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1、今天送孩子路上堵车,怕孩子迟到,就在离学校还有点距离的地方把孩子放下了,让孩子走着去。看着小小的背影,独自走着上学的样子,觉得孩子真长大了。2、就这样看着你慢慢的越来越独立,越来越多的背影留给我,心里酸溜溜的。孩子,我不想你离开我的怀抱
1、今天送孩子路上堵车,怕孩子迟到,就在离学校还有点距离的地方把孩子放下了,让孩子走着去。看着小小的背影,独自走着上学的样子,觉得孩子真长大了。
2、就这样看着你慢慢的越来越独立,越来越多的背影留给我,心里酸溜溜的。孩子,我不想你离开我的怀抱啊,可是你总有天会长大,慢慢的长大。
3、看着那个背着沉甸甸书包的小小身影,被公交车上拥挤的人流淹没,突觉一股心酸,一股落寞。想起那句话:看着孩子长大的过程,就是一次次目送她的背影渐行渐远的过程。这,只是无数次离开中的一次,是刚刚开始的第一次!
4、老大第一天独立入园,送他进教室之后真的不想走,但还是狠狠心转身离开了。心里顿时空落落的。没有任何防备,孩子就这样长大了。这一送,就是二十多年,我会看着他的背影越来越大,看着他身边的朋友换了又换,而他终将彻底属于他自己。儿子,我永远爱你,这是我对你一辈子的承诺。
5、当年小小的人,一转眼就长大了。望着你的背影,我想起了那句话:世上唯有一种爱是为了分离,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孩子要上小学了,家长要注意些什么(五) 父母要提前了解一年级新生的学习压力 入学,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转折,是孩子真正接受正规、系统学习的开始。学校生活与学前生活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从此社会对孩子的行为和学习有了要求。家长要想让自己的孩子从一入学起,就能成为一个好学生,必须对此有所了解,并配合学校做好工作,让孩子接受并习惯这种要求。 (一)入学后,学校对孩子的行为有哪些规范要求 入学后,学校对孩子行为上的规范要求很多,涉及了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1、课上、课下的纪律要求:上学不能迟到、早退,中途不能随便离校;因病、因事不能到校要提前请假;上学要按学校规定着装,并配戴校徽;上课前要准备好学习用品,并把书本、文具都摆放在指定的位置;要听到上课预备铃响就立即有秩序地回到教室,安静坐好;上课要由班长喊“起立”,全班同学一起向老师行礼、问好,老师还礼后听口令坐下;如果谁迟到了,要先喊“报告”,老师允许才能入座;上课时要专心听讲,想发言先举手,得到老师允许才能起立,提出或回答问题;课堂上坐、立、走姿势都要端正,不能随便在下边做小动作,不能小声和同学说话或自言自语;下课要由班长喊“起立”,等老师说“再见”才能离座;要请老师先走出教室,自己再离开;在走廊里要靠右侧通行,不能在楼内跑跳和大声喧哗;课间都要到操场上去活动,并且玩正当游戏;间操或其它活动需要站排时,要动作迅速,做到快、静、齐,等等。2、道德品质方面的要求:要尊敬老师,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见到老师都要主动问好;对他人特别是长辈要懂礼貌,进办公室或他人房间要先敲门,得到允许再入内;同学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不打人、骂人;要爱护公物和他人物品,如果借了别人的东西一定要按时归还;要热爱集体,遇到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要先公后私、先人后己;思想上要有一股积极向上的劲头,面对学习或其他方面的竞争、竞赛,有勇气参加;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不胆怯和后退;犯了错误要敢于承认、勇于改正;不说谎、不骗人等等。3、良好学习习惯的要求:上课时要学会听课,眼、耳、口、手等器官要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下课后,要学会把书包中的书、本有次序地放好,本子的使用要固定化,不同的本子要编上号码;铅笔盒里只能装铅笔、橡皮、尺子等必备的文具,并摆放整齐;写字要学会正确执笔,姿势端正,按正确的笔划、笔顺运笔;课后要学会按教学进度预习、复习,并按时完成作业;要学会正确阅读和心算、笔算;学习时专心,不能一边学习一边玩耍,等等。4、其他习惯与常规要求:要养成劳动习惯,学会轮流担任值日生,参加班级大扫除;要养成卫生习惯,每天都做到“三带”--带茶杯、手绢和抹布;“四不”--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纸、不在黑板上乱涂、不在墙壁上乱划、乱画;要做到“三洁”--皮肤清洁、头发清洁、指甲清洁,等等。 孩子能按这些要求去做,就有了取得优异成绩的保障;孩子不能按这些要求去做,学习就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家长如果能在孩子一入学时,就紧密配合学校老师,对孩子强化这些方面的训练,使这些要求变成孩子的自觉行动,就是在家庭教育上取得了一大成功。 (二)入学第一年,孩子在学习上必须掌握哪些知识 现在,小学的主要学科是语文、数学、外语。在一年级,特别是上学期,三科的功课都不重。尤其是对那些学前受到过良好教育、智力和知识启蒙较早的孩子,更没什么压力。各科要求孩子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分别是:1、数学:孩子要在一年的时间里,学会10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加、减法的进位和退位;懂得小时、分、秒等时间单位,千克、克等重量单位,米、厘米等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会做比较数的大小,物体的多少、轻重、高矮、长短,和一步运算的应用题。 教学的重点:一是发展儿童的数概念。孩子必须从入学之初的按实物、进行运算,逐步过渡到脱离实物,把实物数量的形象移到头脑中进行运算,再之后学会进行抽象的数概念的运算。若是孩子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个过渡,运算能力长期被实物或手指头所束缚,那将会严重影响以后数概念运算能力的发展。二是提高儿童的口算、心算、速算能力。不仅要求孩子会算,还要明白“算理”、方法正确,算得又快又准(每分钟30道题,正确率100%)。三是掌握数与序数的不同,学会比较数字的大小、数量的多少(懂得甲比乙多多少,也就是乙比甲少多少)。如果孩子过不了这一关,以后的数学学习也会吃力。 教学的难点是解应用题。难就难在孩子必须逐渐学会脱离实物对题目进行分析理解;必须做到既能从已知数出发,又能从问题出发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懂得要求两个数的“和”,必须知道两个“加数”是多少,要知道两个数的“差”,必须先知道“被减数”和“减数”是多少;并掌握加、减算式之间的(可逆)关系。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孩子才能在做题时全面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为以后学习两步、三步以至更复杂的应用题打下基础。2、语文:一年级的学习任务,一是掌握汉语拼音的读法、写法、拼法,会正确读、写字词的音节和标出四声。二是要识字700多个,其中有400多个要求会写,即掌握笔顺,会查笔画,会按偏旁部首归类,懂得常用字义,会组词,会辨别形近字和同音字;另外300字,只要求会读、能正确填拼音。三是能流利朗读课文,背诵其中部分内容。四是学会看图说话和看图写几句话,做到句子完整、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一年级语文,每一个知识点孩子都必须掌握好。至于哪是难点,那会因人而异,与学前教育有很大关系。“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就看功夫到不到。而功夫下到什么程度能算够,也不好说。因为语言这个东西深不可测,而汉语拼音和汉字都只是学习语言的工具,不会认、不会写,肯定不行。可是会认了、会写了,还得会用。会用又有一个看谁用得好、用得巧的问题。朗读、背诵课文是学习运用字词的重要手段,不读熟、背熟肯定不行。可又不是能读熟、背熟了课文就行了,还要课内、课外结合,加大阅读量,提高孩子对字、词、句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语文的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就识字、写字来说并不存在一个由浅到深的问题,反而越是小学低年级就学到的东西,越是日常生活中要经常用到的东西。如果孩子的数学在哪一阶段落下了,会很明显,也可以靠突击把它补上;要是孩子的语文出现了欠账,当时往往不明显,事后也很难靠突击把它补上。 3、英语:各校选择的教材并不统一,但对一年级学生要求都不太高,都是从“Hi!”“I am Ami”等简单对话开始,一学期顶多学十来个句式,百十来个单词,而且一般开始都只要求孩子会读,不要求孩子会写。这对于正处于学习语言最佳年龄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如同游戏,只要他愿意学,都能轻而易举地学会。 教学的重点是让孩子发音准确,关键在老师的发音是否标准。难点不在课内,而在课外。就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孩子放学后大多数都没有复习外语的语言环境。结果是,他们在课上学得快,到课下也忘得快,一过起始阶段,就很难跟上教学进度了。到那时,一些孩子就会因为课上听不懂,课后背单词的压力很大,没有语言环境,又得不到家长帮助,等等,失去了学习兴趣。弥补的办法是有的,家长可以给孩子配备“好易通”、“复读机”、“随身听”之类的工具。关键是孩子要会用、爱学、有毅力。 其实,孩子学习的真正难点并不在各科知识的内容,而在于能否在这个过程中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能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学习方法。用一句老百姓通常说的话,那就是能不能让他在学习上“上道”。
天啊!不要小看每天迟到那两个多钟头,不仅仅是时间的问题,而是对孩子性格造成影响的问题!
首先,要让孩子明白,幼儿园是乖宝宝才能去的,不乖的小朋友没有资格上幼儿园!平时家长在和孩子的对话中也不能说:“你不乖,我就送你上幼儿园!”或者是“好惨哦,到了幼儿园就被关起来了”等类似的话,以及说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的坏话,让孩子心中对幼儿园形成一种排斥感。而是要面带羡慕之情的说:“小朋友上了幼儿园变得好懂事哦,还有好多好朋友玩。只有乖的小朋友才能上幼儿园,不乖的小朋友没有资格上幼儿园”。当孩子犯错了,家长要说:“你不乖,就取消你上幼儿园的权利!”孩子有时喜欢反向思维,要在他心中形成“上幼儿园是最好的福利”的思想。并且孩子刚上幼儿园最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或者换种孩子感兴趣的方式。我们曾经有一个月,每天早上让孩子坐幼儿园的接送车上学!其实就是每天早上让孩子坐校车出门玩一圈。(家和幼儿园只相距10米!),孩子觉得很高兴,也愿意上学了。
其次,每天迟到两个多钟头会让孩子在心中形成:没有时间观念,没有组织纪律,没有责任感等不好的思想。从而对性格造成不可弥补的影响。
我的孩子刚上幼儿园时,也是天天大吵大闹要回家(因为幼儿园就在我家楼下,外公外婆天天在家),闹了一两个月,幼儿园里老师都说从来没有一个孩子象他那样执着!但是我们天天都坚持送孩子按时上下学,甚至生病也硬着心送去,孩子从来没有迟到早退过,不管节假日从不睡懒觉,时间观念非常强。甚至头部受伤缝了五六针,自己也主动要求去读书。
慢慢的,在孩子心中就形成了一种责任感——每个星期1到5就应该上学,人就应该学知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大人的责任是上班,小孩的责任是学习!并且要遵守纪律,要珍惜时间,并且养成吃苦耐劳的好习惯。这种影响一直伴随着孩子,影响着孩子学习和生活。带孩子去做测试,结果显示,孩子具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目标执行能力,以及环境适应能力。——这些都是从小大人“心狠”培养出来的啊!
我个人觉得,在孩子4岁前,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习惯,该打就打,该骂就骂,不要心软,当孩子“定性”后就好了。我的孩子四岁以后就很懂道理,根本不用家长“动手”比同龄的孩子好很多。俗语说“三岁看一百岁”就是这个道理!
要让孩子优秀,关键在家长!长城不是一天砌起来的,不要小看一些小毛病,小毛病时间久了,就会引起大问题!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