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学的书包,一定要由父母来背吗?

孩子 0 34

孩子上学的书包,一定要由父母来背吗?,第1张

孩子上学的书包,一定要由父母来背吗?
导读:确实,现在有大部分家长在孩子上学的时候就会给他们背书包,这个也有很多不同的状况,比如说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这时候书包比较大,可以帮着背一下,还有一种情况,孩子刚上初中,课本比较多,或者是说离家比较远一些,如果是女孩子当爸爸的就会帮着背,就会心

确实,现在有大部分家长在孩子上学的时候就会给他们背书包,这个也有很多不同的状况,比如说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这时候书包比较大,可以帮着背一下,还有一种情况,孩子刚上初中,课本比较多,或者是说离家比较远一些,如果是女孩子当爸爸的就会帮着背,就会心疼自己的孩子,也是情有可原。

那如果有好多情况下,比如说家里离着学校比较近,而且像在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孩子也能背得了书包了这时候就没有必要帮他背,要让他知道上学是他自己的事情,书包也要由他自己来背。

在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养成自私、冷漠的性格,对长辈颐指气使,无论什么场合一不顺心就发脾气。

当下,很多家庭仍然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就是家庭的中心、重心,一家人整日都围着转,有什么好吃的那必须第一时间给他,孩子有什么要求也都尽量满足……

正因为得到的太多,所以认为家长所付出的一切理所应当,甚至还觉得不够。这样的孩子不懂得体谅,更不会为别人着想,长大后多半会变成不懂感恩的“白眼狼”。

人为父母,给孩子再多的爱都不为过,但方式一定要对。否则以爱的名义,逾越了界限,失去了分寸,爱就演变成伤害。

530

凡事喜欢谈条件

如果你发现自己很难让孩子帮忙,非得用玩具、食物、零花钱等引诱,或者答应孩子提出的条件(比如“明天带我去游乐园就还你手机”)才行,就要注意了。

在成长中,孩子会不停试探家长的底线。如果家长没有底线,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或轻易妥协,那么以后他会把用哭闹、打滚、不吃饭等要挟你的这招用得炉火纯青。以后有什么要求,他会接着用这招你满足他为止。

这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如果有这样的情况,你首先要好好反思一下:是不是平时太过轻易满足孩子要求?经常用物质条件来贿赂孩子?然后及时管教,否则以后孩子要挟你的筹码会越来越大,到时再管教为时已晚。

没有规矩,经常让家长下不来台

如果孩子没有规矩的话,会经常有如下的行为:吃饭时挑挑拣拣、去别人家做客翻箱倒柜、在公共场所大喊大叫……这都太令人人难堪了,特别是父母们。

孩子之所以这么放肆,是因为缺少规则约束所致。诚然,孩子还小,爱玩爱闹是天性,但也因为年龄小可塑性强才好引导、管教啊~

孩子犯熊,家长不管或只简单说几句好话“不好意思哈~孩子不懂事……”来遮掩,其实这就是放任。如此,孩子的恶习会愈演愈烈,终有一天会被社会狠狠教训。

身边有好多这样的,因为孩子那时候上六年级,他班同学也是一样的,书包从来都是让他爷爷背着,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其实这么大的孩子都应该自己做事情了而且有一次因为他爷爷书包背的不好,就对他大发脾气,又喊又叫。

这样的孩子表面上看是心疼他,其次就是害了他从小就没有养成尊重父母的习惯,那么长大也不会的。

送孩子上学时,替孩子背书包,已经成了许多家长的习惯,而让父母为自己背书包,也成了许多孩子的习惯。

然而这并不是一个好习惯。

甚至,并不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

「孩子年龄还小,书包太沉了,对身体发育不好……」

背个书包,而且就那么一会儿,就会影响发育?一个书包都背不了的孩子,将来怎么背负更为沉重的人生?如果是书包本身设计不合理,可以选择更好的书包;如果书包太重,可以选择有拉杆的。

——只是,还不至于吧?

实际上,这并不是真正的原因。

你负责学习,我负责生活

——中国式父母的潜在逻辑

在中国父母看来,这是一种天经地义的分工。

我们可以想象,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集全家之力供养一个有希望考中功名的孩子,就成了一个家族在发展过程中的最优策略。虽然也有可能失败,但是一旦投资成功,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家族的命运从此就改变了。

而在一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代里,父母节衣缩食,替孩子打点好一切以便他们不要分心,因为高考确实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然而今天,高考已经无法改变命运,顶多是影响命运的一支重要力量。今天的孩子,如果不能「学会生活」,将很难应对未来的挑战。

在一个「知识中心主义」的时代里,孩子需要记忆尽可能多的知识,以便被拣选;而在一个以人为中心的时代里,孩子则需要通过全方位的复杂性学习,成为一个能主宰自己命运的有创造精神的人。

如果一个人的学习不只是为自己,而同时担负着一个家族的使命(科举时代),或者成为一个家庭的希望(养儿防老),那么,孩子自然而然地就会认为,我不只是在为自己学习。而当家长习惯于替孩子包办一切时,那种原来还较为健康的对家族或家庭的使命感,就堕落为一种可怕的潜意识:

我是在为你学习,

因此你照顾我是应该的。

因此, 不是「你负责学习,我负责生活」,而是「请你担负起自己的人生,我是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这才是真正健康理智的父母之爱。 因为「生活」本身就是学习的内容之一,而且是十分根本的内容。

因此,从你进入一年级,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你无时无刻不在学习,自己背书包,就是学习的一个重要起点。

你是我的,我爱你

——中国式的亲子关系

替孩子背书包,还是中国式父母表达感情的方式。

这不仅体现在背书包的问题上,还体现在早餐上,乃至于一切衣食住行上。父母们竭尽全力地照料自己的孩子,孩子的一举一动也牵动着父母的心。

我们怕孩子累着;

我们怕孩子饿着;

我们怕孩子冻着;

我们怕孩子热着;

我们怕孩子生病;

我们怕孩子受委屈;

……

我们很少问自己一个问题:究竟是孩子需要我们,还是我们需要孩子?

中国社会还不是一个自由意识觉醒的社会,用武志红的话来说,还是一个巨婴社会。成人热爱体制的襁褓,然后,我们又试图把孩子变成长不大的婴儿。我们制造了许多孩子并不需要的需要,然后使之成为双方的习惯。在这种关系中,又常常指责对方不知感恩。

例如,孩子并不需要我们替他们背书包,但我们将它变成了习惯,最终变成了孩子的需要。直到有一天,孩子大学毕业了:

「爸爸妈妈,请帮我找一份工作吧!」

许多父母是没有事业的,只有职业。因此,他们无法在工作中找到意义,就将意义寄托在家庭中,尤其寄托在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中,这是许多亲子问题和夫妻问题的根源。

亲子之爱有两种。

一种是我爱你,我要抱紧你,给你安全感。

一种是我爱你,我要放开你,给你自由。

真正健康的爱,是在这两者之间保持平衡。而爱的艺术,就是体会内在原则,寻找最适合的边界。

所以,如果你爱孩子,现在,请将他的书包还给他。

未来,请将他的人生还给他。

「可是,我的孩子不想背书包呀!」

孩子不想自己背书包,只是长期(例如幼儿园甚至更早)错误的亲子关系模型的结果,而决不是原因。

因为一切生命,都包含着两种根本的和永恒的冲动。一种是想要回到母亲的怀抱,一种是想要挣脱母亲的怀抱。而真正的成长,是一个朝向分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亲子互动的关键,是让孩子一天天地意识到,父母只是必要的支持者,他必须自己决定自己,从背负书包直至背负人生。

这个过程不能是蛮横的:

「这是你的书包,你不背谁背啊!我供你吃供你穿还不够?还要给你背书包?我是老妈不是仆人!」

而是充满激励的:

「你能自己背书包吗?真棒。」

不要说我残忍,哪怕孩子生病了,我也不会主动替他背书包,而会问:

「自己背书包没问题吧?如果需要我帮忙就告诉我。」

您先别生气,我不是狼爸,我只是想说,站在孩子身边,但不要替他行动,是否需要帮助,不要代替孩子来判断,但随时做好帮助他的准备。

你可以做得极端一些,无论孩子今天上学(或户外)带的东西有多少,只要是他的,就坚持让他大包小包地提着背着,直到他不得不求助为止。

孩子喜欢自己背书包,这才是真相

▲日本皇室接送小公主上幼儿园

我们总以为人性只是好逸恶劳的,孩子也一样。

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孩子喜欢自己背书包,这才是真相。这也是作为教育者的我最晚领会的道理之一。而最晚领会的,往往可能是最重要的。

为什么喜欢喜欢自己背书包?

因为一切生命,包括动物和植物,无论有无意识,都倾向于主宰自己的命运。

哪怕是一粒种子。

生命本质上是倾向于自我组织的,对于人类来说,我们称之为自由。唯有自由,才能赋予人以尊严与意义。

任何生命,总是在自由与逃避自由之间犹豫不决。

生命为什么要追求自由?因为自由意味着自我肯定,它是一个人活着的根本意义和终极价值。那么生命又为什么要逃避自由?因为自由意味着肩负起自己的责任,这又是一种负担,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当一个人缺乏足够的勇气或惧怕失败时,他就倾向于以逃避自由的方式来逃避责任,从而逃避失败。

而父母作为引导者,要帮助孩子发展自由的勇气与能力。

这种发展,不是讲道理给孩子,孩子也不可能在未来某一天忽然就获得了,而是有赖于无数小事的训练。

今天你要替孩子背书包;

明天你可能会替孩子挑专业;

后天你可能会替孩子找单位;

接下来你可能会替孩子选爱人;

最后你可能会替孩子照料他的孩子……

就这样,不知不觉地,你替他背负了一生。

没错,你很伟大,愿意付出自己的一生来成全他。

只是,请你回答我——

他为什么要在这世上来一遭呢?

(全文完)

现在小学的孩子们每天接送是非常常见的事,而在接送的路上看到很多家长帮助孩子背书包,有的人认为背书包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让孩子自己背书包,也有人认为书包那么沉,家长帮孩子背到门口再交给他,自己背进学校就可以了,我觉得这个事情并不用非要分辨出一个对或者不对,只要孩子懂得体谅大人的辛苦,帮孩子背一背书包,也无可厚非。

一、在很多人的观念里都要说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比如上学背书包就要自己背。

很多人都觉得孩子就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惯着孩子上学帮他背书包,让孩子自己背自己的书包,要自己整理,其实道理都明白。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却是非常少,毕竟当家长的都是为孩子操碎了心,怎么舍得让孩子背书包呢。

二、现在小学生的科目也比较多,除了课本之外,还有一些课外的习题、复习资料等等,书包确实非常沉重。

现在小学生的书比较多,各科的课本、课外习题、练习本等等,如果全部让小学生背一路,确实重量太大,可能把孩子压得气喘吁吁,作为家长帮孩子背一背书包,我觉得也无可厚非,如果都让孩子在路上把时间耽误掉,不如早点让去学校多读一读书的好。

三、帮孩子背书包,并不一定就是说孩子不理解大人不孝顺大人,其实孩子还是比较懂事的,能理解大人的辛苦。

有的人可能觉得帮孩子背书包是太惯着他们,他们就不会心疼大人,看不到大人的辛苦。其实孩子有的时候还非常懂事的,所以我觉得背或者不背书包,并不是对和错的判定标准,得看孩子是否有一颗同情心,以及体谅大人的态度。

你认为家长给孩子背书包的做法,能简单得用对与不对来判定吗?

不养儿不知天下父母心,父母对儿女那是操不完的,心,就算长到了1米8,在你的心中他依然是一个孩子,你依然会对他牵肠挂肚,孩子刚上初中的时候,哪个父母能够放心的下的,尤其是现在城市道路这么复杂,车这么多,家长根本放心不下,即使是孩子上初中了,也都是亲自到校门口去接的。

就拿我自己家的孩子来说吧,本身是一个女孩,上学又比较早,是7岁上的学,五四年制的,也就是说上了5年小学之后才12岁就在今年9月份上初中了,个子并不是很高,大概在1米5左右,但是你知道那个书包有多重吗?她背的那个书包足足都有30斤重,真的我一点都不夸张,好多的书和本,从小学生到初中本身学习压力就比较大,所以做父母的总想在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怀,这是可以理解的,就算是将来不去送她上学,但这个阶段一定要送一段时间,等适应初中生活之后再放手不迟。

初中的学习和小学是不一样的,到了初中之后下课也比较晚了,到了初三初四的时候,可能下晚自习的时候都已经黑天了,一个女孩子在外边回家,如果路比较远,家长还真是放心不下,所以具体情况应该具体分析,很多事情都不是一刀切的,该去接孩子还是应该接的,尤其是家里有女孩,不要因为孩子长大一点就放松了关注,这个时间正是孩子的青春期,孩子的行为和思想都需要格外的关注,接孩子放学也是一个防止孩子思想走歪的过程。

综上所述,在大多数情况下,上初中了还是应该接送孩子的,现在的孩子学习任务都比较繁重,可能下课就已经很晚了,路上的车又多。所以为了孩子的安全着想,来接一下也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