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父母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孩子 0 42

熊父母对孩子有什么影响?,第1张

父母孩子有什么影响?
导读:如果父母的言行举止得当且处事为人方面也非常的不错,那么孩子的性格品性也会深受影响,并成为一名优秀的人。反之如果父母的言行举止有失,而且在日常的行为规范上毫无道德底线可言,那么孩子也可能会走上歪路。对于孩子的教育,身为父母一直在不断的摸索和

如果父母的言行举止得当且处事为人方面也非常的不错,那么孩子的性格品性也会深受影响,并成为一名优秀的人。反之如果父母的言行举止有失,而且在日常的行为规范上毫无道德底线可言,那么孩子也可能会走上歪路。

对于孩子的教育,身为父母一直在不断的摸索和研究。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也希望他们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性。但是也不乏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的行为十分的纵容,这也就导致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现有很多让人不厌其烦的熊孩子们。但是在笔者看来熊孩子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那些熊家长。

不怕熊孩子就怕熊家长,女子试衣间遭男童掀帘,却反被其出言辱骂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些熊家长们在面对孩子犯错误时丝毫不觉得有任何的问题,而且在面对他人的指责时还会为自己的孩子进行袒护亦或者是据理力争。仿佛犯错误的不是自家孩子而是其他人,这也无疑会导致这些熊孩子们产生扭曲的思想观念。俗话说得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有些事情不能因为孩子年幼而不对其进行管教。

近期在平台上一件事引发了人们的热议,这件事情发生在河南信阳,一位年轻的女子在逛街试衣服的过程中,遭到两名男童一直推试衣间的帘子。而且这两个男孩不仅一直往里面看,还试图想要钻进来,对于这两名男孩的行为女子感到非常的害怕,说道:你们不要进来!但是他的言行并没有让这两个熊孩子停下手中的动作,于是这位女子只能无奈的大声说道:谁家孩子也不管一下,里面还有人试衣服呢!

本以为这两位熊孩子的家长会快速将其带走并对女子进行道歉,然而事情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两位家长在听到有人说他们的孩子之后,就开始出言辱骂女子没有素质,还跟两岁的孩子计较。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这两位孩子身高都已经到了家长的腰部了,怎么可能是两岁?而且在这期间这两位孩子的家长一直在咄咄逼人,于是这位女士就想拍下视频维护自己的权益。

谁料看到这位女士的举动,这两位熊孩子的家长忽然冲过来想把手机抢走,全程十分野蛮而且不讲道理。即使全程有店员进行阻拦,但是他们却对这位女士不依不饶,而且多次想要殴打这位女士。这样的场面也吓坏了这位女生,于是就躲在了试衣间里面,直到这两位熊孩子的家长带着孩子离开。事情发展至今已经在网络上引起了巨大的舆论,但是据当事人所说至今未收到两位家长的道歉。

女子试衣间遭男童掀帘,家长不道歉反而出言辱骂,此事也引发网友热议

随着事情的不断发酵,这次事件的当事人也就是在试衣间被熊孩子家长辱骂的女子也在社交平台回应了这件事,表示家长全程都在撒谎,两个孩子根本不是两岁,看样子已经有5岁左右了,而且他们还出言侮辱自己是从事“特殊职业”。这两位熊孩子父亲还在一旁煽风点火,真可谓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而网友们对于此事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从网友的评论来看大家还是非常明智的。有的网友表示:真是有什么样的家长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不管好自己的小孩以后社会会帮你管教的。还有网友说道:自己露脸的时候知道不好了,要抢手机了,那别人换衣服的时候被偷看难道就没有问题吗?

其实网友们说的也非常有道理,5、6岁的孩子已经有性别意识了,而且纵观整件事情来看这个年纪的孩子正是调皮捣蛋的时候,犯了错理应受到惩罚,而不是一味的包庇和纵容。这件事情最让人愤怒的就是家长的作为和态度,犯错不要紧,要紧的是要知错而改。在孩子给别人带来麻烦和困扰时,首先应该做的就是道歉,但是这两位家长却偏偏反其道而行。有这样的错误示范,想必这两位熊孩子的道德品质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家长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应时刻注意自身言行,避免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

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与父母的教导以及接触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尚未接触外界事物之前孩子们思想观念的形成主要来自于父母的引导。父母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更应该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避免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

只有自身做到最好,才能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只有在面对孩子犯错误时能够及时的处理才能给孩子带来好的示范作用。有熊孩子不一定有熊家长,但是有熊家长就一定会有熊孩子。希望父母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有着正确的观念和处事作风,这也是给孩子上的最好的一课。

对于您提出的这个问题,我是70%的赞成,30%的保留自己的意见。主要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熊孩子的形成和家庭教育有关

我们观察到很多熊孩子,他(她)的形成都有着浓厚的家庭背景:有的是父母缺乏管教,有的是过于娇惯,还有的是父母教导孩子方法不当……这些都可能把自己的孩子最终打造为一个“合格”的熊孩子。

当然很多家庭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也增加了熊孩子的形成机会,比如父母离异,夫妻间长期存在矛盾,还有很多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等,都很容易催生熊孩子。

二、熊孩子的形成和 社会 影响有关

很多熊孩子,他(她)的一些坏毛病,恶劣的品行,往往就是在 社会 中形成的,虽然青少年、儿童涉世不深,但是他们不可能置身于 社会 之外,生活在真空中。

一些熊孩子在平时接触的人群,尤其是交友时,与同学、朋友、邻居、小伙伴的交际往来中,如果这些人群出现了一些问题,也会对这些孩子产生负面的影响。耳濡目染之中,这些孩子慢慢地会跟着学坏,由于他们的辨别能力和抵抗力比较弱,长期跟着一些品行不端的成人、坏孩子,学习抽烟、喝酒、打架、骂人,慢慢就具备了一个熊孩子的所有的特点。

三、熊孩子的形成和学校有关系

有些孩子本身一开始品行和习惯并不差,但由于自身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或者自律能力、智商稍微比其他同学弱一些,在学校里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训斥,甚至惩罚,在班级受到其他同学的歧视、排挤,长期以后就形成了自暴自弃,仇视 社会 的心理。

所以对那些缺乏家庭管教,亲情关怀,自身有很多坏毛病,成绩又差的孩子,他们更容易在老师和同学不公正的教育和对待下成为熊孩子。

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这一现实,并且加强对各种问题儿童的教育和关怀,减少他们成为熊孩子的可能性。

总之,熊孩子的举动一方面是在向 社会 控诉父母的教育,同时也在向我们展现这个 社会 和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值得关注的问题。

熊孩子的后面,都有一个熊家长,这是千真万确的。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牙牙学语开始就跟着父母学习做人,父母在一张白纸上描绘着,涂抹着,你给孩子画成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不信你会想一下,是不是谁家的孩子像谁,不单纯是外貌,神态,行为举止都特别的像。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特别重要,所以,有点父母埋怨孩子,大了翅膀硬了,不听话,出去惹事生非,甚至犯罪,这些都是有根源的,都是父母从小娇生惯养的结果。

昨天晚上在火车上,一个大学生神态慌张的来找他的同学,从他俩的谈话得知,这位大学生刷了好几次才买到的卧铺下铺被换走了,开始他也不答应,结果对方亮出身份——警察,他乖乖的同意了,无意中瞄了一眼一行人,发现有个人带着手铐,脸色惨白,年龄不大,孩子没见过这阵势,吓的不敢回去了,一直待在我们的车厢,胆大的都假装溜达过去看,也许是警察发现不安因素,转移阵地去了软卧,我没有去看,我想的更多的是他的父母,知道孩子被抓是什么心情,能不能为自己失败的家庭教育难过检讨。

我家亲属,孩子21岁因为杀人被判死刑,临行前,他的妈妈去见他最后一面,他放声大哭,然后破口大骂:都是因为你,我才有今天,小时候你领着我去打,领着我去骂,告诉我,谁欺负就打谁,打伤你给治,现在好了,杀人了,你高兴的吧?是你害了我,我没有你这样妈。惯子如杀子,这就是真实的写照。

家长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首先自己要做好,给孩子做出榜样,你天天看手机,玩 游戏 ,不让孩子摸手机,可能吗?自己不读书不看报,逼着孩子看书学习,效果能好吗?

你只要记住,孩子在跟着你学,你就能注意多了。有的家长说,我也没有犯法啊,我的孩子怎么判刑了,这个很好解释,你给了他不良的教育,他出去结交了不良的朋友,就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了。

所以,家长朋友们,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孩子成才,我们省心,孩子惹事,我们闹心。您说是不是?

熊孩子的熊举动,是在向 社会 控诉父母旳教育。这话有一定的道理。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熊孩子?所谓“熊孩子”就是以我为中心,好奇心大,模仿能力强,不顾别人的感受,做亊有足够破坏力的孩子。年龄一般在5~14岁之间的孩子。

说实在旳,很多“熊孩子”都是那些被宠坏的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无论干得好还是坏,或者什么都不干,他们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久而久之,不熊也就熊了。

怎样才能教育好这些“熊孩子”?首先父母要做好。俗话说: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第一位老师。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做到。如不在孩子面前玩 游戏 ,夫妻之间和平相处不斗嘴打架争吵,不熬夜,不打牌或麻将等。一言以蔽之,有负面影响地东西,不要让孩子看到,多带给孩子正能量。其次正确引导。很多熊孩子看到新鲜有趣的事情,会不分场合地点时间向家长提问,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向孩子发难,提一些有针对性的难度大的问题让孩子回答。若孩子答不上来,要你讲时,这个时候你就可以趁机给他讲那些该做那些不该做,将他的欲望转化为求知欲,变被动为主动。第三扬长避短。一般熊孩子都有充沛的精力,他们总是闲不住,上窜下跳,也很聪明,如果我们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好动的特长,和他们玩一些有益的活动或做一些他们喜欢的事情,不是很好吗?第四和孩子做朋友。你不但是孩子的家长、老师,更重要的是要和孩子做朋友,让他们和你无话不谈,不怕你,喜欢你。千万不要训斥打骂,更不要放任不管,管要注意方法。

这句话一点都不假!熊孩子的熊举动正是对熊父母的熊教育控诉!

大家也许还记得,德阳安医生的自杀悲剧事件:安医生和丈夫在游泳池游泳,13岁的男孩摸了安医生的屁股,安医生的丈夫象征性惩戒了男孩,男孩家长就不依不饶,不但在更衣室里打了安医生,而且闹到医院要求医院开除安医生,目的没有达到,又在媒体上捏造事实污蔑安医生,致使安医生不堪压力自杀!13岁的男孩的熊举动正是对其父母丑恶嘴脸的有力控诉!作为家长,13岁的孩子做出如此流氓举止,自己不知道加强教育,引起反思和高度重视,硬是胡搅蛮缠,如果不是有这样的熊家长怎么会有如此的熊孩子呢?

再有,上海迪士尼乐园,一个8岁男孩摸了一个小姑娘“臀部”,家长不道歉,反而口出恶言:“碰到了就碰到了,你的屁股没有被摸过?”“长这个X样,还摸你屁股呀!”并不停地抽打女孩,一副赤裸裸地流氓像,熊孩子的熊举动正是其家长的真实写照!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有用之人,首先应该做到以身作则,一言一行作为孩子的表率。其次,应该加强对孩子正面教育,树立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孩子具备满满正能量,“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第三、对孩子千万不能溺爱,溺爱会让孩子任性、自私,很容易走向极端,同时,又养成了一颗玻璃心,经不起一点挫折。小时候家长护着他,由着他,长大以后, 社会 不可能任由其胡作非为, 社会 将会惩治他,到时候后悔真的来不及了!

熊孩子的举动真是向 社会 控诉父母的教育,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虽然不是绝对的,但也是高概率的事。父母是孩子的镜子,而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行为优劣,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举个例子可说明一切。

其实每个孩子的优劣都不是天生的。 他和父母后天的教育有直接的关系,熊孩子的成长过程多半是在学龄前的几年中,多数父母不注重自己的行为规范,对孩子骄生惯养,宠爱有佳,在犯了错误时,除了包庇,就是纵容,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孩子专横跋扈,不可一世的性格,走上 社会 唯我独尊,无法无天,最终走向犯罪的道路。

举个实例,说明一下,老郝是我邻居,忠厚老实,为人善良,因跑运输长年在外,育有一子,从小长的眉清目秀,文质彬彬,由母亲一人照料,由于母亲性格泼辣,得理不饶人,孩子每次在外和其他小孩打架,母亲总是出头帮助儿子战胜对方,从不吃亏,时间长了,就助长了儿子小郝专横霸道的习气,经常欺负同学和乡邻,遇上硬的,母亲则操家伙帮忙,直至获胜,终于在一次斗欧中误伤人命,虽然不是主犯,终被司法机关判了七年徒刑,

监狱的生活,并未改变他的恶习,出狱后,为了弥补损失,勾结黑恶势力,欺行霸市,横行乡里,用卑劣的手段承揽村集体的各项工程,高价揽入,低成本建造,赚取大量财富,村集体财产遭受严重的损失,百姓看在眼里,恨在心上,就是不敢说,父亲也是敢怒不敢言,终于气急之下,一场重病一命呜呼,母子俩不知痛悔,继续为非作歹,就在他们沉浸在财源滚滚喜悦之中的时候,忽然一声春雷,党中央发出严厉打击村霸和黑恶势力的斗争,小郝也锒铛入狱,母子俩悔之晚矣。

此事件就是告戒一些家长们,熊孩子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大多数是在父母的耳染目濡下形成的,所以我们要把握孩子在成长中的每一关,做到以身作则,改掉不良可惯,作好自我,才能培育出好的儿女。

曾经看到一个新闻,讲的是在高铁上有几个孩子在车上里吵闹,有一位男士无法接受,提醒孩子的家长管一管,但孩子的家长不但不管,而且反倒嫌弃他人多事儿,没把提醒者的眼睛打出了血。有评论者这样评“孩子还小,你跟他置什么气?”,也有人说:“样的孩子真欠揍。”但更多的评论是:熊孩子背后是熊家长。

苟不教,性乃迁。熊孩子不是生出来的,是教出来的,熊孩子的坏习惯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慢慢养成的。

熊孩子的经常有以下表现:自私不懂得分享,经常发脾气,撒泼耍赖,顶嘴,不讲道理,情绪容易失控。

养不教,父之过。熊孩子的家长都认为孩子淘气点是好事,“他只是个孩子。”作为口头禅。一次又一次无底线的纵容熊孩子,这样成了熊孩子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年龄小不应该是熊孩子的保护伞。父母要从小立规矩。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熊父母。

教不严,师之惰。除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也是重要的因素。有些学校一味的注重升学率,对德育的缺失将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些学校的德育工作仅仅停留在思想品德课上的知识点背诵并默写。所以在熊孩子的养成上,学校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最后就是 社会 教育。这个 娱乐 时代。无论是手机 游戏 还是动画片儿,都不缺少暴力的场景或镜头。能力超强的孩子找到了落点,这才出现了模仿灰太狼烧伤小伙伴儿这样的新闻。

综上所述,家庭学校和 社会 教育的缺失造成了熊孩子的形成。父母要做个好榜样,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学校要加强思想品德的教育; 社会 方面要加强对儿童 娱乐 的监管力度。

熊孩子的出现不是独立的事件,是因为有熊父母的存在,才会教育出熊孩子。

熊父母可能因为有法律和道德限制熊性有所收敛,熊孩子则不同,他的观念里没有法律和道德,熊性会放大释放出来。父母是孩子的航向标,你是否有清晰的规则,你会因为什么情况妥协,他全都看在眼里。

归根到底,做父母修炼的是自己,把自己做好,孩子人生的地基,才会有一个坚实的参照样本。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言谈举止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熊孩子之所以成了熊孩子,背后少不了家长的责任。

熊孩子在公开场合又哭又闹,逼着父母答应他某件事情,不正是向 社会 控诉:曾经你就是这么妥协的,只要我哭就管用。

熊孩子欺负别人家娃,对老师不尊重,不正是向 社会 控诉:曾经你就是这样对待别人的,我都是跟你学的。

熊孩子偷东西做坏事,不正是向 社会 控诉:缺少父母的关心和爱,才导致我们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熊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反映的是一个家庭教育的失败,是父母的不负责任,所以才造就了今天的我,那又何尝不是在对 社会 说:不能怪我,要怪怪我父母去吧!

有一句话: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当你成为父母的那一天起,你多的不仅仅是一个称呼,一个孩子,还有无形中的责任,所以,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够进行不断的反思,在家庭教育中,与孩子共同进步。

熊孩子已经让家长颜面尽失,而熊孩子的熊举动更让家长名声扫地。

“问题家长”“熊家长”俨然成了熊孩子父母的代名词。

平心而论,孩子之所以变成熊孩子,家长确实难辞其咎,很大程度上是家长骄惯纵容疏于管教造成的。这一点,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熊孩子的一举一动牵动着老师和家长的神经。课堂上“大闹天宫”扰乱秩序,自己不愿学习还

干扰其他孩子学习,动手动脚,惹事生非。班上若有熊孩子,班无宁日。

熊孩子在家里也是烫手的山竽,不认真写作业,不听家长话,说一句,犟两句,让向东,偏向西,

叛逆心理,逆反行为让家长头痛不已。

熊孩子的熊举动,家长为此必受到影响:老师会随时接见,电话会随时通知,微信也随时交流,或成为老师的座上客。

有其父必有其子,子不教,父之过。这些人皆尽知的古训让家长

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说熊孩子的熊举动在控诉父母的教育或有大事渲染之嫌,但却给熊孩子的父母敲响了警钟。

熊孩子炼成记----追寻不科学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伤害

第一点是教育目标的重设,建立在平等人格之上的尊重。

现在很多家长小时候在长辈面前自然地就会做出“尊重”的样子,有的人就特别害怕见到老师,这里面有很多成分是对权威的恐惧。其实,作为家长应该从自身思考,要求孩子尊重别人,是一种真正的尊重,还是要享受对孩子的“绝对统治权”?现在时代改变了,家长们必须重设目标,建立平等人格基础上的尊重,以及不掺杂惧怕和疏离的尊重。当家长的教育掺杂了控制的欲望时,也很难让孩子心服口服。

第二点、学会尊重孩子,没有被尊重过的孩子,难以真正学会尊重。

现在的孩子和过去相比,受到家长控制和影响的程度更大,缺少自己真正做决定的权力。家长习惯包揽一切,忽略如何去甄别哪些事情应该让孩子自己做主,哪些应该给孩子时间学习怎么做决定,哪些事情应该放手。新加坡的一所特殊学校里,有的孩子能够发出声音但不会说话,老师就和孩子们用一种长期培训建立起来的一套视觉辅助语言来交流。课间休息的零食时间到了,老师会拿着贴了不同图纸的贴板问小朋友是否要吃东西,有的不会说话且认知能力有限的小朋友只顾贪玩,把逐个撕下来又贴回去。这时候,老师冲孩子摇头和摆手,要求他停止嬉闹,认真选择“吃”还是“不吃”的。孩子选择“不吃”的后,老师会再调换的位置,让他再选一次,看他还是选择“不吃”,才去问下一个孩子。在每个学生认知能力范围内能自主的小事,老师都会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做主,这就是对孩子能力的尊重。

第三点,重视“同理心”没有被同理过的孩子,难以真正学会尊重。

尊重意味着在意别人的感受,并愿意给予正面积极的对待。在意别人的感受,首先就要对别人的感受予以“同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换位思考,重点在于能够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当一个孩子总是粗暴地打断别人的谈话,丝毫不懂得什么是尊重的时候,家长可能会说,“要学会尊重别人,不要任意插嘴”,或者是“再插嘴,再不尊重点儿,就挨罚了”。如果这样说,家长也并不是真正在尊重孩子。

所以说,让孩子学会尊重并不能单单只靠家长的单纯的言辞说教,而是要让孩子真正感受到被尊重的感觉,意识到尊重他人的意义,并不断在现实场景中一遍遍地操练,这样才能真正学会尊重。学会了尊重,懂得了文明,熊孩子也就慢慢变成优秀的孩子了。

如果亲戚家的熊孩子总是送到你家,你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法:

1 与家长沟通:与亲戚沟通,让他们知道孩子的行为在你家造成的困扰,并尝试与他们达成共识,以便共同纠正孩子的行为。

2 设定明确的规则:在你家设定明确的规则和界限,让孩子明确知道你的期望和不能容忍的行为。例如,不允许破坏家里的物品,不允许打扰你的私人空间等。

3 设定奖惩制度: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设立适当的惩罚,同时也要设立奖励制度,鼓励孩子做出积极的行为。

4 提供活动和玩具:为你家的熊孩子提供一些活动和玩具,以便他们在你家的时候可以有事可做,同时也便于控制他们的行为。

5 寻求帮助:如果你觉得自己无法处理这个问题,你可以寻求专业的帮助,如儿童心理医生或家庭治疗师等。

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冷静和耐心,并以积极的方式处理这个问题。

现在 社会 ,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因此在对孩子的教育上,都是以宠爱为主,由此,也导致喜欢调皮捣蛋的熊孩子越来越多,让人无可奈何。近日,在江西某电梯内,一名熊孩子搞起了恶作剧,趁着一男子扛水桶出电梯时,伸出脚去绊男子,气得男子转身一脚踢过来,让很多人直呼解气。

根据监控画面,电梯里当时人并不多,刚开始,大家都各自站在一角等电梯,在电梯停下后,人们先后走了出去,而当那名扛着水桶的男子往出走时,脚下一踉跄,差一点摔倒下去。男子回头一看,可不就是电梯里面的小男孩用脚绊了他。

对于男子来说,扛着水桶本就吃力,这要是真在电梯口摔倒下去,肯定得伤筋动骨,这让他感觉到一阵后怕。因此,在面对罪魁祸首时,男子也是非常生气,并没有因为对方年纪小而就此了事,而是抬起脚踢了过去,不惯着孩子这种恶劣的毛病。

当然,男子应该也只是想吓唬教育一下小男孩,所以并没有下狠手,虽然朝着男孩踢了过去,看起来狠,但也只是虚晃一招,小男孩一个侧身,就躲开了他这一脚。

对于此事,网友也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有人说,在以前,人们常说尊老爱幼,对待小孩子要包容,但毕竟 社会 不同了,很多独生子女原本就骄纵,如果在教育上过于宽松,很容易让孩子养成一堆坏毛病,从长远来看,对孩子是没有好处的。

也有人表示,当家长的一定要注意,不要总觉得孩子小,一切行为都是玩闹,本身没有恶意。有些时候,小孩子的恶意才是最可怕的,稍不注意,就容易闯下大祸,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呢?