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可以给听障人士带来什么好处?

爸爸 0 69

助听器可以给听障人士带来什么好处?,第1张

助听器可以给听障人士带来什么好处?
导读:助听器可以实现人与人的沟通没有障碍, 让人听的清楚一点 可以让听障人士听得更清楚,助听器无法让您的听力恢复正常,但可以显著改善听的效果。 你好,助听器对听障人士来说益处良多,能够有效改善他们的生活品质。然而,不幸的是,由于产品本身价格较高,

助听器可以实现人与人的沟通没有障碍,

让人听的清楚一点

可以让听障人士听得更清楚,助听器无法让您的听力恢复正常,但可以显著改善听的效果。

你好,助听器对听障人士来说益处良多,能够有效改善他们的生活品质。然而,不幸的是,由于产品本身价格较高,有些人又耻于佩戴,再加上人所共知的技术处理和放大极限问题,仅有大约20~25%的听损人群选择了佩戴。要想获得良好的放大效果,听障人士必须先要意识到并接受自己听力出现了问题这一事实;另外一个关键性要素就是,听障患者对助听器必须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够从中获益。

数据显示,但凡没有使用助听器患者,在询问为何不用助听器时,至少有72%的患者主要的问题是:何时能看到效果?

大量研究表明助听器效果非常明显,助听器能解决80%的听力问题。相比之下,“何时”能见到效果的时间却少之又少。

我们知道,听力患者从意识到听力损失到使用助听器,大部分会经历如下的过程:

1由于频频误解,给自己带来了不必要的关注;

2怀疑自己是否患上了听力损失;

3确认自己的确出现了听力问题;

4考量并最终意识到听力损失的后果;

5承认并了解听力问题;

6承认并了解可佩带助听器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将听得更清楚,助听器无法让您的听力恢复正常,但可以显著改善听的效果。在过去的长时间里,你听不到声音如鸟叫声、门铃声、风声及水流声,这些声音在佩戴助听器后都可能再被聆听到。

助听器经常能改善用户的社交、心理及生理上的 健康 、安宁感。研究用户的佩戴经历,显示出戴助听器通常将改进用户的生活质量,耳聋预防,并能给予他们许多帮助1与家人更和睦相处2自己的感觉更良好

3更良好的精神 健康 状态4能改善生理、身体 健康 5精神更集中6更不易疲劳、疲惫7更能与社交团体配合默契!

解决听力问题

助听器有助于听觉障碍人士听到声音

听损患者佩戴助听器将享受到一系列好处。首先,将听得更清楚,助听器无法让您的听力恢复正常,但可以显著改善听的效果。在过去的长时间里,你听不到声音,如鸟叫声、门铃声、风声及水流声,这些声音在佩戴助听器后都可能再被聆听到。 助听器经常能改善用户的社交、心理及生理上的 健康 、安宁感。研究用户的佩戴经历,显示出戴助听器通常将改进用户的生活质量,并能给予他们许多帮助:

1、与家人更和睦相处

2、自己的感觉更良好

3、更良好的精神 健康 状态

4、能改善生理、身体 健康

5、精神更集中

6、更不易疲劳、疲惫

7、更能与社交团体配合默契

8、提高社交力

9、能更好的处理工作

听损患者佩戴助听器将享受到一系列好处。首先,将听得更清楚,助听器无法让您的听力恢复正常,但可以显著改善听的效果。在过去的长时间里,你听不到声音,如鸟叫声、门铃声、风声及水流声,这些声音在佩戴助听器后都可能再被聆听到。 助听器经常能改善用户的社交、心理及生理上的 健康 、安宁感。研究用户的佩戴经历,显示出戴助听器通常将改进用户的生活质量,并能给予他们许多帮助:

1、与家人更和睦相处

2、自己的感觉更良好

3、更良好的精神 健康 状态

4、能改善生理、身体 健康

5、精神更集中

6、更不易疲劳、疲惫

7、更能与社交团体配合默契

8、提高社交力

9、能更好的处理工作

助听器不仅可以建立起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更是听力受损人群的福音,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学习能力,以及内心世界得到充实,它不仅仅只是一个工具而已!

一:活动背景 为响应“国际爱耳日”关爱听障儿童主题,持续坚持助力更多贫困弱听家庭,帮助听障儿童得到语言康复,武汉海之声发起“轻点爱心,让孩子听到爱”关爱听障儿童爱心公益捐助活动,通过公益形式,表达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关怀和感恩之心。

二:活动目的

举办本次现场捐助仪式,落实武汉海之声关爱听障儿童爱心公益捐助活动,增进双方交流和沟通,为听障残疾人带去来自社会和企业的关心和问候。

三:活动主题

海之声关爱听障儿童爱心公益捐赠

四:活动时间

2017年3月30日下午3点——4点

五:主办单位

武汉海之声听力

六:受赠单位

聋儿语言康复中心

七:活动地点

聋儿康复中心学生教室

八:活动对象

武汉海之声听力 聋儿语言康复中心 媒体代表

九:捐赠项目

书本、生活物品物资类 公益捐款

十:活动前期筹备

(一)活动主持人1名,相关物料:横幅1条,气球30个,捐赠牌1幅,书籍、物品物资类若干,小礼品(如笔记本、圆珠笔等做中途游戏所用)

(二)康复中心会场教室,20个板凳,10名听障儿童代表(包含节目表演者),2个听障儿童表演节目,现场音响、话筒设备,会场的布置及设置(如横幅、气球、黑板报背景、讲台布置等)

(三)媒体代表准备相机,并做后续报道

十一:活动议程

(一)2点半相关参与单位和人员在康复中心指定地点集合,进行签到(学校备好纸笔)

(二)3点钟由主持人宣布捐赠仪式开始(3:00-3:05)

(三)听障儿童表演舞蹈节目(3:05-3:10)

(四)海之声代表致辞(3:10-3:13)

(五)康复中心代表致辞(3:13-3:16)

(六)主持人宣布捐赠交接仪式开始(3:16-3:21)

(七)与听障儿童做简单互动游戏,奖励礼品(游戏可由老师提供一个平时经常玩的)(3:21-3:30)

(八)听障儿童表演诗朗诵(3:30-3:35)

(九)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

十二:注意事项

务必保证会场教室的安全,老师负责照料好听障学生;提前布置好会场相关设备,调试完备;表演节目提前预备;海之声听力提前把活动物料送往学校,横幅请提前一周准备好。

海之声关爱听障儿童爱心公益捐赠活动方案 [篇2]

活动背景

同学的父亲了解到在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阿拉格尔乡其干布拉克村经济非常薄弱,村民收入甚微,生活条件特别差,缺衣少穿,甚至有的小朋友冬天没有鞋子穿,衣服特别脏差。当地向社会呼吁有爱心的人士,将一些过时淘汰的衣物鞋帽捐助给村民,特别是比较厚的过冬衣物。情况及照片在班级群发布以后,引起了老师、家长们的关注,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多家长们联想到城市里的我们每年都在为怎么处理旧衣服而烦恼,留着占地方,扔了又可惜,送亲戚朋友送不出手。反观贫困地区的村民们,每年都在为生计而烦恼,年均收入不过千,孩子上不起学,老人看不起病,衣服残旧不堪。在小学生涯的最后一个六一节来临之际,为了让孩子们的毕业典礼更有意义,六(6)班家委会在学校领导、班主任孟老师的大力支持下,精心策划本次爱心捐赠活动。

活动目的

绿意染浓了枝头,收获装满了行囊。悄然而至的盛夏昭示着离别的时刻的到来。恰逢2017年六一儿童节,在将要离开母校之际,号召六(6)班全体同学将家里面那些曾经爱不释手,如今已闲置的衣服,鞋子,文具等捐赠给贫困地区孩子和老人们,献出一份心意,传递一份爱心,表达一份恩情。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让孩子们感受到帮助别人的乐趣,营造乐于奉献,关爱他人的良好氛围。为小学生涯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活动意义

1、倡议大家捐出自己的爱心,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引导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成长一个健康健全的人。

2、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引导学生将眼光投向社会,投向弱视群体。培养学生的承责心,关注社会公益事业。

3、献出一件普通的衣物就是献出一片爱心,小爱汇集就是大爱。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帮助与关怀。

活动主题

“捐赠一件衣物,奉献一片爱心”

活动时间

2017年5月20日——2017年5月31日

活动地点

阶梯教室

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5月20日——5月31日)

通过班级群,班会,短信向同学家长宣传、发动。 第二阶段——收集(时间同上)

捐赠要求

1、请尽量捐赠干净点的衣物。

2、御寒衣物为主, 具体可以是:棉衣、羽绒服、绒衣、毛衣、外套、棉纱衣裤、保暖内衣、衬衣、长袖T恤、棉裤、毛裤、绒裤、牛仔裤、长裤、棉鞋、旅游鞋、休闲鞋、袜子、围巾、帽子、手套等。

3、衣物请不要太旧太烂,不要有明显的污渍,扣子、拉链、鞋带必须完整无缺,贫困山区买这些服装配件也很困难的。

4、书包、文具、棋类、体育用品、玩具等都可以寄去,请附上使用说明书。

5、已用过的内衣和鞋帽及传染病人的衣物不捐赠。

6、装袋——请将您捐出的衣物用塑料袋单独包装。这一点,是对对方的尊重与负责,还希望大家不嫌麻烦。

7、上述物品请清洗消毒后放入塑料袋中,消毒方法:用威露士,84等消毒液浸泡十五分钟照常清洗即可。

8、捐赠仪式时统一带到学校。

第三阶段——捐赠(5月30日或31日半天)

方式:捐赠仪式由同学主持。

介绍情况(放PPT)——发出倡议——开始捐赠——整理装箱——直接寄出 参加人员:六(6)中队全体师生及家长

家长志愿者协助完成登记,分类整理,装箱邮寄的工作。

地址: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阿拉格尔乡9村体育局工作组,赵玉虎收。邮编:843816,电话:18099666340。(由于地处偏远,为保证安全送达,请用中国邮政寄送包裹 )

前期工作

1、每位同学给写一封信。

2、李睿爸爸负责采集受捐赠地区的影像资料,并制作PPT。

3、确定2名主持人,考虑到学习任务,稿件可由家长代劳。

后期工作

1、每位同学参加此次活动的感受。

2、保存这次活动的相关影像资料,联系毕业仪式,并制作发放给需要的同学。

3、把收到捐赠物品的后续情况反馈。

好消息! “寻声者”APP将于3月1日首发,APP将免费供人工耳蜗患者进行音乐感知康复训练。

有关专家介绍,该APP主要通过提供音乐元素感知训练及练习发挥作用,适用人群主要是植入了人工耳蜗的听障患者与佩戴助听器的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模块,分别是辨别音调、辨别音高、简单的旋律轮廓以及复合音调训练,每一项均分为六个训练等级,为了捉住儿童的兴趣,APP设置的“ 游戏 闯关”的形式可以让小患儿更主动地参与训练与测试,直至最后“通关”。这款APP在难度设置上也很体贴,四个模块的内容没有十分复杂的音乐类型,主要还是以简单的音调和旋律片段为主。

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款APP在家就可以使用平板电脑登录开始训练,将为听障康复训练提供不少便利。但如果儿童要使用,必须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科学的流程、循序渐进地训练,这样才能实现提高音乐音调等听辨能力的目的。假如患者简单地把训练当成 娱乐 或 游戏 ,训练效果将大打折扣。

有关专家介绍,因为该APP是专业的康复训练软件,目前并没有在应用市场上架,且只支持安卓系统的平板电脑,苹果系统的版本尚在研发中。但接下来,研发团队将与广东省残联以及各康复中心展开合作推广,让APP的使用惠及更多听障患者。

听障儿童首先得去做听力检测,根据检测结果佩戴适合患儿的助听器,再训练孩子的语言,遵循由易到难,有简单到复杂的次序进行训练

)训练聋儿对声音的反映:帮助孩子独立倾听声音,可采取下列训练方法:所需物品有鼓或面盆或两只铝锅盖,1根木棒,5块小石头,1个纸盒子;训练可随时进行;顺序——当孩子看爸爸时,爸爸敲动锅盖或鼓,当声音消失时,立即向纸盒里放1块小石头,并重复做几遍,妈妈立即示意小孩抓1块小石头放入盒子里。这样几次后,小孩就会注意倾听,并自己做出反应,家长应对其正确反应给予奖励,如果暂时仍未做出反应,家长需要耐心给予帮助,一旦有进步就要给予表扬。当孩子仔细听和看时,能不断做出反应,你就可以试着在他看不见的地方敲,不要把声源放得离孩子太远,只要他看不见就行,使他能单独倾听,并能做出正确反应。家长应更换多种不同声音的器具,如铃、笛子、口琴等,观察他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反应。

(2)培养聋儿良好的用耳习惯:家长要有意识地进行引导,用多种方法让聋儿听不同的声音,以引起他的兴趣。比如家长可以将耳朵贴在收音机前,一边听声音,一边呈现出一种愉快的表情,小孩见到后,他会模仿并将戴助听器的耳朵凑过来,这时家长可有意识地选一些儿歌,音量可适当放大,以引起他对声音的注意。

当聋儿刚戴上助听器时进行这种训练是最佳时机。家长可将一些通俗的儿歌唱给孩子听,重复次数越多越好,一边唱,一边随着节拍。再次唱时你应与孩子随着音乐打拍子,鼓励孩子伊呀作声,可先唱歌,再读歌词,声调要变化,语音要缓慢、清晰。反复训练后,孩子如已习惯听这首儿歌,他可能知道或不知道下面的词,你可提示几个词,然后停顿,让孩子补充余下的词,先鼓励他说话,再慢慢纠正。

又如在家里用粉笔在地上划几条线,家长在孩子后面吹口琴或敲一下竹罐、鼓等有声物,让孩子听到声音跳一跳,较小的孩子可先由父母领着做几遍,还可用几个小凳子排成一条线,让孩子听到声音移过来坐第2个凳子,再听到声音移过来坐第3个凳子等等。也可在睡觉前或吃饭时,父母趁孩子不注意时叫孩子的名字,引起他的注意,并对孩子的回头或“哎”给予愉快的奖励,不要试几次没有反应就放弃对孩子的训练,最好把这种训练纳入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如端给孩子一碗饭时,反复说“饭饭”;当他口渴时,当他眼睛盯着你给他倒水时,反复说“水、水、水”,这样反复训练,不但利用了听觉,而且逐步形成了“水”、“饭”这些声音与实物之间的统一和联系,也就形成了听觉概念,久而久之,当他口渴或饿时,启示他说水或饭,而不是用手来指嘴和肚子。

(3)辨别声音:应学会对不同声音的分辨能力,如听到“喔、喔、喔”要让他能知道是公鸡叫,“嘟、嘟、嘟”是 汽车 声,“铃、铃、铃”是自行车声。这对孩子残余听力的开发和利用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家庭训练辨别声音时可用鸡、狗、猫等小玩具或卡片放在小孩面前,然后家长在背后学动物的叫声,每次只学一种动物的叫声,如“喔、喔、喔”,让孩子拿起卡片是什么动物在叫,拿对了就给孩子奖励,也可将这个 游戏 换成写有a(啊)、o(喔)、e(鹅)或1、2、3、4的小纸片,父母在孩子背后读,让孩子拿着纸片,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听觉训练,孩子耳朵的灵敏度就会逐步提高。家长在为自己孩子训练时,还要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万事开头难,聋儿刚开始训练时,许多地方不习惯,以致效果不理想,甚至开始几次没有反应,这都是正常的,不要放弃训练。家长要有耐心和毅力,不要怕失败。②教学内容应尽量选孩子有兴趣的事物,以提高他的学习积极性。③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办法,充分发挥聋儿残余听力功能。④聋儿有记得慢、忘得快的特点,所以重复教学十分重要,要有计划地反复温习所学过的内容,在听觉训练的同时,保护好聋儿的残余听力,以最大限度开发它,恢复语言能力。

听障儿童是有听力问题、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克服听力障碍、发展听说能力、全面发展是听障儿童康复的主要任务。听觉言语康复训练是指在佩戴听辅设备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听障儿童的残余听力,在耳科医生、听力师、康复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通过各种声音尤其是言语声的刺激和反复的练习、强化,逐步形成和发展感知声音、辨识声音、理解声音并能够进行言语表达的能力。如何使听障儿童听说能力提升,使其畅通无阻地与人沟通、交流学习,成功的融入主流 社会 ,是听觉言语康复的面临的主要问题。具体可以到专业的听力儿童验配中心进行咨询。

听障儿童是有听力问题、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克服听力障碍、发展听说能力、全面发展是听障儿童康复的主要任务。听觉言语康复训练是指在佩戴听辅设备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听障儿童的残余听力,在耳科医生、听力师、康复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通过各种声音尤其是言语声的刺激和反复的练习、强化,逐步形成和发展感知声音、辨识声音、理解声音并能够进行言语表达的能力。如何使听障儿童听说能力提升,使其畅通无阻地与人沟通、交流学习,成功的融入主流 社会 ,是听觉言语康复的面临的主要问题。具体可以到专业的听力儿童验配中心进行咨询。

听障儿童是有听力问题、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克服听力障碍、发展听说能力、全面发展是听障儿童康复的主要任务。听觉言语康复训练是指在佩戴听辅设备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听障儿童的残余听力,在耳科医生、听力师、康复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通过各种声音尤其是言语声的刺激和反复的练习、强化,逐步形成和发展感知声音、辨识声音、理解声音并能够进行言语表达的能力。如何使听障儿童听说能力提升,使其畅通无阻地与人沟通、交流学习,成功的融入主流 社会 ,是听觉言语康复的面临的主要问题。具体可以到专业的听力儿童验配中心进行咨询。

当宝宝三个月以后,就可以用摇铃、小手鼓来让宝宝辨别声音的方向。或者和宝宝玩躲猫猫的 游戏 用拍手引导宝宝找寻妈妈在哪里。同时也可以播放一些轻柔舒缓的音乐,锻炼宝宝听觉能力的发展。

宝宝再稍大一些,可以用小盒子装不同的食材,比如大米、黄豆、芝麻等等,让宝宝辨别不同的声音;或者可以准备双份的,让宝宝通过比对进行声音配对,把听到的相同声音的小盒子放在同一组。平时可以准备些小动物的认知卡片,妈妈通过模仿小动物的叫声让宝宝指认对应的卡片增加趣味性。

绝大多数听障儿童都有一定的残余听力。充分利用他们的残余听力进行早期听力康复训练,是孩子听力损失进行助听器或人工耳蜗补偿后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让孩子感知声音

语训老师或家长首先要让孩子感受声音,知道自己的世界里是有声音的。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让孩子进行感知:

1触摸法

取一面小拨浪鼓,将有听力障碍孩子的手放在鼓上。击鼓,让他感受到鼓面振动的产生与消失。告诉孩子声音的产生与消失,使孩子通过触摸间接感知声音的存在。

2观察法

在鼓面上放小豆子(或硬币),家长击鼓让孩子观察因鼓面的振动而使小豆子(或硬币)弹起的现象,让他们通过视觉来感受声音的存在。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让听障孩子感受声音是无处不在的。家长可以经常给孩子播放一些节奏感较强的音乐或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播放过程中不要在意他们是否听得懂,只要看到他们在听,就达到了训练初期的目的。

学会理解声音的意义

1在听障孩子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后,家长可以逐渐加大听力训练的难度,让孩子逐渐理解声响的次数、大小、快慢等。我们可以用“击鼓数雪花片”或“击鼓拨珠”的 游戏 ,让孩子理解声响的次数。开始可以让孩子面对家长进行训练,在理解 游戏 规则之后,可以背对家长进行。声响的次数要控制在孩子的计数能力之内;我们可以用“击鼓拍球”或“击鼓走路”的 游戏 ,让他们感知声响信号的快慢,并能够根据听到的声响信号快慢做出相应的动作,培养他们感受声响信号快慢的能力;用“听声模仿动作”或“寻声找物”的 游戏 来培养听障儿童对声音“大、小”的理解。另外,还要培养孩子理解各种声音的含义。如听见敲门声,就表示有人来了。

2培养听障孩子理解语音信号的能力,通过训练,使听障儿童认识到语音现象的存在,认识到语音是有意义的,不同的语音代表不同的含义,这些训练可以为言语康复训练打下良好基础。可以先从孩子的名字开始进行训练,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可以结合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密切的人或最常看到的事物进行语音意义的训练,如“爸爸”、“奶奶”、“杯子”、“馒头”等。

学会辨别声音

通过有目的的训练,使听障孩子进一步认识到声音的多样性,不同的声响信号和不同的语音信号代表了不同的含义。在训练时,应逐步提高他们的听觉辨别能力。对于听障儿童的听力训练,决不能孤立于生活之外,一定要和孩子的生活学习实际紧密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收获良好的效果。

首先要科学验配助听器,其次要采用科学的康复方法

当宝宝三个月以后,就可以用摇铃、小手鼓来让宝宝辨别声音的方向。或者和宝宝玩躲猫猫的 游戏 用拍手引导宝宝找寻妈妈在哪里。同时也可以播放一些轻柔舒缓的音乐,锻炼宝宝听觉能力的发展。

宝宝再稍大一些,可以用小盒子装不同的食材,比如大米、黄豆、芝麻等等,让宝宝辨别不同的声音;或者可以准备双份的,让宝宝通过比对进行声音配对,把听到的相同声音的小盒子放在同一组。平时可以准备些小动物的认知卡片,妈妈通过模仿小动物的叫声让宝宝指认对应的卡片增加趣味性。

思想误区

  1有人说,婴幼儿佩戴助听器会不习惯,而且影响发育,等到了7-8岁懂事以后再配也不迟。

  专家呼吁:一旦发现婴幼儿有听力损失,应尽早验配,否则不但会影响双侧大脑的发育,而且会造成聋儿的心理障碍。据报道,在国外最早的验配是出生后3个月。

  2小孩子配上助听器以后就会张口说话,不需要特别的训练。

  特别强调:人的语言学习关键时期是从出生到3~4岁。婴幼儿佩戴合适的助听器仅仅是日后学习语言的第一步,最艰苦也是最关键的是验配后的听觉语言训练。

  3只要戴上助听器能听见就行了,管他是单耳还是双耳。

  双耳佩戴助听器有许多好处,能增强听觉平衡和定位能力、提高增益和信噪比、提高语言识别率等等。专家强调:对于婴幼儿,双耳佩戴有利于双侧大脑的发育平衡和心理健康。

  4俗话说,"耳不闻,心不烦",耳聋反而能使老人"耳朵根子清净",利于长寿。

  科学证明:耳聋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容易导致孤僻、性情古怪及提前进入老年性痴呆等。回龙观助听器

  5人家都说,戴了助听器,就象戴眼镜一样摘不下来,而且听力也会下降得越来越快。

  助听器的作用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病人的残余听力来帮助他们回到有声世界。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耳聋,只要验配合适,都不会导致听力继续下降。但要注意的是,自体衰老的退行性变和疾病引起的听力下降不能排除。

  6那些特别聋的人,戴不戴助听器都无所谓,反正也听不见。

  对于极重度聋的病人戴上助听器以后,虽然不能使其听清楚,但能够加强音感,有助于理解别人语言的意思,从一定程度上还可以保护听觉功能。

  7街上到处都是卖助听器的,如果要用的话,随便买一个就可以了。

  助听器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商品,验配人员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如果验配不当,其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8刚戴上助听器的时候,常常会感到不舒服,是不是不适合戴助听器啊?

  刚戴上助听器的时候,特别是以前从未配过的,都有一个适应期,以正常的心态度过适应期后,助听器的好处就越来越明显了。

  9我以前曾经试过许多助听器,声音的确放大了,但似乎听得不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