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结婚习俗里面 结婚前送节送哪些亲戚?结婚后还送吗?

老公 0 28

武穴结婚习俗里面 结婚前送节送哪些亲戚?结婚后还送吗?,第1张

武穴结婚习俗里面 结婚前送节送哪些亲戚?结婚后还送吗?
导读:意,便举行订婚仪式。届时女青年在亲人陪同下到男青年家,男方置办酒席热情接待,并邀请介绍人或亲朋好友作陪。男方须赠送订婚礼物给女方,多是现金和衣物,有的还送金银首饰如项链、耳环、戒指等,礼物多少一般由男女两方事先商定。在农村,青年男女订婚后至

意,便举行订婚仪式。届时女青年在亲人陪同下到男青年家,男方置办酒席热情接待,并邀请介绍人或亲朋好友作陪。男方须赠送订婚礼物给女方,多是现金和衣物,有的还送金银首饰如项链、耳环、戒指等,礼物多少一般由男女两方事先商定。在农村,青年男女订婚后至结婚前,一般还要“送书子”、“送日子”、“下催妆”等。

送书子 又称“过红子”。过去,儿女婚姻由父母包办,双方父母通过给儿女订婚确定儿女之间的婚约。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扁担抱着走”之说。男女双方确定联姻后,男方托媒人到女方家,交换分别写有男女姓名、年龄及家长和媒人姓名等的“书子”,作为联姻依据。男方还要送给女方定亲礼物。除衣服、钱、首饰和扎腿带子、袜子外,另有盐两包,大米两包,针1 对,葱1 对。送盐、米等意为“缘份到了”,送针意为“联姻”,送葱意为“从约”(从破“四旧”以后,送书子一般只送现金和衣服,并不再交换“书子”)。女方回书子时有帽子1 个,腰带1 条、衣服1 身、手巾1 对,袜子和鞋各1 双,烟袋包子1 对(现多是烟两盒)。

送日子 男方根据男女两人的生辰八字等请“先生”查定结婚日期后,派人到女方家告知,俗称“送日子”。过去,送日子时一般有“四色礼”:馒头(或鸡)、肉、大白鲢鱼、粉皮。现在多送衣服和现金。送日子以后,双方将结婚日期各自通知亲友,亲友们在其结婚前来送礼物。送给男方的称“送礼”,送给女方的称“送填箱”。

下催妆 在结婚的前一天,男方派人到女方家“下催妆”,意为催促女方要按时发嫁。下催妆礼一般有红、蓝袄1 对,化妆品1 套,公、母鸡1 对,鱼1 对,肉1 刀。催妆礼一般随嫁妆返回男方家,故有“催妆礼吃不起”之说。鸡称“长命鸡”。下催妆时,女方若留下“长命鸡”,说明女方发嫁时有“大盒子”。盒内有“宽心面”、“压岁馒头”、烧饼和“拜鞋”(即由新娘送给男方家的长辈和兄嫂、姐弟等的鞋)等。近年来大盒子已不再见。

结婚 男方称“娶媳妇”,女方称“出嫁”。多数按农历选择吉日。解放前,因儿女婚姻多由父母一手包办,男女双方多在结婚那天才相互认识。境内曾发生过这样一则真实的故事:某村有两户人家同日同时娶亲,阴差阳错之中,两家都把新娘接错了,并拜堂成了亲。等到察觉此事,生米已做成了熟饭,只好将错就错。后来有了孩子,其中一家为之取名曰“差”,另一家则为孩子取名曰“错”。解放后,男女结婚先办理登记手续,后举行婚礼。婚前,男方购置家具,布置新房,女方准备“嫁妆”。

过去结婚时,女方家用轿(伴娘称“看轿的”)或小推车(伴娘称“称车的”)将出嫁女送至男方家。5 0 ~ 7 0 年代初,小推车都用席子遮起来,出嫁女坐在右边,称车的坐在左边。车后跟着抬橱、柜、桌的和两个扛小杌的人员,通称“抬嫁妆的”。停车时,扛小杌的要上前去用杌子垫车腿。后来,改由男方雇车到女方家接新娘,新郎一般不随车前去,新娘由“伴娘”陪同。车至男方大门外停车后,先停留片刻,谓之“磨性子”,寓意过门后性情温顺。此时,男方燃放鞭炮。新娘由男方“架媳妇”者扶下车,新娘下车时先“踩糕”(一般为米糕,寓意“步步登高”,如男方姓高,则新娘不踩糕)。新郎出来迎接新娘,双方交换手绢后,一般在院子里由“司仪”主持,先拜天地,次拜高堂,然后夫妻对拜后,再共进新房。这时,有专人在院子里撒栗子、枣和糖块,寓意“早立子”、生活甜蜜。此后,男方摆宴席招待宾客。女方前来“送亲”的多是新娘的舅或伯父、叔叔等,被敬为上宾,俗称“大客”;其它来送亲的称“散客”。新婚之夜,常有一些朋友、同学或晚辈到洞房“闹房”取乐,农村邻里间上洞房看媳妇或要喜烟,孩子要栗子、枣或喜糖,夜深后都自动离去。此后,新郎新娘由男方亲人侍侯喝“交杯酒”。是夜,洞房里不熄灯,称“长命灯”。婚后不久,新娘要由丈夫陪同回娘家,俗称“过对月”。

以前,结婚时还有许多讲究,如:“姑不娶,姨不送,姐姐送了一身病”等等。所谓“姑不娶”,就是当姑的不驾媳妇。“姨不送”和“姐姐送了一身病”,是说当姨的和当姐姐的不当送客。现在结婚,不再讲究这些事情。

生育

过去,人们片面追求“多子多福,家大业大”,普遍存在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观念。自2 0 世纪6 0 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8 0 年代后,计划生育工作逐渐纳入地方政府的常规化管理,群众在思想上也有了较大的转变,一般“一对夫妇一个孩”。农村夫妇头胎是女孩的,在符合条件下,可生二胎。

家庭生孩子增添人口,称为“添喜”。生男孩的,在家门口挂红(布)子并系上弓箭和大蒜头,意为“能打会算”;生女孩的,只系红子和蒜头。孩子出生后,男方要向女方娘家“报喜”,并告知亲友邻居。娘家便筹备鸡蛋、白面、小米、红糖、小孩衣服、小被褥等礼品,由新生儿的舅及其他亲人择日前去给孩子“铰头”。但铰头不能骑月(即跨两个月,指农历),民间有“不铰头不能见舅”之说。铰头时,其舅用剪刀象征性地铰铰孩子的头发、手、脚等,“铰”手脚是防孩子日后“手贱”。亲友邻居在“铰头”前送鸡蛋、红糖、小儿衣服等,表示祝贺。

分家、温锅

分家 在农村,男子结婚后,父母将生活用具、粮食、承包地等分一部分给儿子,称“分家”,此后夫妻俩开始独立生活。

温锅 新婚夫妇单立门户另起炉灶时,双方父母及其亲人要携带礼物前去为其“温锅”,新婚夫妇设宴招待。城乡居民搬迁新居后,亲朋好友也有前往为其“温锅”祝贺的。

过生日

老年人过生日,有从办完儿女的婚事后开始的,也有从5 0 岁或其他年龄开始的。生日这天上午,儿女要带礼品前往祝寿,兄弟或朋友也有前往祝寿的。全家人欢聚饮宴(也有在下午饮宴的)。

近年来,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对独生子女的关心、疼爱,有些家庭开始给小孩子过生日。

丧葬

殡葬 当地对死者实行土葬。各村以一姓或一族为单位,共用一块墓地,但因生产而死的妇女不入祖林;夭折少年也不入祖林,另埋一处,称“少亡林”。婴儿死后弃于“官地”(也称“舍林子”)。现今由于社会医疗水平的提高,妇女因生产死亡或未成年人夭折的已很少见。

从1 9 7 7 年4 月开始推行火化,现火化率已达9 5 % 以上。人去世后,尸体要送火化厂火化,再将骨灰入棺土葬,但土葬不留高坟头。

老年人在弥留之际,即给穿上寿衣(多由女儿制办),生前没穿寿衣的,死后也给穿上。死后,先由长子为其“指路”,送其一个魂(迷信说法人有三个魂,一个去西天,一个附尸,一个去转生)西去,子女等方可大哭出声;还要派人到亲戚家“报丧”。报丧者不能进亲戚家,多在村头请人传达。亲戚知道后,即前往哀悼。人死后,要在其大门外一边(按男左女右)竖放一大柳枝,上系纸穗,象征家有丧事,邻居亲友方可进门送“纸”(指烧纸),表示致哀。柳枝在入葬时拿去坟前烧掉。但送纸可延续到“五七”坟前。

老年人死后,子女要“披麻戴孝”,其他亲人也穿孝,但轻重有别。第一次指路后,开始上土地庙(因各村已无土地庙,一般是在村外设一亡者灵位)为其另一亡魂“泼汤”,有“三顿”、“五顿”、“七顿”不等。泼汤时挑汤罐者即是治丧主持人,跟其身后手提酒壶者为死者长子。泼汤期间,死者尸体运往火化厂火化。骨灰运回后,多在门外“入棺”。挖墓穴、抬棺木、埋葬等工作,由“举重府”完成。“升棺”前由大儿媳妇扫棺顶,“升棺”时由主持人摔“老盆”。送葬时,女子不能到墓地。长子在领棺下葬时,其腋下须夹一用包袱包着的圆旋饼(平时人们买旋饼吃时,卖饼者要将饼掰成几块方可卖给顾客,以避讳)。是日晚“送盘缠”,将扎糊的纸马或纸轿(也有用谷秸代表驴子的)等,拿到设置的亡者灵位前,将亡灵牌捧上马(轿)后点火焚烧,并由长子指路送其上西方(迷信说法此魂去见阎王,经阎王评定功过后再去转生)。

革命功臣、英模人物、离休老干部等去世后,县委老干部局为其主持召开追悼会,各有关单位敬献花圈。五保老人去世后,其丧葬由村民委员会责成专人负责。

上坟 死者埋葬后的第三天,子女给其“圆坟”,后再择日上“五七坟”(多数在3 5 天以前)。时下上“五七坟”,有些亡者的子女们为摆阔气,讲排场,给亡灵买些纸扎的家具、家电、汽车、摇钱树等等,大操大办。“五七坟”前,子孙近邻等每晚要去坟前点把火,守一会灵,以免亡灵寂寞。再后子女都参加的祭奠活动是一年坟、二年坟、三年坟和十年坟。十年坟都定在第九年上,有“十年坟九年上,儿女越过越旺象”之说。以上每次上坟时,都在上午,忌过晌。平常均由男性上坟,多为儿孙(都在下午)。每年都要上忌日坟、年坟(春节前几天),清明节、七月十五、冬至及吃“新麦包子”(麦收以后,农民用新麦子磨面包水饺,敬天、上坟,全家人尝鲜)时也要上坟。清明节、七月十五、冬至上坟有“前三日,后十日”之俗,即如果当日因事不得上坟,可在前三天或后十天内上坟。

够全了吧 如果够详细请给分 嘿嘿

武穴结婚习俗里面 结婚前送节送哪些亲戚?结婚后还送吗?

个人看法:礼物实用性可以往后摆一摆,重点要放在面子功夫上。

当然了,这里主要是针对普遍性的情况,如果是那种婆家特别好,然后你空手去也不会有什么感觉的家庭,估计咱也不需要讨论这个问题了是吧。

有个误区就是,有些女生可能觉得自己第一次去婆家,自己还算是客人,所以不需要准备什么礼物。但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既然已经去婆家了,不论是结婚了还是没结婚,其实都是需要重视一下的。

像我姐(姑姑的女儿)之前谈恋爱的时候,那时候她和她男朋友还没有结婚,就相当于是见男方那边的父母,所以就简单地买了一点水果就去了。

结果呢,出门的时候男方父母给她塞了一个厚厚的红包。虽然说吧,这表明了未来婆家对自己认可,但是从另一方面也凸显出了我姐的不用心。

两方重视程度的对比下,就会觉得女孩子不太知礼数,甚至会影响婆家对自己的印象(我姑姑和我妈是这么说的)。所以个人觉得,如果没有结婚,只是见家长,留个好印象是需要好好准备礼物的。要是已经结婚了,既然都是自家人了,也就不必抠搜了,第一次的仪式感也该有。

因此,以下的礼品清单供大家参考:

(1)爷爷奶奶辈

一般来说,酒和茶叶·,总有一个是爷爷喜欢的。所以爷爷的礼物是很好选的,喜欢喝酒,那就买相对比较出名,包装好看且大气一点的酒就可以了(最好是礼盒装,显得上档次)。如果是茶叶,那就更简单了,直接买著名的茶叶礼盒就可以了。

相对来说的话,奶奶的礼物反倒是不那么好选。个人觉得可以考虑一下镯子,价格的话主要是看个人承受能力,一定要包装得好看,并且看起来很华丽。

(2)父母辈(以及相应的舅舅姑姑姨)

送老公父母的礼物可以贵一些,而其他亲戚的礼物可以相对平民化一点。一般来说,可以送婆婆护肤品(再三提醒,如果婆婆是懂行的,一定要买牌子货;如果婆婆不是很在意护肤,那也要选相对大气的)。如果婆婆不用护肤品,也可以考虑一下送镯子,但是和奶奶不一样的是,一般送奶奶选玉,送婆婆选金的。

至于老公的爸爸,如果抽烟的话,可以买名贵的烟。如果不抽烟,可以考虑一些比较养生的东西,例如保健品。

除此之外呢,还可以给公公婆婆买保暖的羊毛衫,婆婆可以买保暖的围巾,公公可以送羊毛衫,也很不错。

至于旁系同辈亲戚,个人觉得水果篮以及零食礼盒,牛奶这些其实就已经足够了。如果家里面有小孩子的话,还可以再买个玩具大礼包。

(3)哥哥姐姐

一般来说的话,送姐姐可以送口红,包,以及裙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和老公打听清楚,比如口红喜欢什么色号,包包裙子喜欢什么款式,不然踩雷了就比较尴尬了。至于哥哥的话,可以考虑送一块表。

(4)弟弟妹妹

如果弟弟妹妹还比较小,那么女孩子可以买芭比娃娃套装,男孩子可以送乐高玩具。不过现在的小孩子大多成熟得比较早,所以要不你送套辅导资料给他们吧哈哈哈哈(开玩笑的)。

如果是年龄相对大一点,比如初高中之类的,可以考虑送他们电子产品,比如手环,甚至平板,手机,都是不错的。

如果已经上大学甚至已经工作了之类的,女生的话可以考虑送口红,香水,男生的话可以考虑送篮球鞋。

(5)小外甥外甥女

这种的话一般年龄是比较小的,所以可以考虑送那种小孩子戴的手链。也不需要很贵,比如银的就可以了,重点是寓意比较好。

最后的话,需要提醒一下的就是,不管送什么礼物,能够包装的就尽量包装一下。如果有大礼包的话,就坚决不买散装自己捣鼓。

送男人鞋子会有不同的意思,比如说法一:送鞋给谁,谁就会跟人跑了。所以老婆也不会给老公买鞋子,最多就是陪老公去买,就是怕老公会跟人跑了。说法二:情侣间不能送鞋子这种说明是源于一个传说。情侣之间不能送鞋子,如果送鞋子给对方,那对方可能会跟人跑了,所以台湾的情侣送鞋子给对方时会跟对方要一块钱,可见这种传说很多情侣都宁可相信的。说法三:现在说送礼不能送鞋是怕有给他穿小鞋的意思。

人情是非冷画意,小乔流水人间冷秋问,梳妆台,梦南柯,画意倾城为谁嫁,红妆女,人间美,雪花笑我多情苦恼,我看世间凄凉独自问苍天,语不惊人伤魂灯,谁,夜里挑灯看剑,谁,心中勿念双泪,独自风波,一人蹉跎,天涯海角,最后一梦彼岸,独自,独自守护那空穴来风,独自,独自看忘曲断流觞,好聚好散。

花落人断肠,心思无常,谁思忆为我疗伤,上邪演奏曾经的彷徨,红尘情歌,最后一程,断送生命的余生,你有芳姿的韵意,花开的朦胧,年少,又有几个模样,时间忏愧在最后的彼岸,乱世的瑶池依然书写心中的流觞,风吹散,梦一片,几人最后,几人忘川,八月天,离人海,江湖最初是无缘,笑谈人生,十里桃花。

这真是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话题,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也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其实平时不太愿意谈论这种话题,因为这真的也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要么同仇敌忾,要么争论不休。

这也是个很让人为难的话题,当事人说的是好事情还好,但大多数时候都是说的有争议的情况,为了人家的家庭和睦,往往是不能人云亦云的,那无疑于火上浇油;为了照顾当事人的情绪,又不能不吭声,怎么也得给点儿反应。真是难煞人也。

01

接到以前公司的一位同事小Z的电话,是在去学车的路上打过来的。想来是憋急了,不然不会这么做的吧。

和婆婆基本上是正式翻脸了。一肚子的苦水无处诉,想起了我。

小Z是家里的长女,身下有一个妹妹。老公是赤峰人。独子一枚。女儿现在六周岁了。

当初小Z生孩子时,婆婆说路途太远,不方便来,所以一直没来。但是到了春节的时候,却非要儿子一家回家过年。Z知道其实老公也是想回家的,所以不忍老公为难,两个人就带上才几个月的孩子千里迢迢回了家。

转眼到了小Z产假到期要上班儿,孩子没人照看,婆婆还是说不能过来,要是想让她照看,就把孩子送到她那边儿去了,小两口不忍和孩子分离,婆婆说那就让姥姥看着吧,反正谁看都是看。这一照看就是三年,到了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姥姥才放手。这期间每年春节一家三口都回婆婆家过的。

再一转眼,孩子今年到了该上学的时候了,儿子商量妈妈,你们岁数也大了,孙女秋季上学后也要有人接送,不然你们把家里的零碎活计收拾收拾来这儿住着,以后在这儿养老吧,也省得我每年携家带口地回去了。老两口想了想,同意了。

入冬后,老两口来了。一开始说在儿子家住到暖气停了,就租个房子住,再慢慢地买套房子,以后不回去了。皆大欢喜。

虽然也时时听小Z说和婆婆又有了什么问题,但是都是些鸡零狗碎的事儿,上不得桌面儿。大家也都碍于脸面,能过得去就过去,也算是和平。

这次终于翻脸了,是因为房子。看着房价一个劲儿地涨,小Z沉不住气了,和丈夫商量着再买套房子。两个人的积蓄自然是不够的,交首期也差些。所以小Z先张口向自己娘家借了五万,然后又跟婆婆借五万。婆婆先是不借。小Z虽然不高兴,但是想想不借就算了。再想别的办法。

但隔天,婆婆改了主意,说五万借了可以。借据要小Z给他们写,不要儿子写。房证上写儿子的名儿。小Z老公还算不糊涂,说,这怎么可能,怎么着也得写我和小Z两个人的名儿呀。婆婆说,那就得把你爸的名儿也写上。

小Z炸了,虽然老公是有数的,一直站在小Z这一方,但是晚上看着老公唉声叹气挺难受的样子,小Z有些心疼。第二天还是想和老两口打个商量。这样吧,借条我写,房子写(小Z老公)和我的名字,如果你们想去住,你们可以去住。没商量通。公公发话了,房子必须得有他的名字。不然不行。

小Z一气之下,钱我不借了,房子你自己爱买就买,不爱买算了,我们自己的房子我们自己买,爱写谁的名写谁的名儿,你管不着。

这下子真掰了。据说,老公公竟出言不逊对儿媳说了脏话。小Z大清早就哭着出门学车去了。在路上忍不住给我打了电话诉诉苦。

02

如有根刺卡在喉咙,有不吐不快之感,又有不知说什么好的感觉。

当然,说实话我是替小Z觉得委屈的。但是如果换了婆婆来诉说这些事,也会是戚戚切切吧。婆媳矛盾毕竟不是阶级矛盾。多数都是太自我,缺乏体谅对方之意。所以,从双方的嘴里说出来,站在了不同的立场,自是都委屈得要命。

前些日子,无意间看了一篇文章,整个文章的主题是这样子的:你生的儿子没有达标,不帮我做家务不帮我带孩子,所以你这个老娘就该做这些,你做这些是替你儿子做的。别想让我感激你。

雷了个里焦外嫩啊。感觉这个作者的婚姻不禁是包办的,而且是被婆家绑回着去结的婚的。

其实,婆媳有点儿矛盾很正常啊。想想吧,本来一个家庭里,一个女人在家务事儿上说算了二三十年,怎么可能因为另一个人的到来就轻易改变,而另一个是在自己家庭里生活了二三十年的习惯和生活方式,又怎么可能换个地方就全按照新规矩来了。

而且本来家务事就都是些悉悉索索,零零碎碎的小事儿,牙碰了牙床,铲子碰了锅沿都是小事儿,偏偏有些人要上纲上线。矛盾就来了。

如果能站到对方的立场上想想,什么事儿都解决了。

婆婆能想着,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世界,别老掺和进去。能不住一起就不住一起。儿子媳妇上班都挺辛苦的,能帮他们点儿忙就帮点儿忙,别太计较。媳妇想着,老人辛苦一辈子,孩子是自己是老公生的,生养的责任在自己不在老人,老人帮了忙能存感激之心。

平时,在婆婆家,媳妇要入乡随俗,让人家婆婆说了算,守婆婆 的规矩;婆婆到了儿子家,要知道这个家也有个女主人,得尊重媳妇的方式。

你敬敬我,我敬敬你,事情基本就化了了。

我记得,老妈当年是这样告诉我的:永远记住了,扁担不是草长的,媳妇不是婆养的。别觉着婆婆应该像你妈一样对你,初去人家家里,距离是一定要保持的。作为小辈儿,任何事情上低头也是应该的。但是同时人心也是肉长的。相处时间长了,摸着脾气了就会发现,一开始的不习惯和小矛盾都不是个事儿。慢慢地距离也就近了。

老妈和嫂子的关系好得邻居都很羡慕。

说来说去,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婆婆也是媳妇熬过来的,多想想自己做媳妇的时候不喜欢婆婆怎么样,很多媳妇以后也是会熬成婆婆的,多想想自己将来不想要什么样的媳妇。问题不就解决了?

再说了,同是爱着一个男人,何必为了一些琐事动不动把他架在火上烤?受煎熬的又何止一人。

不是很清楚你老公具体的年龄,所以只能大概的给你一些建议,毕竟有的小夫妻是二十多岁的,也有四十多岁的,所以其实年龄也是能够代表很多因素的。

比如说二十多的小年轻人,就喜欢给对方送蓝牙耳机,情侣马克杯等等。

之前表妹给她的老公就有买过蓝牙耳机,大概是买的一个500左右价位的,是国产的华为的蓝牙耳机,看起来质量还挺不错的,妥妥我的感觉,可以用3~5年是不成问题的。

但是四十多岁的人,可能就趋于平稳一些,比如说如果你的爱人比较喜欢喝茶的话,你可以买一套茶具送给他,这样你可以喝茶,它也可以用来喝茶,其实都是夫妻共同使用的,也特别的实用,而且性价比也特别高,一般情况下有几十一套的普通茶具,也有贵一点几百块钱一套的紫砂茶具,甚至更贵的名人制作的几千块钱的紫砂茶具,更多的是需要自己去以自己的消费条件来判断送什么价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