热度持续高涨,近年名校申请人数增多,竞争也在增大。比如在这份申请难度排名上,统计了考生申请英国大学后获得offer的比例。前三名分别是:牛津大学,offer发放率只有23%;伦敦艺术大学offer发放率302%;剑桥大学,offer发放率312%,各个名校每年在中国发放offer数量不过一两百封,可见,留学容易,想进好大学仍然相当有挑战!
误区六 课程体系差异不大
国际学校的课程体系各有各的特色,择校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选择一个适合孩子的课程体系,为将来的学习生涯打好基础。我们都知道目前主流的课程有A-Level课程、AP课程和IB课程,每一个课程都有着自己完整的考评体系和进阶流程,甚至也决定了将来出国留学的大方向,所以在课程体系方面,家长们一定要多方考量,明确不同课程体系的特点以及自己留学的方向,以防出现入学后开始了学习才发现孩子无法适应等问题。
无论走哪一条教育路,要想脱颖而出,努力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是出于逃避的心态选择国际教育,那一开始就是错的。从体制内走向体制外,没有回头路,要有义无反顾的勇气,同时也要有对全局的把控和对孩子的了解。另外,在选择学校时可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稳步的前进当中。但同时随着贫富差距的拉大,就业环境日益严峻,导致人们对教育越来越看重,对高质量的教育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特别是对一些比较富裕的家庭来说,对此你的教育也就更加的看重。正是由于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面,我国的私立教育也在不断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私立学校也如雨后春笋一样逐渐冒了出来,比如说像东北比较有名的私立学校就是大连的枫叶中学。
就在小编的身边,一些朋友也开始把自己的孩子送去私立学校读书。为什么这么多的父母现在把自己的孩子送去私立学校读书呢,私立学校真的有那么好吗,而且大部分的父母都是把自己的孩子在初中阶段的时候送去私立学校。他们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初中读私立中学,高中读公立中学。因为普遍的现象表明,私立学校在初中的时候,无论是升学率还是成绩,某些私立学校是可以超过公立学校的,但是更多的现象就是,很多私立学校开办的目的就是纯属为了盈利,无论是学风还是环境,很多时候都比不上公立的学校。
毕竟学校的老师都是花钱请来的,并不是事业单位,学校的运营也只是靠学生的学费,所以说只有有钱人的孩子才能够进去读书,这样攀比之风肯定是不绝如缕。当然也不能够一棒子打死私立学校,在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去私立学校之前,一定要仔细的考察这个学校,最重要的就是他的教学环境和整个教学的成绩,不要以为越贵的私立学校就越好。对于很多私立学校来说,他们的教学方法很多遵循的是军事化管理,找一批教官来带领学生,负责学生们平时的生活和锻炼,比如说早上出早操,晚上进行体育锻炼,还有寝室内务的整理,十分的严格。
对于日常的教学来说,私立学校一般都会花重金去请有名的老师,负责学生们的教学,为了打出名声和提高成绩,很多私立学校的同学过得并不轻松。他们很多都提前体验了高中的题海战术和无数的考试。一些私立的中学为了让自己的生源变得更好,就到各地挑选比较优秀的学生,通过特殊的政策召进自己的学校。一些与中学生为主的私立学校普遍还是不错的,甚至能跟公立的中学一较高下。但是很多高中的视力学校就变得不怎么行了,跟当地的公立高中根本就没法比。所以说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家长把自己的孩子初中送去私立学校,中考考一个好的公立中学。
但是小编需要提醒的是,选择哪一种中学,一定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和想法来选择,千万不要强求。现在很多家长都是属于跟风,看到别的孩子在私立中学的成绩很好,就从众心理的把自己的孩子也送去私立中学。根本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孩子的自身想法。一个从小成绩优秀这孩子送去私立中学之后,天天上网再也不学习。这样的事例可谓是数不胜数,有前车之鉴,家长们就要谨慎的选择。
还有的家长送孩子去私立学校的原因就是为了给自己撑面子,自己的孩子相当于去了贵族学校,说出去是非常有面子的一件事。而且在他们的心里,他们就想着给自己的孩子差别化的对待,认为公立学校那样的教育制度会扼杀自己孩子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对未来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但往往孩子的个性是出来了,成绩却不尽人意。如果是抱着这样的想法,那大可不必了。千万不要用自己孩子的前途开玩笑,毕竟教育的缺失容易让孩子走向歧途。当然还有一部分家长由于平时工作比较忙,送去私立学校,虽然说花费比较高,但是也承担得起,同时还可以很好的管理自己的孩子,给自己省去了很多的麻烦。
不好。
很多家长为了省事,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个人认为,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期,是人生观初步建立的关键时期,很多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都是在小学一开始养成的,比如按时完成作业,按时休息,健康饮食等,而这个时期最关键的是家长的陪伴和对孩子出现问题时的及时纠正。所以,建议家长在孩子初入小学时多陪伴孩子,让孩子养成好习惯。等到三年级及以后可以进入寄宿学校或者是住宿,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看法,请参考。
如果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里面,会让孩子和家里人的关系不好。因为孩子长期在寄宿学校里面生活,那么他们对家就没有什么眷念。即使最开始想念过家庭,但是后来他们也会对家断绝念想。人这一生最重要的就是家人,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非常的大,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让孩子感觉到温暖,踏实以及安全感。但是生活有好就有坏的一面,如果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里面,而这个孩子天生是一个活泼的性格,那么他们的心理需求就会被切断,还会剥夺孩子很多的乐趣。
因为寄宿学校里面是有规矩的,而孩子在这种规矩的呈现之下就会不敢放松自己。他们会觉得自己做什么事情都是错误的,他们害怕在这里面犯错,所以就会拘束自己。在拘束自己的同时,他们就会变得非常的淡漠。
理解孩子最真实的想法孩子在学校里面听老师的话,回到家之后和父母之间始终有着一种隔阂。孩子有可能看起来特别的听话,但是孩子却不会去表达心里面的感受以及想法。所以孩子在原始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那么他们今后的成长都有很大的改变。孩子在小时候一定要好好去培养孩子,要让孩子知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家长个人原因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里面是为了让孩子更好的学习,也有的家长是因为自己比较忙,无法管理孩子。但是无论家长多忙都一定要抽出时间来教育和关心孩子,这样的话才不会让孩子的心理产生不好的想法。只有家长认真的去教育过孩子,才能够让孩子改变自己的看法,希望每一个家长都能够正确的去看待孩子是否要去寄宿学校这个事情。
大学新生报到家长一般是可以进学校的,在现在的流行情况下,只有体温正常、不发烧,监护人可以允许进入校园,但具体的由学校决定。
你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取关于大学新生报到时家长是否可以进入学校的准确信息:
1、学校官方网站:访问学校的官方网站,寻找相关的新生报到指南或安排。通常学校会在网站上提供详细的报到时间、地点和相应的陪同政策。
2、联系学校相关部门:通过大学的咨询电话或邮件联系学校的招生办公室、学生事务办公室或新生接待部门等,咨询他们关于家长是否可以陪同的具体规定和安排。
3、向学长学姐或学生群体咨询:加入学长学姐的社交群或组织,比如班级群、学生会等。通过这些群体,你可以与学长学姐们交流并向他们请教问题。学校通常会组织学长学姐见面会,提供一个与学长学姐们面对面交流的平台。在这样的活动中,你可以直接向他们咨询问题,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经验。
大一新生报道需要注意什么
1、随身携带所需文件:携带个人身份证明、录取通知书、高考准考证、户口本(或相关材料)、照片等必备文件。还要根据学校要求准备其他可能需要的材料,如体检报告、学费缴纳凭证等。
2、宿舍安排:了解学校的宿舍分配情况,按照学校要求办理宿舍入住手续。准备好个人用品和生活必需品,如床上用品、洗漱用品、衣物等。
3、适应新环境:尽早参与校园活动、社团或学生组织,结识新同学和学长学姐。参加社交活动和交流,拓宽人脉,有助于建立友谊和找到共同兴趣的伙伴。尽快熟悉校园地理,了解教学楼、图书馆、食堂、体育设施等位置和使用规则。探索学校提供的各种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辅导中心等,充分利用它们来支持学习和发展。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