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两岁了,可以把他送到幼儿园了吗?

爸爸 0 27

孩子两岁了,可以把他送到幼儿园了吗?,第1张

孩子两岁了,可以把他送到幼儿园了吗?
导读:让孩子尽早去幼儿园,就是让孩子耳濡目染一种环境,知道有和他一样的孩子存在。他出现的诸如尿裤子、吃饭费劲等问题,其他孩子也会出现,他会找到自己的同类,找到行为上和自己相似的同类,如果不送她去学校的话呢,婆婆需要照顾三个孩子,一个老人家,怕没有

让孩子尽早去幼儿园,就是让孩子耳濡目染一种环境,知道有和他一样的孩子存在。他出现的诸如尿裤子、吃饭费劲等问题,其他孩子也会出现,他会找到自己的同类,找到行为上和自己相似的同类,如果不送她去学校的话呢,婆婆需要照顾三个孩子,一个老人家,怕没有这么多精力,所以,只好把她早一点送到了幼儿园,没有指望她学习多少东西,出于自私的角度想,只是有人帮忙带就很好。

上幼儿园以后,宝宝语言发展很快,也变得有礼貌,动手能力也强,各方面都变得很自立,认识了很多小伙伴,他每天回来都很开心,他还会每天主动帮助老师,并以此为荣,是个当之无愧的小暖男。这么小的孩子送幼儿园,对孩子没有太大的好处,本来这么大的孩子,在家里,基本是在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的怀抱里享受温暖的,然而,家长非要送孩子送幼儿园,离开爸爸妈妈,孩子心里也会有些恐惧。

托管班我选择了小区里的家庭式托管班,而且就在同一个单元,每天遛娃都会经过,有时候会带进去玩一会,因为里面有好多小朋友和玩具,娃也很想参与。但有时候会刻意不让她进去,只在门口看,掉足娃的胃口。整个一上午我都是不安心的,还好老师发来了视频,我揪着的心才算平复了一点。一连几天孩子都是这样。后来孩子也管老师叫妈妈了!对呀,我是陪孩子睡觉的妈妈,老师是陪孩子玩的妈妈。

这个关键还是要看你自己的选择,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工作又不是特别称心,就辞职陪孩子一年也是值得的,在孩子这个年纪妈妈的陪伴是非常重要的。

小柚子9月就要上幼儿园了,我开始头疼了。有朋友说,孩子上幼儿园,家长就要学会给老师送礼了,这是社会的潜规则,你不这么做,孩子就会被老师忽略。我很纳闷, 送礼真的是一种好办法吗?

闺蜜的女儿在一所公立幼儿园读小班,过年前,老师被评为特级教师,家长们想集体送一块“状元金”表示祝贺,闺蜜不同意。

她从日常点滴中看到,这位老师是真心爱着每一个孩子,送这种“贵重礼物”是对老师的一种亵渎,而且她认为老师是绝对不会收的。

亲人都劝她: 大家都送,你得随大流呀,不然孩子会因为你的“另类”被孤立的。 在其他家长不停催促下,她答应了,后来召集人也把礼物“送”出去了。

送礼后,闺蜜感到郁闷和失望,因为她觉得教育失衡了。但在年前放假的最后一天,每个孩子都收到了一张老师回赠的购书卡。而这张购书卡的面值也超过了大家的分子钱。

闺蜜很感动,体会到送礼并非社会主流。

我的一个朋友在一所私立幼儿园从教7年。她说,老师确实喜欢收礼物,但对礼物的喜欢和礼物的价值无关。

一张小卡片,一朵鲜花,学生手工做的工艺品……这些都会让她们在内心产生很大的满足感, 因为这些是家长对她工作的认可。

她所在的幼儿园对于家长送的贵重礼物,是明令拒收的。幼儿园对师德师风良好的老师,有表彰有奖励。

我觉得这才是送礼的正确打开方式。

想通过送礼让自己的孩子受到特殊照顾的家长,只会纵容那些低素质的人群投身幼儿园, “关照” 你的孩子。

翻看社会新闻,幼儿园虐童新闻时有发生。家长到幼儿园咨询报名,总会问: “各个角落都有监控吗?”

据说一些幼儿园为让家长放心,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像素,都赶上高速公路超速违章抓拍的高清探头了。然而即使有如此清晰的监控设备,还是架不住一些家长的“不信任”。

家长焦虑啊,原来天天在自己眼皮底下的孩子,突然到了一个自己完全掌控不到的环境。而整个社会大环境,看起来都是那么的“不安全”,于是不免产生了“被害妄想症”。

这样的焦虑一半是来自父母自身,一半是社会新闻的催生。但这种焦虑,能用送礼的方式释放给老师吗?如果虐童事件很普遍,还能称之为新闻吗?

家长们一方面在家长群里热议虐童事件,另一方面通过电话、微信向老师示好,打听老师们的喜好或需要,希望通过“送礼”让孩子受关照。

更重要的是中国家庭对教育的期望值日益增长。家长希望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三岁定终生,要让孩子在幼儿园就是个优秀人才,想通过送礼给孩子提供一条捷径。

身为父母,我们还担心,如果没给老师送礼,孩子的床会被安排在门后或空调下面,不是空气不好就是容易感冒着凉。

事实上,很多幼儿园的铺位已实行定期轮换,而且大多数的老师,都具有基本的师德。对待所有的孩子,也会保证基本的负责和公平。

送礼和老师对孩子好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在送礼这件事上,姐姐一直都是反对派。原因有两点:

第一,她不希望老师给孩子“额外”的优待。

她在老师家访填表格时写:除了生病,不要给我孩子优待和特殊关照。她的想法是:“将来孩子要面对的是公平竞争,没人会给特殊关照。”

第二,她相信老师,尊重老师。

有一阵,孩子上学经常生病感冒。同事劝她要去给保育老师送礼,劝她说再不送,孩子肯定完了,因为天热经常出汗不给换衣服,风吹了肯定感冒。

姐姐想靠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她告诉孩子自己要学会换衣服,遇到做不到的事情再举手请老师帮忙。

有一天她坦承地向老师咨询:“孩子有一回穿着湿湿的衣服回家,是不是幼儿园太热了,她自己不会换又没向老师求助呢?”

老师很紧张,问:“是哪一天?是在学校吗?会不会淋雨淋的,有没生病?”听得出来,老师很内疚,很紧张,对没多关注孩子表现出很深的歉意。

姐姐说:“老师也不是圣母,对孩子肯定会有所偏好的。平常跟老师情感交流多的孩子,也许会获得多一些关注,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

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确的一件事是, 地球不会总围绕我们的孩子转的,除非他(她)自己是能量强大的太阳。”

的确,如果孩子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能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有健康的体魄,充满阳光的心情,并不需要老师特殊的关照。

幼儿园教育最大的魅力在于借助家园共育,传递正确的教育理念,引导家长了解正确的教育方法,带领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

家长崇尚公平竞争,处事自信独立,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良好素质,就是给孩子最形象直观的教育。

我们想要送礼,是想和老师的关系好一点,这样可以让老师多关注一下我们的孩子。

而保持好的关系,不应该是去用简单的送礼来讨好,而是发自内心地尊重老师,用平常心地去跟老师沟通,配合老师一起协作“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这才是老师所乐见的,也是对孩子的教育真正有益的。

在一些家长的内心深处,可能把幼师当成是带孩子的 “高级保姆” 。现实中有的幼师工资不仅没有保姆高,而且带孩子的数量还是保姆的十倍以上,他们更需要家长对她们工作的理解。

前不久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幼师网友对幼师行业心酸的剖白,看着很 扎心 。

幼儿教育是属于 “润物细无声” 的教育,不像中小学,可以用成绩来衡量,除了日常琐事之外,在其中最重要的,对孩子的爱,是无法看见的。

家长对老师们的指责和不理解,会影响老师的身心状态,最终受伤害的是自己的孩子。

老师需要被理解、关心、照顾和爱,这样她才能真正做到用自己的生命力滋养孩子,才可能把全部的精力放在爱孩子上。

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一个安全、健康、愉快的幼儿园生活,与其送礼,不如给老师送理,送的是理解,是信任,是尊重。

支持你孩子的老师,就是在支持你孩子的成长!

柚妈爱叨叨 :

关于送礼,其实身边朋友的争议挺多。赞不赞成送礼,其实代表的是对老师的一种看法。多数的家长送礼都是出于一种功利化的目的,透露出对老师这个群体的不信任。

我想,每个行业都有好有坏,教师队伍也一样,不能因为有收礼的老师,我们就认为老师都是要收礼的。也不能因为随大流的想法,去被动送礼。

忘记在哪里看到的一句话, “我们不要被时代的洪流所吞没,要坚持做一些对的事情”。

很多人说,你一定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等小柚子上幼儿园了,看你送不送!我想,如果要靠送礼才能换取小柚子正常的求学环境的话,那送礼已经解决不了问题了,那应该跑路了。

听朋友说,她的孩子在当地一所最好的私立学校,给老师发红包都是微信直接转账的。老师会要求家长每天轮流带水果零食去学校,教孩子们分享。

更夸张的是,如果孩子带的东西太low,老师连谢谢都不会教其他孩子说。朋友的小孩收到糖果也没跟对方说谢谢,她问孩子为什么,孩子说: “东西那么少,那么差!”

我想,如果靠送礼,让自己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孩子学会的是攀比,是耳濡目染的功利化,这样的最好真的是最好吗?

我们拼尽全力给孩子的,就是这样的起跑线吗?

如果我们内心真的是呼唤公平的、良性的教育环境,那么,我们就不要做和内心背道而驰的事。

让孩子成为一个内心正直而又强大的人,才是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保护。

父母的言传身教,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送礼,不过是缘木求鱼,事与愿违。

如今很多家长在是否让宝宝上托班的问题上非常纠结,宝宝太小,所以担心上托班不适应,或者会影响孩子身心健康。但无奈家长们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照看孩子,所以不得不选择上托班。那么工作太忙,要不要选择让孩子上托班?

首先,如果家长能够自己照看孩子,那就选择自己照看最好。特别三岁以下的孩子不适合上托班,因为父母对孩子陪伴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巨大作用,在这段时间里,孩子最需要父母,也最依赖父母。这段时间,也是营造孩子和父母之间关系最重要的时刻。如果父母多陪伴孩子,并在陪伴过程中教育孩子,那么孩子会成长得更快,也会有很坚实的心理基础。如果孩子过早上托班,他们会不太容易适应新环境,从而没有安全感。由父母陪伴长大的孩子更有安全感,也更自信。

如果父母因为工作太忙,实在没有过多精力照看孩子,而孩子在家也是看电视、玩手机。那么这个时候送孩子去托班比呆在家庭更好。其实上托班也有好处,孩子可以在小的时候就慢慢学会独立,好的学校可以让孩子学到很多生活常识,孩子们在托班中也会有属于自己的朋友和交际圈。所以如果要上托班,就一定要选择高质量的学校,这样的学校才能有效安排宝宝们在学校中的时间,从而让他们在这个氛围中快乐地成长。

当然过早独立的孩子肯定不会那么依赖父母,他们的性格也会比较早独立,这样作为父母就会有一种落差感。能够在孩子成长的阶段,陪伴孩子,给孩子足够前进动力当然最好,希望所有父母都能多陪伴孩子,以自己作为榜样,让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