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一亿有多大的感受和收获和感悟如下:一亿有多大是第一单元学习结束后的一节综合应用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象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有多少,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以下三点:1、重研究
一亿有多大的感受和收获和感悟如下:
一亿有多大是第一单元学习结束后的一节综合应用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象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有多少,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以下三点:
1、重研究方法的训练与研究能力的培养。教师以“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为研究素材,把教学重点放在了研究问题能力的培养和研究方法的训练上。“怎样才能知道1亿张纸的厚度?”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问题。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要想研究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是否真的要找出1亿张纸摞起来直接进行测量呢?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
2、引导学生组织探索,合作交流。新课程中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本节课的主旨,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亿有多大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一亿有多大。
3、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教学中不仅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更注重让学生领悟教学思想方法。如一亿张纸的高度无法测量,学生想到可选测量一百张或一千张纸的高度,再推算一亿张纸的高度;一亿本书铺开的面积难以测量,就以测量一本书的面积,在推算一亿本书的面积,这样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一步一步解决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
学好小学数学
确保自己理解数学概念的含义。小学数学包括数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几何图形等内容。努力理解每个概念的定义和背后的原理。熟练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进行足够的练习,以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将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找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例如,使用数学解决购物、测量、时间管理等问题。
做大量的练习题可以帮助自己强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根据课本或各种辅导资料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如果遇到困难或不理解某个概念,不要犹豫寻求帮助。向老师、家长或同学请教,或者参加数学辅导班。
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确保自己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和复习数学知识。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例如,使用图表、游戏、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理解和记忆概念。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将其视为一项有趣的挑战而不是枯燥的任务。参加数学竞赛或活动,与别的对数学感兴趣的人交流。
《一亿究竟有多大》数学实践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介绍一亿的概念:一亿是一个很大的数,很难想象它的大小。通过让学生们尝试数一亿颗豆子或者其他物品,让他们感受一亿有多么巨大。
2、比较一亿和一千万:一亿是一千万的十倍。通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可以让学生们理解一亿的大小。
3、学习计数单位:介绍一亿是一个计数单位,并且让学生们学习其他的计数单位,例如:兆、京等。
4、了解一亿在生活中的运用:介绍一亿在人口统计、自然灾害、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们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实践操作:让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例如:计算一亿颗豆子或者纸片的数量、分组进行数数练习等。
6、巩固拓展:通过拓展性的活动,让学生们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例如:通过游戏、比赛等形式,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亿究竟有多大》数学实践活动的准备工作:
1、准备教学用具:老师需要准备一些教学用具,例如:一亿颗豆子或者纸片、计数器、PPT课件、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2、确定活动场地:选择一个合适的活动场地,例如:教室、活动室等,确保学生们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实践活动。
3、安排小组成员:将学生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人数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
4、确定活动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活动时间,确保学生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和思考。
5、确定活动内容: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实际,确定合适的活动内容,例如:数一亿颗豆子、分组比赛数数、制作计数器等。
6、制定评价标准:根据活动内容,制定合适的评价标准,确保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能够得到客观、准确的评价。
7、提前通知学生:提前通知学生们做好准备工作,例如:穿着舒适的衣服和鞋子、准备好水杯和毛巾等。
在教室节的时候,可以送给老师一张感恩的卡片,这样就能够传达自己对老师的心意。在教室节的时候,也可以送给老师一束鲜花。在教师节的时候,也可以送给老师一些办公用的小物件。很多的学生在教师节的时候,都希望能够送给老师一些东西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恩之情。关于在教师节的时候,可以送给老师什么样的礼物呢?以下是我的看法:
一、可以送一张感恩的卡片
很多的学生在上学的时候都没有什么钱,也没有什么资金来源。所以在教师节的时候,不建议学生送给老师一些非常昂贵的物品。如果学生只是想要表达自己对教师的感激,那么在教师节的时候送给老师一张感恩的卡片,就足以表达自己的心意了。而且相信老师在收到这些卡片之后,肯定会觉得非常感动,非常的开心。
二、可以送一束鲜花
每一个人收到鲜花都会觉得非常的开心,而且鲜花和老师这个职业也非常的相配。所以如果学生想要在教师节的时候,表达自己对于老师的感激之情,就可以在之前的时候送给老师一小束鲜花。这样的话,老师在收到鲜花之后,肯定会觉得非常的开心。
三、可以送给老师一些办公用的小物件
很多的老师在进行办公的时候,都需要用到一些纸或者是笔。纸和笔的价格并不是特别的昂贵,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可以负担的起的。所以学生如果想要在教师节这一天送给老师一些东西的话,一些纸和笔等等价格不是特别昂贵的办公物品,也是非常好的选择。教师节的礼物不是在于贵重,更重要的是在于心意。
你觉得在教师节的时候,可以送给老师什么样的礼物呢?欢迎评论区下方留言。
#课件# 导语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求知欲,然而多媒体教学的格式化、定义化、程序化的特点,下面是 整理分享的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1亿有多大》,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
教学内容:第33页~34页的内容。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活动重点:
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从而能主动总结研究方法。
活动难点:
形成1亿有多大的空间观念。
活动准备:
纸张、书、大米、黄豆等。
活动过程:
包括四个阶段:设计方案──动手实际──获得结论──表达交流
阶段一:确立问题设计方案
1.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创设现实情境,结合具体素材描述。
一亿的大小,从中体会一亿的大小。
2.确立研究的问题。
例:一亿粒大米有多少?
一亿个学生在一起占用多大面积?
口算一亿道口算题需要多少时间?
一亿个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
步行(汽车、飞机行驶)一亿米需要多少时间?
几滴血中有一亿个红细胞?
一亿滴水有多少?
一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多少棵大树?
3.制定活动方案。
(1)活动步骤。
(2)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
并把活动步骤、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填写在活动记录表中。
阶段二:动手实践
各小组依据方案开展活动,并将获得的数据、推算过程补充记录在记录表中。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
阶段三:获得结论
学生根据对信息、数据的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描述出一亿的大小。
阶段四:表达交流
1.各小组陈述整个活动过程。
2.活动小结。
A进一步想象一亿有多大。
B对小组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课后随记。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于学生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1亿进行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能用倍比法或归一法帮助解答有关1亿的问题,能借助计算器处理较复杂的数据。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猜想、讨论、计算等过程,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愿意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发展共同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数感。
教学难点:如何借助小数估计大数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一份、天平秤、大米
学生:计算器、书本、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
(多媒体演示):古时候,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尊敬的陛下,就请您在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放8粒,16粒,32粒,……一直到第64格。国王哈哈大笑:“你真傻,就要那么一点米粒?”大臣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说:“陛下,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算了,我只要第28格的米粒就可以了。请允许我把它们带回家。”同学们,你们猜猜看,第28格大约有多少米粒呢?
2、学生猜测
3、验证猜测师:谁说的更接近实际情况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棋盘格数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格第5格第6格第7格第8格第9格第10格米粒(单位:粒)1248163264128256512第11格第12格第13格第14格第15格第16格第17格第18格第19格1024204840968192163843276865536131072262124
第20格第21格第22格第23格第24格第25格第26格第27格第28格5242881048576209715241943048388608167772163355443267108864134217728
师:原来第28格的米粒有这么多,你们猜对了吗?
师:我们就把这些米四舍五入到亿位,看成1亿粒。
二、实际操作、初步感知
1、猜测1亿粒米有多少大臣要把1亿粒米带回家。可是1亿粒米到底有多少呢?
(板书:1亿粒米有多少)
学生猜想(可能的情况):一(几)包大米、可以堆满一(几)个教室、可以装一(几)卡车、1万千克……
2、设计方案师:这只是我们的猜测,1亿粒米究竟相当于多少?你们能证明自己的猜测吗?想一想,可以怎么证明呢?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引导:通常我们都用什么来表示大米的多少?你们能不能想想办法来计算一下1亿粒米的质量呢?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可能的情况:把1亿粒大米称一下先称出100粒大米的重量,再除以100,再算出1粒大米的重量,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或用倍比关系算)先称出10克大米,再除以大米的粒数,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
3、教师提出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案计算出1亿粒大米的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以方便后面的汇报,可以用计算器来帮助计算。
4、学生分组计算
5、各组汇报结果,教师板书,感受1亿粒米的多少。
6、延伸:师:刚才我们知道了1亿粒米重2吨(多媒体出示问题)我国有13亿人口,如果每个人每天节约1粒米,全国每天就能节约__________粒米,相当于_________吨。学生口答,师:每人每天只要节约一粒米,全国就能省下那么多米,我们以后可要爱惜粮食啊!
7、小结方法:师:刚才我们研究1亿粒米有多重,谁能说说看我们是怎么研究的?学生说教师小结方法:
三、合作探究、再次体会
1、刚才我们研究了一亿粒米,你们还想研究哪些有关1亿的问题呢?
2、学生大胆想象,提出问题。可能的情况:1亿张纸的厚度、1亿个一元硬币的厚度、1亿个人的质量、1亿秒有多长……教师板书
3、学生活动:4人为一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任意确定一个问题进行探究。
4、各组汇报研究结果,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课件欣赏
1亿米有多长地球赤道的周长为40066449千米,1亿米相当于绕地球两圈半。如果汽车每小时行驶70千米,1亿米要连续行驶1429个小时左右,大约需要2个月。飞机每小时可以飞行800千米,1亿米大约要连续飞行125小时,只要5天多。宇宙飞船每小时可以飞行50000千米,1亿米宇宙飞船仅需要2小时。1亿张贺卡有多少浙江省总人口约5000万,如果平均每年每人消费2张贺卡,就需要1亿张贺卡,相当于砍伐25000棵大树!这些大树所占的森林面积相当于我们10个校园那么大呢!身体里的“1亿”一个正常人平均每分钟心跳75下,1亿次心脏跳动是一个正常人大约926天(2年半左右)心脏跳动的次数。据统计,1个10岁左右的儿童皮肤表面大约有1亿个微生物,尤其以皮肤褶皱处及指尖上为多。一个成年人每毫升血液中平均有500万个红细胞,20毫升血液(约重20克)里就有1亿个红细胞。
五、小结归纳
1、现在在你心目中1亿有多大?
2、谁能给今天这堂课取个题目?(板书课题)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通过思考后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出本节课的所思所感(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以恰当的评价。
如学生回答:“知道如何估算”“通过学习知道了1亿是一个很大的数”等等都可以)教师小结: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像1亿这样的大数还有许许多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收集一些相关的资料。
六、布置作业三题中任选一题:
(1)收集比1亿还大的数及相关资料。
(2)收集比1亿还大的数,并设计出自己的方案,与同伴比一比,看看谁的方案更能让人深切感受到这个数有多大。
(3)写一篇《1亿到底有多大》的数学小日记。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由“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两个部分组成。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常常出现错误,这往往与数的概念不清楚、数的感受不丰富有关。因此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创设情景,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来启发学生思考,在范例研究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合作实验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于大数的感受。
(1)创设情境,发展数感。
大数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教学以故事《锡塔应得多少麦粒》引入,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的展示出麦粒由少到多的变化,直观反映出学生对数的认识由小到大的过程的变化。开放性问题“你能猜测一下1亿粒麦粒大约有多少吗?”则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新的学习活动。
(2)联系生活,培养数感。
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小学生的思维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根据这个特点,联系小学生生活中的事物,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利用可想像的素材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则可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课件中,从身边的数据、长度资料、面积资料、时间资料、重量资料等五个方面,以文字和的形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样一些具体、与学生密切联系的材料,使学生对数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并且在遇到相似情境时,在头脑中出现一个具体的参照物,同时这些又是综合知识的介绍,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等教育的渗透。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既培养了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又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3)小组合作,加强交流,数感是一种心灵的感受,具有强烈的选择性,它与学生的个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同一数学情境中,有的学生反应敏捷,有的学生则不得要领。这些表现都直接指向于个人的数学气质。议一议、做一做、写一写、评一评……“智慧出在手指尖上”、“灵感产生于思维碰撞中”、动作交流、语言交流,合作分工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自由、充分地交流,在交流中共同启发,共同进步。
在人生的旅途上,是您为我点燃希望的光芒,给我插上理想的翅膀,翱翔在知识的海洋上。感谢您,老师! 在您关注的目光之下,给予了我无尽的信心和勇气!衷心祝愿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老师送礼原则 送感恩
父母对孩子有生养之恩,而老师教书育人,对孩子有培养之恩。学生送老师的礼物,要能表达这种恩情。怀着感恩的心为老师送上真挚的祝福。
送尊敬
老师为培育学生,可谓兢兢业业、孜孜不倦,将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献给了平凡的教育事业,这是值得人们尊敬的。为老师献上的礼物,要能表达学生的尊敬之意。
送纪念
学生总是要毕业的,但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却是永远的。节日来临时,可以给老师送份礼物,表达对学生时代的怀念。
老师送礼指南
各色康乃馨卡通花束;表示师恩似海,老师给予学生的关怀予爱护,学生终生难忘。
兰花、君子兰、拜访德高望重的老师时宜送的花,兰花品质高洁,有“花中君子”美称。
男老师,德国TROIKA的精美礼品,老师看到如此有创意的产品。定会很喜欢。
18音的音乐盒:让老师记着他一个学生,毕业了能经常听到学校的纯净之音。
钢笔,选择一杆品牌钢笔,为老师送上诚挚的祝福。
文化工艺品,老师是文人,选择一款文化味浓的工艺品,表达对老师的谢意。
保健器材或保健品,恩师如父母,为恩师送上一份健康,让恩师了解您的心意。
茶艺器具,让老师闲暇之余品茶论诗,惬意生活。
我觉得现在基本教师节前后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都是在张罗着教师节应该要怎么去给老师送礼物,然后送礼物会不会得到一些特殊待遇呢?但是其实现在每个学校都会有规定,不要学生和家长给老师送礼物,之前还有一则视频学校的校长直接拿着喇叭对着门口喊不要家长和学生在门口买礼物,老师也不会接受礼物之类的话。我觉得这种其实不是说不要给老师送礼物,但是我觉得礼物是其次最主要是学生们的一片心意。
给教师的礼物我觉得最好是不要太过于贵重,再者我觉得其实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去做的话更有意义。首先太贵重的礼物对于很多人家庭负担来说也是挺大的。再者太贵重的礼物老师其实也不怎么去接受,及时接受了心理压力也很大。
我觉得其实可以考虑鲜花或者手工花都可以,就买简单的康乃馨或者满天星都可以。老师要的不是说要多奢华,有那份心就够了。派个代表给老师送过去,或者是在老师进教室的时候,一起祝福老师教师节快乐,再由一个代表去给老师送花。
再就是自己可以用心去做一张特别的贺卡,贺卡可以自己设计。现在学生们的创造力绝对是无限的,我觉得可以利用他们自己的想象力去做贺卡,然后把自己最想给老师的祝福写在上面,老师看到一定会觉得很暖心。
还有我觉得送一些觉得老师会喜欢的绿植,或者是自己做的书签之类的。我觉得买几颗多肉或者仙人球之类的摆在老师的桌子上,附上一些想跟老师说的祝福,老师看到肯定会觉得很用心的。
我觉得给老师送礼物真的主要是心意,太贵的礼物老师拿在手上绝对是心理压力很大的,所以我觉得自己diy的礼物绝对是首选。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