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背得起孩子的书包,背不起孩子的人生!

孩子 0 26

你背得起孩子的书包,背不起孩子的人生!,第1张

你背得起孩子书包,背不起孩子的人生!
导读:送孩子上学时,替孩子背书包,已经成了许多家长的习惯,而让父母为自己背书包,也成了许多孩子的习惯。然而这并不是一个好习惯。 甚至,并不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 「孩子年龄还小,书包太沉了,对身体发育不好……」 背个书包,而且就那么一会儿,就会影

送孩子上学时,替孩子背书包,已经成了许多家长的习惯,而让父母为自己背书包,也成了许多孩子的习惯。

然而这并不是一个好习惯。

甚至,并不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

「孩子年龄还小,书包太沉了,对身体发育不好……」

背个书包,而且就那么一会儿,就会影响发育?一个书包都背不了的孩子,将来怎么背负更为沉重的人生?如果是书包本身设计不合理,可以选择更好的书包;如果书包太重,可以选择有拉杆的。

——只是,还不至于吧?

实际上,这并不是真正的原因。

你负责学习,我负责生活

——中国式父母的潜在逻辑

在中国父母看来,这是一种天经地义的分工。

我们可以想象,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集全家之力供养一个有希望考中功名的孩子,就成了一个家族在发展过程中的最优策略。虽然也有可能失败,但是一旦投资成功,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家族的命运从此就改变了。

而在一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代里,父母节衣缩食,替孩子打点好一切以便他们不要分心,因为高考确实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然而今天,高考已经无法改变命运,顶多是影响命运的一支重要力量。今天的孩子,如果不能「学会生活」,将很难应对未来的挑战。

在一个「知识中心主义」的时代里,孩子需要记忆尽可能多的知识,以便被拣选;而在一个以人为中心的时代里,孩子则需要通过全方位的复杂性学习,成为一个能主宰自己命运的有创造精神的人。

如果一个人的学习不只是为自己,而同时担负着一个家族的使命(科举时代),或者成为一个家庭的希望(养儿防老),那么,孩子自然而然地就会认为,我不只是在为自己学习。而当家长习惯于替孩子包办一切时,那种原来还较为健康的对家族或家庭的使命感,就堕落为一种可怕的潜意识:

我是在为你学习,

因此你照顾我是应该的。

因此, 不是「你负责学习,我负责生活」,而是「请你担负起自己的人生,我是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这才是真正健康理智的父母之爱。 因为「生活」本身就是学习的内容之一,而且是十分根本的内容。

因此,从你进入一年级,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你无时无刻不在学习,自己背书包,就是学习的一个重要起点。

你是我的,我爱你

——中国式的亲子关系

替孩子背书包,还是中国式父母表达感情的方式。

这不仅体现在背书包的问题上,还体现在早餐上,乃至于一切衣食住行上。父母们竭尽全力地照料自己的孩子,孩子的一举一动也牵动着父母的心。

我们怕孩子累着;

我们怕孩子饿着;

我们怕孩子冻着;

我们怕孩子热着;

我们怕孩子生病;

我们怕孩子受委屈;

……

我们很少问自己一个问题:究竟是孩子需要我们,还是我们需要孩子?

中国社会还不是一个自由意识觉醒的社会,用武志红的话来说,还是一个巨婴社会。成人热爱体制的襁褓,然后,我们又试图把孩子变成长不大的婴儿。我们制造了许多孩子并不需要的需要,然后使之成为双方的习惯。在这种关系中,又常常指责对方不知感恩。

例如,孩子并不需要我们替他们背书包,但我们将它变成了习惯,最终变成了孩子的需要。直到有一天,孩子大学毕业了:

「爸爸妈妈,请帮我找一份工作吧!」

许多父母是没有事业的,只有职业。因此,他们无法在工作中找到意义,就将意义寄托在家庭中,尤其寄托在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中,这是许多亲子问题和夫妻问题的根源。

亲子之爱有两种。

一种是我爱你,我要抱紧你,给你安全感。

一种是我爱你,我要放开你,给你自由。

真正健康的爱,是在这两者之间保持平衡。而爱的艺术,就是体会内在原则,寻找最适合的边界。

所以,如果你爱孩子,现在,请将他的书包还给他。

未来,请将他的人生还给他。

「可是,我的孩子不想背书包呀!」

孩子不想自己背书包,只是长期(例如幼儿园甚至更早)错误的亲子关系模型的结果,而决不是原因。

因为一切生命,都包含着两种根本的和永恒的冲动。一种是想要回到母亲的怀抱,一种是想要挣脱母亲的怀抱。而真正的成长,是一个朝向分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亲子互动的关键,是让孩子一天天地意识到,父母只是必要的支持者,他必须自己决定自己,从背负书包直至背负人生。

这个过程不能是蛮横的:

「这是你的书包,你不背谁背啊!我供你吃供你穿还不够?还要给你背书包?我是老妈不是仆人!」

而是充满激励的:

「你能自己背书包吗?真棒。」

不要说我残忍,哪怕孩子生病了,我也不会主动替他背书包,而会问:

「自己背书包没问题吧?如果需要我帮忙就告诉我。」

您先别生气,我不是狼爸,我只是想说,站在孩子身边,但不要替他行动,是否需要帮助,不要代替孩子来判断,但随时做好帮助他的准备。

你可以做得极端一些,无论孩子今天上学(或户外)带的东西有多少,只要是他的,就坚持让他大包小包地提着背着,直到他不得不求助为止。

孩子喜欢自己背书包,这才是真相

▲日本皇室接送小公主上幼儿园

我们总以为人性只是好逸恶劳的,孩子也一样。

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孩子喜欢自己背书包,这才是真相。这也是作为教育者的我最晚领会的道理之一。而最晚领会的,往往可能是最重要的。

为什么喜欢喜欢自己背书包?

因为一切生命,包括动物和植物,无论有无意识,都倾向于主宰自己的命运。

哪怕是一粒种子。

生命本质上是倾向于自我组织的,对于人类来说,我们称之为自由。唯有自由,才能赋予人以尊严与意义。

任何生命,总是在自由与逃避自由之间犹豫不决。

生命为什么要追求自由?因为自由意味着自我肯定,它是一个人活着的根本意义和终极价值。那么生命又为什么要逃避自由?因为自由意味着肩负起自己的责任,这又是一种负担,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当一个人缺乏足够的勇气或惧怕失败时,他就倾向于以逃避自由的方式来逃避责任,从而逃避失败。

而父母作为引导者,要帮助孩子发展自由的勇气与能力。

这种发展,不是讲道理给孩子,孩子也不可能在未来某一天忽然就获得了,而是有赖于无数小事的训练。

今天你要替孩子背书包;

明天你可能会替孩子挑专业;

后天你可能会替孩子找单位;

接下来你可能会替孩子选爱人;

最后你可能会替孩子照料他的孩子……

就这样,不知不觉地,你替他背负了一生。

没错,你很伟大,愿意付出自己的一生来成全他。

只是,请你回答我——

他为什么要在这世上来一遭呢?

(全文完)

1、送孩子上学,大人心里也是一大只是舍不得,不习惯没有孩子在旁边闹腾的生活

2、孩子第一天上学,说是舍不得妈妈。上课时间到了,我离开了教室,喵见孩子又哭了,走出园外,问其他家长孩子的情况,竟然也有些心疼。

3、孩子上学,妻每天上午、下午都开车送他上学,到学校附近,孩子说:“我要跳伞了。”看他背双肩书包的样子,还真有点像背着降落伞。

4、天下的妈妈都一-样,都不舍得跟孩子分开,恨不得时时刻刻陪在孩子身边,不错过他成长的任何瞬间。

5、看着女儿兴奋地看着学校,开心地跟我说着,才感觉女儿真的长大了,真的要离我而去了。

6、干燥的风无力地吹着,像一双苍老的手拉着匆忙的过往,在注定的离别里无奈地泪眼婆娑。

7、孩子第一天上学,我心情 ,就是安静,没有那么吵了。

前天去接小侄子放学的时候,接孩子的家长很多,孩子一出来,家长就把孩子肩膀上的书包接过来背在自己肩上,其实我们会发现,平时看见到家长送孩子上学,都是家长把书包背在自己身上,孩子是一身轻松,到了校门口,孩子再把书包给"提"进去,平时放学家长接送的时候也是这样。

不知不觉,仿佛现在家长替孩子背书包已经成了家长潜意识中的一个行为,没有过多的为什么,只是想给孩子减轻些双肩的压力,让孩子们"轻松"回家,"轻松"上学。说到这儿,我们就要思考一下了,作为家长我们替孩子背书包,真的减轻的只是他们"双肩"的压力吗?孩子不背书包真的轻松了吗?

家长替孩子背书包,其实是唱"双簧"国内外研究学者表明,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幼儿园及小学阶段是孩子自我意识、责任感、同情心、自我效能等多项心理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这时候孩子主要的任务转向了学习,孩子需要每天去学校,去学校就得背书包,但现在家长替孩子把书包背上了,孩子就"一身轻了",结果孩子双肩的压力是小了,但孩子的责任感也少了,孩子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及自我认同感也少了。

久而久之,孩子的双肩很久没有压力了,他们认为学习这件事就是家长替他们做好一切,他们只需要去学校就好了,他们没有自己背书包再自己背回来的这种成就感了,但背书包其实是孩子对学习责任感以及自我认同感的重要媒介,现在家长替孩子把这件事办了,孩子都没有最基本的"压力了",他们怎能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负重前行",因此总结来说,家长替孩子背书包,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利影响。

1减轻了孩子对学习的责任感和成就感,根据华生的儿童发展理论,此时孩子正处于一个自我意识及自我责任感等心理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而孩子去上学自己背书包正是帮助孩子有效地形成这些能力的重要媒介,结果这项任务现在被家长"剥夺了",那么只能适得其反。

2使得孩子不懂得在学习和生活中自己的角色是什么,自己分内的工作有哪些,孩子不背书包了,上学需要做的一些基本的事情家长都做了,现在背书包这项最基本的任务家长也帮孩子做了,那么孩子还剩下什么,就是去教室学习了,那么孩子都不明白自己的角色是什么,书包对自己有什么意义,孩子真的可以好好学习吗?因此经研究表明家长替孩子背书包造成了孩子和家长角色混乱,使孩子在生活中渐渐不知道自己分内的事情是什么。

孩子上学不背书包,在生活中也不会"负重前行",经研究表明,对低年龄段孩子进行必要的劳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对孩子的心智发展有积极作用,而且孩子在劳动中尝到了生活的苦,自然也会吃得了学习的苦,那么现在孩子每天除了学习,连背书包这项"最基本的劳动"家长都替孩子做了,孩子怎能在以后的生活中明白自己需要不断努力,负重前行。

身为父母,我们为孩子背书背包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孩子在自己家里,让他们少受点苦,自己能做的就帮他们做,让孩子负责学习,但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背包恰恰是孩子最优秀的成长,充分的学习条件,让孩子背包,孩子懂得自己分内的事,自己的角色,他们每天在学校或家里也会有成就感,所以身为父母,对孩子背包这件事,我们不能"争",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正常来说,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独立的性格,自己的事情应该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完成,但是现在很多小学生课业负担重,每天上学书包里装的书本很多,书包很重,对孩子来说背着这样的大书包真的不太容易,而且对身体生长发育也没有好处,所以到底应不应该帮孩子拿书包这个事也要视情况而定。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家里孩子少,每家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大宝贝,一家几代人宠着,对孩子很娇惯,其实这样对孩子并没有太多好处。孩子已经上小学了,更要锻炼他的独立能力,如果书包不是太重,孩子自己完全可以承受的话,真的没必要再送孩子上学的路上帮他拿书包,要让他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要对家长太有依赖性。

因为我国是应试教育,很多地方孩子的课业负担都比较重,从上小学开始就是这种情况,我就看过很多孩子瘦瘦小小的,书包却大大的装满了书本文具,别说小孩子了,我拿着都很觉得很重,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觉得家长还是应该帮孩子拿书包的,毕竟上小学的孩子还处在身体的发育阶段,背这么重的书包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会有不好的影响,在其他事情上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让他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这个道理就好。

其实很多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论,尤其是教育孩子方面,如果家长觉得孩子完全可以自己拿书包,那就不要再过多的帮助孩子,很多事情家长还是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去尝试的,如果觉得书包很重,孩子需要帮助,那家长也不要太教条就觉得应该孩子自己去完成,也要适当的给予孩子帮助,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