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在外地工作,孩子也跟着上学,放暑假该把孩子送回老家吗?

孩子 0 50

夫妻在外地工作,孩子也跟着上学,放暑假该把孩子送回老家吗?,第1张

夫妻在外地工作,孩子也跟着上学,放暑假该把孩子送回老家吗?
导读:很多家长其实都会在外务工,也有的家长会选择把孩子带上,更在自己身边上学。那如果说在暑假的时候,该把孩子送回老家吗。因为在暑假的时候,其实时间都是非常多的,而且家长在外地工作也是非常的繁忙,可能没有时间能够照顾孩子。所以在这样子的情况下,暑假

很多家长其实都会在外务工,也有的家长会选择把孩子带上,更在自己身边上学。那如果说在暑假的时候,该把孩子送回老家吗。因为在暑假的时候,其实时间都是非常多的,而且家长在外地工作也是非常的繁忙,可能没有时间能够照顾孩子。所以在这样子的情况下,暑假期间把孩子送回老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外地工作繁忙

夫妻在外地工作,孩子也跟着上学,其实也是因为在外地能够给到孩子更好的教育条件,同时,在外地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环境,对于家长来说的话,他们在外地的工作都会比较繁忙,因为一直忙着赚钱,那相对应陪伴孩子的时间可能也会比较少,尤其是在暑假的时候,可能没有太多的时间能够跟孩子一起玩。那么在这个时候,把孩子送回老家的话,家里人也能够陪伴孩子,其实这也是非常好的。

二、可以把孩子送回老家

我想在老家,孩子也是有自己的朋友的,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属于那个地方的,而且在老家当中也有自己的亲戚朋友,能够照顾孩子,对于家长来说,他们也是比较放心,相比起自己在外地工作,没有办法陪伴孩子来说的话,把她放在老家,让家里人去照顾他们,我相信家长也能够更加安心在外地工作。有的孩子他在外地学习,其实并不能够很好的适应外地的生活,所以把它送回老家,也是为了让他能够更加快乐的过这个暑假。

三、锻炼孩子的能力

把孩子送回老家,除了让他能够被好好照顾之外,其实也是在锻炼孩子的能力。我们都是其实孩子回到老家应该会帮家里人以及老人家干一些农活,还有就是同样的也照顾家里人,他在这些过程当中也能够感受到一定的乐趣,同时也是锻炼他们的能力。

现在孩子上、放学家长送、接,不是 社会 不安全,原因有两个,一是家长有空闲,二是家长有能力。

过去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上班,无暇接送孙子(女)、外孙(女),现在退休了,有暇接送。

过去连自行车都没有,不能接送,现在不仅有自行车,还有电动车、三轮车、 汽车 ,可以接送了。

总之,不能把接送孩子这一正常现象甩锅 社会 。

因为天下不太平,太危险。所以就接送的!

现在车多,人多,关键是人贩子还多,另外,学校也出于避免不必要的责任的需求!

小学生年龄太小不懂事,自己管控能力差,交通安全,坏人拐卖,问题最大,归根到底,主要还是安全问题!

捞卖儿童犯罪无处不在,令人堪忧!

一是孩子太小,二是有拐卖儿童的人,三是马路上车辆太多不安全,四是现在独生子女比较多,五是很多家庭都是两个家庭六个大人养一个孩子能不金贵吗。

社会 不安全是一个方面,孩子被拐卖,被骗走,被害的情况有报道,有传言,家长们都恐惧有什么闪失。另一方面,前几十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家里几代就捧着一个独苗苗,拿着娇,金贵,衣食住行关注地无微不至,生怕孩子跑着上学放学累着,只有亲自接送才放心。再就是车多人多,交通涌挤,怕孩子磕着碰着…

几十年来,人们已经习惯了,孩子上学无论远近都要接送,这个“接送孩子”无形中给每个家庭增加了一个大负担,一个孩子基本上一个“整人”接送,这就给家庭、学校、交通乃至整个 社会 带来一种无形的压力,没有办法,只能这样……

是孝顺儿孙,现孙子已成爷爷了,爷爷已成孙子了!

一是安全, 汽车 摩托车单车,上下班人多。二是怕他们在外面玩,有些小孩放学了,一路上玩迟迟回家。三是怕他们会打架,现在的孩子难管,处处都为孩子所想。

主要是孩子上学来去的路上交通让家长感觉没有安全感,大家遵守交通规则有待提高。拐卖儿童的事件很难杜绝,家长们在一起时有议论。

大宝甩给老人带,三个危害提前来

1、孩子缺乏安全感,性格孤僻

因为二胎的来临,妈妈带不了两个孩子把大孩子送回乡下的情况肯定有,现实虽然是迫不得已,但是对大宝来说很残忍的。现实生活中,如果二胎家庭的大孩子被迫和妈妈分开,完全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孩子的心里肯定是超级不平衡。一定会觉得,因为有了弟弟妹妹,爸爸妈妈才把自己给冷落,爸爸妈妈偏爱着弟弟妹妹不爱自己,不要自己了。通常情况下,这些孩子会变得缺乏安全感,可能还会让他成为比较孤僻的孩子。

小儿子晚上哭闹,直接影响着大儿子的休息。白天大儿子玩了的时候又吵着小儿子的休息。两个孩子,你吵着我,我吵着你对谁都不好,而且因为休息的不够,身体的抵抗力也变差。

2、不能拥有手足生活

我们都可以理解小米的难处,但是,既然选择了生二宝,即便是精力再不够用,也不能够完全的把大宝甩给老人让他们回乡下。家里有两个孩子,应该学着让他们接受,并且适应拥有手足的生活。

大宝本来就和父母一直生活着,突然离开了自己依恋的父母,他们肯定接受不了。要是二宝夜里哭闹,大人也应该告诉大宝,弟弟年龄小夜里需要照顾,而且你小时候也是这样过来的。大宝开始可能会不适应有弟弟的生活,但是逐渐的他也会适应的。至于说大儿子白天玩耍的时候会吵闹着小孩子,吵着吵着的时候,二宝也适应了白天的生活,白天和家人们一起乐呵呵,晚上才睡觉呢。

3、亲子教育失败

有了二宝之后,父母把一直带在身边的大宝完全甩给家里老人,最危险的一个后果就是亲子教育的失败。我们都知道,大部分老人都不喜欢孩子吵闹,所以,为了满足孩子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哄着、宠着孩子。我家乡的一个俗语:哭哭哭,哭什么呀?别再哭了!我把锅敲了让你玩总行了吧。连关乎吃食的大锅也能敲烂给孩子当玩具,可见老人对孩子的宠溺是无法无边的。

我们都知道,在孩子的成长初期,谁给他的拥抱最多,他就会粘着谁。父母选择把孩子留在身边,孩子得到父母足够多的呵护,父母和孩子之间更容易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不能重来,不能倒退。孩子还是父母带更好。你或许永远不知道有那么一刻,孩子特别渴望父母的出现,渴望父母的陪伴,渴望父母的拥抱。

有一些父母在生娃以前并没有想到过养育孩子是件很重要的大事。也正是因为这种疏忽,导致孩子性格出现了一些不良的影响。对于这个话题,笔者最有发言权,因为我的童年就是在寄宿的亲戚家里度过的。

由于父亲时常出差,妈妈做生意在外,我在四岁的时候就被寄养在姥姥家里。那时候,我最渴望的事情就是父母能来看看我,抱抱我,而不是她们每次带给我的礼物。当然,我最怕的事情,也是他们的离开。

起先,他们要走,我会哭闹地拉他们的胳膊,抱他们的大腿,我会喊叫他们别离开。后来,我没有动作,只是恳求,求他们带上我,我想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再后来,他们走得很顺利,因为我会装作若无其事,偷偷地望着他们远去。这些记忆,即便是在今天,我也不愿意回望,那是我的心结,不能碰触。

其实,姥姥对我还是特别好的,虽然比起城市的生活,乡下的条件要差很多,但姥姥的爱并没有少给我,可我依旧想念我的父母,在那个年纪还小的时候,我心里有对父母关怀、爱护的极大的渴求。

说完了自己,再来说说,那些童年或者少年时期长期被寄居在亲人家里的孩子都会有哪些性格上的影响吧!

一、小心翼翼

既然是寄居在别人家里,总不能像在自己家里那么舒坦,自在,所以难免会有寄人篱下的感觉。

像我这种住在姥姥家的还好说,如果是寄居在舅舅家或者其他什么人的家庭里,人家大大小小其乐融融,自己难免显得多余,孤苦伶仃,自然也会陷入一种寄人篱下的情境里。这将导致孩子变得小心翼翼,看人脸色,丝毫没有安全感。

二、失去自我

如果我们长期处在一个了解熟悉的环境中,势必会有主人翁的感觉,可如果我们长期生活在一个不熟悉的地方,就需要我们慢慢地融入和了解,并非每一个要求都会得到人家的同意,但哪怕是一次的拒绝,也会让我们在精神上产生距离感。至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往往容易失去自我意识,进而去迎合原主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所以,长期被寄居在别人家的孩子多半是不太会表达自己情绪的人,他们善于伪装和压抑自己的要求和个性。更多的是去迎合他人的需求。

三、极度缺爱

这一点,相信我在表述自己寄居的经历的时候,读者就已经有体会了吧?孩子还小,纵使是再亲近的人也代替不了孩子父母给予孩子的充分的爱和温暖。

那些从小就生活在父母身边的人成长过程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会相信爱的力量。而那些从小就远离父母,寄居在他人家里的孩子却很难拥有幸福的感情生活和经历。因为他们很难走进别人的心里,也不相信自己配得上他人的拥有。哪怕是遇到了自己深爱的人也会远远地观望,始终处在一个被动的角色里。

四、迎合他人

因为习惯了看别人的脸色,所以,成年后的长期寄居的人们也不善于表现自己,更多的是迎合他人的喜好。虽然,长大了,成熟了,也了解了父母的不容易,自然也不会再回去责怪他们,但已经形成的被动型人格,讨他人喜爱的“小丑”形态已经成了一种再容易改变的习惯,分分钟影响着自己的心理健康。

总之,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家长的一定要充分重视起来,孩子的童年有你的陪伴和参与,才能身心健康地成长,未来才配拥有幸福的一生

作为宝妈,我能理解题主的矛盾和纠结,一则一家人携家带口在外面拼搏,虽然收入高一点,但除去老人孩子房租生活费等各项开销,能存下的钱有限,因此在外地工作让老人过来帮忙带孩子经济压力确实比较大。二则老人一般都比较恋根,如果有机会,老人肯定是希望能够带着孩子回到老家去,这样夫妻两个人还能多存点钱,老人孩子在老家开销也相对低一些,整个家庭的经济压力会小很多。

对于我们这种普通的工薪阶层,面对这种情况,确实容易陷入两难的选择。但是作为一个过来人宝妈, 若莲的建议是,尽量坚持让宝宝在父母身边待到3三周岁以后再考虑让老人带回老家。

0~3周岁是宝宝性格及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宝宝语言能力发育的黄金时期,同时更是培养亲子关系的关键时期,如果父母缺席了宝宝在幼儿阶段的成长,很可能这辈子都无法弥补了。

若莲认识一个宝爸,听他讲过他家女儿的成长经历,这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给想要过早让宝宝跟父母分离的家长们敲个警钟吧。

这位宝爸说他家女儿现在十一岁了,将女儿放在老家养大是他这辈子做过的最后悔的一件事。

女儿在上幼儿园之前是在老家跟奶奶一起长大的,因为老家距离这位宝爸工作的城市很远,基本上半年一年回去一次。到了女儿三周岁准备上幼儿园的时候,这位宝爸和妻子决定将女儿接到身边上学,女儿接过来以后他才后知后觉的发现,女儿在老家养成了非常任性跋扈的性格,而且特别叛逆,特别自私,卫生习惯也很不好,总是邋里邋遢的,每次宝爸和妻子想要管教女儿,女儿就会非常生气,对他们很排斥,一点也不愿意跟爸爸妈妈亲近,只要爸爸妈妈教育她,她就哭着闹着要回老家找奶奶,哪怕是语气平和的教育她也不听,直到现在十几岁了,性格依然任性叛逆,依然不喜欢跟爸爸妈妈亲近,从小打大从来不会主动跟爸爸妈妈撒娇,也不黏爸爸妈妈,感觉父母跟女儿之间有着很大的隔阂,无论父母怎么努力都无法跨越…

这位宝爸说,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一定不会选择将女儿放在老家养大,不管多难都要把女儿带在身边,好好陪伴她长大,给她足够的爱和安全感,让她跟其他天真无邪的小女孩一样,开心了找爸爸妈妈分享,伤心了找爸爸妈妈安慰,想要什么东西了趴在爸爸妈妈怀里撒撒娇…这才是一个在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儿该有的样子啊!

最后若莲想说,虽然现在将宝宝留在身边,父母需要承担更大的经济压力,也会更加辛苦一点,但请相信一切都是值得的,一切也都是暂时的,我们做父母的辛苦一点,熬一熬,努力给宝宝一个幸福有爱的童年,孩子会用一生来回报你。让孩子在父母身边长大,是父母能够给予孩子最无价的礼物,父母的陪伴和爱是孩子未来人生中最重要的底气。

如果有可能的话,在三岁之前尽量不让孩子离开父母太久,在孩子的世界面对对象分离超过七天,也许就被理解为遗弃。

三岁之前的孩子不仅是学语言的敏感期,也是他依恋关系, 情感 世界的培养的关键期。如果在这个期间有稳定的安全依恋关系孩子,一生都有一个心理的安全基地,可以从此出发去建立他自己丰盛幸福的一生。如果这个安全基地被破坏,或者是根基不稳,根本就没有建立来,那么他就会穷起一生,去不断地寻求 情感 的链接和内心的安全。成人后孩子在 情感 世界和亲密关系上也会不断受挫。

所以建议你尽量克服困难,让孩子留在父母身边。

孩子由谁带,在哪带的问题,个人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 老人是否会带孩子

带孩子不是简单的给吃给喝陪玩一玩就可以的,要有高质量的陪伴。

老人 育儿 观念,文化水平,整体素质,三观等跟年轻人不一样,看老人平时带娃的情况,老人和孩子的相处模式是否可行,是否能放心给她带,如果放心,那么就简单多了。

这里举个例子,我表姐是奶奶带大的,奶奶对她很好,但仅仅停留在生活层面,小时候基本不说话,内向,有点呆呆的,敏感,老人也跟着经常说她内向,不合群。她和父母的关系也很一般,基本不沟通。直到她嫁人生子后话语才多一点,有老公疼,婆家人理解,生了女儿自己带,女儿也活泼开朗,机灵聪敏。她说小时候不说话,是因为没有人理解。

所以 育儿 方式不一样,带出来的孩子也不一样。

2 家庭经济条件

家庭收入较好的话,可以考虑放在身边带。孩子3岁前由父母带,更有安全感,亲子关系更好,性格发展更健全。

第一种情况 ,孩子父母一方辞职在家带孩子,另一方的收入可以支撑家庭开支,那么可以自己带孩子。

第二种情况 ,孩子父母都上班,请小时工,或者请 育儿 嫂帮带孩子,家庭收入可以满足请人帮忙,那么孩子可以留在身边带。

第三种情况 ,家庭收入一般,一方辞职了,另一方收入也不够开支,那么孩子自己带很勉强,还是得奶奶带。

3 其他可行办法

①是否还可以再挽留老人继续帮带

老人为什么要回老家,是否因为不适应现在的生活,或者老家有事,或者其他原因。

如果可能,针对回老家的原因解决问题,还是要挽留老人帮忙带孩子至少到可去幼儿园的年龄。

②是否还可以有其他亲人帮带

现在孩子不是婆婆带,就是外婆带,或者妈妈自己带,有些是男性长辈带,或者爸爸自己带,反正谁能带孩谁合适孩子就谁带了。父母能让孩子留在身边比其他什么都好,有些事可以适当妥协。

③ 带回老家带是否也可

如果老人带合适,虽说老家远了点,但可以经常打电话问问情况 ,还可以视频看看孩子,有假期还可以回去看孩子。可以带回老家一段时间看看,实在不行再接回孩子来,重新想办法。

以上总结,没有十全十美的方法,总有一些要妥协和为难的地方,尽量留孩子在身边带,能自己带就自己带,实在不行,只能让老人带回老家带了。

我觉得不要!我两个孩子,大的五年级12岁,今年马上就要六年级。课业紧,压力大,小的才22个月,但是两个孩子我都自己带在身边。我觉得孩子的成长我不想错过!

如果说是因为工作原因,你可以叫父母过来帮忙搭把手,孩子还是要自己教比较好。因为现在大多都是隔代亲,老人带孩子,会把孩子宠坏掉,一些习惯养成很容易。但是想改就很麻烦了。所以说如果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理由,孩子还是自己带会更好些!

带孩子的时间快乐且又短暂

建议不要送回老家,但凡自己能想到办法把宝宝留在身边教养,都不要同意宝宝随老人回老家,尤其是孩子在这样的关键期;否则,宝宝在老家待的越久,以后你后悔和自责的概率越大。

首先,孩子这个生长阶段不但是语言培养的关键期,而且是亲子 情感 培养的关键期。宝宝这时是最需要父母在语言上的启发和引领,语言的启发同时也是大脑的开发。

同时,亲子 情感 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个阶段和孩子分开时间久了,孩子的心和你的距离想再拉进就不会是你想象的那么容易了。

然后,我们再说说宝宝的习惯和行为模式的养成,这个阶段也很关键。宝宝回老家生活,他不好的习惯和行为模式一旦形成,再改,就相当的困难了。

最后,我想说,宝宝都一岁半了,你再辛苦一年多,他就可以上幼儿园了;为了今后更多的省心,何不现在费点心,再想办法坚持一段时间呢!

宝宝还是自己带在身边比较好,这样有利于成长。

太小了,不建议,小孩需要父母的陪伴,给孩子留下美好童年!

不建议送回老家,我生了两个孩子都是留在自己身边带,每天下班第一时间就是回家看孩子,孩子只有假期偶尔让老人家带回去玩几天。

自己带孩子的几个优点 :

1,孩子从小到大一直在父母亲身边长大,都会有很强的安全感,不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性格相对会比较开朗。

2,特别小的孩子更粘爸爸妈妈,宝宝需要拥抱和撒撒娇,而且每天必须出去走走运动一下,也是需要体力。

3,爸爸妈妈带孩子同时教给他们生活的安全常识、为人处世、识字等等。特别是宝宝在游乐场玩时候,培养孩子正确交往方式。

4,爸爸妈妈自己带孩子,随着年龄逐渐长大可以帮忙干些家务活,不会溺爱孩子。

5,爸爸妈妈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细心发现宝宝的不足之处,并且及时的改正。

6,爸爸妈妈带孩子也是促进自己再次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自己带宝宝后就更懂得珍惜和感恩。

总而言之,爸爸妈妈自己带孩子,肯定是比送回老家给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带更好,当然,自己带孩子一定会有辛苦一点,这点辛苦也是微不足道的,希望每个为人父母的家长们都努力加油!孩子的明天才会更加精彩!

我建议还是不要送回老家。作为妈妈是不舍再加上孩子正在学说话期间更不能送回老家。我们再难都要克服下,但对孩子小到另一个环境种种不适都会给孩子带来不安和烦燥。我们作为父母尽可能给孩子所有爱,让他能有个 健康 的身体,美好的童年。

那要看你你们是什么情况,如果是上班没有时间带那只能给爷爷奶奶看了,当然如果有条件还是自己带好。

把孩子寄养在亲戚家,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虽然,父母把孩子寄养在亲戚家,亲戚碍于面子不好推脱,可能也会帮忙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但是,亲戚不是父母,亲戚对孩子再好,孩子永远都会觉得是在“寄人篱下”,这对他们的成长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孩子容易给心理设下防线,没有安全感

每一个孩子,都远比成人想象中要敏感脆弱。孩子离开父母后,他们知道照顾自己的人,只是出于某种情分,而非是义务,所以孩子就会控制自己的言行、努力变得懂事,不给别人添麻烦。比如,孩子心里有委屈,不好意思跟人说;做错事情,他也会非常害怕,感觉不会有人撑腰。

像《红楼梦》里的人物林黛玉到了贾府,虽然有贾母万般怜爱,饮食起居也没有亏待她,但是林黛玉却总是有寄人篱下的感觉,对人比较疏离,也容易多心,动不动就想“我不是他们这里的正经主子”。可见,寄养在亲戚家的孩子,容易缺乏安全感。

孩子容易对父母心生怨言和恨意,变得淡薄亲情

父母把孩子送到亲戚家生活,可能是出于各种不得已。比如,工作上早出晚归,担心照应不好孩子;或者能力有限,暂时不能给孩子好的生活等等。但是,在孩子的心里,只要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过什么样的日子都是无所谓的,经济原因、生活压力,并不能成为父母抛下他们不管的理由,孩子都是愿意跟着父母受苦的。

所以,被父母送去亲戚家的孩子,孩子往往会抱怨父母忽略他们的成长,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怀,孩子的内心就会对父母心生怨言,甚至是恨意,孩子感觉亲情不可相信,就会变得冷漠、淡薄亲情。

现在很多妈妈都在纠结,孩子究竟是该自己带还是奶奶来带。自己带,没有时间更没有精力。给奶奶带,又怕乡下带的娃脏兮兮的,农村风气太严重。究竟农村的奶奶能不能带好孩子呢?其实环境并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奶奶本身。

农村奶奶究竟能不能带好孩子

1从环境上来看也是有利有弊

我们都知道农村的环境一般都比城市的环境要好,农村没有人来人往,没有城市里的喧嚣,没有快节奏的生活,有的只是绿油油的野菜和金灿灿的大麦。虽然很多大城市现在都在搞绿化,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但依旧没有办法和农村相比。

城市的环境虽不如农村,但发展却不可小觑,出门就是公交地铁,出租车也是方便了不少上班族。作为农村奶奶,貌似不太能适应城市生活,毕竟过惯了农村闲暇的日子。比如农村老人晚上吃完饭,就想看看电视睡觉,但是城市里基本上十一二点才休息。

农村老人更看不惯这种浪费电,又浪费钱的生活。当然是思想与习惯不同,意见也很难统一,时间一久,老人自然想回去。其实呢,孩子在城市生活和在农村生活各有利弊,孩子在城市能收获很多,眼界自然也会打开,见识的东西也很广。但是,在农村却能够呼吸更好的空气,有更多的空间玩耍。

2在教育的问题上,农村奶奶似乎更能带好孩子

现在很多年轻人,一直都标榜孩子应该在自己身边,事实上自己都是个宝宝,每天手机时间都会比宝宝还要多。而奶奶反而更疼爱孙子孙女,他们愿意把所有的时间都交给孩子,也会根据自己带孩子的经验,取长补短,因为他们毕竟是带过一个甚至很多孩子的人,并且愿意和孩子沟通交流。

事实上很多家长反应,孩子更喜欢跟老人在一起学习,因为在城市里,大部分孩子早早地就进行了早教,从小的压迫感,他们反而更愿意和自己最亲的人在一起沟通交流学习。而农村奶奶,相对有更多的耐心,也不会被电子产品所绑架。

3生活上,农村奶奶和爸妈存在更多分歧

首先在饮食上,农村奶奶普遍在宝宝一岁之前,就想在辅食中添加盐、糖之类的,但是对于新手妈妈来说,这些都是很排斥的育儿观。其次就是衣着问题,很多奶奶恨不得大夏天也要给宝宝穿很多,深怕宝宝冻着,但是我们的新手妈妈都知道讲究科学,大人穿多少小孩也是一样,没有必要过分的保暖。

其实这些问题都是小问题,只要耐心地进行沟通,彼此相互体谅,理解。我相信作为一个明事理的长辈,也一定会尊重晚辈的意见。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农村奶奶都适合带孩子呢?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适合带孩子,能不能带好一个孩子,最重要的一点取决于老人本身。

以下几类老人不适合带孩子

1 满口脏话

有些老人,会习惯性地爆粗口,而孩子却特别喜欢模仿大人,跟着这样的老人一起生活,很容易学成“出口成脏”的人。

2 自身存在不良习惯

有些老人喜欢抽烟、喝酒、随地吐痰,还有待人并不和善的老人并不适合带孩子,这样带出的孩子会受到不良影响。

3 缺乏耐心的老人

小孩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经常性地犯错,但是家长教育孩子一定要细心,有耐心。如果缺乏耐心,因为一点小事就对孩子动手,这样老人可不能带宝宝。

4 沉默寡言的老人

小孩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大人不断地引导,当然老人如果性格活泼一点的,小朋友也更喜欢与他们交流,对孩子性格的塑造也有一定的好处。相反沉默寡言的老人,内心也是很沉闷的,在小孩子学语的时候,很容易限制孩子的语言能力,所以这类老人不适合带娃。

所以农村奶奶带孩子,并不是一件糟糕的事情,有利有弊。只要大家权衡好利弊,最终选择一个对家庭更好的方案,一定会对孩子未来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