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学什么兴趣班好

孩子 0 72

儿童学什么兴趣班好,第1张

儿童学什么兴趣班好
导读:上兴趣班,已是许多孩子的常态。没给孩子报兴趣班的家长们,看着别人家的孩子都开始学习特长了,心里也着急,于是盲目跟风的也有很多今天小宝推荐的这篇文章是微博@神圣午睡这位妈妈对孩子报兴趣班有下面这些建议与心得,值得大家参阅在提到“兴趣班”这三个

上兴趣班,已是许多孩子的常态。没给孩子报兴趣班的家长们,看着别人家的孩子都开始学习特长了,心里也着急,于是盲目跟风的也有很多

今天小宝推荐的这篇文章是微博@神圣午睡这位妈妈对孩子报兴趣班有下面这些建议与心得,值得大家参阅

在提到“兴趣班”这三个字之前,我想先纠正某一种奇怪的观点:让孩子上兴趣班就是扼杀孩子天性,不让孩子上兴趣班就是顺其自然。

不知道为什么,或许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吧,现在除了从小让孩子学习无数特长考取证书的“考级派”家长以外,还出现了认为孩子就应该光玩不学习的“反智派”家长。而且很多也不知道哪儿跑出来的专家,会向大家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只有中国家长才让孩子上这样那样的班,外国孩子都是傻玩长大的。

事实真的如此吗?

若我邻国东瀛,孩子们每天上半天课,其余的时间全在学校参加社团活动——也就是兴趣课程。

若我对面美帝,不但课余特长培训极其丰富,而且擅长搞全美排名,奥数钢琴游泳排名竞争极为激烈,而且各名校全都热衷于招收特长生。

至于欧洲,那更不用说了,你要是从小不搞点音乐美术或是别的什么艺术类特长,那简直都成了异类。

所以,我一直很阴暗地想着:那些宣称孩子应该傻玩,童年应该拒绝学习的“专家们”,是在给自家孩子创造低水准竞争环境吗……

当然,话说回来,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在国外风生水起,孩子们乐在其中的兴趣班行为,怎么到了我国就有些变味了呢?咱们的孩子怎么就确实瞧着累呢?这一切,并不是兴趣班本身出了问题。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变成了全家疲于奔命的兴趣班,其根源,还是家长的心态出了问题。

说起来,小秧现在也上了四五种兴趣课程,每一种都上得趣味盎然。而且,这么多的兴趣课,不但没有让我们一家人疲于奔命之感,甚至都不耽误小秧每天晚上和小朋友疯玩傻闹。怎么做到的呢?其实就是选择的技巧。有四种兴趣班,我是坚决不去的,哪四种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1

千里迢迢的不去

一说起兴趣班,很多家长就有一种“拜师学艺”的心态。故此务必一步到位,寻求名师。最典型的是丁俊晖家——从江苏搬家到广东。我并不是说拜师学艺的心态不好,而是假如这样,我觉得这就算不得是“兴趣班”了,这叫“职业培训班”。而职业培训班的讨论,不在本文范围内。

话题回到兴趣班,既然是兴趣班,乐趣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应该让这份乐趣尽可能的轻松愉快。名师肯定是好的,但对于幼儿来说,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离家够近。

小秧的英文外教课就在小区里,每周有一天的晚上,她在院子里跟小朋友疯玩傻闹够了,一抬脚,就进了英文教室。跟外教贫嘴45分钟,就回家吃吃喝喝然后继续跟小朋友玩。

而且,我毫不讳言对于英文课,我是希望孩子坚持的。外语是开阔眼界的好工具,而且小孩子学语言又快又好,趁小时候打下一个比较好的听力和语感基础可谓事半功倍。让孩子能够快乐地坚持学一些有用的技能,正是家长应该努力去用心做到的。

当孩子大一些,确实有了固定的兴趣爱好,自己有进步的强烈愿望时。再跑远路拜访名师,我觉得就很值得。

2

培养神童的不去

神童永远都不是培养出来的,神童都是天生的。没有人能培养出肖邦莫扎特。所以,对于一切鼓吹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早教机构,我都唯恐避之而不及。在我看来,这种班必然有如下缺陷:

1过分对家长投其所好,对孩子学习的展示性要求过高,普遍急功近利,学习基础反而不好。

2老师素质偏低,普通话都不过关者相当多。因为有水准的教师是不会以培养神童为目标的。

3 孩子智力水平偏低。得罪人我也要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能相信“神童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家长……从遗传的角度考虑…

好吧~我就是很讨厌神童班,毒舌一下哈哈哈。

3

满口应承的不去

小秧现在上的两个课,英文课是韩国人开的“小学院”,烹饪课是一伙各种颜色老外开的培训机构加咖啡馆。当初去这两家报名的时候,这两家的负责外国人都有一种“放着钱不挣”的傻气:他们都很有原则,详细问孩子的情况。如果他们觉得不合适,就会建议你不要来上课。

比如小秧的英文课,五个人满班。小秧进班的时候是4个人,偏巧又来了两个人,老板娘立刻主动分成两个三人班。而且,之后又有一个不到三岁的孩子来报名,那老板娘就用生硬的汉语对报名的那个中国妈妈说:“我觉得你的孩子太小了,别的孩子都比较大,而且学习时间都比较长了,我觉得她跟不上。”

而那个外教烹饪班,其实教室很大,而且只不过是外教带着做饼干。但负责老外很认真地告诉我:“班上别的孩子都比你的孩子年龄小,当然她可以上课没有问题,但是也许她会觉得这些英文对她来说太简单了。”而且,当时别人也在问可否加多一个班时,老外就很认真地考虑良久,说:“现在不能确认,因为如果新开一个班,我需要再多请一位老师,而且她的时间必须合适,两个班的时间要错开,否则孩子们做完点心出来吃的时候,地方就不够了。”

这两个课在报名时,没有太多的承诺,就是让你试听一下,决定了就来上。但上课之后,惊喜却越来越多。韩国老板娘隔三差五就给教室里增加新设备,新玩具,想出新的办法鼓励孩子们学习。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一个不起眼的小买卖,不打广告,不忽悠,能一直开办下去,其实肯定也是有点门道的。而且,这些刚刚接触的时候觉得有点难缠的老板,往往才是有原则的好老板。

4

价格太贵的不去

当然现如今只要涉及“孩子”俩字,所有的东西都很贵。所以在这种现状下,我给小秧报班,更是尽量选不那么贵的。虽然大家都觉得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但在早教这个市场,有时候这个原则还真未必适用。

如果一个班收费很贵,它就必须让家长觉得值回票价。然后他们又不肯用人数来限制,那么多数昂贵的早教班,就很容易有“神童教”的倾向。毕竟家长花了那么多钱,想看看效果,也是人之常情嘛。

北京有个怪现象(或许全国早教市场都这样),越是贵的早教机构,越是报名的家长挤破头。而且,大部分国内的买卖真的都没什么节操。照说这么贵的课,应该严格限制人数吧?可是不,今天扩招,明天扩招。承诺10个人,最后变12个。或者班次从早排到晚,等候区挤得家长都没地方坐。

第三,即便是那种很有节操,确实品质优良的昂贵兴趣班,我也不考虑。因为太贵了(好废的话)。养儿育女,量力而为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这样全家才会更长久的快乐。而且,如果真是超出自己能力去栽培孩子,那么期待超出普通水平的回报就很难避免。

就好像我出去玩订宾馆,便宜的酒店假如稍有亮点,就会有很高的好评率。这是因为客人花了很少的钱,本来期待就低。而五星级酒店往往各种被骂,因为客人花了很多钱,一丁点的不完美都会觉得很生气。

兴趣班不但是孩子的乐趣,也应该是家长的乐趣,不是吗?

当然,最后的最后,我还想说一个最残酷也是最现实的问题:还是钱。上兴趣班是需要钱的,但没有钱,孩子就不能有自己的爱好了吗?

我想答案一定是否。有经济能力让孩子上兴趣班,当然是省时省力。但如果经济困难,其实反而会促使家长更多的和孩子在一起。

比如英文,很多有经验的外教都建议说,其实家长在家里,给孩子讲英文故事,陪孩子看英文原版动画片,时间长了,效果并不逊色于普通外教授课。而且,家长的水平也能得到提高。

像乐器,有贵的,有便宜的,钢琴贵可以学吉他,或是买电钢琴来学。哪怕只是学个吹口琴,也一样可以享受音乐的乐趣。

至于体育项目,那更是丰俭由人。想要获得运动的快乐与健康,真的不需要太多的费用。

孩子帮助最大、最实用的兴趣特长班。

1、围棋、象棋:培养专注力和思维能力

很多下过围棋、象棋的人都知道,下围棋、象棋时需要对全局有把握,下一步就要想往后两步、三步甚至全局的事,所以需要一定的统筹规划能力、专注力以及情绪控制力。

围棋、象棋作为一种益智类游戏,往往考验的是孩子全方面的能力,特别适合活泼好动的孩子来学,不仅能促使其坐得住、沉住气,还能使其充分调动各种思维能力,想尽一切方法来获胜。

要知道,在下棋时如果急功近利、沉不住气,采用战略战术不当就会失败,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孩子的心性,使其接受挫折教育。

2、乒乓球、羽毛球:强身健体并预防近视

很多父母都不愿意孩子坐在家里看电视,原因很简单,一是无法活动身体,二是会导致近视。

现在,我国的青少年近视率一直居高不下,除了和课业压力大有关外,和缺乏适当运动也很有关系。当孩子练习羽毛球、乒乓球时,眼球会随着球的方向而不断运动,这也充分调动了眼球及眼部周围肌肉、神经,对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很有效。

孩子们在练习乒乓球及羽毛球时,需要全身各个部分协调配合,可训练孩子手眼灵活性、专注力、洞察力、空间感等。孩子们在练习羽毛球、乒乓球时,眼部以及身体其余各部分都能得到锻炼,还能培养孩子的意志力、自信心,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3、舞蹈、钢琴:开发智力,提升气质

可能有人会觉得人的智力是天生的,事实上,人的智力大部分是要依靠后天培养的,而研究显示,热爱音乐和运动的人往往智商会更高。

孩子学钢琴时能经常锻炼手指,这也能促使他的左右脑得到开发,同时也能陶冶性情、培养专注力。我们经常能发现,一个女孩是否常年学舞蹈,其实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学舞蹈的孩子往往姿态优雅,自我管理能力更强,挺拔婀娜的姿势也让她们看起来很有气质,所以很适合孩子学。

4、书法、绘画: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可能有的孩子觉得书法、绘画是枯燥的,比如一个字需要反复地不断地练习,一个鸡蛋需要画几百甚至上千次,可一旦孩子找到了学习书法、绘画的兴趣,就会很投入,并持之以恒坚持下去。

我们知道,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渴望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孩子在画画时可充分发挥想象力,并利用各种色调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画画有助于孩子发挥想象力、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

小学兴趣班有如下种类:   

适合男孩的兴趣班:围棋、钢琴、小提琴、架子鼓、萨克斯、绘画、羽毛球、篮球、跆拳道等等。

适合女孩的兴趣班:舞蹈、唱歌、钢琴、小提琴、古筝、羽毛球、绘画等等。

兴趣班的种类其实都差不多,我觉得家长在挑选兴趣班的时候,每种类别挑一个就行了不要太过于多了,这样只会增加孩子的压力。

兴趣班过了那个兴趣点之后,都是要坚持才能有所作用。

很多孩子的确一开始是根据爱好去上的兴趣班,但是只要是兴趣班就是一种学习,很多孩子在过了那个兴趣点之后,就开始对某些兴趣班产生了疲惫,不愿再努力去学习了。这个时候家长要分析清楚孩子是否真的对这个兴趣班有兴趣,暂时的不努力,只是因为有些疲倦了或是其他方面的原因。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家长在这个星期班的学习上就要坚持了,一个兴趣班的学习,都不是能够立竿见影体现效果的,全部都是要通过长期的坚持和训练才会对孩子产生学习之外的帮助。有句话说得好吹尽狂沙始到金,适合兴趣班的学习,到较后取得成就的,都是那些较初坚持下来的。

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撒网型。第二类就是补强型。第三类就是功利型。

    孩子自上幼儿园起,家长们便开始操心他们的教育。从幼儿园到兴趣班  孩子才3岁,去兴趣班能学到啥家长们可以通过对孩子的观察来了解孩子的兴趣所在。园长说3岁的孩子对画画、看书、听音乐是有一定的感知力的。要是孩子看到别的孩子画画,就忍不住用小手去学着比画;或者听见音乐响,就想扭着小屁股去跳舞,这就足以说明孩子对画画或音乐是有兴趣的。家长们不要犹豫了,快给孩子报班吧,让孩子把潜能发挥出来。最起码,画画可以帮助孩子增加手指的力度;舞蹈可以提升孩子的内在气质。  家长们把孩子送到兴趣班后,不要以为就万事大吉了。孩子到底愿不愿意在这个班上呆,还要看老师咋样。如果老师在上课过程中感染力特别强,特别具有亲和力,孩子回家以后,会很兴奋地把学到的东西讲给家长听。如果孩子去了两天,回家就嘟囔着说不想去上课了,可能孩子不喜欢教这个兴趣班的老师,家长也不必强求孩子,更不可让孩子边哭边上兴趣班。  让孩子自由选择  园长说,他们幼儿园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孩子上小班或中班时,报的某个兴趣班,可到了大班,孩子兴趣转移了,又想去上其他兴趣班了。  估计以后,大多数家长都会碰到这种难题。她给广大家长出招:不妨顺着孩子的性子来。这时候,家长们完全可以给孩子改报兴趣班。  至于家长们担心孩子这个班学两天、那个班又学两天,到最后会不会全被耽搁了,啥也没学会付国萍说,孩子上兴趣班,并不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是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初步认知能力,至于知识,这时候并不是学习的主要内容。  尊重孩子意愿  此时,家长完全可以根据孩子的意愿来帮孩子选班。如果家长真的想让孩子在某个方面加强一下,不妨适当地往这方面引导孩子,让孩子感到去上兴趣班是一件很美的事。  同时,家长也不妨带着孩子多去听一些幼儿园兴趣班的公开课,让孩子在听课中感受上这个班的乐趣,自然而然的,孩子就会自觉地去上课了。  有一点值得家长们注意:千万不要盲目攀比报班的数量。现在有不少家长一看到别人的孩子上了画画班,自己也坐不住了,生怕孩子落后,立马也给孩子报画画班,再一看,又有孩子报了舞蹈班,自己就跟风般也报这个班。  这种家长大有人在,其实这种做法是很愚蠢的。她认为,现在孩子上兴趣班,是为了锻炼孩子对知识的初步认知能力,家长们给孩子报1~2个兴趣班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