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报兴趣班最后变成变“灭趣班”,该遵循什么原则?

孩子 0 48

给孩子报兴趣班最后变成变“灭趣班”,该遵循什么原则?,第1张

孩子兴趣班最后变成变“灭趣班”,该遵循什么原则?
导读:妈妈团的聚会上听恬恬妈吐槽兴趣班。我总算是解脱了,恬恬死活不去上芭蕾课了,那么远我也不想送她上了,只有他爸还在逼我们坚持。在座的几个妈妈相视一笑,谁肩上不是背负带娃上兴趣班的重任呢,对于三岁半的恬恬,万里长征才刚刚开始。刚刚怀孕的Lisa问

妈妈团的聚会上听恬恬妈吐槽兴趣班。我总算是解脱了,恬恬死活不去上芭蕾课了,那么远我也不想送她上了,只有他爸还在逼我们坚持。在座的几个妈妈相视一笑,谁肩上不是背负带娃上兴趣班的重任呢,对于三岁半的恬恬,万里长征才刚刚开始。刚刚怀孕的Lisa问,你们这样疯狂带娃上兴趣班,是跟风的成分居多,还是真的很必要?

在安尼特·拉鲁的《不平等的童年》跟踪调查了不同阶层孩子的日常生活。发现中产家庭孩子会很密集的上课外班,而低收入阶层的孩子一般都是''自然成长''。对着两种模式造成的日后成就的差异,作者这样说:''逐渐让孩子拉开差距的并不是''会乐器,懂艺术、体育好”,而是通过对抗性比赛孩子们有了竞争意识,通过公开演奏学会了如何在承认面前表现自如,甚至因为课程密集,孩子们拥有了时间管理能力。这些都会让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优势''。

选择兴趣班的原则

其实兴趣班的作用并不在兴趣本身,深思熟虑坚持到底的兴趣班,不但有用,而且有大用。那些盲目跟风的兴趣班,才会伤害娃的热情,浪费家长的时间。所以给娃选择兴趣班最好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根据孩子的自身的特点。兴趣班首先是孩子去上,课下的练习也是孩子来做。所以一定要从孩子的兴趣,而不是家长的臆想出发。有些妈妈可能会觉得,娃那么小,她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这时候就需要家长根据自家娃的个性大概选定一个范围,再让娃自行体会选择。同事的孩子性格安静做事专注,但是不喜欢冲突。同事非要为了让孩子适应竞争报了一个跆拳道,两节课过去,孩子就不愿意去了,他对妈妈说:我不想学打人。

▲从多到少,精简原则。当爸妈带娃去兴趣班试听过后,自己已经很想让孩子上这个班了。然后特别热情的问孩子,宝宝宝宝,你想不想上这个班。孩子有时候是被家长的热情裹挟,有时候就是一时兴起,就说:好的,我想上,然后几周后就不愿意再去了。这是正常现象,家长也不要着急,除了给孩子足够长的时间考虑。也可以不用太高价位多选择几个兴趣班,再看孩子的状况,把一到两个兴趣坚持下去。

▲就近原则。像我们选择健身房一样,在其他因素大致相当的情况下,兴趣班哪个近选哪个。让朋友恬恬妈最终放弃的因素,不但是女儿不愿再去,她也对每次开车四十分钟停车二十分钟的芭蕾班快要失去耐心了。才顺水推舟的结束了女儿芭蕾兴趣班,全家只有没有送过孩子去上课的老公还在坚持。反观另一个朋友的孩子,报了三个兴趣班,钢琴、围棋和柔道,全在小区门口的成长中心。45分钟的兴趣班对他就跟去换个地方和小朋友玩一样轻松自如,吃完饭下楼就去了。

▲不要期望过高。许多父母虽然知道兴趣班只是让孩子有个爱好,但还是没办法抑制住对孩子的过高期望。尤其是对于花费很高的兴趣班。萌萌妈妈给萌萌报了小提琴班,小班学费一年将近三万,说是兴趣,但萌萌平时不想练琴的时候,妈妈却会逼着她练,直到练到妈妈满意为止。家长的过高期望,直接把兴趣班变成了''职业培训'',反而让娃本来喜欢的东西,变得面目可憎。宝妈宝爸一定要牢记,兴趣班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兴趣,有所成就必然是好的,没有也不应该强求。

▲量力而为。父母过高的要求大部分源于不菲的兴趣班学费。但其实如果只是培养孩子的兴趣,或者让孩子开拓视野。就一定要考虑家庭的经济能力,否则娃的兴趣班变成家庭的负担,父母心态不崩才怪。

我认识一个妈妈,给女儿报了六七个兴趣班,芭蕾高尔夫滑冰表演等等,一年的费用高达十万,而为了挣钱两口子却又很少时间陪孩子。这一家仿佛旋转的陀螺,根本停不下来。孩子心理压力也超大,小姑娘跟我说,我不敢不去上,因为知道花了好多钱。

为什么千万别送孩子去兴趣班?下面就和我一起了解一下吧,供大家参考。

1报兴趣班忽略孩子的兴趣

孩子的学习能力与年龄有很大的关系,在不同的年龄段,孩子会经历不同的敏感期,继而获得不同的能力。

但同时,同岁的孩子也会出现个体差异,敏感期的降临并不都能定时,只能判断大概的范围,这就造成了孩子们在能力上的差别。

如果你发现在一个兴趣班里面,你的孩子的能力不如年纪大的孩子,甚至连同岁的孩子都不如,您也不用灰心,或许是因为您的孩子还未到年纪能力达不到,或许是您的孩子的能力不在于此,您可以考虑换个兴趣班或者让孩子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

2凭自己心愿给孩子报兴趣班

家长不是神,有时候也并不理智,也会将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特别是现在经济发展了,大多数家庭都有钱给孩子报一个甚至好几个兴趣班了。

有的父母为了攀比,别人家的孩子舞蹈钢琴书画样样精通,我的孩子也可以。

非逼着孩子去上自己不喜欢的兴趣班,想着孩子也能十八般武艺全学上身,在茶余饭后成为谈资或者让孩子当场表演收获别人家父母艳羡的眼神,如果孩子辜负了父母的期望一样也没学好,又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神态,又是何必呢?

3盲目的给孩子报兴趣班

常常会听到一句话“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的,何为兴趣班,能够让孩子开心、有趣、能够让孩子一直有着高度兴致,自主愿意去学习的班。

迎合孩子的兴趣去报兴趣班往往事半功倍,忽视了孩子的兴趣往往事倍功半。

但是,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的三分钟热度,孩子看了武侠剧想成为大侠,就去给孩子报跆拳道班,孩子迷上了芭蕾,就去给孩子报舞蹈班……但是,有的兴趣班并不轻松,孩子有可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就失去了兴趣,逐渐放弃了继续学习,家长此时也非常烦恼,常常要硬逼着孩子去上兴趣班。

这时候,家长应该放宽心态,好好地和孩子聊一聊,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不想学了,如果只是热度减退怕辛苦,应该让孩子再坚持,培养孩子坚韧的品格。如果孩子真的完全不想学了,也不要逼孩子。

4报太多兴趣班

有些父母不在乎花钱多少,在周末给孩子报了一个又一个兴趣班,英语、舞蹈、钢琴、棋艺……本来一星期孩子都在上幼儿园,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就少,而周末又全让孩子去赶一个又一个兴趣班了。

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是离不开父母的陪伴的,与父母在一起,能让孩子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对孩子自身健康的成长起很大作用。

如果忽视幼儿心理以及亲情的交流,你会发现孩子变得不听话、爱发脾气等等。

今后容易与子女在心理上产生隔阂,难以沟通。

随着时代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作为孩子的父母,都希望他能有一技之长,将来在步入社会的时候,有更多的优势与人竞争。

现在的兴趣班五花八门,家长们也是非常焦虑,不知道该让孩子学习什么好。报的兴趣班多了,不仅孩子压力大,做父母的在经济上也吃不消,不报吧又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于旁人,输在起跑线上,现在当父母的,真是不容易啊。

到底要如何给孩子报兴趣班,既能够让孩子有一技傍身,又不会让父母有太多的负担。

很多的父母,看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都会到网上去看兴趣班指南,根据指南来给孩子对号入座。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给孩子报的这个兴趣班,孩子以前有没有接触过呢?他是否真的感兴趣,孩子的身心是否都准备好了呢?又或者有没有什么是孩子接触过,特别感兴趣的呢?

在你都没有了解清楚的情况下,擅做主张地给孩子报班,只会适得其反。

有的家长,给孩子报的兴趣班特别多,每天都奔走在各种兴趣班的路上,压根就没有娱乐的时间。

多而不精,不如一门深入,选择一两样孩子特别喜欢的持之以恒地学习下去。

               

知乎上,一位家长说,她孩子一年级,报了架子鼓,小提琴,英语,舞蹈,写字,滑轮,画画,游泳,日语等兴趣班。

我真的很疑惑,这么多兴趣班,学得来吗?而且得花不少金钱时间和精力,家长和孩子都吃得消吗?             

一位朋友说到,小时候学画画学二胡,被家长逼得特别狠,吃尽苦头,最终坚持下来,才有点成绩。所以从小就愿意耐住性子去做事情,很自信,遇到困难不焦躁,这些好习惯的养成,终生受益。

但是反观我弟,什么都想学,报了一堆兴趣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什么都是过了那个新鲜劲就不学了,最后什么都没学成,还养成了遇事总想放弃、逃避的性格,得不偿失。

还有的人说到,小时候家里给报兴趣班,学了之后遇到了瓶颈,遇到了困难突破不了,于是就放弃了,父母也没能够逼自己一把,导致现在看到人家能歌善舞,又是钢琴又是画画,就特别的后悔当初。

兴趣班还是要上的,但是也要量力而行,不能过于跟风,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孩子的兴趣爱好。

在《跟早教专家学儿童潜能开发》这本书中,一位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讲述:她的儿子从3岁开始就进入纽约的天才项目,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这孩子真棒,这是怎么做到的?

这位教授说:“没有经过刻意地练习,就是从小经常带他去参加各种博物馆,美术馆,孩子的好奇心比较重,让他看得多了,了解的自然就多,这些就是天才班考核的内容。”

教授的女儿从小学习芭蕾,还到巴黎进行过演出,大家都知道学习芭蕾舞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觉得这个兴趣班肯定是父母主张学习的,而且成绩那么好父母肯定花费不少精力去督促。

然而教授淡定地说:“学舞蹈不是我决定的,是她自己决定的。”我和老公都喜欢看各种演出,所以总是带他们去看,慢慢地女儿就爱上了芭蕾,这当中也有辛苦的阶段,但是每次我都会和她回想舞台上的女孩舞蹈时优美的样子,她就更容易坚持下来。”

为什么教授的孩子能那么优秀,是因为按照指南来给孩子安排兴趣班吗?并没有,只是从小就让孩子多接触,多体验,多感受而已,从而激发孩子内心的宝藏。

美国儿童早期教育的教授说:“目前的传统教育最大的一个弊端就是默认为孩子是个空杯子,我们迫不及待地想往里面装水,却从未想过孩子的杯子是否是空的?他们是需要水,还是需要别的东西?”

其实孩子从一生下来,就是“准备好的”,只不过他们的大脑和心房是暗的,需要我们通过启蒙来给他投射进一束光,让孩子发现自己无穷的宝藏。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的做法,就是通过经常带孩子去体验生活,源源不断地给孩子投射光,最终得以让孩子发现了自己的宝藏。

很多的家长觉得,孩子才一两岁,那么小,就算经常带出去体验生活,也不懂啊。什么美术馆,博物馆,旅游,还是等大了再去做吧。

然而等大了又发现其他的孩子会的东西已经很多了,自己的孩子明显落后,这时候又开始着急忙慌了,于是一股脑地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最终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反感。

没听过音乐,没体验过钢琴盛典的孩子,突然要他每天坚持练琴1小时,他怎么会喜欢这么枯燥乏味的练琴?

没接触过舞蹈,没看到过人家优美的舞姿的孩子,她怎么会乐意去学习超级辛苦的芭蕾舞呢?

没接触过名画,没感受过视觉盛宴的孩子,突然要他每周去学习一节画画,安安静静地画一个小时,怎么可能做得到呢?

所有的学习都是枯燥无味的,正是之前那些我们觉得没用,而让孩子体验到过快乐,让孩子为之动容的事情,他们才更加有决心以及毅力坚持下去。

给孩子报兴趣班,我们可以结合以下三点:

1天赋问题:

家长可以和老师商量,结合老师的意见,看看自家孩子对于学习的这些兴趣班是否有天赋,没有天赋的就趁早放弃,不要过多地浪费时间和金钱,重新选择孩子比较有天赋的项目。

2求精不求多:

有的家长给孩子报的兴趣班特别多,看介绍说画画好,可以锻炼孩子的创造力,就给孩子学习画画;介绍说学音乐好,可以提高孩子的素养,培养情操,就给孩子学习音乐;介绍说学舞蹈好,可以锻炼身体任性培养气质,就给孩子学习舞蹈……最后的结果是孩子学了一大堆,却什么都没学成,都是了解一点皮毛,根本上不了台面。

3坚持学习:

孩子一但报了某个兴趣班,而且是他喜欢的,那么我们作为家长的就要引导孩子坚持下去,孩子小遇到困难容易退缩,想放弃,这是非常正常的。平时我们可以带孩子去观看一些演出或者展览。比如孩子学习的是钢琴,那么可以多带孩子去看钢琴演奏,让孩子亲临其境,感同身受,这样会给到孩子非常大的鼓舞。比如你家孩子学习画画,你就可以经常带他去看一些画展,丰富他的视觉盛宴等等。方法都是相同的,就看你愿不愿意去做。

孩子永远都不是因为他的弱项被你“补齐”了而获得一个璀璨未来,相反,恰恰是因为他的长项不断被挖掘和发扬而赢得恣意人生。

孩子的格局一直都比我们大,千万别在养育的过程中局限了他们。

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孩子体内投射一束光,让他自己去发现内在的巨大宝藏。

多带孩子出去体验世界的大山大海,花草树木和大师名家,让孩子去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不要总是去衡量他有用没用,孩子有没有学会,而是从现在开始,发自内心地让孩子去体验探索世界的美好,享受求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