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赵恺,1938年生,著名诗人、作家,代表作有《我爱》、《第五十七个黎明》、《走向青铜》、《五色环》、《诗雕》等。曾任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省诗歌委员会主任等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赵锐,1971年生,赵恺之女。199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
赵恺,1938年生,著名诗人、作家,代表作有《我爱》、《第五十七个黎明》、《走向青铜》、《五色环》、《诗雕》等。曾任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省诗歌委员会主任等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赵锐,1971年生,赵恺之女。199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供职于南京报业传媒集团。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二级作家,发表文学作品上百万字。
感慨:读懂父亲真是件难事
首先想起一件陈年往事:那时,我还是个懵懂未开的文学少年,有一回慕名拜会一批诗人作家,手捧本本羞答答地请人家题词留念。时任《莫愁》编辑的诗人王德安是父亲老友,他接笔写下一句不同寻常的话:“你爸爸是本耐读的书。”似乎猜到我未必真的理解,德安叔叔又意味深长地嘱咐我要向父亲好好学习。
转眼20多年过去了,德安叔叔早已满头花发回家安享晚年,我也从一个满脑子文学梦想的黄毛丫头,变成了今天“天凉好个秋”挂在嘴边的文学中年——变化的很多,德安叔叔的话却一直没变。时至今日,我仍然不敢说读懂了父亲,更不敢因为如今也以文字为生,就自以为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与父亲40刚过即名满天下成就斐然相比,我们四个子女迄今无一闻达,真是愧对了父亲多年的耳提面命。好在我们子女全都老老实实、清清白白做人,让父母感到欣慰。
时下“官二代”“富二代”的称谓流行,人们依葫芦画瓢,也会冷不丁给我戴上一顶“文二代”的帽子。其实稍有写作经验的人都明白,财富可以传承,权力可以交接,唯有文学艺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需得每个写作者自己体悟。“文二代”也好,“文三代”也罢,这种现象与其说是遗传和家教的结果,不如说是机缘和命运的巧合。当然,我也毫不讳言,自己的文学生命亦来自父亲。玉米结不了高粱,梨树开不了桃花,诗人父亲、工人父亲、农民父亲、官员父亲或学者父亲确实差异万千,但这不说明任何问题,婆娑世界我们即便“拼爹”,也逃不脱“有所得必有所失”的天理。好父母坏父母无关乎职业、地位和金钱,标准只有一个:他们是否珍爱子女。
父亲从不对我们指手划脚生硬说教,他跟我们说话甚至很少使用祈使句,总是用婉转的口吻问我们“这样好吗”“你认为呢”,所以我们的家教故事乏善可陈。事实上,对于我们子女的成长,父亲的身教远远重于言传,他对我们的潜移默化,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细细品味。
记忆:像乔纳森那样飞翔
父亲是个苦命人,爷爷二十七八岁死于侵华日军飞机的轰炸,奶奶为了求学谋生,抛下幼子只身漂洋过海——父亲成了孤儿,从此他泣血呼唤爱。很难想象父亲前半生如何历经磨难:从免费的晓庄师范毕业(当时不仅免学费,并且还有生活费补贴),跟着全班来到苏北农村支教,19岁被打成“右派”,二十来岁丧妻下放……在1981年父亲以《我爱》一诗获得全国首届新诗奖之前,我们家一直在社会最底层挣扎,咸菜度日是常有的事,然而我从没见父亲抱怨,更没见他屈服。
当一个人有了信仰,他将拥有着超凡脱俗的能力:即便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父亲也可以吟哦着诗歌沉醉在文学里,他的眼睛里只有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只有李白、杜甫、白居易。如果没有文学,父亲恐怕无法忍受那痛入心肺的苦难,更不可能战胜那无边无际的黑暗。是缪斯女神拯救了父亲,也让我们全家得到了救赎。“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父亲天生就是一个诗人,永远激情万丈,永远热血澎湃。他用黄钟大吕般的诗句改变了人生,也用一言一行为我们子女树立着生命的航标。
打我记事起,父亲写作就是全家的头等大事,一有机会他便把自己关进卧室,任何人不许打扰。谁打断他的思路,谁就会惹火上身,父亲暴怒起来六亲不认,和他平时谦和周到的形象大相径庭。有一年春节,父亲诗兴大发,把自己整整关了七八天。不陪我们吃年夜饭,不见任何亲朋好友,连我们声音大点也会喝斥。直到“禁闭”结束,父亲兴奋地捧出那篇后来轰动全国的《第五十七个黎明》,全家才暗松了一口气。听父亲大声朗诵着诗句,我们都凝神屏气、目不转睛,这个场景现在想起来还让我幸福不已。父亲的“不近人情”得罪了不少人,我却因此从小就习惯了志存高远和专心致志。
有一部美国小说叫《海鸥乔纳森利文斯顿》,说一只名叫乔纳森的海鸥无法面对追逐鱼虾填饱肚皮的庸俗,他一心渴望自由飞翔。为了飞得更高,他忍受了饥饿、孤独、挫败、迷茫等一系列痛苦,最终获得了净化和提升,抵达那至高无上的自由境界。1987年,在我即将面临高考之际,父亲将这本薄薄的小书送给了我。他没说一句话,只是在书后用铅笔写了一行很轻的字:“要想飞得高,就得抛弃很多东西,包括很多重要的东西。”这只海鸥飞进了我的灵魂,让我从16岁起就对行尸走肉的生活充满了鄙夷和警惕。不久前,我在书店邂逅新版的《海鸥乔纳森利文斯顿》,忍不住为年幼的女儿收藏了一本。我想我要学学父亲,女儿是不是乔纳森没关系,但她应该知道,有一种海鸥叫做乔纳森利文斯顿——至于这本书能不能陪伴女儿一辈子,那只能看她的造化了。
庆幸:多年父女成同行
要说父亲教我学写作的事,那还真是千言万语,不知道从何说起。但这个话题显然回避不得,因为我毕竟追随父亲的足迹也成了作家,而且由于对文学有着同样的痴迷,我和父亲一直互为知己。正如汪曾祺先生在《多年父子成兄弟》中炫耀的那样,咱赵氏父女的感情,那也是怎一个“深”字了得!
其实,我打小并不喜欢文学,父亲也从没鼓励我要成为作家。恰恰相反,我小时候偏爱数学,一度立志要成为陈景润那样的大数学家。要知道,当时“哥德巴赫猜想”正风行全国,陈景润先生让多少天真少年且颠且狂!因为对文字不自信,我小时候写完作文总要请父亲过目,父亲往往会非常认真地帮我润色修改。父亲大概怎么也没想到,拿回被改得面目全非的作文,我简直像被人当众抽了嘴巴一样难受。尤其是仔细看下来,又不得不认同父亲的修改,那个自尊伤得就没法说了!所以,千万别以为父亲妙笔生花、名满文坛,儿女会更容易地培养起自己的作家梦——那实在是大错特错!
上世纪80年代,差不多全国人民都是文学爱好者,父亲当时也正如日中天,可谓“天下谁人不识君”。在这样的背景下,上初中的我一下子就掉进了文学沼泽难以自拔。家里的世界名著一本本啃下来,我被那个奇幻的世界迷惑得忘乎所以,恨不得退学在家以编织文字打发余生。哥哥姐姐们写的小说散文,屡屡得到父亲的肯定;只有我备受打击,每每看到我下滑的成绩,父亲的脸色便分外严峻。有一次,他在我的语文试卷上写了长长的批语,用严厉的语言要求我务必“深省”。老师最喜欢这样的家长了,她在班上公开宣读了父亲的批语,让我羞愧难当,想钻地缝的心都有。好在父亲自强不息的基因在我身上多少有些残存,关键时候我总能“悬崖勒马”,发扬古人诸多苦读精神,以不容置疑的高分一路敲开学校的大门。即便如此,当我将作文呈送给父亲时,他仍然不厌其烦地为我修改,字字句句都改,不少文章几乎等于重写一遍。
这种状况居然一直持续到我上大学。那时候父亲之于我,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我被他的阴影彻底笼罩了,根本没有走出来的希望。那个时候,我对自己是否具备写作才能充满怀疑,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后来才慢慢避免与父亲谈论文学,慢慢坚持不听父亲的意见,慢慢不给父亲看自己的作品……过程不堪,结果尚可,直到我真正成为我自己,写出非我莫属的文字,这时候我才敢说:我和父亲成了同行。哥哥姐姐多年前就搁笔了,子女四人如今能同父亲说说文学的,唯我而已。这让父亲的晚年分外安慰,也是我深感庆幸的一桩喜事!
编辑 朱璐 zhulu83@126com
你家的亲子阅读都是谁陪读?说起这个话题,妈妈们往往有一肚子话说,免不了抱怨爸爸几乎不参与亲子阅读。
事实上,亲子阅读需要全家人的参与,有些主题的绘本尤其适合爸爸陪读。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哪些绘本适合爸爸陪读吧!
《我爸爸》是安东尼·布朗纪念父亲的优秀获奖绘本。关于爸爸的绘本作品有很多,而《我爸爸》这个绘本有着它独特的价值。
书中以一个孩子的视角,用了一系列夸张和比喻,讲述孩子心目中的爸爸。毋庸置疑,爸爸在孩子心中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高大而勇敢的存在。
爸爸在孩子心中是高大的,是温暖的,是安全的,更是无所不能的,这本书太适合爸爸和孩子一起看了。
这是一本献给所有父子的暖心之作,一个羞于把爱说出口的爸爸,为了表达他对孩子的爱,选择用盒子的方式去爱孩子,别人对他指指点点,他却毫不在乎。
这种羞于把爱直接表达出来的形象,这不正像现在的很多爸爸吗?
让人欣慰的是,绘本中的爸爸让孩子感受到了“爸爸爱他”。看完这本书,爸爸们要明白,重要的不是你爱孩子,而是你要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
父母的爱永远是一个温暖的主题,说起来往往会显得比较大,但这本书展现的都是日常生活的片段,每一页都有不同的动物来描绘父子相处的情景。
作为爸爸的你,是不是也有很多和孩子温馨相处的瞬间呢,和孩子一起阅读这本书,并回忆下日常生活的美好时光吧。
狄姆的父母离异了,他跟着妈妈生活。他们和爸爸焦尼生活在不同的城市,爸爸经常坐火车来看狄姆。
两个人可以在一起待上快乐的一整天,买热狗、看**、吃披萨、看图书,他们都开心极了。
这是一个非常温馨感人的小故事,狄姆虽然不能经常见到爸爸焦尼,然而只要和爸爸在一起,每一分钟都是快乐的,相信看到的爸爸和孩子都能感同身受。
故事的主人公是个甜甜的小女孩,她记忆中最印象深刻的就是和爸爸一起读书,海盗、皇冠、魔戒都从书中“飞”出,而最棒的当然是和爸爸一起读书的感觉!
一幅幅父亲和女儿读书的背景图让人感受到深深的父爱,明白父亲带给孩子的精神食粮伴随其一生,并身教言传于下一代。
这本图画书简单温馨,故事娓娓道来,没有绚丽的插图,只有简单淳朴的语言,让人为之动容。
我爸爸非常强壮,我爸爸很高很高,我喜欢爸爸在我身边,我喜欢听爸爸唱歌,我喜欢和爸爸闲聊……爸爸,我爱你。
希望爸爸们都能从与孩子共读这本书开始,不要一直忙于工作,多些时间陪孩子读书,拥孩子入睡,给孩子成长所需的精神力量,这应该是每一个爸爸应该拥有的魔力。
同时,也让孩子有机会对你们表达 情感 ,说出那句“爸爸,我爱你”。
这本书是作者根据和女儿散步的日常创作的,以诗般的文字描写了父女两人睡前散步时的所见所闻,是一位父亲送给3岁女儿的礼物。
唯美的画面,清新的色调,诗般的文字,父女俩独一无二的睡前时光,相信所有看到的爸爸与孩子,都能在温暖的故事中更加深爱彼此。
小男孩对爸爸既担忧又期盼,无论他在做什么,都不能忘记那个为家辛苦付出的人——他的爸爸。
亲情是人类永恒的 情感 , 来自父亲的爱深沉如海,澎湃如海,平静如海,温暖如海,无垠如海。希望每一位爸爸都能和孩子一起用心去体会这份来自父亲深沉的爱。
本书讲述了小狮子想早一点长成爸爸的样子:有锋利的牙齿,有爆炸式的发型,有长长的爪子和神气的尾巴……在小狮子心中,爸爸就是它崇拜的偶像。
在父亲身上,孩子能学会勇敢、积极、自信、果敢,而父亲的陪伴与认可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鼓励与支持。读完这本书,相信父母和孩子都能从中获得温暖的力量。
小茉莉很想和月亮一起玩,拜托爸爸把月亮摘下来。于是,爸爸开启了摘月亮之旅……
这本书翻折页的设计充满着惊喜,让孩子看到,爱能让爸爸无所不能。如果你的孩子让你去摘月亮,你会如何回应呢?这本书里的爸爸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哟!
和爸爸一起去商场,正研究玩具的时候,一抬头发现爸爸不见了!我到处去找,服装店、乐器店、厕所……哪里都没有。终于,在电梯上看到了爸爸。
带孩子出去玩,和家长走散了怎么办?找不到爸爸妈妈了要镇静,要在原地等,去找警察叔叔……家长干巴巴的说教,孩子很难记在心里。
五味太郎用好玩的“找找找” 游戏 绘本,让孩子真正懂得与家长走散应该怎么办。
亲子阅读是全家人的事,爸爸,妈妈都不能缺席,上面这些绘本更加适合爸爸和孩子一起阅读,爸爸们快行动起来吧!
《团圆》
一个小女孩叫毛毛,她的爸爸常年在外面工作,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家,那是他们一家人最幸福的时刻,他和爸爸一起包汤圆,他们把一枚代表幸运的硬币包在汤圆里,谁吃着了,就代表这一年会给他带来好运哦!小女孩毛毛吃到了,她幸福地把幸运币装在身上,对她来说,这比大春的大红包还要珍贵哦!
可是爸爸在家三天就要走了,毛毛把那一枚幸运硬币送给爸爸,让它给爸爸带来好运,还对爸爸说:“下次回来,我们还把它包在汤圆里喔。”
她和妈妈目送着爸爸远去了……
作者:余丽琼
爸爸送的是幸运币,代表了对毛毛的无限关爱和思念
品读周国平的名作《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还是几年前几个姐妹一起聚餐时,爱读书的弟妹分享的。只记得弟妹说这是一本关于父爱与家庭教育的书籍,值得一读。
一日偶然在书店遇见此书,便义无反顾地买回,如饥似渴地读完,真的感动如山的父爱和富有哲理的人生认知,期间也给很多家长和朋友推荐过。不过,几年后,这本书便搁置于书架再无翻阅。
近日文字之光要进行好书分享,在书柜里细细挑选,最终选择了有着粉红色封面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选择分享《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一方面是觉得对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帮助,另一方面也对生命和陪伴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本书记述了周国平四五十岁时,迎来了一个小生命——他的宝贝女儿妞妞。正当全家都沉静在喜得千金的欢悦气氛中时,无意中却发现孩子的眼睛不对。经过检查,一个噩耗传来,妞妞患有眼疾,而且无法治疗。
这个仅拥有562天生命的小女孩妞妞,因为妈妈在怀孕5个月时接受了大量x光照射,没想到刚出生不到一个月就被确诊患有绝症。因为父母不愿意孩子成为残疾人,一直不舍得让他做手术。但当父母下定决心要给妞妞作手术时,现实已经来不及了。因为任何治疗,都已无法挽回妞妞弱小的生命。
然而,妞妞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抛弃她,或是消极等待亲生骨肉的生命在病魔的折磨下渐渐逝去。反而,他们选择了爱的陪伴,像养育健康小孩一样,细心的呵护她、用心地陪伴并记录下她短暂的生命直停止呼吸的难忘时刻。
所以,有人说《妞妞》是周国平对已逝女儿的一种怀念。尽管妞妞已经离开了人世,但周国平用这本书让她永远的存活了下来,并永驻读者心间,让她“永远活在了世人的心中!”
在这段文字里,字里行间都是一位父亲对女儿满满的爱意。有人说“女儿是父亲来世的小情人”。在书中作者把对女儿的爱用饱足并富有哲理的文字表现得淋漓尽致。有时微如一字一词,有时又大至一段一篇,直至整本书,无处不充斥着他对妞妞的爱,即如作者写到“你是爸爸最得意的作品,我读你读的入迷。”
他把女儿的一个小动作,一连串笑声,或是一声模糊不清的咿呀学语,都能引发一连串惊喜,写下一大段哲理感想,无疑是一位父亲送给女儿的最好的祭礼。
世上父母对子女的爱,形式不同,但又如此相似。这本书里,更多也写出一位父亲的无奈,他在女儿面前那么伟大、那么可靠。但面对死神,他却那么无奈。爱哀交加的日子,父母只能在摇篮与坟墓之间徘徊……
但周国平像个贪婪的收藏家,时时守在女儿身边,恨不得把女儿吐出的,每一个字都捡起来,把女儿短暂的一生,留下来的痕迹都珍藏……
在周国平富有哲理的文字中,读到了妞妞是个聪明的孩子,八个月会叫爸爸,九个月会叫妈妈,一周岁会自呼妞妞。一岁四个月,会准确使用人称代词,她几乎能表达所有她想表达的意思。
就是这么可爱的孩子,上天却不公平,不给她多在人世的一分一秒。周国平夫妇四处求医、找专家、找中医……然而一切都是徒劳,妞妞的病情在一天天加重,谁也无能为力。
犯病的时候,妞妞到处都疼,她不知道她的疼痛是在肿瘤造成的,她认为是自己被什么东西磕着了,她一遍遍哭诉:“磕着了!磕着了!”
妞妞患的是眼疾,先是左眼失明,随后是右眼。随着视力的逐渐衰弱,她喜欢朝着窗户的方向看,只要眼前有一片光亮,她就高兴极了,咧开小嘴儿笑了又笑,伸出小手招待这位明亮的客人。
但这位客人最终离她远去。妞妞躺在床上,侧着身,朝窗户的方向,睁大了眼睛,长久的瞪着,有些吃力。
这天,她挥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急切,她的脸上有一种焦虑的表情,还时常发出些非常复杂的声音,好像急于想说些什么。
“世上已经没有亮亮了,亮亮死了”
可怜的妞妞,这个被人世“磕着了”的孩子,在人间生活了五百六十二天,经历了一番成人都无法承受的痛苦之后,她走了。
妞妞消失了,她那昙花一现的生命所引发的思索,将永不止息。连作者也写到“ 你的摇篮放在爸爸的书房里,你成了这间大屋子的主人。从此爸爸不读书,只读你 。”
父爱是伟大的。周国平并没有因为自己赋予妞妞生命而觉得自豪,而是感恩于妞妞的存在,感恩妞妞带给他和妻子的快乐,感恩妞妞的存在让他知道父亲的滋味,明白了爱的意义。同时因为妞妞的病情和遭遇,使得他成为一个更坚强的父亲。
就如作者所说“人生的终点是死,是空无,在终点找不到意义。于是我们只好说:意义在于过程。可是,当过程也背叛我们的时候,我们又把眼光投向终点,安慰自己说:既然结局一样,何必在乎过程。”
“天有不测风云”——不测风云乃天之本性,“人有旦夕祸福”——旦夕祸福是无所不包的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任何人不可心存侥幸,把自己独独看作例外。我仍然读不懂我的命运的地图,但是,即使明天我的日内瓦沉入海底,我的维也纳毁于火山,我也不会惊慌失色了。
纵然苦难已经临头,我已经身陷悲剧,我也无意奢谈净化,自许崇高。对人生的觉悟来自智慧,倘若必待大苦大难然后开悟,慧根也未免太浅。我真正要留意的是在苦难中自卫,保护心灵的健康。我自知能够超脱,倒是要防止过于看破,从此不能够执著。
其实,一个人只要真正领略了平常苦难中的绝望,就会明白,一切美化苦难的言辞是多么浮夸,一切炫耀苦难的姿态是多么做作。
所以说, 天下父母对孩子最基本的期望,就是他能健康幸福!儿女平安的每一天,都是父母的节日 !”
也许苦难净化心灵,悲剧使人更崇高!
人生在世,真的并无绝对的幸运儿,就让我们且行且珍惜!
珍惜我们眼前拥有的一切,珍惜我们可爱的孩子,珍爱他们活奔乱跳,天真无邪,甚至闯祸顽皮,哪怕成绩不好,只要健康平安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